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因论(何自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4章-2

28
• 杨志社会地位低,在别人心目中权势较小 ,他本人对别人要求较高,“轻则痛骂, 重则藤条鞭打”,激化了内部矛盾。有了 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29
• • • • •
(三)留面子的技巧 1、积极礼貌 ①宣称双方共同点。 好主意,我为什么没想到呢? 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30
• ②表示双方互相配合 • 如果你不做,我也不做。 • 你那样说的有道理,我再认真想想,我会 告诉你我的决定。
35
小结:
• • • • 三、礼貌原则的特征 (一)级别性 (二)冲突性 (三)合适性 • • • • 四、面子威胁 (一)面子威胁现象 (二)面子威胁因素 (三)留面子的技巧
36
• 预习: • 第五章 前提关系
37
38
16
四、面子威胁
• (一)面子威胁现象
• (1)正面面子/积极面子(P98-99)
• 甲:看我买的裤子怎么样? • 乙:还不错,挺时髦的。 • 丙:我觉得一般,颜色我不喜欢。
17
• 学生:老师,我的论文写得还好吧? • 老师1:不错,可以发表了。 • 老师2:论文写得一般。
18
• 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 • 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 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 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 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 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 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心合依我劝一劝!只 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 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 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
23
• (二)面子威胁程度的决定因素
• 1、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 2、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 • 3、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 • 面子威胁程度: Wx=D + P + Rx
• 杨志社会地位低,在别人心目中权势较小 ,他本人对别人要求较高,“轻则痛骂, 重则藤条鞭打”,激化了内部矛盾。有了 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29
• • • • •
(三)留面子的技巧 1、积极礼貌 ①宣称双方共同点。 好主意,我为什么没想到呢? 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30
• ②表示双方互相配合 • 如果你不做,我也不做。 • 你那样说的有道理,我再认真想想,我会 告诉你我的决定。
35
小结:
• • • • 三、礼貌原则的特征 (一)级别性 (二)冲突性 (三)合适性 • • • • 四、面子威胁 (一)面子威胁现象 (二)面子威胁因素 (三)留面子的技巧
36
• 预习: • 第五章 前提关系
37
38
16
四、面子威胁
• (一)面子威胁现象
• (1)正面面子/积极面子(P98-99)
• 甲:看我买的裤子怎么样? • 乙:还不错,挺时髦的。 • 丙:我觉得一般,颜色我不喜欢。
17
• 学生:老师,我的论文写得还好吧? • 老师1:不错,可以发表了。 • 老师2:论文写得一般。
18
• 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 • 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 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 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 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 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 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心合依我劝一劝!只 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 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 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
23
• (二)面子威胁程度的决定因素
• 1、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 2、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 • 3、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 • 面子威胁程度: Wx=D + P + Rx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2章

• 当日产品,保证新鲜/最后两天。 • 一小时后回来。 • 乘,明天我们再去买。
一、 指示语的语用含义
