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必修课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中国法制史真题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中国法制史真题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制史真题(总分100, 做题时间150分钟)单项选择题1.《礼记》载:“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其中“悼”是指()。

SSS_SINGLE_SELA六岁B七岁C八岁D九岁分值: 1答案:D《礼记·曲礼上》有:“八十、九十日耄,七年日悼。

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即,80岁以上的老人及7岁以下的儿童犯罪不必承担刑事责任。

2.春秋时期颁布“被庐之法”的诸侯国是()。

SSS_SINGLE_SELA楚国B晋国C郑国D秦国分值: 1答案:B被庐,晋国地名(今不详),当时晋楚争霸,楚围攻宋,宋求助于晋,晋楚即将开战,晋文公在被庐举行大菟礼,即阅兵,制定“被庐之法”,其应是遵守晋祖先唐叔的法度,内容可能与官吏爵秩有关。

3.《法经》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成文法典,其第一篇的名称为()。

SSS_SINGLE_SELA盗法B名例C囚法D具法分值: 1答案:A从现有记载《法经》的资料来看,《法经》共六篇,即《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对国家来说,盗、贼是两种最重要的犯罪,因此放于篇首;有了盗、贼犯罪,就需要囚捕查办,因此,在《盗法》《贼法》之后,有《囚法》《捕法》两篇。

其他的犯罪,以《杂法》进行规范。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SSS_SINGLE_SELA改法为律B废除世卿世禄制C统一度量衡D建立郡县制分值: 1答案:C商鞅两次变法的内容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1)改法为律,明法重刑。

(2)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

(3)置县迁都,实行郡县制。

(4)焚毁诗书,禁止游宦。

5.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朝死刑执行方式的是()。

SSS_SINGLE_SELA剥皮实草B炮烙C具五刑D绞刑分值: 1答案:C秦时死刑执行方式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具五刑。

(2)族诛。

(3)腰斩。

(4)车裂。

(5)磔刑。

(6)弃市。

(7)枭首。

除此之外,秦朝还有凿颠、抽胁、镬烹等残酷的死刑。

传统文化与法治试题修订稿

传统文化与法治试题修订稿

传统文化与法治试题修订稿传统文化与法治试题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第一部分;判断题1. 在地方层面,山东最先有了“法治山东”的提法。

错误×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2. 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正确√ “法治中国”的概念。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3.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其中正确√ 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4. 中国法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法治中国。

错误×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5.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法治正确√ 政府由行政机关自身目标变成了全党目标。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6. 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7. 到2015年,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8.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正的基本方式。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明正确√ 确目标。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第二部分 ;单选题1. 司法改革最核心的要求是()。

正确√A. 让司法更加权威B. 让司法更加高效C. 让司法更加公平D. 加快改革步伐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答案分析: 无2. 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

2016年法考一答案

2016年法考一答案

第1题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C)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第2题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

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

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

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C)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第3题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A)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第4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C)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第5题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

《中国文化概观(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道家思想就其在先秦的发展而言,老子“道德”衍生出____、
,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2.道家的思想渊源之一是周人,另一个重要渊源,则是远古以来即已
出现的对于____ 一的追求。

3.儒家经国理念的核心是一,这一政治观念起于孔子仁学,而孔子仁学
的基本格局可一言以蔽之:____ 。

4.在中国历史上有所谓“ ”、“ ”的太平盛世,这与休———————————’养生息的政策息息相关,代表着汉唐之强。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____ 、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
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
6.大菀礼
7.三询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宇)
8.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9.简述周礼在文化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导群伦的作用。

四、分析论述题(第10小题必选,11、12两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0
分,共4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500字)
10.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南北两大地理区域中不同的历史文化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11.隋唐以至明清,士大夫进入科举时代。

结合你所了解的文化史个案,谈谈宋代士人的
呈现出新的文化特征。

12.隋唐以至明清,士大夫进入科举时代。

结合你所了解的文化史个案,谈谈明清时期士
人的呈现出新的文化特征。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黄老之学庄子之学
2.天道信仰长生不老。

