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琴 指 法 和 符 号
古琴指法和符号

古琴指法和符号1. 弦、徽符号说明弦--自外向内分别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共七根弦。
徽--自右向左分别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共十三个徽,其符号分别为:。
每徽间又等分成十分,其符号分别为:。
在十三徽以下约三、四分则称徽外,其符号为,记谱时综合徽分如六徽二分记为:,十徽八分记为:。
2. 右手指法符号2.1 右手基本指法符号抹-- 挑-- 勾-- 剔--擘-- 托-- 打-- 摘--2.2 右手基本指法组合抹挑-- 勾剔-- 抹勾-- 叠涓--背锁-- 短锁-- 长锁-- 轮--半轮-- 如一-- 双弹-- 拨--剌-- 拨剌-- 伏-- 撮--打圆-- 历-- 滚-- 拂--滚拂-- 反撮-- 掐(搯)撮三声--掐(搯)拨剌三声--3. 左手基本指法符号3.1 左手手指符号大指-- 食指-- 中指-- 名指--3.2 左手基本四法绰--注--吟--[长吟-- 细吟-- 游吟--落指吟-- 略吟--]猱(揉)--[长猱-- 落指猱-- 急猱--略猱--]3.3 左手其它指法跪-- 撞-- 双撞-- 逗-- 唤-- 上-- 下-- 淌-- 拖-- 往来-- 分开-- 进复--退复-- 掐(搯)起-- 爪起--带起-- 罨-- 虚罨-- 推出--同声-- 应合-- 浒-- 硬--不动--4. 速度符号及其它少息-- 连-- 乘-- 急--缓-- 慢-- 次、末-- 就--至--从头再作-- 从『处再作--再作-- 再二作-- 曲终--散音-- 按音-- 泛音--泛起-- 泛止—古琴基础教学讲义1.古琴的特点古琴是弹拨乐器的一种.由于历经几千年流传发展至今已形成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各调齐备、指法丰富并有简单和声表现力极强的优秀民族乐器.古琴音乐的特点有:㈠古琴音色优美:音色的优劣是根据泛音的多少和强弱来决定的.古琴本身有十三个徽,每个徽位是一个泛音的位置,即每根弦上都可以实际演奏出13个泛音,这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不具备的,所以古琴本身的琴音就具备这个先决条件,而且每根弦上都有散音、按音、泛音,音色的变化也较一般乐器为多。
古琴手法和指法

古琴手法和指法简介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乐器,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古琴的弹奏方式、技巧和手法是其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古琴的弹奏手法和常用指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弹奏手法1.拨弦法拨弦法是古琴最基本的弹奏手法,也是最常用的弹奏方式。
拨弦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拨片或拨子,然后迅速地横向或纵向弹拨琴弦,发出清脆或悠扬的声音。
拨片或拨子的材质有多种,如竹、牛角、骨头等,不同的材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
2.滑弦法滑弦法是一种表现韵律和音色变化的弹奏手法。
在滑弦时,右手或左手按住琴弦,然后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滑动,产生音色的变化。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古琴的柔美、深沉、激昂等情感。
3.敲击法敲击法是一种表现古琴独特韵味的弹奏手法。
用右手或左手的手指或手掌轻轻敲击琴弦或琴身,发出清脆或沉闷的声音。
这种手法可以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如金属声、木鱼声等。
二、常用指法1.泛音指法泛音是指古琴弹奏时发出的清脆、悠扬的声音,是古琴的一大特色。
泛音的弹奏方法是左手或右手的拇指或食指轻触琴弦,同时用右手或左手的其它手指弹拨琴弦。
泛音可以表现古琴的空灵、清幽的情感。
2.按弦指法按弦指法是古琴最基本的指法之一。
按弦时,用右手或左手的各个手指按住琴弦,然后进行弹拨。
按弦指法可以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如轻柔、悠扬、深沉等声音。
3.拨剌指法拨剌指法是一种表现古琴刚劲、豪放的弹奏指法。
拨剌时,用右手或左手的各个手指弹奏琴弦,同时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或手指横向或纵向地拨动琴弦。
这种指法可以产生清脆、刚劲的声音,表现出古琴的豪放、激情的情感。
4.摇指指法摇指指法是一种表现古琴柔美、悠扬的弹奏指法。
摇指时,用右手或左手的各个手指连续地弹奏琴弦,产生连续的声音效果。
这种指法可以表现出古琴的柔美、悠扬的情感。
