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cm调制与解调实验

合集下载

普通调制解调实验报告(3篇)

普通调制解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普通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模拟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调制解调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调制解调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通信技术。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如下:1. 模拟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拟调制。

模拟调制分为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三种。

2. 数字调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

数字调制分为调幅键控(ASK)、调频键控(FSK)和调相键控(PSK)三种。

3. 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解调分为模拟解调和数字解调。

三、实验器材1. 模拟调制解调设备:调幅(AM)、调频(FM)、调相(PM)调制器和解调器。

2. 数字调制解调设备:调幅键控(ASK)、调频键控(FSK)、调相键控(PSK)调制器和解调器。

3. 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 示波器:观察调制解调信号波形。

5. 连接线:连接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调制实验(1)调幅(A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A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2)调频(F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F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3)调相(PM)调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接入PM调制器。

2)调整调制器的调制频率和调制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调制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2. 解调实验(1)调幅(AM)解调实验1)将调制信号接入AM解调器。

2)调整解调器的解调频率和解调指数。

3)观察示波器上的解调信号波形,记录波形数据。

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解调
模拟 信源 预滤 波器 抽样器 波形编码器 量化、编码
发送端
数字 信道
接收端 重建滤波器 抽样保持、低通 波形 解码器
模拟 终端
4.1、PCM实现的功能 4.1、PCM实现的功能
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个过程。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 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 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 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国际标准化的PCM码组(电话语音)是用八位码组代表 PCM 一个抽样值。编码后的PCM码组,经数字信道传输,在接收端,用二进制码组 重建模拟信号,在解调过程中,一般采用抽样保持电路。预滤波是为了把原始 语音信号的频带限制在300-3400Hz左右,所以预滤波会引入一定的频带失真。 在整个PCM系统中,重建信号的失真主要来源于量化以及信道传输误码。通 常,用信号与量化噪声的功率比,即信噪比S/N来表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 会(ITU-T)详细规定了它的指标,还规定比特率为64kb/s,使用A律或律编码 律。关于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请详细参考相关通信教材。
五、实验步骤
5.1、将信号源模块、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终端模块、频谱分析模块小心 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5.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按下四个模块中的 开关POWER1、POWER2、S2、S3,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01、LED002、D200 、D201、LED600、LED300、LED301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四 个模块均开始工作。(注意,此处只是验证通电是否成功,在实验中均是 先连线,后打开电源做实验,不要带电连线)。 5.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W101、SW102设置为0000000 0000001。 5.4、将信号源模块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频率为2.5KHz,峰-峰值为3V)从 点“S-IN”输入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将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点“64K”、 “8K”“BS”分别与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的信号输入点“CLKB-IN”、“FRAMBIN”、“2048K-IN”连接,观察信号输出点“PCMB-OUT”的波形。将该点输出 的信号送入频谱分析模块,观察该点输出信号的频谱,记录下来。Βιβλιοθήκη 4.7.1、 4.7.1、上电

数字调制与解调 实验报告材料

数字调制与解调 实验报告材料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FSK信号的方法。

3.掌握2FSK过零检测解调原理。

4.了解2F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1.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TX-6(武汉华科胜达电子有限公司 2011.10)2.LDS20410示波器(江苏绿扬电子仪器集团有限公司 2011.4.1)三、总体设计3.1数字调制3.1.1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波形、相对码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2FSK信号波形。

3、用频谱仪观察数字基带信号频谱及2FSK信号的频谱。

3.1.2基本原理:本实验用到数字信源模块和数字调制模块。

信源模块向调制模块提供数字基带信号(NRZ码)和位同步信号BS(已在实验电路板上连通,不必手工接线)。

调制模块将输入的绝对码AK(NRZ码)变为相对码BK、用键控法产生2FSK信号。

调制模块内部只用+5V电压。

数字调制单元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数字调制方框图本单元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CAR 2DPSK 信号载波测试点 • BK相对码测试点• 2FSK2FSK 信号测试点/输出点,V P-P >0.5V用1-1中晶体振荡器与信源共用,位于信源单元,其它各部分与电路板上主要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 ÷2(A ) U8:双D 触发器74LS74 • ÷2(B ) U9:双D 触发器74LS74 • 滤波器A V6:三极管9013,调谐回路 • 滤波器B V1:三极管9013,调谐回路• 码变换U18:双D 触发器74LS74;U19:异或门74LS86 • 2FSK 调制 U22:三路二选一模拟开关4053 • 放大器 V5:三极管9013• 射随器V3:三极管90132FSK 信号的两个载波频率分别为晶振频率的1/2和1/4,通过分频和滤波得到。