2016年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试题人民版必修1

2016年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试题人民版必修1

1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试题 人民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2016·全国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导学号 15750065(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项。B项“全都真实可信”表述过于绝对;C项与材料无关;宋太祖不愿记录其失误,并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D项错误。 2.“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导学号 15750066 ( )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 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实际上反映了军机处的人员主要是由皇帝身边的人组成,也就是皇帝的亲信等。而军机大臣并没有实权,只是跪受笔录。所以正确选项为A项。B项材料本身没有体现,而D项反映了军机处的影响及意义,并不是由材料直接表明的。 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之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导学号 15750067 (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2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等信息可知,在明代,内阁成员往往会与文官阶层利益一致,往往不会因考虑皇帝的意志而得罪大臣。这种害怕得罪人的心理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故选A项。内阁的设立并未加强对百官的监察,排除B项;内阁并非丞相,设立内阁并不能弥补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 4.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导学号 15750068 (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 B 【解析】 明朝废丞相是由于统治者加强皇权的需要,而不是丞相制度一无是处,丞相制度在设立之初便起到牵制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等很好的作用,故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5.《清史稿》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导学号 15750069 ( ) A.清朝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小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答案】 A 【解析】 顺治时期,内阁大学士负责票拟,职权最高。康熙在位时,内阁的一部分职权分给翰林院。雍正在位时,随着军机处的成立,内阁职权再次被削弱。发展到最后,内阁的权力更小。故答案为A。 6.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的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导学号 15750070 ( ) A.中书省 B.中朝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 3

2016宪法试题及答案

2016宪法试题及答案

2016宪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A. 人民B. 政府C. 政党D. 军队答案:A2.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中央军事委员会D. 国家监察委员会答案:A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不得:A. 诽谤他人B. 造谣生事C. 侮辱他人D. 以上都是答案:D4.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包括:A. 公民的生存权B. 公民的发展权C. 公民的自由权D. 以上都是答案:D5.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A. 社会主义制度B. 资本主义制度C. 封建制度D. 君主立宪制度答案:A6.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A. 财产权B. 劳动权C. 休息权D. 以上都是答案:D7.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A. 人身安全B. 财产安全C. 社会安全D. 以上都是答案:D8.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特别行政区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以上都是答案:D9.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A.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B. 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能力的人才C. 有思想、有见识、有责任的公民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A. 环境B. 资源C. 生态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包括: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案:ABCD2.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包括: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C. 保守国家秘密D. 依法纳税答案:ABCD3.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包括: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国家监察委员会D. 最高人民法院答案:ABCD4.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的职权包括:A. 立法权B. 行政权C. 司法权D. 监督权答案:ABCD5.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的基本权利包括:A. 公民的人身自由B.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C. 公民的劳动权D. 公民的受教育权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016年七五普法必修、选修习题答案-简化

