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翻译
鲁迅 摩罗诗力说 全文翻译

探求那古老的源泉已经穷尽了,将要去追寻未来的源泉,那新的起源。
兄弟们呵,新生命的兴起,新的泉水,从深渊中喷涌出来,那日子不会遥远了。
——尼采。
一人们读古代国家的文化史,随着时代往下读,直到最后一页,一定会感到有些凄凉,仿佛脱离了春天的温馨,而坠入了秋天的萧瑟;一切萌芽生机都消逝了,眼前只显得一片枯萎凋零。
这种状态我不知道该叫什么,就姑且说他是萧条吧。
人类流传到后代的文化,最有力量的大概要算语言文学了。
古代人们的想象,奔驰于大自然那神秘的领域,同万物暗暗地相吻合,在心灵上沟通,表达他们所能表达的,于是就成了诗歌。
他们的歌声,经历过无数年代,而深入人心,不但没有同他们的民族一起沉默而消失,反而比他们民族更加发展了;人民群众停止了歌唱,光辉也就消失了。
这样,读历史的人那种萧条的感觉,就会突然涌现出来,而这些古代国家的文明史,也就渐渐地接近最后一页了。
凡是在历史开头时期享有盛誉美名,曾经闪烁着人类文化的曙光,而如今早已灭亡了的古代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啊!如果要举一个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例子,最恰当的就是印度。
印度古代有经典《吠陀》四种,奇丽而深远,被称为世界上的伟大作品。
他们的《摩呵婆罗多》和《摩罗衍那》两大史诗,也是非常美妙的。
后来产生了诗人迦梨陀娑(Kalidasa),以戏剧创作著称于世,有时还写些抒情的诗篇。
德国大诗人歌德(W. Von Goethe)甚至推崇为天地间的绝唱。
等到印度民族逐渐失去了活力,文化也一起衰颓了,雄伟的歌声慢慢地再也不能从他们国家人民的心灵中产生出来,就好像逃亡者一样流传到别的国土去了。
其次就是希伯来,他们的文学虽然大都涉及宗教信仰,但以深沉而庄严著称,成为宗教文化的源泉;对于人们精神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未停止。
而在以色列民族,也只有耶利米(Jeremiah)的歌声。
以色列历代帝王昏愤无能,上帝极愤怒,于是耶路撒冷被毁灭了;这民族从此也就寂然无声了。
当他们流亡异乡时,虽然没有忘记他们的祖国,而且还念念不忘祖国的语言和信仰,但是耶利米的《哀歌》以后,就没有续期的作品了。
鲁迅翻译的外国名著

鲁迅翻译的外国名著鲁迅翻译的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
1903年,鲁迅开始翻译雨果的《哀尘》,一直到1936年10月19日,即他去世的3天前,鲁迅还在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
鲁迅的一生,翻译了110位作家的244种作品,字数达300万字,超过自己的文章创作。
鲁迅对翻译倾注了巨大心力,冯雪峰后来回忆:“鲁迅的工作时间,以他一生中用在著作方面的时间来说,一半以上用于介绍外国文学和学术性的著述上,其余一半才用于创作上。
”鲁迅晚年翻译《死魂灵》,他自己曾说“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
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在去世前一天,当听说自己翻译的《死魂灵》在《译文》杂志上登出了广告,他竟要过杂志,戴上眼镜,看了好久才放下。
梳理鲁迅一生的翻译历程,既可以看到西方科学、文学、思想对鲁迅思想及文艺创作的影响,同时也能看到鲁迅如何利用翻译来影响和改造社会。
了解作为翻译家的鲁迅,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其人以及其思想的来源和影响。
1904年4月,鲁迅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
期间,他又陆续翻译了《世界史》《北极探险记》《物理新诠》中《世界进化论》和《元素周期表》两章。
然而,这些作品未保存下来,但是我们可以此窥见到彼时的鲁迅对于科学的钟爱。
鲁迅翻译安特莱夫的《默》与《谩》,表达了人与人的隔膜和沟通的困难;迦尔洵的《四日》则展现了人道主义、反战的一面。
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小说着重描述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心中被压抑的感情,这对后来鲁迅创作小说,写作杂文,注重“内心的叩问”,对小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着重要影响。
此后,鲁迅又翻译了一系列俄国小说,如《工人绥惠略夫》《幸福》《医生》《书籍》等10余篇小说。
《工人绥惠略夫》里的主人公是一位愤世嫉俗的革命者,他在被追捕的过程中,跑到了一家剧院。
随后,为了对俄国麻木的民众进行报复,他在剧院里向群众开枪。
在这篇小说的翻译里,鲁迅发明了“黄金世界”一词,在翻译主人公被警察包围的情节时,主人公说:“你们将那黄金时代,预约给他们的后人,但你们却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黄金世界”是他后来思想中的重要意象,在他的《野草》等作品中屡次出现,后来在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战中也屡次提及。
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贡献

