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全解

合集下载

数字填图DGSS教程05-实际材料图及地质图制作(ppt文档)

数字填图DGSS教程05-实际材料图及地质图制作(ppt文档)
默认的删除的文件列表: *.wt~;*.wl~;*.wp~;*.msi;*.mse; 25*.*;mul*.*;Georock.wl;Georock.wt; Geosoil.wl;Geosoil.wt;Geowater.wl; Geowater.wt;Orecheck.wt;Sand_Sedi.wl;
点击“删除文件”
这样,L2891文件夹中的多余文件就从此文件夹中删除 掉了。删除掉的文件包括路线背景图层,25,Mul,Geo, sand,soil,strem开头的文件等。
删除工作完 成后,程序 会自动打开 选取的路线 的文件夹, 便于检查文 件删除结果。
注意: 要删除的文件记录在del_name.txt文件中,不同的项目可能需 要删除的文件不尽相同,软件为用户提供了自己修改的功能。 如果要删除的文件与默认的删除文件不同,可以更改程序文件 夹中的del_name.txt文件。把要删除的文件名添加到这个文件 中,如果要取消删除某个默认的文件,可以把这个文件名从 del_name.txt文件中删除。 如果想恢复为默认列表,可以删除del_name.txt文件,程序会 自己建立默认的del_name.txt文件。如下图:
1.自动剪断线 2.清除微短弧线 3.线拓扑检查
对每一条悬挂线进行检查、处理
4.实际材料图中地质体形成
注意点:在形成地质体文件前, 先在其它中生成lable点文件, 记录下原Geopoly文件中的属 性。
1、地质线转弧段 2、拓扑重建形成区 3、把形成的区拷贝到GEOPOLY.WP图层中
5.实际材料图中地质体赋属性
5.当地质界线与内图框相临 时,应使其适当超过内 图框
5.1.4 实际材料图地质连图
5.1.5 对地质界线进行拓扑处理

数字填图DGSS-程序安装与数据准备

数字填图DGSS-程序安装与数据准备

二、环境配置
工作目录(手工建立): DGSDATA 环境配置菜单: 1 工作目录(DGSDATA上级目录) 2 系统目录 3 mapgis环境
二、数据升级
对于本版本之前的用户数据(存放于Rgmapping与Memapping目 录中),系统提供自动转换程序将用户数据转换到本版本工作目 录DGSData下。 程序名称:旧版本数据转换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 程序安装与数据准备
一 二 三 四 程序安装 环境配置与数据升级 矢量背景图的准备 影像图的准备(可选)
一、程序安装
DGSS(2010).exe 默认安装目录: C:\Program Files\ DGSS

注意:mapgis67安装过程中将同时安装服务
Mapgis Licence Service
2 大比例尺非标准图幅
大比例尺图的配准原理与标准图框是相同的,但其生成标准图 框的步骤与前者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标准图框在生成时只 需得到图幅中任意一点的经纬度或者图幅号即可,而大比例尺 图件需要指定高斯公里网的范围,才可生成对应的标准图框。
2 大比例尺非标准图幅
(1) 生成标准图框
在原图中确定控 制点并记录其坐 标
详细操作步骤参见《(1-3)数字地质填图RGMAPGIS图解说明书》的附件一、二
1 小比例尺标准图幅
(3) 利用mapgis“输入编辑”功能对原图进行快速 赋参数。
首先利用“输入编辑”功能建立新工程,并导入标准图框的参 数,然后将误差校正后的原图装载到新工程中,系统一般会提 示“参数不匹配”,点击“确定”后即完成文件间地图参数的 拷贝。
二 影像图的配准
数字填图中除了可以使用mapgis矢量图件作为背景 图外,还可以使用航空照片,遥感影像,各种扫描图件 等栅格数据作为背景参考资料。

数字填图(DGSS)路线整理要求

数字填图(DGSS)路线整理要求

数字填图(DGSS)路线整理要求路线整理步骤1、先对野外的路线进行查错,然后针对错误信息给予更正,如图如果路线有错误,会弹出如下文本框看是要编缉什么内容,如要编缉地质点,在右下角的工具栏点地质点编缉,然后可以打开属性联动浏览,针对无地质点号和线号的问题修改:这时在图面的下方会出现如下对话框,可以点最大化:这里只是浏览,要修改的话还得找到相对应的地质点(或分段路线、点间界线等),编缉它然后更改。

