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的角度浅析语言的复制和传播
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语素的解释

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语素的解释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文化的载体——语言,也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其主张的“模仿和复制”为汉语外来语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通过模因论的相关理论,对外来语素的产生过程和产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希望以此来补充外来语素的研究领域。
标签:模因论外来词语素“外来词”是指一种语言通过借音、借意或借形,从另一种语言中借入的词汇。
(周红红,2009)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民族、文化、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被借入汉语,在其汉化的过程中,通过缩略或者提取元素的方式被语素化,提取出的语素会以类词缀的形式与其他汉语语素组合成词。
对汉语外来词语素的研究,一般集中在语音语素化上,也很少有理论支撑,本文将对语音、语义、字形三方面的语素化进行讨论,并用模因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的产生过程和产生机制。
一、模因论与模因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和社会现象的一种新理论,其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
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道金斯(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了模因(meme),“它是与生物进化的基因相对应的文化信息遗传或复制的基本单位”。
(Dawkins,1976)Heylighen(1998)认为,模因的复制要经历四个阶段:1.同化(assimilation),指所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
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是指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会下意识地积累与传统文化一致的模因。
2.记忆(retention),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
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
3.表达(expression),为了广泛传播,模因必须从记忆模因中出来,由记忆模因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研究

语言LANGUAGE网络流行语,又称网络热词,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网民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生动形象、有趣,往往围绕着一些社会热点,越来越风靡,受到网友的追捧。
语言学家桂诗春教授曾说:在生活中通过模仿而传递的文化因素比比皆是,从“文革”的红卫兵运动到如今的媒体炒作都是其体现。
随着汉语的影响力扩大,有些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还被创造了英语形式,进入了英语词典,如“给力”(gelivable)、“土豪”(Tuhao)等。
以往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多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从模因论的角度阐释也是近些年来的探究热点。
1 模因论1.1 何为模因Memes一词是在1976年由英国动物学家理查·道金斯(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创造的。
在Blackmore的著作《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中指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被称为meme。
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
模因(meme)与基因(gene)的发音相似,表示“基因相同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故指文化基因。
模因论 (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并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
这一研究成果可谓是生物学与语言学的“跨界”。
自从这一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1.2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D a w k i n s认为模因库中的模因作为复制因子(replicators),从一个宿主的大脑传到另一个宿主的大脑,语言、书本和网络也是传播的媒介。
当然,这种“复制”不都是完全“克隆”,而是形式和内容相似,不乏交际人的创造和改良,因此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影响,还会有宿主意图和语境两个方面的影响。
人脑中的信息只有在被“触发”,即复制、加工和传播之后才算是模因,在这一过程之前只能算是具有模因潜势的元表征信息。
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

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
标签:网络语言;模因论;模因;基因型;表现型一、模因论的基本观点模因论的理论基础是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诠释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的本质特征。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
模因(meme)一词是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里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首先提出来的,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他描述了基因复制因子的特征,从而设想出文化传播的基因——模因。
模因仿造了基因一词,指的是通过模仿而进行自我复制的现象。
任何一种思想或信息,只有通过模仿而被复制才能被称为模因,它可以是单个模因,也可以是互相支持的若干单个模因的集合,即模因复合体。
