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的定义

IP协议的定义、IP地址的分类及特点

什么是IP协议,IP地址如何表示,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地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的数据报协议,它与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包括IP数据报规定互连网络范围内的IP地址格式。Internet 上,为了实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结点之间的通信,必须为每个结点(入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地址,并且应当保证这个地址是全网唯一的,这便是IP 地址。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个二进制位表示,每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整数,中间由小数点间隔,如159.226.41.98,整个IP地址空间有4组8位二进制数,由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的地址(类似部队的编号)以及主机在该网络中的标识(如同士兵在该部队的编号)共同组成。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的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 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 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不难算出,A类地址允许有126个网段,每个网络大约允许有1670万台主机,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如主干网)。

*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 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允许有16384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如区域网)。

* 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 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具有C类地址的网络允许有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如校园网)。为了便于记忆,通常习惯采用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一个IP 地址,

十进制数之间采用句点“.”予以分隔。这种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为点分十进制法。如以这种方式表示, 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

127.255.255.254; 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1.0.1-191.255.255.254;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由于网络地址紧张、主机地址相对过剩,采取子网掩码的方式来指定网段号。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正因为如此,它能广泛地支持由低两层协议构成的物理网络结构。目前已使用TCP/IP连接成洲际网、全国网与跨地区网。

第7章 IP地址与ARP协议

第七章 IP地址与ARP协议 IP地址是互联网使用的一种通用地址形式,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结点到一个网络的连接。而ARP协议则用于将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 7.1 IP地址的作用 以太网利用MAC地址(物理地址)标识网络中的一个结点,两个以太网结点的通信需要知道对方的MAC地址。但是,以太网并不是唯一的网络,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这些网络使用的技术不同,物理地址的长度、格式等表示方法也不相同〔例如以太网的物理地址采用48位的二进制数表示,而电话网则采用14位的十进制数表示)。因此,如何统一结点的地址表示方式、保证信息跨网传输是互联网面临的一大难题。 显然,统一物理地址的表示方法是不现实的,因为物理地址表示方法是和毎一种物理网络的具体特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互联网各种物理网络地址的“统一”必须通过上层软件完成。确切地说,互联网对各种物理网络地址的“统一”要在IP层完成。 IP协议提供了一种互联网通用的地址格式,该地址由32位的二进制数表示,用于屏蔽各种物理网络的地址差异。IP协议规定的地址叫做IP地址,IP地址由IP地址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保证互联网上运行的设备(如主机、路由器等)不会产生地址冲突。

在互联网上,主机可以利用IP址标识。但是,一台IP地址标识一台主机的说法并不准确。严格地讲,IP地址指定的不是一台主机,而是主机到一个网络的连接。因此,具有多个网络连接的互联网设备就应具有多个IP地址;在图7-1中,路由器的两个连接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网络相连,因此它应具有两个不同的IP 地址。多宿主主机(装有多块网卡的计算机)由于每一块网卡都可以提供一条物理连接,因此它也应该具有多个IP地址。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多个IP地址绑定到一条物理连接上,使一条物理连接具有多个IP地址。 图7-1 单网卡双地址 多个ip地 址 两个网卡

第6章TCPIP协议与IP路由

本章提要: 在TCP/IP 网络中,主机用IP地址来标识和区分。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或称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IP地址分为A、B、C、D和E五类。对前三类地址,还可划分子网。划分子网后,IP地址可视为由网络地址、子网地址和主机地址三部分组成。划分子网是通过改变子网掩码的代表网络号的二进制位的长度来实现的。 与子网划分相反,把若干个网络地址用一个统一的网络号来表示的编址方式称为超网编址,超网编址及其寻址方式称为无类域间路由。 路由是指对到达目标网络的地址的路径做出选择,也指被选出的路径本身。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就像一张“网络地图”,记录有到达各个目标网络的路径。 对路由表中“记录”的填写可以采用人工方式,也可以由路由协议自动进行,这分别称之为静态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配置需要制定目标网络地址和下一跳IP地址或本路由器(连接下一跳路由器)的端口名称。 6.1 CP/IP协议 TCP/IP协议,作为Internet事实上的协议标准,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TCP/IP指的是整个TCP/IP协议族,它是一个具有四层结构的协议系统,由若干协议组成,这四个层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Internet层和网络接口层。我们把这样的协议组合称为TCP/IP协议栈,也称之为TCP/IP模型。 由于TCP/IP在设计时就是要使得异种机型、异种网络能够互联,要与具体的物理传输媒体无关,故其没有对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做出规定,只是简单地把最低的一层命名为网络接口层。 除网络接口层外,其余各层都由多个协议组成。 在Internet层,IP协议封装的数据报文能够被路由器从一个子网传送到另一个子网,故称IP 协议是可路由的协议;IP数据报的路由称为IP路由。通过配置路由器,使IP数据报在路由器之间传送并到达目标网络,相关的配置称为IP路由配置。 以下介绍TCP/IP的组成。TCP/IP实际上是许多具体协议的总称。这些协议适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下面就各层的主要协议做一简介。 1. 应用层 TCP/IP的应用层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相对应。除了HTTP外主要的协议还有:

TCP和UDP协议简介

TCP和UDP协议简介 从专业的角度说,TCP的可靠保证,是它的三次握手机制,这一机制保证校验了数据,保证了他的可靠性。而UDP就没有了,所以不可靠。不过UDP的速度是TCP比不了的,而且UDP的反应速度更快,QQ就是用UDP协议传输的,HTTP是用TCP协议传输的,不用我说什么,自己体验一下就能发现区别了。再有就是UDP和TCP的目的端口不一样(这句话好象是多余的),而且两个协议不在同一层,TCP在三层,UDP不是在四层就是七层。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 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 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

IP协议的定义

IP协议的定义、IP地址的分类及特点 什么是IP协议,IP地址如何表示,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地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的数据报协议,它与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包括IP数据报规定互连网络范围内的IP地址格式。Internet 上,为了实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结点之间的通信,必须为每个结点(入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地址,并且应当保证这个地址是全网唯一的,这便是IP 地址。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个二进制位表示,每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整数,中间由小数点间隔,如159.226.41.98,整个IP地址空间有4组8位二进制数,由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的地址(类似部队的编号)以及主机在该网络中的标识(如同士兵在该部队的编号)共同组成。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的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 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 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不难算出,A类地址允许有126个网段,每个网络大约允许有1670万台主机,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如主干网)。 *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 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允许有16384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如区域网)。 * 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 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具有C类地址的网络允许有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如校园网)。为了便于记忆,通常习惯采用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一个IP 地址, 十进制数之间采用句点“.”予以分隔。这种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为点分十进制法。如以这种方式表示, 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 127.255.255.254; 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1.0.1-191.255.255.254;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由于网络地址紧张、主机地址相对过剩,采取子网掩码的方式来指定网段号。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正因为如此,它能广泛地支持由低两层协议构成的物理网络结构。目前已使用TCP/IP连接成洲际网、全国网与跨地区网。

tcpip协议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章 ?TCPIP和OSI分层模型,包含了哪些层,作用是什么 tcp五层 osi七层 ?每层名称,作用不用原话背下来,理解就可以,能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就行。

?上下层的关系,谁封装谁(tcp),谁在谁的内部(外部) ?TCPIP协议和OSI协议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层次结构,按照功能分层 不同点:一个是五层,一个是七层;OSI之间有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间进行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底层所提供的服务,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效率更高。 ?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所有的网络环境默认为以太网 第三章 ?以以太网为例,搞清楚帧的最短和最长的限制分别是多少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c6968646.html,/u012503786/article/details/78615551 46-1500 数据部分 计算完整的帧长,需要加上头部和尾部,头部+尾部18字节,所以帧的范围是64-1518 64是怎么来的?46+18 ?CSMA/CD 载波监听冲突检测 一个帧从节点到其他节点发送时,如果其他节点也发送数据,则发生冲突。标准以太网最长距离的往返时间是51.2微妙,这个时间称为冲突窗口。如果发生了冲突,则会在冲突窗口内检测出来,如果没有发生冲突,之后其他节点再发出数据帧时,就会侦听到信道忙,所以就不会发送数据,所以也就不会产生冲突。他会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次试探性地发送,这种产生随机时间的算法叫退避算法 ?每个层上传输数据的名称大家要掌握 第一层比特流 第二层帧