• • • • • 1、指示语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 记着,我们老地方见。 你带上这个准时到那儿等我。 当日产品,保证新鲜/保质期三个月。 本店转让,全部半价,最后两天。
• 2、指示系统,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方式组 织起来的。 • 现在解散,十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 这个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表,你问他十句 ,他才答你一句。 • 我们要再接再厉,为今年的高考再创辉煌 • 今天我们根本就没有把既定节奏打出来。
• • • •
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学习。 先生,咱们这儿有美菱冰箱吗? 咱们别哭,妈妈出去就回来。 有人打碎了窗玻璃还想跑。
• 2、时间指示 • 用话语传递信息时所涉及的时间信息,以 说话人的说话时刻为依据。P39 • 历法时间:星期一、二、三… • 指示时间:昨天、今天、明天… • 历法时间是绝对的,指示时间是相对; • 指示比历法时间更常见,优先使用。
• [辛媚在电话里说]“哈,老方呀,… … 今天你作主人,没有付账就跑,我们做客 人的身上没带钱,扣在咖啡馆里等你来救 命呢!S 0 S .快来!”鸿渐忍不住笑道: “我就来了”。《围城》 • [电话]:“老李,请你今天上午九点来教 研室开会。”“好,我就来”。
• “情感指示”:this (这)/that (那) • 我喜欢这本书,不喜欢那本书。 • 我不喜欢那味/我不喜欢这味。
• 预习: • 第三章 会话含意
• 一位希伯莱语教师发现自己把一双舒适的拖鞋忘 在家里,于是派一个学生带着他写给妻子的便条 去取拖鞋。他在便条上写着:“send me your slippers with this boy”。当学生问他为什么写 “your slipper”时,他说:“哎呀!如果我写 ‘my’slippers,她就会读成‘my’ slippers ,而 把她的拖鞋送给我,我拿她的拖鞋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写了‘your ’ slippers ,她读到 ‘your’slippers时,自然会把我的拖鞋送来了。 ”
语言中的模因_何自然

语言科学 2005 年 11 月
中不断被复制而形成的有趣的模因现象 : (1) ……1979 年 1 月在《 湖南文学》 发表“ 秋夜” 的小说 , 从构思 、 人物 、语言 、情节均与 1990 年 《 莽原》 发表的小说“ 遍地萤火” 绝对地“克隆” ( 《 广州日报》 1997 /04 / 13 , 4 版) (2) 尽管很多影评都大肆抨击重拍或续集的电影 , 都说一集不如一集 。 但好莱坞似乎不管那 么多 ……疯狂克隆以往大受欢迎的各类型经典电影 。( 《 广州日报》 1999 /04 /03 , C1 版) 人们一旦将学来的新的词语或外来词语引进自己的语言中就能满足交际 、交流的需要 , 那些新的语 言模因就会被广泛接纳和复制 。 2. 2 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人们将存在于大脑中的信息模因在语用中不断重复 、 增减 、变换 、 传递 , 或从一组旧的模因集合重组 成新的模因集合 , 使语言的单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在使用的过程中此消彼长 , 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地复制 和传播 。 例如 , “ 保姆” 在《 现代汉语词典》 (汉英双语 2002 年增补本)里释义为“ 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 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 。 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也会改称为“ 阿姨” , 在幼儿园工作的还会称呼为“ 保育 员” 、 “ 老师” , 在别人家里从事家务劳动的 , 除了称呼“ 保姆” 、 “ 阿姨” 之外 , 如今更尊称为“ 家政服务员” 。 但不管怎样称呼 , 从事这类职业的大都是妇女这一点似乎是一个不变的模因 。 当我们在语用中提及保 姆、 阿姨 、幼儿园老师 、 家政服务员的时候 , 我们大脑中的储存的信息自然是女士 。 可是曾几何时 , 我们 在报章中惊奇地发现很多新用法 : (3) “ 男阿姨” 从大学来 (《 广州日报》 1997 / 01 / 12 1 版) (4) 胡老师是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本科毕业生 , 在当地中学教了几年电脑后南来发展 , 1995 年成为“ 男阿姨” …… ( 同上 , 2 版 ) (5) 他高高的 、 壮壮的 , 瞧上去憨厚老实 。 难道 , 他也去干家政 当男保姆 他回头冲我笑笑 : “ 怎么 , 不相信呀 ”( 《 北京日报》 《 京华周末》 1998 / 05 /22) 上面各例中的“ 男阿姨” 、 “ 男保姆” 正是语言本身运用而促成的新模因 , 它经过重新组合 , 成为新的 模因变体 , 在人们言谈交际中不断地复制和传播着 。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 , 我们也见到这样的报章标题 : “ 北京幼儿园雇女保安 , 精通擒拿格斗又温柔可爱”(《 广州日报》 2004 / 11 / 07 , A4)。 同幼儿园“ 阿姨” 相 反 , 幼儿园“ 保安” 在人们心目中似乎都是男的 ; 如今“ 女保安” 出现了 ,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听到幼儿园 小朋友说“ 保安阿姨” 的 , 可是 , 大概不会出现“ 女保安叔叔” 吧 , 那样的模因必然是一个复制能力很弱的 , 即使偶而出现也会很快消失 。 2. 3 通过交际和交流而形成的语言模因 这里说的是根据语境即兴而发 、 随后得到广泛复制和流传的信息 。 这类语言模因也有可能在跨语 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出现 。 