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寺导游词

合集下载

南京灵谷寺:佛教圣地

南京灵谷寺:佛教圣地

南京灵谷寺:佛教圣地南京灵谷寺是一座位于南京市的佛教寺庙,被誉为佛教圣地。

它坐落在紫金山南麓,占地面积达135亩,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灵谷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建于公元386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古老的佛教寺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意义,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佛教徒,也成为了游客休闲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灵谷寺的建筑风格以古典的唐代建筑为主,秉承传统的皇家寺庙格局,整个寺庙依山傍水,环境幽静和谐。

寺庙内有大雄宝殿、藏经楼、佛殿、放生池等建筑。

进入寺庙,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

殿内金光闪耀,庄严肃穆,让人感受到宗教的庄严和神圣。

在大雄宝殿周围还有一座藏经楼,收藏了大量的佛经和历代的文物,是佛教教义研究的重要资源。

此外,寺庙内还有大小佛殿,供奉着各种佛像,游客可以在这里祈福、祈愿。

在灵谷寺的脚下,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放生池。

每年的佛诞日和寺庙节日,寺庙会举行隆重的放生活动,让游客和信众共同参与其中。

放生是佛教教义中重要的修行之一,意在解救生灵并累积功德。

在放生池边,游客可以亲手放生鱼虾等生物,体验佛教的慈悲和智慧。

除了寺庙建筑和活动,南京灵谷寺还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著名。

灵谷寺曾是南唐故都金陵的皇家庙宇,被誉为“金陵国宝”。

历史上,灵谷寺也曾是一座皇家陵寝,埋葬着南唐的开国皇帝杨行密和几位后代皇帝。

因此,灵谷寺不仅具有佛教的宗教意义,还具备了文化和历史的价值。

游客在此可以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内涵,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南京灵谷寺还有一座与名胜紧邻的梅园,每年花开时节,梅花盛开,香气四溢,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誉为“冬至花”,象征着迎接新年和吉祥如意。

在梅花盛开的季节,游客可以在寺庙里散步、欣赏花朵,一边领略着佛教的智慧,一边感受着春天的到来。

南京灵谷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不仅吸引了众多信众,也成为了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之一。

2020年精选的灵谷寺旅游点导游词

2020年精选的灵谷寺旅游点导游词

2020年精选的灵谷寺旅游点导游词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这也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灵谷寺导游词,仅供参考。

灵谷寺导游词(一)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然后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果殿—阵亡将士纪念碑】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

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

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

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

2019年精选灵古寺导游词五篇

2019年精选灵古寺导游词五篇

2019年精选灵古寺导游词五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灵谷寺导游词,欢迎阅读!各位游客:灵古寺导游词(一)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然后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 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 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灵古寺导游词(二)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

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

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灵谷寺导游词2篇

灵谷寺导游词2篇

灵谷寺导游词2篇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 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果殿阵亡将士纪念碑】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

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

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

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

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

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

牌坊的台基长米,宽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游览的是灵谷寺。

灵谷寺风景区是南京东郊三大风景区之一,它位于紫金山的东边。

灵谷寺原坐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即现在明孝陵的所在地。

南朝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12月宝志和尚圆寂并葬于此。

梁武帝为宝志修建了一座开善精舍,唐代改名宝公院,南唐改称为开善道场,明初改名蒋山寺,明代朱元璋为修建他的陵墓,将该寺迁移于此,并赐名灵谷禅寺。

他当时亲笔书写了“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悬于寺门之上,景况盛极一时。

明初的灵谷寺占地500亩,僧侣1000多人,下辖栖霞寺、定林寺等12座佛寺,寺外庄田40余处,有耕地、山地、池塘共35000多亩。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灵谷寺是多么雄伟壮观。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巍峨殿宇付之一炬,仅剩下烧不掉的无梁殿,1928年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寺旧址建阵亡将士公墓。

新中国成立,改名灵谷公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灵谷寺,我们看到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式样,它告诉人们,灵谷寺是一处六朝胜迹,从山门至现在的放生池的路有约五里,两旁种有松树,所以当时这段路成为“五里松”。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放生池,又叫万工池,它是个半圆形游水池,相传朱元璋建新寺时,看这里有景无水,于是命一万军工在此筑池种白莲,所以称它为万工池。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

