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在社会语言学上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常常与特定的社会群体、文化背景和时期联系在一起。
它们起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特定场景和情境,并且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丰富和多样的功能。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呈现出地域性的特征。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对于某个俚语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美国英语中的俚语常常与美国文化和特定地区的历史和背景有关,如纽约的黑帮俚语、南部方言和西部牛仔俚语等。
这些地域性的俚语给文学作品增加了一种独特的色彩和文化氛围。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还带有时间性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俚语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文学作品中的俚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流行文化和社会变革。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文学中常常出现的“啤酒肚”和“太空时代”等俚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身体形象和科技发展的关注。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还具有群体性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群体和社会阶层往往有着各自的俚语使用习惯。
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特定群体的俚语使用,可以更好地展现他们的生活方式、态度和价值观。
朋友间的随和谈话、黑人文化中的俚语和街头文化中年轻人的俚语等,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来展示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还带有文学性的特征。
作为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中的俚语常常经过创作和修饰,更具有表现力和韵味。
作家和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俚语,可以为作品增添一种幽默、讽刺或戏剧性的效果。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常常被用作一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且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社会语言学特征的多个方面。
它们地域性的、时间性的、群体性的和文学性的特征,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俚语,不仅可以加深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能体味到俚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研究和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俚语是某个社会或群体的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非正式词汇,它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和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普遍运用着各种俚语词汇,其中涵盖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职业、族群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反映了社会语言学的多元化和时代变迁。
首先,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地域性特点。
由于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方言,因此所使用的俚语也有所不同。
例如,美国南方的俚语与纽约的俚语之间就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作者哈珀·李通过写出南方小镇的俚语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南方人的生活和文化形态。
与之相对的是英国的俚语,由于英国是一个语言分支繁多的地区,其俚语更多地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
例如,在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人物间使用的俚语和方言显示了当时伦敦的社会构成和文化传统。
其次,俚语也具有社会阶层特点。
不同的人群使用的俚语差别很大,由此揭示了社会对不同阶层的歧视和偏见。
例如,上层社会的人们使用的俚语通常与文化、教育相关,而下层社会则使用更简单的俚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和纽约上层社会使用的俚语与其他人物的俚语区别明显,描绘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差异。
再次,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也反映了不同职业和群体的特点。
职业和群体的特殊性在语言层面上也体现出来,例如黑人、印第安人、说唱歌手等,都有着独特的俚语和语言表达方式。
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亲爱的》中,黑人使用的俚语和语言特点强烈地反映了种族歧视、文化认同等问题,揭示了黑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传承。
最后,俚语也是英语语言演变的产物。
当下的俚语大多数与当代流行文化、音乐、电影、电视等相关,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生活和思想。
例如,“cool”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俚语,多用于描述事物、人物的吸引力和优秀程度。
在小说《哈利·波特》中,“cool”、“dude”等俚语也频繁出现,反映了哈利等人物的年龄、文化背景和对魔法世界的理解。
从英文电影中的语言解读英语俚语特点(3) 2

英语俚语,一起来翻译
let sleeping dogs lie 别惊动睡着的狗(别无事生非,过去的事不要再提)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把小土堆说成大山(小题大作) nothing will leave these walls 话不传出这四堵墙之外(言不入六耳) out of this world 人世所无,只应天上有 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 把脚丫放进嘴里(说错话了)
英语俚语,一起来翻译
right down my alley 恰是我的路(正能者多劳的胃口)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停下来闻玫瑰(享受生活) the whole nine yards 整整九码(一举成功,美式足球的攻方一次需推进十码) up for grabs 大家有份 when pigs fly 猪飞的时候(绝不可能) wound up 上足发条(紧张,兴奋)
Kramer:Excellent question.
Jerry: I think she should withdraw.She is the breaker,and he is the breakee!He needs to get on with his life!
