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方案
反渗透设计方案

反渗透设计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反渗透技术简介 (3)二、反渗透原理 (4)2.1 反渗透现象 (5)2.2 反渗透过程 (6)2.3 反渗透膜类型 (7)三、反渗透系统设计 (8)3.1 系统组成 (10)3.2 工作流程 (11)3.2.1 预处理 (12)3.2.2 反渗透过程 (13)3.2.3 清洗和再生 (14)四、反渗透设备选型与配置 (15)4.1 设备选型原则 (16)4.2 设备配置方案 (17)五、反渗透系统安装与调试 (19)5.1 安装前准备 (20)5.2 安装步骤 (21)5.3 调试与验收 (22)六、反渗透系统运行与维护 (23)6.1 运行操作 (24)6.1.1 启动前检查 (26)6.1.2 启动操作 (27)6.1.3 关闭操作 (28)6.2 维护保养 (29)6.2.1 定期检查 (30)6.2.2 反渗透膜更换 (31)6.2.3 加药器清洗 (32)6.2.4 设备清洁 (33)七、反渗透系统故障排除与安全注意事项 (34)7.1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5)7.2 安全注意事项 (37)八、结语 (38)8.1 系统性能评估 (39)8.2 改进与优化建议 (40)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反渗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设计方案旨在对反渗透系统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设计,以满足对于高纯水制备、废水处理、食品饮料等行业的需求。
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采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有害物质,提高水质标准,保障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安全。
反渗透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以高效、节能、稳定、可靠为核心,确保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水资源。
本反渗透设计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用户需求、水源特点、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安装调试等因素,力求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设计。
基于反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设施设计与优化

基于反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设施设计与优化海水淡化是解决全球淡水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基于反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设施设计与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淡化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
本文将介绍海水淡化设施设计与优化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和实施方法。
海水淡化设施的设计与优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膜组件选择与布置、预处理系统、压力能源回收、操作与控制策略以及废水处理等。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首先,膜组件选择与布置是影响海水淡化设施效率的关键因素。
反渗透膜和超滤膜是常用的膜组件。
根据海水水质情况和需求水质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膜组件。
同时,合理的膜组件布置能够提高膜组件的利用率,减少系统阻力,提高淡化效率。
其次,预处理系统是海水淡化设施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预处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和生物污染物等,以保护膜组件不受污染并延长使用寿命。
预处理系统通常包括沉淀池、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等。
对于预处理系统的优化,可以采用多级过滤、反洗等方法提高去除率。
第三,压力能源回收是提高海水淡化设施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反渗透过程中产生的高压浓水通常会被排放掉,而回收这部分能量可以用于提供部分需要的压力能源,从而降低设施的能源消耗。
压力能源回收技术通常包括压力交换、气体扩散、液体活塞等。
通过合理的压力能源回收系统设计与优化,可以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经济性。
操作与控制策略是保证海水淡化设施稳定运行的关键。
合理的操作与控制策略包括膜组件清洗、膜组件代换、浓水排放控制、产水流量控制等。