一种语言模因可以通过交际和交流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传播 。 这种现象大都 从国际间商务和文化往来开始 。 这类跨语言 、 跨文化的模因传播到异族中去 , 其广泛程度对不同民族 , 甚至对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所不同 。 外来的语言模因一旦成为本民族语言的词汇和结构 , 相 互间往往会出现一个为抗拒或接受而互斗的局面 。 例如 , 汉 、英语码转换和混用 , 这个模因在当今中国 社会的某个阶层中也许是乐意受用的 , 但这种现象还不一定能得到普遍的接受 。 下面是见诸报章报道 的“ 散装英语” : (6) Hi , 你好呀 T hi s m orni ng 我们对你的 case 进行了 di scuss , 我们发现 , 这件事情不 m ake 56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1章教材

• 参考书目(二)
• • • • • 《简明语用学教程》 熊学亮 复旦大学 2008 《新编语用学概要》 何兆熊 上海外语教育 2000 《当代语用学》 姜望琪 北京大学 2003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 冉永平 北大 2009 《语用学教程》 索振羽 北京大学 2000
语言学期刊:
期刊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中国语文 世界汉语教学 当代语言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语言科学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报 方言 语言研究
主办(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语言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10 古汉语研究
11 语文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六、课程考核模式:
• • • • • (一)平时成绩(30%) 1.学习态度(9分) 2.课堂参与(9分) 3.平时作业(12分) (二)期末考试(70分)
• 结论:语义学关注语言功能性,语用学关注话语 得体性。
三、什么是语境
• 1.语言语境
• ( 1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 这样的诗句真美。” • ( 2 )“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俱乐部欠谁的,账 上有记录的,我们绝对不会赖账,账面上没记录 的我们不理会。” • (3)“象你在家一样好了。”
• (10)甲:还在吃饭啊? • 乙:这么早就在散步? • (11)小文:叔叔好! • 邻居:上学啦。 • (12)A : It is fine today , isn't it ? • B : Yeah , really fine . • 语用学研究内容3: • 人际关系的维护比信息传递更重要。
模因

国外已有许多专题网页, 如模因中心( http : //) 、控制论原理 ( http : //pespmcl.vub.ac.be/MEMIN.html ) 等 及相关链接网页, 当然比较权威的还属模因 学期刊(http : // /)。权威性 著作有The Laws of Imitation (《模仿法 则》) 、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 、 The Meme Machine (《模因机器》) , Virus of the Mind (《大脑病毒》) 等。
在道金斯提出meme 概念之后不久, 许多学者如苏珊· 布莱 克摩尔, 理查德· 布罗迪(Richard Brodie) , 阿伦· 林治(Aaron Lynch) 便秉承道金斯的观点, 积极撰文阐明meme 的含义 和规律, 并尝试建立文化进化的meme 理论。著名哲学家丹 尼尔· 丹尼特(Daniel Dennett) 也很赞同meme的观点, 他在 《意识的阐释》、《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中应用meme 理 论阐释心灵进化的机制。现今meme 一词已得到广泛的传 播, 并被收录到《牛津英语词典》中。根据《牛津英语词 典》,meme 被定义为: 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 , esp. imitation. “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非遗传的方式, 特别是模 仿而得到传递。”这里所说的模仿就是“复制”, 就是某 一成为模因的观念、观点、思想、习俗、风气等通过人们 的模仿而得以“遗传”。
随后, 越来越多的人对meme 产生兴趣。何自然、 何雪林(2003) , 何自然( 2005) ,谢朝群、何自然 ( 2007)等将meme引入语用学研究领域,深入分析语 言使用中的meme 现象; 张莹( 2003 ) 、韩江洪 (2004) 、王斌(2004, 2006)等介绍、讨论meme对翻 译研究的启迪作用; 徐盛桓认为meme可以对语言 的互文性研究有所启发,并尝试借助我国古典诗词, 以“meme”为分析手段,建立起一个可供文学作品 互文性研究的理论框架”(徐盛桓2005) ;尹丕安则 分析meme对隐喻概念形成、发展以及传播所起的 作用(尹丕安2005) 。音乐学界则有学者借助meme 提出“五声调式基因论”。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6章-1

• “院子里有条狼狗。”
• 我现在特此告诉你院子里有条狼狗。 • 我现在特此提醒你院子里有条狼狗。 • 我现在特此警告你院子里有条狼狗。
• 3、言语行为 • 行为是通过言语实施。P143 • 关键词: • 打赌、保证、道歉、宣判、警告、劝告、 请求、祝愿、邀请,等等。
• 我保证下周还你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I promise to give you ten dollars . • A :这次不想交作业啦。 • B :你想补考吗?