以上是对古琴的弹奏手法和常用指法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演奏中,这些手法和指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曲目和情感表达来进行选择和组合。
掌握好这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演绎古琴音乐,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琴指法口诀

古琴指法口诀:
古琴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它有独特的指法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古琴指法口诀:
1、开山:食指和拇指合拢弹,其他指头托着琴身。
2、开柱:拇指翘起弹,其他四指托住古柱。
3、弹鱼:拇指点起自然环弹,弹指部位如躯鱼弹。
4、提壶:拇指环绕古柱弹,指尖微微翘起。
5、云横:四指躯曲躯鱼弹,如云飞般连续弹奏。
6、崩字:食指与中指间隔一个音,右手掌稍抬起。
7、撮指:中指按住两弦交接位置,扬起拇指。
8、平指:四指按琴弦等高,食指掌心要平整。
9、震铃:四指轻轻按住弦,拇指弹起发声。
10、探簪:中指按住两弦分音位置,扬起无名指。
注意事项
1、须从远。
从远并不是说距离越远越好,而是要发无定距,就是没有具体的距离限制,适度就好,既不要太远,也不要太短。
2、弹弦欲断。
这里说的断也并不是要用的力气特别大,把琴弦按断那种,而是要用力适度,根据一首曲子的曲意去半段力度。
3、按令入木。
这里也并不是左右要用力按弦,把琴弦按到木头里才是好的,而是说弹琴者的手压着弦,让弦和琴面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着力点,这样出来的音才能称为奇。
古琴基础指法

古琴基础指法发布者: 西风阁主人|发布时间: 2012-3-19 12:35|查看数: 3407|评论数: 0|帖子模式賓雁衘蘆势右手食指挑势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
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
以伸缩灵活为妙。
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揑紧使其抵送不灵。
(顾梅羹《琴学备要》)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
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
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太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
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
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
“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
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
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
切不可将大指臵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臵于食指旁侧,两指揑紧。
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屈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弹出本音。
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
”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
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孤鷔顾羣势右手中指勾势动作:“中指向身弹入曰“勾”。
中指屈曲根、中二节,竖直末节,用指头抵弦,半肉半甲勾入。
古谱所谓“重抵轻出”,就是说宜重下指,轻出弦。
才得中和无偏重偏轻的弊病。
所以也要纯用正锋。
一至四弦,提腕下指,探指深取;五至七弦,低腕下指,插指浮取”(顾梅羹《琴学备要》)。
古琴减字谱

古琴减字谱古琴的减字谱也是指法符号,每个部分都是文字的缩写而来,历史上早期的古琴谱是比较繁琐的,后来经过历代琴家的改进,逐步统一,到清末时期已经相对规范。
《琴学入门》是初学者习琴很好的入门资料。
减字谱可以和现代汉语相吻合,取汉语整个字的一半或偏方部首。
顾梅羹先生的《琴学备要》已谈及指法是用来表达意境的技巧,释及细微,各家各谱自有其取音之法,会有些差异解释和用法不同,务必字字分清,不可牵混假借忽略过去。
古琴减字谱 1二、音色符号:声音扩散。
也就是弹空弦。
:泛音。
用你的左手轻轻的指在琴徽上,同时用你的右手弹奏琴弦。
