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九鑫捣固配煤炼焦技术浅析
配煤炼焦技术研究与分析

配煤炼焦技术研究与分析随着煤炭行业的持续不断发展,很多焦化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大量的焦化企业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开始重视对配煤技术的研发,通过增加气煤用量来降低焦肥比,还可以利用焦粉回配达到降低瘦煤配入量,这些方法绝大多数都是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依靠经验创造出来的配煤技术。
基于配煤炼焦相关技术使用问题,我们以配煤炼焦相关技术为中心,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
标签:炼焦配煤;煤质指标;煤岩指标0 前言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建立了煤岩配煤系统来指导配煤,这些都是通过煤种的自身特有属性和焦炭自身质量关系综合起来得出的。
然而,煤种的单一特性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一般情况下,混煤就是在煤中增添一些非煤物质,导致建立起来的数字关系不能有效反应出来焦炭中的质量现象。
因此,新时代配煤技术研究主要是侧重于煤炭自身本质结构、特性和炼焦效果等方面。
1 关于炼焦配煤技术分类分析配煤炼焦一般是把2种或者2种以上的单种煤,均匀的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配合,使得各种煤之间进行取长补短,生产出优质焦炭,并且,能够合理使用煤炭资源,来增加炼焦化学产品。
通常情况下,通过对炼焦配煤技术的总结可分为以下3类:传统配煤、煤岩学配煤与配入添加物配煤。
①传统配煤技术分析,传统配煤技术,一般是指借助煤质指标来指导配煤,比较常用的评价炼焦煤技术指标一般有挥发分Vdaf、灰分Ad、全硫S、粘结指数G值、煤种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等,关于煤的挥发分是表征煤变质程度的重要指标。
同一种煤质中的丝质组与稳定组、镜质组具有不同产率挥发分;②煤岩学配煤技术分析,一般情况下,煤是一种不均衡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工艺性质微煤岩组分综合组成。
它们再配煤中的功能各不相同。
煤中的活性组质量也存在很大不同;③关于配入添加物炼焦技术分析,当下,很多优质炼焦煤资源短缺。
并且价格也比其他炼焦煤要高很多,因此,把多种添加剂加入到煤中来达到降低优质炼焦煤的使用量将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
2 关于配煤炼焦技术分析2.1 针对煤岩配煤技术分析以往的配煤技术中,煤质指标并不能有效反映各种炼焦煤中的结焦性中的差异,这些技术中的信息数据只是代表了煤种的总体胶质层的厚度和总体粘结指数,是通过煤种不同粘结性能组分所来表达出来的综合数值。
浅析配煤炼焦技巧[精华]
![浅析配煤炼焦技巧[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425b9b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d.png)
浅析配煤炼焦技术【摘要】系统介绍了近几十年来配煤炼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也介绍了焦炭质量预测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了专家配煤系统,并探讨了当前配煤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配煤炼焦灰分硫分原理质量预测建议应用配煤是炼焦煤准备的工序之一。
炼焦或碳化前煤料的一个重要准备过程。
即为了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焦炭,把不同煤牌号的炼焦用煤按适当的比例配合起来。
从前,炼焦只用单种焦煤,由于炼焦工业的发展,焦煤的储量开始感到不足。
而且还存在着煤炼的焦饼收缩小,推焦困难;焦煤膨胀压力很大,容易胀坏炉体;焦煤挥发分少,炼焦化学产品产率小等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采用了多种煤的配煤炼焦。
配煤炼焦扩大了炼焦煤资源,把不能单独炼成合格冶金焦的煤,经过几种煤配合可炼出优质焦炭,还可以降低煤料的膨胀压力,增加收缩,利于推焦,并可提高化学产品产率。
配煤炼焦可以少用好焦煤,多用结焦性差的煤,使国家资源不但利用合理,而且还能获得优质产品。
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不仅能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扩大炼焦煤资源。
