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简史 ppt课件

中外教育简史 ppt课件

瞽宗 商代大学;以乐教为重;乐师为教师 习礼 习武 教学内容 读

中外教育简史
14

第二节 “学在官府”条件下的西周教育
一、“学在官府”的教育行政体制
学在官府: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 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中外教育简史
15
二、西周的官学系统
辟雍(中) 东序(东)
天子 成均(西)
30岁 正式招生办学,开始他的教育生涯 40岁 形成自己的学术,并通过讲学活动扩大宣传,争取信徒 50岁 获得从政的机会,后开始进行14年的游学生涯 68岁 受礼聘返回鲁国,完成六经的编纂和校订工作
中外教育简史
24
二、重视教育的作用
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的关系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特点:
1、偏重社会和人文科学
2、不设宗教科目,侧重政治和道德知识教育
3、轻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中外教育简史
28
六、教学方法论
1.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因材施教
冉有和子路都问“闻斯行诸”。
——《论语·先进》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巫术占卜
祭祀和巫术活动
中外教育简史
9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萌芽
一、传说中的学校——成均
玄谓董仲舒云:“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礼记·文王世子》 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教育者:乐师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 (二)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 (三)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朱熹的生平及教育实践 • 二、重视儿童教育的思想 • (一)重视蒙养教育 • (二)重视学习“眼前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三、关于儿童教育的方法 • (一)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 (二)注重环境影响,主张慎择师友 • (三)注重直观形象,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五)提倡下面教育为主 • (六)首创以“须知”和“学规”的形式对儿童

24G-1985.010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课件

24G-1985.010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课件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的 特点是:①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 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②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 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 中实施;③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④对幼儿实 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 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⑤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 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第二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一、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和实施。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为
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 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的学前教育已 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在学校未产生之前当然不可能有 学前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年幼儿童实施教育。在原始社会中 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
氏族成员之间平等互助,进行集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儿童的教育由 整个群落承担。所以,对儿童的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 式。《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正是对远古时期的社会公育儿童教育形式的追 忆与描述。
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 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 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中外教育史课件.ppt

中外教育史课件.ppt
招收女生 实行旁听生制度 创办平民学校和夜校。
三、教育独立思想
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 《教育独立议》一文,基本观点是:教育 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 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独立。
1、 杨贤江(1895—1931):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 青年教育家。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 明了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 建筑之一,它与法律、政治、宗教、艺术、 哲学等观念形态一样,建立在经济基础之 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 础。
洛克的绅士教育的渊源
“绅士”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的 联合专政所需要的一种典型的统治阶层人 物,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也是贵族化的 资产阶级分子 。
1、教育目的与作用 绅
士 教


体育

2、教育内容与方法 德育
智育
绅士应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 品质。
绅士的基本特征是: (1)具有精明的处理事务的才干,善于赚
统教育学的形成的基础和理论特点。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1592~ 1670 ) ,捷克教育 家 ,处于西欧逐渐 向资本主义过渡的 时代,也是宗教改 革后的战乱时代。
世界观:体现出人文主义、唯物主义感觉 论以及民主主义的进步倾向,同时也保留 有大量宗教唯心主义的成分。
代表作: 《大教学论》
(3)未来社会的教育,随着私有制的消灭和 阶级的消亡,将在更高形态上恢复其本来意 义,如教育与劳动的结合、教育的普及和平
等。
杨贤江(1895年~1931年)
杨贤江青年时期(前排右2)
2、晏阳初(18901990):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 教育家,世界平民教 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 动的倡导者。1943年 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学 者推选为“现代世界 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伟 人”之一,与爱因斯 坦、莱特、劳伦斯、 杜威等人齐名。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六章 国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六章  国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
罗马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上,手工业和商业尚不发达。这一时期的罗马
教育实施的是一种叫作“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模式。
古罗马实施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家庭。父亲在家庭中的来自位至高无上。在教育内容上
罗马家庭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对传统 美德的教育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所占 比重较小。
自古王国时期,古埃及陆续产生了文士学校、 僧侣学校、职官学校等机构类型。虽然文士学 校有贫家子弟入学就读,但从总体上来看,古 埃及各类学校的学生多半是奴隶主子弟,而一 般的农民、手工业者很难有机会入学。
文士学校 僧侣学校 职官学校
课堂互动
古埃及的平民子女是怎样接受教育的? 又是以何种方式学习专业技术的?
古埃及的皇族子弟在幼年时期享有乳母的精心喂养,年龄稍长,就被送到宫廷 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
主要学习简单的读写、宫廷礼仪及进行忠诚国君的教育等。 主要邀请有经验的僧侣、官吏、学者等任教,有时候国王(法老)也亲自授课。 宫廷学校对入学的皇族子弟要求十分严格,惩戒和鞭打是常用的教育方法。
古埃及的各类学校
中外学前教育史
di
liu zhang
第 六章
国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引言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和生产关系等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之相对应,学前教育也呈现出阶级性、父权制以及宗教色彩浓 厚等特点。
案例引导
古希腊的斯巴达人在婴儿时就要接受严峻的考验,父母用烈酒为他们擦洗,然后还 要让长老检查他们是否健康。凡是经受不住考验或被长老认为是虚弱的婴儿,就会被 抛在弃婴场。男孩在7岁进入国家的教育场所训练,从此他们就要经受心魄和筋骨的磨 炼,以形成坚韧、勇猛、凶顽、残暴、机警和服从的品质。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格斗。 天刚亮,身着破烂长衬衣、骨瘦如柴的孩子们便开始在竞技场上搏斗。即使一方被打 倒在地,伤口流着血,另一方也不可手软。被打倒的人如果能够顽强抵抗,坚持到底, 也会被认为是强者;而哀叫和讨饶者则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教材章节与内容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二章: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章: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第四章: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详细内容如下:1. 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2.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3. 国外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重点介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4.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提炼出有益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奠定基础2. 让学生掌握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 让学生了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分析2. 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判断教学重点:1. 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2.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3. 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新闻,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1)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2)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3)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6.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六、板书设计1. 中外学前教育史2. 内容:(1)学前教育概述(2)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3)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4)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

