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29课 《马》基础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29课_《马》

七年级语文29课_《马》

2、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 找出这些词语。 总特性:自由奔放 (1)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 “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 而感觉自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强 壮、轻捷和遒劲”,“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 神”。 (2)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 “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 望既平凡又简单”不“互相妒忌”。
属于家马的是 2 3 6 7 10
属于野马的是 1 4 5 8 9
3、作者对这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文中的 依据在哪里? 深刻同情家马,由衷赞美野马。 4、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主要体现在哪 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采用对比手法来写。 全文: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 最后一段:以其他动物来衬托马的身体美貌 是大自然的杰作,突出并赞美马高贵的姿态。
5、理解下列语句含义: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 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 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 己去寻找食物;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 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2)指马从 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 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 者对马的深刻同情。
不迷失方向称
终日奔忙谓之
老马识途
马不停蹄 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马革裹尸
冲锋在前领先曰
祝事功有成 英勇悲壮战死沙场则用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 作家。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 从小受到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 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 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 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 卷巨册《自然史》。他和百科全书派同时,但 并不参加启蒙运动。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 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 《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 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28节选%29》一课一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28节选%29》一课一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28节选%29》一课一练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课练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抹杀(mǒ) 草率(shuài) 气冲斗牛(dòu)B.悠然(yōu) 凝结(nínɡ) 群蚁排衙(yá)C.迭起(dié) 慷概(kǎi) 深恶痛绝(è)D.校对(xiào)硕果(shù) 废寝忘食(qǐn)2.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实现理想,他不畏艰辛,潜心贯注,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B.有没有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的高与低,给人的印象迥乎不同。

C.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D.校长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锲而不舍地对其进行精心打磨,那璞玉终将成为美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4.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选自莫言《母亲》)①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③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④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报道,古长城现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在杂草、乱石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29课《马》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 ) 窥.伺()羁.绊()疮痍..( )阔绰.()庇荫..()遒.劲()妒.忌( )相得益彰.( )面面相觑.()观瞻.()答案:piāo |kuī |jī |chuāng yí |chuò | bì yìn|qiú | dù | zhāng |qù | zhān解析:不能将“剽”注成“biāo”,不能将“疮”注成“chāng”,不能将“绰”注成“zhuò”,不能将“庇荫"注成“pì yīn”,不能将“觑”注成“xū”。

点评:常用字字音一定要记准确、记牢.2.解释加点的字:面面相觑.:__________ 相得益.彰:__________满目疮痍..:__________ 慷慨以赴.:__________答案:看|更加|创伤,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 | 前往解析:“觑”就是看的意思,“益彰”就是更加的意思,“疮痍”的意思就是创伤,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赴"就是前往的意思。

点评:常用词词义要记牢,可以根据字的偏旁部首来推导。

3.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答案:法|博物学|作|皇家花园|《自然史》。

解析:根据课本注解可以准确填空.点评:作家作品一定要记准确,平时要做好积累.4.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___________,也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

答案:科学小品|散文.解析:要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在预习时就将课题就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清楚。

点评:作家作品一定要记准确,平时要做好积累。

5.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马》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马》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不同的命运和形象,流露出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的由衷赞美,对“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同情。

3、中招考点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散文类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释义,作者简介。

(2)、概括文章的内容,赏析重点句子。

4、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位鉴赏,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参阅课下注释和学习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查阅工具书,能掌握本课生字词3.通过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文章的思路。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1)开展字词大闯关的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一和自学检测二。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七件事,说出文章的感情线索。

并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三。

四、教学过程当堂检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疮痍()窥伺()面面相觑()2、解释加点的字。

疮痍:剽悍:慷慨以赴:相得益彰:3、填空。

布封,____国_______ 家、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精练精析(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精练精析(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 )、壮观瞻.( )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 )丽的一撮.( )毛,项鬣.( )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庇阴遒劲充沛B.窥伺驾驭羁绊C.繁殖颚骨妄然D.覆盖卑贱怆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

(喜爱)B.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均匀;比例和谐)C.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D.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

( )(2)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团。

( )(3)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

( )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之后,班级开展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完成任务。

(1)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报。

请你仿照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标题。

栏目一:点击马的成语栏目二:吟诵马的诗作栏目三:栏目四:(2)请你写出两句含有“马”的诗句。

答:(3)请你讲述一个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

答:二、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鹰周涛①雨水已经在地上横流,稀泥在脚下咕叽着,很有张力。