幽默性
幽默感是语言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过于正式的语言一 般只出现在合同文书中。俚语和正式用语不一样,总是诙 谐而风趣,这也是其大受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在 《乱世佳人》里女主人公斥责黑奴时说"You re as slow as molasses in January!"(你真是太慢了)等,molasses原指 “糖浆”,在这里用来形容动作慢。in January更强调了 冬天里糖浆凝固动不了。诙谐而风趣,表达力增强。在电 影 《Frasier》中“It is funny that you seem to be in this dry spell for ever and then,bang,you met someone and all of a sudden all the other guys are chasing you too.I mean where were they hiding all this time?”Dry spell原 指“旱季”,而在这里却指没有男朋友(人生旱季)。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在特定社群和文化中才得以流行和使用,因此它们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也带有强烈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语言差异。
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阶层使用不同的俚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
这些俚语通常是那些只在特定社群中流行的非正式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使用俚语,作家能够更加真实地再现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语言和生活方式。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呈现出时代和流行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俚语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作家使用不同时期流行的俚语来塑造特定时代的背景和氛围。
通过了解和运用当时的俚语,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时代和社会。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也反映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意图。
作家可以通过使用俚语来增强作品的口语化和生动性,使作品更具有现实感和表现力。
俚语的使用可以帮助作家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俚语在文学中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制和挑战。
俚语通常是一种非正规的语言形式,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有所不同。
作家需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理解能力,避免使用过于地区性或过时的俚语,以免造成读者的困惑和误解。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语言学现象,它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语言差异,同时也受到时代和流行的影响。
俚语的使用帮助作家塑造独特的文学形象和风格,但也需要注意避免造成读者的理解困扰。
英语俚语的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俚语的特点及语用功能英语俚语是英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英语语言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文化影响语言的内在作用,还具有其他词汇层所无或不全具备的独特风格,是一种极富文化涵义的词汇,是英语文化的特殊载体。
文章从俚语产生的特定背景和环境出发,通过几个侧面对英语俚语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标签:俚语;文化特征;语用功能一、俚语的概念英语俚语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通常形象生动、表现力强,并富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和内在涵义,常常在非正式或活泼、友好的场合中使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俚语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俚语的定义:一般用于朋友或同事问之谈话,但不适于好的写作或正式场合的字词;尤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语。
由此,人们对俚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些人以为俚语是粗俗卑陋,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是在污染语言,应当全盘否定;而另一些人认为,俚语是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应当高度肯定。
对俚语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都是片面的。
不难看出,作为英语学习,如果只通过正规的课堂和严肃的课本教育,是很难真正体会到英语俚语的含义和魅力。
二、暗语、黑话、行话与俚语的关系與差异大部分俚语的形成源自黑话(argot)、暗语(cant)或行话(jargon)。
但是随着使用环境和背景的不同,俚语同这三者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黑话”(Argot)一词起源于法语,意为“为数很少的人才能理解的语言”。
这个词通常会让人联想起犯罪团伙或黑帮社会所用的语言。
“暗语”(Cant)一词意为“某一阶层、宗派等所用的惯用语、隐语、或术语,目的是为了保守秘密防止他人知道而采用的一种语言形式”。
而行话(Jargon)一词意为“因形式不好或是说得不好而使人难懂的话”。
它通常指某个特殊的行业或某个门道专门的术语,而非此专业的人一般很难听懂。