这里的错误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中英文输入的差异,二是路线号和地质点号没有输入,三是时间差异导致的先定的点或线的ID号比晚输入的点或线的ID号大,这里就要通过修改点的属性来修改;四是修改好后没有压缩保存工程。

以上如果都偿试过还是有问题的话可以试着关闭程序重新进入试下。

直到再点数据质量程序检查出现如下的对话框:2、对图面的修饰,使图面更整洁清晰。

包含整理的内容有GPS 点多余点的删减,地质点的移动(移到十字架)(P过程),分段路线(R过程),点间界线(B过程)。

对点的编缉,主要是移动点,对线的编缉主要是线上移点。

3、对图面修饰好之后要对点坐标重新写入和点间路线的重新计算。

主要是完成点坐标写入与点间路线计算……(这里的地质点和分段路线一定要处在编辑状态)4、点开野外路线小结与自检,点野外小结窗口右下角的PRB多级检查,在弹出来的窗口右角点开始统计,然后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放到野外小结的开头处。

5、对地质点和产状进行静态标注6、对地质点描述进行补充完善。

7、地质点描述要点日期:2013.07.07 天气:晴(晴转阵雨等)人员:吴晓东(掌图)、赖春来(记录)路线号:L6001 地点:旗鼓岭北山脚下村路线任务:1:1万路线地质调查点间路线地质:从D6001往D6002,沿途可见大量石英脉滚石,植被覆盖严重,少见基岩出露,仅在水沟处可见灰白色硅化石英砂岩出露。

地质点号:D6002位置:X: Y: H:位置说明:水沟边(小路边)点性:岩性控制点(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观察点、矿产观察点)露头:天然好(中、差,还有人工好、中、差)风化程度:全风化(强、中、弱、微、未风化)地质点描述:此点为帽子峰组灰白色变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金鸡组紫灰色的含砂质页岩的界线点,二者接触界线较清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数字填图DGSS教程03-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

数字填图DGSS教程03-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
F、 点和点间界线(B过程)数据的录入应为 有地质意义的地质界线或构造线,对于岩性界线、
岩体侵入界线、相变界线、构造线等较密集的地 段,地质点可以不定点,而做为点间B过程予以反 映;
3.1.2 设计地质路线
3.1.2 设计地质路线
在地质填图数据操作--室内数据录 入--设计路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输入路线的基本信息
3.1.3 野外手图
打开(新建)野外手图库--新 建--打开
3.1.3 野外手图
添加项目--背景图层--打开
3.1.4 野外手图数据 到掌上机
⑥ 在文件--野外手图数据交换--桌面到
D4331
应加强生态、农业、地貌、水文 地质等方面的调查
3.2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地质点号命名原则: 1. 任何地质点号是和路线号是联系在一起的 2. 为了便于管理,约定地质路线第一个地质 点号和路线号相同(如路线号为L1000,则 该路线第一个地质点号为D1000); 3.应按照1:2.5万图幅分幅给出地质点号范围
自检记录
地质路线数据整理
错误分析及解决办法 ① 产生无路线号及无地质点号的问题 • 在相应图层中找到不符合要求的点或线,进行修改或删除 • 进行压缩保存工程操作
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3.3 前人地质路线修测
3.3.1 修测前的资料准备 3.3.2 前人地质路线的利用及数字化 3.3.3 野外地质调查、验证与批注 3.3.4 编制数字实际材料图和数字地质图
掌上机--确定
3.1.4 野外手图数据到掌上机
掌上机程序 RGMAP
地质路线
掌上机程序放
在我的设备中
地质路线放在
My Documents
目录下
掌上机各种 文件的位置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4.3.4 重新绘制剖面图和柱状图
4.3.4.1 生成剖 面柱状 图
4.3.4.2 生成剖面图
The End
按室内分层剖 面厚度计算
室内分层号的数 据录入编辑。可 以把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的字段 说明条,用鼠标 拉开新分层号 (变宽),要输 入哪一层,双击 新分层号,在该 位置会变成编辑 框,用户可直接 输入。
剖面厚度计算
剖面厚度计算
高精度剖面厚度 计算
真厚度就是导线 (斜距)的长度。 计算完毕,在厚度 计算框中(最下面 的编辑框中),自 动填入计算结果。
剖面编号规定: “PM”+三位数字 如PM001
①创建新剖面
注意: 再次进入已有剖面 时,只需直接点击 OK进入剖面
②确定剖面编号及
字数
③点击OK
4.2.3打开剖面
①剖面选择 ②选择剖面编号
I48C004001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03-8-2
张克信 朱云海 张智勇 03-8-10
注意: 要编辑剖面信息,必须在步骤③中,
产状位置画分层线: 可以在产状的位置上按产状要素绘制 分层线,但分层线的长度比正常的分层线短一些。该功能 便于用户画岩层花纹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 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 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4.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
4.2.1 在掌上机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好一个 新剖面后,按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 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 逐层详细 记录各层分层斜距、岩性、岩相、构造、各 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 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 (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 量位置、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 置等内容。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数字填图DGSS教程05-实际材料图及地质图制作

