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统计年鉴2015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

合集下载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6年02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 年 2 月 29 日2015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2] 676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0863 亿元,增长 3.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78 亿元,增长 6.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1567 亿元,增长 8.3%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0.5%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 ,首次突破 50% 。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9351 元,比上年增长 6.3% 。

全年国民总收入 [3] 673021 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8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7116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0% ,比上年末提高 1.33 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 1655 万人,出生率为12.07 ‰;死亡人口 975 万人,死亡率为7.11 ‰;自然增长率为 4.96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 [4] 2.94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 [5] 2.47 亿人。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研究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研究

本刊特稿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研究温成韬(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生产要素,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但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面临着农机供需矛盾紧张、农业机械化相关法律不健全、农机培训形式化以及农机推广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协调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关系,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1368—1968年我国农具技术一般都处于停滞状态,并未带来生产力大幅提高,600年间真正带动产量提高的其实是耕畜数目的增加,贫苦农民靠人力代替畜力,在20世纪50年代牛耕或人力种地是普遍存在的。

我国在经过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以后才真正认识到动力机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上的贡献之大,并开始不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道路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逐渐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机械化突破了传统农具的限制,在农业生产中释放出自己的能量,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表1全国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和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年份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 大中型拖拉机/万台小型拖拉机/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万部小拖拉机配农具/万部联合收割机/万台机动脱粒机/万台19498.11957121.4 1.50.219651098.87.30.425.80.711.4 197811749655.7173.7119.2145.4 1.9210.6 198014745.774.5187.4136.9219.1 2.7249.8 199028707.781.4608.197.4648.8 3.9493.3 200882190.4299.51722.4435.42794.574.4963.2 2012102559.0485.21797.2763.53080.6127.91042.3 201798783.4670.11634.210702931.4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农业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年鉴*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贡献2.1保障和提高劳动力身体素质农民一直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其生产积极性的刺激,还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其所起到的激励作用,都要建立在农民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而且,农业机械化机器可以实现精准农业,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当其它提高单产的方法(施用化肥、喷洒农药等)与农业机械化相配合后,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见图1)(见图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7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见表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6年5月23日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之年。

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主基调,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主动作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801.2亿元(见图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3.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23.5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04.5亿元,增长9.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4273元,增长6.6%。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5:43.7:52.8。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其中,税收收入800.1亿元,增长3.3%。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8.4亿元,增长9.6%。

—1——2—图1 2011-2015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7.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8.7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00.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1%(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烟酒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4%,居住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9%。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下降0.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 )下降2.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2.8%。

图2 2011-2015年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

崇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崇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崇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产业新城、品质崇州”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七大行动”,齐心协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发展。

一、综合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095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3787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99917万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7247万元,增长13.2%。

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3.9:48.6:37.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56.4%、37.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045元,增长12.3%。

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452322万元,增长13.1%,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2%。

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543284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516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0586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7538人。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4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2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625人。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22625万元,增长4.8%。

其中:农业总产值180721万元,增长5.8%;林业总产值6963万元,增长1.5%;牧业总产值119562万元,增长2.7%;渔业总产值6541万元,增长22.0%;农业服务业总产值8838万元,增长4.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23370亩,粮食总产量273389吨,油料种植面积172709亩,总产量25420吨。

蔬菜种植面积112333亩,产量296187吨。

肉牛出栏20147头、肉羊出栏19123只,牛奶产量达到6968吨。

全市生猪出栏86.7万头、生猪存栏50.4万头。

全年肉类总产量78569吨,其中:猪肉产量60936吨。

2015年邛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邛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邛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邛崃市统计局2016年4月25日2015年,邛崃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成都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坚持“强二优一壮三”发展取向,以灾后重建为统揽,以“六个提升”为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经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28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20亿元,同比增长1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6.73亿元,同比增长13.4%。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16.3:46.1:37.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05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5090美元。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4.73亿元,同比增长12.5%,占GDP的比重达6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0%。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39.21万人。

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68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84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7%。

年末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21.96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4.59万人,省内成都市外2.51万人。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0.96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其中种植业20.98亿元,增长5.9%;牧业35.37亿元,增长3.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5.30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3.22万亩。

实现粮食总产量27.74万吨;油料总产量3.93万吨;蔬菜总产量31.62万吨;肉类总产量12.98万吨;禽蛋总产量1.12万吨;奶类总产量2.55万吨;水产品产量1.15万吨。

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56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18个。

年产值或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89%。

成都市温江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都市温江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5.79 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 7.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5.6%。固定电话用户 17.4 万户,增长 25.5%;移动电话用户
86 万户,增长 7.4%;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 22.3 万户。
—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 94.50 亿元,比上年下降 2.5%。地方
财政收入 65.84 亿元,下降 1.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
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600 人,农村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人数 1655 人。现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 8
个,拥有床位 1930 张。 十三、人口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49.56 万人,城镇化率 70.02%。户
籍人口 41.5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15 万人。其中,城镇人
口 25.18 万人,乡村人口 16.36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5500
六、对外开放
全年共引进重大项目 20 个,其中服务业项目 12 个。实
际到位内资 217.19 亿元,增长 7.5%;实际利用外资 1.15
亿美元,下降 27.9%。
全年进出口总额 27235 万美元,比上年下降 31.09%。
其中,出口额 25371 万美元,下降 30.07%;进口额 186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8.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5%。其中,批发及零售业增长 10.6%;住宿餐饮业增长
—4—
9.8%。年末,全区共有 66 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
企业和 15 家限额以上个体户。
全年接待游客 1412.99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49.91 亿元。
万美元,下降 42.5%。 七、交通和邮电

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15年)

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15年)
875.1
5224.3 7337.1 4798.1 11342.3 8487.3 18189.4 13503.6 12955.4
7069.4 14293.2
4146.9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内蒙古 广西
Yunnan Tibet Shaanxi Gansu Qinghai Ningxia Xinjiang Inner Mongolia Guangxi
3702.8
12802.6 14274.1 15083.7 22005.6 16723.8 37010.3 29550.2 29047.2
15717.3 30103.1 10502.6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140.2 208.8 3439.5 2384.0 109.8 3987.9 1832.8 2117.7 4979.1 3344.8 855.8
6790.2 5340.8 7652.1 8206.6 6463.5 14611.3 12736.8 12760.2
5492.8 376.2
9360.3 2494.8 1207.3 1379.0 3565.0 9200.6 7694.7
注:1)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 2)本表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不含跨区投资和农户投资。
3)本表交通数据均不含民航数据。 Note: a) The values in this table are calculated at current prices.
Eastern Region Beijing Tianjin Hebei Liaoning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 Fujian Shandong Guangdong Hainan Central Region Shanxi Jilin Heilongjiang Anhui Jiangxi Henan Hubei Hunan Western Region Chongqing Sichuan Guizh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