哈工大金属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先进材料成形与制造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先进材料成形与制造项目概述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金属超声波固结成形制造技术研究,研发了国内第一台超声波快速固结与增材制造装备,功率达9kW,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水平,使我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国际上第二个掌握超声波成形技术和装备的国家。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有效改善金属沉积层微结构和提高力学性能的超声滚压复合微锻造原理和技术,并应用于大型金属构件的控形控性增材制造。
在金属超声波快速固结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超声能场辅助高能束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关的发明专利6项。
通过协同创新,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在国内率先突破了金属空心球制备技术,制备出了高性能不锈钢空心球,为制备出轻量化的空心球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目前,正在研发难度更高的钛合金、NiTi 合金的空心球制备技术。
相关的发明专利3项。
项目成熟情况
试生产阶段。
应用范围
超声固结成形制造技术主要制备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板材、叠层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连续纤维均布带材、层状复合电极材料等,用于地面武器装备、舰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减隔振、装甲防护等方面。
而金属空心球及其复合材料则在船舶减振降噪、隔热、隔声、核辐射
屏蔽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动力机械基座、机舱室室减隔振材料、核反应堆屏蔽材料。
这一工作已引起国内航空航天、舰船等领域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
科学人生复合之才 ———走近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

科学人生复合之才———走近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吉星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在哈工大也有一位喜欢散步的长者,他身材高大,面容慈祥,说起话来逻辑缜密、声音洪亮,要是有机会能跟他多接触,你会经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已逾古稀之年的他依然“战斗”在科研工作一线,出国交流座谈、带领课题研究、报告讲学……时间表被排得满满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精神状态很好,现在最缺的是时间”。
这位喜欢“科学散步”,却常常忙得连散步的时间都没有的长者就是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航天学院首任院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20多年前,在国内,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其中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力学问题有待解决。
杜善义提出了用力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解决复合材料应用和研究中的问题,以无可辩驳的实践证明和理论支持获得了国际国内一致好评,并先后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分析、评价,复合材料力学以及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渴求知识师从钱学森杜善义1938年出生在大连,那时正值伪满洲国统治东北。
特殊的历史环境令杜善义自小就形成了两个信念:第一就是我们国家需要强大起来;第二就是要多学知识,发奋努力,摆脱贫困。
年幼的杜善义聪明好学,渴求知识。
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重视教育的缘故,家里仍坚持将他送到学堂读书识字,而在自己的努力下,杜善义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高中毕业前夕,杜善义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当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面临着能否继续读书的窘境。
考虑到求学会给家里造成很大的负担,他心里便有了辍学工作补贴家用的念头。
这时母亲替他下了决心,她毫不犹豫地对儿子说:“就算我讨饭吃,也要供你把大学念完!”老师也找他谈话说,你资质这么好,不去念书太可惜了。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机构之一,致力于新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该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平台,为新金属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金属合金材料、金属表面工程、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等领域。
在新型金属合金材料方面,实验室团队致力于开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性能的新型金属材料,以满足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装备等领域对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需求。
在金属表面工程领域,实验室团队致力于研究金属表面的改性技术,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耐蚀、耐高温等性能,为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方面,实验室团队拥有先进的材料测试设备,能够对新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实验室团队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新型金属材料领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成果。
实验室团队还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为我国新金属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深入开展新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创新,不断提高材料性能,拓展材料应用领域,助力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
同时,实验室将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推动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我国在新金属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秉承“团结、创新、务实、奋进”的精神,不断探索前沿科学问题,为新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类)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和工程实验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合成与改性、加工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该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高分子表面与界面增效、高分子材料环境无害化处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用特种高分子材料、高性能膜分离技术等。