配煤技术涉及煤的多项工艺性质、结焦特性和灰分、硫分、挥发分的配合性质和煤的成焦机理等。
长期以来,配煤试验一直是选定配煤方案、验证焦炭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配煤技术程序。
配煤方法有配煤槽配煤和露天配煤厂配煤两种。
当前世界各国炼焦煤资源稀缺,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质量及其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炼焦煤资源中强粘结性煤却越来越少,这一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
考虑到经济效益及现实情况,国内外各焦化厂都在致力于配煤方案的研究。
虽然方案千变万化,而配煤的原理却不外乎胶质层重叠原理、互换性原理、共炭化原理这三种。
一、配煤理论简介:1 胶质层重叠原理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的胶质体的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地搭接,这样可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处于塑性状态,从而改善粘结过程,并保证焦炭的结构均匀。
其中典型的方法是“J法”配煤技术。
炼焦配煤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分表 征煤 的变质 程度 会 比实 际偏 低 ; 反之 , 丝 质组 含
量低 , 煤 的变 质 程 度 会 比实 际偏 高 。另 一 项 分 类 指 标是 煤 的黏 结 , 黏结 性指 数 G、 胶 质层 最大 厚度 y和
1 炼 焦 配 煤 技 术 的分 类
配煤 炼 焦 就 是将 2种 或 2种 以上 的单 种 煤 , 均 匀地 按适 当的 比例配 合 , 使各 种煤 之 间取长 补 短 , 生 产 出优 质焦 炭 , 并能 合理 利用 煤炭 资源 , 增 加炼 焦化 学产 品 。 目前 , 炼 焦 配煤 技术 归纳 起来 可分 为 3类 ,
学指导配煤 。 关 键 词 :炼 焦 配煤 ; 煤质 指标; 煤 岩 指 标
中图分类号 : T Q 5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4 . 7 0 5 0 ( 2 0 1 5 ) 0 3 . 0 0 4 8 . 0 3
引 言
随着 焦 化 企 业 生存 压 力 的增 大 , 越 来越 多 的焦
奥 阿膨 胀度 b l 1 ] 。其 中 , 胶 质 层 厚 度 值 不 能 准 确 地 表示 煤 的炼 焦特 性 , 在 同一大 类 中 , 煤 的结 焦 性质 差 异很 大 。各 类煤 的炼 焦 实 验 表 明 , 除肥 煤 的焦 炭
质量 差异 不大 外 , 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 如, 焦
1 . 1 传统 配煤 技 术
传统 配煤 技术 , 即是通 过煤 质 指标 来指 导 配煤 。
常用 的 评 价 炼 焦 用 煤 的 技 术 指 标 主 要 有 挥 发 分
V 、 灰分 A 、 全硫 S 、 黏 结指 数 G值 、 胶质 层 最 大 厚 度 y值 等 。煤 的挥 发 分 是 表 征 煤 的 变 质 程 度 的 指 标 。 同一种煤 中的 镜 质组 、 丝 质 组 和 稳 定 组 具 有 不 同产 率 的挥 发分 。煤 中稳 定 组 含量 高 的煤 , 用 挥 发
捣固炼焦技术问题探讨

捣固炼焦技术问题探讨相对于顶装焦来说,捣固炼焦具有更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配合煤成本、提高焦炭视密度和堆积密度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捣固炼焦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国内很多企业的中小容积焦炉已经逐渐从原本的顶装煤炼焦改造成了捣固炼焦技术,这一项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起来。
一、捣固炼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实施捣固炼焦工艺技术的过程中,主要会出现四个方面的问题:煤饼的稳定性不够、温度控制的不合理、集气管和焦油盒的运转不顺畅、装煤时机侧炉头易冒大烟。
1.煤饼的稳定性不够,容易垮塌这种问题是捣固炼焦中最常见的一种了,简单说就是煤饼在推出的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经常在途中出现垮塌现象,造成工作浪费。