它实际上是文化基因,是语言的载体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话语流传的规则和语言传播的规律,从而推动语言的发展。
语言模因对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及语言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促进语言的进化和发展。
模因论解释了语言的演变,也为研究语言的交际和交流特别是网络时代言语行为交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二、网络语言模因的两种表现形式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模因的传播途径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运用本身、交际和交流三方面。
布莱克摩尔认为模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传递:“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
”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
何自然把模因基因型划分为相同信息直接传播和相同信息异形传播,把模因表现型划分为同音异义传播、同型联想传播和同构异义传播。
网络语言中成功复制传播的模因,主要表现为模因基因型(即相同信息异形传播)和模因表现型(即同构异义传播)。
模因论视域下日本谚语“敌在本能寺”的复制与传播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131模因论视域下日本谚语“敌在本能寺”的复制与传播◎吴纯摘要:模因(meme)是由动物行为学家道金斯所提出的概念,认为模因是通过模仿、大脑向大脑的传播与复制的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其重要载体之一就是语言,语言也是一种模因。
语言模因又能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便是最典型的强势模因。
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来探究日谚“敌在本能寺”的复制传播以及传播原因。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模因;谚语;敌在本能寺一、模因论与语言模因模因论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用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个新概念。
而在道金斯提出模因概念时不是为了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理论,只是对于进化论在基因之外的一项补充。
后由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在《模因机器》一书中对模因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充实,她将模因的概念泛化,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起来,利用模因论解释了其他学科的复杂现象,让模因概念及其相关学说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线。
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单位,主要靠复制和传播两种方式来保持生机,而其载体之一便是语言,语言学家们也提出在语用中,只要是通过模仿而得到传播的任何语言单位都是语言模因。
语言模因根据其复制的忠实性、多产性、长寿性三个标准又可以分为强势语言模因和弱势语言模因,强势语言模因根据其强势程度的不同还能区分为稳定的强势语言模因和变动的强势语言模因,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敌在本能寺”一语作为日本传统谚语,使用频率高并且存活时间长,故属于稳定的强势语言模因。
二、语言模因“敌在本能寺”的复制传播(一)由来“敌在本能寺”一语出自江户时代中期之后所著的军记物语《明智军记》,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武将明智光秀受织田信长命令带兵攻打毛利家的途中突然改变进攻方向,为了回答不知所措,战不知战何的士兵发出的号令,而当时在本能寺的正是其主君织田信长。
“敌在本能寺”如今不只是作为一句名言,作为谚语在日常会话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含义为“真正的目的在别处”,汉语可将其译为“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模因论视角解读流行语模因“X客”的传播

不只是单纯的对已有模 因的复制与传播 ,也会在 保 持其 固有 的性质 或相 同的模 式基础 上 ,在 复制
和传播过程中产生形式上或 内容上的变异。
二 、语 言模 因 “ X 客” 的 复制与 传播 过程
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分为基因型 和表现 型两 大类 型 :基 因型 即 内容相 同 ,形式 不
第3 4 卷 第2 期
2 0 1 3  ̄ 1 E 3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0F HUNAN CI T Y UNI VERSI TY
、 , o I . 3 4 NO . 2 Ma r .2 O 1 3
从 模 因论视 角 解 读 流 行 语模 因 “ X客 ’ ’的传 播
过 程 ,从 社 会 功 用 、 心 理 功 用 、文 化 功 用 、语 言 类推 机 制 及 “ X 客 ”词 语 的语 用特 征 和价 值 等 方 面探 讨 流行
语模 因 “ x 客”复制和传播的原 因,可 以为分析 流行语提供借 鉴与参考。 关键词 :模 因论 ;强势模 因;流行语 ;“ X 客” 中图分类号 :G 2 3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1 9 4 2 . 2 0 1 3 . 0 2 . 0 2 0
模因类似于基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 ,那些不 断得到复制和传播 的语言、文化习俗 、观念或社 会行为都属于模因。【 2 J 基 因通过遗传而繁衍 ,模 因则通过模仿而传播。何 自然教授提出 “ 凡是获 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 因现象 ,语言在 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 ,所以就存在语 言模因现象” 。因此 , 在语言学领域 , 我们可以用 语言模 因论 ( 1 i n g u i s t i c m e m e s ) 来揭示话语传播
试从模因论角度解析语码转换

期 以来语码转 换主要是 从社会语 言学 的角度,作 为语言接
触 的 问题 进行研 究, 成果 颇丰 。解释 语码 转 换的 理论 中,
组甚 至一个 单词 ;可 以是没 有谱系关 系的另 一种 语言或 同
一
种语 言 的两种变体 。语言 既是文化传 播的主要 载体 ,也
影 响较大 的有S o t n 的标 记理 论,G ls 等人 的适应理 ct o ie