在门额上原来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现在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书写的“灵谷胜境”。

门外一对石狮是建造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步入青石甬道,两侧松柏参天,在原天王殿旧址上,耸立着一座六柱五门的大牌坊,它高10米,是中国最大的牌坊之一,仿北京十三陵大牌坊而建。

牌坊上镶嵌着国民党的党微,中门夹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背面是“救国救民”,均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书写的。

在牌坊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貔貅,貔貅是神话传说中黄帝作战时使用的威猛神兽,每当战前,它都一往直前,所向披靡,此物是陆军第17军赠送的,放在这,寓意阵亡将士忠勇威猛。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9篇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9篇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9篇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1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灵谷景区。

灵谷景区位于钟山东麓,面积约 20xx多亩,这里是六朝名胜荟萃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将原位于钟山西麓的六朝名刹开善寺迁到这里,更名灵谷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禅林”。

到了民国时期,1920xx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将士,又在灵谷寺旧址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仍通称这一片风景区为灵谷寺。

这里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众多名胜古迹隐约其间,有无梁殿、松风阁、灵谷塔、志公殿、三绝碑等,名人墓葬有邓演达墓、谭延闿墓等。

这些人文建筑和山水胜景,掩映于郁葱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叶红如火,色彩斑斓,桂花飘香,景色十分迷人。

灵谷景区鲜明体现出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生态文化的特点,是游人们品味历史、赏桂休闲的好去处。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钟山风景区以山闻名,又以森林公园著称,20xx年3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钟山总面积为4万5千多亩,其中森林面积3.2万亩,总覆盖率达72%,在全市绿化体系中覆盖全市总面积的15.6%,是国内外少见的城市森林公园。

紫金山犹如一台巨大的空气滤清器,据专业人士测算,各类绿色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达440万吨,释放氧气达380万吨,可供1300多万人呼吸所用,如果平摊到每个南京市民,每人每天可从中获得氧气超过4公斤。

按国际环境生态效益计算方法计算,每年产生生态效益达13亿元。

总之,钟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园。

只要你走进了它,就如同进入了“天然氧吧”。

特别是灵谷景区,近年规划建成了万株桂园,其中桂花专类园达 1700亩,共有桂花18000株。

专类园设计风格独特,布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郁郁苍苍,令游客神往不已。

灵谷寺是古代钟山 70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传到今天的一座,其前身是梁武帝为名僧宝志所建的开善寺,建于梁天监十四年(520xx 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三篇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三篇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三篇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一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灵谷寺!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圣地。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是中国佛教极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创建于东晋时期的兴宁寺,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灵谷寺的名字取自“灵谷”二字,意为“灵秀之地”。

寺内风景秀丽,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等建筑错落有致,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寺庙景观。

首先,我们来到山门。

这座巍峨宏伟的山门建于明代,古色古香的门楼气势磅礴,门额上的“灵谷寺”三个大字历久弥新。

穿过山门,我们进入了寺内。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是南京市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佛像高约9米,气势雄伟,是寺庙中最神圣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宁静与庄严。

接下来,我们参观天王殿。

天王殿是灵谷寺的次要建筑,供奉着四大天王像。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象征着守护佛教的力量。

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形象和特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天王殿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最后,我们来到藏经楼。

藏经楼是灵谷寺保存佛经的地方,内部陈列着珍贵的佛教经文和经卷。

藏经楼的建筑风格独特,楼内氛围庄重肃穆,给人一种心灵的安宁和静谧。

除了以上几处主要景点,灵谷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看的地方,如藏有珍贵文物的寺庙博物馆、供奉佛教祖师的祖师殿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静心思考,放松身心。

好了,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南京灵谷寺,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同时也能对佛教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祝大家旅途愉快!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二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灵谷寺!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佛教圣地。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创建于东晋时期的兴宁寺,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灵谷寺是中国佛教极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也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导游词灵谷寺导游词(优选3篇)做为一位甘于奉献的导游员,常常必须撰写导游词,导游词做为一种讲解的健身培训,它的功效是协助游人在度假旅游的另外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度假旅游的旅游景点包括的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那麼写导游词必须留意什么难题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灵谷寺导游词(优选3篇),仅作参考,大家一起来瞧瞧吧。

