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3.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 3.2 声音的特性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3.2 声音的特性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3.2 声音的特性学案 (新版)沪科版3、2 声音的特性预学目标1了解乐音的特征,知道音调是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属性之一。

2知道噪音的概念,等级和危害。

3知道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

我的疑惑名师点拔例1音调: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分析:物体的振动频率与振动物体的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在粗细、松紧一定的情况下,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琴弦就是靠改变其长度来发出不用音调的声音。

例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小。

分析:发声体都在振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响度是表示声音的强弱,因此不能根据响度的不同来辨别发声的乐器,“震课前预习导学 自主预习,确立学习目标,检测预习效果1、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频率,物体振动越_________,频率_________。

3、物体_________决定音调。

_________越高,音调越____________。

4、物体的____________决定响度,________越大,响度____________响度不仅跟__________有关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

5、我们能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6、人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赫,低于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叫__________,高于这个频率范围叫_______。

7、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课中名师导学 典例精析,名师点拨解疑,重在授之以渔知识点1:音调★重点例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是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会现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音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个与声音特性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音乐会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各种乐器的演奏,引导他们关注乐器的音色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能分辨出视频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吗?它们是如何产生声音的?”激发学生的思考。
3.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在导入环节,我可以播放一段音乐会现场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注意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我可以提问:“你们能听出视频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吗?它们是如何产生声音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巩固: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他们自己总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同时,我布置了一些与声音特性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巩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沪科版1、能辨别出生活中的声现象哪些是乐声,哪些是噪声。

2、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调,音色,知道决定响度、音调、音色的因素3、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了解生活中乐音和噪声、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第二学时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课前从家里带来钢锯片、尼龙丝、文具盒、木梳、硬质塑料片等工具。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乐音和噪声活动1:通过用耳朵倾听两组乐音和噪声的磁带的声音活动来感受乐音和噪声根据倾听活动的感受,思考:1、你认为乐音和噪声各具有什么特点?你能否尝试着描述一下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填一填:⑴乐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乐音。

⑵噪声________________ ,叫噪声。

2。

请根据自己的体会再列举几个生活中几个反映乐音和噪声的实际例子。

二、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一)响度:活动2:用耳朵倾听变化的一段声音,请思考:1、你听到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2、在声音变化的过程中,变化的是什么?填一填:响度:叫做响度。

活动3: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你用力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在用耳倾听声音的响度变化的同时,仔细观察两次鼓面上塑料泡沫小球的是如何变化的?2、你用力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在用耳感觉响度变化的同时,并观察悬挂的塑料小球被弹开的角度是如何变化的?3、当你把录音机的声音的响度由小到大时,可观察到与录音机相连的扬声器上的纸片是如何变化的?4、当你远离音量不不变的录音机时,你对声音的感觉有什么不同?5、当你把肥皂膜在喇叭的不同距离处时,你观察到肥皂膜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填一填:响度跟有关,越大,则响度越大。

其次响度还跟距离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则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响度、音调、音色【学习目标】1.能识别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声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1.所有乐器的物理原理都一样:通过振动而发声。

2.打击乐器:靠受击打部分振动而发声;弦乐器:靠弦的振动而发声;管乐器:靠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

友情提醒:1.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声音的音调高,响度也不一定大。

响度和音调没有必然的联系。

2.日常用语中,“低”不一定是指音调。

如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响度。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响度自主阅读教材P40~4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响度(1)人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大小。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分贝表示。

2.如下图所示,小明在鼓面上放几颗小石子,然后用不同的力敲鼓,可以判断乙图中鼓的振幅大,判断的依据是小石子跳得高,乙图中鼓的响度大。

知识板块二音调自主阅读教材P41~4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2)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3)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下面(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知识板块三音色自主阅读教材P42~4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音色我们能分辨出相同音调的不同声音,依靠的是音色,它由发声体的材料决定。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音的特性(一)》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音的特性(一)》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音的特性(一)》学案沪科版3、2 声音的特性(一)》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2、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3、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0—43页,完成以下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做乐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噪声。

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

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响度还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4、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________表示。

5、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_,它和_____________有关。

6、频率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7、音色又叫________,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和_______有关。

8、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是决定乐音的三大特性。

三、自学检测:1、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万大军。

这个典故形容张飞的声音()A 音调高 B 频率高 C 响度大 D 音量小2、“声音刺耳”描述的是________;”震耳欲聋”描述的是_____;“闻其声知其人”描述的是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音色”)3、女高音与男低音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有声源的振动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

