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
铁建试报17-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报告

表号:铁建试报17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2009]27号
理论配合比报告编号 制件捣实方法 制件维勃稠度(s) 养护方法 施工拌和用料量(kg/m3)
(3)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前、后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试件编 试件序 号 号 试验 日期 龄期 (d) 折算 系数 破坏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前 轴心抗压强度 fcp(MPa) 荷载 F (N) 单值 组值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后 轴心抗压强度f′cp(MPa) 单值 组值
(4)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结果 试件 编号 试件 序号 试验 日期 龄期 (d) 初始 荷载 F 0 (N) 承压 控制 测量 面积 荷载 标距 F a (N) L (mm) A (mm2)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E c (MPa) 单值 组值
检测评定依据:
试验结论:
试验
复核Leabharlann 批准单位(章)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代表数量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记录编号 报告日期 (1) 技术条件 设计强度等级 理论配合比 工地拌和方法 制件时坍落度(mm) 制件日期 工地捣实方法 制件时扩展度(mm) 试件尺寸(mm) (2) 混凝土使用材料情况 材料名称 水泥 掺和料1 掺和料2 细骨料 粗骨料 外加剂1 外加剂2 拌和水 材料产地 品种规格 报告编号 设计弹性模量(MPa) 施工配合比
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计算表

1 56 1 53
55
52
53.5
5.6
0 54 0 56
54
56
55.0
破坏荷载(KN)
810.3
F0 Fa F0 Fa 1 55 2 54
54
52
53.0
3.8
1 54 2 56
53
54
53.5
798.5
F0 Fa F0 Fa 1 54 2 57
53
55
54.0
3.7
1 55 1 56
54
55
54.5
轴心抗压强度 fcp的1/3的荷载
值Fa(KN)
267.8
2
3
千分表位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荷载位
F0 Fa F0 Fa
读数 (0.001mm)
变形值 对 (0.001mm) 中 变形平均值
(0.001mm)
变形值之差与 平均值之比(%)
读数 (0.001mm) 测 变形值 试 (0.001mm)
变形平均值 Δ n(0.001mm)
809.2
破坏强度(MPa)
破坏强度与fcp之 差与fcp之比(%)
弹性模量Ec(MPa)
平均弹性模量 (MPa)
达设计弹性模 量等级(%)
校核:
36.0 0.8 31100
计算:
35.5 0.6 32000 31500 91.3 试验:
36.0 0.8 31400
试验日期: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记录表
委托编号
试验编号
强度等级
试件规格(mm)
试件承压面积
设计弹性模量
初始荷载值F0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检测细则

