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探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探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智能
网联汽车是指将车载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车辆自动驾驶、交通管
理和信息导航等功能的一种新型汽车。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宝马、奔驰等提出了自动驾驶的概念,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出租
车调度、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其发展前景广阔。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未来,自动驾
驶技术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成为车辆安全的重要保障。
2.智能交通管理的应用。
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
据共享,提高车辆行驶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智能交通管理技术也可以提高交通拥堵的控
制能力。
3.智能化服务的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可以实现车辆对驾驶者和乘客的行为、语言、情感等信息的识别和处理,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4.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将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实现车辆与其他设备的互通,改变驾驶体验和出行方式,提高旅游、消费等方面的利用率。
总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其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技
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智能化程度、交通管理和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将得
到不断提升。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
产业生态。
智能网联汽车(ICV)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State-of-the-art and technical trends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LI Keqiang1, DAI Yifan2, LI Shengbo1, BIAN Mingyuan1
(1. State Key Lab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Suzhou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Suzhou 215200, China)
Abstract: The state-of-the-art and technical trends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ICV) are illustrated. The ICV system architecture included the value chain, technology chain and industrial chain. The four stages of ICVs were the advanced assistance, connected assistance, cooperative automation and highly/fully automated driving. Some key technologies of ICVs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decision making, dynamical control, human-machine copilot, V2X communication and platform, cyber security. Therefore, China should develop the ICV industry rely on the top-down design by us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because the ICV will b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and the ICV development i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Key words: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ICV); driver assistance; cooperative driving; driverless car
探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探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在传统汽车基础上加入了智能化和网络化技术,实现了汽车与汽车、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以及汽车与用户之间的联接和通信。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发展现状和前景备受关注。
1.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车载终端设备、车载操作系统、车载通信设备等核心技术不断成熟,实现了从单一的车辆感知、定位和导航功能向车联网、车辆自动控制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各大车企争相推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并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的政策和规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3.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成为汽车消费者选购汽车产品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消费者对于智能化、个性化、智能互联功能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市场上的快速普及和应用。
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前景1.技术日益成熟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普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将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具备更好的智能交通管理、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的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特点,逐步实现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的技术升级和转变。
2.产业发展迅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将为整个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汽车制造、零部件供应、软件开发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将会形成一个涵盖技术、产业和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方向迈进。
3.智能交通生态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将促进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车辆与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方向,备受消费者关注。
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速度迅猛,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本文将从技术、市场、政策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市场前景。
一、技术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向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是指通过车载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手段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
随着5G技术的应用,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广,数据传输速度也将更快,使得智能网联汽车的实时语音、视频、图像传输更加顺畅。
2.自动化驾驶技术:自动化驾驶技术是指通过车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实现车辆自主、半自主驾驶的一项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向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高度自动化无人驾驶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趋势。