煤饼的垮塌具有很严重的后果,散落的煤饼不但会对现场的环境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炼焦的产量及整个流程的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
笔者通过对几十组煤饼垮塌现象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造成改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1 打饼操作不规范煤饼成形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打实,增加煤饼之间煤块的内聚力。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底部受力层未打实,或者第一次放料的时候过量,导致底部太厚,无法打实。
薄弱的底部持力层使得煤饼无法承受上部的荷载压力,一旦应力集中,就会发生垮塌现象。
其次,违规的生产操作往往导致煤饼不够结实,无论是为了节约成本而缩短打实时间,还是加快放料的速度、无视分层加料的规定来尽快完成工期,都违背了煤饼的制作规范。
最后,没有合格的捣固锤。
在煤饼的制作规范中,对于捣固锤有严格要求,一定要用完好的捣固锤,并且捣固锤的击打次数也有严格的要求。
1.2 起掺和作用的水分配置不合理煤饼的成形过程中,对于水分的控制至关重要,配合煤太湿或者太干燥都会导致煤饼的不稳定。
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并做好应对雨天等天气的防范措施,把煤饼的水分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
浅谈如何提高配煤炼焦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配煤炼焦技术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对钢铁的需求,也拉动了炼焦生产的高速发展。
焦炭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了炼焦煤供应紧张,此外,由于当前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质量及其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炼焦煤资源中强粘结性煤却越来越少,这一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
如何合理利用煤资源,满足焦化生产需求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任务。
一、配煤炼焦技术目前世界各国的焦化行业为稳定提高焦炭质量,合理利用炼焦煤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配煤炼焦技术:1、捣固炼焦技术,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焦炭资源专业委员会的调研,捣固焦炉可以大量配用价格低的气煤、三分之一焦煤、瘦煤,明显降低了炼焦配煤成本,合理利用了煤炭资源,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配型煤炼焦技术:将炼焦装炉煤的一部分从备煤系统切出配加粘结剂后压制成型煤,再与其余散装煤料混合装炉炼焦,此技术由于煤料堆积密度的提高和粘结剂对煤料的改制作用,开显著改善焦炭质量。
3、煤调湿工艺:煤调湿工艺是上世纪80年代开发的技术,旨在降低装炉煤的水分,减少由于洗煤厂脱水工艺及气候影响造成的装炉煤水分波动。
经煤调湿后,配煤水分控制在6%左右。
用此工艺技术有助于提高焦炭质量(包括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增加焦炉生产能力、降低炼焦耗能、稳定焦炉操作、减少炼焦污水、延长焦炉寿命。
其缺点是运煤过程易扬尘、炭化室易结石墨、焦油渣量增大。
二、配煤煉焦技术的应用(一)粘结剂添加的技术控制根据相关实验和实际生产经验表明,粘结添加剂的添加,确实可以很好的弥补炼焦煤的粘结性,因此可以通过添加粘结剂和低廉的弱粘煤来代替部分高粘结性煤,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炼出优质的焦煤。
实验证明配煤炼焦过程中粘结剂的添加可以提高炼焦过程中的配煤流动度,改善焦炭的结晶组织,提高配煤的粘结性。
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改质沥青作为炼焦添加剂,并适当增加配煤中瘦煤和弱粘煤的比例,这样炼出的焦炭,不但质量不低于高粘结性煤所炼的焦炭,相比之下其冷强度与热性质也有一定的改善。
捣固炼焦配煤技术探讨

目前 , 国 内 捣 固炼 焦 对 煤 饼 没 有 统 一 的要 求 , 但 是 国外 捣 固 炼焦 对 煤 饼 有 着 统 一 的 要 求 : 一 是 应 该 保 证 煤 料 的 水 分 在 9 % 一1 1 %范 围内, 对于水分 较少煤 饼而 言 , 不 容易捣 实 , 对 于