通过定期的膜组件清洗和代换,可以保持膜组件的工作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合理的产水流量控制和浓水排放控制可以保持设施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最后,废水处理是海水淡化设施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海水淡化过程中产生的浓水通常含有高浓度的盐分和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海水淡化设施运行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盐类沉淀、中和处理和再生利用等。
推荐-2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建议书 精品

2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建议书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目录第一节概述1.1项目背景1.2水资源现状1.3建设海水淡化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节工艺技术初步方案2000m3 /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分为四部分,即海水取水、海水一级预处理、海水二级预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及产品水后处理供水。
整体工程的技术路线如下:海水冷却水池—→海水取水—→水力澄清池—→重力无阀滤池—→中间海水池—→海水增压泵—→多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压力提升泵—→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产品水后处理—→产品水池—→供水泵—→自来水管网。
2.1海水取水取水量为240 m3/h,取得的海水通过管道送到位于工程现场的水力循环澄清池。
2.2海水一级预处理海水一级预处理部分由水力循环澄清池、重力式无阀滤池及液氯、混凝剂和助凝剂自动投加设备及中间海水池组成,设计处理量为240m3/h。
由于海水水源为表层海水,海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藻类和细菌,细菌、藻类繁殖和微生物的生长会直接影响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及工艺管道件的正常运行。
因此,本设计采用投加液氯杀菌灭藻方案。
投加量为2-3mg/l,投加点设在水力澄清池前的海水输水管上。
由于海域周期性涨潮、退潮的影响,海水中夹带大量的泥沙,浊度高,设计中采用两级预处理方案,海水一级预处理由水力澄清池、重力无阀滤池组成。
目前国内外海水淡化工程多采用铁盐作为海水预处理系统中的混凝剂。
由于海水比重较大、铁盐生成的矾花比重大在海水中易于沉降,本设计选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预计投加量视海水浊度变化在40-80mg/l之间:骨胶为助凝剂,投加量为2-3mg/l。
经海水一级预处理,要求海水浊度降到3-5度以下,进入中间海水池。
中间海水池系过渡性水池,要求有30分钟的储水量,初步确定中间海水池容积为200m3。
2.3海水二级预处理海水二级预处理部分由海水增压泵、多介质过滤器、微絮凝剂、还原剂、阻垢剂自动投加设备等组成,设计处理水量为220m3/h。
海水淡化工艺设计方案

海⽔淡化⼯艺设计⽅案1 前⾔1.1 概况我国淡⽔资源极为匮乏,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
淡⽔资源短缺乃⾄⽔危机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最⼤制约之⼀。
电⼚在⽣产电能的同时,可利⽤其廉价的热和电,进⾏海⽔淡化,不仅可满⾜其⼯业⽤⽔的需要,⽽且还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淡⽔⽔源。
在推动和利⽤海⽔淡化技术⽅⾯,电⼚有着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因此滨海电⼚配套建设海⽔淡化装置已成发展趋势。
1.2 ⽔源及⽔质特点某电⼚取⽔具有海域辽阔、⽔量充沛、海⽔较清、悬浮物及有害微⽣物少等特点,可⼤⼤节省海⽔取⽔成本及原料海⽔预处理成本。
海⽔⽔质分析报告如下:分析报告1.3 海⽔淡化规模根据建⼚地区的缺⽔状况,电⼚可针对性地提出⽔电联产的⽅案,⽬前可解决电⼚的淡⽔⽤⽔,以后可根据需要适时配套建设⼤规模的海⽔淡化⼚,为地⽅经济发展提供淡⽔资源保障。
本项⽬结合2×1000MW发电机组的建设规模,暂按配套建设2×104m3/d规模的海⽔淡化装置设计;并对总规模为40×104m3/d海⽔淡化⼚作出展望。
本专题报告按本期⼯程⼚内⾃⽤的2×104m3/d规模和规划容量的40×104m3/d的海⽔淡化站分别进⾏⽐较论述。
2 海⽔淡化技术概述海⽔淡化技术的种类很多,但适于产业化的主要有蒸馏法(俗称热法)和反渗透法(俗称膜法)。
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蒸馏(LT-MED)技术。
2.1 蒸馏法淡化技术2.1.1 多级闪蒸(MSF)MSF是蒸馏法海⽔淡化最常⽤的⼀种⽅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较⼤型的海⽔淡化装置多数采⽤MSF技术。
⼤港电⼚⼆期⼯程引进了美国的多级闪蒸(MSF)海⽔淡化装置,是我国第⼀套⼤型的海⽔淡化装置。
MSF的典型流程⽰意图见图2-1。
图2-1 盐⽔再循环式多级闪蒸(MSF)原理流程多级闪蒸过程原理如下;将原料海⽔加热到⼀定温度后引⼊闪蒸室,由于该闪蒸室中的压⼒控制在低于热盐⽔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的条件下,故热盐⽔进⼊闪蒸室后即成为过热⽔⽽急速地部分⽓化,从⽽使热盐⽔⾃⾝的温度降低,所产⽣的蒸汽冷凝后即为所需的淡⽔。
海水淡化方案

