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解三角形复习课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第一轮章节复习课件 第三章 三角函数 解三角形

高考数学第一轮章节复习课件 第三章 三角函数 解三角形
2.已知角α的终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则可先设出终边上一 点的坐标,求出此点到原点的距离,然后用三角函数 的定义来求相关问题,若直线的倾斜角为特殊角,也 可直接写出角α的值.
【注意】 若角α的终边落在某条直线上,一般要分类讨论.
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4y=0上,求sinα, cosα,tanα的值.
.
解析:tan= 答案:
5.某时钟的秒针端点A到中心点O的距离为5 cm,秒针均匀 地绕点O旋转,当时间t=0时,点A与钟面上标12的点B

合.将A、B两点间的距离d(cm)表示成t(s)的函数,则d

,其中t∈[0,60].
解析:∵经过t(s)秒针转了 弧度
d
5. t
, d
t
10 sin
.
2 60
)内的单调性.
知识点
考纲下载
考情上线
函数y= Asin(ωx +φ)的图 象
1.考查图象的变换和 1.了解函数y=Asin(ωx+φ)
解析式的确定,以 的
及通过图象描绘, 物理意义;能画出y=
观察讨论有关性质. Asin(ωx+φ)的图象,了解
2.以三角函数为载体, 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
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 变化的影响.
当且仅当α= ,即α=2时取等号, 此时 故当半径r=1 cm,圆心角为2弧度时,扇形面积最大, 其最大值为1 cm2.
法二:设扇形的圆心角为α(0<α<2π),半径为r,面积为S,
则扇形的弧长为rα,由题意有:2r+rα=4⇒α=
×r2=2r-r2=-(r-1)2+1,
∴当r=1(cm)时,S有最大值1(cm2),
为余弦线
有向线段 AT 为正切线

第5讲 三角函数、解三解形

第5讲 三角函数、解三解形
2
1 cos 2 2
2 1 与升幂公式: cos 2 2 cos ,1
1 cos 2 , 2
cos 2 2 sin 2 ).
10.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 sin x b cos x a
(其中 角所在的角限由a,b的 a 2 b 2 sin( x ) 符号确定, 角的值由 tan b 确定)在求最值、
5 36
线上) = +k (k∈Z). (3)终边与 终边关于x轴对称 =- +2k (k∈Z).
(4) 终边与 终边关于y轴对称= - +2k
(k∈Z).
(5) 终边与 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 + +2k (k∈Z). (6) 终边在x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k ,k∈Z; 终边 在y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k , k∈Z; 终边在 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2. 与
2
2
坐标向左( >0)或向右( <0)平移||个单位得
y=sin(x+ )的图象;②函数y=sin(x+ )图象的纵 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
sin( x+ )的图象;③图象y=sin( x+ )图象 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得到函数 y=sin ( x+ )的图象;④函数y=Asin( x+ ) 图象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向上(k>0)或向下(k < 0) 平移|k|个单位得到y=Asin( x+ )+k的图象.要 特别注意,若由y=sin x得到y=sin( x+ )的图 象,则应向左或向右平移 y=sin x的图象?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教案富顺县怀德镇大城九年制学校—王甸健教学目标1、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依据和分类。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及恰当的添加辅助线解直角三角形。

使学生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题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化归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解决。

2、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知识梳理1、定义: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单元知识网络3、解直角三角形4、30°,45°,60°的三角函数值5、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经常接触的名称:23112160︒45︒45︒30︒二、例题精讲 运用提升例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6,∠B=60°,∠C=45°,AD ⊥BC 于点D ,求BC 的长.练习1: 将已知条件改变,不给AD ⊥BC 于点D 。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6,∠B=60°,∠C=45°,求BC 的长.例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6,∠ABE=60°,∠C=45°,求BC的长.练习2: 已知:如图,AD ⊥BC 于点D ,BC=4,∠C=45°,∠ABD=60°,求AD 的长.练习3:若把练习1图形再次变形,将已知条件改为:如图:BC=4,∠C=45°,∠ABE=60°.求点A 到BC 的距离.你能求解吗?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复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解直角三角形要熟练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 要观察图形,了解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