2016年七五普法必修、选修习题答案-简化

第一章法治理念第一节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 231第二节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343 第三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433第二章新法导读第一节大道至简,立法不可任性 211第二节伤害无辜就是触碰底线 232第三节让我们共享同一片蓝天 443第四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12第五节在“家事”上立“国法” 131第六节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132第七节堂堂正正做中国有产者314第三章年度重点第一节法治和仁政的光辉212第二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21第三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212 第四节破除“立案难”的制度瓶颈 212第五节再破题:民告官进入 2.0 时代 111 第六节绝非“以人查房”那么简单221第七节筑牢“防火墙”和“隔离带”111第八节常念“少杀、慎杀”的紧箍咒111第九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22第一十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11第四章以案释法第一节勿以恶小而为之122第二节权力政府到责任政府的华丽转身211第三节远离心理毒药,做回“朝阳公民”211第四节践踏花朵绝不轻饶111第五节法治政府和人权保障并行不悖111第六节对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说不112第七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111第八节呵护家园,匹夫有责111第九节严防店大欺“客”122第一章何谓“宪法”? 4 1234第二章宪法的起源:英国故事 2 123 123 12 134 3 第三章神话般存在的美国宪法 4 14 4第四章多变而趋稳的法国宪法 3 1 2第五章创造和平与繁荣的德国宪法 3 2 2第六章逐梦的中国宪法 2 4 4序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 第一章总则 1 2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3 4 3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 2第四章耕地保护 3 4 1第五章建设用地 4 3 1第六章监督检查123 1234第七章法律责任12 12 134第八章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修订)第一章 3 1 3 1 2第二章 4 2第三章24第四章123 1234第五章123 1234第六章12 3 12 12 2 1第七章4【选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章 3 1 2第二章 1 2 1234第三章123 134 124第四章1234 1 123第五章 1第六章12 1 1234【选修】慈善法第一章 2 1 1234第二章 1 2 4第三章 2 4第四章 2 1 123第五章 2 1第六章 2 3 2第七章 1 1234第八章123 123第九章促进措施 1 3第一十章监督管理 1 1234第一十一章法律责任 1 2第一十二章附则1、慈善法禁止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2016)-部分试题∙一、单选题(73题)∙ 1、在东北,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以下哪一项是其俗称?(B )∙ A、神草∙ B、棒槌∙ C、泥人∙答案: B∙ 2、现行宪法是于( )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 A、1982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9年∙答案: A∙ 3、请问“人面桃花”这一成语,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哪首诗?( ) 典故【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

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

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

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

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

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 A、《题都城南庄》∙ B、《诗品》∙ C、《伶官传序》∙答案: A∙ 4、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

∙ A、立法∙ B、执法∙ C、行政∙ D、司法∙答案: C∙ 5、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A、《史记》∙ B、《国语》∙ C、《论语》∙答案: C∙ 6、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傣族的雅称是什么?( )∙ A、孔雀之乡∙ B、铜鼓之乡∙ C、软玉之乡.∙答案: A∙ 7、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常见的行礼方式?( )∙ A、顿首∙ B、作缉∙ C、握手∙答案: C∙ 8、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

这项改革旨在(?)。

∙ 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答案: D∙ 9、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

∙ A、一般监督∙ B、自身监督∙ C、专门监督∙ D、司法监督∙答案: B∙ 10、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

∙ A、人治∙ B、权治∙ C、法治∙ D、钱治∙答案: C∙ 11、以下不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规范是()。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答案: D∙ 12、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 A、1838年∙ B、1839年∙ C、1840年∙答案: B∙ 13、下列哪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高适的名作()∙ A、《燕歌行》∙ B、《长恨歌》∙ C、《琵琶行》∙答案: B∙ 14、鬼谷子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思想家?(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答案: B∙ 15、中国民间有哪三大传统节日?( )∙ A、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B、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C、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答案: B∙ 16、东汉时,人们称石油为()∙ A、石漆∙ B、石油∙ C、石脂水∙答案: A∙ 17、立法中要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法中,要偏重设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B、立法中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的现象是合理存在的∙ C、应当遵守权力与责任脱钩、权力与利益挂钩的原则∙ D、在立法过程中,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答案: D∙ 18、()要求行政机关和其他执法机关自身合法、程序合法、责任合法、权利和义务符合法律要求。

∙ A、合理行政∙ B、高效便利∙ C、程序正当∙ D、合法行政∙答案: D∙ 19、依法行政的主体是()。

∙ A、党∙ B、国家∙ C、政府∙ D、社会∙答案: C∙ 20、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大一统∙答案: C∙ 21、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要坚持()原则不变。

∙ A、司法公正∙ B、司法权威∙ C、司法高效∙ D、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答案: D∙ 22、 (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答案: D∙ 23、古籍著作《周易》的作者,传说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A、李斯∙ B、周文王∙ C、孔子∙答案: B∙ 24、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基本要求是()。

∙ A、依法∙ B、独立∙ C、公正∙ D、公平∙答案: A∙ 25、在我国历史上,”学士”是指什么?()∙ A、学位∙ B、官名∙ C、都是∙答案: B∙ 26、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

