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典型主要指叙事类作品,主要指人物。 黑格尔“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
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 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 式的抽象品。”
2.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
(1)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别林斯基“在典型里,是两个极端——普遍与特殊—
—的有机融合的成功。” 个别性指个体区别于其他人物的基本特征,是人物在
(1)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的普遍性指典型人物身上给予读者的某 些本质意味的生活内容,人物所负载的人生态度、 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现实和历史关系的总和。
美国的威廉·莱伊尔:“鲁迅塑造的阿Q这个典型 人物,不仅中国有,其实美国也有,全世界各处 都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不少人身上都有反 映。我的太太有时就说我是阿Q……”
明和黄色文明;特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拉 斯蒂涅,从一个外省的优秀青年到投机家。 性格影响和改变环境: 人定胜天,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改革小说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4.典型化
典型化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既 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较大概括性的典型形象的方法 和过程。
(1)集中合成法
周遐寿《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孔乙己主要是综合了现 实生活中的破落子弟“孟夫子”和鲁迅本家中的一个落 魄读书人“四七”而成的:孔乙己的爱喝酒、窃书的情 节缘自“孟夫子”;而穿长衫则源自“四七”。
文学概论

一.三种文学类型。
(书P180)依据文学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与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写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现实型文学偏重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触及人生。
)(1)再现性:①现实型文学突出对现实的再现,按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
②现实型文学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将主观情感融汇在客观再现之中,渗透在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刻画之中。
福楼拜:“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如鲁迅《阿Q正传》,鲁迅虽然没有对阿Q进行任何直接评价,但是在吃虱子、非礼吴妈等细节描写中,暗含了他的情感评价。
(2)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对生活中各事物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尤其指细节刻画的逼真。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2.理想型文学(抒情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1)表现性:理想型文学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它多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不像现实型文学不动声色的把情感隐藏在对事物的描绘中。
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自耕自食、人人平等的理想王国。
(2)虚幻性: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追求情感真实。
如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情感的真实。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暗示性、朦胧性。
(1)暗示性:暗示是其寄寓意蕴的方式。
反对艺术只描写客观世界,要求艺术揭示隐藏在客观世界之后的最高真实。
致力于寻找、塑造精神状态的“对应物”,认为可以通过带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暗示主观精神、心灵状态。
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文学概论

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特点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专管理想的文学形态,特点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特点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近代文学类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3.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管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
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手法,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
4.诗的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剧本:浓缩的反映社会生活,集中的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5.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6.文学典型的特征:文学典型必须具有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文学典型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7.文学意蕴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8.文学意象的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9.叙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时间的过程。
特征: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10.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时间是一个叙述单位11.故事时间是指股市发生的自燃事件状态。
文本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12.视角是作品中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将聚焦点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
1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叙事中的事件包裹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精选ppt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 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 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 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7)
精选ppt
文本的层次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
➢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精选ppt
资料:
➢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 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 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 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 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 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
精选ppt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 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 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 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 “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 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 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本:“文本”(text ,又称本文),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典型环境: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审美意象: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1.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①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
文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的不同: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第一,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
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第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文学概论[完整版]
![文学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cb0fd304a1b0717fd5dd50.png)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完整版]
![文学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9829c781c758f5f61f677f.png)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第四编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representation),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镜子说"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
别林斯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虚幻性: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3、象征形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主观变形的寓意性形象。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流"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现实型文学的深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 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 (charakteristische/characteristic)
❖ 希尔特: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 志”
❖ 黑格尔
❖ “特征化”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 ❖再现性和逼真性
司汤达
现实型文学
一 再现性 再现(representation),对 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 实刻画或模拟。
二 逼真性 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 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 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现实型文学
“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 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 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 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 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 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 西”。
——别林斯基
现实型文学
“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 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 生活里露面一样。”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典型环境
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 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 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 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 体环境。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 1、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如林黛玉的个性;如果戈理《外套》
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
❖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 ❖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学潮流
庄 周 梦 蝶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
现实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
《诗经》、《史记》 《楚辞》最早
《庄子》寓言与神话
中 杜甫、白居易的诗
国
李白的诗作
明清章回小说
《西游记》、《聊斋 志异》、《牡丹亭》
——黑格尔
象征型文学
一、暗示性
❖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
的内涵
❖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象征型文学
二、朦胧性
❖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
的意义
❖主观变形的寓意性形象
野草·题辞
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 同时感到空虚。
······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
审美意蕴
❖暗示性和朦胧性
象征型文学
“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 西的含义大于其自身。”
“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 超过它所说的。”
——劳·坡林
象征型文学
“作为象征的形象而表现出来的都是一 种由艺术创造出来的作品,一方面见出 它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显出个别事物 的更深广的普遍意义而不只是展示这些 个别事物本身。因此,……象征形象仿 佛是一种课题,要求我们去探索它背后 的内在意义。”
❖ 2、典型人物也对环境发生作用 如潇湘馆、蘅芜院的描写
❖ 3、二者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
阿 Q 与 未 庄
第三节 意境
❖ 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 ❖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
王维、李商隐的诗 柳宗元的讽喻小品
古希腊神话、 荷马史诗
西
索福克勒斯的 《俄狄浦斯王》
方 埃斯库罗斯和 阿里斯多芬的戏剧
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传奇
浪漫主义文学
雪 莱
拜 伦
现实主义文学
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
❖ 19世纪法国作家,欧洲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 代表
理想型文学
二、虚幻性
❖ 运用夸张、变形、虚 构的方法,不求外表 的真实,遵循情感的 逻辑,追求情感的真 实
❖ 英雄形象 ❖ 神话、传说、历史故
事、民间传奇
《 白 蛇 传 》 《 西 游 记 》
秋浦歌(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象征型文学
❖以暗示的方式寄寓
在一个混沌深邃的统一体中 广大浩漫好像黑夜连着光明
像无极无限的东西四散飞扬, 如同龙涎香、麝香、安息香、乳香
——芳香、颜色和声音在相 那样歌唱精神与感觉的激昂。
互应和。
(梁宗岱译)
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 现实型文学的深化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 ❖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 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 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 ❖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 ❖ 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
❖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
现实型文学的深化
托马斯·曼
高尔斯华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剧照
奥斯特洛夫斯基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毛泽东:《沁园春·雪》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卡 夫 卡
第二节 文学典型
典型(Tupos/type) ❖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理想型文学
❖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 ❖表现性和虚幻性
理想型文学
一、表现性 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把本人对自己创造的人物的意 见隐藏起来,因而让读者对人物应 有的意见陷入迷离恍惚,等于甘愿 不要人了解。”
——乔治·桑指责福楼拜
《桃花源记》的理想主义色彩
丰 子
❖ 总特征与局部特征
恺
绘
阿
Q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生命的魅力 ❖灵魂的深度
宝 黛 共 读 《 西 厢 记 》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 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 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 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 一生中共创作了96部长、中、
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 间喜剧》
象征主义文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波
应和
德 莱
尔
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 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
从那里过,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用熟识的目光将他注视。
有的芳香新鲜若儿童的肌肤, 柔和如双簧管,青翠如绿草场,
如同悠长的回声遥遥地回合 ——别的则朽腐、浓郁,涵盖了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