海水淡化方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65吨/天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方案Designing Scheme··············目录1、设计基础2、工艺流程及说明3、控制系统说明4、设备技术规范5、技术服务内容6、技术保证7、供配电和原材料供应8、环境处理9、投资方式与运行管理10、建设内容与施工期11、投资估算12、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评价前言据甲方公司提供的信息,我公司对筹建“65吨/日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进行工程投资并参与建设,现就“65吨/日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进行方案设计,提供以下设计方案,以供负责项目部门参考。
设计基础本方案涉及的流程及设备是能满足制备生活饮用水,有如下要求;1.1.1 产水用途:生活饮用水。
1.1.2 系统出力:65m 3/d(25℃)。
1.1.3 系统回收率:35%~40%。
本方案主要依据如下:1.2.1 海水水源:用户提供。
1.2.2 设计界限:从取水点至终端水箱。
1.2.3 其它涉及的设计基础条件将在技术联络中讨论确定。
设备制造及设计参考标准:1.3.1 JB2932-86《水处理设备制造条件》。
1.3.2 HGJ34-90《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系统对外要求:1.5.1供电缆:根据方案设计的容量,将动力电缆送至变压器的供配电1.5.2 出水管:至终端水箱出水口处。
1.5.3 药品:调试过程所用药品由用户提供。
1.5.4 环境处理:按标准统一考虑。
工艺流程及说明:反渗透部分反渗透装置主要由阻垢剂注入系统、保安滤器、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反渗透膜元件、压力管、反渗透水箱及仪器、仪表等组成。
海水、苦咸水淡化解决方案

海水、苦咸水淡化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淡化海水和苦咸水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海水、苦咸水淡化的背景和挑战,并详细阐述五种解决方案,包括蒸馏、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和太阳能淡化技术。
一、蒸馏1.1 蒸馏的原理:蒸馏是通过加热海水或苦咸水,将水分子蒸发并冷凝成淡水的过程。
1.2 蒸馏的方法:传统蒸馏方法包括多效蒸馏和闪蒸,其中多效蒸馏效率更高,但能耗较高。
1.3 蒸馏的应用:蒸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厂和苦咸水处理厂,是一种成熟的淡化技术。
二、反渗透2.1 反渗透的原理:反渗透是通过半透膜将海水或苦咸水中的盐分和杂质截留,使淡水通过的过程。
2.2 反渗透的设备:反渗透设备包括反渗透膜、高压泵和膜组件等。
2.3 反渗透的优势:反渗透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领域。
三、电渗析3.1 电渗析的原理:电渗析是利用电场作用力将海水或苦咸水中的离子分离的过程。
3.2 电渗析的设备:电渗析设备包括电渗析膜、电极和电源等。
3.3 电渗析的应用:电渗析技术适用于高浓度盐水的处理,如海水和工业废水处理。
四、离子交换4.1 离子交换的原理: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海水或苦咸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的过程。
4.2 离子交换的设备:离子交换设备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柱和再生设备等。
4.3 离子交换的应用:离子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五、太阳能淡化技术5.1 太阳能淡化技术的原理:太阳能淡化技术是利用太阳能驱动海水或苦咸水的蒸发和冷凝过程,实现淡水的产生。
5.2 太阳能淡化技术的设备:太阳能淡化设备包括太阳能蒸发器、冷凝器和储水装置等。
5.3 太阳能淡化技术的优势:太阳能淡化技术具有能源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淡化解决方案。
结论:海水、苦咸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工艺的设计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工艺的设计一、引言二、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的原理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性透过特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阻止盐离子和其他杂质通过。
当海水在高压作用下通过反渗透膜时,水分子会透过膜进入淡水侧,而盐离子和其他杂质则被截留在海水侧,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
三、工艺流程设计(一)预处理系统海水在进入反渗透膜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海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微生物等杂质,防止它们对反渗透膜造成污染和损坏。