虽然很多俚语来自这三种语言形式,但因其在日常用语中频繁的出现,早已被广大的本族语使用者所认同和接受,并在各自的语言中不断的重复和使用,所以它同黑活、暗语或行话便有着本质的区别。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是指在特定社区或群体中使用的非正式、口头化的、常常带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短语。
它们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以及特定群体的身份认同。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语言也在不断演变,新的俚语词汇不断涌现。
俚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流行文化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文学中充斥着大量的嬉皮士俚语,反映了当时嬉皮士文化的兴起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而在现代英语文学中,一些新兴的俚语词汇如“selfie”、“YOLO”等则反映了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年轻一代的新生活方式。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窥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
由于俚语作为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其使用范围较广,可以灵活应用于文学作品中。
俚语的使用可以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俚语还可以为文学作品带来一种独特的声音和风格,让作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俚语和方言,给作品带来了独特的叙事风格,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氛围和人物的个性。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身份认同的表达、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反映以及多样性和创造性的运用。
这些特征使得俚语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浅析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浅析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2011年第7期(总第241期)旋-j}探毋EDUCATIONEXPLORATIONNo.7,2011SerialNo.24l浅析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窦晶(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黑龙江牡丹江157012)摘要: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运用具有以下三大社会语言学特征: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及其语法形态和语义不明确的特征.对这些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别俚语,有助于增强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关键词:英语中的俚语;社会语言学特征;解析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1)07—0052—02俚语(slang)在汉语里被解释为是粗俗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而在英语中,它则被定义为是在非正式用法中常用的,而且通常被认为是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的,经常被故意用来使之能收到形象,生动或新颖,不落俗套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表达这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的意义(《简明牛津词典》第六版).俚语在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被广泛应用,在意义表达和对作品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别俚语,有助于增强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一,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1.俚语的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俚语的第一个大的特征是其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俚语的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群组限定特征.群组限定特征即指把说话者描述为在社会上属于某一群体的人的特征,所以语言学家就顺理成章地把俚语中的群组特征做为最常用的一个特征列出.对某个群体来说,俚语是其语言的变体,它像胶水一样地把群体里面的人粘在一起,同时也封住外面的人不让他们进来.因此,对某个群体来说,俚语就是识别其群体的标志.(2)口语化.口语化是俚语的基本特征.俚语通常被作为口语来使用.在被作为口语来使用时,俚语常常被用来打破说话主色调中的拘谨的气氛从而拉近发话者与昕者之间的距离.(3)时间限制特征.时间限制指俚语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指某一时代盛行的俚语会随着这一代的结束而消失.这样一来,现在盛行的俚语,在未来的岁月里则可能会受到质疑.(4)话题的限制性.在英语中,俚语还被描述为是某一社会群体的专用语,甚至是社会中的某一阶级,某一职业或某种活动中的专门用语,这就使俚语被用于使用某些专门术语的一部分社会成员中,俚语因此也有了其话题的限制性.收稿日期:2011—05—13作者简介:窦晶(197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5)淫秽和粗俗性.俚语是低于标准层面语言的语言,它可以被作为口头语言,粗俗的语言以至于淫秽下流的语言来使用.