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通风整理

合集下载

中间户型通风解决方案

中间户型通风解决方案

中间户型通风解决方案
《中间户型通风解决方案》
中间户型是指位于楼房中间部分的房屋,通风是这类户型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于无法通过窗户直接通向室外,中间户型的通风必须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中间户型通风解决方案:
1. 安装通风设备:中间户型可以通过安装通风设备来解决通风问题。

例如,可以安装排气扇或排风管道来帮助空气流通,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 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为中间户型提供清新的空气。

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对通风的依赖。

3. 室内植物:在中间户型内摆放一些室内植物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提高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

4. 定期通风:尽管中间户型无法通过窗户直接通风,但仍然可以通过定期打开门窗来进行通风。

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定时打开门窗,让新鲜空气流入室内,排出污浊的空气。

5. 控制湿度:室内湿度过高会影响空气质量,所以要注意控制室内湿度。

使用除湿器或者保持室内的通风和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湿度。

总的来说,中间户型的通风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

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使用空气净化器,摆放室内植物,定期通风和控制室内湿度等方法可以改善中间户型的通风情况,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和健康。

90平新风换气方案

90平新风换气方案

90平新风换气方案背景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在房屋密封性越来越好的现代建筑中,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供应变得尤为重要。

新风换气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为居住者提供新鲜健康的空气。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在一个90平米的住宅中实施新风换气系统的方案。

方案1. 空气净化新风换气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净化室内空气,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和异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建议在居室中安装一个高效的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确保居室空气清洁。

2. 排风系统为了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排出,我们建议在住宅中安装一个排风系统。

排风系统将室内空气排出,并将其替换为新鲜的室外空气。

排风系统通常由一个风机、排气管道和排气口组成。

风机负责将室内空气抽离,排至室外,而排气管道和排气口则起到导流的作用。

在90平米的住宅中,建议安装一个中央排风系统,将多个房间的室内空气集中排出。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更好地实现空气的流通。

3. 送风系统为了补充室内空气,我们建议在住宅中安装一个送风系统。

送风系统将新鲜的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充足供应。

在90平米的住宅中,可以安装一个中央送风系统,通过送风管道将新鲜空气引入多个房间。

送风系统通常由一个风机、送风管道和送风口组成。

风机负责将室外空气抽入,通过送风管道送至各个房间,而送风口则起到引导空气的作用。

4. 定时控制为了提升系统的智能化和舒适性,我们建议在系统中加入定时控制功能。

通过设置定时开关,居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新风换气系统的工作时间和风量。

定时控制功能可以帮助节约能源和降低噪音,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总结在一个90平米的住宅中,新风换气系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工具。

通过空气净化、排风和送风系统的结合,可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家居环境。

以上是我们提出的90平米新风换气方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是指在住宅设计、建设和使用中,对室内通风环境
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

通风是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
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健康,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通风量、供、排风方式、空气污染控制等。

在通风量方面,国家标准规定每小时应进行2~3次全室内换气,具体换气次数应根据室内户型、面积、人口密度等不同
因素进行设计,并在建筑物使用中进行调整。

供、排风方式应根据室
内布局和居住者的生活习惯进行选择,如客厅、卧室应采用窗通风和
机械通风相结合方式,而厨房等易产生气味的区域则应采用单向排风
方式。

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住宅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净化等功能,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保障居住者的健康。

住宅建筑通风标准的实施是保障居住者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
有效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提高生活质
量和幸福指数。

同时,住宅建筑通风标准的实施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
节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空调、净化设备的使用强度,减
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综上,住宅建筑通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必要的任务,需要在建
筑规划和设计时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健康和生活需求,引进适用的技术
和设备,确保住宅通风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
们打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改善室内通风的小技巧

改善室内通风的小技巧

改善室内通风的小技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建筑的普及,室内通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统计,有超过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改善室内通风质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何提高室内通风质量呢?本文将探讨一些小技巧,帮助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一、打开窗户通风室内空气中会含有各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醛等。

打开窗户是最直接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一般来说,早晨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晚上9点到11点是最适合开窗通风的时段。

夏季可以在早晨和晚上通风,而在中午和下午则可以把窗户关闭,利用窗帘遮阳。

此外,风口的设计也对室内通风效果有影响。

如果您的窗户与外墙距离较近,则可以考虑安装窗口风口。

二、利用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通过调节室内外气压差,使空气从室外进入室内,并通过过滤、换热等方式将室外新鲜空气进行处理,并将其送到室内进行空气交换。