3、(09· 湖北)如图,在海面上生成了一股强台风,台风中心 (记作点M)位于滨海市(记作点A)的南偏西15°,距离为61 2 千米,且位于临海市(记作点B)正西60 3 千米处,台风中心正以72千 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方向移动(假设台风在移动过程中的 风力保持不变),距离台风中心60千米的圆形区域内均会受到此次 强台风的侵袭。 (1)滨海市、临海市是否会受到此次台风的侵袭?请说明理由。 (2)若受到此次台风侵袭,该城市受到台风侵袭的持续时间有多 少小时?
第5类:侧重以方位辨识为背景解直角三角形 1、(09· 南宁市)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东北方向, 距离灯塔40 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 2 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则海轮行驶 的路程AB为 海里(结果保留根号)。
2、(09· 哈尔滨)如图,一艘轮船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 沿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30°方向, 轮船航行2小时后到达B处,在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 60°方向,当轮船到达灯塔C的正东向的D处时,求此时 轮船与灯塔C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3、(09· 山西)有一水库大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 AD∥BC,EF为水库的水面,点E在DC上,某课题小组 在老师的带领下想测量水的深度,他们测得背水坡AB的 长为12米,迎水坡上DE的长为2米,∠BAD=135°, ∠ADC=120°,求水深。(精确到0.1米 2 ≈1.41, 3 ≈1.73)
2、(09· 长沙)某校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 展了测量湘江宽度的活动,如图,他们在河东岸 边的A点测得河西岸边的标志物B在它的正西方向, 然后从A点出发沿河岸向正北方向行进550米到点 C处,测得B在点C的南偏西60°方向上,他们测 得的湘江宽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参考 2 3 数据: ≈1.414, ≈1.732)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课件25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课件25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 15 —
(新教材) 高三总复习•数学
— 返回 —
测量距离问题的求解策略 (1)确定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求解;若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 放在另外三角形中求解. (2)确定选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
— 16 —
(新教材) 高三总复习•数学
— 返回 —
即 DE=si1n0705s°itna4n51°5°=sin17050°×sincs4oi5ns°1155°°=sin17050°s×inss4ii5nn°1755°°=10s0insi1n54°5°.
又 sin15°=sin(45°-30°)=
6- 4
2,所以 DE=10s0insi1n54°5°=100(
图形表示
— 返回 —
— 5—
(新教材) 高三总复习•数学
术语 名称
术语意义
图形表示 例:(1)北偏东 α:
方向角
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 方向线所成的__锐__角__,通
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α
(2)南偏西 α:
— 返回 —
— 6—
(新教材) 高三总复习•数学
— 返回 —
术语 名称
术语意义
图形表示
术语 名称
术语意义
在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两者在
同一铅垂平面内)所成的角中, 仰角与俯角 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__上__方__的
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 _下__方__的叫做俯角
图形表示
— 返回 —
— 4—
(新教材) 高三总复习•数学
术语 名称
方位角
术语意义
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 _顺__时__针__方向到目标方向线 之间的夹角叫做方位角.方 位角 θ 的范围是0_°_≤__θ_<_3_6_0_°