所以,俚语中不仅包括了脏词,其中还有较多的在常人看来是要避免使用的"禁忌语".使用这些"禁忌语" 对对方来说会被认为是冒犯的,通常是和性,和宗教信仰或和动物的排泄物相关联的语言或词汇.(6)非常规性.俚语词汇具有说话者或写作者想要打破已经被建立起来的语言学常规的特征.有鉴于此,俚语就有了它的社会反抗或可被称之为是挑衅社会及其价值的功能.(7)地方主义特征.俚语会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英式英语里的俚语在美式英语或其他讲英语的国家里就不一定也是俚语.所以,从一个说话者所说的俚语中,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是讲英国英语的,还是讲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英语的.(8)私隐性.私隐性的俚语也可以被叫做是"行话".私隐性是一种意在不让外人听懂的传达信息的手段.具有私隐性的俚语多在反社会和反文化的团体或人群中盛行, 例如黑社会组织,贩毒集团,犯人和小偷等.一部分青少年或大学生,为了拉开与老一代的父母亲或老师间的距离,也会用一种难懂的较私密的词汇来相互沟通.2.俚语的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俚语的第二个大的特征是其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俚语的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会对听者产生特别的效果. (1)娱乐性.娱乐性是俚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使用俚语者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使用者常常用比喻或修辞的手法,或通过对常规语言规范的变化来营造一种有趣和好玩的氛围.(2)时效性和新颖性.在俚语的背后其实就是语言的繁茂和对造词能力的过度使用,这极易吸引听者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俚语的魅力.(3)夸张.夸张是用夸大事实的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手法在理语中被广泛地运用着. (4)戏谑幽默性.正如大百科全书中所讲的:幽默的元素在俚语中尽显无疑,总是被称做是幽默式的夸张.有时, 俚语中的幽默是明显的,但通常它则是通过暗示来体现的, 它所产生出的效果常常会使听者开怀大笑.(5)深刻印象感.说话者有意使用俚语来引起听者的注意,逗人发笑,使人震撼或震惊,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6)冒犯和挑衅.在特定语境下,某些俚语的使用可以被解释为是讽刺的,挑衅性的,是怀有恶意的O在一些情况下,对俚语中的比喻的使用不是给听者留下了印象,而是会侵犯听者,会让听者感到是无礼的.事实上,只有像"禁忌语"这样的词语才可以被听者视为是真的冒犯,而"禁忌语" 是大量地存在于俚语的词汇之中的.(7)富于韵律.俚语的功能之一就是它会使说话者的言语听起来生动,形象和有趣.俚语往往通过两个含义相同或相似的词的重叠产生出较强的声韵效果以表达赞许, 责备,幽默和强调等.这些俚语易懂易记,读起来朗朗上口,因而大大丰富和加强了俚语的表现能力.3.俚语的两个内在特征俚语还有两个内在的特征.第一个是它的非常规语法构词特征,在此特征下会产生出新词,因而就丰富了语言; 第二个是它的语义不明确的特征,由此会给现存词汇增加某种新的语义.俚语的内在特征表示出了语言的多样性, 呈现出了词汇变革的趋势.二,对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的解析俚语作为语言中最活跃,最生动,最自由和最随便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人们在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已被广泛地使用在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下面,让我们通过从英国电影《诺丁山》和小说《猜火车》中节选出来的部分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解读该电影和该小说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的特征,从而进一步走进西方文化.下文[1]-[2]选段中是英文电影《诺丁山》中书店老板威廉,他的邋遢的室友斯派克以及他的朋友,典型的伦敦中产阶级中的一员之间的对话.节选[1]是主人马克思和他的客人黛思之间的对话.马克思给黛思一些红酒,而黛思也努力想让威廉高兴起来. [1]Bella&Max'SHouse.贝拉和马克思的房子.MAX:Wine?马克思:要红酒吗?TESSA:Oh,yes,eon,Willie,/et'Sgetsloshed.黛思:喔,是,请给我一些红酒.快点,威廉,让我们一醉方休吧.MAX:Redorwhite?马克思: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TESSA:Oh,red.黛思:喔,红葡萄酒.这段节选中的俚语短语/et'Sgetslosed(标准英语为'let'Sgetdrunk')是让我们喝醉的意思.从说话者的角度看,这个俚语短语很明显地具有口语化和非常规性的特征;从听者的角度看,这个俚语则既新鲜又吸引人;最后,尽管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猜出这个俚语的意思,但它的比喻的意义却仅仅是暗示出来的,所以这个俚语还具有其语义不明确的特征.在节选[2]中,斯派克欣赏地看着自己,而威廉却对他这位室友的样子不高兴.[2]William'House/Hal1.威廉的房子/走廊.WILLIAM:Um,1wouldntgooutside.威廉:嗯,如果我是你,我不会出去.SPIKE:Whynot?斯派克:为什么不呢?WILLIAM:Justtakemywordforit.威廉:就听我的说话吧.SPIKE:Oh.HowdidIlook?Notbad.NotatallbadWell—chosenbriefs.I'dsay.Chickslovegrey.斯派克:喔,我看起来怎么样?不错,很不错.我可以说,内裤选得很好,女孩们喜欢灰色的.节选[2]中的chicks这一俚语具有以说话者为中0的口语化和群组限定这两个特征.这个俚语经常在男青少年中被使用,常被用来表示girls,即女孩子们的意思.同时,这个俚语既非常重要又很有创意,因此它就具有以听者为中心以及时尚性和新颖性这两个特征.最后,该俚语也体现了其语义不明确和非常规语法形态的内在特征.在语义学上,Chicks(小鸡)是对'ferules'(女性)的比喻.从构词学上看.这个俚语是由'chicken'前面的剪辑chick+复数后缀S 构成的.下面的[3],是被称作是英国俚语写作奇葩的小说《猜火车》中的一段节选.[3]Swanney'SFlat/Day.