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八年级物理,教科版-PPT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八上课件:2.2.1.运动的描述-动与静

【点悟】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 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类型之二 拓展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
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甲、乙两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情况是( B )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一定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3.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 汽车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以 路旁 树木(地面) 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
4.[2018·平顶山期末]如图所示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跑步机,人在跑 步机上用力蹬皮带,皮带就会向后运动,从而实现在室内小空间跑步 健身的效果。此时,跑步机上的人相对于 跑步机的皮带 是运动的、 相对于 地面 是静止的。
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在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 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10.[2017 秋·安达期末]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 乙所示。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是 向右运动 的,轿车是 向左运动 的, 骑自行车的人是 向右运动 的。(均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
11.如图所示,观察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B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课件

1.取一块橡皮竖直放在书上,如图所示。当书 突然运动突然停止运动时,观察橡皮的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当书突然向前 运动时,橡皮向后倾倒。
实验现象:当前进的书突 然停止运动时,橡皮向前倾倒。
新知讲解 活动 物体的惯性
材料:橡皮、钢笔帽;纸条、铅笔;书本等
2.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帽,放在 纸条上靠近边沿的位置,用铅笔猛击纸条,观察小 物体的运动情况。
新知讲解
物理在线 安全带
安全带具有保护作用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 安全带。可以预防或减小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以 及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人员由于惯性而受到伤害。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扣排球时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 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骑自行车上坡时用力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 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进行实验与手机证据 1.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水平面 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 2.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滑到水平纸板上,观察 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
3.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滑到水平玻璃板上,观 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分析论证: 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条件下, 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得越远。
新知讲解
讨论交流 免费旅游的办法可行吗?
解析:同学随地球以360m/s 的速度运动。当跳起在空中的瞬 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360m/s 的速度在空中运动,落回地面时, 在空中通过的路程地面已经转过 的路程相等,所以自己会落在原 地。不能周游地球。这个同学的 想法不可行!
实验现象:当书突然向前 运动时,橡皮向后倾倒。
实验现象:当前进的书突 然停止运动时,橡皮向前倾倒。
新知讲解 活动 物体的惯性
材料:橡皮、钢笔帽;纸条、铅笔;书本等
2.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帽,放在 纸条上靠近边沿的位置,用铅笔猛击纸条,观察小 物体的运动情况。
新知讲解
物理在线 安全带
安全带具有保护作用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 安全带。可以预防或减小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以 及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人员由于惯性而受到伤害。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扣排球时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 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骑自行车上坡时用力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 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进行实验与手机证据 1.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水平面 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 2.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滑到水平纸板上,观察 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
3.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滑到水平玻璃板上,观 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分析论证: 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条件下, 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得越远。
新知讲解
讨论交流 免费旅游的办法可行吗?
解析:同学随地球以360m/s 的速度运动。当跳起在空中的瞬 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360m/s 的速度在空中运动,落回地面时, 在空中通过的路程地面已经转过 的路程相等,所以自己会落在原 地。不能周游地球。这个同学的 想法不可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课件

活动结果 当书突然停止运动时,橡皮要保持本来的运动 状态,会向前倾倒。
这说明物体具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 种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向左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二、惯性
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下面 的一颗,情况怎样?
想想看,身体向前倾、向后仰 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物体的惯性
材料:橡皮、钢笔帽、纸条、铅笔、书本等 步骤:1.取出橡皮竖直放在书上,当书突然运动或突
然停止运动时,视察橡皮的运动状态。 2.将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帽,放在纸条边上,用 钢笔猛击纸条,视察小物体的运动情况。
谢谢!
牛奶向右洒出。因为牛奶开始处 于静止状态,当被子突然向左运动, 牛奶因为有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 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惯性解读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 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 “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 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实验设计目的: 实验设计思路:
相同条件:
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 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怎样使小车运 动更远?)
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 (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 木板、小车、毛巾、斜面、纸板、玻璃板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惯性解读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 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 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 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认识运动 》