灵谷寺导游词1尊重的诸位游人:各位好!!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大革命烈士墓园和灵谷生态公园构成的旅游景区。

因为历史时间的缘故,大家或是含糊地称它为灵谷寺。

大家的车已经行车,不清楚大伙儿是否有注意车窗玻璃两边,沿路玉兰花坚挺,树木繁茂,曲径通幽处,大家好像置身QQ仙灵处境。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建立历史时间。

灵谷寺位于紫荆山公园东南边的山脚下,为明朝佛家三大寺院之一。

紫荆山公园早在六朝时就已经是佛教寺院,梁武帝时,其周边尺寸寺庙已达70多家。

到明朝,这种寺庙历尽沧桑,绝大多数被毁,仅有南边的山脚下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极少数几栋储存完好无损。

灵谷寺其前身便是处在独龙岗的开善寺,南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安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禅院和志公塔。

唐朝改叫宝公院,宋朝大中祥符年里,改叫太平兴国古寺,明朝初期改成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候选人中独龙岗这方面风水地,因此就一声令下将这一带包含蒋山寺以内的全部寺庙都迁到紫荆山公园东麓,并成一寺。

由于灵谷寺的地貌是"左山川右峻岭"中间的一片丘陵,因此取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始建时,雄伟壮观,殿阁众多,佛殿屹立,从庙门到正殿,长2.5公里,占地面积500亩,佛家弟子过千。

怪不得朱元津将它当做作品,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遗憾之后因遭兵火磨难,仅有无梁殿得到活下来。

到清同治年间重新修灵谷寺,经营规模已比不上当初,殊不知红墙黄瓦、松翠林茂、花香鸟语、自然环境清幽,仍无失"灵谷初秋"的佳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谷寺 A注:内容要点按视频播放顺序排列,总时长为11分30秒。

(一)灵谷寺导游词A【景点概况】1分钟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灵谷寺,灵谷寺的原址位于现在的明孝陵所在地。

它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五年(515年),梁武帝女儿永定公主为高僧宝志建五层琉璃珠宝塔,称“志公塔”,其后不久改为开善寺。

南朝时期叫“开善道场”,唐代称为“宝公院”,明初称为蒋山寺。

朱元璋为建明孝陵,降旨迁寺。

建成后,朱元璋亲自赐名为“灵谷禅寺”,书写“天下第一禅林”匾额悬于寺门。

当时寺僧千余名,占地500余亩,可谓盛极一时。

灵谷寺建成后,遭到了数次较大的破坏。

1928年,当时的灵谷寺已变得面目全非。

北伐胜利后为纪念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寺旧址建阵亡将士公墓。

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灵谷公园。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2分钟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的入口。

前方一泓月牙池,叫放生池。

初建时,朱元璋曾前来巡视,他觉得这块地方太空旷,缺少景致,便派了万名军工挖成这座水池,挖出的土堆在池南,成为一座小丘,故又名万工池。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及题者、门前石狮的由来万工池北侧是灵谷寺的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叫文武方门。

因为外墙为红色,所以又称红山门。

它的原址是灵谷寺的金刚殿,30年代建公墓时改建。

红山门为仿古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蓝色的瓦当都是特制的,饰有国民党党徽图案。

下辟三个拱门,至今保持着30年代原貌。

门额原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了“灵谷胜境”四字,由现代书法家钱松喦先生书写。

门外一对石狮,是北平军分会赠送的,原是肃顺墓遗物。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步入山门,走过青石甬道,42级石阶之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

牌坊由钢筋混凝土构筑,顶覆绿琉璃瓦,瓦当都是国民党党徽图案。

五间坊门的上端石坊上都嵌有瓷质国民党党徽,中间夹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梅花中间写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是“救国救民”,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书写。

牌坊前石台上立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貔貅。

貔貅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异常凶猛,每至阵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此物放在这里象征阵亡将士的忠勇威武,是陆军第十七军所赠。