高中数学复习课一解三角形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复习课一解三角形新人教A版必修

学 习 资 料 汇编复习课(一) 解三角形其中以求边或角的取值范围为主,以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结合为命题热点,试题多以大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考点精要]解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方法(1)已知三边:先由余弦定理求出两个角,再由A +B +C =π,求第三个角.(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先用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的对角,再由A +B +C =π,求第三个角,最后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第三边.(3)已知两边及夹角:先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再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另两角.(4)已知两角及一边:先利用内角和求出第三个角,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两边. [典例] 设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有a =2b sin A . (1)求B 的大小;(2)若a =33,c =5,求b . [解] (1)由a =2b sin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A =2sin B sin A ,所以sin B =12,由于△ABC 是锐角三角形,所以B =π6.(2)根据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27+25-45=7,所以b =7. [类题通法]利用正、余弦定理来研究三角形问题时,一般要综合应用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函数关系式,正弦定理可以用来将边的比和对应角正弦值的比互化,而余弦定理多用来将余弦值转化为边的关系.[题组训练]1.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2=3bc ,sin C =23sinB ,则A =( )A .30°B .60°C .120°D .150°解析:选 A 由正弦定理可知c =23b ,则cos A =b 2+c 2-a 22bc =-3bc +c 22bc=-3bc +23bc 2bc =32,所以A =30°,故选A.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π6,a =1,b =3,则B=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由正弦定理知:1sinπ6=3sin B ,sin B =32,又0<B <π,b >a ,可得B =π3或2π3. 答案:π3或2π33.△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若a ,b ,c 成等差数列,证明:sin A +sin C =2sin(A +C ); (2)若a ,b ,c 成等比数列,求cos B 的最小值. 解:(1)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C =2sin B . ∵sin B =sin[π-(A +C )]=sin(A +C ), ∴sin A +sin C =2sin(A +C ). (2)∵a ,b ,c 成等比数列,∴b 2=ac . 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a 2+c 2-ac 2ac ≥2ac -ac 2ac =12,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 ∴cos B 的最小值为1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就是利用条件寻找边的关系或角的关系,题型多为选择题、解答题,难度中等.[考点精要] 三角形中的常用结论(1)A +B =π-C ,A +B 2=π2-C2. (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典例] 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解] ∵(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a 2[sin(A -B )-sin(A +B )]=b 2[-sin(A +B )-sin(A -B )],∴2a 2cos A sin B =2b 2sinA cosB .由正弦定理得2sin 2A cos A sinB =2sin 2B sin A cos B , 即sin 2A ·sin A sin B =sin 2B ·sin A sin B .∵0<A <π,0<B <π,∴sin 2A =sin 2B ,∴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B =π2.∴△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类题通法]根据所给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转化的手段主要有: ①通过正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 ②通过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 ③通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④通过对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以及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题组训练]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若c -a cos B =(2a -b )cos A ,则△ABC 的形状为(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D ∵c -a cos B =(2a -b )cos A ,C =π-(A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 cos A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A cosA -sinB cos A ,∴cos A (sin B -sin A )=0,∴cos A =0或sin B =sin A ,∴A =π2或B=A 或B =π-A (舍去).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2.