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之死的原因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凤雏庞统葬身落凤坡究竟是自导自演还是被谋害?

历史趣谈:凤雏庞统葬身落凤坡究竟是自导自演还是被谋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凤雏庞统葬身落凤坡究竟是自导自演还是被谋害?导语:三国庞统庞统是刘备帐营中著名的一个谋士,正是庞统为刘备建议让刘备攻取蜀地,后来刘备在得以建立蜀汉政权。

所谓英年早逝,庞统在讨伐雒三国庞统庞统是刘备帐营中著名的一个谋士,正是庞统为刘备建议让刘备攻取蜀地,后来刘备在得以建立蜀汉政权。

所谓英年早逝,庞统在讨伐雒城时,遭遇了张任的埋伏,身中流箭而亡,享年36岁。

公元211年,刘璋部下法正私下对刘备说,让他借机攻打益州。

庞统剧照刘备犹豫再三,不知道如何是好,庞统得知刘备的疑虑后,便告诉刘备说,荆州饱受战乱,百姓们都已经流离失所了。

荆州大批土地早已荒芜没有人种植,况且荆州处于中间位置,东方有孙权,北方有曹操,如果攻下益州,在此地驻扎的话,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

荆州和益州相比的话,益州的优势更加突出,益州的人口有百万,土地肥沃,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域。

刘备听了庞统的意见之后,他十分担心自己攻打益州会失信于人。

庞统告诉刘备说,益州是个地大物博之地,如果刘备不去即时攻打的话,就会被别人抢了先机,到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刘备听了庞统的劝告之后,便让诸葛亮和关羽等人在荆州把守,自己和庞统率领军队前去攻打益州。

刘璋得知刘备率军进入了蜀地,便在涪城招待刘备。

庞统让刘备在席间借机要挟刘璋,由于刘璋身边有张任,刘备便没有实行这一计划。

后来,庞统以假装回荆州为由让刘备乘机杀掉刘璋将领,慢慢地攻获益州。

公元214年时,因为庞统身中流矢去世,刘备非常痛苦,认为损失了一位将才。

庞统去世后,刘备追封庞统为关内侯。

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演义——庞统之死

三国演义——庞统之死

三国演义——庞统之死《三国演义》这书名我从小就开始接触了,以前是读少儿版带注音和手绘的那种,而现在则是原着。

这两三年随着知识的增长,这序言也读出了一点门道来。

别人总是说曹操是让人搞不懂的角色,我也不否认,但是在我心头他只能排第二,那么第一是谁呢,是有着凤雏之称的庞统。

庞统是一个与诸葛亮并称的智慧顶尖的人物,并且就连诸葛亮也庞统的智慧是自己的十倍,这样的一个人的戏份为什么会这么少呢?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死了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我把六十二和六十三章又看了四十四一遍,果然看出了许多漏洞,从看月相这一点来说,诸葛亮和庞统这种基本截然不同弄错的人竟然得出了不会的两个答案,并且庞统也已经看出来诸葛亮刻意是故意想让诸葛亮回荆州,才跟刘备说天象这回事,所以证明了这要说,他们根本就不虚伪,宿命论只是一个借口,给刘备看的借口,而且刘备还信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备是个迷信的人因。

索性看出发之前的那段,庞统也参加过很多大大的战役,他的马不可能无缘无故把自己弄翻,如果硬要把它分类的话,这必需归到迷信那里去。

但是庞统又不迷信,所以必须可以证实这个结论:庞统是故意的。

那故意干嘛呢?装给别人看。

给谁看呢?给迷信的人看。

那谁迷信呢?刚才证实了,是刘备。

五十七章八章中部也可以看出来,敌方是因为见到了刘备的马才断定庞统就是刘备,这样的话如果把刚才的结论跟假设这个再连起来,就会很惊人地发现庞统的目的可以鲁肃用一个词来形容——找死。