数字填图DGSS教程05-实际材料图及地质图制作

冗余数据的清除
在野外手图从掌上 机转入到计算机后, 每条路线目录下均 有背景图层的地形 数据。
在地质路线的操作 过程中,修改过的 图层。
计算机自动删除多余的文件
为了加快数据整理,实现计算机自动删 除多余的文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编写了自动删除多余文件的程序。
程序使用方法: 点击“选择目录”,找到在rgmapping文件夹中的路线工程文件。
计算机
1154-1161
1162-1211
1212-1237
1238-1255
1256-1264
酸性、中酸性侵入岩类 元古宙 665-672 673-678 太古宙 679-684
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碱性岩 镁铁质岩 685-689 超镁铁质 岩 690-695 碱性岩 696-698 脉岩 702-707
默认的删除的文件列表: *.wt~;*.wl~;*.wp~;*.msi;*.mse; 25*.*;mul*.*;Georock.wl;Georock.wt; Geosoil.wl;Geosoil.wt;Geowater.wl; Geowater.wt;Orecheck.wt;Sand_Sedi.wl; Sand_Sedi.wt Section.wl; Section.wt; Soil_Sedi.wl; Soil_Sedi.wt; Strem_Sedi.wl; Strem_Sedi.wl; ZK.WT以及路线文件夹下的地形数据
7.生成编稿原图
1、更新实际材料图到编稿原图
2、选择要更新的文件
3、打开编稿原图
8.对地质图图例进行编辑
9、对地质图角图、图切剖面等进行编辑
图切剖面制作要点
数字高程提取
剔除不合适的线