第三层IP数据报 第四层UDP数据报 ?TCP报文 各个层上常用的设备名字 设备都是向下兼容的 物理层传比特流 链路层帧 网络层ip数据报 ?链路层依靠MAC地址进行寻址,网络层依靠IP地址进行寻址 ?MAC地址怎么来的,网卡在出厂时封印在网卡上的,不能重复,不能改变,所以网卡具有唯一性。 ?既然MAC地址是唯一的,为什么还需要IP地址呢? 局域网内IP地址一般都是靠DHCP动态分布的,所以IP和计算机不是绑定的,假设一台机器是192.168.1.1,当这台机器下线了,这个IP就被分配给其他机器了,此时通信就要出问题了。但是MAC和计算机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局域网内使用MAC进行通信。早期的以太网只有交换机,因为那时网络规模比较小,没有路由器的,以太网通过MAC方式寻址,后来有了互联网,为了兼容原来的模式,采用了IP+MAC地址通信的方式,为啥不干脆取消MAC呢,因为MAC技术基础和应用太广泛了,如果推倒重建代价太大,看一下现在的IPV6为什么不能推广起来就是这个原因。 机器刚开机时,没有IP地址的,所以要通过MAC地址通知DHCP服务器给他一个IP地址才能使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MAC地址也不能取消。 第六章 ?ABC类地址前缀 ?ip数据报头部长度是多少,最大长度是多少 头部是20 最大1500-20 1500是帧数据部分最大 ?具体的数据报格式不用背,但是字段的含义和长度要知道

TCP-IP协议与网络编程(A答案)

适用班级:06011102?04 5、OSI 的 _____ 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 (A ) A 、物理层 C 、数据链路层 ,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 B 、表示层 D 网络层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试卷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TCP/IP 协议及网络编程(A 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ARP 欺骗是由下列哪种类型的报文实现的? A ARP 应答报文 C 组播报文 2、 关于传输控制协议 TCP 描述正确的是 A 、 面向连接的协议,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B 、 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C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提供可靠数据的传输 D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SNMP 协议大传输层使用哪个协议 A ICMP 服务 C TCP 服务 4、 逻辑地址 202.112.108.158,用Ipv4 二进制表示 (A ) B 、ARP 请求报文 D RARF 报文 (B ) (B ) B 、UDP 服务 D 、SMTP 服务 32地址正确的是: (A ) A 11001010 01110000 01101100 10011110 B 、 10111101 01101100 01101100 10011001 C 10110011 11001110 10010001 00110110 D 01110111 01111100 01110111 01110110 6、套接字是指下列哪几项的组合? A 、IP 地址和协议号

B 、IP地址和端口号 C 、端口号与协议号 D 、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arp协议与ip协议的关系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arp协议与ip协议的关系 篇一:实验二、分析aRp及ip协议 实验二:分析aRp及ip协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packettracer进行包跟踪及数据包协议格式分析。2.理解aRp工作机制,熟悉aRp协议格式。3.熟悉典型的ip协议格式。4.理解ip分段机制。 二、实验拓扑图 三、实验步骤 1、用packettracer(5.3或以上版本)打开文件 21_aRp&ip_testing.pkt.pkt。注意:Router1的eth1/0的mtu=1420b,其余均为1500b。 2、分析aRp的工作原理。 (1)在Realtime模式下,尽量清除所有设备(pc机及路由器)中的aRp缓存信息,对于不能清除(有些路由器中的aRp缓存信息不能清除)的记录下相关缓存信息。 注:pc机中查看aRp缓存的命令为arp–a,清除aRp 缓存的命令为arp–d。

路由器中查看aRp缓存的命令为Router#showarp,清除的命令为Router#cleararp-cache。 答:对Router1进行aRp缓存信息查看以及清除结果如下图一,对Router2进行aRp缓存信息查看以及清除结果如下图二,分别对pc1.10、pc1.20、pc1.30进行aRp缓存信息结果分别如图三、图四、图五,由于截图过多,所以对pc3.11、3.22、3.33、100.19、100.23、100.35、12.12的清除结果图略。 图三图五 图一 图二 图四 (2)在simulation模式下,由pc(1.10)向pc(1.20)发送一个ping包,观察包(icmp及aRp)的传递过程,同时注意相关pc机、路由器的aRp缓存变化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并对其中的aRp包进行协议格式分析。注意:在Filter中同时选中icmp及aRp。 答:aRp包在switch0广播,pc1.20接收到广播信息后做出响应,icmp包直接从pc1.10到pc1.20不需要广播。pc1.10和pc1.20的aRp缓存都增加了一条记录,路由器Router1的aRp缓存没有发生变化 aRp包格式:

各种网络协议

Windows中常见的网络协议 1.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协议中的老大,用得最多,只有TCP/IP协议允许与internet 进行完全连接。现今流行的网络软件和游戏大都支持TCP/IP协议。 2.IPX/SPX协议 IPX/SPX协议是Novell开发的专用于NetWare网络的协议,现在已经不光用于NetWare网络,大部分可以联机的游戏都支持IPX/SPX协议,例如星际、cs。虽然这些游戏都支持TCP/IP协议,但通过IPX/SPX协议更省事,不需要任何设置。IPX/SPX协议在局域网中的用途不大。它和TCP/IP协议的一个显著不同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mac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0c6968646.html,BEUI协议 NetBEUI协议是有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实际上是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是Windows 98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特别适用于在“网上邻居”传送数据,大大提高了在“网上邻居”查找电脑的速度。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 98电脑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 4.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在局域网中设置了ip地址与子网掩码,网线也连接正常,但在“网上邻居”中别人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电脑,估计多半是由于没有把本机的“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启用。 因为协议分为7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而这7层所使用的协议是不同的,所以你的问题基本是网络层的协议,而不是应用层的协议! 下述参考: 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 传输层协议:TCP协议、UDP协议。 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

基础知识103—网络协议和IP地址

基础知识103 网络协议和IP地址 【本课概要】 1.学习什么是网络协议、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等基本概念; 2.了解TCP/IP协议簇的概况和重要性; 3.理解掌握MAC地址和IP地址的的概念和应用; 【课程内容】 一、 计算机网络协议 协议是一组规则的集合,是网络交互双方必须遵守的约定。协议具有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协议由语法、语义、同步(定时)三要素组成。 (图103-01) 协议(Protocol)是网络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协议写在纸上,就是标准。实现在设备中,就是功能,学习网络,最后其实就是在学习各种协议。 1. 从计算机角度看 TCP/IP 协议族 IPX/SPX 协议族 Netbeui 协议 2. 从分层模型角度看 L1: EIA RS-232-C 接口和介质物理特性标准 电气特性标准 L2: CSMA/CD L3: IP ICMP ARP RARP L4: TCP UDP L5: HTTP FTP DNS DHCP TFTP POP3 SMTP ..... 3. 从交换路由管理角度看 STP/RSTP/MSTP RIP/OSPF CDP/VTP/GVRP HSRP/VRRP NTP .....

二、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 1.IPX/SPX协议 网际包交换协议/序列分组包交换协议。 由Novell公司制定,主要用在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上的网络协议。在我国,曾 经在上世纪的90年代,一统局域网领域,随着Novell公司放弃Netware产品,IPX/SPX 协议也逐渐在局域网(LAN)中消失。 https://www.360docs.net/doc/0c6968646.html,BEUI协议 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是IBM公司开发的非路由协议。曾被许多微软公 司的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 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总 之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 特别适合于在小型网络中传送数据。 因为不支持路由,所以NetBEUI协议只能在单子网的小型网络中使用,也和Internet上的服务和协议不兼容,因此,NetBEUI协议也逐渐在局域网(LAN)中消失。 3.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它不只是这两个协议,而是一个协议家族(协议簇)。 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也是Unix、Linux、Windows系列(自 XP/2000之后的版本)众多操作系统的标准协议。 (图103-02)

TCPIP协议族中文版答案.

