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指标含量不达标对汽车的影响 (2)
国标汽油指标

国标汽油指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油作为驱动汽车的动力源,其性能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同的汽车需要的汽油性能也不同,因此制定国家标准来统一汽油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标汽油指标的相关内容。
国标汽油指标是国家对汽油生产和使用的强制性要求和标准,用于规定汽油的技术指标和限值,旨在保证汽油的品质达到一定的标准,确保汽车的运行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制定有《汽油(GB17930-2013)》国家标准,涉及到的指标包括辛烷值、硫含量、挥发分、密度、颜色等。
1.辛烷值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汽油质量的核心指标。
在燃烧过程中,较高的辛烷值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国标汽油辛烷值的限值分为92号、95号和98号三个等级。
其中,92号指标范围为90~93,95号指标范围为93~97,98号指标范围为98以上。
2.硫含量硫是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会损害汽车的废气处理系统,加速机油老化,对环境也有污染作用。
因此,国标汽油指标对硫含量也作出了限制,硫含量的限制为10mg/kg以下。
3.挥发分挥发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汽油中会挥发掉的部分,不挥发的部分将在发动机中形成沉积物。
国标汽油挥发分的限制为65%~85%之间。
4.密度汽油密度是指每升液体质量的重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汽油的密度不应太高,这样会造成车辆行驶的阻力增加,燃油经济性下降。
国标汽油密度限制为720~775kg/m3之间。
5.颜色国标汽油颜色的限制为1.5号以下。
颜色越深,说明其中杂质物质越多,这将会影响到汽油的抗爆性能以及燃烧效率。
制定国标汽油指标的意义重大。
一方面,它可以规范汽油质量、确保消费者的车辆安全和环保环保,从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为炼油厂、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监管机构等提供统一的汽油技术标准,使他们都能在遵守优质汽油标准的同时,更好地合理地进行生产和管理。
汽油指标含量不达标的影响参考资料

汽油指标含量不达标对汽车的影响1.抗爆性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
爆震是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引起的。
发动机燃料在汽缸燃烧时,发生剧烈震动,汽缸中出现敲击声和输出功率下降,排出黑烟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爆震。
抗爆性表示发动机燃料可能产生的爆震程度。
如果不易产生爆震,则认为该燃料的抗爆性好。
抗爆性是发动机燃料的重要指标之一,汽油的抗爆性以辛烷值来。
辛烷值越高,表示燃料的抗爆性越好,燃料的抗爆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关结论:使发动机功率下降;使油耗增加;使活塞、气缸垫、气门、火花塞、轴瓦等零件损坏,还会造成气缸的异常磨损。
2.铅含量汽油中的重金属元素铅具有高度的潜在致癌性。
大气中的铅含量很高,其中97%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
进入大气中的铅95%以上为直径小于0.5微米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布广、危害大,人体中过量含铅不仅损害神经系统和肾,还能导致智商降低,影响生理机能和造血机能,尤其对少年和幼儿中枢神经损伤最大。
但是汽油中如果没有铅含量,发动机气门和气缸就得不到充分润滑,极易造成机件磨损。
铅是指炼油厂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出厂前在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抗爆剂,其是一种带水果香味、具有剧毒的无色油状液体,能通过呼吸道、食道以及无伤口的皮肤进入人体,而且很难排泄出来。
而当进入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量时,便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同时对汽车的传感器及安装的三效催化转换器均有损害。
结论:高度的潜在致癌性,对人体有害,能通过呼吸道、食道以及无伤口的皮肤进入人体,而且很难排泄出来,尤其对少年和幼儿中枢神经损伤最大。
对汽车传感器及安装的三效催化转换器均有损害。
3.馏程馏程是石油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之一,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在轻质燃料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控制石油产品生产的主要指标,可用沸点范围来区别不同的燃料,是轻质油品重要的试验项目之一。
蒸发温度10%蒸发温度 1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该温度愈低,发动机越易启动,且启动时间短,但是轻组分太多,易产生气阻。
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 氧含量指标