并且作为军师的他,不可能在重新考虑路线之前连地名前都不看,所以落凤坡应该是他为自己选的坟墓。

那么他为什么想死呢?因为刘备堕落了,从六十二章中后部可以看出来刘备认为夺下夺了涪关是一种乐事,改成换成以前的他绝对不该这样。

六十二的后部与六十三的前部可以尾端看出,刘备这时怜悯所谓的仁慈差点害了所有人。

这和那个以前的明白真仁假义的刘玄德已经不一样了。

这不叫仁慈,这叫愚蠢。

而庞统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不想在刘备手底下干了。

庞统死因

庞统死因

据三国演义上讲,凤雏抢功心切,新到刘备手下任职,想有点儿作为,怕没啥功绩被人瞧不起,所以在进功四川的战役中,有点儿贪功冒进。

据说,这天早上,万里无云,天气不错。

刘备的大军被阻雒城,打不过去。

忽听过路的张三说有条小路可以绕过去,凤雏忙上前请命,愿自带兵马抄小道。

临走前,他的坐骑忽然发了马角疯,将其掀下地来。

刘备见到,充分发扬其爱兵如子,爱才如命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将自己所骑的良马相赠,这马就是众所周知的“的卢”。

记得谁说的,该坐驾眼下有泪槽,久必妨主。

结果在抄小路的过程中,被对方误认为是刘备,乱箭射死了。

其实我觉得刘备之所以哭天摸泪儿的哀悼凤雏,一个是这人的确是个人才,再一个也算是代刘备躲过一劫,于公于私,刘备都挺伤心的。

对了,死在落凤坡了。

这个地名到底在现在哪里呢?据考证,这地名是编的!论凤雏未死隐退:(瑜卒,统送丧至吴—三国志)周瑜庞统关系不一般(周为都督、庞为功曹),周瑜死前建议软禁刘备(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三国志周瑜传,江表传: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取西川(规定巴蜀,次取襄阳——江表传,周柬孙曰)和庞统的政治观点一致(三国志庞统传:“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统对曰:“有之。

”),或许是庞给的周的建议,至少也是共识。

周的这两条建议孙最终没有采纳(取西川口头答应没有实施),大概也是周死后庞决计投奔刘的最终原因。

刘采纳了夺取西川的建议(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三国志庞统传),实现了庞的政治抱负。

做到一半,然后就喝了这场酒(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三国志庞统传)还是刘庞性格不对付。

庞统已无处可去,效仿好友徐元直,隐退是最好的选择。

假死流矢(面目全非,全身而退—假想)。

相忘于江湖(假想)。

庞统之死

庞统之死

庞统之死庞统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

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他们说:“卧龙、凤雏,两人得其一,可安天下”。

然而这样一位“可安天下”的人才,为何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呢?问题就在于司马徽的这句话,卧龙、凤雏,两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因为他强调的是二者得其一,而刘备却得了两个。

然而像他们这样的谋士并不是越多越好。

当时,诸葛亮为刘备取得荆州,而且刘备手下没有人能够与他匹敌。

他担任军师,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而庞统的到来却能打破这种平衡。

所谓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庞统新投刘备,虽为右军师,但没有实质的功劳。

所以他急需一份功劳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为刘备取得西川。

庞统之才的确不亚于孔明,他意识到刘备入川前还需以仁义自居,以图刘璋的信任。

但进入西川后就可以撕破脸皮。

理论上,大军已过川蜀的屏障,而且又有法正、张松等蜀中大臣暗中相助,他只需用黄忠、魏延两位孔明不用的“末将”就能取得西川。

然而就在西川唾手可得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折,孔明还是插手了。

正如当年程昱利用徐庶的至孝一样,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刘备对他的至信。

先瓦解刘备取西川的信心,在除掉庞统。

事情是这样的,在取川的过程中,广汉人彭漾向刘备告密说,敌军有人要掘涪江水淹魏延黄忠军寨。

还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

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

这一情报是救了刘备大军,还斩了敌方主谋泠苞,化凶为吉。

然而这样的险境都是刘备一首造成的。

原本泠苞先前已被魏延活捉。

但刘备偏要放了他。

魏延说“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

刘备却说“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

然而在两军交战的情况下,胜负不明,他却还滥用仁义。

若不是彭漾告密,庞统必定会功亏一篑。

但他也从这件事中看出,刘备已经由儒仁转变为愚仁了,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

军前刚刚化险为夷,诸葛亮却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葵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切宜慎之”。