文件说明: (1)据最后一节课老师的讲解,学过的章节为1-9、13、14、15、19、22。必考章节为1-9、13、14、15、22,共十三个章节,其中4、5、6、7(checksum)、9、11(3个路由协议)章节为重点章节,具体考卷内容也许会与此有所出入。 (2)翻译之后的答案习题颜色深浅有所区别,参考之时希望注意,能力有限,个别题目没有做出中文解释,还望谅解,英文图的上方出现的Figure1.E2 Solution to Excercixe13字样,译为关于习题2的解决方法图1。 (3)此文件是所给英文答案所有习题的答案,但据整理英文答案发现,老师所给答案只有奇数题号的习题,然而整理人不确定老师是否只考所给答案的习题,还望分享一二。 (4)整理过程难免有误差,许多专业名词的翻译也会出现些许出入,望慎重参考此文件,如若有所疑问可自行在IEC群文件中下载相关英文版习题答案,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加深个人对题意的理解。 (5)如若明确文件中有错误出现,还望告知身边人,文件整理中尽量使得题意与答案处于同一页面中,如若带来不便,还请见谅,某些习题下方会有些许标注,还望注意到,以防理解出现偏差。 (6)此文件的最后会给大家一些老师提及的重点词汇、问题和整理过程中get到的一些专业名词,也许会对大家理解题意及英文版答案有所帮助。 (7)分享快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因D = T * V,D是传播距离,T是传播时间,V是传播速率,所以T=D/V,插入相应的值找寻需要的时间并在电缆中的传播。 T = D / V = (2500 m) / (200,000,000 m/s) = 0.0000125 s = 12.5 μs 【注】10base5,一种以太网标准,该标准用于使用粗同轴电缆、速度为10Mbps 的基带局域网络,在总线型网络中,最远传输距离为500米。1 * 10 -6 s= 1 μs 假设最小的帧大小为65字节或者520比特,L = T * R,L是帧的长度,T 是所用时间,R是数据率,因T=L/R,可以计算时间 T = L / R = (520 bits) / (10,000,000) bits/s = 0.000052 s = 52μs 【注】Mbps:传输速率是指设备的的数据交换能力,也叫"带宽",单位是Mbps(兆位/秒),目前主流的集线器带宽主要有10Mbps、54Mbps/100Mbps自适应型、100Mbps和150Mbps四种。1字节=8比特,也就是65字节=520比特, 填充需要46字节的数据部分,如果数据从上一层接收到的是42字节,则仍需要在这个数据上填充 46-42=4字节 (1)相同点:对媒体访问有同等的权利;都可以访问媒体。 (2)不同点:CSMA/CD: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即延迟后重发;可以引发碰撞。 CSMA/CA:它需要介质有一个特殊的时间量来通知其他站点;不会发生碰撞。

TCPIP协议基础之二(TCPIP协议介绍)

TCP/IP协议基础之二(TCP/IP协议介绍)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 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之上。确切地说, 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AD: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 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计算机网络IP协议分析

内容摘要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的英文名直译就是:因特网协议。从这个名称我们就可以知道IP协议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进行货物运输时都是把货物包装成一个个的纸箱或者是集装箱之后才进行运输,在网络世界中各种信息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传输的。IP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基本单元和格式。如果比作货物运输,IP协议规定了货物打包时的包装箱尺寸和包装的程序。除了这些以外,IP协议还定义了数据包的递交办法和路由选择。同样用货物运输做比喻,IP协议规定了货物的运输方法和运输路线。 索引关键词:IP 协议报文地址网络抓包

目录 一、课设概述 (1) 实践目的 (1) 实践内容 (1) 二、详细方案设计 (1) IP(Internet Protocol)简介 (1) 分类的IP 地址 (2)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3) IP报文格式 (4) IP数据报格式(cont.) (5) 利用抓包工具获取icmp报文 (6) Ping 命令 (7) 三、注意事项 (10) 四、心得体会 (11) 五、参考文献 (11) 一、课设概述 (一)实践目的: 1.体会IP地址的分类; 2.分析IP报文格式; 3.理解IP层的路由功能。

详解TCPIP协议的含义和参数

详解TCP/IP协议的含义和参数最重要的概念是IP地址,它是32位地址,采用如下的形式: nnn.nnn.nnn.nnn 其中每个nnn为8位,范围为0~255。通常互连网上的每台机器的地址都是唯一的。这相当于身份证号码,但这号码不易记忆,后来就出现了域名的概念,它与IP地址唯一对应,实际就是网络世界的门牌号码。如网事网络: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0c6968646.html, IP地址:210.77.43.3 域名的申请是有专门的管理机关负责的。常用的定级域名有行业与地区两种,以下为常见的域名: 地区: .cn中国; .hk香港; .uk英国; .tw台湾; .au澳大利亚; .jp日本; .ru俄罗斯; .fr法国 行业: .com公司;