中学会 的成 语、 隐喻 ,在人 们 日常交 往 中得 到反复 术 学 院 , 浙 江 义 乌  ̄ 2 0 ) 义 2 0 0
摘
一
要:模 因论是解释 文化进化规 律 的新理 论 。模 因仿照 基因而得名 ,它指 一些 思想或观念通过人 类 文化 加 以散播 ,并
代一代地 相传下来 。模 因实际上指 文化 基 因,它靠模仿传播 而生存 ,语 言是 它 的载体 之一 。本文从 模 因论的 角度从三
l 模 因的概念
17 年 ,牛津大 学动物学家R c a d D w is 其畅销 96 ih r ak n在 著作 T e s l ih G n (《自私 的基 因》) h e f s e e 的最 后一 章首
3
语码转换的语富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形式
著名学 者何 自然 认为 “ 模因作 为文化基 因,靠复 制、
制 。因为语言 者 ,符 号也 ,而符 号者 ,万 事万物 也 。模 因
的信 息 传递 并 不像 基 因那 样 求 数字 化 的精 确 ,它 只求 模 仿 。不过模 仿得 再像 ,也始终是 赝品 ,偏 差是必然 的 。每 种新 的语 言表达 方式都存 在被模 仿的可 能 。语码转 换作为
一
种语 言表 达方 式,从模 因论 的角度进行解 析具有 重大的
模因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模因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摘要】英语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听力水平,达到新课标的技能要求,是亟待解决的任务。
作为英语语用学领域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提高新途径。
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指导,重点研究模因的复制、表达功能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模因论;初中;英语听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学生训练英语的语感,并促进说读写三个方面学习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语言模因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 语言模因与语言学习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主要研究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过程。
模因(meme)这个术语在Richard Dawkins(1976)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
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
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
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
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
模因传播有四个阶段:内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自然语言中的模因从三个方面体现: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
语言模因可以分为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的基因型模因,或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的表现型模因。
(1)要重视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和训练。
因为语言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它的构成基因,它们是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基础。
如英语语音中20个元音、28个辅音、各类声调的标准发音,它们之间的配合规律,音变等,这些都是语音中的“模因”,是学好语音的基础。
对这些内容要不厌其烦地进行训练,直到能复制为止。
基于模因理论的语用分析中可能存在的两个问题

基于模因理论的语用分析中可能存在的两个问题[摘要] 模因理论将人类文化的扩散及传承视为一种单纯的自我复制与淘汰过程,作为文化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自然也被纳入了其解释范围。
但模因理论所存在的缺陷易使得结合模因理论的语用分析研究产生某些相应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其中的两个问题做出一个概要性的分析。
[关键词] 模因理论;缺陷;语用分析一、模因理论(一)模因理论简述模因一词(Meme)最早见于由英国生物学家R.Dawkins于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
R.Dawkins认为在人类的遗传过程中,除了生物层面上基因的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ng),还存在着一种隐性的文化复制,即模因的自我复制。
并且模因同基因一样,都存在着优胜劣汰的进化特点。
由于模因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缺少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因为任何一种主观思想或行为方式只要获得了人际扩散(涵盖了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并在扩散中基本保持着初始状态,那么便可以被视为模因。
R.Dawkins最初将模因解释为一个文化传播单位(A unit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除此之外,模因还存在着优劣之分,但优与劣的界定并不取决于模因自身的内部构成,而在于模因的扩散量以及扩散持续的时间量。
比如一项没有充分论据支撑的空洞观点,无法自证优劣,只有在其被多少人进行了扩散及扩散持续的时间长短,这两项条件较为明确的条件下,这项观点才能被认定为一个优质模因。
这种固化的判断方式,也导致了模因的优劣存在着可转换的属性。
比如一个曾被长期停止扩散的模因如果再度开始被持续地大量扩散,那么这个劣质模因就转换成了一个优质模因。
反之亦然,一个优质模因也完全可以逐渐向着其对立面发展。
总的来说,R.Dawkins希望通过模因理论解释人类文化的停滞与发展、消亡和重生中隐含着的必然性,并利用这种必然性对文化的发展趋势做出研究和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12卷 总第51期) Journa l o f I nnerMongoli a Ag ri cul t ural Uni versi t y(Social Sci ence Edi ti on)N o.3 2010(Vo.l12 Su m No.51)从模因论的角度浅析语言的复制和传播*李 琳,吉哲民(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摘 要: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语言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载体。