该系统能够有效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并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系统的选择与安装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施工。

三、养绿植绿植不仅能够提供美观的视觉效果,还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

绿植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释放氧气的方式来清洁室内空气。

比如,吊兰、虎尾兰、芦荟等植物能够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绿植要根据室内空间大小和光线强度,保证植物能够良好生长。

四、清洁空调空调为我们带来了室内恒温、恒湿的舒适空间,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因此,定期清洁空调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关键。

可以进行空调滤网清洗、空调设备清洁、空气净化器使用等措施,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健康。

五、保持房间整洁室内清洁和整洁程度也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室内灰尘、污渍等,保持房间整洁。

另外,通过正确存放卫生间清洁用品,能够减少室内氨、氨臭味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改善室内通风,需要我们充分重视,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改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上提到的小技巧来改善室内通风,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更可靠。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创造更为舒适和健康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首先,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关键。

建筑物的朝向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

例如,在季风气候地区,将建筑物的长边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

同时,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便风能够顺畅地流动。

建筑群的布局也可以采用错列式、斜列式等形式,减少风的阻力,增加通风效果。

建筑的开口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窗户的位置、大小和形式都需要精心规划。

窗户应该分布在建筑物的不同方向,以促进交叉通风。

增大窗户的面积可以增加进风量,但也要注意比例协调,避免影响建筑的结构和美观。

此外,窗户的开启方式也很重要,平开、推拉或上悬等方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在一些情况下,设置通风口、通风井等特殊的开口结构,能够引导风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深处,提高通风的均匀性。

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设计同样会影响自然通风。

减少内部隔墙和障碍物,可以让空气更自由地流动。

挑高的空间和中庭设计能够利用热压原理,促进空气的上升和排出,形成自然的通风循环。

楼梯间和走廊等公共区域也可以作为通风通道,与室内空间相互连通,增强整体的通风效果。

在建筑外形设计方面,采用流线型或楔形的建筑外形能够减少风的阻力,提高风的通过率。

例如,一些高层建筑的顶部逐渐收窄,就像一个漏斗,能够引导风更有效地进入室内。

而在低层建筑中,通过设计坡屋顶或者设置风帽等,可以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增强自然通风。

另外,利用地形和周边环境也是提高自然通风效果的一种策略。

如果建筑物位于山坡上,可以利用地形高差,使风更容易进入底层空间。

周边的植被和水体也能对风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树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强风,同时也能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促进空气的流动。

室内风环境优化措施

室内风环境优化措施

室内风环境优化措施
“室内风环境优化措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改善室内空气流通、气流分布和温度分布等,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室内风环境的优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设计通风: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病毒等微
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布置窗户、门的位置,使用新风系统等。

2.控制气流分布:调整室内气流的速度和方向,使其均匀分布,减少气流的
死角,防止出现明显的空气对流现象。

例如,合理布置家具、避免阻挡气流的流动等。

3.调节温度分布:通过调节室内温度的分布,使其更舒适,同时也可以促进
空气流通和改善人体散热状况。

例如,安装分区空调或独立温度调节设备等。

4.使用智能设备:利用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室内通风和空气质量。

例如,智能
空气净化器、智能加湿器等设备可以自动调节室内空气质量。

5.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室内设备和家具,保持室内环境卫生,避免微
生物滋生。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室内风环境优化措施”指的是改善室内空气流通、气流分布和温度分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让房屋更通风的妙招

让房屋更通风的妙招

让房屋更通风的妙招生活中,房屋通风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极为重要。

良好的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的新鲜空气流动,对身体健康和心情都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并非所有房屋都能轻易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尤其是在高楼居住或者窄小的房间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让房屋更通风的妙招,帮助改善居住环境。

1. 安装风扇风扇是提升室内空气流动的有效工具。

无论是天花板风扇还是立式风扇,都能够帮助循环空气,并将热空气推出房间。

在使用风扇时,将其设置为逆时针旋转,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可根据需要调整风扇速度和角度,以更好地满足通风需求。

2. 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最简单常见的通风方法之一。

无论是早晨、傍晚还是夜晚,根据气温和空气质量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打开窗户。

尽量打开窗户的方式是采用对流通风原理,即打开两个窗户,使空气自然流动。

例如,将窗户设置在相对位置上,通过风的流向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3. 利用门窗的布局设计门窗的布局设计对于房屋通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尽量选择具有较大窗户的房间,以便空气更容易进入和流通。