• 预习: • 第二节
言语行为(二)
• 三、直接与间接言语行为 • 四、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
“出去!” a.甲对乙说了声“出去”。 (言之发:以言指事) b.甲命令(/请求/建议)乙出去。 (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 c.甲让乙出去了。/乙对甲很气愤。 (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
• • • • • • •
“我劝你把烟戒了。” a.甲对乙说“我劝你把烟戒了”。 (言之发:以言指事) b.甲劝说乙戒烟。 (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 c.甲劝说乙戒了烟。/乙拒绝戒烟。 (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
• 4、话语的语力 • 话语行使言语行为的能力。
• 夜已深了,小毛还在网络游戏中战斗。 • 爷爷:“小毛,时间不早了,该睡觉了。”小毛 置之不理。 • 奶奶:“小毛,我建议你马上去睡觉,否则明天 又起不来了。”小毛假装没有听到。 • 外公:“小毛,我警告你,再不去睡觉我就去找 你们老师。”小毛默不作声。
• 课堂练习二: • 1.分析下列句子的“以言指事”、“以言 行事”和“以言成事”。 • 我宣布:“合肥师范学院成立了!” • 指挥员:“冲啊”。
• 小王:下午去老张家吗? • 小刘:他家买了条狼狗。 • 男生:周末我请你吃饭。 • 女生:我最近味口不好。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3章优秀PPT课件

? 乙:现在是原子时代,人类都飞上天空去 了,到宇宙间去了。人家研究原子、核子 、电子、离子… …
? 甲:这我懂,原子、电子、饺子、包子… …
? 郭德纲:相声是个好东西,抨击丑恶,霍 香正气。(《乱七八糟》)
三、会话含意的特征
? 1.可取消性 ? 甲:晚会怎么样,见到小陈了吗? ? 乙:见到了,还带了个女朋友。 ? 甲:女朋友?怎么样?漂亮吗? ? 乙:漂亮,至少觉得不难看。 ? 丑男:我帅吧? ? 靓女:不知道,我真的没见过鬼。
? 某某同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 小结: ? 一、会话含意类别 ? 二、会话含意的推导 ? 三、会话含意的特征
? 预习: ? 第四章 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
? (b)故意违反第二条次则。
? 学生:老师,怎么分工?
? 老师: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三个同学打扫教室,其 余同学打扫演示厅。
? 领导:这位是——?
? 秘书:这位是我们单位的傅处长,这位是 郑处长。
? (C)故意违反第三条次则
? 老张:唉,最近家里事情很多,小孩要开 学了,读初中,学费跟小学比翻了一番, 今年果树也不好,没有收成,都不知咋办 ,上次买农药的钱还是借的。(被打断)
? 女主角含情脉脉地看着男主角,羞怯地问 道:“你爱我吗?”
? 男主角怜惜地看着女主角,终于下定决心 说:“我很喜欢你。我一直把你当好妹妹 看待的。”
? 2、特殊性会话含义:需要依赖特殊语境才 能推导出来的含义。
? 烤牛肉究竟怎样了? ? 那条狗看上去很得意。 ? 那只猫只吃猫粮。
? 某甲向某乙借了2000元钱逾时不还,碍于
“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 “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 你
? 甲:这我懂,原子、电子、饺子、包子… …
? 郭德纲:相声是个好东西,抨击丑恶,霍 香正气。(《乱七八糟》)
三、会话含意的特征
? 1.可取消性 ? 甲:晚会怎么样,见到小陈了吗? ? 乙:见到了,还带了个女朋友。 ? 甲:女朋友?怎么样?漂亮吗? ? 乙:漂亮,至少觉得不难看。 ? 丑男:我帅吧? ? 靓女:不知道,我真的没见过鬼。
? 某某同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 小结: ? 一、会话含意类别 ? 二、会话含意的推导 ? 三、会话含意的特征
? 预习: ? 第四章 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
? (b)故意违反第二条次则。
? 学生:老师,怎么分工?
? 老师: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三个同学打扫教室,其 余同学打扫演示厅。
? 领导:这位是——?
