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研究1

合集下载

浅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现实中,一些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甚至存在着厌恶情绪。

这种现象不仅对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也给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对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因素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程度极高,导致很多中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对户外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

他们更愿意用时间来玩游戏、刷手机等,而对于体育运动却显得冷淡和抵触。

2. 学校体育教育水平不足一些中学在体育教育方面,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实际效果。

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

3. 家庭因素一些家庭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家长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而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家长自身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也会对孩子的体育兴趣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学校应该把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并加强体质测试,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考核范围。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体育知识的趣味性,丰富体育锻炼的形式,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从而培养他们对体育的积极兴趣。

2. 创设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学校可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比赛,以及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快乐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从而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 家校合作,共同重视体育教育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成长教育的两大重要环境,应该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负责。

学校可开展家长学校训练班,向家长传授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引导他们关注孩子的体育运动情况,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然而,目前我国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缺少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精神,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受个人对体育以及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自我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诸多因素的的影响。

从总体上分析,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观原因1、学生对体育以及体育锻炼价值、意义的认识对体育以及体育锻炼价值、意义的认识,直接影响一个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

在中学,大多数学生并不深刻了解体育以及体育锻炼对一个人生长发育、身心健康、性格品质、智力活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不了解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对人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体育锻炼价值、体育价值观一直都被学生忽视甚至扭曲,这种认识的不足、锻炼意识的不到位、体育价值观的缺失,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并从深层次上制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个人的主观因素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中起主导作用,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已不是单纯从兴趣出发了,而是比较理性地向着提高生理机能和社会功能转变。

不再只是片面地追求对体育的直接兴趣,而是应当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进而积极地、自觉地、自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我体育意识、自我定位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让自己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使体育锻炼上升为一种生活习惯。

3、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的研究

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的研究

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的研究引言一、影响因素1. 生理因素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

生理因素是影响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身体的柔韧性、耐力、速度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和专业训练。

青少年的激素水平和身体机能也会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这需要教练和家长充分了解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青少年期间的心理变化对田径训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青少年常常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诸多挑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田径训练的投入和积极性。

青少年期间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意识,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训练中的表现。

教练和家长需要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3. 环境因素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训练场地、设备以及气候条件对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周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也会对青少年的训练产生影响。

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4. 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影响田径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于不同的青少年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练需要根据青少年的个体差异,设计并实施合适的训练方法。

二、对策建议1. 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针对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教练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身体发育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需要注重训练的持续性和系统性,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身体伤害。

2. 关注心理健康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教练和家长需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3. 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良好的训练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练需要配备合适的训练场地和设备,同时家长也需要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针对不同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教练需要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法。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训练需求,提高训练效果。

结语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将有助于改善青少年的训练效果,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引言:中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一直备受关注,而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仍然堪忧。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一、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1. 缺乏锻炼意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活动时间被电子产品所占据,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2. 学业压力过重: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使得青少年花费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减少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3. 缺少锻炼场地和设施:一些地区的青少年缺少体育场所,让他们无法方便地进行体育锻炼;4. 缺乏指导和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一些青少年缺乏合适的锻炼指导,只能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缺乏趣味性。

二、影响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成有重要影响,父母的体育参与程度和锻炼观念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习惯;2. 学校因素: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重要影响;3. 社会环境因素:城市建设中的体育设施配套及空间环境的改善和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能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4. 健康观念和知识水平:青少年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和相应的健康知识,让他们无法适当安排自己的锻炼时间和方式。

三、解决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和意识;2. 优化学校体育课程:完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锻炼习惯;3. 改善体育场所和设施: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场地和条件,让青少年能够方便地进行体育锻炼;4. 引导多样化锻炼方式:提供更多的锻炼指导和有趣的体育活动,让青少年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5. 提高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众所周知,初中生是一群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能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并介绍其作用机制。

首先,家庭因素是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体育锻炼氛围和家庭成员的体育锻炼行为对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如果家庭中的父母亲或兄弟姐妹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初中生也更有可能参与体育锻炼。

这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也为初中生提供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和动力。

其次,学校因素也对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的体育锻炼政策以及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活动安排会影响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和频率。

例如,一些学校会给予体育锻炼成绩的评定,并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给予奖励,这将鼓励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

此外,学校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影响初中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态度。

再次,社会因素也对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念和观念的传播方式,以及社会对体育锻炼的认同程度,都会影响初中生是否选择参与体育锻炼。

此外,社交网络和大众媒体的发展也为初中生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初中生可以获取他人的体育锻炼经验和成功案例,从而激发他们加入体育锻炼的兴趣。

最后,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初中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倾向和方式。