模因论对于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
本文介绍了模因的由来、定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了语言模因的两种类型和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三条途径,最后探讨了语言模因形成的心理基础。
以求对语言模因现象的本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人们研究语言发展变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基因型;表现型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0)03-0396-02一、引言模因论(me 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模因论最核心的概念是模因(me me)。
me me!的首次出现是在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 ichard D a wki ns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 sh G ene)一书中。
me me!源自希腊词m m i e m e!,意指被模仿的东西!,它在读音和拼写上模仿了遗传学中的gene!(基因)。
在我国学术界me me!有多种汉译法,如觅母!、密母!、谜米!等。
何自然教授将之译为模因!,是考虑到该术语与基因!的关系及其近似的发音。
将me 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何教授提出的模因!汉译名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
Da wk i ns起初认为模因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模因的类型在生活中有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D a wk i n s1976:206)。
后来又把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
在现实世界里,模因的表现型是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脸部表情(Da wki ns1982:109)。
D a wk i n s的学生Susan Bl ack more的讨论则比较具体,她紧紧扣住模仿的概念,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Bl ack more1999:66)。
术语模因!在美国韦氏辞典的释义为:an i dea,behavi or,style,or usage that s preads fro m pers on to person w i thi n a cult ure(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散播开来的思想、行为、格调或习惯)。
因此可以说,那些不断得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可以成为模因。
模因论产生以来,引起了各学科的广泛研究,尤其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认知科学等领域。
目前国外对模因论的研究主要有四大流派:信息观、思想传染观、文化进化观以及模因符号观。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语言学者也开始关注模因论的问题。
我国学者高申春、吴友军春等人翻译了Bl ack more的著作TheM e me M achi ne(1999)∀模因机器#;我们在互联网上还可以读到Da wki ns的The Selfis h Gene(1976)的汉译本:∀自私的基因#(卢允中,张岱云译);值得注意的是,桂诗春教授在顾嘉祖、陆昇主编的∀语言与文化#第二版(2002)的序言中,就提到了模因的概念,指出模因与大脑、语言和文化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现代外语#(2003(2))何自然、何雪林撰写的模因论与社会语用!,将模因引入语用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二、语言模因的两种类型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何自然2005)。
基因型模因的特征为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
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内容却相同。
例如,保姆!一词,由来已久。
这个词的最初含义是指古代君主姬妾中专事抚养子女的人。
根据∀辞海#(1999)对其的解释为:替人照管儿童、料理家务的妇女。
保姆!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会称为阿姨!,护理产妇与新生儿的称为月嫂!,幼儿园工作者被称呼为老师!,在别人家里从事家务劳动的,尊称为家政服务员!。
尽管称呼的形式不同,但是从事这类职业的大都是女性。
表现型模因的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
这种类型的模因采用相同的表现形式,但却表达不同的内容。
语言模因的表现型主要是从名人名言,成语俗语,社会流行语,或从电影电视等衍生而来的表达方式,如都是xx惹的祸!、xx也疯狂!、把xx进行到底!等。
印象& xx!源于∀印象&刘三姐#,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
随后,张艺谋先后又导演了∀印象&丽江#∀印象&海南岛#。
如今街头也出现了印象&农家乐!,印象&大排挡!等模因形式套用。
这种模仿形式不仅出现在单个词语,有时是句子,甚至是篇章。
反映现实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其句式xx不是万能的,但没有xx却万万不能!被人们传播开来,成了表现型模因:安*收稿日期:2010-02-15作者简介:李 琳(1985-),女,山西太原市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全气囊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安全气囊却万万不能!;懂外语不是万能的,但不懂外语却万万不能!。
三、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语言是一种模因,也是传播模因的载体。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
语言中的模因现象,可以在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上表现出来。