【无梁殿】2分30秒1、建造时间、规模和特色各位游客,前方一座巍峨的殿宇就是闻名中外的无梁殿,它是明代灵谷寺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无梁殿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

因全部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故称无梁殿。

又因殿内原供奉无量寿佛,也称无量殿。

殿东西长54米,南北进深38米,高22米,重檐九脊,上盖灰黑色筒瓦,正脊上竖有三个琉璃喇嘛塔。

殿内是砖砌的券洞,五间三进。

2、内部陈设:中拱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现在我们进入殿内参观,正中原供奉无量寿佛居中的西方三圣,顶上有一亮孔。

此设计的初衷一方面是造成顶上佛光的效果,一方面是用于通风采光。

造公墓时,请走佛像,代以石碑。

正中由张静江书写“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之灵位”石碑,左边为“国歌”碑,右边为“国父遗嘱”碑。

四周墙壁嵌有110块青石碑,镌刻北伐阵亡将士姓名。

采用“代表葬”的办法,以师为单位,从每一军阶的阵亡将士中,抽签选出一名代表入葬。

经各师呈报名册,计60个师,共有阵亡将士33224人。

殿内还布置有辛亥革命名人腊像馆,展出了孙中山为首的57位民国名人22组场景,再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

【一号公墓、松风阁】1分30秒1、位置2、公墓的主人无梁殿后是一片草坪,这里原是五方殿的旧址,供奉五方五智佛,民国时期为阵亡将士第一公墓。

主要安葬北伐战争及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阵亡将士,按编制军阶抽签进行代表葬,共有大小墓穴1624个。

墓地北侧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上面分别书写“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3、公墓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建公墓时采用了西式的背向数百米长的半圆形围墙,弧形起伏,类似于中国的太师椅形状,颇有中西合璧的风格。

原公墓现改为花圃,种植银杏、桂花、牡丹、月季、腊梅等,中间有一株金陵桂花王。

这一公墓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整个平面呈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图案:外围有环形墓墙围护,形如青天白日旗的旗边;中间圆圈内种植了一棵桂树,号称“金陵桂花王”,它象征着太阳;圆圈周围按放射形划块的草坪则象征着青天白日旗四周的光环;当年埋葬的烈士遗赅就在这片大草坪下,象征着国民党党旗覆盖在阵亡将士的遗体之上。

公墓周边种植了银杏、桂花、牡丹、月季、腊梅等。

4、松风阁的建筑特色及名称演变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处民国建筑叫松风阁。

这里是明代灵谷寺律堂的旧址,民国时建成“阵亡将士纪念馆”,由蒋介石题写馆名。

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重檐庑殿顶,绿色琉璃瓦,重檐间悬挂有“松风阁”的匾额。

松风阁有两重,外面有回廊,内面为走马道式的楼梯。

登楼临轩,听万株黑松发出阵阵松涛,“松风”之名,名副其实。

松风阁原展出阵亡将士遗物,举办专题展览,现为茶室和小卖部。

穿过松风阁,可以看到有一只石鼎,是当时的安徽省主席刘镇华赠送的,鼎壁四周刻有“铭鼎垂勋”四字,意为烈士功绩流芳千古。

【灵谷塔】2分30秒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石塔,是公墓中轴线上的终点,它是阵亡将士纪念塔,又称灵谷塔,建于1931年至1933年。

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古典阁楼式建造,塔高61米,平面为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杆。

塔身九层八面,绿色琉璃瓦楼檐,每层回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

塔内正中有钢筋水泥螺旋型扶梯共252级。

3、塔基座简介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是白色花岗石雕“日照山河图”。

塔的底层正门横楣上有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题“灵谷塔”三个金字,后门额刻有30年代陵园园林组主任傅焕光所书“有志竟成”四字,东西门楣上刻的“成功”、“成仁”篆体大字,外壁四周是蒋介石题的“精忠报国”四字。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塔内第二至四层壁上嵌有孙中山先生在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共12块。