(2)谈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3)分析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谈谈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学前教育史:古代学前教育、近现代学前教育、当代学前教育。

2. 外国学前教育史:欧美学前教育、亚洲其他国家学前教育、非洲学前教育。

详细内容将包括各个时期的学前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机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著名幼儿园的发展历程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提高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素养。

3.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制度,提高其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教育理念的演变、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异同。

2. 教学重点:古代和近现代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外学前教育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章节讲解:a) 中国学前教育史:介绍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b) 外国学前教育史:介绍欧美、亚洲其他国家、非洲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异同。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中外学前教育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和特点。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中外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2. 不同时期教育理念的演变。

3. 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异同。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2. 请介绍一位近现代中国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3. 请比较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制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但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某些细节的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材的第5章“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第6章“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详细内容涉及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实践模式及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重点: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代学前教育实践场景,引发学生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如蒙台梭利、福禄贝尔等人的理论,并分析其特点。

3. 实践案例分析:讲解现代学前教育的实践模式,如蒙台梭利教育、华德福教育等。

4. 例题讲解:分析中外学前教育史上的典型案例,如美国“幼儿园运动”和中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分析现代学前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现代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外学前教育史2. 板书内容: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现代学前教育实践模式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国学前教育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分析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三个重要阶段。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现代学前教育在中国发展的看法。

2. 答案: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及代表人物:蒙台梭利、福禄贝尔等。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改革阶段。

个人看法:根据实际观察和所学知识,阐述现代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优势和不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学而优则仕”
三、教育的对象
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 悔焉。”
四、教育的内容
(一)知识教育
《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书”
(二)技能训练 (三)道德教育
“仁”、“礼”
五、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注重修养
1.立志与持志 2.克己、内省 3.改过迁善
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
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教 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 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本质是模仿。 局限性:把模仿看成是教育的本质,夸大 了模仿的作用。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学者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劳动 在现阶段,我们认为该观点是科学的
(二)因材施教
中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三)启发诱导
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学、思、行结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耻下 问”
学要博学,即多闻、多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小学 (2)大学 天子大学;诸侯大学
2.乡学
(三)西周学校的教师 “官师合一”、“政教合一”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学在官府,学术官守
(四)六艺教育 1.礼乐
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 乐:诗歌、音乐、舞蹈。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有多种因素在其中,它包含了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 的作用。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前言
中外教育史:是关于中国与外国教育 思想、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 展轨迹并由此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 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中外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中国和外国 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 的过程及其规律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自古以来中 外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二是自古 以来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要
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
研究方法:文献法和比较法
第一章 从形式化教育向 形式化教育的转 变
第一节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主要观点: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 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 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 于天。
该观点是非科学的,受认识水平的局限
第二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 轲,战国中期邹国人,著名的哲学 家和教育家。“亚圣”
一、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
二、理想人格
“大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三、道德教育的内容
仁、义、礼、智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常”——仁、义、礼、智、信
2.射御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3.书数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数,包括教儿童数数以 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一、斯巴达教育
目的:培养合格的军人 内容:“五项竞技“ (赛跑、跳跃、摔 跤、 掷铁饼、投标枪) 特点:重视军事体育训练、重视女子教 育
二、雅典的教育
(一)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论
目的:培养良好的公民 特点:平衡、和谐
教育内容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几 何、天文、音乐、算术
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 奠基
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 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一、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局限性: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 质的差别。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一)教育性质——儿童公育 (二)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
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三)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 程中进行教育
第二节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
(一)宫廷学校(古埃及最早出现) (二)寺庙学校 (三)文士学校
二、古代印度的学校
古代印度社会特点:一是宗教在社会生活 中占主导地位;二是种姓制度非常严格
一、学校的萌芽
夏朝——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庠”、“序”、“校” 军事教育、人伦道德教育、宗教教育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商朝——中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 学校机构:庠、序、学、瞽宗
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一Biblioteka 西周社会概况 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主要标志: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礼 制
(二)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 1.国学
第三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 年),又名荀卿,世称孙卿,尊称 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
一、性恶论与外铄说
二、教育的内容
六经
三、论教师
提倡尊师 “天、地、君、亲、师”
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
一、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
创始人:墨子、墨翟(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年)、宋国人, 中国古 代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科学家、 躬行实践的教育家
种性制度(等级制度):(1)婆罗门(2) 刹帝利(3)吠舍(4)首陀罗(5)贱 民
(一)婆罗门教的教育 1.家庭教育
内容:记诵《吠陀经》
2.古儒学校(婆罗门学校)
学习内容:主要是《吠陀经》 教学方法:体罚;导生制
(二)佛教的寺院教育
内容:佛教经典 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第三节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
第一,教育是政治的一种形式,它比单纯 的行政手段效果要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二,教育还能通过培养统治人才为政治 服务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 也”
二、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