入到炭化室中进行 高温干馏 。利用捣固炼焦技术 , 有 助于提高 配合煤的堆密度 , 由原来 的 0 . 7 2 t / m 提高 到 1 . 0 1 ~1 . 1 5 t / m 范围内, 有利 于减少煤颗粒之间的距离 , 促使 接触更加密集 , 有
高焦炭的质量 , 同时 , 促 使 焦 炭 的各 种 指 标 得 到 不 同 程 度 的 提
配煤技术主要是指将若 干的单煤 种严格 按照规 定的 比例
进 行 掺 混 得 到 配 合 煤 的过 程 。 焦 炭 质 量 与 配 合 煤 的 质 量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 煤 种 以及 配 煤 比不 仅 对 焦 炭 的 强 度 产 生 影 响 , 同 时 又影 响着 煤 饼 的 捣 固性 能 。 通 过 实 际 生 产 研 究 表 示 焦 炭 质
特 点、 影响、 配 煤 技 术 进行 了 阐述 。
关键 词 : 捣 固炼 焦技 术 ; 特 点 ;影响 ;配煤 技 术 ;装 炉 煤成 本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8 5 5 4 . 2 0 1 4 . 0 6 . 0 8 4
煤 质 以及 焦 炭 质 量 变 化 情 况 的 分 析 , 能够 总结 出配煤规 律 , 更
好地指导炼焦生产。 3 . 2 装 炉 煤成 本
1 0 % ~1 5 %, 减少 大约 3 0 %的焦煤 以及肥煤用量 , 有效地 降低
捣固焦炉难推焦分析与处理措施

捣固焦炉难推焦分析与处理措施摘要:本文重点从捣固焦炉炼焦过程中,分析了难推焦成因主要为煤质、操作、炉体等三方面原因,针对每项原因进行了多项分析,并采取了预防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捣固焦炉;难推焦;处理措施捣固炼焦技术是一种能够增加配煤中高挥发分、弱粘结性或不粘结性的低价煤的含量来扩大炼焦煤的方法。
捣固焦炉因其具有能合理利用国家低质煤炭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而为广大厂家所共识。
煤料经捣实后,煤料堆密度增加,煤粒间接触致密,间隙减少,填充间隙所需胶质体液相产物的数量也相对减少,堆密度可由散装煤0.72t/m3提到1.10~1.15t/m3,比常规顶装煤分子间距可减少28~33%,有利于提高煤料的粘结性。
究其原理主要是因为,捣固后煤饼煤热分解时产生的胶质体,能够更多填充煤粒间空隙,可以更有效增强煤粒之间的界面结合。
结焦过程中,捣实的煤料产生干馏气体不易析出,煤粒的膨胀压力增加,迫使变形的煤粒更加靠拢,变形煤粒接触面积增加,有利于煤热解产物的不饱和化合物与游离基进行缩合反应。
同时,捣固炼焦可使热解产生气体逸出时遇到的阻力增加,进而在胶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气体中带自由基的原子团和热分解的中间产物有更多时间相互反映,产生稳定的、相对分子质量适度的物质,增加胶质体内不挥发的液相产物,使胶质体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还会变的稳定。
胶质体的膨胀性和流动性都增加,使煤粒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且密度增加后,炼焦过程中半焦收缩小,可以减少成焦过程中的裂纹。
经测算,捣固后炼制焦炭M40可提高3~5个百分点,M10可改善2~4个百分点,CSR提高1~6个百分点。
焦炭成熟后,由于焦饼收缩程度不同,推焦时对炉墙和炉底所产生的摩擦力和压力也不同,主要体现在推焦电流的大小。
当推焦电流比正常偏高时,表明有较大阻力影响焦饼移动,焦饼与炉墙的相互作用力偏大。
所以在高电流强度下推焦,或高电流强度下焦饼还是未推出,都叫推焦困难(或焦饼难推)。
焦饼难推危害性很大,若强推,它很可能引起炭化室砌砖的损坏,影响炉体正常使用寿命。
捣固炼焦技术

捣固炼焦技术
捣固炼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钢铁冶炼工艺,它主要是通过对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气进行捣固和净化,以实现高效、环保的炼焦过程。
它的出现,不仅使钢铁冶炼更加高效、节能,而且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作用。
捣固炼焦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一种叫做“捣固炉”的设备,通过对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气进行捣固处理,使其中的灰尘、烟雾等杂质净化,从而达到高效、环保的炼焦效果。
具体来说,捣固炉的工作原理是将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引入捣固炉内,煤气在炉内通过多层网格、多层筛板等过滤设备,将其中的杂质过滤掉,最后经过除尘器等设备处理后,产生的净化煤气被用于其他工艺环节,如钢铁冶炼等。