:按提示音。
通过左手钢琴面上的琴弦来弹奏。
音标法在某个音或某个段落前不标注。
:齐平。
泛音句子或段落的开始。
:常规检查。
泛音句子或段落停止。
三、古琴右手指法弹琴是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位置在岳山和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也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体弹入叫“入”,不论弹出弹入,都略倾向琴面,音就会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右手弹弦只用大、食、中、名指,小指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弹入和弹出,产生了尸(擘)、乇(托)、木(抹)、乚(挑)、勹(勾)、(剔)、丁(打)、(摘)等八种基本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的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指法演变或者组合而成。
尸(破):大指指向身体内侧,大指中间和最后两段略弯曲,仰卧于手掌下。
玩的时候会突然直立倒下,放开虎口,用碗顶着中段。
食、中名、名三指平直,中指粘在一起,末梢部分凹凸不平,小指微翘,指甲尖微翘。
弹即刻不宜过重,取清脆之音。
陀(陀):大指颠倒,虎口张开,先肉后钉,串出。
它的运动与中段的碗力相结合。
弹完后大拇指仍在掌心下,中、后两根中指伸直,略低于第二中指,手指微张开,小指微翘,指甲尖微翘。
木(擦):食指向内弹。
先肉(摸弦)再钉(拨弦)。
食指弯曲其根部并伸入最后两段。
大拇指中间和最后两段略弯曲,躺在食指下侧。
古琴基础指法

古琴基础指法发布者: 西风阁主人|发布时间: 2012-3-19 12:35|查看数: 3407|评论数: 0|帖子模式賓雁衘蘆势右手食指挑势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
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
以伸缩灵活为妙。
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揑紧使其抵送不灵。
(顾梅羹《琴学备要》)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
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
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太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
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
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
“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
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
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
切不可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两指揑紧。
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屈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弹出本音。
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
”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
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孤鷔顾羣势右手中指勾势动作:“中指向身弹入曰“勾”。
中指屈曲根、中二节,竖直末节,用指头抵弦,半肉半甲勾入。
古谱所谓“重抵轻出”,就是说宜重下指,轻出弦。
才得中和无偏重偏轻的弊病。
所以也要纯用正锋。
一至四弦,提腕下指,探指深取;五至七弦,低腕下指,插指浮取”(顾梅羹《琴学备要》)。
古琴演奏右手八法要略

古琴演奏右手八法要略宋大年大家都知道在古琴演奏中,右手有八个最基本的指法,即抹、挑、勾、剔、擘、托、打、摘。
我们通常称其为“右手八法”。
右手八法在古琴曲谱中用的最多,它是右手指法的基础。
也是古琴演奏中右手指法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右手的许多指法都是由它们组合变化而成的,如“涓”的指法,古人云:“抹、勾连谓之涓,如天马攒蹄。
”又如“长鎻”、“短鎻”、“背鎻”。
以及“滚”、“拂”、“輪”、“历”、“搂圆”、“间勾”、“打圆”等等。
所以古人称这八种指法为“八字纲领”,(《太音大全集》)可见其重要性。
