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辅导作业知识分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一、平行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二、垂直
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3、垂线的画法: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平行四边形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特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注:要与三角形的特性相区别,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
四、梯形
1、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特殊的梯形有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五、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注: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新插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8-1 沏茶问题 知识点梳理课件

(2)周末梦梦帮妈妈做家务,梦梦做完这些事情最少需 要多长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可以做的事情有( 拖地 )、 (擦窗户)和(擦桌子)。做完这些事情最少需要( 30 ) 分钟。
如果8:20上课,荣老师最迟什么时候到校? 25+20+5=50(分钟) 8时20分-50分=7时30分 答:荣老师最迟7时30分到校。
点评:荣老师在听新闻的同时可以准备上课用具、 在办公室做清洁和到班里整理桌椅,接下来批改 昨日家庭作业,最后与班干部交流。
4.周日,爸爸开车带妈妈和梦梦一起从家外出办事。 妈妈带梦梦去公园和超市,爸爸去健身房。下面 是他们的行走路线和所用时间,他们办完这些事 回到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点评: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拖地、 擦窗户和擦桌子,做这三件事情所用的时间正好等于洗衣 机洗衣服的时间,所以梦梦做完这些事情最少需要25+5= 30(分钟)。
2.餐厅厨师最拿手的菜是黄焖鸡,这道菜有七道工 序:清洗鸡肉2分钟,剁鸡块2分钟,切姜片1分 钟,洗锅2分钟,将锅烧热2分钟,将油烧热3分 钟,炖煮15分钟。请你帮餐厅厨师安排合理的做 事顺序,填写在下图中。
15+3+40+15+30+15=118(分钟) 答:至少需要118分钟。
点评:爸爸开车带妈妈和梦梦去公园[15+3=18(分钟)],妈 妈和梦梦在公园玩,然后妈妈和梦梦步行去超市购物[40+ 15+30=85(分钟)],爸爸开车去健身房,健身结束后回到 超市[3+11+60+11=85(分钟)],三人正好在超市会合,最
炖煮
清洗鸡肉 剁鸡块 切姜片
点评:首先要洗锅,将锅烧热的同时清洗鸡 肉,将油烧热的同时剁鸡块和切姜片,最后 炖煮即可。
教案分享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课

教案分享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课教案分享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课的内容,我将分享一份教案。
本教案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部分。
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有趣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相等”,并能根据相等关系进行简单的运算;2. 学习使用等式表示相等关系,例如:3 + 4 = 7;3. 能够灵活使用加法算式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 学习“相等”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掌握使用等式表示数学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相等”的概念;2. 培养学生使用等式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学生练习册;3. 讲台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课堂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关于数学运算的知识,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并引出相等的概念。
Step 2: 概念讲解利用幻灯片展示“相等”的定义和概念,并通过图示和示例让学生理解相等关系。
Step 3: 知识讲解解释如何使用等式表示相等关系,并给出一些简单的等式进行示范运算,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等式。
Step 4: 练习活动4.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四则运算小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加法运算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4.2 课堂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书写等式的方式进行数学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Step 5: 总结与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通过问题的评价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价:1. 在练习中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2. 通过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课的内容,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以及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详细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于除法的概念和步骤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面对除数是两位数的情况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除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除数是两位数的情况。
2.新课导入:介绍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环节: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易错应用题讲解+课堂作业易错题精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易错应用题讲解+课堂作业易错题精选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易错应用题1、每盆花16元,买3盆送1盆,一次买3盆,每盆便宜多少钱?(1)先算出买3盆花需要多少钱?16×3=48(元)(2)实际上用48元是买了4盆,所以第二步算48元买4盆时,每棵多少钱?48÷4=12(元)(3)每盆便宜多少钱?16-12=4(元)答:每盆便宜4元。
2、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村庄送肥料,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速度是40千米/时,回来时用了2小时,回来时的速度是多少?分析:从问题出发,知道是求速度,找关系式:路程÷时间(回来)=速度(回来)其中,回来的时间已知2小时,路程不知道,就通过去时的时间和速度求出。
(1)求路程40×3=120(千米)(2)求回来时的速度120÷2=60(千米)或(千米/时)答:回来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
或者答:回来时的速度是60千米/时(两种答法一定要弄清楚)3、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路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分析:此类型是属于判断“够不够”,“能不能”的问题,要注意步骤(1)先求出燕鸥20天能飞多少千米?780×20=15600(千米)(2)比较大小15600千米<17000千米(3)答:20天不能飞到。
4,路面要加宽到12米,长不变,加宽后这段路的路面面积是多少?(此题其实是考查积的变化规律)普通做法:(1)求出这段路的长是多少?长方形的长=面积÷宽144÷4=36(米)(2)再算出扩宽后路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6×12=432(平方米)此种做法不是万能的,因为此题的第一个步骤刚好能除尽,如果除不尽,此种方法不可行。
正确方法分析: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将公式和此题联系起来,分析出:长没变(一个因数没变),宽从4变到12,也就是扩大了3倍(12÷4=3),也就是说另一个因数扩大了3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面积)也要扩大3倍,所以:144×3=432(平方米)(1)先算出宽扩大了倍数12÷4=3(2)再求面积144×3=432(平方米)答:加宽后这段路的路面面积是432平方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笔记
一、大数的认识
生活中比一千更大的数有哪些?