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氧含量指标1. 背景介绍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汽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而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其在减少燃料的有害排放和减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是检测其燃烧效能和环保性能的重要参数。
2. 乙醇汽油的氧含量乙醇汽油是将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燃料。
它的氧含量指标是指在乙醇汽油中乙醇所含氧气的百分比,通常用“V/V”表示。
根据国家标准,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范围为3.0-5.0。
3. 氧含量对汽油燃烧的影响氧含量是判断乙醇汽油燃烧效能和环保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当氧含量适当时,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如果氧含量过高,可能导致燃烧不完全,产生一些有害的废气物质。
4. 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的重要性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直接关系到其燃烧效能和环保性能。
合理控制氧含量指标,可以确保乙醇汽油的正常使用和对环境的友好。
对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5. 目前的监测和控制方法目前,对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主要通过化验或高级仪器进行监测。
化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取样后送检,但这种方法耗时长、成本高,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要。
而高级仪器虽然检测速度快,但价格昂贵,不是所有生产企业都能承受。
对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的监测和控制面临一些困难。
6. 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监测和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需要研发出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监测仪器。
这种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进行监测,为生产企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乙醇汽油配方和生产工艺,确保氧含量指标在合理范围内。
7. 结语乙醇汽油的氧含量指标是衡量其燃烧效能和环保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当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加强对乙醇汽油氧含量指标的监测和控制,促进乙醇汽油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乙醇汽油的质量和环保性能,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汽油中硫含量超标的危害

汽油中硫含量超标的危害
现在有些汽油中的含硫量超标,国内规定汽油内的含硫量是有一定的限制,那么汽油中硫含量超标的危害?通过抽检结果显示,油品合格的加油站共有468家,101家不合格加油站的不达标项目主要为辛烷值较低、含硫量超标等。
抽检结果显示,617家加油站中有468家加油站达标,1038个样品的合格率为89.4%。
不合格的101家加油站中,油品主要的不达标项目为硫含量超标。
“含硫超标,会增加机动车尾气中PM2.5、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产生更多的汽车尾气。
此外,氧化产生的含硫化合物还会对汽车装置有一定腐蚀作用。
”负责检测的技术人员说,含硫超标多是油品在生产过程中脱硫工艺粗糙,产生的劣质油品。
司机们开起车来,总是感觉没劲儿,可能就是汽油的辛烷值不达标。
此次抽检的不合格加油站中,多数车用汽油的辛烷值较低。
汽油的辛烷值是衡量汽油在汽缸内抗爆震燃烧能力的指标,辛烷值偏低代表抗爆性低,会造成汽油燃烧不完全,机器强烈震动,导致输出功率下降、机件受损。
“不合格的加油站我们正在立案查处,并追查劣质油品的源头。
”济宁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把抽检结果统一晒了出来,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上半年,济宁市工商部门抽检全市的加油站(点)销售的E93号、97号汽油,以及0号柴油,重点检测车用汽油的辛烷值、硫含量、机械杂质,以及车用柴油的硫含量、闪点、凝点等指标。
共抽检全市证照齐全、正常营业的加油站617家,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样品1038个。
汽油中含硫超标的危害上面都有介绍,对其汽油中含硫超标的危害有了详细的了解,而且还需要对其汽油的储存条件有哪些等进行了解,这些都属于易燃物品知识。
探讨车用汽油辛烷值下降的原因

探讨车用汽油辛烷值下降的原因摘要:辛烷值是衡量车用汽油质量的重要指标,辛烷值下降,将直接影响到汽油的安全性能,进而可能会导致汽车发动机爆震、发动机动力不足、汽车怠速时不稳、燃油加剧耗费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对车用汽油辛烷值下降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从源头入手,提高车用汽油辛烷值含量。
关键词:车用汽油;辛烷值;下降;原因一、汽油的辛烷值对于其抗爆性能的影响车用汽油是一种由石油炼制成的液体燃料,抗爆性指汽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抗爆震燃烧的能力。
