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doc
《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

《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高效、清洁的能源替代品的需求日益迫切。
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和能源载体,其定向合成芳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ZSM-5催化剂作为甲醇转化反应中的关键因素,其制备方法和反应优化对于提高芳烃产率和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醇定向合成芳烃反应中的优化策略。
二、ZSM-5催化剂的制备2.1 原料选择ZSM-5催化剂的制备原料主要包括硅源、铝源、模板剂等。
其中,硅源和铝源的选择对催化剂的骨架结构、酸性和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硅源包括硅酸酯、硅溶胶等,铝源则包括拟薄水铝石、偏铝酸钠等。
模板剂的作用是引导催化剂形成特定的孔道结构,常用的模板剂包括季铵盐、有机胺等。
2.2 制备方法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微波合成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常用的制备方法。
在水热合成法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可以调控催化剂的晶粒大小、孔道结构等性质。
微波合成法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优点,但需要特殊的设备。
三、反应优化策略3.1 反应条件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空速、原料配比等对甲醇定向合成芳烃的反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优化反应过程,提高芳烃产率和选择性。
例如,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催化剂失活;因此,需要找到最佳的反应温度。
3.2 催化剂改性催化剂的改性是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手段。
通过引入其他金属元素、调整硅铝比、制备复合催化剂等方法,可以改善ZSM-5催化剂的酸性、孔道结构等性质,从而提高其催化性能。
例如,引入稀土元素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提高芳烃选择性;而调整硅铝比则可以调控催化剂的酸性和孔道结构,进而影响反应过程。
3.3 反应工艺优化反应工艺的优化也是提高甲醇定向合成芳烃产率和选择性的重要手段。
【清华】甲醇制芳烃

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甲醇一步法制芳烃装置的运行情况摘要:甲醇一步法制芳烃(汽油)装置,在国内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由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10万吨/年规模装置已于2012年2月16日一次开车成功,开车负荷60%,2012年4月1日满负荷运行,装置开车后运行平稳,截止目前生产芳烃已超过7.5万吨。
“芳烃”是指接近于汽油组分的烃类混合物。
交流内容:甲醇一步法制芳烃(汽油)装置的工艺流程、反应原理及工艺特点、操作要点及指标、运行控制、问题讨论、总结。
前言由于世界煤炭储藏量远比石油和天然气多,因此,从煤炭出发制合成气--甲醇--烃类的研究曾经在国外70年代就已经开始。
例如:Mobil公司曾在1976年发表了Mobil法合成油技术,其总流程是首先以煤或者天然气作原料,生产合成气,再用合成气制甲醇,最后将粗甲醇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
1985年,Mobil公司与新西兰合作,在新西兰成功建设了一套日产汽油2000t的工业装置,运行10年。
近年来,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升,无论是由煤气化--甲醇--烃类,还是天然气转化--甲醇--烃类等工艺,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内许多单位也在积极开发和研究由煤炭转化为烃类的工艺,其中,山西晋煤集团引进的莫比尔MTG二步法合成油工艺,就属于煤炭转化为烃类的范围,该公司10万吨/年规模的甲醇合成油装置已经于2009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并一次开车成功。
甲醇一步法制芳烃(汽油)的技术,目前更是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和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甲醇一步法制芳烃的工艺包及催化剂的开发,甲醇一步法制芳烃产品工艺的研究,核心技术是催化剂的研制。
相关的后续工艺技术,可以用成熟的技术来匹配。
一步法工艺省略了甲醇转化制二甲醚的步骤,工艺流程更简单。
目前,10万吨/年规模的装置在国内已经成功运行。
一、工艺流程甲醇一步法制芳烃(汽油)装置,采用国内技术,装置主要由芳烃合成单元、芳烃分离单元、罐区单元等组成。
甲醇制芳烃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甲醇制芳烃
工业试验在榆横煤化学工业园区获得成功
2013年1月13日,由华电煤业集团投资,华电煤业和清华大学共同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在榆林榆横煤
化学工业园区获得成功,第一次投料原料甲醇转化率高于99.99%,油相产物中甲基苯(主要指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的含量达到90%以上。
截止1月15日中午15时,原料甲醇累计进料约100吨,装置平稳运转54小时,工业试验装置实现了一次点火成功,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打通关键流程。
