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无损混凝土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组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6月3日

目录

实验一、混凝土配制实验 (2)

实验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3)

实验三、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6)

实验四、综合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9)

五、实验总结与分析 (11)

参考文献 (12)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必须预习有关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目的和方法,

并写出预习报告。否则,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得大声喧哗、打闹,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

制度;

3.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未经有关人员同意,不得任意动用;

4.使用仪器设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止使用,

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使用)而造成设备损坏,按学校规定处理;

5.实验时应严肃认真,亲自动手,并及时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实

验结束,应将实验结果交指导教师审阅;

6.实验完毕,应将仪器设备擦洗、整理,清扫地面,经指导教师同

意后,方可离开;

7.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不得转抄他人结果,并按指定时间交给指

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混凝土配制实验

实验条件:湿度51 %,温度25 ℃实验时间:2015 年 4 月 2 日

1. 实验目的: 制作强度为C45混凝土试块,为之后的强度检测实验做准备

2. 实验仪器: 搅拌机,磅秤,天平,台秤,拌板,拌铲,盛器等

3. 实验原材料:

1.配制 25 L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泥 9.92 kg 砂 13.60 kg 卵石 31.74 kg

水 4.25 kg 外加剂 g ( %)

水泥标号:42.5;石料最大粒径30㎜;砂表观密度2600㎏/ m3;石子表观密度2630㎏/m3;

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卵石:水=397:544:1270:170

3.砂率:30%

4.水胶比:W/B=aa×?b/(?cu,0+aa×ab×?b)=0.43

4. 试验方法:

1.根据计算所得的配合比配置25L混凝土并拌合

2.将配制好的混凝土装模,在振动台上振实成型

3.将成型后试件编号并静置,一天后进行拆模将混凝土试块放入标准养护室中养护28d

实验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实验条件:湿度45 %,温度28.5 ℃实验时间:2015 年 4 月30日

1. 实验目的: 利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

2. 实验仪器: ZC-3-A型回弹仪、压力机

3. 实验原理:

回弹法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由于测量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所以应属于一种表面硬度法,是基于混凝土表面硬度和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建立的一种检测方法。

4. 实验方法:

利用压力机固定试块,然后在试块上找两个相对的测试面用回弹仪各弹击8个点,每个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度为1。回弹点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

5. 实验记录表:

表一:回弹值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号编号

回弹值R

回弹值

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T-5-1 40 4

2 47 38 36 32 39 34 41 40 34 36 38 40 42 42 39

2 T-5-2 4

3 35 35 41 35 40 33 36 26 40 42 38 36 36 36 4

4 37.3

3 T-5-3 45 43 37 35 3

4 38 41 34 36 38 44 34 4

5 37 41 3

6 38.2

4 T-5-4 36 38 33 38 49 38 39 33 38 39 38 32 48 37 41 36 37.7

5 T-5-5 43 32 38 3

6 43 3

7 37 40 23 41 41 41 40 32 39 36 38.5

6 T-5-6 36 34 30 38 33 41 40 31 31 38 35 39 36 36 30 42 35.6

6. 实验结果:

表二:选取实验数据建立回归曲线

图一:回弹法测抗压强度回归曲线图

回弹值R 23.60 24.80 25.90 26.60 27.50 29.50 29.60 29.70 29.80 29.80 29.80 30.20 抗压强度

f(mpa)

19.10 17.80 20.0. 17.80 20.40 28.00 19.77 28.29 21.80 25.92 27.27 29.62

回弹值R 31.70 32.10 34.00 34.20 34.70 34.70 35.60 37.70 38.20 38.50 39.00 抗压强度

f(mpa)

28.88 27.66 30.50 30.30 30.58 36.40 38.88 39.50 41.08 33.30 39.03

表三:与全国标准强度比较

7、结论

由于只有6个测区不大于10个,应取构件中最小的测区强度换算值为该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利用全国测强曲线推测:

T-5-5推定抗压值为 32.9Mpa 是表中最小的推测强度,因此作为该构件利用全国测强曲线的推定值为 32.9 Mpa. 利用回弹测强曲线推测:

T-5-6 推定抗压值为36.16Mpa 是表中最小的推测强度,因此作为构件利用专用测强曲线的推定值为 36.16 MPa. 与实际强度比较俩次推定值:

实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R=39.17,因此作为实测推定值。与全国推定值的误差是16%;与回弹测强的推定值的误差是7.7%,由此可以看出用回弹法建立的测强曲线比全国的标准更加准确。而且从图中的相关性说明用回弹法建立的测强曲线显著性相关。

序号 编号 回弹值均值 回弹曲线推算强度值 全国曲线标准强度值 混凝土实测强度值 1 T-5-1 39 42.08 39.5 39.03 2 T-5-2 37.3 39.12 36.1 43.24 3 T-5-3 38.2 40.69 37.9 41.08 4 T-5-4 37.7 39.82 36.9 39.5 5 T-5-5 38.5 41.21 38.5 33.3 6

T-5-6

35.6

36.16

32.9

38.88

实验三、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实验条件:湿度 48 %,温度 27 ℃ 实验时间: 2015 年 5 月 7 日

1. 实验目的: 利用超声仪检测混凝土强度

2. 实验仪器: RS-ST01C 非金属声波检测仪、标准试块6块、探头频率:50Hz

3. 实验原理:

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超声波,其速度和频率反映了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内

部结构和组成情况,那么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密实度与波速和频率密切相关,即强度越高,其超声波的速度和频率也越高。因此,通过测定混凝土声速来确定其强度。

4. 实验方法:

取试块的捣制侧面为测试面,测点布置采用三对(或五对),并测量出对点的距离L1,利用超声仪测量出各对点的距离超声波经过所需时间,并记录在超声波记录表中。

5.实验记录:

表四: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号

编号 尺寸(L )

T/us

t(平) Vc 备注

(t

0)

t 1

t 2

t 3

1

T-5-1 150.10 35 28.4 29.5 30.97 4847.15 t0为18 已消除 2 T-5-2 150.10 29.5 29.5 30.6 29.87 5025.67

3 T-5-3 150.10 32.8 30.6 31.7 31.70 4735.02

4 T-5-4 151.00 29.

5 28.4 29.5 29.13 5183.07 5 T-5-5 151.40 31.7 27.3 30.

6 29.8

7 5069.20 6 T-5-6 150.40 30.6

29.5

33.9

31.33

4800.00

6.实验结果:

表五:选取实验数据建立回归曲线

图二:超声波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曲线回归图

声速

(km/s )

4.30 4.70 4.50 4.04 4.40 4.34 4.43 3.86 3.92 4.36 4.25

抗压强度

f(mpa)

19.10 21.80 20.40 17.80 17.80 20.0. 32.88 28.88 28.00 30.55 29.22

声速

(km/s )

4.16 4.38 4.75

5.04 4.53 4.74 4.80 4.48 4.53 4.91 4.97

抗压强度

f(mpa)

33.15 31.68 36.00 39.40 34.20 41.08 38.88 32.08 36.40 36.56 41.38

声速

(km/s )

4.85

5.03 4.87 4.85 5.18 4.51 4,48 4.92

抗压强度

f(mpa) 40.79 39.03 39.47 39.03 39.50 29.43 30.30 35.72

7、实验结论:

表六

由于只有6个测区不大于10个,应取构件中最小的测区强度换算值为该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利用超声测强曲线推测:

T-5-6 推定抗压值为37.85Mpa 是表中最小的推测强度,因此作为构件利用专用测强曲线的推定值。 与实际强度比较:

实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R=39.17,因此作为实测推定值。与超声测强的推定值的误差是 3.4%,由此可以看出用超声法建立的测强曲线得出到强度与实际强度较吻合。而且从图中的相关性说明用超声法建立的测强曲线显著性相关。

序号 编号 超声波声速均值 超声曲线推算强度值 混凝土实测强度值 1 T-5-1 4.85 38.42 39.03 2 T-5-2 5.03 40.48 43.24 3 T-5-3 4.74 37.17 41.08 4 T-5-4 5.18 42.23 39.5 5 T-5-5 5.07 40.94 33.3 6

T-5-6

4.80

37.85

38.88

实验四、综合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实验条件:湿度43 %,温度24 ℃实验时间:2015 年 4 月14日

1. 实验目的: 利用回弹法和超声法,通过校准测强公式推算改测区混凝土

的强度值。

2. 实验仪器: RS-ST01C 非金属声波检测仪、回弹仪、试块、压力机

3. 实验原理:

回弹法是根据混泥土表面的回弹值来推算混凝土强度值,它只能反映混凝土表层2~3cm深度的质量情况;而超声法则能反映混泥土内部密实度和弹性性质,通过超声声速值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值。显然,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的不同物理参量推算混凝土强度值,可以由表及里,全面地反映混凝土的质量情况。

4. 实验方法:

1、先测试块的声速值记录表中,其测试方法及要求与单一法超声声速测量

相同。

2、然后将试块置于压力机上,预压5~10t固定后进行回弹测量。在超声测

量对应面上各测8点,每个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度为1。回弹点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并记录表中。

3、回弹测量后进行试块破坏性试验并计算出试块的抗压强度值。

5. 实验记录表:

表七: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记录

序号 编号

回弹值 声速/(Km/s) 实测

强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均值 测试值 修正值 1 T-5-1

40

42 47 38 36 32 39 34

39.00 4847.15 4847.15 39.03

41 40 34 36 38 40 42 42 2 T-5-2

43

35 35 41 35 40 33 36

37.30 5025.67 5025.67 43.24

26 40 42 38 36 36 36 44 3 T-5-3

45

43 37 35 34 38 41 34

38.20 4735.02 4735.02 41.08

36 38 44 34 45 37 41 36 4 T-5-4

36

38 33 38 49 38 39 33

37.70 5183.07 5183.07 39.5

38 39 38 32 48 37 41 36 5 T-5-5

43

32 38 36 43 37 37 40

38.50 5069.20 5069.20 33.3

23 41 41 41 40 32 39 36 6 T-5-6

36

34 30 38 33 41 40 31

35.60 4800.00 4800.00 38.88

31

38

35 39 36 36 30 42

超声回弹综合法全国测强曲线回归方程

1.439

1.

