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临床诊疗专业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102课程学分: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也是将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课程和各种动物疾病等专业课程相互联系起来的桥梁性课程。

本课程是以家畜(禽)为研究对象,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包括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特殊检查方法、给药技术以及外科治疗技术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规范地进行各项体格检查,并能对各种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做出正确诊断。

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临床检查基本方法与程序,了解常见动物的接近和保定方法;2.掌握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3.掌握实验室血液、粪便、尿液的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4.掌握常见给药的方法及途径,了解不同疾病情况下各种给药方法的使用;5.了解特殊仪器诊断的使用方法,了解临床上先进的仪器检查和判断方法;6.掌握外科手术基本知识,熟悉外科常见手术方法和适应症,了解外科手术常用新技术。

(二)能力目标1.能对常见动物进行接近和保定;2.能正确运用临床基本检查方法,对常见动物进行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3.能较为熟练的进行血液、粪便、尿液常规检查,并能正确判定结果;4.能熟练的给常见动物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等;5.能对常见疾病的仪器诊断结果做出正确判断;6.能熟练进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并能进行常见手术。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精益救精的学风,具备学习能力和创业创新意识;2.具有自强、自立、竞争、合作、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3.热爱动物医学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法制观念;4.具有适应社会各种环境、职业以及抵抗风险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代码:01715(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和填和特点兽医临床诊断技术是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基础课程向专业课出过渡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桥梁课程,主要包含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兽医临床提供必需的诊断手段。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 重点掌握基本的兽医临床检查方法,并能准确的应用于动物疾病的临床实践。

2) 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兽医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症状或病理现象,并可根据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机理联系到其临床意义;依据其临床现象反推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指导意义。

3) 初步掌握实验室诊断的基本方法和临床意义。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兽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其后续课程包括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等专业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兽医临床诊断的概念,症状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各种症状的区别,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诊断、兽医临床诊断学。

理解:症状。

(二)次重点识记:预后、各类型症状的概念。

理解:各类型症状的特点。

应用:各类型症状的区别。

第一章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熟练应用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识记病历记录内容,理解临床检查程序及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各诊断方法的概念。

理解:各诊断方法的适应证。

应用:各诊断方法的临床操作。

(二)一般识记:群畜检查的内容,病历记录内容。

应用:一般检查程序和群畜检查程序。

第二章一般检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熟练应用体温,脉搏和呼吸频率等的检查方法,识记一般检查内容内容,理解一般检查的病理现象。

兽医临床诊疗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检疫与防疫方向)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三段式教育中职业认知阶段的课程。

本课程是以畜禽为研究对象,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包括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特殊检查方法、以及外科治疗技术、给药技术、穿刺技术等。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畜牧兽医专业(检疫与防疫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等方面的培养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临床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本课程自身发展需要三个方面,《兽医临床诊疗技术》选择了畜禽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特殊检查技术和治疗技术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查的方法和治疗技术;掌握血、尿粪常规检查;理解症状学的诊断意义;识别正常状态和病理状态;了解特殊检查的方法,从而能综合分析症状资料,对典型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和治疗。

(一)知识目标1.能理解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能接近与保定常见畜禽。

2.能正确运用临床基本检查方法,对常见动物进行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

3.能掌握一般检查的方法、内容以及诊断意义。

4.能正确进行各系统的临床检查,识记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状态和常见的病理变化及其诊断意义。

(二)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自我提升能力。

4.具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善于分析、思考问题。

普通高职、三年学制兽医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职、三年学制兽医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职、三年学制兽医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适用专业:兽医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现代兽医科学中的专业核心基础学科之一,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职业能力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是兽医专业职业素质基础课与职业素质能力课的桥梁,是进一步学习动物疾病防治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1、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依据“兽医专业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一学习分析、兽医专业工作任务职业延展能力--学习分析表”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项目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尤其是“厂中校”、“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库、校企对接教学等多种途径进行,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IOO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o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动物疾病防治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临床实际案例为载体,以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诊治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学习领域)标准制订《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开发组时间 2008年5月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第一部分前言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由放牧发展到圈养,舍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到了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这使畜禽养殖的疾病问题愈来愈显现出来。

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化,每年由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所以,动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要想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扑灭动物疾病,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诊断,再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高技术人才来实现,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总结多年教学及教学改革中经验和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兽医临床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规范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骨干课之一,是动物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劳动社会保障部设有农业行业的特有工种--“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核心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有动物临床检查,实验室化验,外科手术,动物疾病处置的能力,能使动物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经济损失,使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1.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标准研制小组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的实用、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全新的以“动物临床诊疗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精编WORD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精编WORD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学习领域)标准制订《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开发组时间 2008年5月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第一部分前言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由放牧发展到圈养,舍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到了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这使畜禽养殖的疾病问题愈来愈显现出来。

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化,每年由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所以,动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要想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扑灭动物疾病,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诊断,再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高技术人才来实现,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总结多年教学及教学改革中经验和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兽医临床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规范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骨干课之一,是动物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劳动社会保障部设有农业行业的特有工种--“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核心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有动物临床检查,实验室化验,外科手术,动物疾病处置的能力,能使动物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经济损失,使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1.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标准研制小组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的实用、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全新的以“动物临床诊疗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一、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迅快速发展的关键。