? 秘书:这位是我们单位的傅处长,这位是 郑处长。
? (C)故意违反第三条次则
? 老张:唉,最近家里事情很多,小孩要开 学了,读初中,学费跟小学比翻了一番, 今年果树也不好,没有收成,都不知咋办 ,上次买农药的钱还是借的。(被打断)
? 女主角含情脉脉地看着男主角,羞怯地问 道:“你爱我吗?”
? 男主角怜惜地看着女主角,终于下定决心 说:“我很喜欢你。我一直把你当好妹妹 看待的。”
? 2、特殊性会话含义:需要依赖特殊语境才 能推导出来的含义。
? 烤牛肉究竟怎样了? ? 那条狗看上去很得意。 ? 那只猫只吃猫粮。
? 某甲向某乙借了2000元钱逾时不还,碍于
“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 “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 你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11章

• • • •
小结: 一、什么是模因 二、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三、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
• 预习:
• 第十一节 跨语言与跨文化的语用研究
祝大家: 期末愉快,考试顺利!
2、模因的特征(P329) 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的忠实性 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 开自己的车,让别人走路去吧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最美学生”、“最美乡村医生”、“最 美司机”,“最美警察” ……
二、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 (一)重复 • 1、直接引用(P338) • 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
• 甄嬛体 • 淘宝版:“亲,今儿上新的这件衣衫款型 是极好的,这苏绣的料子配上简洁的裁剪 ,是最好不过的了。愿多买几件,虽会荷 包骤然消瘦,倒也不负恩泽。”
• 在交谈中,王班长多次关心的强调:“刘小华生 病了,就不要做作业,好好休息,身体是本钱” 刘小华激动地说:“谢谢班长的关心,我一定战 胜病魔,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早日回到温暖的大 集体中,回到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中间”。 • 班长握住刘小华同学的手亲切的问:这里打针要 多少钱啊?能报销多少?小华说:3块钱,能报销 1.3元,班长又说:家里能负担的起吗?小华又说 :能负担得起,谢谢班里的好政策和班长的关心 ,让我打得起针,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会 谈始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班领导就刘小 华的疾病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 • • • • • • •
【贪官的几点】 对上级讲话:我体会几点; 对同级讲话:我补充几点; 对下级讲话:我强调几点; 对秘书讲话:我吩咐几点; 对儿子讲话:我叮嘱几点; 对记者讲话:我总结几点; 对纪委讲话:我交代几点…
• (二)类推 • 1、同音类推 • 模仿词语发音而形成的新模因变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新论:
语言模因论
Memetics of language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中心
何自然
1
1. 模因论与模因 2.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3.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A.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 B.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 4. 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 A.模因与翻译 B.模因与文化 C. 模因与语言教学 5. 结语
8
பைடு நூலகம்
1) 教育和知识传授使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 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我们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单词、 语句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在交际中又复制、 传播给另外的人。当这些信息在不断地复制、 传播的时候,模因也就形成了。
从学校和书本中学会的成语、隐喻,在人们 日常交往中作为模因现象得到反复的复制和 传播,这是模因表现;而人们学会了某些新 词语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后,这些词语被 广泛地复制和传播从而成为另一种模因表现。
9
clone是一个生物学术语,指无性繁殖,但当它音 译为“克隆”而在汉语语用中出现之后,便迅速 成为模因现象不断地得到复制和传播。随着“克 隆羊”的出现,“克隆文”(指抄袭)、“克隆 片”(指翻拍或续拍旧的影片)被复制出来了; 报章上还见到下面这些与“克隆”有关的模因现 象:
好莱坞……疯狂克隆以往大受欢迎的各类型经典 电影。 (《广州日报》1999/04/03, C1)
4
回顾上世纪的文革就感受到那时的政治模因。人 的名字几乎千篇一律地改为“卫东”、“卫红”、 “学军”、“反修”;不论在什么场合(包括起 居饮食的场合)都不可少地举起“小红书”读语 录,做政治“秀”;说话、写文章(包括学术著 作)也时兴地引用几段(那怕是牵强附会的)领 袖语录。
2003年初流行一种非典型性肺炎,它传染性强、 病死率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这种非典型肺 炎就被简单地复制为“非典”,在人们交往中广 泛传播,表现为一种语言模因。其实这个叫法并 不科学,因非典型肺炎不只这一种,但这个叫法 就这样传播出去了,人们也就不管这个叫法科学 不科学,非典就专指这种具有某些特定病征的非 典型肺炎,“非典”的说法还被收进了《现代汉 5 语规范词典》。
2
1. 模因论与模因
模因论 (memetics) 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 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