在△ABC 中,已知3b =23a sin B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则△ABC 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选C ∵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即3B =π,解得B =π3.∵3b =23a sin B ,∴根据正弦定理得3sin B =23sin A sin B .∵sin B ≠0,∴3=23sin A ,即sin A =32,即A =π3或2π3,当A =2π3时,A +B =π不满足条件.∴A =π3,C =π3.故A =B =C ,即△ABC 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向量m =⎝ ⎛⎭⎪⎫cos 3A 2,sin 3A 2,n =⎝ ⎛⎭⎪⎫cos A2,sin A 2,且满足|m +n |= 3.(1)求角A 的大小;(2)若b +c =3a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因为|m +n |=3,所以|m +n |2=3,即m 2+n 2+2m ·n =3.又因为m 2=n 2=1,所以m ·n =12,所以cos 3A 2cos A 2+sin 3A 2sin A 2=12,所以cos A =12,又0<A <π,所以A =π3.(2)因为b +c =3a ,所以sin B +sin C =3sin A =32.所以sin B +sin ⎝⎛⎭⎪⎫2π3-B =32,化简得sin ⎝ ⎛⎭⎪⎫B +π6=32. 因为0<B <2π3,0<B +π6<5π6,所以B +π6=π3或2π3,所以B =π6,C =π2或B =π2,C =π6,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题以解答题为主,难度一般.[考点精要](1)仰角与俯角是相对水平线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 (2)利用方位角或方向角和目标与观测点的距离即可唯一确定一点的位置.[典例] 如图,渔船甲位于岛屿A 的南偏西60°方向的B 处,且与岛屿A 相距12海里,渔船乙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岛屿A 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 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小时追上.(1)求渔船甲的速度; (2)求sin α的值.[解] (1)依题意,∠BAC =120°,AB =12海里,AC =10×2=20(海里),∠BCA =α.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BAC =122+202-2×12×20×cos 120°=784.解得BC =28海里.∴渔船甲的速度为BC2=14(海里/小时).(2)在△ABC 中,AB =12海里,∠BAC =120°,BC =28海里,∠BCA =α,由正弦定理,得ABsin α=BCsin 120°.即sin α=AB sin 120°BC =12×3228=3314. 故sin α的值为3314.[类题通法]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读题.分析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等;(2)图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3)建模.将所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解;(4)验证.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结果进行取舍,得出正确答案.[题组训练]1.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 的高度,如图,在C 点测得塔顶A 的仰角是45°,在D 点测得塔顶A 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 =120°,CD =40 m ,则电视塔的高度为( )A .10 2 mB .20 mC .20 3 mD .40 m解析:选D 设电视塔的高度为x m ,则BC =x ,BD =3x .在△BCD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3x 2=x 2+402-2×40x ×cos 120°,即x 2-20x -800=0,解得x =40或x =-20(舍去).故电视塔的高度为40 m.2.北京国庆阅兵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如图,在坡度为15°的观礼台上,某一列座位与旗杆在同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在该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且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 6 m ,则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m.解析:设旗杆高为h m ,最后一排为点A ,第一排为点B ,旗杆顶端为点C ,则BC =hsin 60°=233h .在△ABC 中,AB =106,∠CAB =45°,∠ABC =105°, 所以∠ACB =30°,由正弦定理,得106sin 30°=233h sin 45°,故h =30(m).答案:303.某高速公路旁边B 处有一栋楼房,某人在距地面100米的32楼阳台A 处,用望远镜观测路上的车辆,上午11时测得一客车位于楼房北偏东15°方向上,且俯角为30°的C 处,10秒后测得该客车位于楼房北偏西75°方向上,且俯角为45°的D 处.(假设客车匀速行驶)(1)如果此高速路段限速80千米/小时,试问该客车是否超速?(2)又经过一段时间后,客车到达楼房的正西方向E 处,问此时客车距离楼房多远? 解:(1)在Rt △ABC 中,∠BAC =60°,AB =100米,则BC =1003米. 在Rt △ABD 中,∠BAD =45°,AB =100米,则BD =100米. 在△BCD 中,∠DBC =75°+15°=90°, 则DC =BD 2+BC 2=200米,所以客车的速度v =CD10=20米/秒=72千米/小时,所以该客车没有超速.(2)在Rt △BCD 中,∠BCD =30°, 又因为∠DBE =15°,所以∠CBE =105°, 所以∠CEB =45°.在△BCE 中,由正弦定理可知EB sin 30°=BCsin 45°,所以EB =BC sin 30°sin 45°=506米,即此时客车距楼房506米.1.在△ABC 中,若a =7,b =3,c =8,则其面积等于( ) A .12 B.212C .28D .6 3解析:选D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32+82-722×3×8=12,所以sin A =32,则S△ABC=12bc sin A =12×3×8×32=6 3. 2.