其次,将门和窗户设置在相对位置上,以便在打开时形成对流通风。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隐形纱窗或品质好的防蚊纱窗,既可以保护室内免受蚊虫侵扰,又不阻挡空气流动。

4. 使用通风设备除了风扇,还有一些其他的通风设备可供选择。

例如,新风系统能够引入新鲜的室外空气,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

换热器则可以有效地回收废气热能,用以加热进入的新鲜空气。

这些设备帮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实现持续的通风效果。

5. 植物提供氧气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室内环境,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选择具有良好通风效果的室内植物,如吊兰、虎尾兰等,摆放在房间中,既能美化空间,又能提供新鲜的氧气。

6. 定期清洁空调和通风口空调和通风口是室内空气流通的关键部分,定期清洁它们是保持良好通风的必要步骤。

清洁空调过滤网和空调冷凝器,可以避免灰尘和细菌滋生。

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

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

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室内温度舒适、改善居住者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有效的通风设计可以帮助消除污浊的空气、异味和湿气,同时引入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环境的健康和舒适。

本文将论述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原则以及常见的通风系统。

住宅建筑通风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通风与人工通风的结合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自身的特征,如窗户、门和天窗等,通过气压差和风力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人工通风则依赖于机械设备,如通风扇和空调系统。

在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通风的依赖。

合理布置窗户和门的位置,使室内空气能够自由地流动和交换。

2. 多方向通风的设施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应考虑到房间的不同功能及其特殊需求。

例如,厨房和浴室等会产生大量湿气和异味的空间,应设有通风装置,能够及时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

而卧室和客厅等则需要能够保持适宜温度和通风的设计。

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空间的要求设置多方向的通风设施,以满足各种不同需求。

3. 遮阳与保温的平衡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还需要综合考虑遮阳和保温的问题。

阳光的照射会导致室内温度升高,而过多的紫外线会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合理利用遮阳设施,并考虑到遮阳的同时保持通风的需要。

此外,还要注意保温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提高室内的保温性能,减少能量的损失。

常见的住宅建筑通风系统包括以下几种:1. 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是一种传统的通风方式,依赖于自然气流和建筑布局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常见的自然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窗、天窗和开放式门等。

通过调整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流量和方向,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 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是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和交换。

常见的机械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扇和换气设备。

通风扇可以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和异味,同时引入新鲜空气。

而换气设备则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速率,保持适宜的通风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外自然通风:室内自然通风:唐毅:住宅自然通风与窗户的关系(2003.6)研究对象:住宅室内通风效果与窗户面积、位置、室内外风速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中涉及了哪几个主要概念和主要问题:1空调开启时段,室内新风量是否能满足最小新风量要求?2空调间歇期,房间窗扇开启时是否能尽更换室内空气?3夏季空调季节的间歇期以及全年的过渡季节房间窗户的开启可否达到一定的换气次数?主要研究内容和流程:1 模拟计算步骤——两步法:模拟工作按两步进行。

第一步,可以采用较粗的网格,对建筑物外部环境进行模拟;第二步,将第一步的计算结果作为第二步的初始条件,缩小模拟的区域,细化网格,这样可大大减小计算量和缩短计算时间。

文献采用这种方式,并称之为两步法。

模型主要包括两个大类:室外风场模型、室内风场模型。

2 模拟流程:研究工具:PHOENICS 软件评价指标:1 我国现有的有关室内通风的标准和规范:规范一、《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50096-1999)[39]中:5.1.4 卧室、起居室(厅)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风。

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通风措施。

5.1.5 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2. 厨房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

标准一、《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2003 年2 月)相关条文:4.0.11 可开启的外窗(或阳台门)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值不应小于0.08。

3.0.1 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卧室、起居室室内换气次数取1.0 次/h。

3.0.2 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卧室、起居室室内换气次数取1.0 次/h。

2 我国节能规范中有关开窗面积的部分:标准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4.0.5 窗户(包括阳台门上部)面积不宜过大。

北向、东、西向和南向的窗墙面积比,应分别控制在20%、30%和35%左右。

标准一中:4.0.5 外窗的面积不应过大,各朝向窗墙面积比控制如下:北向不大于0.45;东西向不大于0.30;南向不大于0.50。

研究结果:一、CFD 技术在建筑环境领域的应用已经成熟;二、室外风环境初步模拟结果1 建筑物前后的风压差沿建筑本身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高度的建筑物相比,建筑物高度越大,在其下部相同高度处的风压差越大。