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
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相反,辛烷值不达标,首先会在空气和燃气充分混合前点燃,这时由于燃料在缸内的非充分燃烧,会在汽缸内形成灼热的胶质,之后燃料喷射出,接触到这些灼热的胶质会在点火行程到来之前提前点着,造成发动机爆震,直接后果就是拉缸。
也有些辛烷值略有不达标的情况,虽然发动机能运动,但是由于燃烧释放的能量不足,发动机工作时低于正常压缩比,会造成汽车怠速时不稳,踩油门后情况好转,但会造成燃油的浪费,很快会形成积碳,对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使用寿命都会造成大麻烦。
汽油抗爆能力的大小与化学组成有关。
汽油内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其中正庚烷在高温和高压下较容易引发自燃,造成震爆现象,减低引擎效率,更可能引致汽缸壁过热甚至活塞损裂。
因此正庚烷的辛烷值定为零,抗爆性差。
而异辛烷其震爆现象很小,其辛烷值定为100,抗爆性好。
其他的碳氢化合物也有不同的辛烷值,有可能小于0(如正辛烷),也有可能大于100(如甲苯)。
因此,汽油中的辛烷值则直接取决于汽油内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成分比例。
汽油辛烷值由辛烷值机测定,高辛烷值汽油可以满足高压缩比汽油机的需要。
汽油机压缩比高,则热效率高,可以节省燃料。
二、车用汽油辛烷值的测定及下降原因探究鉴于车用汽车辛烷值的重要作用,依据BD11/238-2016标准,使用辛烷值机等相关测定设备,对汽油样品的辛烷值进行检测,可以精准分析车用汽油辛烷值含量及下降原因,对于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进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降低油耗,有重要战略意义。
如何控制汽油机排放污染危害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会有哪些危害?一、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成因及危害汽油机尾气排放污染物成分非常多,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
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约 200~400kg,氮氧化合物约50~150kg,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这些有害气体的主要释放途径有三种:一是排气管,约 99%的一氧化碳、99%的氮氧化合物和 60%的碳氢化合物;二是曲轴箱,约有 1%的一氧化碳、1%的氮氧化合物和 20%的碳氢化合物;三是燃料蒸发,约有20%的碳氢化合物。
1.一氧化碳的成因及危害一氧化碳是燃料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是汽油机排放浓度最高的有害气体,人吸入一氧化碳后,非常容易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他的结和力是氧的300倍,因此肺里的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而与一氧化碳结合,人就会出现中毒现象,如反应能力、视敏度下降等,一氧化碳中毒的中期症状是咳嗽、头晕、恶心、呕吐、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发生虚脱昏迷甚至死亡。
2. 碳氢化合物的成因及危害碳氢化合物排放物的生成除了曲轴箱通风口漏出和油箱蒸发外,主要是不完全燃烧、壁面淬熄等原因。
实践证明,汽油机在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 时,氧气不足,燃料燃烧不完全,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便随废气排出,使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 时,混合气在气缸内处于低温区域时,附在燃烧室表面的激冷层也会燃烧不完全,使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增加。
碳氢化合物是具有刺激性的气体,其浓度量小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有 200 多种,其中 C2H4在大气中的浓度达 0.5ppm(十万分之一)时,能使一些植物发育异常。
碳氢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其中的苯类物质又具有致癌作用,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都有严重的损坏作用。
汽油质量指标

汽油质量指标汽油质量指标是衡量汽油质量的标准和参数。
它是保证汽油燃烧性能和环境友好性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汽油质量指标。
1. 辛烷值: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炸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用RON(Research Octane Number)表示。
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抗爆炸性能越好,燃烧效率越高。
2. 硫含量:硫是一种有害物质,其存在会产生硫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汽油中的硫含量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通常要求硫含量低于一定的限值。