预处理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混凝沉淀:向海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海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形成絮体,然后通过沉淀去除。
2、过滤:经过混凝沉淀后的海水,再通过砂滤、活性炭过滤等方式,进一步去除细小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3、杀菌消毒:为了防止微生物在反渗透膜表面滋生和繁殖,需要对海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加氯消毒等。
(二)高压泵系统经过预处理的海水,需要通过高压泵加压,使其达到反渗透膜所需的操作压力。
高压泵的选型和设计需要考虑海水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稳定运行,并提供足够的压力。
(三)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组件是海水淡化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海水淡化的效果和成本。
目前常用的反渗透膜有醋酸纤维素膜和聚酰胺膜等。
在设计反渗透膜组件时,需要考虑膜的类型、数量、排列方式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淡化效果和经济性。
(四)后处理系统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淡水,还需要进行后处理,以满足不同的用水需求。
后处理系统通常包括pH 调节、矿化、消毒等步骤。
四、主要设备选型(一)反渗透膜选择合适的反渗透膜是海水淡化工艺设计的关键。
需要考虑膜的脱盐率、水通量、耐污染性、使用寿命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海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规模,选择合适的膜品牌和型号。
(二)高压泵高压泵是提供反渗透膜操作压力的关键设备,需要选择具有高扬程、高效率、可靠性好的泵型。
常见的高压泵有离心泵、柱塞泵等。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工艺的设计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工艺的设计设计总说明:目前,水资源危机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国家淡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而且淡水资源分布及其不均匀。
而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对于部分沿海地区。
本设计结合原水水质,设计了淡水产量为1000m3/d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系统,本方案能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后续设备的要求,又不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与传统的预处理方法相比,不会增加新的污染物。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由于设备投资省、能量消耗低、建造周期短等优点,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将成为海水淡化的主导技术。
关键词: 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1 海水淡化的意义3,其中96.5%为海水,其他分布在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约为2.53%,其中多储存于冰川、雪盖和750米深度以上的地下,而可取用的河、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仅占0.2%左右,这里还包括相当大一部份的苦咸水[1]。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中等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的就达400多个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沿海地区,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专家估计,2030年前中国的缺水量将达到1000亿m3。
因此,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就成为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一条有效的战略途径。
2 本设计的研究方案本文针对渤海海湾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系统的实际生产状况及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国内外实例,设计了淡水产量为1000m3/d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系统,实现了整套系统的自动控制。