这个术语在Richard Dawkins(1976)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
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 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 (gene)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 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我们将 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 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 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 化的基本单位。
7
2.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Dawkins说过,模因是存储于人脑中的信息单位; 又说,模因自我复制的途径是从一个人的大脑复 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从人的大脑复制到书本, 又从书本传播到人的大脑,再从人的大脑传播到 电脑,又从一个电脑复制到另一个电脑……可见, 存储于大脑中的信息是模因,而通过各种传递方 式传播出去的信息也是模因。模因靠复制、传播 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 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 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作为模因揭示了话 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语言模因从三个方面 体现: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 信息的交际和交流。
6
模因有正和误、利和弊之分。正确的、有利的模因(如爱
国、好学)使我们的知识、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并发扬光 大。有害的模因(如吸毒、盗窃)同样也会传播,但它只 出现在意志薄弱的人群中,支配着他们的欲望,或令其产 生坏的企图。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色情、暴力、贪婪) 都是有害的模因现象,它们会发展到危害社会,或给社会 带来消极的影响。也有一些模因(如某种习惯、信仰)是中 性的,无所谓好坏;但部分人群会对一些不具价值的事物 以为有某种价值而加以传播(如封建、迷信、盲目崇拜)。 模因有一些是流传的想法或盲目传播开来的信息,所以它 不一定是必须真实的。模因的真实性与模因传播的成功与 否这两者之间并无关系。社会上真真假假的传言,有事实 的,也有不足为据的谣传,这正好说明模因的这种传播特 性。 模因可以是单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模因与模因之间相互 支持,形成关系密切的模因集合就是模因复合体。大脑里 信息内容的自我复制和传播是模因的基因型;信息的形式 被赋予不同内容而得到复制和传播,则产生各种模因的表 现型。
3
有学者认为:模因是个人记忆中的信息模式, 它能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 记忆中去。
模因像病毒,能感染人类的大脑,改变他们 的行为,令他们着力宣扬这种模式。对某种 事物(如标语口号,时髦用语,音乐旋律, 创造发明、流行时尚等)只要有人带个头, 大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起来,传 播出去,“炒作”起来,成为“人云亦云”、 “人为我为”的模因现象。
无良书商猛盗版 克隆两万本字典 (《广州日 报》1999/04/13 A3)
2)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保姆”在日常语言中称为“阿姨”,在幼儿园 工作的称呼为“保育员”、“老师”,受雇从事 家务劳动的除了称呼“保姆”、“阿姨”之外, 如今也有称为“家政服务员”。可见同一语言模 10 因会出现多种变体。
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 在它被复制或被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 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 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 而得以复制、传播,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
模因像病毒那样感染和传播,从一个宿主过 渡到另一个宿主,不断变化着形态,但始终保持 其固有的性质或相同的模式。我们肉眼看不到病 毒如何传染,但我们注意到它可能走的路径和可 能导致的症状。模因也是那样,我们无法指出模 因是些什么,但当我们看到某种现象出现并得到 传播时,我们能够认出那是模因作用所导致。
语言模因论
Memetics of language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中心
何自然
1
1. 模因论与模因 2.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3.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A.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 B.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 4. 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 A.模因与翻译 B.模因与文化 C. 模因与语言教学 5. 结语
8
பைடு நூலகம்
1) 教育和知识传授使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 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我们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单词、 语句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在交际中又复制、 传播给另外的人。当这些信息在不断地复制、 传播的时候,模因也就形成了。
从学校和书本中学会的成语、隐喻,在人们 日常交往中作为模因现象得到反复的复制和 传播,这是模因表现;而人们学会了某些新 词语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后,这些词语被 广泛地复制和传播从而成为另一种模因表现。