3. 铅含量:铅是一种有害的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如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在汽油中使用含铅化合物。
汽油中铅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合规范围内。
4. 挥发性:汽油的挥发性是指汽油在一定温度下的蒸发性能,对冷启动性能、排放和燃油经济性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挥发性较好的汽油对启动性能和排放要求更有利。
5. 馏分组成:汽油是由多种石油馏分混合而成的,不同馏分的比例和组成会对汽油的性能有所影响。
常见的馏分组成有烷烃、芳香烃和环烷烃等。
合理的馏分组成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炸性能和燃烧效率。
6. 氧含量:添加氧化剂可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降低尾气排放。
常见的氧化剂有甲醇、乙醇等。
适量添加氧化剂有助于提高环境友好性。
7. 化学添加剂:汽油中常常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以改善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清洁剂、防冻剂、稳定剂等。
这些添加剂的质量和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对汽油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都有重要影响。
汽油质量指标是确保汽油的燃烧性能、环境友好性以及发动机的正常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规范的汽油质量指标有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尾气排放,并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制定相应的汽油质量标准,并对生产和销售的汽油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测。
影响汽车排放的因素及控制办法090106[1]
![影响汽车排放的因素及控制办法090106[1]](https://img.taocdn.com/s3/m/acb59b00b52acfc789ebc977.png)
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因素及其控制办法邓有成与其它品牌汽车一样,力帆轿车会遇到排放超标问题。
现结合实际和相关资料,从轿车设计、生产、使用和检测的技术角度,对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因素及解决办法作出简述。
一、整车配置状态、汽车排放标准与电喷标定的关系汽车的电喷标定,必须基于正确的工装状态的车辆进行标定。
在保证车辆驾驶良好的前提下标定排放与油耗。
按照GB18352.3-2005规定,型式核准主要包括以下7个项目:1、I型试验——常温下冷起动排放试验。
是型式认证和抽检最常用的测试项目。
2、双怠速试验——指测试双怠速时的CO、HC和高怠速的λ值。
是新车下线、用户上牌和年检时的测试项目。
3、Ⅲ型试验——曲轴箱排放试验。
检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功能。
4、Ⅳ型试验——蒸发排放试验。
检测汽油箱、汽油管路及炭罐的密封性能和功能。
5、Ⅴ型试验——排放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
检测排放控制装置耐久性。
6、Ⅵ型试验——-7℃低温冷起动排放试验。
7、车载诊断(OBD)系统试验——用于检测OBD系统的功能有效性。
分美标的OBDⅡ和欧标的EOBD。
上述测试项目中,第1、2、5、6、7项主要与电喷及其标定有关,也与发动机和整车相关零部件的设计与质量一致性有关。
第3项主要与发动机及其PCV阀有关。
第4项主要与整车燃油箱、油管、碳罐系统有关,电喷要负责对炭罐电磁阀控制,使油蒸汽在部分工况参与燃烧并满足OBD检测的要求。
按GB18352.3-2005和国家油耗标准,轻型汽油车的I型试验限值和油耗标准如下:考虑到排放控制系统的劣化,0公里车测试结果要乘以劣化系数1.2作为最终结果。
一次性达标是限值的70%,二次达标是限值的85%。
三次达标的算术平均应低于限值,否则或只要有一次超过限值的110%,为不合格。
以下内容主要围绕I型常温排放阐述,即常温下从冷起动开始的汽车尾气排放。
二、汽车尾气排放超标的因果分析影响汽车尾气排放超标的主要因素如附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油指标含量不达标对汽车的影响1.抗爆性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
爆震是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引起的。
发动机燃料在汽缸燃烧时,发生剧烈震动,汽缸中出现敲击声和输出功率下降,排出黑烟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爆震。
抗爆性表示发动机燃料可能产生的爆震程度。
如果不易产生爆震,则认为该燃料的抗爆性好。
抗爆性是发动机燃料的重要指标之一,汽油的抗爆性以辛烷值来。
辛烷值越高,表示燃料的抗爆性越好,燃料的抗爆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关。
结论:使发动机功率下降;使油耗增加;使活塞、气缸垫、气门、火花塞、轴瓦等零件损坏,还会造成气缸的异常磨损。
2.铅含量汽油中的重金属元素铅具有高度的潜在致癌性。
大气中的铅含量很高,其中97%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
进入大气中的铅95%以上为直径小于0.5微米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布广、危害大,人体中过量含铅不仅损害神经系统和肾,还能导致智商降低,影响生理机能和造血机能,尤其对少年和幼儿中枢神经损伤最大。