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3a =2b ,则2sin 2B -sin 2A sin 2A的值为( )A.19B.13 C .1D.72解析:选D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2B -sin 2A sin 2A =2b 2-a 2a 2=2·⎝ ⎛⎭⎪⎫32a 2-a2a 2=72. 3.在△ABC 中,已知AB =2,BC =5,△ABC 的面积为4,若∠ABC =θ,则cos θ等于( )A.35 B .-35C .±35D .±45解析:选C ∵S △ABC =12AB ·BC sin ∠ABC =12×2×5×sin θ=4.∴sin θ=45.又θ∈(0,π),∴cos θ=±1-sin 2θ=±35.4.某人从出发点A 向正东走x m 后到B ,向左转150°再向前走3 m 到C ,测得△ABC的面积为334m 2,则此人这时离开出发点的距离为( )A .3 m B. 2 m C .2 3 mD. 3 m解析:选D 在△ABC 中,S =12AB ×BC sin B ,∴334=12×x ×3×sin 30°,∴x = 3. 由余弦定理,得AC =AB 2+BC 2-2AB ×BC ×cos B =3+9-9=3(m). 5.在△ABC 中,A =60°,AB =2,且△ABC 的面积S △ABC =32,则边BC 的边长为( ) A. 3 B .3 C.7D .7解析:选A ∵S △ABC =12AB ·AC sin A =32,∴AC =1,由余弦定理可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A =4+1-2×2×1×cos 60°=3,即BC = 3.6.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80,b =100,A =30°,则此三角形(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锐角三角形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得80sin A =100sin B ,所以sin B =58.因为a <b ,所以B 有两种可能:锐角或钝角.若B 为锐角时, cos C =-cos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12×58-32×398<0,所以C 为钝角,即△ABC 为钝角三角形;若B 为钝角时,则△ABC 是钝角三角形,所以此三角形一定为钝角三角形.故选C.7.在△ABC 中,a =b +2,b =c +2,又知最大角的正弦等于32,则三边长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a 边最大,sin A =32,∴A =120°, ∴a 2=b 2+c 2-2bc cos A .∴a 2=(a -2)2+(a -4)2+(a -2)(a -4). ∴a 2-9a +14=0,解得a =2(舍去)或a =7.∴b =a -2=5,c =b -2=3. 答案:a =7,b =5,c =38.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8b =5c ,C =2B ,则cos C =________.解析:因为C =2B ,所以sin C =sin 2B =2sin B ·cos B ,所以cos B =sin C 2sin B =c 2b =12×85=45, 所以cos C =2cos 2B -1=2×⎝ ⎛⎭⎪⎫452-1=725.答案:7259.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45°,1+tan Atan B =2cb,则边c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1+tan A tan B =2c b ,得1+sin A cos Bcos A sin B=sin A cos B +cos A sin B cos A sin B =A +B cos A sin B =sin Ccos A sin B=cb cos A =2c b ,所以cos A =12,故A =60°.由正弦定理得23sin 60°=c sin 45°,所以c =2 2.答案:2 210.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A =23,sin B =5cos C .(1)求tan C 的值;(2)若a =2,求△ABC 的面积. 解:(1)因为0<A <π,cos A =23,所以sin A =1-cos 2A =53, 又5cos C =sin B =sin(A +C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53cos C +23sin C , 所以253cos C =23sin C ,tan C = 5.(2)由tan C =5得sin C =56,cos C =16,于是sin B =5cos C =56.由a =2及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c =3,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c sin B =12×2×3×56=52. 11.如图,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 ∠ADC =17.(1)求sin ∠BAD ; (2)求BD ,AC 的长.解:(1)在△ADC 中,因为cos ∠ADC =17,所以sin ∠ADC =437.所以sin ∠BAD =sin(∠ADC -∠B ) =sin ∠ADC cos B -cos ∠ADC sin B =437×12-17×32=3314. (2)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 BD =AB ·sin∠BADsin ∠ADB =8×3314437=3.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 B=82+52-2×8×5×12=49.所以AC =7.12.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cos C ,b cos B ,c cos A 成等差数列.(1)求B 的值;(2)求2sin 2A +cos(A -C )的范围.解:(1)∵a cos C ,b cos B ,c cos A 成等差数列,金戈出品 ∴a cos C +c cos A =2b cos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sin C cos A =2sin B cos B , 即sin(A +C )=sin B =2sin B cos B .又在△ABC 中,sin B ≠0,∴cos B =12. ∵0<B <π,∴B =π3. (2)∵B =π3,∴A +C =2π3, ∴2sin 2A +cos(A -C )=1-cos 2A +cos ⎝⎛⎭⎪⎫2A -2π3 =1-cos 2A -12cos 2A +32sin 2A =1+32sin 2A -32cos 2A =1+3sin ⎝⎛⎭⎪⎫2A -π3. ∵0<A <2π3,-π3<2A -π3<π, ∴-32<sin ⎝⎛⎭⎪⎫2A -π3≤1. ∴2sin 2A +cos(A -C )的范围是⎝ ⎛⎦⎥⎤-12,1+3. 敬请批评指正。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教案.doc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教案.doc