具体情况如下:(1)根据自然条件、系统的实际生产状况确定采用一级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设计产水量为1000m3/d;(2)海水预处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①原水水源类型及水质情况;②合理选择预处理和过滤器类型,使预处理出水水质符合要求;③阻垢剂的种类选择与剂量的确定;④根据反渗透装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调节给水pH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方案目录1、设计基础2、工艺流程及说明3、控制系统说明4、设备技术规范5、技术服务内容6、技术保证7、供配电和原材料供应8、环境处理9、投资方式与运行管理10、建设内容与施工期11、投资估算12、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评价前言蚂蚁岛位于舟山本岛东南部,北临沈家门和普陀山,距沈家门8海里,常住人口在4300人左右,是一个以渔业为主,有著名的虾皮加工市场的岛屿。
岛上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已发展成为旅游景区。
蚂蚁岛是舟山市13个严重缺水的岛屿之一,且受地理、地形的制约,淡水资源开发难度很大。
平常年全岛可供淡水13万m3,需水量为19万m3,缺水约5万m3,缺水量比较大。
鉴于水源不能满足岛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产业的发展,所以需新增水源,开拓稳定可靠的淡水资源,是缓解蚂蚁岛淡水资源缺乏的根本措施。
在政府和有关技术部门于2005年5月对本地区虾峙镇的“300吨/日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蚂蚁岛建设总制水能力为“200吨/日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正式立项。
据本公司提供的信息,对蚂蚁岛筹建“200吨/日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进行工程投资并参与建设,现就“200吨/日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进行方案设计,提供以下设计方案,以供负责项目部门参考。
1.0 设计基础1.1 本方案涉及的流程及设备是能满足制备生活饮用水,有如下要求;1.1.1 产水用途:生活饮用水。
1.1.2 系统出力:200m3/d(25℃)。
1.1.3 系统回收率:35%~40%。
1.1.4 系统配置:取水、预处理、一级反渗透(RO)除盐装置及相关辅助设备。
1.2 本方案主要依据如下:1.2.1 海水水源:用户提供。
1.2.2 原水水质分析:水质报告。
1.2.3 设计界限:从取水点至终端水箱。
1.2.4 其它涉及的设计基础条件将在技术联络中讨论确定。
1.3 设备制造及设计参考标准:1.3.1 JB2932-86《水处理设备制造条件》。
1.3.2 HGJ34-90《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1.4 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1.5 系统对外要求:1.5.1供电缆:根据方案设计的容量,将动力电缆送至变压器的供配电,(总装机容量为46KW,正常运行功率为37KW)。
1.5.2 出水管:至终端水箱出水口处。
1.5.3 药品:调试过程所用药品由用户提供。
1.5.4 环境处理:按标准统一考虑。
2.0 工艺流程及说明: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中的盐和水分离的技术,尽管海水淡化方法很多,但本工程选用的是实际可行的反渗透方法作为海水淡化的技术路线。
整个工程主要包括:(1)海水的取水;(2)海水预处理;(3)脱盐装置;(4)厂房及配套工程。
根据海岛周边环境和现有自来水厂的综合条件,选择海水淡化厂的合适厂址,占地㎡,距离自来水厂m,离取水海岸m,淡化水可利用输水系统流到自来水厂的净水池内,充分利用海岛现有供水设施。
浓盐水直接排回大海。
2.1 工艺流程混(絮)凝剂杀菌灭藻剂混(絮)凝剂(FeCl3+骨胶)还原剂(NaHSO3)↓↓(Na O Cl)↓↓海水泵→沉淀(澄清)池→增压泵→介质过滤器NaOH阻垢剂(H2SO4)↓→保安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中和滤器→产品淡水池2.2 工艺流程说明2.2.1 预处理部分海水取水:根据海水淡化厂附近海岸周边环境,可利用的场地,采用可行的取水方式。
取水口设置隔网拦截杂质,取水口位于海平面2m以下,保证海水的连续供应。
取水采用1条DN200玻璃钢管道,用墩腔固定。
2.2.1.1反渗透系统进水要求:(1)污染指数SDI≤5(15分钟)(2)浊度﹤1NTU(3)余氯﹤0.1PPM(检测不到)(4)Fe3+≤0.01PPM2.2.1.2海水预处理要解决的问题:(1)防止膜面结垢(包括CaCO3、CaSO4、SrSO4、CaF2、SiO2、铁铝氧化物等)。
(2)防止胶体物质及悬浮固体微粒污堵。
(3)防止有机物质的污堵。
(4)防止微生物污堵。
(5)防止氧化性物质对膜的氧化破坏。
(6)保持反渗透装置产水量稳定。
以保证反渗透装置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
2.2.1.3本设计采用如下预处理措施:预处理由沉淀池、澄清池、加药系统(杀菌灭藻剂、混凝剂、还原剂、阻垢剂等)。
多介质滤器等组成。
(1)沉淀池沉淀池是分离悬浮物的构筑物。
(2)澄清池澄清池是将絮凝反应过程与澄清分离过程综合于一体的构筑物。
以上沉淀池和澄清池的设计有专业资料可查。
(3)投加杀菌灭藻剂投加在过滤前或过滤取水头部;连续或间歇式投加次氯酸钠或其它杀菌灭藻剂;投加量以过滤水余氯约0.2㎎/L(或注入海水中2㎎/L次氯酸钠)。
(4)投加混凝(絮凝)剂试验确定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常规投加三氯化铁混凝,同时加入骨胶助凝剂;投加在过滤设备前(或沉淀—澄清前部);投加量以滤后水SDI值小于4(三氯化铁加入量5㎎/L)。
(5)投加还原剂投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等)还原余氯;投加在保安滤器前部或反渗透系统前;投加量为余氯的2-3倍。