但是汽油中如果没有铅含量,发动机气门和气缸就得不到充分润滑,极易造成机件磨损。
铅是指炼油厂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出厂前在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抗爆剂,其是一种带水果香味、具有剧毒的无色油状液体,能通过呼吸道、食道以及无伤口的皮肤进入人体,而且很难排泄出来。
而当进入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量时,便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同时对汽车的传感器及安装的三效催化转换器均有损害。
结论:高度的潜在致癌性,对人体有害,能通过呼吸道、食道以及无伤口的皮肤进入人体,而且很难排泄出来,尤其对少年和幼儿中枢神经损伤最大。
对汽车传感器及安装的三效催化转换器均有损害。
3.馏程馏程是石油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之一,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在轻质燃料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控制石油产品生产的主要指标,可用沸点范围来区别不同的燃料,是轻质油品重要的试验项目之一。
蒸发温度10%蒸发温度 1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该温度愈低,发动机越易启动,且启动时间短,但是轻组分太多,易产生气阻。
夏季在发动机温度较高的油管中的汽油,蒸发形成气泡,增加机件磨损。
50%蒸发温度 5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它会影响发动机启动后升温时间和加速性能,此温度愈低,发动机预热到正常工作所用的时间就愈短,变速愈容易,它的蒸发性和发动机的加速性就好,工作也较平稳,但50%温度太低,则燃料热值低,发动机功率小。
90%蒸发温度 90%馏出温度和干点表示汽油中不无援蒸发和不能完全燃烧的重质镏分的含量。
这两个温度低,表示其中不无援蒸发的重质组分少,能够完全燃烧。
反之,表示重质组分多,汽油不能完全蒸发和燃烧。
这样,就会增加汽油消耗量,甚至稀释润滑油,增加机件磨损。
终馏点终馏点温度越高,则易稀释润滑油和增加机械磨损,由于燃烧不完全,形成汽缸上油渣沉积或堵塞油管。
①试验表明,若车用无铅汽油的10%馏出温度分别为40℃,50℃,60℃,70℃时,相应开始产生气阻的温度为-13℃,7℃,27℃,47℃。
②试验表明,与使用终馏点为200℃的汽油相比,用终馏点为225℃和250℃的气油,分别造成汽缸磨损增大1倍,4倍,耗油量增加7%,40%。
结论:不符合标准,会增加汽油消耗量,加速性不好,工作也不平稳,甚至稀释润滑油,会增加机件磨损,形成汽缸上油渣沉积或堵塞油管。
4.饱和蒸气压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适当的试验装置中,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液面蒸气所显示的最大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用来评定汽油的蒸发强度。
汽油供给系产生汽油饱和蒸气压对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气阻的倾向、贮存中的蒸发损耗,汽油蒸气的排放等有直接关系。
汽油的饱和蒸气压越大,其蒸发性能越好,使发动机低温起动容易,但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汽油供给系易产生气阻,贮存使用中蒸发损失大,碳氢化合物(HC)排放浓度大。
5.溶剂洗胶质的影响实际胶质车用汽油氧化安定性指标。
是在规定条件下测定燃料蒸发后和通过正庚烷清洗后的残余物量。
正庚烷可除去可能加入到燃料中的添加剂和不挥发油等溶解于正庚烷的物质。
过量胶质会造成发动机进气歧管阻塞,减少此部位的截面积,因输油量不足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上升。
另外也会造成进气阀的沉积阻塞,胶质碳化后严重时使进气门关闭不严,导致发动机动力经济性下降。
胶质过大也会使发动机气缸、活塞顶部、活塞环槽和火花塞等部位积炭增加,引起早燃或功率下降。
结论:过高会致使汽车发动机汽门堵塞、点火时剧烈抖动甚至打不着火,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粘缸、拉缸等现象。
胶质过大也会使发动机气缸、活塞顶部、活塞环槽和火花塞等部位积炭增加,引起早燃或功率下降,机动车辆起动困难、加速缓慢、动力下降等多种故障。
6.诱导期诱导期是车用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指标,指在规定的加速氧化的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诱导期越长,氧化安定性越好。
诱导期是保证汽油在储存中不致迅速变质生胶或增长酸度的指标,也是防止发动机气化器不致结胶、油门不致冻结、进气阀不致结焦积碳以及有关机件不受腐蚀的指标。
影响汽油诱导期的主要原因,是汽油中的二烯烃和一些不安定的含极性的原子或极性官能团的化合物。
汽油的诱导期越短,安定性越差,结胶越快,可储存的时间也越短。
提高汽油的安定性,除改变汽油的组成外,还可以在汽油中加入酚或胺型抗氧化剂和金属钝化剂等。
国家标准规定汽油的诱导期不小于480min。
结论:指标不达标则发动机气化器结胶、油门冻结、进气阀结焦积碳以及有关机件受腐蚀。
7.硫含量汽油中硫对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三元催化剂的使用效能,二是易使氧传感器失效产生错误的反馈信号,从而使空燃比控制出现偏差。
如果汽油中含硫量偏高,还会导致点火时间延迟,使点火温度过高,降低发动机效率,从而影响到排放,因此汽油中的硫是影响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排放的重要因素。
当汽油中硫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降低,氧传感器灵敏度下降,增加排放。