汉语中的子!字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模因,具有很强的复制能力,可以复制出子女!、子弹!、袜子!、裤子!、爱民如子!、风流才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等词语模因、短语模因和句子模因。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作为模因,其成功或失败与其本身复制能力大小密切相关。
根据何自然教授提出的理论,自然语言中的模因其复制和传播途径有: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
1.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中的模因现象可以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过程中表现出来。
我们所学的字词、语句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在交际中复制、传播给另外的人。
当这些信息在不断地复制、传播的时候,模因就形成了。
例如,从教科书中学会的成语、名言、警句等,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反复引用或使用,就形成了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人们学会了某些新词语或者经历了新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之后,这些词语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模因。
水门事件!(W at ergate),这一轰动性的政治丑闻在当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后来门!(-gate)失去了原有意义,成为后缀,表示类似水门事件式的丑闻!。
很多新闻媒体及网络把跟政治丑闻尤其是与重大政治事件有关的事件均称为xx门!(xxgate),如里根政府时期的伊朗门!(Irangate),与克林顿有关的拉链门!(Z i pper gat e),香港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和我国最近发生的原体操运动员桑兰的保姆门!事件等。
2.语言本身的运用语言本身的运用可促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例如,近几年,x女郎!这个词语时常出现在娱乐媒体的报道中。
根据∀辞源#提供的解释,女郎!一词源于乐府诗集里的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意思是年轻的女子。
女郎!这个词语模因经过人们的长期复制传播一直存活到现在。
X女郎!最初出现在著名的007系列影片中。
片中与詹姆斯&邦德搭档的漂亮女演员被称为邦女郎!。
此后,在电影界被导演器重并且最引人注目的漂亮女演员被媒体称为x女郎!。
一个影视新人,被张艺谋导演选中,便被媒体称为谋女郎!;被周星驰导演选中,被称为星女郎!;被李安导演选中,便被称为安女郎!。
3.通过交际和交流语言交际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模因传播的过程。
模因的传播主要受制于信息本身的时代气息含量。
例如,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其中的一句歌词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运用调侃的方式表达了爱情,突破了陈规,引起人们感应神经的高度兴奋,被人们认为是时髦的东西,赋予了不同的内容进行传播(陈琳霞、何自然,2006),随后我们可以看到:桃子,桃子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新浪网)、杜丽杜丽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江南时报#2004年8月16日)、神鬼神鬼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腾讯网2009年4月6日)。
四、语言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模因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某些信息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容易被人们记住,传递给别人,成为模因;而另一些得不到传播,被人们所遗忘,成不了模因。
其实,我们在选择和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
当词语或者语句作为模因被广泛应用,在交际中起到积极作用时,这些模因就会被不断地复制和传播。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模因,它们成功的复制和传播都与人们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实用心理人们对语言的选择有着实用的心理。
语言信息实用,才去模仿、复制和传播,从而形成语言模因。
就其社会功能来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信息的产生源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一个新的语言信息,由于有用,被大众接受,就有了普遍性。
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语言被复制、传播的次数增加,就形成了语言模因。
模因学者认为,一些模因的成功是由于它们对我们人类确实有用,语言信息越是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就越能得到人们的模仿。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您慢走!、让您费心了!等,早已成为仪式化或程序化话语,这些仪式化或程序化话语可以说就是模因(谢朝群、李冰芸,2006)。
2.时尚心理时尚是一种影响广泛、追随者甚众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既可是吃、穿、住、用等物质产品的时尚流行,也可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的时尚流行。
语言模因传播成功的实质是赢得广大的受众。
就语言而言,首先必须具有时尚性,人们才愿意去模仿,从而让其广泛地复制、传播,形成语言模因。
时尚是和模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时尚心理的作用下,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起时下最为流行的语言信息,如流行歌曲歌名、电影、新闻报道标题和广告短语、网络语言等。
这些语言让人们感到新奇、悦耳,而被广泛地复制和传播。
3.创新心理语言模因的模仿和创新心理是紧密结果在一起的,语言在模仿中不断推进。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语言模因,常出现在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言语和哲理的生活言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