斯万尼的公寓.SW ANNEY:Y ou'11needonemorehit.斯万尼:你需要再来一剂.RENTON:No,Idon'tthinkSO.瑞顿:不,我认为我不需要.SW ANNEY:Toseeyouthroughthenightthatliesahead.斯万尼:它会帮你熬过眼前的夜晚.RENTON:(voiceover)Wecalledhimthemothersuperior onaccountofthelengthofhishabit.OfcourseI'dhaveanother shot:afterall,Ihadworktodo.瑞顿:根据他上瘾的长度,我们叫女修道院院长.当然我得要再来一针:毕竟我有事要做.在上段节选中,读者意料之中地发现了小说中的两个俚语比喻和shot.这两个俚语和犯毒组织有着典型的关系,因为它是犯毒组织成员之间保持团结或被某--d'组接纳为他们中的一员时所使用的语言.因此,这些专门俚语就具有以下的社会语言学的特征:1)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诸如群组局限特征,话题局限特征和私隐性特征等);2) 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新颖性特征和时尚性特征);3)语义不明确的内在特征.三,结束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广泛地使用英语来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英语中的俚语,不了解英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不懂得对俚语的使用,就会给正常的交流造成一定的障碍,甚至会产生误解.对高校的英语教学来说,我们同样要重视俚语,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识别俚语,引导学生在对俚语的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学知识,进一步熟悉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英语文学作品时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理解.参考文献:[1]KarlSoming,LexicalInnovation.AStudyofSlang,Colloquialisms andCasualSpeech(Amsterdanl:Benjamins,1981).『2]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ofCurrentEnglishwith ChineseTranslation[Z].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3]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祉.1989.[4]宋艳平.浅析英语俚语的语言文化特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2008(56).[5]赵彦芳.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责任编辑:邰学群]。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俚语包含很多方言和口语,它们往往不被正式语法所包括。
因此,俚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而且在英语文学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特征。
第一,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可以增加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和生动性。
同时,作者可以利用俚语来给人物赋予某些特定的社会背景或文化背景,来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善于将俚语嵌入到人物的日常用语中,让读者感到这些人物存在于一个真实的社交环境中。
第二,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常用来表达情感和态度。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例如愤怒、幽默、悲伤等。
作者可以通过人物的俚语来反映他们的情绪,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俚语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第三,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常包含特定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背景。
俚语通常是一种地区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语言形式。
它们可以反映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思想与行为习惯的差异。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常常被用来绘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表达这些人物的行为方式、品格、价值观等。
通过分析俚语,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以及书中人物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第四,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俚语被用于不同的目的。
例如,在小说或剧本中,俚语被用来增强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和态度,以及反映社会背景;在诗歌中,俚语则更为经常地被用来表达抒情和个人情感。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显著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它们不仅是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语言形式,还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俚语的运用,作者可以更好地展现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宏大情感,同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摘要: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运用具有以下三大社会语言学特征: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及其语法形态和语义不明确的特征。