一般来说,男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比女生更积极,年龄越小的初中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身体素质较好的初中生更有条件和动力参与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浅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体育运动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健康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给中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浅析。

1. 父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父母对体育的态度和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体育兴趣。

如果父母自己不重视体育锻炼,很少参加体育活动,那么孩子就会受到影响,缺乏对体育的兴趣。

社会环境中对体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培训课程繁重等问题,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影响了体育兴趣。

2. 学校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目前的学校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厌倦感;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 社交圈子和电子产品的影响随着社交圈子的扩大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游戏等方式来消遣娱乐,缺乏对体育的兴趣。

社交圈子中的一些偏好和价值观也会对学生体育兴趣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学生会因为受到同龄人的排斥而对体育活动产生排斥感。

二、对策1. 家庭教育和引导家庭是孩子性格和兴趣形成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父母应该重视自己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兴趣,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体育的快乐与重要性。

学校应该合理调整体育课程设置,注重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次,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育的宣传,普及体育知识和理念,强调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态度。

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社交圈子和电子产品,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电子产品,从而导致对体育的兴趣减退。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引言:体育锻炼对于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普遍水平偏低。

因此,研究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于解决低锻炼行为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因素1.1 个体特征个体特征是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身体状况、身体形态等。

研究表明,男性初中生比女性初中生更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

年龄较小的初中生更容易接受体育锻炼的观念。

此外,身体状况和身体形态也会影响个体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机。

1.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个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初中生的锻炼习惯至关重要。

父母的体育锻炼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影响。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环境也会影响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1.3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程设置、教师态度、校园设施等都会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与度。

研究表明,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课程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1.4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对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

朋友、同学以及社会媒体等因素会影响和塑造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模式。

朋友之间的共同兴趣和支持会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意愿。

二、作用机制2.1 生理机制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具有直接的生理影响。

适当的锻炼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提高肺功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

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控制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2 心理机制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锻炼可以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自尊和自信心。

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的初中生更加积极、乐观,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是塑造其健全人格、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初中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因学业压力、生活方式等原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因此,深入探讨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于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多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动机、兴趣、自我效能感等)、家庭因素(如父母的体育态度、家庭支持等)、学校因素(如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师资等)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如体育文化氛围、社区体育设施等)。

通过深入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它们对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全面剖析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和持续发展。

本研究不仅对丰富和完善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教育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了解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加强体育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推动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普及和提高。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日益受到关注,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成为了体育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繁多,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作用机制。

从个人因素来看,初中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体育兴趣、运动习惯等都对其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210209;修回日期:2006211212作者简介:刘新兰(19642),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与体育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研究刘新兰(东南大学体育系,江苏南京210096)摘 要:从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出发,试图说明青少年的体育动机是影响其体育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青少年个体内在因素(自我效能、期望价值)、体育兴趣和父母影响是关注的焦点,这些因素对个体的自我认知系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进而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

关键词:动机;体育行为;自我效能;期望价值;体育兴趣中图分类号:G 804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06)06-0053-02Study on the Motivation F actors Influencing Adolescents ’Physical Exercises B ehaviorL IU Xin 2lan(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 210096,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ain that adolescents ’physical exercises motivation is the nativ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adoles 2cents ’physical exercises behavior.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focus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ersona (self 2efficacy ,ex 2pectancy 2value ),physical exercises interest and parents which directly contribute to personal perception and even to their physical exercises behavior.K ey w ords :motivation ;physical exercises behavior ;self 2efficacy ;expectancy 2value ;physical exercises interest 0 引言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其体育行为构建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体育动机对激发青少年体育行为起着内在的动力作用。

本研究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动机联系在一起,围绕决定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个体心理机制(自我效能、期望价值)、个人兴趣和其外部环境(学校、父母的影响)的相互作用,重点关注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产生影响的各种变量的作用效果,准确地揭示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所在。

1 动机的概念阐释动机,作为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被定义为引起和维持有目标活动的心理过程。

动机既给人活动动力,又对人活动方向予以调整。

可见,体育动机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

在我国,虽然人们开始对体育动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有关体育动机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多体现在体育教学领域。

对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因素研究比较少见,特别是从体育动机与体育行为的视角展开专门研究更为鲜见。

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如何激励儿童青少年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已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

2 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分析211 个体内在因素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动机是直接建立在个体自我认知系统基础之上,这种自我认知系统由个体认知到的能力、自我效能和期望价值组成。

因此,能力信念和主观任务价值是行为动机的主要预测因素,它们管理和调节个体的行为过程并决定了个体的志向、动机水平和任务成就水平。

以下有关个体自我效能和期望价值的研究对了解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21111 自我效能(self 2efficacy )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形成的对从事某特定工作成功率的期望信念。