1.适用范围、检验参数及技术标准1.1适用范围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1.2检验参数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1.3技术标准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2.检测环境1.1 实验室制作混凝土试件及静置时间,温度应保持在20℃±5℃。
1.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件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1.3 混凝土抗压、混凝土抗折试验环境温度:10℃~35℃。
3.检测设备压力试验机(DY2008型),量程为0.2000KN,最小分度值为±1%。
微变型测量仪(),最小分度值0.001mm。
4.试样数量、代表批量见表1。
表1检验项目试样尺寸(mm)骨料最大粒径(mm)取样数量(个)静力受压弹性模量100×100×300(非标准试件)31.56 150×150×300(标准试件)40200×200×400(非标准试件)635.检测方法5.1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5.1.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做记录;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
5.1.2试件制备、检查5.1.2.1试件制备试件制备依据标准:GB/T 50081-2002。
环境条件:混凝土拌合、试件成型及静置期间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试件制备的细节,注意事项:a.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应以三个试件为一组,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
b.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GB/T 50081-2002中的技术要求的规定;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c.在实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的精度:水泥、掺和料、水和外加剂为±0.5%;骨料为±0.1%。
d.取样或实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共页第页
检验项目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
试样尺寸
mm×50mm
试验方法标准
GB/T11718-2009第6.8条
试样数量
纵横各6块
使用主要仪器和量具
期
检验项目名称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CMT6104
3386
±1%
2011.08.08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
游标卡尺
0-150mm
082009
0.01mm
2011.06.12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
千分尺
0-25mm
/
0.001mm
2011.06.17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试验结果
样品
编号
试件宽度b(mm)
试件厚度t(mm)
试件破坏时最大载荷Fmax(N)
弹性模量Eb(MPa)
静曲强度σb(MPa)
试验方法:1、将试件置于温度(20±2)℃、相对湿度(65±5)%环境中至质量恒定。(试件的质量在间隔24h,连续两次称量的结果,其差值不大于质量的0.1%时,即认为达到质量恒定。)2、测量试件的宽度和厚度。3、加荷辊直径为mm,支承辊直径为mm。(当试件厚度≤6mm时,加荷辊和支承辊直径均为10mm±0.5mm。当试件厚度>6mm时,加荷辊直径为30mm±0.5mm、支承辊直径为15mm±0.5mm。)4、从加荷开始在(60±30)s内使试件破坏。记下最大载荷值,精确至测量值的1%。5、测定静曲强度时如果试件挠度变形很大而试件并未破坏,则两支座间距离应减小,但不小于100mm。检测报告中应写明试件破坏时的支座距离。6、根据板的纵横向,锯制两组试件。在每组试件内,测试时一半试件正面向上,一半试件背面向上。
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弹性模量实验报告实验概述弹性模量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描述材料在受力时所表现出的弹性变形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实验材料在受压力时的弹性变形程度,来计算其弹性模量。
实验器材和材料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有压力计、尺子、材料试样和载荷机器等。
实验步骤1. 将试样材料放置在载荷机器上,并较为平稳地施加一定的压力;2. 记录当前压力值,并使用尺子测量试样在压力下的长度;3. 持续施加压力,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测量当前压力值和试样长度;4. 记录试样在不同压力下的长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出了试样在受压力时的长度变化表格。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来计算试样的弹性模量:E = (F × L0) / (A × ΔL)其中,E 表示试样的弹性模量,F 表示施加在试样上的压力,L0 表示试样未受力时的长度,A 表示试样的横截面积,ΔL 表示试样在受压力后所发生的长度变化。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试样的弹性模量,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需要计算所需弹性模量的具体数值。
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是本次实验的关键之一。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以下事项:1. 测量试样长度时,需要使用比较准确的尺子,并在读数时尽量避免视觉偏差;2. 在施加压力时,我们需要确保载荷机器施加的压力均匀且稳定,以减少试样发生过度变形或破坏的可能性;3. 在实验数据处理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和筛选,以排除一些异常值或错误数据对试样弹性模量计算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弹性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了试样的弹性模量数据。
这对于我们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的材料选择和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实验的价值和意义。
QCR9205-2015《铁路工程试验表格》(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代表数量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记录编号 报告日期 (1) 技术条件 设计强度等级 理论配合比 工地拌和方法 制件时坍落度(mm) 制件日期 工地捣实方法 制件时扩展度(mm) 试件尺寸(mm) (2) 混凝土使用材料情况 材料名称 水泥 掺和料1 掺和料2 细骨料 粗骨料 外加剂1 外加剂2 拌合水 (3)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前、后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试件 编号 试件 序号 试验 日期 龄期 (d) 折算 系数 破坏 荷载 F (N)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前 轴心抗压强度 fcp(Mpa) 单值 组值 材料产地 品种规格 报告编号 设计弹性模量(MPa) 施工配合比
表号:铁建试报17 标准代号:Q/CR9205-2015
理论配合比报告编号
制件捣实方法 制件维勃稠度(s) 养护方法
施工拌和用料量(kg/m3)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后 轴心抗压强度 f′cp(MPa) 单值 组值
(4)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结果 试件 编号 试件 序号 试验 日期 龄期 (d) 初始 荷载 F 0 (N) 控制 荷载 F a (N) 承压 测量 面积 标距 L (mm) A (mm2) 静力受压弹性模 量E c (Mpa) 单值 组值
检测评定依据:
பைடு நூலகம்
试验结论:
试验
复核
批准
单位(章)
混凝土静力受压性模量试验检测细则