因此楼层少的建筑物的风压差小,通风的前提条件相对较差。

2 建筑物迎风面前5m 处的风速沿迎风面的水平分布是中间小,两边大。

与相同高度的未受干扰的气流风速的比值为0.5~1,因此可获得广州城区夏季室外平均风速为1.7m/s 时,住宅窗户室外前5m 处的风速为0.8~1.7m/s。

3 建筑物迎风面前5m 处建筑物中轴线垂直剖面上的风速,沿建筑物本身的高度方向增加,但与相同高度未受干扰的气流风速的比值基本上都在0.4~0.6 之间,与建筑物高度无关。

三、室内通风量与窗户和室外风速的关系1 本课题的室内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室外风速度作用下,窗户面积越大,室内通风量越大。

模拟房间下风侧的出风口面积,无论出风口面积大小,当作为进风口的窗户的面积达到与出风口面积一致时,室内的通风量可达到窗户在外墙上最大可开启面积时所获得的通风量的80%以上。

2在相同的室内外设定条件下,窗户处于外墙上不同位置,室内通风量的变化不超过10%。

窗户与门之间的距离越大,通风量越小。

3 窗户位置对通风量影响不大。

窗户位置对室内流场分布影响较大,窗户处于外墙的中部以及距门较远侧墙之间的位置,室内流场相对较好。

四、室内主流区最大风速与窗地面积比的关系1 针对人在室内的热舒适感觉,首次提出室内主流区最大风速的概念,是对室内风速的不均匀分布的一种探讨方法。

并将主流区最大风速与PMV 结合进行室内的热舒适度评价。

室内主流区最大风速的最大值是出现在窗地面积比为0.06处。

当窗地面积比超过0.06 时,室内主流区最大风速随之减小;2 室内通风量(换气次数)随着窗地面积比的增加呈幂函数规律增加,并有极大值,当窗地面积比为0.1 时,通风量将达到极大值的80%以上;当窗地面积比为0.12 时,室内的自然通风量(换气次数)与室内主流区最大风速均较大。

3 合理地选择开窗面积,才能在保证足够的通风量的前提下,使室内大部分区域获得较好的舒适度。

广州城区在室外温度为28℃时,室内风速达到0.5m/s,PMV可达到小于1.5 的较舒适的范围。

广州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郑智娟:广州地区围合式住宅组团室外风环境研究(2008.5)研究对象:广州地区围合式住宅组团研究范围:住区内1.5m 高度舒适风分布情况(即0.5 m/s≤风速v≤5 m/s 的区域)作为主要的的风速考察指标,并关注可能产生风害的区域(即v≥5 m/s 的区域)。

该研究中涉及了哪几个主要概念和主要问题:影响围合式组团室外风环境的主要因素:风的流线、小区朝向、开口、以及迎风面建筑联体垂直于风向的投影面积和宽度。

建筑密度低、楼层高度矮、容积率小仅提供能够形成良好风环境的可能。

研究工具:PHOENICS 软件、采用标准k-ε模型,控制微分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k 方程和ε方程(考虑流体不可压缩,稳态后的简化)。

围合式组团风环境的评价指标:指标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在规划设计初期,分析比较同一地块不同方案之间的风环境优劣,以及粗略估计改变某些设计参数后对小区风环境的影响。

引入的评价指标以及计算方法:1)迎风面积S——S=Sr+Sc+Sn。

Sr、Sc、Sn 分别为入口建筑、出口建筑、圈内建筑的迎风面积,单位㎡。

其中:Sr=Σdri×相应层高+Σdrgi×相应层高(i=1,2,3…n)Sc=Σdci×相应层高+Σdcgi×相应层高(i=1,2,3…n)Sn=Σdni×相应层高+Σdngi×相应层高(i=1,2,3…n)S 即所有建筑的迎风面积之和(包括住宅和低层裙楼的迎风面积之和,有架空时减去架空层的迎风面积)。

2)入口建筑迎风面积比Sin——Sin=Sr/S。

3)出口建筑迎风面积比Sout——Sout=Sc/S。

4)入口建筑宽度比Din——Din=Σdri/Dr(i=1,2,3…n)。

此数值不考虑低层裙楼。

5)出口建筑宽度比Dout——Dout=Σdci/Dc(i=1,2,3…n)。

此数值不考虑低层裙楼。

6)入口开口宽度比DKin——DKin=Σkri/Dr(i=1,2,3…n)。

7)出口开口宽度比DKout——DKout=Σkci/Dc(i=1,2,3…n)。

增加两个需统计的数据:考虑到建筑两边的压差是设计师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建筑是否具有通风潜力的表现。