4、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 响度越大 D越低沉5、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也能被人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不同。

八年级物理全册3.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共2课时)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乐音的品质和对声音的感受。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会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

本节内容是初中声学部分的重点,是历年中考命题考查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从物理的角度和情感、环境的角度对乐音和噪声作简单说明。

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及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教材在每一个乐音品质要素中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入,并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

教材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来源以及防止噪声的措施,重在使学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噪声的等级、危害与控制。

关于音色,由于它的理论知识复杂、定义较抽象,所以学生只要知道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出的声音不同就可以了。

本节教学主要应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并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教学中希望学生能自己表述乐音的特性,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分辨出乐音的不同特性。

教材中的噪声的事例都是从物理角度认识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从情感、环境角度对噪声的认识。

实际应用也是本节教学应强调的。

动手做好教材安排的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对学好本节知识十分重要,对噪声的污染在社区内做一些有关的社会调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第1课时声音的三个特性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最新】2019-2020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音的特性》学案

【最新】2019-2020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音的特性》学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最新】2019-2020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
音的特性》学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辨别出生活中的声现象哪些是乐声,哪些是噪声。

2.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调,音色,知道决定响度、音调、音色的因素
3.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了解生活中乐音和噪声、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第二学时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钢锯片、尼龙丝、文具盒、木梳、硬质塑料片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认识乐音和噪声
活动1:通过用耳朵倾听两组乐音和噪声的磁带的声音活动来感受乐音和噪声
根据倾听活动的感受,思考:
1.你认为乐音和噪声各具有什么特点?你能否尝试着描述一下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2。

请根据自己的体会再列举几个生活中几个反映乐音
说明
让学生通过亲身倾听噪声和乐音的感受,从而体验出噪声和乐声特点,这样更有利加深对乐音和噪声的理解和认识。

填一填:
⑴乐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乐
音。

⑵噪声________________ ,叫噪声。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的特性》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的特性》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3.2 声的特性》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学习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学习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教学导入导入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

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导入二、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导入三。

师生共同欣赏一段音乐和一段噪声,请学生谈谈对这两段音乐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声音给人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要点梳理】知识点一、音调1、音调的定义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即音量(也称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之一。

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

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2、声现象及其特点举例,声音的现象,特点男低音歌唱家的歌声低沉、粗壮、声音低,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尖细、声音高,狮子的吼声低沉、粗壮、声音低,羊羔的叫声尖细、声音高,成年男人的说话声低沉、粗壮、声音低,女同学的说话声尖细、声音高,老牛的叫声,低沉、粗壮、声音低,蚊子、蝙蝠、老鼠的叫声尖细、声音高,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高低是不同的,由得发出的声音高,有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分类及乐音的三要素;
2、通过实验总结出影响音调的因素是频率;
3、知道减弱噪音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乐音的三要素
2、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传播。

3、声音在_________传播的最快,在_________传播的最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___。

二、学习新知
1、
利用音叉、鼓等设计实验,使之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2、演示响度与分散程度的活动。

点拨:
1、声音的响度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响度与声音传播的距离及分散程度有关。

3、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

(2)、音调
阅读课本41下半部分和42页上半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音调。

2、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表示。

体验活动:
利用刻度尺、梳子等设计实验,使之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点拨:
1、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

物体振动越______,音调就越______。

2、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

3、注意区分音调和响度。

(3)音色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生活中利用音色的实例。

(二)噪声的防治
体验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43—45页内容,
1、找出噪声防治的三个环节,并举出生活中的具体措施分别在哪个环节进行防治。

2、在课堂中有哪些噪声,如何防治?
点拨:
防止噪声的三个环节是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

【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疑惑?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1、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声音的______高,是因为说话时声带振动______-。

2、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时,产生的音调______,当划得慢时,产生的音调______。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的音调高,______的响度大。

4、用小提琴和二胡分别演奏《二泉映月》能分辨出琴声,是因为二者的______不同。

5、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带上防噪音耳塞;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减弱噪声。

6、“无声手枪”的消声装置,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小孩在放鞭炮时,常捂住耳朵,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现代城市规划中,一般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能力提升
7、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A、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时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时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B、“起的调太高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音调
C、“尖声细调”指的是音调
D、“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9、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
______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_.
10、噪声是由发声体的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
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1、(2013•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12、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