自我效能不只是个体对即将执行的活动的成功率的一种事先预估,还会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

班杜拉认为,人们往往选择自己觉得能够胜任和有信心完成的活动,而避开那些自己觉得不能够胜任和没有信心完成的活动。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活动中有较强的坚持性,愿意克服困难,情绪乐观。

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相反。

因此,自我效能被认为是影响行为取向、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选择建立在对自我运动能力信念的认知基础之上,故在体育活动中,那些自我效能处于适宜水平的个体更愿意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选择参加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体育活动项目,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困难达到成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能力信念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方面反映在教师本身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反映在教师是否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使学生的自我效能达到适宜的状态,在第25卷第6期2006年12月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25No 16 Dec.2006体育学习中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注意力集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掌握。

个体不断增多的运动技能水平又会加强其以后运动能力信念,以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以后的体育活动行为,有利于体育活动的长期保持。

自我效能也会影响个体的其他认知能力,其中与期望价值联系最为紧密。

当个体的自我效能处于较高水平时,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信念,对即将执行的活动产生成功的期望,并认为这种活动对他们有价值,从而激发个体做出活动的选择。

因此,自我效能与期望价值共同构成了影响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动机。

21112 期望价值(expectancy2value) 期望价值理论从期望与价值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

该理论认为,个体对活动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与个体对其行为目标实现可能性大小和对所要达到行为目标的意义的估价有关。

Ec2 cles研究认为,成功期望是个体对眼前的、近期或远期任务能否成功的信念。

而任务价值是指个体对当前任务有无将来价值的认识。

它包括个体对活动任务的内在兴趣、重要性、使用价值和所需代价的认识。

青少年的成功期望是建立在个体过去活动的成功体验和社会评价影响的基础之上。

假如个体在过去活动中经常经历失败的体验,就会降低自我能力的认知,自我效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对未来活动的成功期望也会降低。

社会评价的影响,特别是来自教师、父母和同伴的评价对个体的能力信念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当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经常受到教师和父母批评、同伴的讥笑,或从他人的行为和态度中感知到别人对自己能力的不满,都会降低个体能力信念,从而影响个体未来的成功期望,甚至影响对活动任务价值的判断。

例如,一个初中男生在足球课上刻苦练习,是由于他认为足球对他今后进入大学生活有好处。

有些女生参加体育活动是认为锻炼可以使体形更好看、能够减肥或保持旺盛的精力等。

除此之外,个体在活动任务中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影响他们对任务价值判断的重要因素,假如个体在活动中付出很大的努力,成功的概率很低或等于零,这会很容易让他们放弃这项活动。

如,体育课上所定的标准对有些学生来说太高,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会不及格,这就会大大削弱他们的活动动机。

初中阶段学生的这种能力信念和任务价值之间的关系开始建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是培养青少年较强的能力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由于这种认知能力主要是在教育系统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学校教育能够促进这些信念的确立。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知识水平、信念和价值观等会外显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技能的掌握外,还应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水平,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的影响力,不断促使学生能力信念的提高和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促进体育锻炼动机的发展。

212 兴趣的动机作用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一个人的活动不仅受自己认知评价的影响,而且还受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在体育活动中,兴趣所起的动机作用可以支持、推动和促进青少年从事他们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愉快情绪,能够用积极的心态解决体育活动中出现的困难。

在兴趣驱动下,个体能持之以恒去参与体育活动,不断从中得到有效的成果,这种成就必然引起满足和快乐,从而为他们今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提供了兴趣再生和巩固的可能。

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体育兴趣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学校体育在这方面应担负重要的责任。

青少年的大部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教育,特别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

在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了对体育的兴趣,产生需求的动机。

为此目的达成,首先,在体育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在美国,供中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内容很多,有较大的选择性(如,佛罗里达州某中学设计了38种不同的体育课和18种舞蹈课供学生选修),选择体育课的学生确实增加了许多。

另外,根据青少年心智发展特征,其动机水平具有很高的情景特征,并且是通过个体与具体的情景相互作用而自发产生的。

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习任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努力创设充满情景兴趣的课堂环境,给青少年学生提供具有较高情景兴趣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环境将会改变个体对这门课的个人兴趣。

可见,学校体育教育只有真正满足学生身体上、情感上和认知上的需要,才能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从而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对于自身各方面均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我效能、希望价值和兴趣的认知,又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因此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3 父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动机研究从不同理论观点证明,父母的信念和行为对青少年在不同成就环境下(包括体育活动环境)动机和行为影响非常重要。

在父母的各种信念中,能力信念和任务价值是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动机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能力信念被看作为父母对子女有能力完成体育活动的一种信心;而任务价值则反映父母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