刘备为之动摇。

庞统却嗤之以鼻,所谓的占星术,不过是迷惑人的方术或者是攻心术。

凤雏为什么会死在落凤坡

凤雏为什么会死在落凤坡

凤雏为什么会死在落凤坡?
1、凤雏低估了落凤坡守将死在落凤坡。

庞统一气之下,为了尽快立功,便低估了西川的武将,所以庞统便选择小道率兵进攻,最后果然被伏击,庞统也死在落凤坡,这一切都是因为庞统的太低估和任性,所以才在落凤坡被张任一箭射死。

2、庞统人物解说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

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

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

论三国演义里庞统之死之谜及其影响

论三国演义里庞统之死之谜及其影响

论三国演义里庞统之死之谜及其影响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司马徽所言的“凤雏”,号称卧龙的诸葛孔明对其有段真实的评价,日: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1。

但壮志未酬身先死,给整个三国(不管是演义还是历史上的三国)纷争留下了太多的疑惑。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对刘备阵营最为辉煌灿烂的时刻始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论单福新野遇英主”,直到“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为止。

即至庞统庞统被蜀中大将张任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阵营便无形中开始走下坡路了,蜀汉政权的悲剧性命运也无形中注定下来了,正如司马徽再荐名士时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2。

司马徽的这一奇怪的言行举止,预言似的预示着刘备阵营最终悲剧性的结局,究其根源是因为司马徽他太熟悉当时的世局,太熟悉历史的规律了,太熟悉孔明和刘备的为人了。

为什么说庞统死后刘备阵营开始走下坡路呢?且从“庞统”这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说起:“庞统”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论单福新野遇英主”,当时刘备被蔡瑁所追杀,骑卢马(庞统之死最诡异之处)跃过檀溪,从而躲过一劫,单骑行至南漳,途中遇司马徽书童,书童言庞统日:庞统字士元,少俺师傅五岁。

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相访,坐于树下,其相议论,终日不倦。

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3。

而后见司马徽,司马徽言庞统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此回先后通过司马徽师徒俩言庞统,较之孔明而言,在名士司马徽眼中庞统之才之德远在孔明之上。

但庞统的正式登场却在“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蒋干问庞统日:“久闻大名,今何避居于此地?”庞统答曰:“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吾故隐居于此。

”此虽是计,但任道出了同在本回中鲁肃曾荐庞统于周瑜,而庞统却未及往见之缘故,同时也道明了庞统于孔明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受人排斥不得重用,一个受人三次登门求见,庞统之悲可见一般!其后至“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

三国庞统之死原因

三国庞统之死原因

三国庞统之死原因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

下面整理了落凤坡庞统之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庞统怎么死的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

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

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

时年三十六岁。

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

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

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再度进攻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军师庞统不幸中箭身亡。

作为当时益州战场上的总军师,庞统的不幸身亡,对刘备集团实在是巨大的损失。

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而他却看不到了。

对于庞统的死,史载“刘备军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史书的记载可谓简洁明了,一语中的。

但是,庞统的死只是意外中箭这么简单吗?庞统炸死落凤坡是巧合还是阴谋庞统(179;214),字士元,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年少淳朴好学,但是没人能赏识他。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他的叔父庞德公和当时的荆州名士“水镜”司马徽却不这么认为。

司马徽认为他是“南州士之冠冕”。

而“水镜”的号,又是庞德公赠与司马徽的。

可见庞统确实是了不起的人才。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大半个荆州,被群下推为荆州牧,这时庞统也投奔了刘备。

当时刘备并没有与庞统深入交谈过,对其不是很了解,只认命他做个耒阳县令。

庞统认为刘备大材小用,所以在任不理县务,没有什么出色的政绩,后来被刘备免了官。

当东吴鲁肃知道此事后,感到非常可惜,便马上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再加上此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这便引起了刘备的高度重视。

于是,刘备召见庞统。

两人谈古论今,纵横天下,刘备甚是惊讶,认为庞统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后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地位可见一斑。

既然有两个军师中郎将,那么必将要有两个用兵方向,这就是后来的益州方向。

庞统之死是阴谋- 他到底看明白了刘备的什么东西?