实验七调频与解调实验PPT课件

实验七调频与解调实验PPT课件

要点二
解调(Demodulation)
利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频率变化,使信号的频率随调制 信号的幅度变化而变化。
将已调频信号还原成原始调制信号的过程,通过解调电路 实现。
实验步骤
调制信号源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 如正弦波、方波等。
解调操作
将已调频信号输入解调电路, 观察解调后输出信号的波形和 幅度。
实验七调频与解调实 验ppt课件
目 录
• 实验简介 • 调频技术 • 解调技术 • 实验操作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掌握调频与解调的基 本原理。
学会使用调频和解调 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 作。
熟悉调频和解调电路 的实现方法。
实验原理
要点一
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
步骤三
启动实验,观察示波 器上的信号波形,记 录频谱分析仪的测量 结果。
步骤四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 率和幅度,观察示波 器和频谱分析仪的变 化,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五
将调频收音机置于接 收状态,观察解调后 的音频信号,记录实 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波形、 频率和幅度下的信号特性。
观察解调后的音频信号,分析 调频解调的效果和性能。
调频实现方法
直接调频法
直接调频法是将调制信号直接作用于载波的振荡器,使载波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 变化而变化。这种方法实现简单,但稳定性较差。
间接调频法
间接调频法是将调制信号先对一个辅助振荡器进行调制,得到调相波,然后再将 调相波对载波进行调相,得到调频波。这种方法稳定性较好,但实现较为复杂。
03
解调技术
调频信号的优点

基础实验6 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基础实验6 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班级通信1403 学号201409732 姓名裴振启指导教师邵军花日期基础实验6 PCM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PCM编译码原理与系统性能测试;2.熟悉PCM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学习PCM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电路,掌握它的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PCM/ADPCM编译码模块,位号:H2.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位号:G3.20M双踪示波器1台4.低频信号源1台(选用)5.频率计1台(选用)6.信号连接线3根7.小平口螺丝刀1只三、实验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完成的。

PCM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框图如图6-1所示。

图6-1 PCM通信系统实验方框图在PCM脉冲编码调制中,话音信号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后进行脉冲抽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PAM脉冲序列,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脉冲序列用类似于“四舍五入”办法划归为有限种幅度,每一种幅度对应一组代码,因此PAM脉冲序列将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序列。

对于电话,CCITT规定抽样率为8KHz,每一抽样值编8位码(即为28=256个量化级),因而每话路PCM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

本实验应用的单路PCM编、译码电路是TP3057 芯片(见图6-1中的虚线框)。

此芯片采用a律十三折线编码,它设计应用于PCM 30/32系统中。

它每一帧分32个时隙,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最多允许接入30个用户,每个用户各占据一个时隙,另外两个时隙分別用于同步和标志信号传送,系统码元速率为2.048MB。

各用户PCM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受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控制,它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中被发送和接收,而不同用户占据不同的时隙。

若仅有一个用户,在一个PCM 帧里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的PCM编码数据,在其它时隙没有数据输入或输出。

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1)

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1)

1.熟悉LM566单片集成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2.掌握用LM566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调制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的基本概念。

4.掌握用LM565单片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解调的原理,并熟悉其方法。

5.了解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6.了解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方法。

二、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LM566单片集成压控振荡器• LM566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工作原理• LM565单片集成锁相环• LM565组成的频率解调器工作原理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万用表•双踪示波器• 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低频函数发生器(用作调制信号源)•实验板5(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三、实验内容1.定时元件R T、C T对LM566集成电路调频器工作的影响。

2.输入调制信号为直流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

3.输入调制信号为正弦波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4.输入调制信号为方波时的调频方波、调频三角波观测。

5.无输入信号时(自激振荡产生)的输出方波观测。

6.正弦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

7.方波调制的调频方波的解调。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5。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V、±5V电源指示灯点亮。