汽油中含有的硫及硫的衍生物,遇到水或水汽时,会生成亚硫酸和硫酸等,在汽油燃烧的条件下,这种趋向更强烈。
亚硫酸与硫酸对金属有强的腐蚀作用。
结论:硫量偏高,还会导致点火时间延迟,使点火温度过高,降低发动机效率,降低三元催化剂的使用效能,对发动机零件有强烈的腐蚀磨损作用。
8.博士试验在升华硫存在的条件下,用亚铅酸钠和轻质石油产品的作用,以检查油中硫醇或硫化氢的试验。
汽油中,不但存在有硫,还存在有硫的衍生物,故仅测硫含量,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因此,需通过博士试验进一步确定硫的衍生物存在情况。
9.铜片腐蚀油品中某些活性硫化物可产生铜片腐蚀,判断燃料中是否含有能腐蚀金属的活性硫化物。
含硫化合物对发动机的工作寿命影响很大,其中的活性硫化物对金属有直接的腐蚀作用。
所有的含硫化合物在汽缸内燃烧后都生成SO2、SO3,这些氧化硫不仅会严重腐蚀高温区的零部件,而且还会与汽缸壁上的润滑油起反应,加速漆膜和积炭的形成。
还可预知燃料在使用时对金属腐蚀的可能性。
燃料在运输,贮运和使用过程,都面临同金属材料接触的问题。
燃料所接触的金属当中,除钢铁之外,尚有铜和铅合金,铝合金等。
结论:如果汽油具有腐蚀作用,就会腐蚀运输设备、贮油容器和发动机零部件,因此要求汽油无腐蚀性。
而且还会与气缸壁上的润滑油起反应,加速漆膜和积碳的形成。
10.水溶性酸或碱水溶性酸或碱是汽油在用酸,碱洗涤法精制之后因水洗不完全而残留在汽油中的。
正常生产出的汽油本不应该含有水溶性酸或碱,但如果生产中控制不严,或在运输过程中控制不严均有可能混入少量水溶性酸或碱。
水溶性酸对钢铁有强烈腐蚀作用,水溶性碱对铝及铝合金能强烈腐蚀。
它们一般是在石油炼制过程中残留下来的,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汽油中不允许存在。
结论:不达标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11.机械杂质及水分炼油厂炼制出的成品汽油中是不含机械杂质与水分的,但在储运及使用过程中,汽油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污染,使得机械杂质及水分进入汽油中。
汽油中的机械杂质有可能堵塞化油器量孔及汽油滤清器;同时也会加剧化油器量孔、气缸活塞组件的磨损。
汽油中的水分在冬季则可能冻结,严重时会堵塞滤清器或油路,甚至造成供油中断;另外,水分还有加速机件腐蚀,溶解抗氧剂,加速汽油氧化生胶质。
结论:不达标会堵塞滤清器或油路造成供油中断; 加速机件腐蚀。
12.苯含量苯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对地下水质也有污染,因此必须限制汽油中的苯含量。
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
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
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为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
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
吸入20000ppm 的苯蒸气5-10分钟便会有致命危险。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
苯可以导致白血病。
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苯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确认为致癌物。
苯是公认的致癌物,它在汽油中由于蒸发和燃烧、尾气排放进入大气,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直接影响。
因此,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汽油标准中均对该指标加以限制,一般规定为不大于5%(v/v)。
但是作为环保要求。
结论:不达标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直接影响。
13.芳烃含量芳烃是一种具有较高辛烷值和高热值的汽油调和剂。
但是它燃烧后会导致致癌物苯的形成,并易增加燃烧室的积炭而增大CO2的排放。
因此,降低汽油中芳烃含量必将因减少尾气中苯的排放而有利于环境。
14.烯烃含量一种具有较高辛烷值的汽油调和组分。
但它是比较活泼的烃类,挥发到大气后因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加速臭氧的形成,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另一方面,由于稀烃对热的不稳定性,它易使发动机和发动机进气系统形成胶质和积炭。
烯烃和芳烃是汽油中辛烷值的主要贡献者。
烯烃是热不稳定的物质,在发动机燃料系统和进气系统形成沉积物的倾向较大,是进气阀沉积物形成的主要原因; 汽油中的烯烃挥发到大气中,遇光会生成臭氧,造成光化学污染。
芳烃会增加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是燃烧室沉积物形成的主要原因;芳烃成分也会增加排放中的三种有害物随含量的增加,排放物的浓度也会相应增加,但增加的大小及速率取决于燃油的中等挥发度。
芳烃会使排气中CO、HC 增加,尤其增加苯的排放。
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增加排放。
因此,必须控制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减少它们对机动车排放,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论:不达标易使发动机和发动机进气系统形成胶质和积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也有较大影响。
15.氧含量可以降低汽油的使用量并在寒冷地区和汽车急加速阶段减少 CO 排放,但也会同时增加NOX和HC的排放,增加臭氧形成潜势,降低汽车加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