对这些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别俚语,有助于增强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中的俚语;社会语言学特征;解析俚语(slang)在汉语里被解释为是粗俗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而在英语中,它则被定义为是在非正式用法中常用的、而且通常被认为是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的、经常被故意用来使之能收到形象、生动或新颖、不落俗套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表达这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的意义(《简明牛津词典》第六版)。
俚语在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被广泛应用,在意义表达和对作品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对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别俚语,有助于增强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一、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1.俚语的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俚语的第一个大的特征是其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
俚语的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群组限定特征。
群组限定特征即指把说话者描述为在社会上属于某一群体的人的特征,所以语言学家就顺理成章地把俚语中的群组特征做为最常用的一个特征列出。
对某个群体来说,俚语是其语言的变体,它像胶水一样地把群体里面的人粘在一起,同时也封住外面的人不让他们进来。
因此,对某个群体来说,俚语就是识别其群体的标志。
(2)口语化。
口语化是俚语的基本特征。
俚语通常被作为口语来使用。
在被作为口语来使用时,俚语常常被用来打破说话主色调中的拘谨的气氛,从而拉近发话者与听者之间的距离。
(3)时间限制特征。
时间限制指俚语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指某一时代盛行的俚语会随着这一代的结束而消失。
这样一来,现在盛行的俚语,在未来的岁月里则可能会受到质疑。
(4)话题的限制性。
在英语中,俚语还被描述为是某一社会群体的专用语,甚至是社会中的某一阶级、某一职业或某种活动中的专门用语,这就使俚语被用于使用某些专门术语的一部分社会成员中,俚语因此也有了其话题的限制性。
(5)淫秽和粗俗性。
俚语是低于标准层面语言的语言,它可以被作为口头语言、粗俗的语言以至于淫秽下流的语言来使用。
所以,俚语中不仅包括了脏词,其中还有较多的在常人看来是要避免使用的“禁忌语”。
使用这些“禁忌语”对对方来说会被认为是冒犯的,通常是和性、和宗教信仰或和动物的排泄物相关联的语言或词汇。
(6)非常规性。
俚语词汇具有说话者或写作者想要打破已经被建立起来的语言学常规的特征。
有鉴于此,俚语就有了它的社会反抗或可被称之为是挑衅社会及其价值的功能。
(7)地方主义特征。
俚语会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英式英语里的俚语在美式英语或其他讲英语的国家里就不一定也是俚语。
所以,从一个说话者所说的俚语中,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是讲英国英语的,还是讲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英语的。
(8)私隐性。
私隐性的俚语也可以被叫做是“行话”。
私隐性是一种意在不让外人听懂的传达信息的手段。
具有私隐性的俚语多在反社会和反文化的团体或人群中盛行,例如黑社会组织、贩毒集团、犯人和小偷等。
一部分青少年或大学生,为了拉开与老一代的父母亲或老师间的距离,也会用一种难懂的较私密的词汇来相互沟通。
2.俚语的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俚语的第二个大的特征是其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
俚语的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会对听者产生特别的效果。
(1)娱乐性。
娱乐性是俚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使用俚语者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的。
为达到这个目的,使用者常常用比喻或修辞的手法,或通过对常规语言规范的变化来营造一种有趣和好玩的氛围。
(2)时效性和新颖性。
在俚语的背后其实就是语言的繁茂和对造词能力的过度使用,这极易吸引听者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俚语的魅力。
(3)夸张。
夸张是用夸大事实的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手法在理语中被广泛地运用着。
(4)戏谑幽默性。
正如大百科全书中所讲的:幽默的元素在俚语中尽显无疑,总是被称做是幽默式的夸张。
有时,俚语中的幽默是明显的,但通常它则是通过暗示来体现的,它所产生出的效果常常会使听者开怀大笑。
(5)深刻印象感。
说话者有意使用俚语来引起听者的注意,逗人发笑,使人震撼或震惊,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冒犯和挑衅。
在特定语境下,某些俚语的使用可以被解释为是讽刺的、挑衅性的,是怀有恶意的。
在一些情况下,对俚语中的比喻的使用不是给听者留下了印象,而是会侵犯听者,会让听者感到是无礼的。
事实上,只有像“禁忌语”这样的词语才可以被听者视为是真的冒犯,而“禁忌语”是大量地存在于俚语的词汇之中的。
(7)富于韵律。
俚语的功能之一就是它会使说话者的言语听起来生动、形象和有趣。
俚语往往通过两个含义相同或相似的词的重叠产生出较强的声韵效果以表达赞许、责备、幽默和强调等。
这些俚语易懂易记,读起来朗朗上口,因而大大丰富和加强了俚语的表现能力。