0.0056c cu

f v R

6、实验结果:

由于只有6个测区不大于10个,应取构件中最小的测区强度换算值为该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利用综合法测强公式推测:

T-5-6 推定抗压值为29.72Mpa 是表中最小的推测强度,因此作为构件利用专用测强曲线的推定值。 与实际强度比较:

实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R=39.17,因此作为实测推定值。与综合法测强的推定值的误差是24.1%,由此可以看出用综合法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存在很大的误差。

序号 编号 综合法回归方程推定值 混凝土实测强度值 1 T-5-1 35.45 39.03 2 T-5-2 34.36 43.24 3 T-5-3 33.36 41.08 4 T-5-4 36.70 39.5 5 T-5-5 36.93 33.3 6

T-5-6

29.72

38.88

五、实验总结与分析

一、结论总结与分析

本次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采取了三种检测方法: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检测混凝土强度;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并利用各自所得数据建立了相对应的回弹法测抗压强度曲线与超声法测抗压强度曲线,以此来与实际所测得的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进行比较。

1、通过单一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推算的强度是36.16Mpa,与实际的测定强度相比较存在的误差是7.7%。

2、通过超声法测混凝土强度:超声法推算的强度是37.85Mpa,与实际测定强度相比较存在的误差是3.4%.

3、通过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综合法推算的强度是29.72Mpa,与实际测定强度相比较存在的误差是24.1%。

从中不难看出用超声法测定强度比回弹法测定强度更加准确,但由于回弹和超声均存在误差,所以导致综合法测强度是=时出现很大的误差。

综合这三次实验,造成这些误差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从根本上是初期混凝土试件制作的不合格导致的,可能原因有:

1、在所做等级混凝土需要的材料计算上出偏差;

2、在制作混凝土过程中取料不准,模块没有振实等操作失误,这些势必将会影响所做试块的质量。

二、回弹实验中:

1、由于回弹仪本身可能存在问题,那么所打出的回弹值则将不准;

2、回弹仪使用方法不正确;

3、在打回弹选点时没有避开卵石突出部位或表面坑洼处。

三、超声实验中:

1、试块表面的黄油没有涂抹均匀;

2、选择的测点区域面不是平整光滑的,存在凹凸不平或者裸露

二、实验感想

在这学期的无损检测实验中,感触颇深。不同于之前的实验,此次实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要自己设计实验报告,尤其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还有如何更好的精确的建立曲线,这都是我们以后作为一名合格的土木检测人员应该在学校学会的的基本能力。通过在实验中的仔细操作和数据的处理,更好的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可以加强对专业素养能力的锻炼。而对于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应当从什么角度想办法去解决;实验操作中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通过这学期的几个实验操作,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平.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JGJ/T23-2010)

3)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5,(CECS02:2005)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2 年 6 月 10 日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 姓名实验混凝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 名称实验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花的过程叫混凝。同组者 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实验目的: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 A1(SO)、 FeCl后~生成的AI、 Fe的化合物对胶体的脱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2433 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 pH 值影响。基本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实验原理: 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 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 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步骤及装臵图: 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放臵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 pH值、温度。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混凝剂A、B,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1mL混凝剂的投加量~逐滴滴入200mL原水杯中直到出现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 有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 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

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无损混凝土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组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6月3日

目录 实验一、混凝土配制实验 (2) 实验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3) 实验三、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6) 实验四、综合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9) 五、实验总结与分析 (11) 参考文献 (12)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必须预习有关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目的和方法, 并写出预习报告。否则,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得大声喧哗、打闹,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 制度; 3.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未经有关人员同意,不得任意动用; 4.使用仪器设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止使用, 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使用)而造成设备损坏,按学校规定处理; 5.实验时应严肃认真,亲自动手,并及时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实 验结束,应将实验结果交指导教师审阅; 6.实验完毕,应将仪器设备擦洗、整理,清扫地面,经指导教师同 意后,方可离开; 7.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不得转抄他人结果,并按指定时间交给指 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混凝土配制实验 实验条件:湿度51 %,温度25 ℃实验时间:2015 年 4 月 2 日 1. 实验目的: 制作强度为C45混凝土试块,为之后的强度检测实验做准备 2. 实验仪器: 搅拌机,磅秤,天平,台秤,拌板,拌铲,盛器等 3. 实验原材料: 1.配制 25 L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泥 9.92 kg 砂 13.60 kg 卵石 31.74 kg 水 4.25 kg 外加剂 g ( %) 水泥标号:42.5;石料最大粒径30㎜;砂表观密度2600㎏/ m3;石子表观密度2630㎏/m3; 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卵石:水=397:544:1270:170 3.砂率:30% 4.水胶比:W/B=aa×?b/(?cu,0+aa×ab×?b)=0.43 4. 试验方法: 1.根据计算所得的配合比配置25L混凝土并拌合 2.将配制好的混凝土装模,在振动台上振实成型 3.将成型后试件编号并静置,一天后进行拆模将混凝土试块放入标准养护室中养护28d