鲁迅作为思想家、杂文大家、一流的小说家、小说史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独特的地位。
他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和诗学建构的贡献。
鲁迅走上了文学之路的1903年就在发表的《〈月界旅行〉辨言》中道出了他当时的小说观:将小说看作教化国民、移风易俗、开启民智、宣传进化论、普及现代科学知识的工具。
也就是说,他认为,把玄奥、“枯燥”的科学知识,通过通俗有趣的小说来阐释,既可消除中国旧小说多借女性魔力来增加阅读性的旧习,又可以革新小说作法,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移风易俗,教化国民、使之接受进化的科学知识的目的:“学术既覃,理想复富。
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
经以科学,纬以人情。
”鲁迅此时的小说观,是科学救国、进化论、开启民智、寓教于乐等思想的杂糅,既有提升小说地位的新的诗学成分,又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诗学的痕迹。
鲁迅在《〈域外小说集〉新版序》中,谈到希望翻译小说在变革中的中国发生效用,并谈到新的小说观,小说的社会功用,短篇小说的新样式等重要的现代诗学问题。
1909年鲁迅发表了《〈域外小说集〉略例》,其中体现着鲁迅对于小说细节、小说要素的关注。
很显然,这种对于小说细节、小说要素的关注,已经为中国小说注入了新的理论,并成为新的小说创作的法则。
而《〈域外小说集〉序言》,则表达了鲁迅希望借翻译域外小说,掀起一场“文学革命”的意愿。
鲁迅在《〈幸福〉译后记》和《〈罗生门〉译者附记》中分别谈到小说的写实与作者主观因素的结合,以及历史题材小说问题。
从《序言》和《新版序》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当初翻译《域外小说集》的本意是要发动一场翻译革命,以此引起一场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本旨,则含有社会改革的用意。
因此,可以说,《域外小说集》初版和再版序是新小说启蒙。
这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小说、中国现代诗学的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开拓作用。
虽然,鲁迅从翻译引申而来的小说言论非常零散,但是,鲁迅总是站在真正的小说家的立场上,站在向国内创作界输入某种他认为有用的、新的文学要素的立场上,来撰写译者前记或后记。
鲁迅翻译的艺术特征

鲁迅翻译的艺术特征
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有四个标志性特征:
1.采用直译的方法;
2.在翻译读者上具有选择性;
3.将翻译视为政治和文化活动;
4.提出复译来击退不负责任的乱译。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小说集
主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1.《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
(1)《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遭遇。
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
(3)《药》中讲述了“人血馒头”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
(4)《阿Q正传》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
(5)《故乡》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2.《彷徨》:收录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
(1)《祝福》中描述了祥林嫂这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形象。
(2)《故事新编》收录了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所写的八篇短篇小说。
(3)《伤逝》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英语四级翻译每日一练 鲁迅

英语四级翻译每日一练鲁迅英语四级翻译每日一练:鲁迅请将下面这段话翻译成英文:鲁迅是作家周树人的笔名,生于1881年,其家庭有深厚的儒家背景(Confucian background)。
由于家道中落,鲁迅的童年充满了苦难。
1904年,他去了日本仙台学医,但很快意识到中国对“精神医学”的需要远远超过治疗身体疾病的需要。
因此,鲁迅在1906年回到东京,决定放弃医学,投身于教育和文学事业。
他一直被视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作家。
毛主席称他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参考翻译:Lu Xun is the pen name of the writer born as ZhouShuren in 1881 in a family with a deep Conflicianbackground.Owing to the decline of his familyfortunes,Lu Xun’s childhood was filled withhardship. In 1904, he went to Sendai, in Japan,tostudy medicine,but he soon realized that China needed far more"spiritual medicine”,thantreatment for physical ills.Therefore, he returned to Tokyo in 1906,and decided to give upstudying medicine and devote himself to education and literature.Lu Xun has been consideredas China's greatest modern writer during the 20thcentury.Chairman Mao called him"mander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1.鲁迅是作家周树人的笔名,生于1881年,其家庭有深厚的儒家背景:“笔名” 可译为penname。
自嘲 鲁迅先生翻译