1.适用范围、检验参数及技术标准1.1适用范围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1.2检验参数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1.3技术标准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2.检测环境1.1 实验室制作混凝土试件及静置时间,温度应保持在20℃±5℃。
1.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件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1.3 混凝土抗压、混凝土抗折试验环境温度:10℃~35℃。
3.检测设备压力试验机(DY2008型),量程为0.2000KN,最小分度值为±1%。
微变型测量仪(),最小分度值0.001mm。
4.试样数量、代表批量见表1。
5.1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做记录;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
5.1.2试件制备、检查试件制备试件制备依据标准:GB/T 50081-2002。
环境条件:混凝土拌合、试件成型及静置期间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试件制备的细节,注意事项:a.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应以三个试件为一组,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
b.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GB/T 50081-2002中的技术要求的规定;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c.在实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的精度:水泥、掺和料、水和外加剂为±0.5%;骨料为±0.1%。
d.取样或实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e.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检验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宜与实际采用的方法相同。
f.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锹再来回拌合三次。
g.按,选择成型方法成型。
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试验 培训记录

(4)将试块放在试验机下压板中心位置,试件的承压面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5)打开电脑,启动仪器电源。根据试验类型,设置试验速度,开动试验机,调整零位,调整球座,使试样与上压板均匀接触,均匀连续载入;
(6)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时,加载速度取每秒钟0.3~0.5MPa;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取每秒钟0.5~0.8MPa;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取每秒钟0.8~ 1.0MPa。
(2)采用棱柱体标准试件(150mm × 150mm×300mm)或非标准棱柱体试件( 100mm×100mm×
300mm)进行试验。
5、准备工作
(1)仪器:检测前,先检查压力机等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打开电脑及连接器开关,并开动试验机,使其正常连接,调整零点。同时检查压力机等设备是否有校验合格标志,并在有效期内。检测后,检查仪器要处于正常状态下。
(10)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使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千分表架放在试件上,压头及支座线垂直于试件中线且无偏心加载情况,而后缓缓加上约1kN压力,停机检查支座等各接缝处有无空隙,应确保试件不扭动,而后安装千分表。其触点及表架触点应稳立在支架上。
(11)调整试件位置
开动压力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零位,调整球座,使试样与上压板均匀接触。加荷至基准应为0.5MPa对应的初始荷载值 ,保持恒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左右的两侧千分表读数 , ,应立即以0.6MPa/s±0.40MPa/s的加荷速率连续均匀加荷至1/3轴心的抗压强度 对应的荷载值 ,保持恒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左右的两侧千分表读数 , 。
(2)对照任务单,进行样品检查,核对样品信息(包括样品数量、规格、标识、外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一)
委托单位 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 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 试件编号 代表数量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
及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1) 技术条件
设计强度等级
设计弹性模量(MPa )
理论配合比报告编号
理论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
工地拌和方法 工地振捣方法 制件振捣方法 制件时坍落度(mm ) 制件时扩展度(mm ) 制件维勃稠度(s )
制件日期
试件尺寸(mm )
养护方法
(2) 混凝土使用材料情况
材料名称 材料产地
品种规格
报告编号
施工拌和用料量(kg/m 3
)
水泥 掺和料1 掺和料2 细骨料 粗骨料 外加剂1 外加剂2 拌和水
(3) 弹性模量试验前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试件
编号
试 件尺寸 (m m ) 制件 日期
试验
日期
龄期 (d )
折算 系数
破坏荷载F (N ) 弹性模量试验前
轴心抗压强度 f cp (MPa ) 初始荷载F 0 = (N ) 控制荷载F α = (N )
承压面积A = (mm 2
) 测量标距L = (mm )
单 值 组 值
附注:
试验 计算 复核
表号:铁建试录043
标准代号:Q/CR 9205-2015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二)
委托单位 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 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 试件编号 代表数量 试验日期
(4)弹性模量试验
试件
序号
加荷 顺序
千分 表号
F 0时变形读
数ε0(mm ) F α时变形读数
ε
α
(mm )
两侧变形平均值 Δn (mm ) 破 坏荷 载F (N )
弹性模量试验
后轴心抗压强
度
f ′cp (MPa ) 弹 性 模 量 E c (MPa )
两侧 平均 两侧 平均
单值
组值 单值 组值
附注:
试验 计算 复核
表号:铁建试录044
标准代号:Q/CR 920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