⑵把实验板5上集成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单元右上方的电源开关(K5)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5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2.观察R T、C T对频率的影响(R T = R3+W l、C T = C1)⑴实验准备① K4置ON位置,从而C1连接到566的管脚⑦上;②开关K3接通,K1、K2断开,从而W2和C2连接到566的管脚⑤上;③调W2使V5=3.5V(用万用表监测开关K3下面的测试点);④将OUT1端接至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的INPUT COUNTER来测频率。

⑵改变W1并观察输出方波信号频率,记录当W1为最小、最大(相应地R T为最小、最大)时的输出频率,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给定:R3 =3kΩ,W1=1kΩ,C1=2200pF。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8 调制与解调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8 调制与解调

实验8 调制与解调(设计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信号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2) 从时域和频域分析信号幅度调制和解调的过程 3) 掌握幅度调制和解调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 调制与解调在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之前通常需要在发送端将信号进行调制,转换成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在接收端则需要进行解调,将信号还原成原来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调制方法,最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是用正弦波作为载波的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3种方式,其中幅度调制(AM )属于线性调制,这里重点介绍AM 调制的基本原理。

正弦幅度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框图如下:x(t)为调制信号,cos(w 0t)为载波,g(t)为已调信号。

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可以得到已调信号,即g(t)=x(t)* cos(w 0t) 载波频谱为00()()()P ωπδωωπδωω=-++ 有频域卷积定理g(t)=x(t)* cos(w 0t)的频谱为0011G()[X()P()][X()()]22X ωωωωωωωπ=*=-++ 在调制过程中信号的所有信息X(w)均被保留了下来,,只是被移到了较高的频率上。

为使G()ω中两个非零部分不重叠,应满足0m ωω>。

解调过程中,将g(t)乘以本振信号cos(w 0t)得r(t),本振信号的频率与调制过程中载波信号频率相同,这种方法称为同步解调。

200011(t)g(t)cos(t)(t)cos (t)(t)(t)cos(2t)22r x x x ωωω=*==+ 从频域上看,根据频域卷积定理可以求出(t)g(t)p(t)r =的频谱为00()[X(2)]/4X()/2[X(2)]/4R ωωωωωω=-+++将r(t)通过一定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频率为02ω的分量,则可恢复出原始信号。

已调信号g(t)=x(t)* cos(w 0t)的频谱只含上下边带成分,抑制了载波分量,称为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 )调幅;而具有s(t)=[A+x(t)]cos(w 0t)形式的已调信号频谱中包含载波和上下边带,称为双边带(DSB )调幅2. 低通滤波器的MATLAB 实现解调过程中需要使用低通滤波器恢复原始信号,MATLAB 和Simulink 都提供了强大功能用于滤波器的设计。

基础实验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基础实验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基础实验6 P C M 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PCM 编译码原理与系统性能测试;2.熟悉PCM 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学习PCM 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电路,掌握它的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PCM/ADPCM 编译码模块,位号:H 2.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位号:G 3.20M 双踪示波器1台 4.低频信号源1台(选用) 5.频率计1台(选用) 6.信号连接线3根 7.小平口螺丝刀1只三、实验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完成的。

PCM 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框图如图6-1所示。

PAM 脉每一种幅度对应8KHz ,每一抽样值编8系统中。

它每一各占据一个时隙,另外两个时隙分别用于同步和标志信号传送,系统码元速率为。

各用户PCM 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受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控制,它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中被发送和接收,而不同用户占据不同的时隙。

若仅有一个用户,在一个PCM 帧里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的PCM编码数据,在其它时隙没有数据输入或输出。

本实验模块中,为了降低对测试示波器的要求,将PCM 帧的传输速率设置为64Kbit/s或128Kbit/s两种,这样增加了编码数据码元的宽度,便于用低端示波器观测。

此时一个PCM 帧里,可容纳的PCM编码分别为1路或2路。

另外,发送时序FSX与接收时序FSR使用相同的时序,测试点为34TP01。

实验结构框图已在模块上画出了,实验时需用信号连接线连接34P02和34P03两铆孔,即将编码数据直接送到译码端,传输信道可视为理想信道。

另外,TP3057芯片内部模拟信号的输入端有一个语音带通滤波器,其通带为200HZ~4000HZ,所以输入的模拟信号频率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有效。