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教案( 1)执教者:上海市园南中学姚春花教学目标: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能灵活运用锐角三角比解直角三角形。

并在解题过程中渗透化归方程等数学思想。

通过习题的变式, 让学生感悟图形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的本质。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寻找合适的方法灵活求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 一、回顾与思考1、在 Rt △ABC 中,∠ C=90°, b=2,c= 2 2 ,则∠ B=度; a=2、在 Rt △ABC 中,∠ C=90°,∠ A=3 0°, AB=3,则 AC= ;∠ B=度、在 Rt △ABC 中,∠ B=90°, sin A= 3, a=3,则 c= ;b=3 54、在 Rt △ABC 中,∠ A=60°∠ B=75°, AB=8,则 AC=归纳:1、解一个直角三角形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生:除直角外,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与边有关) ,才能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运用到哪些定理或定义?(依据) ①勾股定理 ②锐角三角比 ③两锐角互余(以上四题均给出图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回顾知识)归纳:解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根据题目给出图形, 其次关键在于正确选用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三角比的式子。

3、你能归纳出解一般三角形的思路吗? 构造有效的直角三角形二、小试牛刀1、已知在 Rt △ABC 中,∠ ACB=9 0°, 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AB=10, tan A3,求 AC 的长 C4A BD归纳:常用解法:①寻找 Rt△(根据三角比)②转化角(等角的同名三角比相等)③设元(列方程求解)2、已知,如图,在△ ABC 中,∠ A=3 0°,F 为 AC上一点,且 AF : FC 4 : 1, EF ⊥ AB,E 为垂足,联结 EC,求 tan∠CEB 的值。

高考数学:解三角形(复习学案)

高考数学:解三角形(复习学案)