捣固炼焦技术的优点不仅在于其高效、环保,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钢铁冶炼过程的效率,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当然,捣固炼焦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捣固炉内需要进行多次过滤处理,设备成本较高,对企业的投资和维护成本也较高。
其次,由于炉内需要处理大量的煤气,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总的来说,捣固炼焦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钢铁冶炼工艺,它可以有效地减少钢铁冶炼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相信这种工艺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煤九鑫多配贫瘦煤捣固炼焦技术浅析 作者:卫有存 鲍晓斌 赵岩龄 赵文军
关键词:捣固 配煤 炼焦 1、绪论
焦炭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随着钢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对好的炼焦煤需求量加大。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炼焦煤贮量有限,能炼焦的是占37%,其中50%以上是高挥发分、粘结性差的气煤。
炼焦煤资源与钢铁供求矛盾,发展炼焦新工艺、新技术,扩大炼焦煤资源是必经出路。
捣固炼焦技术是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行有效的扩大炼焦煤煤源的好方法,实践表明,可以用非优质煤作基础煤炼出优质的冶金焦,且投资少、见效快。
灵石县中煤九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煤九鑫)200万吨/年捣固焦项目是由鞍山焦耐院设计的4×72孔JNDK43—99D 型宽炭化室,双联下喷单热式废气循环侧装煤炭化室高4.3米的捣固焦炉,一期100万吨/年已2005年4
月25日投产,二期100万吨/年于2006年3月投产,投产后将形成200万吨/年焦碳,焦油6万吨/年,粗苯1.8万吨/年。
2
、捣固炼焦技术 2.1原理
煤料经捣固后,由于煤粒间的距离缩少,煤料(湿基)堆比重由通常0.70t/m 3提高到0.95-1.15 t/m 3,使入炉煤料粒间隙所需填充液态物的数量相对减少,热解气体产物不易逸出,并增加胶质体的不透气性和膨胀压力,从而可以相对地充分利用煤料的粘结性,增大焦炭气孔壁的强度,使焦炭结构致密,有利于焦炭质量的提高。
2.2工艺流程
图1工艺流程
中煤九鑫捣固机性能指标见表
表1捣固机性能
3、配煤原则
3.1煤源情况
灵石地区主产肥煤、主焦煤、1/3焦煤。
其中肥煤主要分布在英武、南焉、仁义等地,随着山西省煤焦业的发展,优质肥煤储量已日渐枯竭,现存肥煤灰、硫高,洗选困难。
主焦煤分布于两渡、英武等地,普遍内灰高,洗选回收率低,成本偏高,采用重介选煤工艺较适宜,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回收率。
1/3焦煤分布较广,主要在中煤九鑫周边的段纯、坛镇、王禹、梁家焉以及交口县、汾西县、霍州。
灵石县附近产贫瘦煤多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太原西山、古交、交城、汾阳、盂县、寿阳、中阳、柳林、沁源等地,以太原西山、古交、交城、沁源居多。
灵石县附近产主焦煤多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柳林、孝义、中阳、沁源、古县、乡宁。
3.2配煤原则
本着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保证优质一级冶金焦,争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炼焦配煤以贫煤、贫瘦煤、瘦煤为基础煤,主焦煤和1/3焦煤为搭桥煤,少配肥煤。
3.3进煤指标
本着经济、合理、诚信原则,结合公司实际在灵石地区附近优选一定实力的精煤,作为中煤九鑫的稳定煤源,进煤指标表2
表2原料精煤供应厂家质量指标
表3入炉煤指标
表4焦炭指标
4、多配贫瘦煤捣固炼焦质量分析
1、多配用低挥发份、弱粘结性PSM炼焦生产
中煤九鑫处于山西煤源充足地带,焦煤、肥煤、PS煤多,有生产优质冶金焦的良好条件,因所处地区贫瘦煤价格低,煤质稳定,加热后粘结成块,G=0-5,Y=0-5 mm。
炼焦工艺条件:炭化室宽mm,结焦时间平均小时,配煤比及焦炭质量如下