2 .指出:机械运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与我们生活联 系最密切的运动。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工作 处处都离不开机械运动。
花香分子在空气中的运动,引来了蜜蜂采蜜
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组成,
观看二氧化氮扩散现象 二氧化氮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一杯水放的时间长了, 会怎么样?
一滴红墨水滴在清水中 会怎样?
3、下列变化中可称为机械运动的是( C )
A.物体温度从150C升高到25℃ B.电灯从亮到不亮的过程
C.小刚同学做100米短跑
D.指南针指向南方
4、.地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体。关于原
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的是( B )
A.原子、电子、病菌
B.电子、原子、病菌
B.液态的运动比较活跃。
C.气态的运动最剧烈。 分子的运动情况决定了物质所处的状态。
固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的分子有一定 的位置,就像教室里听 课的学生,只能在自己 的位置上活动;所以有 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的微观模型
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 活跃,就像课间时教 室里的学生,所以有 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 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C.电子、病菌、原子
D.原子、病菌、电子
课堂总结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2、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的实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种不同运动:
(1).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导体
的导电、材料的发光、燃烧有关。
花香分子在空气中的运动,引来了蜜蜂采蜜
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组成,
观看二氧化氮扩散现象 二氧化氮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一杯水放的时间长了, 会怎么样?
一滴红墨水滴在清水中 会怎样?
3、下列变化中可称为机械运动的是( C )
A.物体温度从150C升高到25℃ B.电灯从亮到不亮的过程
C.小刚同学做100米短跑
D.指南针指向南方
4、.地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体。关于原
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的是( B )
A.原子、电子、病菌
B.电子、原子、病菌
B.液态的运动比较活跃。
C.气态的运动最剧烈。 分子的运动情况决定了物质所处的状态。
固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的分子有一定 的位置,就像教室里听 课的学生,只能在自己 的位置上活动;所以有 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的微观模型
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 活跃,就像课间时教 室里的学生,所以有 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 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C.电子、病菌、原子
D.原子、病菌、电子
课堂总结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2、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的实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种不同运动:
(1).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导体
的导电、材料的发光、燃烧有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质课件2.2运动的描述

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
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D.青山、划船人
巩固练习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 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的 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巩固练习
3.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已知甲车在5min内运动了 600m,乙车在1h内运动了40km,则甲的速度 小于 乙的速度(填 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新知讲解
2.速度
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表示物 体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快慢。
公式: v表示速度
v s t
s表示路程 t表示时间
s的单位:m t的单位:s v的单位:m/s
新知讲解
在教材图2-2-7中,关于短跑运动员跑得快慢的问题,可以比较两次的速度:
60m短跑运动员的速度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 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活动:描述一下物体的运动
以地面为参照物: 以司机为参照物: 判断人、车以及球的运动情况
强化练习
我们看的电视节目是利用同步卫星转播的,同步卫星相对地球 ___静__止____,相对于太阳__运__动_______。( 选填“静止”或“运 动”)
新知讲解
二、动与静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 除此以外,你还能 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想到以谁做参照物
新知讲解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 真实地模拟了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形
2020年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全册PPT课件(共226张)