自嘲鲁迅先生翻译
《自嘲》鲁迅〔近现代〕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鲁迅翻译的作品

鲁迅翻译的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被誉为“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翻译作品涵盖了文学、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鲁迅翻译的一些代表作品。
《红字》:鲁迅翻译的这篇小说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被刻上红字“A”的女子的故事,探讨了道德、罪恶和复仇的主题。
鲁迅的翻译忠实地传达了原作中的凄凉与压抑,将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转化为中国读者所能理解和感受的形式。
《双城记》: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了法国大革命期间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的故事。
鲁迅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了中国读者容易理解的白话文,将狄更斯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情感描写带给了中国的读者。
这个翻译使得《双城记》成为中国人熟知的经典。
《尼采论语》:这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本重要著作,内容涵盖了伦理学、哲学和个人观点等多个方面。
鲁迅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不仅将尼采的思想观点引入中国,同时也让中国学者和读者更容易了解西方哲学思想。
《共和国论》:这本书是法国作家布尔乔亚在19世纪末写的一本政治经济学著作。
鲁迅将它翻译成中文,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评论和解读。
这本书的出版促进了中国对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了解,并对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心理学讲演录》:这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的一本重要著作,鲁迅将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供中国读者阅读。
佛洛伊德的理论对中国深入人心,而鲁迅的翻译使得这些理论更加贴近中国的现实与文化。
以上只是鲁迅翻译的一些代表作品,他的翻译贡献非常丰富。
通过他对这些作品的翻译和推广,鲁迅不仅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选择,也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迅翻译的作品

鲁迅翻译的作品
《小约翰》以孩童的所见所闻,表现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与大自然产生冲突的观察与反思。
在鲁迅先生看来,其时的儿童书,依然是司马温公敲水缸,岳武穆王脊梁上刺字等,“这些故事出世的时候,岂但儿童们的父母还没有出世呢,连高祖父母也没有出世,那么,那‘有益’和‘有味’之处,也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鲁迅做起了翻译:“(《小约翰》)是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
因为作者的博识和敏感,或者竟已超过了一般成人的童话了……都是实际和幻想的混合。
在开译(《表》)以前,自己确曾抱了不小的野心。
第一,是要将这样的崭新的童话,绍介一点进中国来,以供孩子们的父母,师长,以及教育家,童话作家来参考;第二,想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们也可以看。
鲁迅在翻译《表》的过程中,应为当时社会十分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
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鲁讯同时代的梁实秋先生的译文: 同样的,各种动物都有一些美感,虽然它们欣赏的是不同的东 西,故它们也许有是非的感念,即使会被这是非感念引导着去 做颇不相同的行动。
注:感念=观念,底 是鲁讯创造的助词,他认为 的 地得不够用 就有造了个底
THE END
In the same as various animals have some sense of beauty, though they admire widely different objects, so they might have a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though led by it to follow widely different lines of conditions. —Charles Darwin 鲁讯先生的译文: 正如一切动物,美的情感是天禀的一样,虽然他们也被非常之 多的种类的事物引得喜欢,它们(也)会有关于善和恶的概念, 虽然这些概念也将它们引到和我们完全反对的行动去。
俄国文学:俄国1905年革命后,正是鲁迅第一个为中国窃来了俄罗斯文学的 “普罗米修斯之火”。他早期所作的《摩罗诗力说》在分析19世纪几位最伟大 的革命浪漫诗人的诗作时,重点介绍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1909年在鲁迅和周 作人合作译印的《域外小说集》中,又翻译了俄国作家安特来夫和迦尔洵的作 品。1921年他翻译了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他 还积极支持热心苏俄文学的新秀韦素园、李霁野等出版译作,帮助他们创办未 名社。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一大批俄国重要作家的 作品,都是通过鲁迅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鲁迅翻译的《死魂灵》、《毁 灭》、《浊流》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科幻小说: 鲁迅还翻译了大量日文版科幻小说,如法国作家儒勒· 凡尔纳的两 部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 日德法等国:鲁迅早期比较关注拜伦、雪莱、卢梭、尼采等西方作家。鲁迅等 人集体编成了《萧伯纳在上海》一书。另外,他还组织翻译了马克· 吐温的《夏 娃日记》,在简短的小引中,表达了自己对美国文学及其作家们的看法。他在 中国介绍、推广了一大批容易为人忽视的小国的进步作家和作品。如日本作家 夏目漱石、森欧外的小说,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匈牙 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作,保加利亚作家跋佐夫的小说《战争中的威尔柯》,罗马 尼亚作家索陀威奴的作品,以及荷兰作家望· 蔼覃的《小约翰》,芬兰女作家明 那· 亢德的《疯姑娘》等。 文艺理论:鲁迅早期翻译了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 牙之塔》,出版他在1924年至1928年间译的文艺论文的结集《壁下译丛》等, 后来又译了苏俄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文集《艺术论》、文艺评论集《文艺与 批评》以及据日译本ithful than smooth”
“宁信而不顺”,是鲁迅先生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翻译 主张。多年来中国译学界大多从翻译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得 出的结论多是贬谪或负面的。本文指出,“宁信而不顺’’不 是一种翻译技巧或翻译标准,也不是“矫枉过正”或“意气用 事”。它是鲁迅提出的一种理性的文化主张,是他为中国的新 文化建设而发出的呐喊。它是鲁迅文化观的反映,与他的“拿 来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 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 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 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 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Luxun
Basic Information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 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yingyi"
直译,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又叫做硬译。指在不同文字之间的翻 译过程中严格按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方式。我们不能单一地、 抽象地做出结论。
Lu Xun’s wor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such languages as English, Russian, German, and Korean and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