毕业生可到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类)该专业培养从事材料设计、研制、组织性能分析与控制以及材料在各领域应用与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生产开发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功能材料、特种合金、表面工程、先进结构陶瓷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与建筑功能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材料的空间环境效应与模拟原理及技术、材料环境效应损伤机制与性能退化及表征、材料环境效应损伤防护技术等。
本科生有近50%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可面向科研机构、公司或企业,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该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硕士、博士及博士后。
该专业学生有机会赴英国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进行"哈工大-英国伦敦大学本硕联合培养",毕业后,将同时获得哈工大学士学位和伦敦大学硕士学位,同时还有机会通过导师推荐赴国外着名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类)该专业是理工结合、学科交叉并具有紧密国际合作关系的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制备、评价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既重视学生数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又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并对有关专业课实行教学内容的国际接轨,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培养。
哈工大材料学院简介

哈工大材料学院简介
无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信息》
【年(卷),期】2013(010)003
【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金属材料及工艺系(九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于1993年11月28日组建而成。
目前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焊接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信息材料与技术系,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及教学实验中心。
【总页数】1页(PI0001-I0001)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
【相关文献】
1.哈工大成功研制世界上最轻的磁弹性体材料——石墨烯气凝胶材料 [J], ;
2.哈工大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 姚忠平;丛培琳;郝素娥;姜兆华;黄玉东
3.哈工大机器人中山基地启动金刚石单晶材料项目 [J],
4.哈工大教授冷劲松获得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颁发的2017年度世界学者奖 [J],
5.哈工大学子获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唯一特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尔滨工业大学干部任前公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干部任前公示时间:2011-6-18 15:55:23根据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实施办法》的规定,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现将下列干部拟任人选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11年6月18日-2011年6月24日来信来访受理部门:学校党委组织部、纪委办公室联系电话: 86417597,86413389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组织部2011年6月18日董继文,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哈工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毕业。
2005年3月参加工作,曾任学校办公室秘书。
现任职务: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拟任职务: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关海燕,女,锡伯族,中共党员,1973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哈工大岩土工程学科硕士毕业,讲师。
1995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哈工大软件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土木工程学院岩土教研室讲师。
现任职务:国际合作处处长助理拟任职务: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曹云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黑河,哈工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毕业。
2002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哈工大团委组织部长、基础学部团委书记、宣传部部长助理。
现任职务:宣传部副部长拟任职务:宣传部副部长戴泽韬,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哈工大汽轮机专业本科毕业,主任编辑。
1984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哈工大动力工程系辅导员、无线电工程系团总支书记、电教中心主任。
现任职务:新闻中心副主任、电视台台长拟任职务:新闻中心副主任、电视台台长刘培香,女,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讷河,哈工大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毕业,主任编辑。
2000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哈工大报编辑部主任助理、总编助理。
现任职务:新闻中心副主任、校报编辑部副主任拟任职务:新闻中心副主任、校报编辑部副主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毕业,研究员。
哈工大各院系部分科研方向简介201复件-山东工商联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各院系部分科研方向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焊接与表面工程主要研究方向:1.水下焊接设备及工艺2.核电焊接装备与技术3.新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4.空间焊接技术先进热成形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方向:1.高强钢板(22MnB5)热冲压工艺以及热冲压模具设计关键技术研究2.热冲压过程的有限元软件模拟及研究预测冷却规律和组织转变规律3.热成形设备的设计与研发粉末冶金与特种材料成形主要研究方向:1.有色金属特种塑性成形2.新能源材料及系统3.粉末冶金塑性加工理论4.特种成形技术及装备5.难变形材料精密塑性成形新技术及装备先进再制造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方向:1.激光熔覆及激光表面改性2.电弧熔敷表面抗高温烧蚀材料3.等离子喷焊与感应加热熔覆表面耐磨材料内高压成形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方向:1.管材液压成形2.板材液压成形3.液压成形装备4.管材性能测试装备复合材料与结构主要研究方向:1.