知识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018年5月21日,我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 号”中继星载入太空.运载火箭点火后,火箭向下喷出燃气, 对燃气有向下的力,同时燃气对火箭施加向上的动力.
知识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A对B施加力,B也对A施加力,这是物体间 力的相互性的体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 上的,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抵消,分别作用在各自的物体上产生 各自的作用效果.但需注意的是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大小是 相等的,且它们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或主动与被动之分.
知识点 弹簧测力计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必须沿竖直方向吗?为什么? 点拨:不一定,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不一定仅测竖直方向 或水平方向的力,其他方向的力也可测量,在测量力时,要保证弹簧 测力计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如图可以沿斜面拉.
知识点 弹簧测力计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其 比值不变; (2)若超出了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不成正 比,而且会损坏弹簧; (3)不同的弹簧,伸长量相同时,所受的拉力一般不同.
第七章 力
第3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知识点 弹力
被压弯的撑竿将人高高弹起,在此过程中撑竿又恢复原状.
知识点 弹力
有些物体的形变是非常微小的,人 眼不能观察到,例如用手挤压玻璃瓶时, 玻璃瓶的形变;人压桌子时,桌子发生的 形变等.
用放大的思想可以把微小的形变显 示出来.
知识点 弹力
在椭圆形的大墨水瓶瓶塞中插一根毛细管,瓶内装 满水,实验时,在瓶的截面短轴方向(图a所示方向) 施加压力,水柱上升,说明瓶体微小形变使容积减 小;撤去压力,水柱下降到原位.在瓶的长轴方向(图 b所示方向)施加压力,水柱下降,说明瓶的容积变 大;撤去压力,水柱升到原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 运动的描述课件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汽车过桥或涵洞问题
B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小球进洞问题(家庭实验室) 课本26页 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
一15.在个一张小白球纸上放画一在片草图地中,草草地上地画一上个小,洞如,将何一个能小球让放小在图球中草进地上入,如洞何中能让?小球进入洞
中?
(1)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倒洞中 (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纸板,是小 球进入洞中。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有 没有
以桌面为参照物,笔是运动的。以书参照物,笔是静止的。
你是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思考后分享你的方法。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3.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其静止。
(3)2者有位置变化——研究对象运动。
2者无位置变化——研究对象静止
01 认识参照物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Q:同学们看到小 明远远离去,小明却 看到同学们向后退去, 究竟是谁在运动? 大家选择的标准物不同,所以对运动的描述也不同。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定义: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 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标准: (1)尽量选择题干中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不选择研究对象本身。 (3)题中没有体现参照物是谁,默认为地面 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4)选择谁做参照物,就假定谁静止。
新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反向找参照物问题
新课-2.2运动的描述
云 飞机 车
【反向找参照物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研究对象运动——和研究对象 有位置变化的是参照物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 认识运动课件

1.现象探究:物体的宏观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Q:以上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A:物体位置不断变化
新课-2.1认识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2)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 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②机械运动是主体宏观物体。 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分子的运动情况
A
B
新课-2.1认识运动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新课-2.1认识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微观粒子由大到小
质子
新课-2.1认识运动
运动总结
1.运动的种类及区分 2.物质的三种状态和特征 3.微观世界的结构层次
课前知识回顾练习
1.实验方法? 2.实验测量仪器? 3.分析论证过程?
课本19页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2.1 认识运动
授课教师 程千慧
内容
新课-2.1认识运动
01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02 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课本20页
第一部分
宏观世界的机械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分子很小,直径10-10m肉眼不可见,只能借助仪器来观察。
新课-2.1认识运动
课本21页
Q1:物质的三种状态? A1:固态、液态、气态
Q2:物质所处不同状态与什么有关? A2: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新课-2.1认识运动
例题
D
新课-2.1认识运动
物 质 三 态 特 征
例题
C
新课-2.1认识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Q:以上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A:物体位置不断变化
新课-2.1认识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2)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 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②机械运动是主体宏观物体。 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分子的运动情况
A
B
新课-2.1认识运动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新课-2.1认识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微观粒子由大到小
质子
新课-2.1认识运动
运动总结
1.运动的种类及区分 2.物质的三种状态和特征 3.微观世界的结构层次
课前知识回顾练习
1.实验方法? 2.实验测量仪器? 3.分析论证过程?
课本19页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2.1 认识运动
授课教师 程千慧
内容
新课-2.1认识运动
01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02 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课本20页
第一部分
宏观世界的机械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分子很小,直径10-10m肉眼不可见,只能借助仪器来观察。
新课-2.1认识运动
课本21页
Q1:物质的三种状态? A1:固态、液态、气态
Q2:物质所处不同状态与什么有关? A2: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新课-2.1认识运动
例题
D
新课-2.1认识运动
物 质 三 态 特 征
例题
C
新课-2.1认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