因此对于弹琴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正确掌握这些基本指法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在以往的琴书谱集中对这些基本指法的解说,却往往过于简略,有些琴书中虽有手势图说及兴词,但都缺少具体的详细解释。
如《太音大全集》中对勾、剔的解释说:“向内入絃曰勾,向外出絃曰踢”。
虽然配合了手势图,但是仍然不甚清晰明了。
到底如何用力?指法要领在什么地方?手势动作应该如何?都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正如明代徐青山《万峰阁指法密牋》中所讲的那样:“就其抹、挑、勾、剔之类不过是其麄迹,可得而易知也,而其所以抹挑,所以勾剔者,不可得而易知也。
”以至于使许多初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觉得“抹”和“勾”是一样的,都是半肉半甲声。
“挑”和“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纯甲声等等。
为了使初学者能够正确掌握右手八法的要领而又知其所以然,下面就以琴学大师顾梅羹教授的《琴学备要》和彭祉卿所著的《桐心閣指法析微》为主体,对右手的八个基本指法分别从手势、出音、动作、要领等方面作出详细地比较和说明,以供初学者研习参考。
“抹”动作:食指向身弹入曰“抹”。
食指屈曲根节,伸直中、末二节,指头肉面箕斗中着絃,入弦稍稍深下。
先肉后甲,由指面经甲尖中锋正直弹入,不可斜扫。
其运动在臂、腕暗助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手势:中、名二指都自然平直,使中高于食,名又高于中,禁指更较高而直,各指指缝稍开,高下参差,有鸣鹤展翅之态。
一张图学会古琴54种指法(值得收藏)

⼀张图学会古琴54种指法(值得收藏)减字谱:⼜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的古琴⽂字谱,是由⽂字谱减化⽽来。
这种记谱法使⽤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按弦指法和右⼿弹奏指法,它是⼀种只记录演奏法和⾳⾼,不记录⾳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义尽,⽂约⽽⾳赅”。
减字谱是对⽂字谱记谱法的⼀次重⼤改⾰,是⼀种沿⽤千年⽽未被取代的古⽼记谱法。
苏宁拼购节,定⾦10倍翻⼴告1、散:只⽤右⼿演奏,左⼿不触弦。
展开剩余90%2、托:右⼿⼤指向外弹出。
此⼿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指(⽤指甲)向内弹⼊。
注:(托、擘)两⼿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指向内弹⼊。
此⼿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势的要义是:⾷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中指向内弹⼊。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样:弯曲⽽不可⽣硬有⾓,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名指向内弹⼊。
称之为“商⽺⿎舞”势。
“商⽺”是⼀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条腿。
9、摘:右⼿⽆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势的要义是:与⾷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脆。
10、全扶:⾷、中、名三指各⼊⼀弦,同时弹奏出⼀个声⾳,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才能融为⼀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写⼀“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指法和符号
1. 弦、徽符号说明
弦--自外向内分别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共七根弦。
徽--自右向左分别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共十三个徽,其符号分别为:。
每徽间又等分成十分,其符号分别为:。
在十三徽以下约三、四分则称徽外,其符号为,记谱时综合徽分如六徽二分记为:,十徽八分记为:。
2. 右手指法符号
2.1 右手基本指法符号
抹-- 挑-- 勾-- 剔--
擘-- 托-- 打-- 摘--
2.2 右手基本指法组合
抹挑-- 勾剔-- 抹勾-- 叠涓--
背锁-- 短锁-- 长锁-- 轮--
半轮-- 如一-- 双弹-- 拨--
剌-- 拨剌-- 伏-- 撮--
打圆-- 历-- 滚-- 拂--