煤制芳烃技术是现代煤化工中继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之后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该技术不仅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也为芳烃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华电榆横煤制芳烃示范项目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个转化”战略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2011年开工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要求省市相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目前,工业试验正在按计划推进,并将相继完成数据收集、试验考核和技术鉴定,为我国煤制芳烃大型工业化生产装置奠定技术基础。
为了加快推进百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化示范,在万吨级甲醇制芳烃装置投产之前,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华电煤业集团在陕西榆林百万吨级芳烃工业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前不再建设其他项目,华电煤业集团已加快百万吨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2013年完成百万吨级示范项目的工艺包设计、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启动项目现场“四通一平”施工准备工作。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摘要:甲醇制芳烃是一种重要的催化转化技术,可以通过甲醇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芳烃化合物。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构筑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首先,介绍了常用的催化剂构筑方法,包括物理混合、化学共沉淀、溶胶凝胶法和气相沉积等。
然后,详细讨论了不同催化剂构筑方法对甲醇制芳烃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催化剂的性能。
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进一步优化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性能。
关键词:甲醇制芳烃、催化剂构筑、性能研究引言甲醇制芳烃是一种重要的催化转化技术,能够将甲醇高效转化为芳烃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有许多催化剂用于甲醇制芳烃的研究,但其催化性能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因此,构筑高性能的甲醇制芳烃催化剂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催化剂构筑方法1.1 物理混合法物理混合法是一种简单的催化剂构筑方法,通常是将催化剂载体和活性组分物理混合得到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其缺点是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够强,导致催化活性相对较低。
1.2 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构筑方法,通常是通过将金属盐和载体在溶液中共同沉淀得到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均匀分散的优点,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1.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于构筑高分散催化剂的方法,其原理是将金属前体通过溶胶凝胶的过程得到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可控、高分散性好的优点。
1.4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于构筑纳米级催化剂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在气相中沉积金属前体制备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制备纳米级催化剂、颗粒均匀性好的优点。
二、催化剂性能研究2.1 催化活性催化活性是评价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发现,催化剂的构筑方法对甲醇制芳烃的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
例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是因为共沉淀法可以形成均匀分散的催化剂结构。
甲醇制芳烃新技术

新疆化工
2 0 1 4年第 3期
甲 醇 制 芳 烃 新 技 术
路守彦
( 上海华谊工程有 限公 司。 上海 2 0 0 0 0 0 )
芳烃生产 的主要原料来 自于石脑油 , 由于世 界 石脑 油资 源 相 对 匮乏 且 价 格 不 断 上 涨 , 世 界 各 国在不断地寻找生产芳烃的新原料 和新工艺。本 文 介绍 采用 廉 价 的 甲醇 生 产 芳 烃 新 工 艺 , 这 种 工 艺技术 已经成熟 , 且已经投人工业应用 , 值得我们 进一 步 推广 。
一
甲醇 、 二 甲醚重 量空速 1 . 3 h ~。
1 甲醇 制取芳烃
芳 烃 中的 苯 、 甲苯 和 二 甲苯 是 有 机 化 工 的 主 要基 础原 料 , 广 泛应 用 于合 成 纤 维 、 合 成橡 胶 、 合