实验 涡流探伤实验指导书

实验涡流探伤实验(烟台大学王海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涡流探伤的基本原理; 2.掌握涡流探伤的一般方法和检测步骤; 3.熟悉涡流探伤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EEC-35/RFT涡流检测仪简介 EEC-35/RFT智能全数字式多频远场涡流检测仪是新一代涡流无损检测设备,它采用了最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远场涡流技术及微处理机技术,能实时有效地检测铁磁性和非铁磁性金属管道的内、外壁缺陷。EEC-35/ RFT 既是一套完整的远场涡流检测系统,也可与常规的多频、多通道的普通涡流检测系统融为一体成为高性能、多用途、智能化的涡流检测新型设备。 EEC-35/RFT由于具备了四个相对独立的测试通道,可同时获得二个绝对、二个差动的涡流信号。仪器可通过软开关切换成两台二频二通道的涡流检测仪,同时连接两只探头进检测。具有5Hz 至5MHz 的可变频率范围,因此 EEC-35/RFT 特别适用于核能、电力、石化、航天、航空等部门在役铜、钛、铝、锆等各种管道、金属零部件的探伤和壁厚测量以及各种铁磁性管道的探伤、分析和评价。例如:锅炉管、热交换器管束、地下管线和铸铁管道等的役前和在役检测。EEC-35/RFT 具有可选的多个检测程序,同屏多窗口显示模式,同屏显示多个涡流信号的相位、幅度变化及其波形的情况。多个相对独立的检测通道,有多达三个混频单元,能抑制在役检测中由支撑板、凹痕、沉积物及管子冷加工产生的干扰信号,去伪存真,提高对涡流检测信号的评价精度。且由于采用了全数字化设计,能够在仪器内建立标准检测程序,方便用户现场检测时调用。 此外,仪器还具有组态分析功能,能够用于金属表面硬度、硬化深度层深等的检测及材料分选。 2.涡流检测原理 涡流检测是以电磁感应为基础的,它的基本原理可以描述为:当载有交变电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混凝搅拌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搅拌实验是一种模拟混合、反应、沉淀三个工艺过程的实验手段,自来水厂可以通过混凝搅拌试验选择混凝剂的品种以及混凝剂最佳投量。 一、仪器及器皿 1、六联混凝实验搅拌机(带6个原水杯)1台、电子天平1台、散射光浊度仪1台、pH计1台; 2、100mL的容量瓶2个、100mL烧杯2个、收集瓶(250mL-300mL)6个、1升量筒1个、刻度吸管(1mL、2mL、5mL、10mL)各1支; 3、10升~15升的水桶1只、玻棒2根、洗耳球1个、定时器1个,温度计1支、蒸馏水洗瓶1个。 二、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取固体混凝剂约10克备用(可装在磨口试剂瓶中以避免受潮)。混凝剂溶液的浓度单位实验室常用毫克/升(mg/L)表示,生产上用于投加量计算时往往采用公斤/千立方米(Kg/Km3),这两个浓度单位是等价的,即:1mg/L=1Kg/Km3。 配制混凝剂溶液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投药量的大小,混凝搅拌机投药试管的体积一般约10毫升,所以当投药量大时应提高混凝剂的配制浓度,以保证投药试管能容纳下所投加的混凝剂溶液(投加混凝剂溶液的体积不超过9mL)。 1、1 mL=1 mg(1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0.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mL=1mg(1mg/L)的混凝剂溶液。 2、1 mL=10 mg(10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 mL=10 mg(10 mg/L)的混凝剂溶液。 表1 投药量与混凝剂溶液浓度的关系 三、混凝试验模拟投药量的确定 混凝试验6个原水杯中混凝剂的模拟投药量,一种方法是根据当时生产实际投药量来确定,另外一种方法是根据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来确定。 1、根据生产实际投药量来确定6个模拟投药量 假如当时原水浊度为20NTU、投药量为5mg/L,则可以5mg/L为中心点来确定6个原水杯的投药量,即1~6号杯的投药量分别为3mg/L、4mg/L、5mg/L(中心点)、6mg/L (或以此为中心点)、7mg/L、8mg/L。 2、根据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来确定6个模拟投药量 ①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原水,慢速搅拌,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溶液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溶液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②根据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来确定混凝实验6个原水杯的模拟投药量。假如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为3mg/L,则取其1/4(即约1mg/L)作为1号杯的混凝剂投药量,取其2倍(即6mg/L)作为6号杯的投药量,用依次增加投加量相等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药量,即2-5号原水杯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3mg/L、4mg/L、5mg/L。 四、搅拌试验步骤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1.基本要求和内容 (1)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提供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2)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④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⑤建筑地面工程混凝土强度试件每一层(或检验批),每1000m2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增加1000m2应增取一次,不足1000m2的按1000m2计。当改变配合比时,亦应相应增加制作试件取样次数。 ⑥基坑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每50m3应取样一次,每幅槽段不得少于一次。 ⑦灌注桩每浇注50m3混凝土应取样一次,单桩单柱时,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 ⑧对设计成熟、生产数量较少的大型构件,在不作结构承载力检验时,混凝土取样按每5m3且不超过半个工作班生产的同配合比混凝土,留置一组试件。 ⑨非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每拌制100m3,至少取样一次,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每拌制500m3,至少取样一次;不足上列规定数量时,每台班至少取样一次。 ⑩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4)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28d。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等的规定取值。 (5)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按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 (6)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班级:10工程管理2班 组别:第七组 组员:

一.实验目的: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自行设计强 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并通过实验检验其强度。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过程: 1.确定配制的强度(o cu f ,) o cu f ,= k cu f ,+1.645σ ; o cu f ,=30+1.645×5.0=38.225 Mpa 其中:o 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单位:Mpa ; k cu f ,—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单位: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单位:Mpa 2.初步确定水灰比(C W ) C W =ce b a o cu ce a f a a f f a +,=0.48 其中: 07.0;46.0==b a a a —回归系数(碎石); ce f =γc ce f ;g :γc —水泥强度等级的富裕系数,取1.1; g ce f ,—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 3.初步估计单位用水量:wo m =185Kg 4.初步选取砂率(s β) 计算出水灰比后,查表取砂率(碎石,粒径40mm)。s β=30% 5.计算水泥用量(co m ) co m =C W m wo /=48 .0185=385Kg 6.计算砂、石用量(质量法) co m +go m +so m +wo m =cp m ; s β= go so so m m m +×100% c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g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 s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砂用量(Kg );w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水用量(Kg ) cp m --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假定容量(Kg ),取2400Kg 计算后的结果为:so m =549Kg go m =1281Kg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一.目的 检测混凝土抗折强度,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混凝土抗折强度 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1. 150mr^ 150mM 600mn或550mn的棱柱体混凝土标准试件(称标准试件)。 2. 100mm X l00mr^ 400mm勺棱柱体混凝土试件(称非标准试件)。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卅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每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用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用不得少于一次; 4. 试件在长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 的孔洞。 六.仪器设备 1. 液压万能试验机300B型一台(设备型号;W—300B,设备编号;JC—

031),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士2%选取时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式的80% 2. 抗折试验装置一个。 3. 直尺一个。 4. 四轮运试件手推车一台。 5. 独轮手推车一台。 6. 扫把一个。 7. 搓子一个。 8. 抹布二块。 9. 活扳手一个。 10. 劳动保护用品(手套、口罩、眼镜)。 七.环境条件 常温下的物理室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 首先打开信号转换器,待到数字稳定,准备试验。 2. 打开计算机,进入该试验的编号窗口。 3. 带好劳保用品,将试块表面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记录支座间跨 度L(mm),试件截面高度h(mm),试件截面宽度b(mm)。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检查外观,试压承压面不平度为每100mr T不超过0.05mm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士1度. 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试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支座及承压面与圆柱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涡流检测(ET)的原理和特点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涡流检测(ET)的原理和特点 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业内人士简称E T,在工业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电力、化工、核能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涡流检测主要的应用是检测导电金属材料表面及近表面的宏观几何缺陷和涂层测厚。 涡流检测是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其他四种是: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射线照相法、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A型显示的超声波脉冲反射法、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 按照不同特征,可将涡流检测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 (1)按检测线圈的形式分类: a)外穿式:将被检试样放在线圈内进行检测,适用于管、棒、线材的外壁缺陷。b)内穿式:放在管子内部进行检测,专门用来检查厚壁管子内壁或钻孔内壁的缺陷。 c)探头式:放置在试样表面进行检测,不仅适用于形状简单的板材、棒材及大直径管材的表面扫查检测,也适用于形状福州的机械零件的检测。

(2)按检测线圈的结构分类: a)绝对方式:线圈由一只线圈组成。 b)差动方式:由两只反相连接的线圈组成。 c)自比较方式:多个线圈绕在一个骨架上。 d)标准比较方式:绕在两个骨架上,其中一个线圈中放入已经样品,另一个用来进行实际检测。 (3)按检测线圈的电气连接分类: a)自感方式:检测线圈使用一个绕组,既起激励作用又起检测作用。 b)互感方式:激励绕组和检测绕组分开。 c)参数型式:线圈本身是电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涡流检测原理 涡流检测,本质上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穿过闭合回路所包围曲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由于回路磁通量变化而激发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回路中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电路中含有两个相互耦合的线圈,若在原边线圈通以交流电1,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在副边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2;反过来,感应电流又会影响原边线圈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 1000 ml烧杯1只 2. 500 ml矿泉水瓶6只 3. 100 ml烧杯2只 4. 5 ml移液管1只 5. 400 ml烧杯2只 6. 5ml量筒1台

7. 吸耳球1个 8. 温度计(0-50℃)1只 9. 100 ml量筒1个 10. 10 ml;量筒1只 四、实验试剂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 ml。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 0.0250 g 五、实验步骤 (一)配置药品 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 1、取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4、根据矾花描述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 1、用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班) 邬文锋、陈天楚、曹祖军、张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A.d1/2/200 式中 m r——筛余量(g);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g) 筛余累计重(g) 试验重量误差(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石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A.d1/2/200 式中 m r——筛余量(g);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筛余累计重 (g) 试验重量误差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实验06(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电涡流传感器 实验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实验原理 通过交变电流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金属体处在交变磁场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金属体内产生电流,该电流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并呈旋涡状,故称为涡流。涡流的大小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线圈激磁电流频率及线圈与金属体表面的距离x等参数有关。电涡流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部分磁场能量,从而改变激磁线线圈阻抗,涡流传感器就是基于这种涡流效应制成的。电涡流工作在非接触状态(线圈与金属体表面不接触),当线圈与金属体表面的距离x以外的所有参数一定时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三、实验器械 主机箱、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板、电涡流传感器、测微头、被测体(铁圆片)。 四、实验接线图 五、实验数据记录以及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数据拟合图像如下:

数据分析: 由图像可知,位移-输出电压曲线的线性区域是~,进行正、负位移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处。实验拟合直线方程为:y=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测量范围为1mm时,灵敏度为(V/mm),非线性误差为% 测量范围为3 mm时,灵敏度为(V/mm),非线性误差为% 六、实验备注 电涡流传感器的量程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需要测量±5mm 的量程应如何设计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磁导率,电导率,尺寸因子,探头线圈的电流强度和频率有关。通过调节前面五个因素的组合来达到所需要的量程。 实验2: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的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涡流效应与金属导体本身的电阻率和磁导率有关,因此不同的材料就会有不同的性能。 三、实验器械 和实验1相同,另加铜和铝的被测体。 四、实验接线图 和实验1相同。 五、实验数据记录以及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被测物体材料为铝时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时间:2016年4月23日 实验人员: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实验观察矾花生成过程,加深对絮凝理论的理解; 2、确定混凝的最佳用量及最佳pH值; 3、了解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混凝是用来去除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的胶体悬浮物。通常在废水中所见到的胶体颗粒其大小变化约在100nm-10nm之间,而其τ电位在15-20毫伏之间。胶体悬浮物的稳定性是由于高τ电位引起的斥力,或者是由于在亲水的胶体上吸附了一层非离子的聚合物所造成的。混凝过程包括胶体悬浮物的脱稳和接着发生的使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随后这些大颗粒可以用沉淀、悬浮和过滤等方法去除。 脱稳是通过投加强的用离子电解质如Al3+、Fe3+或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来降低τ电位,或者由于形成了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物如Al x(OH)Y+而吸附于胶体上,或者是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的自然凝聚,或是由于胶体悬浮物被围于含水氧化物的矾花内等方式来完成的。 形成矾花最佳的条件是要求pH值在等电离点或接近等电离点(对于铝来说,要求pH值得范围为5.0-7.0),同混凝剂的反应必须有足够的碱度,对于碱度不够的废水应该投加Na2CO3、NaOH或石灰。 最有效的脱稳是使胶体颗粒同小的带正电荷含水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接触,这种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是在小于0.1s的时间内产生的,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剧烈搅拌,在脱稳之后,凝聚促使矾花增大,从而使矾花能从水中去除。铝和铁的矾花在搅拌时较容易破碎和离散。投加2-5ml/L活性硅有可能提高矾花的强度。在凝聚阶段将近结束时,投加0.2-1.0ml/L长链阴离子或非离子聚合物,通过桥联吸附作用,有助于矾花的聚集和长大。所需混凝剂的投加量将由于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增加。脱稳也能通过投加阳离子聚合物来完成。 混凝的通常顺序是: 1、将混凝剂与水迅速剧烈的搅拌。如果水中碱度不够,则要在快速搅拌之前投加碱性助凝剂。 2、如果使用活性硅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则它们应在快速搅拌将近结束时投加。使用阴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应在凝聚阶段的中期投加。 3、需要20-30min的凝聚时间,以促使大矾花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要

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六种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 渗透检测、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六种无损检测的方法,仪器及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3.了解六种无损检测的使用范围,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一)超声检测(UT) 1. 基本原理 超声波与被检工件相互作用,根据超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的行为,对被检工件经行缺陷测量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检测和表征,进而进行安全评价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金属中有气孔、裂纹、分层等缺陷(缺陷中有气体)或夹杂,超声波传播到金属与缺陷的界面处时,就会全部或部分反射。超声波探伤仪的种类繁多,但在实际的探伤过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应用的最为广泛。一般在均匀的材料中,缺陷的存在将造成材料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往往又造成声阻抗的不一致,由反射定理我们知道,超声波在两种不同声阻抗的介质的交界面上将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能量的大小与交界面两边介质声阻抗的差异和交界面的取向、大小有关。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目前便携式的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大部分是A 扫描方式的,所谓A 扫描显示方式即显示器的横坐标是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的传播时间或者传播距离,纵坐标是超声波反射波的幅值。譬如,在一个钢工件中存在一个缺陷,由于这个缺陷的存在,造成了缺陷和钢材料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同介质之间的交界面,交界面之间的声阻抗不同,当发射的超声波遇到这个界面之后,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能量又被探头接受到,在显示屏幕中横坐标的一定的位置就会显示出来一个反射波的波形,横坐标的这个位置就是缺陷在被检测材料中的深度。这个反射波的高度和形状因不同的缺陷而不同,反映了缺陷的性质。 2. 仪器结构 a)仪器主要组成 探头、压电片和耦合剂。 其中,探头分为直探头、斜探头。压电片受到电信号激励便可产生振动发射超声波,当超声波作用在压电片上时,晶片受迫振动引起的形变可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从而接受超声波。耦合剂是为了使超声波更有效的传入工件,在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施加的一层透生介质为耦合剂,作用在于排除探头与工件之间的空气。 b)主要旋钮 F1-F6 菜单键,不同状态下有不同功能。 0ABC\4MNO 调节键,调节参数值的大小。 设置及检测键。 快捷键。dB 增益,2GHI 闸门,范围,移位。 电源键。 射线的种类很多,其中易于穿透物质的有X射线、丫射线、中子射线三种。这三 种射线都被用于无损检测,其中X射线和丫射线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焊缝和其他工业