专题09 解三角形(一) 三角形中的求值问题1.例题【例1】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3,cos A =32,且b <c ,则b =( )A . 3B .2C .2 2D .3【例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1a =,cos )cos 0A C C b A ++=,则角A =( )A .23π B .3π C .6π D .56π 【例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4a =,b =cos (2)cos c B a b C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例4】(2017·全国高考真题(理))△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ABC 的面积为23sin a A.(1)求sin sin B C ;(2)若6cos cos 1,3,B C a ==求△ABC 的周长.【例5】如图,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 ∠ADC =17.(1)求sin ∠BAD ; (2)求BD ,AC 的长.2.巩固提升综合练习【练习1】(2019·全国高考真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sin A -b sin B =4c sin C ,cos A =-14,则bc =( )A .6B .5C .4D .3【练习2】(2018·全国高考真题)△ABC 的内角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a , b , c ,已知bsinC +csinB =4asinBsinC ,b 2+c 2−a 2=8,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练习3】 在ABC ∆中,已知AB 边上的中线1CM =,且1tan A ,1tan C ,1tan B成等差数列,则AB 的长为________.【练习4】在△ABC 中,已知AB =2,AC =5,tan ∠BAC =-3,则BC 边上的高等于( ) A .1 B .2 C . 3 D .2【练习5】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AB =2,BC =6,CD =DA =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练习6】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 cos B =(3a -b )cos C . (1)求sin C 的值;(2)若c =26,b -a =2,求△ABC 的面积.(二)三角形中的最值或范围问题1.例题【例1】在△ABC中,已知c=2,若sin2A+sin2B-sin A sin B=sin2C,则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例2】已知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cos cosb Cc B=,则111tan tan tanA B C++的最小值为()A B C D.【例3】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sin B cos C +32c sin C=2R,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 )A.25B.45C.255D.125【例4】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 Ccos cos cos2ab Ac A B+=,ABC∆,则ABC∆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2.巩固提升综合练习【练习1】 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2a B A ==,则b 的取值范围为( )A .(0,4)B .(2,C .D .4)【练习2】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c =1,b +2c cos A =0,则当角B 取得最大值时,△ABC 的周长为( ) A .2+3 B .2+2 C .3D .3+2【练习3】已知ABC ∆1,且满足431tan tan A B+=,则边AC 的最小值为_______.【练习4】在ABC ∆中,23BAC π∠=,已知BC 边上的中线3AD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三)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必备知识:实际测量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南偏西60°指以正南方向为始边,转向目标方向线形成的角1.例题【例1】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处(3-1)n mile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 2 n mile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 3 n mile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 n mile/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例2】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测出A,B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同时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BDA=δ.在△ADC和△BDC中,由正弦定理分别计算出AC和BC,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若测得CD=32km,∠ADB=∠CDB=30°,∠ACD=60°,∠ACB=45°,求A,B两点间的距离.【例3】某人在点C测得塔顶A在南偏西80°,仰角为45°,此人沿南偏东40°方向前进100米到D,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则塔高为____________米.2.巩固提升综合练习【练习1】甲船在A处,乙船在甲船正南方向距甲船20海里的B处,乙船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而甲船同时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由A处向北偏西60°方向行驶,问经过多少小时后,甲、乙两船相距最近?【练习2】如图,一艘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 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 处,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A.1762海里/时B .346海里/时 C.1722海里/时D .342海里/时【练习3】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A 、B 、C 三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C 处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观测点A 、B 两地相距100米,∠BAC =60°,在A 地听到弹射声音的时间比在B 地晚217秒.在A 地测得该仪器弹至最高点H 时的仰角为30°,求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a 2=c 2+ac -bc ,则cb sin B =( )A .32B .233C .33D .3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3,c =23,b sin A =a cos ⎪⎭⎫⎝⎛+6πB 则b =( ) A .1 B.2 C.3D.5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32,tan B =2tan A ,则△ABC 的面积为( ) A .2 B .3 C .32D .423.如图,在△ABC 中,∠C =π3,BC =4,点D 在边AC 上,AD =DB ,DE ⊥AB ,E 为垂足.若DE =22,则cos A 等于( ) A .223B .24C .64D .634.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A ,则2ba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2,6) C .(2,3)D .(6,4)5.在Δ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2,B =45°,若三角形有两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6.已知a ,b ,c 是△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a =4,b ∈(4,6),sin 2A =sin C ,则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a ,b ,c 成等比数列,cos(A -C )-cos B =12,延长BC至点D ,若BD =2,则△ACD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8.(2019·高考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6,a =2c ,B =π3,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9.若满足3ABC π∠=, AC =3, ,BC m ABC =恰有一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0.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外接圆的半径为1,且tan A tan B =2c -bb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1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c 2-b 2=ab cos A +a 2cos B . (1)求角B ;(2)若b =27,tan C =32,求△ABC 的面积.12.已知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sin a b C c B =+(Ⅰ)求B ;(Ⅰ)若2b =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 的对边,且2asin A=(2b+c)sinB+(2c+b)sin C. (1)求A的大小; (2)若sin B+sin C=1,试判断△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灵活运用转化思想:利用正弦定理或 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转化为边边关系或角角关 系.
B
A
b
ha
aC
类型一: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在△ABC中, 若 a1,c 3, C60 0,求 b. 边
如图,在△ABC中,已知B=45°,D是 BC边上的一点,AD=10,AC=14,DC=6,求 AB的长. 【思路点拨】 已知三角形ACD三边的长,可用 余弦定理求∠ADC,在△ABD中再用正弦定理求 解.
例3、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 2asin A=(2b+c)sinB+(2c+b)sin C. (1)求A的大小; (2)若sin B+sin C=1,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 (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 2a2=(2b+c)b +(2c+b)c,即 a2=b2+c2+bc. 由余弦定理得 a2=b2+c2-2bccosA, 故 cosA=-12,又 A∈(0,π),故 A=120°. (2)由(1)得 sin2A=sin2B+sin2C+sinBsinC. 又 sinB+sinC=1,得 sinB=sinC=12. 因为 0°<B<90°,0°<C<90°,故 B=C. 所以△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
本章知识框架图
解三角形
应用举例
余弦定理
感悟 1.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本章节课的重点,利用
它们和三角形内角和、边、角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函数的变形公 式去求解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以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如面积问题).
2.解三角形由正、余弦定理、三角面积公式进行边角互化, 主要体现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灵活运用。
类型二:利用边角转化思想判定三角形形状
【点评】:正、余弦定理具有将三角形的“边” 与“角”互化的功效,判断三角形形状时,一般地,
将边角关系“转化”为边之间关系或角之间关系, 再判断.
三角形形状主要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要特别注 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 形”的区别.
1.角之间关系 2.边之间关系 3.边角关系
C
b
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R a
A
c
abc 2 R ( R 为 三 角 形 外 接 B圆 ’ 半 径 ) B
s in A s in B s in C
边化为角
变 形