∙ A、提高司法权威∙ B、使司法更加公正∙ C、维护人民权益∙ D、维护司法机关权益∙答案: C∙ 27、司法改革最核心的要求是()。

∙ A、让司法更加权威∙ B、让司法更加高效∙ C、让司法更加公平∙ D、加快改革步伐∙答案: C∙ 2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 C∙ 29、在我国,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这表明( )。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答案: D∙ 30、健全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要保证司法权力的行使()。

∙ A、公平∙ B、有效∙ C、公正∙ D、独立∙答案: B∙ 31、“自由心证”在我国社会制度下的实施,会严重影响司法()。

∙ A、依法∙ B、独立∙ C、公正∙ D、公平∙答案: C∙ 32、在我国古代交友中,以下哪种称为是指情趣一致十分要好的朋友?( )∙ A、肺腑之交∙ B、莫逆之交∙ C、八拜之交∙答案: B∙ 33、你被要求介绍一位中国古代精通物理学的学者,年代越早越好,你应该介绍谁?()墨经∙ A、张衡∙ B、墨子∙ C、沈括∙答案: B∙ 34、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答案: B∙ 35、在我国的什么时期,铜器铭文由原先的铸造工艺发展到了手工凿刻?()∙ A、战国∙ B、西周∙ C、唐朝∙答案: A∙ 36、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A、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答案: A∙ 37、请问下列作品中哪一副是描绘汴京城内及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的?()∙ A、《清明上河图》∙ B、《朝元仙仗图》∙ C、《春秋尊王发微》∙答案: A∙ 38、在中国的书法工具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哪四样书法工具?()∙ A、笔、墨、纸、砚∙ B、棋、琴、画、书∙ C、琴、棋、茶、书∙答案: A∙ 3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答案: A∙ 40、古琴曲《关雎》取材于以下哪部著作?()∙ A、《楚辞》∙ B、《诗经》∙ C、《庄子》∙答案: B∙ 41、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B、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C、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D、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答案: C∙ 42、古代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清冢向黄昏”,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哪次历史事件()∙ A、昭君出塞∙ B、甘英出师大秦∙ C、文成公主入藏∙答案: A∙ 43、在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与“法治中国”同步提出的是()。

∙ A、平安中国∙ B、道德中国∙ C、德治中国∙ D、和谐中国∙答案: A∙ 44、 (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答案: A∙ 45、法官、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要合理行使,以确保()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 A、公正∙ B、合法∙ C、合理∙ D、公平∙答案: A∙ 46、司法的生命在于()。

∙ A、权威∙ B、正义∙ C、公正∙ D、平等∙答案: C∙ 47、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答案: A∙ 4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分别于2005年5月1日、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体现了我国()。

∙ A、在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 B、法律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C、建立健全了法律体系∙ D、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答案: D∙ 49、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的习惯。

∙ A、依法治国∙ B、依法制国∙ C、依法办事∙ D、依法行政∙答案: C∙ 50、最早期的佛教印刷品,是将佛像雕刻在什么地方?( )∙ A、木板上∙ B、石头上∙ C、铜器上∙答案: A∙ 51、“三星高照”作为我国古代的祝福用语,其中“三星”是指哪三星?( )∙ A、福星、禄星、寿星∙ B、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 C、启明星、智多星、北斗星∙答案: A∙ 52、.著有医学巨著《千金方》,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后世尊称为”药王“等,这是对我国隋唐哪位医药学家的描述?()∙ A、孙思邈∙ B、华佗∙ C、李时珍∙答案: A∙ 53、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答案: C∙ 54、我国古代以下哪个历史人物,提出了”唯才是举,以备录用”方针?()∙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答案: A∙ 55、我国四大民间传说除了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外,还有以下哪部作品?( ) ∙ A、《封神榜》∙ B、《白蛇传》∙ C、《刘三姐》∙答案: B∙ 5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