大学生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报告

混凝土坍落度实验 试验单位:云南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试验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5班 组号:第1组 组长:金端斌 成员:金端斌,陈飞,马伊帅,唐国银,柳帅,熊安林,李雄伟,饶启彬。 指导老师:肖松涛 一.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有级配变化、含水量、衡器的称量偏差,外加剂的用量容易被忽视的还有水泥的温度几个方面。坍落度是指混凝土的和易性,具体来说就是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中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是一个很综合的性能其中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影响和易性主要有用水量、水灰比、砂率以及包括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几个方面。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浇注方法、运输方式、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在选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并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二.实验目的。 混凝土由各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而成。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性能。由于它的内涵较为复杂,根据我国的现行标准规定,采用“坍落度”和“维脖稠度”来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这里先进行“坍落度”试验。 试验设备和器材:坍落度筒和弹头型捣棒、铁锹、卷尺、镘刀、磅称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 三.试验步骤: 1.先用湿布抹湿坍落筒,铁锹,拌和板等用具。坍落筒为上口直径100mm,下口直径200mm,高300mm,呈喇叭状。 2.称量材料: (1)C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5.6Kg; (2)砂子:11.2Kg; (3)石子:20.7Kg(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一 被测体面积大小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其位移特性与被测体的形状和尺寸有关。 二、基本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被测体的形状,大小不同会导致被测体上涡流效应的不充分,会减弱甚至不产生涡流效应,因此影响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所以在实际测量中,往往必须针对具体的被测体进行静态特性标定。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直流源、电涡流传感器、测微头、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板、不同面积的铝被测体、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按图2-1安装电涡流传感器。 图2-1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在测微头端部装上铝质金属(小圆盘与小圆柱体),作为电涡

流传感器的被测体。调节测微头,使铁质金属圆盘的平面贴到电涡流传感器的探测端,固定测微头。 图2-2 电涡流传感器接线示意图 3.传感器连接按图2-2,实验模块输出端Uo与直流电压表输入端U i相接。直流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选择电压20V档,模块电源用2号导线从实验台上接入+15V电源。 4.合上实验台上电源开关,记下数显表读数,然后每隔0.1mm 读一个数,直到输出几乎不变为止。将结果列入表2-1。

(1)由上图可得系统灵敏度:S=ΔV/ΔW=3.1977V/mm (2)由上图可得非线性误差: 当x=1mm时: Y=3.1977×1+2.4036=5.6013V Δm=Y-5.70=-0.0987V yFS=10.69V δf=Δm/yFS×100%=0.923% 当x=3mm时: Y=3.1977×3+2.4036=12.00V Δm=Y-11.2=0.8V yFS=10.69V δf=Δm/yFS×100%=7.48% 表2-3 铝质被测体(圆柱体)

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 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 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因此混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其大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4.影响混凝作用的因素投药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水的pH值等。 5.浊度仪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尘、微细有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中呈现浊度。浊度仪采用90°散射光原理。由光源发出的平行光束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过溶液。与入射光成90°方向的散射光强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实验报告 -

城步县佳兴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HNT12016-2137 HNT12016-2137 16 年11月15日 龄 期 ┄┄ 试验温度 HNT12016-2137 混凝土类型 普通混凝土综合控制用房5.5m 结构柱、屋面梁板 1 2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726.5 254.6 1.00 3 2.4 11.4 31.7 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27% 力学室 委托方地址 SYE-2000数显压力试验机 依据标准 GB/T50081-2002 朱亚平 取样单位 湖南鸿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批准人 审核人 实验员 工程编号: 20160072 业 主:三一城步新能源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 HNT12016-2136 试验编号:HNT12016-2136 施工单位:湖南鸿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城步县佳兴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城步县十里平坦升压站 委托单位:湖南鸿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2016年11月09日

年11月08日龄期 ┄┄试验温度 HNT12016-2136 混凝土类型普通混凝土 综合控制用房3.6m结构柱、屋面梁板 1 2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729.5 257.6 1.00 32.4 11.4 31.9 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28% 力学室委托方地址 批准人审核人实验员 城步县佳兴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工程编号: 20160072 业主:三一城步新能源有限公司报告编号: HNT12016-2135 试验编号:HNT12016-2135 施工单位:湖南鸿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检测单位:城步县佳兴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涡流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开放性选修 实验训练 涡流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魏勤 组员:彭加福(0640502112)胡进军(0640502107)徐大程(0640502115) 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06级应用物理学 2009年12月15日