滚拂-- 反撮-- 掐(搯)撮三声--
掐(搯)拨剌三声--
3. 左手基本指法符号
3.1 左手手指符号
大指-- 食指-- 中指-- 名指--
3.2 左手基本四法
绰--
注--
吟--[长吟-- 细吟-- 游吟--
落指吟-- 略吟--]
猱(揉)--[长猱-- 落指猱-- 急猱--
略猱--]
3.3 左手其它指法
跪-- 撞-- 双撞-- 逗-- 唤-- 上-- 下-- 淌--
拖-- 往来-- 分开-- 进复--
退复-- 掐(搯)起-- 爪起--
带起-- 罨-- 虚罨-- 推出--
同声-- 应合-- 浒-- 硬--
不动--
4. 速度符号及其它
少息-- 连-- 乘-- 急--
缓-- 慢-- 次、末-- 就--
至--
从头再作-- 从『处再作--
再作-- 再二作-- 曲终--
散音-- 按音-- 泛音--
泛起-- 泛止—
古琴基础教学讲义
1.古琴的特点
古琴是弹拨乐器的一种.由于历经几千年流传发展至今已形成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各调齐备、指法丰富并有简单和声表现力极强的优秀民族乐器.古琴音乐的特点有:
㈠古琴音色优美:音色的优劣是根据泛音的多少和强弱来决定的.古琴本身有十三个徽,每个徽位是一个泛音的位置,即每根弦上都可以实际演奏出13个泛音,这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不具备的,所以古琴本身的琴音就具备这个先决条件,而且每根弦上都有散音、按音、泛音,音色的变化也较一般乐器为多。
㈡音域宽广、各调齐备,古琴有七根弦,从最低音c到最高音d共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亦即是从)。
古琴是从五声音阶为主的音乐,但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可转任何调,这可与现代音乐相吻合。
㈢指法丰富:古琴本身就是一个大指板、不同琴码,也没有品位,各音位全凭十三个徽位来定位,这样就使演奏上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以发出只有古琴上才有的特殊的上、下滑音,而且各种指法丰富,可产生出各种特殊效果,更提高古琴的表演手段。
㈣可奏出简单的和声:古琴有七根弦索,在弹奏时可以利用特殊的指法,同时弹出二个协和的和声。
㈤演奏速度多变:古琴的演奏速度不仅善于演奏较缓慢的舒发内心感情的节奏,而且也能以极快的速度表现气势磅碍的意境,在古琴上甚至也能奏出64分音符(即一拍有16个音)。
2.古琴的形制与构造
2.1古琴的形式--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师旷式、落霞式、连珠式、焦叶式、列子式等,其中以仲尼式为最多。
2.2古琴的构造--琴面、琴底、琴腹、琴首、琴轸、雁足、琴徽
古人造琴是模仿自己的,琴首,琴颈,琴肩,琴腰……龙池,凤沼,雁足,龙龈,凤眼等等,这些和古人的信仰崇拜图腾有关系:。
除和人、神有关系,古人造琴还与天地、自然吻合,大家都知道琴是由两块板组合而成,阴阳相合,中间琴箱里其实有两根柱子,一名天柱,一名地柱。
现在可以看出,古人造琴,天地人三才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合乎天道,同时阴阳相合,内涵相当丰富。
2.3定弦、常用调及记谱法。
2.3.1定弦、常用调
我们吴门所弹的琴曲中,常用调有四种:
原调名原调名现调名现调名定弦定弦音高音高代表曲目代表曲目备注备注原调名现调名定弦音高代表曲目备注
仲吕仲吕FF C D F G A c dC D F G A c d 良宵引良宵引正调正调仲吕
F C D F
G A c d 良宵引正调
黄钟均侧弄黄钟均侧弄CC C D F G A c dC D F G A c d 忆故人忆故人1弦为宫1弦为宫黄钟均侧弄 C C D F G A c d 忆故人1弦为宫
蕤宾蕤宾bBbB C D F G bB c dC D F G bB c d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紧5弦紧5弦蕤宾bB C D F G bB c d 阳关三叠紧5弦
无射无射bBbB bB D F G bB c dbB D F G bB c d 胡茄十八拍胡茄十八拍紧5慢1弦紧5慢1弦无射bB bB D F G bB c d 胡茄十八拍紧5慢1弦2.3.2记谱法
到目前为至古琴记谱还沿用唐朝时发明的“减字谱”,用现在的五线谱、简谱无法代替。
五线谱、简谱仅仅用来表示音高和节拍。
3.弹奏方法
3.1基本要求--指甲、弹琴姿势、放松、静。
3.2基本要领
⑴右手:五大要领--着弦点、触弦点、45°角及其方向、附着击弦、三关节连动。
⑵左手:主要集中在大指和无名指上,中指食指按在中间位置。
大指--应半甲半肉按弦;虎口平面微微向上;其它指形呈自然弧形。
名指--指端的外侧部位按弦;掌心、虎口、大指及其它手指都呈自然弧形。
总的要领--古人云:“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3.3基本指法
右手指法--勾、剔、抹、挑、打、摘、擘、托。
左手指法--吟、猱、绰、注、逗、撞、唤、进、退、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