成树脂等领域。目前芳烃 的来源主要有催化重整 工艺、 石脑油裂解 工艺、 芳构化工艺等 ; 只有很少 部分来 自煤焦 油, 对石油依赖非常大。近年来为 了降低对石油的依存 , 以煤基 甲醇、 二 甲醚制芳烃 工艺引起大家 的关注。 我 国石油资源 短缺。2 0 1 2年我 国生产原油 2 . O 7亿 t , 进 口原油 2 . 7 l 亿t , 出 口原油 2 4 4万 t , 原油表 观 消耗 量 4 . 7 6亿 t , 石 油对 外依 存 度 高达 5 6 . 4 % 。另一方面 , 我 国煤炭资源丰富 , 近 几年 , 我 国 煤 化 工 发 展 迅 速 。作 为成 熟 的煤 化 工 技术 , 煤 制 甲醇 、 二 甲醚成 为 多数 煤 化 工企 业 的的规 划 和建 设情况 , 尽管各种统计资料存在差异 , 但一致的结 沦是 在未 来较 短 时问 内 , 甲醇 、 二 甲醚 的产 能 将大 大超过实际的需求 , 一批大型甲醇、 二 甲醚装 置投 产后 、 甲醇 、 二 甲醚产 能过 剩 局 面的 出 现将不 可避 免。考虑到 目前我 国 1 3 益增长 的芳烃需求 , 积极 开展采用 甲醇、 二 甲醚制取芳烃 的技术研究。不 仅为煤转化制芳烃开辟 了一条技术路线 , 为我 国 甲醇 、 二 甲醚 找到 一条 现 实可 行 的 出路 ; 而且 满 足 市场对芳烃 的需求 , 减少芳烃 生产对石油 的依赖 度。 由甲醇 , 二 甲醚制取芳烃 , 是最初美 国 M o b i l 公 司开发 的 MT G技 术 。2 O世 纪 7 0年 代 M o b i l 公 司开发 了 Z S M一 5沸石催化剂 , 可以使 甲醇、 二甲 醚转化 成 高辛 烷值 汽 油组 分 , 产 品组 成 中含有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

反应时间的影响
将8 ml甲苯与40 ml氯仿混合,加入10 g三水硝酸铜及20ml醋酐,在40 oC反应。反应过程中每隔1 h取样,总共取5个样,样品加入氯仿稀释降温,然后用液相色谱分析,绘制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曲线,在t时刻作切线,计算瞬时反应速率。
价。所采用的等温固定床积分反应器的尺寸为痧7×1xL300min,床层温度由XL4P型PID温控仪自动控制,恒温时,床层温度波动在士1.0℃
以内。原料甲醇采用SZB-1L10型微量双柱塞泵计量,N2由D07-11/ZM型质
量流量控制器控制和计量。
精确称取焙烧型分子筛样品2.0g装填于
反应器恒温区内,在氮气保护下,按选定升温程序在500℃下活化5h,待温度降至反应温度后,将预先配制好的水和甲醇混合液经微量双柱塞泵计
和C4+烃类,且产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芳烃。与ZSM-5相比,SAPO-34分子筛
的孔径相对更小,使其应用于甲醇裂解反应时更有利于低碳烯烃的生成,产物中
C5+组分含量显著减少,且几乎没有芳烃生成。因而,为获得更高的低碳烯烃收率,人们针对SAPO-34分子筛开展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工作。
金属离子的引入可以对分子筛酸性及孔口大小进行调变,故而被广泛的应用于
在此种的硝化反应中芳香环的电子密度会决定硝化的反应速率,当芳香环的电子密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由于硝基本身为一个亲电体,所以当进行一次硝化之后往往会因为芳香环电子密度下降而抑制第二次以后的硝化反应。必须要在更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高温)或是更强的硝化剂下进行。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doc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篇一:化工实训实验报告吉林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模拟实训报告题目:甲醇-水精馏分离过程模拟计算教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302班学生学号1310111218学生姓名何迪指导教师刘艳杰XX 年12月8日1、软件功能简介(1)全面的单元操作:包括气/液,气/液/液,固体系统和用户模型。
(2)将工艺模型与真实的装置数据进行拟合,确保精确的和有效的真实装置模型。
(3) 优化功能:确定装置操作条件,最大化任何规定的目标,如收率、能耗、物流纯度和工艺经济条件。
(4) Design Specification 功能: 自动计算操作条件或设备参数,满足指定的性能目标。
2、已知基础数据及分离任务(1)已知基础数据F1:35?C ,101kPa,1080 kg/hr的甲醇(52%w)-水(48%w)。
F2:20?C ,150kPa,1000kg/hr 的甲醇(40%w)-水(60%w)。
F3:25?C ,120kPa,1420kg/hr 的甲醇(60%w)-水(40%w)。
精馏塔进料流量:3000 kg/hr,进料温度60?C,压力150kPa。
(2)分离任务塔顶产品甲醇含量不低于99.9%(w),塔底产品水含量不低于99.9%(w)。
甲醇回收率不低于99.1%,水回收率不低于99.5%。
3、流程叙述将温度为35 ?C,压力为101kPa,流量为1080 kg/hr 的甲醇(52%w)-水(48%w) 与温度为20 ?C,压力为150kPa,流量为1000 kg/hr的甲醇(40%w)-水(60%w)及温度为25 ?C,压力为120kPa,流量为1420kg/hr的甲醇(60%w)-水(40%w)在混合器M0101中混合。
将混合后的物料经分流器S0101分流出3000kg/hr由泵P0101打入换热器E0101,在换热器中将物料加热至60 ?C后,进入精馏塔T0101进行甲醇-水混合液的精馏分离,经精馏后塔顶得到99.9%的甲醇,塔釜得到99.9%的水。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doc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篇一:化工实训实验报告吉林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模拟实训报告题目:甲醇-水精馏分离过程模拟计算教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302班学生学号1310111218学生姓名何迪指导教师刘艳杰XX 年12月8日1、软件功能简介(1)全面的单元操作:包括气/液,气/液/液,固体系统和用户模型。
(2)将工艺模型与真实的装置数据进行拟合,确保精确的和有效的真实装置模型。
(3) 优化功能:确定装置操作条件,最大化任何规定的目标,如收率、能耗、物流纯度和工艺经济条件。
(4) Design Specification 功能: 自动计算操作条件或设备参数,满足指定的性能目标。
2、已知基础数据及分离任务(1)已知基础数据F1:35?C ,101kPa,1080 kg/hr的甲醇(52%w)-水(48%w)。