答: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比一千更大的数,例如:人口数、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等。
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答:读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从高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当中间或末尾有0时,只读一个0;
(3)每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
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答:写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当中间或末尾有0时,0不写出;
(3)每级末尾的0不写出。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1平方千米=100公顷。
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什么单位?
答: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单位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三、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夹角的大小有关。
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答:可以通过度量比较角的大小,或者通过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二)讲义

个性化辅导教案个性化辅导教案知识点一:笔算乘法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例如: 116×35=()1 1 6× 3 55 8 0 →先用个位上的2乘1166 4 8 →再用十位上的3乘116 →第二步个位的0不写7 0 6 0 →最后把乘得积加起来2、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当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时,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都要乘,与0相乘后,再加上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最后把乘得积加起来。
例如: 108×29=()1 0 8× 2 99 7 2 →中间的0×9等于0后要再加上进上来的数72 1 6 →中间的0×2等于0后要再加上进上来的数13 1 3 2 →把乘得积加起来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例如:350×40=()3 5 0× 4 01 4 0 0 0先算35×4 再添两个0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要点提示1、列竖式要规范。
明确数字间的距离,相同数位对齐以及横线的写法。
2、因数中间有0,要记得乘;因数末位有0,要记得添上。
3、注意:“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列竖式计算时用简便的写法与算法。
例1:计算575×14= 238×83= 202×67= 421×28=185×42= 150×36= 210×20= 345×33=知识点二:积的变换规律1、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这个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及易错题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及易错题解析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整数部分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数字表示 (1000)10001001012、多位数的读法: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多位数的写法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特别注意:多位数的读写都先划上分级线。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就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万”“亿”作单位的数: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亿)的数改写成有“万”(亿)做单位的数。
方法概括:分级、去0,写万(写亿)6、求近似数: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方法概括:分级、去尾、四舍五入约近似数的取值范围:近似数+4999(最大)近似数—5000(最小)7、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 、2 、3、 4 、5 、6 ……. 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9、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角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
辅
导
作
业
学校:姓名:
辅导时间:2018年9月5日实到学生数:47人一、先分级,再读出下列各数。
3406790 读作:
45881008 读作:
70964505 读作:
80052960 读作:
60606006 读作:
二、我会读,我能写。
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二写作:
四千零九十二万五千写作:
二百零七万六千八百写作:
三千二百零四万零五百写作:
六十二万零七十五写作:
辅导时间:2018年9月12日实到学生数:47人
48000000=()万
3160000=()万
370000=()万
50000=()万
426900≈()万
10437520≈()万
62503281≈()万
948700≈()万
59895256≈()万
31524300≈()万
196532≈()万
3、亿以内数大小的比较
辅导时间:2018年9月19日实到学生数:47人
在填上“〉”“〈”或“=”。
487000 478000
989999 990000
799500 795900
6024000 624000
429899 429900
999999 1000000
86万860000
90万1000000
5900000 590万
100000 1万
20600000 2060万