四、各测量点的作用34TP01:发送时序FSX和接收时序FSR输入测试点,频率为8KHz的矩形窄脉冲;34TP02:PCM线路编译时钟信号的输入测试点;34P01:模拟信号的输入铆孔;34P02:PCM编码的输出铆孔;34P03:PCM译码的输入铆孔;34P04:译码输出的模拟信号铆孔,波形应与34P01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实验c m调制与解调实验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基础实验6 PCM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PCM编译码原理与系统性能测试;2.熟悉PCM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学习PCM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电路,掌握它的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PCM/ADPCM编译码模块,位号:H2.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位号:G3.20M双踪示波器1台4.低频信号源1台(选用)5.频率计1台(选用)6.信号连接线3根7.小平口螺丝刀1只三、实验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完成的。

PCM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框图如图6-1所示。

在PCM脉冲编码调制中,话音信号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后进行脉冲抽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PAM脉冲序列,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脉冲序列用类似于“四舍五入”办法划归为有限种幅度,每一种幅度对应一组代码,因此PAM脉冲序列将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序列。

对于电话,CCITT规定抽样率为8KHz,每一抽样值编8位码(即为28=256个量化级),因而每话路PCM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

本实验应用的单路PCM编、译码电路是TP3057芯片(见图6-1中的虚线框)。

此芯片采用a律十三折线编码,它设计应用于PCM 30/32系统中。

它每一帧分32个时隙,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最多允许接入30个用户,每个用户各占据一个时隙,另外两个时隙分别用于同步和标志信号传送,系统码元速率为。

各用户PCM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受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控制,它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中被发送和接收,而不同用户占据不同的时隙。

若仅有一个用户,在一个PCM 帧里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的PCM编码数据,在其它时隙没有数据输入或输出。

本实验模块中,为了降低对测试示波器的要求,将PCM 帧的传输速率设置为64Kbit/s或128Kbit/s两种,这样增加了编码数据码元的宽度,便于用低端示波器观测。

此时一个PCM 帧里,可容纳的PCM编码分别为1路或2路。

另外,发送时序FSX与接收时序FSR使用相同的时序,测试点为34TP01。

实验结构框图已在模块上画出了,实验时需用信号连接线连接34P02和34P03两铆孔,即将编码数据直接送到译码端,传输信道可视为理想信道。

另外, TP3057芯片内部模拟信号的输入端有一个语音带通滤波器,其通带为200HZ~4000HZ,所以输入的模拟信号频率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有效。

四、各测量点的作用34TP01:发送时序FSX和接收时序FSR输入测试点,频率为8KHz的矩形窄脉冲;34TP02:PCM线路编译时钟信号的输入测试点;34P01:模拟信号的输入铆孔;34P02:PCM编码的输出铆孔;34P03:PCM译码的输入铆孔;34P04:译码输出的模拟信号铆孔,波形应与34P01相同。

注:一路数字编码输出波形为8比特编码(一般为7个半码元波形,最后半个码元波形被芯片内部移位寄存器在装载下一路数据前复位时丢失掉),数据的速率由编译时钟决定,其中第一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符号位,后七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电平值。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PCM/ADPCM 编译码模块”,插到底板“G、H”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

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加电: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3.PCM的编码时钟设定:“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上的拨码器4SW02设置“01000”,则PCM 的编码时钟为64KHZ(后面将简写为:拨码器4SW02)。