F2:20?C ,150kPa,1000kg/hr 的甲醇(40%w)-水(60%w)。
F3:25?C ,120kPa,1420kg/hr 的甲醇(60%w)-水(40%w)。
精馏塔进料流量:3000 kg/hr,进料温度60?C,压力150kPa。
(2)分离任务塔顶产品甲醇含量不低于99.9%(w),塔底产品水含量不低于99.9%(w)。
甲醇回收率不低于99.1%,水回收率不低于99.5%。
3、流程叙述将温度为35 ?C,压力为101kPa,流量为1080 kg/hr 的甲醇(52%w)-水(48%w) 与温度为20 ?C,压力为150kPa,流量为1000 kg/hr的甲醇(40%w)-水(60%w)及温度为25 ?C,压力为120kPa,流量为1420kg/hr的甲醇(60%w)-水(40%w)在混合器M0101中混合。
将混合后的物料经分流器S0101分流出3000kg/hr由泵P0101打入换热器E0101,在换热器中将物料加热至60 ?C后,进入精馏塔T0101进行甲醇-水混合液的精馏分离,经精馏后塔顶得到99.9%的甲醇,塔釜得到99.9%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
篇一:化工实训实验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模拟实训报告
题目:甲醇-水精馏分离过程模拟计算
教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302班学生学号1310111218学生姓名何迪指导教师刘艳杰
XX 年12月8日
1、软件功能简介
(1)全面的单元操作:包括气/液,气/液/液,固体系统和用户模型。
(2)将工艺模型与真实的装置数据进行拟合,确保精确的和有效的真实装置模型。
(3) 优化功能:确定装置操作条件,最大化任何规定的目标,如收率、能耗、物流纯度和工艺经济条件。
(4) Design Specification 功能: 自动计算操作条件或设备参数,满足指定的性能目标。
2、已知基础数据及分离任务
(1)已知基础数据
F1:35?C ,101kPa,1080 kg/hr的甲醇(52%w)-水(48%w)。
F2:20?C ,150kPa,1000kg/hr 的甲醇(40%w)-水(60%w)。
F3:25?C ,120kPa,1420kg/hr 的甲醇(60%w)-水(40%w)。
精馏塔进料流量:3000 kg/hr,进料温度60?C,压力150kPa。
(2)分离任务
塔顶产品甲醇含量不低于99.9%(w),塔底产品水含量
不低于99.9%(w)。
甲醇回收率不低于99.1%,水回收率不低于99.5%。
3、流程叙述
将温度为35 ?C,压力为101kPa,流量为1080 kg/hr 的甲醇(52%w)-水(48%w) 与温度为20 ?C,压力为150kPa,流量为1000 kg/hr的甲醇(40%w)-水(60%w)及温度为25 ?C,压力为120kPa,流量为1420kg/hr的甲醇(60%w)-水(40%w)在混合器M0101中混合。
将混合后的物料经分流器S0101分流出3000kg/hr由泵P0101打入换热器E0101,在换热器中将物料加热至60 ?C后,进入精馏塔T0101进行甲醇-水混合液的精馏分离,经精馏后塔顶得到99.9%的甲醇,塔釜得到99.9%的水。
流程图见图1所示。
图1 甲醇-水分离流程图
4、模拟计算过程的简述
4.1 模拟的全局设置(1)启动ASPEN
双击桌面的aspen软件快捷方式打开aspen。
(2)单位制的选择
在新建页面选择General with Metric Units选项
(3)运行类型的确定
运行类型选择 Flowsheet,确认创建aspen文件。
(4)组分的输入
将本组流程命名为学号18,并且Input Data为METCHE,Output Result为METCHE。
在组分输入中输入组分 CH4O和H2O
(5)热力学方法的选择
4.2混合器的模拟计算
(1)模型
(2)流股数据的输入
输入第一组物流F1为35C,101kPa,Total flow选择Mass并且流量为1080kg/hr,组分比例为CH4O占52%,H2O 占%。
48
输入第一组物流F2为20C,150kPa,Total flow选择Mass并且流量为1000kg/hr,组分比例为CH4O占40%,H2O占60%。
篇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实验报告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学号: XX1002042姓名:张薇
指导教师:陈蓉
动力工程学院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和掌握对燃料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3、了解和掌握燃料电池性能评价方法;
4、观察和认识影响燃料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意义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具有环境友好、效率高、工作安静可靠等显著优点,被誉为继核能之后新一代的能源装置。
在众多燃料电池种类中,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因具有系统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更换燃料方便、可在常温下工作等优点,成为便携式设备最有前景的可替代电源,是电化学和能源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实验旨在对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进行实验研究,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燃料电池测试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原理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
一个典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典型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典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包括阳极扩散层、阴极扩散层、阳极催化剂层、阴极催化剂层、质子交换膜、集流体等部件。
在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电池阳极发生的是甲醇的氧化反应:
CH3OH+H2O→CO2+6H++6e-,E0=0.046 V