涡流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彭加福 (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应用物理 0640502112) 涡流检测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它仅适用于导电材料,如果我们把一块导体置于交变磁场之中,在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存在,即产生涡流。由于导体自身各种因素(如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尺寸和缺陷等)的变化会导致感应电流的变化,利用这种现象而判知导体性质、状态的检测方法,叫做涡流检测方法。在涡流探伤中,是靠检测线圈来建立交变磁场,把能量传递给被检导体,同时又通过涡流所建立的交变磁场来获得被检测导体中的质量信息。作为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涡流检测在现代工业无损检测中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实验训练期间,我们采用SMART-2097智能便携式多频涡流仪、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和7504塗层测厚仪等涡流仪器完成了定标、探伤、电导率测定和膜厚测量等实验,掌握了涡流的产生机理及涡流探伤原理,熟练掌握了各种涡流探伤仪、测量仪的基本操作。 1 实验目的 1.1 熟悉各种涡流探伤仪、测量仪的基本操作,简单了解各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并通过系列实验了解涡流无损检测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2 学习掌握涡流检测的基本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涡流检测仪、测量仪及涡流探头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1.3 分别使用SMART-2097智能便携式多频涡流仪、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和7504塗层测厚仪进行探伤、测电导率和薄膜厚度。 2 实验仪器 SMART-2097智能便携式多频涡流仪、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7504塗层测厚仪、各种涡流探头及数据传输线、SMART-2097智能便携式多频涡流仪标准试块(含有深为0.1mm, 0.5mm, 1.0mm的划痕)、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高值-低值定标试块、7504塗层测厚仪标准膜。 3 实验原理 3.1 螺线管磁场 如果将长直导线绕成螺线管,磁力线分布类似于条形磁铁,磁场方向取决于电流方向,同样可以用右手定则表示,其磁场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线圈的圈数和电流的大小,圈数越多或电流越大,则磁场越强。 对一个螺线管来说,它所形成的磁场是数个线圈磁场的叠加,所以当交流电通过螺线管时,可形成既强又集中的交变磁场,如图1所示。

涡流无损检测中的定量分析

第匏卷第5期2000年s胃 无损检测 NDT V01.22NO.5 May2000涡流无损检测中的定量分析’ 孙晓云路妯袁斌盛剑嚣 (西安交通大学,曲安710049) 摘要提出满流光损检测中定量分析髓需考虑的问题,介绍鹕漶定量捡测砖方法,龟括tl-波分辨技书、人工神经鼹络、百褪纯技书麓数嚣霹艘术等。 主麓诵涡流检验信昔处理定量分析 QUAN零l零A譬lV嚣ANALYSlSFoR嚣DDYCURREN簟NoNDESTRUCTIVETESTlNG SunXiaoyunlmCanYuan蟊jnShengJiannJ (XihnJiaotongUniversity) AbstractTheproblemsshouldbeconsideredinthequamltatlvearmlysisforeMycurren*nondestruetivetes{.ingareputforVvard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sareintroduced.includingwaveletanalysis.neuralnetwork。vi—sualizationandda*abasemethods KeywordsEddycurrenttestingSignsIprocessingQuantitativeanalysis 无损评估楚铼诳工监安全生产而建立的一项练台性的高科技方法,它以无损检测为基础。评健巾缺陷可分为廷险牲驰无戴睑性群大粪。前者是在运行中产生豹.如表面裂纹,逐步向内发袋,导致设备破裂“1:对这种裂纹必须严密监视,用涡流检测法捡测巽寿独特赫挠点, 嚣翦涡流无援硷测处予定性分橱蹬段,要向定肇努辑发展,需要考虑的阁题毒①提离捡溅终空溺分辨力和掰鬣仪器的灵敏瀵。②缺陷检测不是一次检测的直接结果,而蔼根据一次检测结果进行缺赡识S《:缺路识别属于电磁场闯题的逆闻鼷,~般来浇无唯一解;需冀有先验知识加以约束才能获得实际缺陷的形状刹尺寸。③通过{义器获得的信息难免混育多种干扰信号,必籁将干扰去除到允许范醋内,才髓避行识别:①识别商离线识别捌在线识别,后者可甥快识别遮襞,实现实对检测。⑤侵于测试A员瑟时了解梭蒯情况或进行必要的人工干预、原始数据的铰对及缺赂的昆示等。 1激韵线湖酾探测线疆分蔫,以提塞窑瓣努辨力 在融抗变化的满流检测中,一般都将激勋线霹 *国家教帮部媾士盎蕊垒拦助壤舄和探测线圈台二为一。探头两端的感应电盛表镬了线圈艇在范鼹幽磁运量的时闫变化率,斟此空闺分辨力随探测线圈横截面积增大而减小。本课题组提出将探测栖激励线圈分离,且增大激励线圈的体穰郄缩小探测线圈豹体积;显然,老将搽测线黉缩小到某~程度可分辨出空间磁场的分布,这样投大疆离了磁场的空闽分辨力,可方便地反映缺照的位鼍爱大,』、,我孵髂之为基于场量分析的涡流无损检测敖术,详缅分析方法见文献i2]。模拟计算表骢,在这种方法巾.疆把探测缝匿魄体积擞得足够小,才能提囊空闰分辨力。另补,搽测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压约在徼侠数麓级。因此必须提高测擐仪器的灵敏度,否则难以达到孝藿辘捡测的g的。 2搦强横拟计葬,为缺陷识剐提鬣先骏知识 前蕊已指出,缺掐识别属于电磁场的逆问题,需要事窝的先验知识加以约束,才蘸获碍噍一解。先验知识的虢取,可用实验测定或模献计算,丽置看者与蓊着褶比可节省大量的入力和幸势力,还可获得一堕前蠢无法羲褥的知识。龙损检测系统中瓣涡漉场~般为三缎开域场。用常甄豹毒隈元法戢边拜元法嚣翥饕禳天的计算量,用三维青隈元法计算时,特剐楚当敬璐很小时,所嚣的计箕量更加盛犬。濯她本澡溪缢掇出r微撬场的观点,鄄将由缺陷Sf超的场定义 ?195?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