庞统之死是阴谋- 他到底看明白了刘备的什么东西?

庞统之死是阴谋? 他到底看明白了刘备的什么东西?
本文导读:
这个人就是庞统,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才智和诸葛亮不相上下,当时民间就有传言:“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足见这二人的过人之处,而当时这二位谋士都是在刘备帐下为刘备出谋划策的。

其实我们很早就可以看出庞统是一个能够运筹帷幄的人,早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他就开始默默帮助刘备,当时他只身前往曹操大营,得到曹操的特别礼遇,然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庞统为了配合孙刘抗曹而使的一计,最终使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

也就是说庞统的能力是绝不输给诸葛亮的,但却在取雒县的时候中流矢身亡,为什么有如此大才的他会这么不小心?因为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他设计好的自杀,他之所以选择自杀就是因为看透了刘备!
我们知道刘备曾经嫌弃过庞统的长相,但庞统并没有介意,他真正介意的是在取西川的途中刘备却没有采取他作为第一谋士而提出的建议!要知道如果按照庞统的计策那么夺取西川的损失是最小的,但是刘备为了他自己所谓的面子仁
义而否定了庞统。

此时的庞统大概已经看出了自己效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让他感受到自己实际上并不重用。

所以这件事使他心灰意冷最终命丧于落凤坡,庞统死后刘备还伤心不已,实际上他的死刘备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庞统之死
诸葛孔明的算计
刘备的仁义
庞统之死
孔明祭完周瑜,鲁肃设宴款待。言罢,孔明辞回 。方欲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 ,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日:“汝气死周瑜,却又来 吊丧,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乃凤 雏先生庞统也。孔明亦大笑。两人携手登舟,各 诉心事。孔明乃留书一封与统,嘱日:“吾料孙 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共 扶玄德。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公平生所学。” 统允诺而别。孔明自回荆州。
本次演讲结束,谢谢欣赏
庞统之死
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狭窄,树木 丛杂;又值夏未秋初,枝叶茂盛。百忙中又夹此 闲景,正合七夕。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 此处是何地名?”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 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 名落凤坡,不利于吾!”卧龙岗为孔明之始,落 凤坡为士元之终,前后遥遥相对。令后军疾退。 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 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 岁。
庞统之死
却说雒城中吴懿,刘瑰听知折了冷苞,遂与 众商议。张任曰:“城东南山僻有一条小路,最 为要紧,某自引一军守之。诸公紧守雒城,勿得 有失。”忽报汉兵分两路前来攻城。张任急引三 千军,先来抄小路埋伏。见魏延兵过,张任教尽 放过去,休得惊动。后见庞统军来,张任军士, 遥指军中大将,骑白马者必是刘备。的卢救了玄 德,白马送了士元,前后遥遥相对。张任大喜, 传令教如此如此。
庞统之死
亮夜观太乙数,今年岁次葵巳,罡星在西方;又 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 吉。切宜谨慎。
庞统之死
一计 委派庞统以老迈不和之将,削弱庞统实力; 二计 以天象不利主帅为激将法,矛头直指庞士元,使其严 重低估蜀中将领及蜀道情况,冒然出兵; 三计 暗中令人对庞统坐骑动手脚,使得临阵马眼生,致使 重视庞统的刘备自然会把他独有的坐骑换庞统之死
玄德再与庞统约定,忽坐下马眼生前失,把庞统 掀将下来。又是一个预兆。玄德跳下马,自来笼 住那马。玄德曰:“军师何故乘此劣马?”庞统 曰:“此马乘久,不曾如此。”玄德曰:“临阵 眼生,误人性命。吾所骑白马,性极驯熟。军师 可骑,万无一失。劣马吾自乘之。”遂与庞统更 换所骑之马。庞统谢曰:“深感主公厚恩。虽万 死亦不能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