(1)
电池阴极发生的是氧气的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为:
CH3OH+3/2O2→CO2+2H2O,△ E=1.183 V (3)
在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甲醇水溶液扩散通过阳极扩散层到达阳极催化层,甲醇在阳极催化层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氢离子和电子,如式(1)所示。
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在阴极侧,氧气通过暴露在空气中的阴极扩散层传输至阴极催化层,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氧气与从阳极迁移过来的质子以及从外电路到达的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如式(2)所示。
理论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能达到1.183 V,但实际上DMFC的开路电压一般只有0.7 V左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燃料(甲醇)在浓度差的作用下渗透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引起了混合电位,这一过程被称为甲醇渗透(methanol crossover)。
另外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侧存在由甲醇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
另外在燃料电池阴极侧,由于氧气的还原反应会在阴极电极表面生成水滴。
生成的水滴会聚集在空气自呼吸阴极表面,减小阴极电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传质阻力,降低电池性能。
3/2O2+6H++6e-→3H2O,E0=1.229 V (2)
四实验方案
1)准备好安装单电池的全部组件和待测试的MEA。
2)将金属夹板、金属电板、集流板、绝缘垫、MEA从下到上依次按照从阳极到阴极的顺序组装好。
3)连接电阻线、万用表。
4)配制好甲醇溶液,通入进料并活化新制燃料单电池。
5)待新电池性能稳定后,测试V-I极化曲线。
五实验结论
阳极甲醇溶液的浓度是影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我们主要考察了甲醇溶液浓度在1、4mol/L 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醇溶液浓度的增大会降低燃料电池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甲醇溶液浓度增大后,甲醇透过率也变大,削弱了阴极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从而影响了电池电池的阴极性能,我们还发现,甲醇溶液浓度的增加还会降低电池的开路电压(甲醇浓度为4mol/L时,开路电压为0.4910V)。
另一方面,从图c中可以看出,电池的功率在电阻为400欧时存在一个最大值,在大电阻条件下(超过最大功率时的电阻值时)1mol/L甲醇溶液的功率要超过4mol/L甲醇溶液的功率。
说明在电阻(负载)相同的条件下,甲醇浓度越高,功率输出越小。
在其他
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要想获得大功率密度,应该尽量采用低浓度甲醇溶液。
表1b:甲醇浓度为1mol/L时的电压、电流、与功率
图2a:电阻-电压图(横坐标为电阻,单位:欧;综坐标为电压,单位:伏特)
图b:电阻-电流图(横坐标为电阻,单位:欧;综坐标为电流,单位:安培)
篇三:合成化学实验报告
合成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合作者
XXXXX大学化学化工系
实验者基本信息
合成化学实验报告
书写要求
一、实验题目
二、实验内容简介(摘要):
简单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产物应用领域、通过实验,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的简单叙述。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
写出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的化学试剂的物理常数、规格、用量、生产厂家;实验仪器型号、生产厂家。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用化学反应式表述反应过程、必要时可配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五、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
以简练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数据。
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必
须当时完成,不得事后补填。
六、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必须指出实验结论、对产物用文字(如外观、状态、颜色、气味等)和数据(如产率、体积、质量、产率、熔点、沸程、折光率等)进行描述
七、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应仔细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从理论上、实验技术上对实验作出有
价值论断,指出实验要点、技巧;自己实验的不足、改进的方法;对实验方法的合理化建议等。
实验分析要理论结合实际,要对实验有深刻的理解。
八、回答问题
对课后思考题作出符合题意的解答。
说明:课前预习写在实验报告上(包括实验题目、摘
要、仪器与药品、实验步
骤),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填写,分析讨论、回答问题课后写,实验三天后交报告。
合成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第页 /共页
第页 /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