3.智能安全技术:智能安全技术包括车辆防盗、防碰撞、防侵入等多种安全保障措施。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技术已经很成熟,涵盖了各种大数据分析、智能识别、预警功能等技术手段,可以保障车辆及驾乘人员的安全。
二、市场前景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方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吸引了众多汽车厂家和科技公司的入局。
目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未来几年内有望持续增长。
1.中国是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最大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成为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大力支持,也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2.汽车厂家和科技公司的入局加速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竞争中,汽车厂家和科技公司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智能网联汽车(ICV)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FRONTIER DISCUSSION | 前沿探讨智能网联汽车(ICV)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陈孟军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 200444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各种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目前汽车电动化只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开端,智能化汽车才是未来汽车发展的竞争点,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成为了现代汽车发展的方向,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现代技术之上。
本文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角度出发,旨在结合当下我国技术来展望未来汽车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 发展现状 趋势在人们的大力要求下,现代汽车具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如自主驾驶辅助、网联式驾驶辅助、人机共驾、信息安全以及智能决策等技术成为了现代汽车迈向未来的发展基础。
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链在不断完善,多方从竞争走向协同创新。
汽车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支柱,其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专业的人才。
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了汽车与人、互联网等多渠道的信息交换。
同时能够依照路况和人的需求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安全、高效其舒适的环境。
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更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1 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1.1 智能网联汽车的价值链汽车朝着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提高汽车行驶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并且能够辅助驾驶员,缓解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同时这项技术能够更合理的分配能源,保障能源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契合当下节能环保的社会观念。
具研究调查显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能,在满足人们各项需求的基础上,汽车的各方面相比之前无论是驾驶体验、安全系数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现代汽车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商业化的阶段已经跨过,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实现了在出租车、干线物流、公交、环卫、末端配送、自动泊车等范围的应用。
1.2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链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多种新技术,能够通过汽车与云端以及和人的信息交流。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向往,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与外部环境进行实时连接和数据交换的汽车,它的出现将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和交通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
许多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积极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一些高端品牌的汽车已经开始提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车载摄像头、雷达、激光等传感器的支持。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还能与交通基础设施和其他车辆进行互联,实现实时导航、交通信息共享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还有一系列的趋势。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中。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人类驾驶行为,实现更高级的智能驾驶功能,甚至能够判断和应对紧急情况。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提供更准确的交通预测和导航建议。
其次,智能网联汽车将不断提高驾驶安全性。
通过与其他车辆、交通信号灯、停车场等设施互联,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实时感知道路情况和周围环境,及时做出反应,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还可以通过与紧急救援系统互联,提高救援速度和效率,挽救更多的生命。
除了驾驶安全性的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还将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更大的便利。
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人们只需输入目的地,车辆就能自动规划路线、行驶到目的地,无需人工操控。
这将释放出大量的时间,人们可以在车上进行工作、学习、休息或娱乐,提高出行效率。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例如根据用户的体温、心率等数据调节车内温度、音乐等环境,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
然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成本和可靠性仍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依然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和可靠性的问题。
探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探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摘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指基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汽车智能化和互联化发展趋势,其重要性在于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效率。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在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讨论了其优势和挑战,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结论部分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交通行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应用领域、优势、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前景预测、重要进展、出行方式、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汽车之间、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以及汽车与云端数据中心之间的高度互联,从而实现车辆之间的智能交流与协同,提升汽车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互联化水平。