3.俚语的两个内在特征俚语还有两个内在的特征。
第一个是它的非常规语法构词特征,在此特征下会产生出新词,因而就丰富了语言;第二个是它的语义不明确的特征,由此会给现存词汇增加某种新的语义。
俚语的内在特征表示出了语言的多样性,呈现出了词汇变革的趋势。
二、对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的解析俚语作为语言中最活跃、最生动、最自由和最随便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人们在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已被广泛地使用在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下面,让我们通过从英国电影《诺丁山》和小说《猜火车》中节选出来的部分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解读该电影和该小说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的特征,从而进一步走进西方文化。
下文[1]-[2]选段中是英文电影《诺丁山》中书店老板威廉、他的邋遢的室友斯派克以及他的朋友、典型的伦敦中产阶级中的一员之间的对话。
节选[1]是主人马克思和他的客人黛思之间的对话。
马克思给黛思一些红酒,而黛思也努力想让威廉高兴起来。
[1]Bella & Max’s House.贝拉和马克思的房子。
MAX:Wine?马克思:要红酒吗?TESSA:Oh,yes,e on,Willie,let’s get sloshed.黛思:喔,是,请给我一些红酒。
快点,威廉,让我们一醉方休吧。
MAX:Red or white?马克思: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TESSA:Oh,red.黛思:喔,红葡萄酒。
这段节选中的俚语短语let’s get slosed(标准英语为‘let’s get drunk’)是让我们喝醉的意思。
从说话者的角度看,这个俚语短语很明显地具有口语化和非常规性的特征;从听者的角度看,这个俚语则既新鲜又吸引人;最后,尽管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猜出这个俚语的意思,但它的比喻的意义却仅仅是暗示出来的,所以这个俚语还具有其语义不明确的特征。
在节选[2]中,斯派克欣赏地看着自己,而威廉却对他这位室友的样子不高兴。
[2]William’House/Hall.威廉的房子/走廊。
WILLIAM:Um,I wouldn’t go outside.威廉:嗯,如果我是你,我不会出去。
SPIKE:Why not?斯派克:为什么不呢?WILLIAM:Just take my word for it.威廉:就听我的说话吧。
SPIKE:Oh.How did I look?Not bad.Not at all bad Well-chosen briefs,I’d say.Chicks love grey.斯派克:喔,我看起来怎么样?不错,很不错。
我可以说,内裤选得很好,女孩们喜欢灰色的。
节选[2]中的chicks这一俚语具有以说话者为中心的口语化和群组限定这两个特征。
这个俚语经常在男青少年中被使用,常被用来表示girls,即女孩子们的意思。
同时,这个俚语既非常重要又很有创意,因此它就具有以听者为中心以及时尚性和新颖性这两个特征。
最后,该俚语也体现了其语义不明确和非常规语法形态的内在特征。
在语义学上,Chicks(小鸡)是对‘femles’(女性)的比喻。
从构词学上看,这个俚语是由‘chicken’前面的剪辑chick+复数后缀s构成的。
下面的[3],是被称作是英国俚语写作奇葩的小说《猜火车》中的一段节选。
[3]Swanney’s Flat/Day.斯万尼的公寓。
SWANNEY:You’ll need one more hit.斯万尼:你需要再来一剂。
RENTON:No,I don’t think so.瑞顿:不,我认为我不需要。
SWANNEY:To see you through the night that lies ahead.斯万尼:它会帮你熬过眼前的夜晚。
RENTON:(voice over)We called him the mother superior on account of the length of his habit.Of course I’d have another shot:after all,I had work to do.瑞顿:根据他上瘾的长度,我们叫女修道院院长。
当然我得要再来一针:毕竟我有事要做。
在上段节选中,读者意料之中地发现了小说中的两个俚语比喻hit和shot。
这两个俚语和犯毒组织有着典型的关系,因为它是犯毒组织成员之间保持团结或被某一小组接纳为他们中的一员时所使用的语言。
因此,这些专门俚语就具有以下的社会语言学的特征:1)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诸如群组局限特征、话题局限特征和私隐性特征等);2)以听者为目的的特征(新颖性特征和时尚性特征);3)语义不明确的内在特征。
三、结束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广泛地使用英语来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英语中的俚语,不了解英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不懂得对俚语的使用,就会给正常的交流造成一定的障碍,甚至会产生误解。
对高校的英语教学来说,我们同样要重视俚语,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识别俚语,引导学生在对俚语的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学知识,进一步熟悉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英语文学作品时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1]Karl Sorning,Lexical Innovation.A Study of Slang,Colloquialisms and Casual Speech (Amsterdam:Benjamins,1981).[2]Ox ford Advanced L 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Z].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3]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4]宋艳平.浅析英语俚语的语言文化特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56).[5]赵彦芳.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