数字填图DGSS教程02-前期准备

数字填图DGSS教程02-前期准备

①投影变 换--投影 转换--成 批文件投 影转换
方法一
成批文件投影转换
②设置“当前投 影参数”与“目 的投影参数 ”
③开始投影
第四步:投影变换
方法二 工作区直接投影转换
在MAPGIS实用服务-投影变换中,在 文件中打开需要进行投影变换的地形数 据。
④ 开始转换
第三步:拷贝标准图框投影参数
第二种方法
②任意打开标准图框 的一个文件,目的是 将工程的参数设为标 准图框的参数
①mapgis主 菜单中选择 “输入编 辑”—“新建 工程”—“从 文件导入”
③在工程中添加项目, 将校正后的原图文件 全部添加,套合原图 与标准图框
第四步:投影变换
将原图文件进行投影变换,目的 是将单位“毫米”转化成“米”
进入MAPGIS 误差校正系统
地图配准与投影变换
第二步:误差校正
④选择“实际的”采集文件
⑤添加校正控制点
在原图上添加控制点,一般应大于12个点 选择要校正的实际的方里网线文件
地图配准与投影变换
第二步:误差校正
⑥设置理论控制点参数
⑦选择“理论的”采集文件
选择标准图框的线文件
地图配准与投影变换
第二步:误差校正
(2) GPS(可以是PC插槽接口GPS、夹克GPS或蓝牙GPS);
(3) 便携式计算机(CPU PIII以上、内存128M以上、硬盘20G以上
);
(3) 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相机;
2.1.2 野外数据采集器
野外数据采集器是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 重要平台,是野外数据获取技术的基础。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观测的工作方式要 求随身带到野外的设备: • 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 • 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 • 具有与室内所用系统的接口 • 适应野外工作环境,应体积小、重量轻、功 耗低、连续工作时间长等。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③ PRB数据采集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 素描
➢ 样品
➢ 化石
ppt课件
19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ppt课件
2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ppt课件
4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ppt课件
5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ppt课件
6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ppt课件
工作区控制台
ppt课件
14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ppt课件
15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ppt课件
16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ppt课件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ppt课件
10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剖面数据编辑与计算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剖面柱状图花纹录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柱状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输出剖面数据
五 实际材料图
打开实际材料图:
(1) 更新野外总图库到实际材 料图
(2) 打开实际材料图(两种方 式)
(1) 编辑GEOLINE.WL图层
在连图过程中,需要GEOLINE.WL图 层始终处于当前编辑状态
(2) 复制内图框线
找到图框的线文件,选中图框内框线并复制到GEOLINE.WL图层 中。 利用“其它”菜单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完成图元复制。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4) 输出野外记录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工作区控制台
一 新建图幅工程
编辑PRB字典库,为野外数据采集做准备:
DGSS-数字填图部分
(成果数据库之前)
功能框架与数据流程
内容提纲
一 新建图幅工程 二 新建野外手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五 实际材料图(空间拓扑) 六 编稿原图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建立方式: (1)标准分幅 (2)自定义接图表 (3)工作区方式
一 新建图幅工程
菜单方式
标签方式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中新增文件:
(1) GEOPOLY.WP 区文件。用于存储地质面实体。
(2) GEOLINE.WL 线文件。用于连接地质界线。
(3) GEOLABEL.WT 点文件。可用做地质面实体的标注点。
五 实际材料图
连接地质界线:
在GEOLINE.WL文件中根据B过程等野外数据进行 地质界线的连接,其中包括断层线和图框线等,为 最终拓扑形成地质体面文件做准备。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30 0
褶皱轴 50
1 80
100 2
0
1
导线号 0-1 0-1 0-1 0-1
分层号 0 1 1 2
分层位置(米) 0 30 50 8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数据转出
注意,“转出PC数据”必须是 野外路线操作的最后一步,如 果在执行过此操作之后又对路 线数据进行了修改,在转入为 桌面数据之前必须再次执行此 操作。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 素描 ➢ 样品 ➢ 化石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1-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
2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③采样过程按分层顺序编号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分为“一级字典”和“二级字典”。 编辑完毕后注意回车换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 选择相应菜单项或在视图右侧工具条中选择
图标,在图中设计路线(折线)并录入属性。
路线号为必须字段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控制台方式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慎用)
建议在掌上机绘制线条时采取“折线”方式。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进行野外路线工作量统计及自检: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导入掌上机路线数据: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浏览和编辑原始数据:
地质点 地质路线 地质界线
样品 产装 化石 素描 照片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图式图例整理和重新计算功能: 自动生成PRB点图元的静态注释图层
重新计算和点坐标重新写入等功能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地质点描述相似程度比较工具
采用“最长相同子串” 法进行比较。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新建剖面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打开剖面(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剖面控制台方式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野外实测剖面、数码照片和素描图导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地质点P过程是 PRB过程的核心, 其他采集过程隶属 于P过程。
定点后,须完成该 点所有采集过程才 可以定下一个点。
B过程
P2q
R过程
P2m
P过程
D3645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对照查错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野外手图入库:
(1) 单条路线入库 (2) 批量路线入库 (3) 更新路线属性(适用于图元个数未变动,
只需更新现有图元属性的情况)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1) 属性联动浏览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