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通过感知、识别、决策和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化处理,从而实现车辆的智能化驾驶、安全行驶和高效出行。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将车辆转变为具有智能感知和决策能力的“移动智能终端”,不仅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停车等功能,还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行驶和智能管理。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还可以通过与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出行、智能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目标。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一种融合先进信息技术与汽车技术的创新型技术,具有较高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互联化水平,将对未来的汽车行业和交通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1.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重要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改善出行舒适度等诸多方面。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一、前言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汽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和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也不断进化,正在成为汽车行业中一个最重要的创新领域。
本文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最新动态的剖析。
二、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通过车联网技术将汽车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交互。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和通信控制技术等实现车辆互联,并提供支持自动驾驶的感知和决策功能,为汽车的安全、舒适、智能化驾驶等带来无限可能。
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1.车载电子技术车载电子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是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舒适、智能化的关键。
当前,车载电子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减小、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的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等方面。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车载电子设备的能耗和运行负荷能够得到更有效管理。
2.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车载通信模块、定位和导航系统、信息娱乐和车险等配套服务。
随着 LTE-V、5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技术将成为汽车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也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整体性能提高燃料。
3.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一大亮点,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方向。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分为六个级别,从简单的辅助驾驶到完全无人驾驶。
通过完善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在行驶过程中,可以自动避免车辆之间的碰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智能网联汽车未来趋势1.智能共享出行随着共享出行模式的增长,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中,其普及率也将大大提高,在未来的出行方式中推进更多新型共享出行工具的使用。
2.智能驾驶网联技术的普及在未来的发展领域中,还需要应用更多传感器技术,对车辆先进的实时控制。
此外,智能驾驶将会在未来的智能交通领域中得到应用。
3.安全性监管和保障措施的不断提高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安全将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和政策监管来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无缝链接,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等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和辅助设施组成的智能出行系统,可实现“高效、安全、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 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是信息技术领域和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消除拥堵、提升社会效率,并拉动汽车、电子、通讯、服务、社会管理等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政府也颁布多项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智能网联汽车。
其中,以《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意见》最为代表。
《中国制造2025》文件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制定了两步走的目标: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
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智能网联汽车(ICV)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车联网体系的一个结点。
ICV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互联网等之间的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
集中运用了汽车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通信与平台等技术,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控制执行、信息交互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拥有相互依存的价值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体系。
1.智能网联汽车(ICV)的价值链ICV在提高行车安全、减轻驾驶员负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节能环保和提高交通效率。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通过先进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有助于减少30% 左右的交通事故,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分别降低5%。
进入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即完全自动驾驶阶段,甚至可以完全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30%以上,并最终把人从枯燥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这也是智能网联汽车最吸引人的价值魅力所在。
2.智能网联汽车(ICV)的技术链ICV从技术发展路径来说,智能汽车分为3个发展方向:网联式智能(Connected Vehicle, CV)、自主式智能(Autonomous Vehicle, AV),以及前二者的融合,即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 CAV或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ICV)。
3.智能网联汽车(ICV)的产业链ICV的产品体系可分为传感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3个层次,分别可类比人类的感知器官、大脑以及手脚,ICV的产业链涉及汽车、电子、通信、互联网、交通等多个领域,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主要包括:(1)芯片厂商,开发和提供车规级芯片系统,包括环境感知系统芯片、车辆控制系统芯片、通信芯片等。
(2)传感器厂商,开发和供应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包括机器视觉系统、雷达系统(激光、毫米波、超声波)等。
(3)汽车电子/通信系统供应商,能够提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集成供应的企业,如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V2X通信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等。