拨码器4SW02设置“01001”,则PCM的编码时钟为128KHZ。

4.时钟为64KHZ,模拟信号为正弦波的 PCM编码数据观察:(1)用专用铆孔导线将P03、34P01,34P02、34P03相连。

(2)拨码器4SW02设置“01000”,则PCM的编码时钟为64KHZ。

(3)双踪示波器探头分别接在测量点34TP01和34P02,观察抽样脉冲及PCM编码数据。

DDS信号源设置为正弦波状态(通常频率为2KHZ),调节W01电位器,改变正弦波幅度,并仔细观察PCM编码数据的变化。

特别注意观察,当无信号输入时,或信号幅度为0时,PCM编码器编码为或为01010101,并不是一般教材所讲授的编全0码。

因为无信号输入时,或信号幅度为0经常出现,编全0码容易使系统失步。

此时时钟为64KHZ,一帧中只能容纳1路信号。

注意:(4)双踪示波器探头分别接在34P01和34P04,观察译码后的信号与输入正弦波是否一致。

5.时钟为128KHZ,模拟信号为正弦波的PCM编码数据观察:上述信号连接不变,将拨码器4SW02设置“01001”,则PCM的编码时钟为128KHZ。

双踪示波器探头分别接在测量点34TP01和34P02,观察抽样脉冲及 PCM编码数据。

DDS信号源设置为正弦波状态(通常频率为2KHZ),调节W01电位器,改变正弦波幅度,并仔细观察PCM编码数据的变化。

注意,此时时钟为128KHZ,一帧中能容纳2路信号。

本PCM编码仅一路信号,故仅占用一帧中的一半时隙。

用示波器观察34P01和34P04两点波形,比较译码后的信号与输入正弦波是否一致。

6.关机拆线: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

六、实验报告要求1.观察正弦波的编码波形,读出正弦波的峰峰值、编码数据;记录有关数据并做分析,得出你的结论。

PCM的Matlab仿真结果实验室演示的图形抽样脉冲和PCM编码原始信号和恢复信号2.写出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本次实验有何改进意见。

根据仿真的波形图和输出的量化。

、编码值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均匀量化输出波形图清晰的显示出均匀量化的特征,每个量阶都是均匀分布的,每个间隔都是相等的。

由于量化级数是64,所以从图中可看到结果不是那么明显,和输入波形相比几乎没啥变化。

将A率非均匀量化的结果和A率13折线近似量化进行比较,两者压缩特性很接近。

13折线输出的码组序列也符合要去。

通过实验,我深入地理解了PCM编码。

也认识到PCM的瓶颈,量化噪声是平均分布在全部频段,就算极大地提高精度和采样率,也难以减小噪声对信号的损失。

我认为PCM是损失较小的有损压缩。

建议:希望更换实验设备,实验设备过于老旧,增加一些现在新技术的实验设备。

附录PCM的Matlab程序n=input('请输入量化级数,k=[8]');if isempty(n),n=8; endendtime = 2; dt = ;t = 0:dt:endtime;a = zeros(size(t));for tt=1:1/dta(tt+[0:endtime/2-1]*(2/dt))=t(tt);endfor tt=1/dt+1:2/dta(tt+[0:endtime/2-1]*(2/dt))=2-t(tt);end;%A率非线性A = ;amax=max(abs(a));c = zeros(size(a));for i = 1:length(a);if((a(i)/amax)<=1/A)c(i) =A*a(i)/(1+log(A));endif((a(i)/amax)>1/A)c(i) =(1+log(A*a(i)))/(1+log(A));endend%均匀量化c_quan=c;b_quan=c_quan;d=1/n;%量化间隔q=d.*[1:n];q=q-d/2;%量化电平for i=1:n%定位第i个量化间隔码子c_quan(find((q(i)-d/2<=c_quan) &(c_quan<=q(i)+d/2)))=...q(i).*ones(1,length(find((q(i)-d/2<=c_quan)&(c_quan<=q(i)+d/2)) ));%赋值为相应的量化电平b_quan(find(c_quan==q(i))) =(i-1) .*ones(1,length(find(c_quan==q(i)) ));endnu=ceil(log2(n));%编码code=zeros(length(a),nu);for i=1:length(a)for j=nu:-1:0if(fix(b_quan(i)/(2^j))==1)code(i,(nu-j))=1; b_quan(i)=b_quan(i)-2^j;endendend%A率非线性的逆运算for i = 1:length(c_quan);if( (c_quan(i)) <=1/(1+log(A)) )a_quan(i) =(1+log(A))*c_quan(i)/A;endif((c_quan(i))>1/A)a_quan(i) = exp((1+log(A))*c_quan(i)-1)/A; endendsqnr=20*log10(norm(a)/norm(a-a_quan));%求量化信噪比disp('量化信噪比')disp(sqnr)disp('量化误差')disp(a - a_quan)disp('编码结果')disp(code)plot(t,a,'r-')hold on;plot(t,a_quan,'.b') %plot(t,a_quan,'b-') %axis([0 1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