表5进厂煤质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生产条件下,当配用贫瘦煤)30%,强粘结性煤(1/3JM+FM)配入量55%时可获得M40=87.00 M10=2.40的优质冶金焦;当配用35%的贫瘦煤时,强粘结性煤配入量45%,可获得M40=89、M10=5.73优质冶金焦,M40提高2个单位,M10提高3个单位,耐磨强度略有下降;当强粘结煤煤种(1/3JM、FM、ZJM)的比例和为60%时其中1/3JM+FM=40%,当配用40%贫瘦煤,焦炭强度M40=88.67、M10=6.64,抗碎强度变化不大,耐磨强度有下降趋势,焦炭灰分Ad=11.48左右, S t,d=0.55,仍能获得优质冶金焦。
表6中煤九鑫入炉煤单种煤质量分析
表7中煤九鑫多配贫煤、贫瘦煤质量分析
2005年
9 / 14
方案4、5贫瘦煤配入达40、45%,降低1/3JM10%、FM15%,提高ZJM30—35%的变化趋势:抗碎强度变化不大,仍可达到优质冶金焦指标,耐磨强度不达标。
结果表明ZJM的粘结性下降G<85,强粘结性FM(G=91),1/3JM(G=89),配入量降为25%,焦炭强度质量下降。
方案6、7、8,贫瘦煤配入量由30%扩大—40%。
粘结性(FM15、1/3JM10)配成25%,ZJM25—30%,变化趋势:焦炭M40>88%,变化很小;当ZJMG>85,再配入少量优瘦煤(G=55)及柳林二类主焦煤(G=78), M10=7.01仍能满足优质冶金焦要求,且焦炭筛分组成更均匀。
方案9、10、11、12,贫瘦煤配入量由30—45%,强粘性煤25%—30%,但FM降5%,1/3JM20—25%,ZJM20—45%其变化趋势: M40>88,M10<7.02%,变化幅度不大。
4.2 贫瘦煤的配用效果
10 / 14
当配入的贫瘦煤粘结下降时(由52降24),ZJM配入量增大(20%到45%),当贫瘦煤G为15左右,在没有其他焦煤配入时,强焦煤配入量要达到45%,且随强焦煤配入加大, M10改善不大(表8)。
4.3 配合煤粘结指数的影响
表8可见当配合煤G值低向几个单位,在配有大量贫瘦煤煤种下,抗碎强度变化不大,耐磨强度呈下降趋势,当配合煤的G《65时,耐磨指标变坏,M10》8。
4.4 配煤对捣固炼焦的影响
M
40
M40
9040
10
肥煤配入量% (图2) 1/3JM配入量%(图3)
M10 M M10
4040 10
90
85
11 / 14
80
JM配入量% (图4)强粘结性煤配入量%(图5)
从各配煤方案看,贫瘦煤配入量从30—45%,其他煤种配入量不同,从捣固炼焦情况看,焦炭耐磨强度M40>88如图,呈平稳趋势。
耐磨指标随着配煤组分中强粘结性煤(1/3JM、FM)配入量不同而不同(如图2图3),随着FM、1/3JM等强粘结性配入量增大,M10指标变好,变化幅度达2个单位(见图5),强焦煤配入量增大(从15—45%),M10几乎是平稳趋势,变化幅度不大,大幅度提高ZJM配入,M10下降不明显(图4)。
4.5 煤料堆放的影响
表9煤场按V—G分堆如下
九鑫煤场小,炼焦煤全部是汽运,堆放有限(表9)来煤质量有波动,表现为同一牌号的G差异大,再加上取煤缺乏有效的煤质混匀方法,生产出来冶金焦强度指标波动很大,同样的配比会出现有的指标合适,有的强度指标坏。
5结论
5.1已有经验表明捣固炼焦工艺最适合以高挥发份、粘结性偏差的煤(气、气肥、弱粘煤等)为主的配煤炼焦,但中煤
12 / 14
九鑫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煤源,用捣固炼焦技术配入大量低价的贫瘦煤,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所产焦炭为优质一级冶金焦。
实践经验证明捣固炼焦对原料的适应能力是较强的。
5.2 捣固炼焦对中等偏强的粘结性煤(如ZJM)大量配入产生的效果不明显,当配煤强粘性煤比例>50%(含1/3JM、FM、强JM),捣固焦对M40改善不大,如图5是平稳趋势。
5.3 贫瘦煤的粘结性好坏对捣固炼焦影响很大,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显著。
如表9,在一定条件下,增加贫瘦煤配入,M40不变,M10增加。
5.4 贫瘦煤能降低配合煤的挥发分,但由于收缩系数小,大量配入会增大贫瘦煤与煤料间的收缩差异,造成焦炭质量下降,因此为获取优质冶金焦,应控制贫瘦煤配入,建议不超过40%;
5.5 为获取优质冶金焦,当大量增加贫瘦煤配入时,必须配以足够量的强粘煤种,本着经济合理原则,1/3JM+FM配入量以30%—40%为宜(见表8)。
当强粘结性煤不足,应加大强焦煤或瘦焦煤的配入。
5.6 当贫瘦煤G为15左右,为达到优质冶金焦,建议捣固焦配比如下
当贫瘦煤G>35,建议捣固焦配比如下
13 / 14
5.7 捣固炼焦配煤方案应以最佳范围装炉煤G为依据,以贫瘦煤为基础煤,配以强粘结性煤30—40%,强焦煤20—30%及10—20%焦煤及瘦焦煤,控制配合煤G=72士3,粘结能力尚有余地,容惰能力较好,可满足优质冶金焦生产。
5.8 按粘结性指标应对进入煤场的精煤分类存贮和使用。
5.9 重视煤质分析基础工作,掌握好炼焦煤性质尤其是粘结性,对指导配煤生产,优选配煤比,改善焦炭质量有重要作用。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