(4)整车企业,提出产品需求,提供智能汽车平台,开放车辆信息接口,进行集成测试。
(5)平台开发与运营商,开发车联网服务平台、提供平台运营与数据挖掘分析服务。
(6)内容提供商,高精度地图、信息服务等的供应商。
二、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形式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自主式智能汽车与网联式智能汽车的技术优势,涉及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诸多领域,其技术架构较为复杂,简单来说,可划分为“三横两纵”式技术架构。
“三横”:是指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涉及的车辆、信息交互与基础支撑3个领域技术;“两纵”:是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以及基础设施条件。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核心技术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
欧、美、日等国经过近10年的国家项目支持,已基本完成了V2X通信及控制的大规模道路测试评价,并从国家标准法规方面提出了ADAS系统强制装配时间表,现已进入产业化及市场部署阶段。
相比国外,我国一汽、上汽、长安、奇瑞等国内整车厂家虽然也在进行汽车ADAS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如将FCW、LDW、倒车及全景系统等作为选配装备在车上。
但整体上自主研发较之发达国家处于滞后状态,ADAS、V2X等多处于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发阶段,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测试评价以及系统的标准法规认证,离产业化阶段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2017年,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开始着手建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并在上半年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编制说明。
但在全球范围内,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不一,其等级划分,一般分为四级或五级。
以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为代表,SAE将智能网联汽车分为5级,依次为:DA,PA,CA,HA,FA五个阶段。
NHTSA则分为4级,分别为DA,PA,HA,FA 四个阶段。
实际上,SEA与NHTSA的分级差别不大。
SAE的CA(有条件自动化)是处于NHTSA分级中PA(部分自动化)与HA(高度自动化)的过渡阶段。
中国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等级划分更多的是参照美国SEA的标准,共分为五级,分别为一级DA,驾驶资源辅助阶段;二级PA部分自动化阶段;三级CA有条件自动化阶段;四级HA高度自动化阶段;五级FA完全自动化阶段。
所以,当前提升技术、建立完善的发展机制,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做了从重点发展产品、关键零部件以及关键共性技术上的全方位的规划。
四、智能网联汽车(ICV)发展的三个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期。
2016—2020年,包括顶层设计方面是希望做到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跨产业协同发展的,DA、PA、CA级新车装备率超过50%。
第二阶段,发展期。
2021—2025年,希望能够基本建成面向乘用车与商用车的自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DA、PA、CA级新车装备率达80%。
第三阶段,成熟期。
到2030年,希望能够建成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能交通体系,包括相关的标准、市场应用以及社会效应等等清晰的规定,HA/FA级新车装备率达到10%。
智能网联汽车(ICV)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自主式驾驶辅助(对应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分级L1—L2)、网联式驾驶辅助(对应SAE分级L1—L2)、人机共驾(对应SAE分级L3)、高度自动/无人驾驶(对应SAE分级L4—L5)4个阶段。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网联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大规模测试和产业化前期准备阶段,人机共驾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还处于研发和小规模测试阶段。
1.自主式驾驶辅助(ADAS)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指依靠车载传感系统进行环境感知并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辅助的系统(广义上也包括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目前已经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主要可分为预警系统与控制系统两类。
其中常见的预警类系统包括前向碰撞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盲区预警(BSD)、驾驶员疲劳预警(DFW)、全景环视(TVS)、胎压监测(TPMS)等。
常见的控制类系统包括车道保持系统(LKS)、自动泊车辅助(APS)、自动紧急刹车(AEB)、自适应巡航(ACC)等。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将ADAS 系统引入了其相应的新车评价体系。
美国新车评价规程(USNCAP)从2011年起引入LDW与FCW作为测试加分项,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从2013年起将FCW系统作为评价指标之一;而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NCAP)也从2014年起引入了LDW/LKA与AEB系统的评价,2016年增加了行人防撞AEB的测试,并将在2018年加入自动车防撞AEB系统的测试。
2014年起,汽车驾驶辅助技术已经成为获取E-NCAP四星和五星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C-NCAP已将LDW/FCW/AEB等驾驶辅助系统纳入其评价体系之中。
在引入新车评价体系之外,各国也纷纷开始制定强制法规推动ADAS系统安装。
2015年11月开始,欧洲新生产的重型商用车将强制安装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及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2016年5月起,美国各车企将被强制要求对其生产的10%的车辆安装后视摄像头,这一比例在随后2年中将快速提升至40%与100%。
而从2017年开始,中国也将逐步在大型客车上开始强制安装LDW与AEB系统。
从产业发展角度,目前ADAS核心技术与产品仍掌握在境外公司手中,尤其是在基础的车载传感器与执行器领域,博世、德尔福、天合、法雷奥等企业垄断了大部分国内市场,Mobileye等新兴的高技术公司在环境感知系统方面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TTE等一些中国台湾省企业也有一定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内地也涌现了一批ADAS领域的自主企业,在某些方面与境外品牌形成了一定竞争,但总体仍有较大差距。
2.网联式驾驶辅助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依靠信息通信技术(ICT)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感知,并可对周围车辆未来运动进行预测,进而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辅助的系统。
通过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汽车、道路、行人等交通参与者都已经不再是孤岛,而是成为了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息节点。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基于车—路通信(V2I) /车—车通信(V2V)的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正在进行实用性技术开发和大规模试验场测试。
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长安汽车等高校与企业合作,在国家“八六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车路协同技术应用研究,并进行了小规模示范测试,各汽车企业也在开展初步研究。
2015年开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下,上海、北京、重庆等多地都开始积极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均为测试区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国华为、大唐等企业力推的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TE-V) 系统相比DSRC 具有兼容蜂窝网、可平稳过渡至5G系统等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特色的车联网通信系统,并在国际市场与DSRC形成了竞争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