科技兴农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这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不但传统养殖业(猪、鸡、牛、羊等)迅速发展,而且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兔、鹿、鸵鸟、犬等)也异军突起,发展迅速。

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每年由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兽医临床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于防治畜禽疾病,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加快社会主义畜牧业的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早日实现。

而防治畜禽疾病,必须首先认识疾病,正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有效防治措施的根据。

因此,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十分必要。

(一)、课程性质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兽医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类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和临床课程或其它专业课程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桥梁性课程。

本课程是以家畜(禽)为研究对象,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包括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特殊检查方法、以及外科治疗技术、给药技术、穿刺技术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应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临床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兽医临床诊疗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检疫与防疫方向)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三段式教育中职业认知阶段的课程。

本课程是以畜禽为研究对象,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包括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特殊检查方法、以及外科治疗技术、给药技术、穿刺技术等。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畜牧兽医专业(检疫与防疫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等方面的培养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临床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本课程自身发展需要三个方面,《兽医临床诊疗技术》选择了畜禽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特殊检查技术和治疗技术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查的方法和治疗技术;掌握血、尿粪常规检查;理解症状学的诊断意义;识别正常状态和病理状态;了解特殊检查的方法,从而能综合分析症状资料,对典型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和治疗。

(一)知识目标1.能理解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能接近与保定常见畜禽。

2.能正确运用临床基本检查方法,对常见动物进行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

3.能掌握一般检查的方法、内容以及诊断意义。

4.能正确进行各系统的临床检查,识记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状态和常见的病理变化及其诊断意义。

(二)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自我提升能力。

4.具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善于分析、思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为基准制定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自由度。取消“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多用数词和量词阐述,一目了然,使目标定位准确,对教学目标的描述精准,层次清晰。
3.知识、能力、情感
按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案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之下《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4.增加评价标准,便于对课程效果进行测评
对标准的实施建议、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等均有明确规定,使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增加课程评价内容使标准正真成为教学行为的规范。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获得兽医临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能独立对动物进行常规检查,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3.能认真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技术规程,环保意识强。
4.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二、具体目标
1.能对家畜进行保定,基本体征检查。
2.能确定动物听诊部位,能辨别正常听诊音与病理听诊音。
3.能确定动物叩诊部位,能辨别正常叩诊音与病理叩诊音。
4.能正确对动物进行触诊,硬度与病理变化能辨别正常叩诊音与病理叩诊音。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由放牧发展到圈养,舍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到了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这使畜禽养殖的疾病问题愈来愈显现出来。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化,每年由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动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扑灭动物疾病,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诊断,再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高技术人才来实现,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 作者:
———————————————————————————————— 日期: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
课程(学习领域)标准
制订《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开发组
时间2008年5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总结多年教学及教学改革中经验和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兽医临床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规范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骨干课之一,是动物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劳动社会保障部设有农业行业的特有工种--“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核心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有动物临床检查,实验室化验,外科手术,动物疾病处置的能力,能使动物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经济损失,使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
1.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标准研制小组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的实用、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全新的以“动物临床诊疗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围绕“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精心设计4个教学情境。
2.克服“繁难多旧”意识
◆能熟练进行动物血、尿常规,乳汁、粪便、瘤胃内容物及血液生化检查;
◆能熟练应用现代诊断检查仪器设备对家畜疾病诊断;
◆能完成防腐和灭菌、麻醉等术前准备;
◆能完成动物的基本手术术式及各环节的处理;
12.能独立完成疾病处置。
三、内容标准(136学时)
ﻬ一、学习领域描述
学习领域6:动物临床诊疗技术
学习领域6: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基准学时:136小时
目标描述
◆顺利完成动物保定,能熟练进行基本体征检查;
◆通过听诊能准确判断异常心音、呼吸音、胃肠蠕动音;
◆通过胸腹部叩诊辨别心、肺、胃肠异常变化;
5.能准确确定常用穿刺部位,能根据穿刺液内容物的性状诊断疾病。
6.能准确进行血、尿、便、乳常规检查。
7.能熟练使用常用器械检查与诊断疾病。
8.能应用诊疗器械:B超、心电机、X线机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
9.能熟练进行注射给药、投药技术。
10.能完成常规的理疗操作。
11.能熟练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学会简单的外科手术技性学习列为标准的永恒主题,改变以往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攻取兽医临床相关知识,体验兽医临床工作过程与方法,理解临床技术本质,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
4.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纳入科学素养的范畴,重视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不仅包括对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知识的要求,也重视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要求。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
原大纲内容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纲内容主要是教师授课提纲。教学目标偏高,脱离生产实际,没有过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对标准内容进行重构,使之与生产实际岗位对接。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对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划分学习领域(课程),将本门课程分为4个学习情境和若干个单元,单元内容、目标及工作过程等均作详细说明。
标准研制组针对传统教学大纲“繁难多旧”的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并大刀阔斧地“动手术”,大量删减头颈部、胸部及胸腔器官、腹部及腹腔器官、脊柱与肢蹄的检查、CT、建立诊断的方法与原则等知识,引入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的职业标准和新技术,使标准内容更贴近于临床应用,具有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