这时,肯定是上帝让他在偶然间一瞥,发现了正在泥水中蠕动的一物!他原以为是一只野兔或可怜的黄鼠狼,黄乎乎的一团,蜷缩着也不逃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答案

弄潮在潮头博浪嬉戏。 漂渺即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渴睡很想睡觉。 17《安塞腰鼓》 捶用拳头或棒缒敲打。 亢奋 à 极度兴奋。 瞳仁 ó 瞳孔中有人像就是看它的人像。 恬静 á 安静。 晦暗 ì 昏暗。 羁绊 ī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然 ò 突然。 冗杂 ǒ 繁杂。 震撼 èà 震动,摇撼。 元气淋漓 íí 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战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á 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18《竹影》 幽暗昏暗。
21《伟大的悲剧》 拽 à 拉。 坚持不懈 è 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战栗 ì 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劳 ú 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也说露宿风餐。 夺眶而出 à 因为情感的触动眼泪一下子涌出。 精疲力竭 é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闷不乐 è 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 ǒ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履行 ǚ 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怏怏不乐 à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 ā 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 ō 忧愁的样子。 吞噬 ì 吞食;并吞。 语无伦次 ú 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羸弱 é 瘦弱。 22《荒岛余生》
惨白面容苍白。 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惩罚 é 严厉的处罚。 踱 ó 漫步行走。 祈祷 íǎ 愿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 愿望。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 逼狭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挡抑制。 回环曲折环绕,弯曲。 亦复如是同样也是如此。 亦,也。 如是,如此。 9《土地的誓言》 炽痛 ì 热烈而深切。 嗥鸣 á 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 āá 灿烂多彩。 谰语 á 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 à 奇怪,古怪。 亘古 è 选古。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马》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马》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9、马[学法导引]本文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所写的一则科学小品。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人工驯养之马和天然野生之马不同的形态及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野马天然美的由衷赞叹,对人工马被人驯化后的深刻同情和悲哀。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2段写的是人工驯养状态下的马,第3、4、5段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

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态。

文章语言优美,文笔流畅,作者以人性化笔触写马,情真意切,极其动人。

学习中要仔细体味作者对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形体、精神特点的传神描摹,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要把握文章采用的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要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

[典题例析]例题一、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解析:一般来说,人总是认为人类对马的驯养是一种进化,但作者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人类束缚了自由,压抑了马的天性,只是一味地驱使马。

解题时应以此角度入手去考虑。

参考答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是指人类对马的驯养。

马被人类驯化、喂养,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作者说马“丧失自由”。

马被迫接受了人在它身上的缰绳、鞍、衔铁、蹄铁,而且在长期驯化过程中,马已丧失了自己的天性,只知道服从人的命令。

文章用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例题二、第一部分所写的马,有什么主要特点?你喜欢这样的马吗?为什么?解析:解答时要注意以精要的语言概括人工驯养的马的特点。

另外,要能理解作者对人工驯养之马的态度不是鄙弃,不是憎恶,而是同情、悲哀。

参考答案:主要特点:勇毅、驯良、舍己从人。

从文意看,这样的马至少是悲哀而值得同情的。

因为这时的马已经失去自然的本性,因而它是不“美丽”的。

[课时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项鬣.():2、剽.悍():3、驯.良():4、窥伺.():5、疮.痍():6、阔绰.():7、观瞻.():8、妍.丽():9、遒.劲():10、犷.野():二、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字,补全下面的短语。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同步习题集(附答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同步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单元成长班级姓名复习重点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

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

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

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

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

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

B、问问题老师不答。

C、不允许游玩。

D、读难理解的古文。

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这些记叙描写与百草园形成对比,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的束缚。

7、中心。

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1、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

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

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

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

C、爸爸爱花的情形。

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

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第三课《丑小鸭》1、文体(童话故事)、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丑小鸭与作者:两者的遭遇相似,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基础练习
1.为下列的黑体字注音。

剽窥羁
疮痍阔绰庇荫
遒妒相得益彰
面面相觑观瞻
2.解释下列词语。

慷慨以赴。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
40年时间写成36
4
6.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基础练习参考答案
1. piāo kuī jī chuāng yí chuò bì yìn qiú dù zhāng qù zhān
2. 你望我,我望你,惊惧不知所措。

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法、博物学、作、皇家花园、《自然史》
4.科学小品、散文
5.人类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对比、由衷赞美、深刻同情。

6.但是虽然却由于因为并且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