a

2R
sin
A

(sin A a ) 2R
a :b :c s in A :s in B :s in C b 2 R sin B
=± 410,3 分
又 0<C<π,所以 sinC=
10 4 .5

(2)当
a=2,2sinA=sinC
时,由正弦定理 a = c sinA sin
, C
得 c=4.8 分
由 cos2C=2cos2C-1=-14,且 0<C<π 得
cosC=±
6 4 .10
∴AB=AD·sisnin∠B ADB=1s0isnin456°0°=10×2
3 2 =5
6.
2
类型一: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点评:一般情况下, 1.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解两种类型的三角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2.余弦定理可解以下两种类型的三角形: (1)已知三边; (2)已知两边及夹角。
例 (本题满分 14 分)(2010 年高考浙江卷)在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已知 cos2C=-14. (1)求 sinC 的值; (2)当 a=2,2sin A=sin C 时,求 b 及 c 的长. 【解】 (1)因为 cos2C=1-2sin2C=-14,所以 sinC
【解】 在△ADC 中,AD=10,AC=14,DC=6,
由余弦定理得
cos

ADC

AD2+DC2-AC2 2AD·DC

1020+×1360-×1696=-12,∴∠ADC=120°,∠ADB=60°.
在△ABD 中,AD=10,B=45°,∠ADB=60°,
由正弦定理得 sin
∠ABADB=sAinDB,
正弦定理解决的题型: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角. 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c

2
R
sin
C
(sin B b ) 2R
(sin C c ) 2R
角化为边
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a2 b2 c2 2bc cos A 推论 b2 a2 c2 2ac cos B c2 a2 b2 2ab cosC
类型三:与面积有关的问题
例4 在 ABC中,若coA s+B=1-coCs,
2
(1) 求角 C.
(2)若
tanA
1+
=
tanB
2c b
,且
c
=
4
,求 SABC
.
【点评】:
1.对于面积公式 S=12absinC=12acsinB=12bcsin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 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 定理,进行边角转化.
C
a
b
B
c
A
章解三角形 (复习课)
C
思考1:何谓解三角形?a Nhomakorabeab
B
c
A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及其 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
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解三角形。
思考2: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ASA,SAS,SSS,HL SSA?
思考3:三角形中角之间关系如何?边之间关 系如何?边角之间关系如何?
余弦定理解决的题型:
1、已知三边求三角.
c o s 2的 其A、夹 他已角两b知,角2 两.求2边c第b和2 c三他边a们和2 cos B a 2 c2 b2
2ac
cosC a 2 b2 c2 2ab
角化为边
SABC1 2aha1 2bhb1 2chc
S A B C1 2a b sin C 1 2b csinA 1 2a csin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