9
clone是一个生物学术语,指无性繁殖,但当它音 译为“克隆”而在汉语语用中出现之后,便迅速 成为模因现象不断地得到复制和传播。随着“克 隆羊”的出现,“克隆文”(指抄袭)、“克隆 片”(指翻拍或续拍旧的影片)被复制出来了; 报章上还见到下面这些与“克隆”有关的模因现 象:
好莱坞……疯狂克隆以往大受欢迎的各类型经典 电影。 (《广州日报》1999/04/03, C1)
4
回顾上世纪的文革就感受到那时的政治模因。人 的名字几乎千篇一律地改为“卫东”、“卫红”、 “学军”、“反修”;不论在什么场合(包括起 居饮食的场合)都不可少地举起“小红书”读语 录,做政治“秀”;说话、写文章(包括学术著 作)也时兴地引用几段(那怕是牵强附会的)领 袖语录。
2003年初流行一种非典型性肺炎,它传染性强、 病死率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这种非典型肺 炎就被简单地复制为“非典”,在人们交往中广 泛传播,表现为一种语言模因。其实这个叫法并 不科学,因非典型肺炎不只这一种,但这个叫法 就这样传播出去了,人们也就不管这个叫法科学 不科学,非典就专指这种具有某些特定病征的非 典型肺炎,“非典”的说法还被收进了《现代汉 5 语规范词典》。
2
1. 模因论与模因
模因论 (memetics) 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 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
这个术语在Richard Dawkins(1976)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
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 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 (gene)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 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我们将 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 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 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 化的基本单位。
7
2.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Dawkins说过,模因是存储于人脑中的信息单位; 又说,模因自我复制的途径是从一个人的大脑复 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从人的大脑复制到书本, 又从书本传播到人的大脑,再从人的大脑传播到 电脑,又从一个电脑复制到另一个电脑……可见, 存储于大脑中的信息是模因,而通过各种传递方 式传播出去的信息也是模因。模因靠复制、传播 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 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 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作为模因揭示了话 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语言模因从三个方面 体现: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 信息的交际和交流。
6
模因有正和误、利和弊之分。正确的、有利的模因(如爱
国、好学)使我们的知识、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并发扬光 大。有害的模因(如吸毒、盗窃)同样也会传播,但它只 出现在意志薄弱的人群中,支配着他们的欲望,或令其产 生坏的企图。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色情、暴力、贪婪) 都是有害的模因现象,它们会发展到危害社会,或给社会 带来消极的影响。也有一些模因(如某种习惯、信仰)是中 性的,无所谓好坏;但部分人群会对一些不具价值的事物 以为有某种价值而加以传播(如封建、迷信、盲目崇拜)。 模因有一些是流传的想法或盲目传播开来的信息,所以它 不一定是必须真实的。模因的真实性与模因传播的成功与 否这两者之间并无关系。社会上真真假假的传言,有事实 的,也有不足为据的谣传,这正好说明模因的这种传播特 性。 模因可以是单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模因与模因之间相互 支持,形成关系密切的模因集合就是模因复合体。大脑里 信息内容的自我复制和传播是模因的基因型;信息的形式 被赋予不同内容而得到复制和传播,则产生各种模因的表 现型。
3
有学者认为:模因是个人记忆中的信息模式, 它能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 记忆中去。
模因像病毒,能感染人类的大脑,改变他们 的行为,令他们着力宣扬这种模式。对某种 事物(如标语口号,时髦用语,音乐旋律, 创造发明、流行时尚等)只要有人带个头, 大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起来,传 播出去,“炒作”起来,成为“人云亦云”、 “人为我为”的模因现象。
无良书商猛盗版 克隆两万本字典 (《广州日 报》1999/04/13 A3)
2)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保姆”在日常语言中称为“阿姨”,在幼儿园 工作的称呼为“保育员”、“老师”,受雇从事 家务劳动的除了称呼“保姆”、“阿姨”之外, 如今也有称为“家政服务员”。可见同一语言模 10 因会出现多种变体。
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 在它被复制或被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 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 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 而得以复制、传播,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
模因像病毒那样感染和传播,从一个宿主过 渡到另一个宿主,不断变化着形态,但始终保持 其固有的性质或相同的模式。我们肉眼看不到病 毒如何传染,但我们注意到它可能走的路径和可 能导致的症状。模因也是那样,我们无法指出模 因是些什么,但当我们看到某种现象出现并得到 传播时,我们能够认出那是模因作用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