76500000 7650万
4、亿以上数的读写
辅导时间:2018年9月26日实到学生数:47人
一、先分级,再读出下列各数。
40186030087 读作:()
200850040000 读作:()
568009004200 读作:()
9650020906 读作:()
109400000 读作:()
25904563001 读作:()
二、写出下列各数,
六亿三千万写作:()三百五十亿九千三百万写作:()七亿零三百二十万写作:()二百亿四千万五千零八十写作:()一百零六亿二千零四万写作:()九百亿零三千写作:()
5、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辅导时间:2018年10月10日实到学生数:47人
3公顷=()平方米
9平方千米=()公顷
8平方千米=()平方米
6400公顷=()平方千米
7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50000平方米=()公顷
12平方千米=()平方米
50平方千米=()公顷
160000平方米=()公顷
16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8平方米=()平方分米
1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6、画角
辅导时间:2018年10月17日实到学生数:47人一、给下列角分类。
132。
93。
90。
128。
69。
178。
57。
102。
89。
180。
360。
10。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
二、画角。
45。
60。
90。
115。
120。
360。
180。
7、三位数乘两位数
辅导时间:2018年10月24日实到学生数:47人
135×47= 214×39= 440×70= 205×87= 240×50= 502×35= 105×40= 208×60=
8、积的变化规律
辅导时间:2018年10月31日实到学生数:47人一、先算出第一道题中的积,再写出其他两道题的得数。
23×3= 52×6= 8×40=
230×3=520×60=80×40=
23×30=52×600=800×40=
二、填空题。
1、两个因数的积是4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那么积是()。
2、两个因数的积是27,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3,那么积是()。
3、两个因数的积是600,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除以6,那么积是()。
4、两个因数的积是300,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除以2,那么积是()。
5、两个因数的积是50,两个因数都乘2,那么积是()。
6、两个因数的积是40,两个因数都除以2,那么积是()。
9、常见的数量关系
辅导时间:2018年11月7日实到学生数:47人先说出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写出数量
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1、遥控小汽车每辆130元,买了2辆,一共要多少钱?
2、学校图书室买了9套故事书,一共花了90元,每套故事书多少元?
3、每支钢笔8元,妈妈买钢笔花了48元,你知道妈妈买了几支钢笔吗?
4、兰兰每分钟步行50米,20分钟能步行多少米?
5、丽丽家离学校800米,她从家到学校用了20分钟,丽丽每分钟能走多少米?
6、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传播6800米要多长时间?
10、平行与垂直
辅导时间:2018年11月14日实到学生数:47人
填空。
1、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有()种情况,分别是()和()。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4、直线a与b平行,记作(),读作()。
5、直线a与b垂直,记作(),读作()。
6、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7、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所有线段的长度都()。
8、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垂直。
9、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条,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条。
1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辅导时间:2018年11月21日实到学生数:47人
12、口算除法
辅导时间:2018年11月28日实到学生数:47人
一、口算。
40÷20= 100÷20= 350÷50= 490÷70= 90÷30= 80÷40= 30×2= 2×40=
一、估算。
93÷30≈80÷36≈40÷18≈
89÷30≈145÷50≈59÷20≈
43÷20≈100÷19≈452÷92≈
辅导时间:2018年12月5日实到学生数:47人*列竖式计算。
262÷27= 586÷59= 613÷62= 93÷30= 317÷50= 256÷40= 218÷34= 664÷83= 161÷35=
辅导时间:2018年12月12日实到学生数:47人一、判断商是几位数。
135÷14()684÷39()
245÷63()584÷28()
二、笔算。
920÷23= 752÷26= 585÷15= 619÷55= 618÷32= 438÷27=
15、商的变化规律
辅导时间:2018年12月19日实到学生数:47人
*填一填,我最棒。
1、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4,除数不变,被除数乘2,那么商是()。
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6,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6,那么商是()。
3、两个数的商是12,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那么商是()。
4、两个数的商是30,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4,那么商是()。
5、一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5后,商是20,那么原来的商是()。
6、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乘6,要使商不变,除数也要()。
7、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35,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