第五至八层壁上嵌有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词,国民党元老吴敬恒篆书,共16块。

于右任和吴敬恒都是民国时期的四大书法家之一(另二人是谭延闿的楷书和胡汉民的隶书)。

第九层内外均无碑刻。

登上九层,极目远眺,北依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

【其他(东线)】2分钟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是在原明灵谷寺龙王殿旧址上重建的,规模较小。

庙前迎面立有大照壁,上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十字。

大门门楣上有于右任写的“灵谷寺”三字。

寺庙东院的玄奘法师纪念堂,供奉有玄奘大师顶骨舍利,是我国佛教界的至宝。

灵谷寺东侧有八功德水,古书记载此水具有八种功效,故由此得名。

水池正北路边是一座“灵谷深松”碑,这座碑原是谭延闿的墓碑。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这里原是二号公墓旧址。

邓演达,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1957年11月29日邓演达殉难二十六周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及江苏省各界人士为烈士举行了安葬公祭典礼。

墓坐北朝南,墓包为半球形,墓前竖有一块花岗石墓碑,整座墓园异常庄严肃穆,环境十分幽静。

3、谭延恺墓及墓园谭延闿,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也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墓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等人设计,借原有山水地势,倚山构筑曲折幽深的墓道,并布置具有江南园林风味的墓园,具有独特的风格。

好了,各位游客,灵谷寺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灵谷寺 B注:内容要点按视频播放顺序排列,总时长为11分30秒。

(二)灵谷寺导游词B【景点概况】1分钟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灵谷寺,灵谷寺的原址位于现在的明孝陵所在地。

它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五年(515年),梁武帝女儿永定公主为高僧宝志建五层琉璃珠宝塔,称“志公塔”,其后不久改为开善寺。

南朝时期叫“开善道场”,唐代称为“宝公院”,明初称为蒋山寺。

朱元璋为建明孝陵,降旨迁寺。

建成后,朱元璋亲自赐名为“灵谷禅寺”,书写“天下第一禅林”匾额悬于寺门。

当时寺僧千余名,占地500余亩,可谓盛极一时。

灵谷寺建成后,遭到了数次较大的破坏。

1928年,当时的灵谷寺已变得面目全非。

北伐胜利后为纪念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寺旧址建阵亡将士公墓。

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灵谷公园。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2分钟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的入口。

前方一泓月牙池,叫放生池。

初建时,朱元璋曾前来巡视,他觉得这块地方太空旷,缺少景致,便派了万名军工挖成这座水池,挖出的土堆在池南,成为一座小丘,故又名万工池。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及题者、门前石狮的由来万工池北侧是灵谷寺的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叫文武方门。

因为外墙为红色,所以又称红山门。

它的原址是灵谷寺的金刚殿,30年代建公墓时改建。

红山门为仿古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蓝色的瓦当都是特制的,饰有国民党党徽图案。

下辟三个拱门,至今保持着30年代原貌。

门额原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了“灵谷胜境”四字,由现代书法家钱松喦先生书写。

门外一对石狮,是北平军分会赠送的,原是肃顺墓遗物。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步入山门,走过青石甬道,42级石阶之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

牌坊由钢筋混凝土构筑,顶覆绿琉璃瓦,瓦当都是国民党党徽图案。

五间坊门的上端石坊上都嵌有瓷质国民党党徽,中间夹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梅花中间写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是“救国救民”,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书写。

牌坊前石台上立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貔貅。

貔貅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异常凶猛,每至阵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此物放在这里象征阵亡将士的忠勇威武,是陆军第十七军所赠。

【无梁殿】2分30秒1、建造时间、规模和特色各位游客,前方一座巍峨的殿宇就是闻名中外的无梁殿,它是明代灵谷寺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无梁殿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

因全部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故称无梁殿。

又因殿内原供奉无量寿佛,也称无量殿。

殿东西长54米,南北进深38米,高22米,重檐九脊,上盖灰黑色筒瓦,正脊上竖有三个琉璃喇嘛塔。

殿内是砖砌的券洞,五间三进。

2、内部陈设:中拱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现在我们进入殿内参观,正中原供奉无量寿佛居中的西方三圣,顶上有一亮孔。

此设计的初衷一方面是造成顶上佛光的效果,一方面是用于通风采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