加入统计建筑两边压差的变化,以全面考察评价指标值的变化对小区风环境的影响。

其中:P——围合圈内建筑通风方向两边压差的平均值,单位pa。

Pm——围合圈内建筑通风方向两边压差大于1.5pa 的建筑所占比例,单位%。

研究结果:1 分析由广州市规划局提供的近百个小区规划实例后,选择23 个围合特征明显的住宅组团,对其设计参数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归纳,为后期寻找与风环境设计关系最密切的设计因子提供研究的数据基础。

2 对23 个围合式住宅组团进行初步的风环境模拟,分析后发现小区内风的流动与分布情况相当复杂,难以就此研究结果得出个别或几个小区规划因子与风环境设计的线性关系。

此时,将与风环境优劣关系密切的因素定位于小区开口的位置和大小、围合圈的方位朝向、以及迎风面建筑联体垂直于风向的投影面积和宽度这几个设计因子上。

3 通过对鸣翠花园小区的深入分析,发现建筑密度低、楼层高度矮、容积率小仅提供能够形成良好风环境的可能。

影响围合式组团室外风环境的主要因素,确实是风的流线、小区朝向、开口、以及迎风面建筑联体垂直于风向的投影面积和宽度。

4 通过增大模拟时的入射风风速,观察相应小区的室外风环境的情况。

结果发现,入射风速的增大能够显著改善组团的风环境。

然而随着入射风速的增大,围合圈最大风速Vmax 的增幅也相当大。

因此得出合理的规划布局是形成良好的小区内外风环境的最重要因素。

若是小区规划不合理,即使入射风速的增大能够改善围合圈内外风环境,同时也容易出现产生建筑风害的后果。

5 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尝试引入风环境设计的评价指标,将影响风环境效果最明显的设计因子融于其中。

评价指标有7 个,它们是——迎风面积S、入口建筑迎风面积比Sin、出口建筑迎风面积比Sout、入口建筑宽度比Din、出口建筑宽度比Dout、入口开口宽度比DKin、以及出口开口宽度比DKout。

该评价指标适用于在规划设计初期比较同一地块不同方案间的风环境的优劣,以及粗略估计改变某些设计参数后对小区风环境的影响。

6 通过改变间距、大角度的改变风向、小角度的改变风向等方法,考察评价指标的变化对风环境的影响。

发现只有当评价指标的数值变化较大时,小区室外风环境才有可能大为不同。

然而只有不同的规划布局才能引起评价指标值产生较大的变化。

7 最后,总结评价指标的使用方法如下: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适用于横向比较同一地块、规划设计指标一定的情况下,圈内无建筑的不同围合式布局设计方案之间的风环境优劣。

评价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其中:1)一级指标——Sin 值和Din 值若对比方案中,上述二指标中有一个相差0.1,则Sin 或Din 小的方案风环境好。

2)二级指标——S当不满足一级判定条件时,对比方案的迎风面积S 若相差10%以上(差值/S 较大值×00%),S 小的方案风环境较好。

3)三级指标——综合Sin 与Sout、Din 与Dout 值。

当不满足一、二级判定条件时,观察每个方案的Sin 与Sout 值。

①若二值相差25%以上,Sin 小的方案风环境较好;②当 Sin 与Sout 相差不大时,ⅰ.Din、Dout 小于1 的情况下,Din、Dout 越小的方案,风环境越好;ⅱ.Din、Dout 大于1 的情况下,Din、Dout 越大,风环境越好;ⅲ.DKin、DKout 越大越好;ⅳ.当Din、Dout 接近1(0.95~1.05)时,风环境较差。

若 Din+DKin (或Dout+DKout)<1,风环境较好;若 Din+DKin (或Dout+DKout)=1,风环境较差;若 Din+DKin (或Dout+DKout)>1,一般而言二者之和越大风环境越好。

当一、二级指标不适用时,使用三级指标会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往往需要结合风的流线进行分析。

秦翠翠:广州地区居住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效果与措施研究(2009.11)研究对象:广州地区居住建筑该研究中涉及了哪几个主要概念和主要问题:居住建筑的自然通风、节能效果、换气次数研究工具:DeST-h 软件、PHOENICS 软件评价指标:1.自然通风节能率(自然通风节能率为间歇空调运行模式下,自然通风的建筑能耗与基准建筑能耗相比的减少率),确定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