不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问题研究2.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3.复合材料界面及结构的多层次模拟与设计研究4.复合材料回收与应用技术研究特种陶瓷与碳材料主要开展新型特种陶瓷和碳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在航天防热、透波与隐身、电子封装热电管理、口腔修复、新能源和海水淡化等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1. 新型陶瓷与碳材料设计、合成、表征、强韧化2. 有机硅硼高分子、复合材料、陶瓷化制品3. 玻璃与微晶玻璃的析晶控制与强韧化4. 准一维纳米陶瓷材料与半导体器件5. 纳米碳纤维及复合膜电极6. 天然石墨深加工技术:石墨烯、隐身材料、电极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模拟与计算主要研究方向:1.低模量高强度钛合金设计2.羟基磷灰石与钛作用机理的模拟3.Mg基储氢材料设计4.稀磁半导体材料设计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1.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2.微纳系统封装制造3.传感器与微纳器件4.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5.微组装焊点的可靠性6.互连界面的组织演变7.无铅钎料合金基础研究⏹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方向:1.超声信号检测及处理:三维B超,彩色超声成像设备2.工业控制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小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控制机器人3.仿真与试验系统:转台等军用仿真用非标设备及军/民用仿真控制系统测控技术及仪器主要研究方向:1.海洋光电检测技术:近程海面激光成像技术,大视场、高帧频激光三维水下成像技术,激光海洋探测研究及仪器开发2.无线传感器网络及网络化测试技术:复杂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机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3.自动测试理论、技术及系统:测试与故障诊断,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信号处理方法电气工程主要研究方向:1.新能源发电及控制技术: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及控制技术2.舰船综合电力推进:舰船电力推进、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仿真;舰船大功率变频器应用技术等3.智能变电站监控:智能变电站检测、保护、无功补偿。
应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防热材料

2019年夏季学期《航空材料及制造》课程论文题目:应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防热材料一、概述高超音速飞行器:指的是飞行速度在五马赫(约6000)以上的飞行物体,主要包括3大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机和航天飞机。
高超音速飞行器所采用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之后的“第三次动力革命”。
除了美国外,俄罗斯、中国、法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在积极地开展相关的科研实验,他们看重的正是其在军事应用方面的诱人前景。
“防热材料”亦称“耐高温烧蚀材料”,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必备材料之一,在火箭发动机喷管,飞行器的端头,外蒙皮,航天飞机机翼前缘,发动机叶片等部位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二、高超音速飞行器所面临的技术瓶颈被视为“下一代飞行技术”的高超音速飞行,因为其超过五倍音速的超高飞行速度,所面临技术难题是不言而喻的,要实现飞行器高超音速飞行,必须突破高超音速发动机技术和一体化设计技术,如飞行器机体和推进系统设计一体化、气动设计一体化、结构设计一体化等技术,以及材料及结构技术、高超音速空气动力技术、燃料高超音速推进系统、高超音速地面模拟和飞行试验技术等。
其中最重要的我想还是飞行器动力问题和及之而来的材料使用问题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正是高超音速飞行器在研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性技术瓶颈,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投入及日俱增,可见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开发已经成为了世界各个强国所瞄准的新一代国防技术开发前沿。
在现有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究实验中,绝大多是都是采用冲压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来源。
冲压发动机是一种利用迎面气流进入发动机后减速,使空气提高静压的一种空气喷气发动机。
它通常由进气道(又称扩压器)、燃烧室、推进喷管三部组成。
冲压发动机没有压气机(也就不需要燃气涡轮),所以又称为不带压气机的空气喷气发动机。
按应用范围划分,冲压发动机分为亚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三类,应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上的又叫做超燃冲压发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工大金属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简介
哈工大金属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2004年被批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黑龙江重点实验室”;2009年被批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省级工程实验室”;目前,研究所已通过军品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研究所创始人武高辉教授自1982年本科毕业论文开始进行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是国内早期开展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的人员之一。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9人,高级技术人员6人。
研究所始终坚持“以满足国家需求为己任”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急需开拓新的研究内容,特别是长期潜心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品质制备技术问题,突破了在大气环境下低成本制备高品质复合材料的核心技术,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完成各类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和生产任务70余项。
研发出十几种可实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用于十几个国防装备。
目前共申请专利53项,授权40项。
发表论文280余篇,(SCI收录130余篇)。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合作);获国防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
目前,四种金属复合材料已经产业化、八种复合材料处于应用研究、五种复合材料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
目前为止,已经培养本科生89人,硕士研究生49人,博士研究生20人。
每年招收金属材料类、物理类、化学类、力学类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共2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