(6)加酸(调节PH值)或其他阻垢剂投加硫酸或SHMP阻垢剂防止碳酸盐和硫酸盐类结垢沉淀;投加在保安滤器前部或反渗透系统前;加酸量以调节滤过水PH值在6.5~6.8(H2SO4注入量约为12㎎/L)或SHMP 10㎎/L左右。
(7)增压泵将原水提升送至多介质过滤器和预处理后续过滤设备,控制与系统联动。
(8)多介质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用于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在原水进入多介质滤器前由加药泵加入混(絮)凝剂与水中的胶体形成大的絮状物在通过滤器时被除去,以使滤过水SDI﹤5达到RO进水要求,并使原水的浊度﹤1NTU。
本系统设置两台直径为1400㎜的钢衬胶过滤器,单台流速8m/h,处理水量为12m3/h。
过滤器内填精制石英砂及无烟煤,填料高度1300㎜。
系统设置无油压缩空气机,当滤器进出口压差大于0.1Mpa时,进行反洗。
2.2.2反渗透部分反渗透装置主要由阻垢剂注入系统、保安滤器、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反渗透膜元件、压力管、反渗透水箱及仪器、仪表等组成。
系统采用一级反渗透脱盐处理工艺,反渗透出水200m3/d。
(1)保安滤器为防止水中及管道中的微粒进入高压泵和RO膜组件,设置保安滤器作为后置预处理手段。
本系统选用保安滤器一套袋式滤器,处理水量为24m3/h。
过滤器内装5µm滤袋。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当滤器进出口压差大于1㎏/㎝2时更换滤袋,滤器结构能满足快速更换滤袋的要求。
另外,系统也可选用滤器直径600㎜的钢衬胶滤器,处理水量30m3/h。
(2)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工作动力是压力差,由高压泵将经预处理的原水升压达到反渗透的工作压力,通常为5.0~6.9Mpa使反渗透过程得以进行,即克服海水渗透压使水分子透过反渗透膜到淡水层。
高压泵选用柱塞泵35AG-3541,Q=9m3/h P=5.6Mpa N=18.6KW。
(3)能量回收装置为降低系统能量消耗,选用PX-90能量回收装置。
压力提升泵选用与能量回收装置配套Q=15m3/h H=40m N=3KW。
(4)反渗透主机反渗透主机是脱盐系统的心脏部分。
①膜组件选择本系统中膜组件采用世界先进的TFC型复合膜(国际著名品牌美国DOW公司),高脱盐率、高通量SW30-380膜元件,膜尺寸为标准的8″×40″;另选用TORAY(日本东丽)。
膜元件a、膜元件数量的确定Q P (200m3/d)(41.67L/h)/(m3/d)N E= =f·S E35.3×15=15.74 取整数为16(支)b、压力容器数量的确定选用每支压力容器安装元件数量4支N E 16N V= = =4(支)N EPV 4选用玻璃钢,哈尔滨乐普R8040C100E-4W。
②段数与排列方式的确定为了使系统回收率达到指标35%左右,第一段使用2支4元件压力容器和第二段使用2支4元件压力容器的排列,有8支元件相串联所组成排列系统。
示意图:Array淡水③辅助配置a、反渗透装置清洗反渗透装置的预处理设计得越趋完善,膜元件的清洗次数就可减少,但无论预处理过程多么完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反渗透膜面上总会日积月累截留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于膜表面。
从而使膜性能下降,组件进、出口压差升高。
为此,除日常启停装置前,进行低压冲洗外,需定期进行化学清洗,有时还需进行灭菌处理。
清洗装置配备清洗溶液箱、清洗泵、清洗滤器。
通过反渗透组件预留的清洗接口进行清洗,开机、停机淡水冲洗,置换出浓缩海水,防止在停运期间难溶无机盐类沉淀在膜表面,以保证系统的高效处理性能。
流程:淡水清洗水箱清洗泵清洗滤器反渗透装置返回(排放)清洗水箱:用于日常开机、停机淡水冲洗和定期实行化学清洗。
2m3体积,耐腐蚀材料。
清洗水泵:选用流量11m3/h,压力1.5-4.0bar,材料为不锈钢。
清洗滤器:ø 220不锈钢外壳,滤芯5µm pp。
b、淡化系统选材管道件及阀。
低压海水、浓水管道件选用钢衬胶(塑)、UPVC;高压管道件选用316SS;淡化水、产品水管道件选用UPVC。
阀门:低压阀选用UPVC或钢衬胶;高压阀选用316不锈钢。
c、系统设置高、低压保护开关,保证反渗透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d、反渗透装置配备二次仪表,显示及监视设备运行中的产水电导等主要参数。
e、反渗透每支压力膜管产水侧设置取样口,方便取样。
2.2.3 产品水后处理2.2.3.1 产品水杀菌:投加次氯酸钠或其他杀菌剂,在反渗透装置出口或产品水供应系统投加,使管网余氯﹥0.3㎎/L。
2.2.3.2 调节产品水PH值:在产品水供水系统投加碱或通过石灰石滤床,调节产水PH值为6.5-8.5,(硬度为29-75㎎/L,CaCO3计)。
2.2.3.3 产品水池:设置50m3储水池。
2.2.3.4 增压泵:将合格产品水送至自来水厂净水池。
3.0控制说明依据20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过程,控制系统对各个工艺单元进行直接控制。
PLC控制器和电导仪合二为一,可完成RO 系统的运行检测。
状态控制和水质电导率在线监控,菜单式操作,多组参数设置,可满足自动运行的各项要求。
3.1预处理部分及反渗透脱盐部分控制预处理部分以反渗透淡化水箱液位为连续运行控制点,当反渗透淡化水箱液位处于低限位置,低液位开关向PLC输入开关信号,PLC控制预处理部分运行;当反渗透淡化水箱液位处于高限位置,高液位开关向PLC输入开关量信号,反渗透脱盐部分停止运行,预处理部分也相继停止运行。
3.2加药控制加药计量泵由事先调节好冲程,确定投加量后,通过与原水增压泵,高压泵实行启动联动,对计量泵实现启动自动控制,实现药剂的自动投加,亦可退出实行手动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