.gov政府; .net网络; .edu教育; .mil军事; .org非赢利组织 TCP/IP协议中的三个参数 TCP/IP(Transmite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套工业标准协议。Internet网之所以能将广阔范围内各种各样网络系统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主要是因为应用了“统一天下”的TCP/IP协议。在应用TCP/IP协议的网络环境中,为了唯一地确定一台主机的位置,必须为TCP/IP协议指定三个参数,即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 IP地址 IP地址实际上是采用IP网间网层通过上层软件完成“统一”网络物理地址的技巧,这种技巧使用统一的地址格式,在统一管理下分配给主机。Internet 网上不同的主机有不同的IP地址,每个主机的IP地址都是由32比特,即4个字节组成的。为了便于用户阅读和理解,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技巧”表示,每个字节为一部分,中间用点号分隔开来。如210.77.43.3就是网事网络WEB服务器的IP地址。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网络号表示网络规模的大小,主机号表示网络中主机的地址编号。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A、B、C三类IP地址有效范围如下表: 类别 网络号 主机号 A

实验五 IP协议和ICMP协议

实验五IP协议和ICMP协议【实验目的】 1. 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 2. 掌握IP校验和计算方法 3. 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 4. 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 5. 理解IP分片过程 6. 掌握ICMP协议的报文格式 7. 理解不同类型ICMP报文的具体意义 8. 了解常见的网络故障 【实验学时】 建议2学时 一、IP协议 【实验环境配置】 采用网络结构 路由器A

【实验原理】 一、IP报文格式 IP数据报是由IP首部加数据组成的。IP首部的最大长度不超过60字节。IP数据报文 二、IP分片 链路层具有最大传输单元(MTU)这个特性,它限制了数据帧的最大长度。不同的网络类型都有一个上限值。以太网通常是1500字节。如果IP层有数据包要传输,而数据包的长度超过了MTU,那么IP层就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操作。使每一片长度都小于MTU。IP 首部中“16位标识”、“3位标志”和“13位片偏移”包含了分片和重组所需的信息。另外,当数据被分片后,每个片的“16位总长度” 值要改为该片的长度值。 三、IP路由表 大部分网络层设备都存储着一张记录路由信息的表格,称为路由表。它由许多条项目组成。网络层设备收到数据报后,根据其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数据报传输的最佳路径(下一跳)。然后利用网络层的协议重新封装数据报,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把数据报转发出去。路由表的项目一般含有五个基本字段:目的地址、网络掩码、下一跳地址、接口、度量。 路由表按如下顺序匹配: ●直接交付:路由表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交付主机的本网络地址。 ●特定主机交付:路由表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某台特定主机的IP地址。 ●特定网络交付:路由表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另一个网络的地址。 ●默认交付:路由表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一个默认路由器(默认网关)。四、路由选择过程 路由选择模块从IP处理模块接收到IP分组后,使用该分组的目的IP地址同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按特定的顺序(按照前面介绍的“路由表匹配顺序”)查找匹配项,当找到第一个匹配项后就不再继续寻找了,这样就完成了路由选择过程。 匹配路由表项的方法是将IP地址与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的“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操作,然后判断运算结果是否等于该项目的“目的地址”,如果等于,则匹配成功,否则,匹配失败。 路由选择模块的工作过程:

TCPIP协议是基于什么硬件设备上的

TCP/IP协议是基于什么硬件设备上的 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 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包括: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 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实验三 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及诊断

实验三 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及诊断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IP地址、网络掩码、DNS服务器等网络协议配置,进一步掌握用ping、ipconfig、tracert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和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在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 Windows的网络配置、Windows TCP/IP 协议配置 三、实验环境 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 四、实验步骤 4.1 Windows的网络配置 1、进入网络配置识”和“访问控制”在内的三个标签选项,当用户计算机尚未配置任何网 络组件时,则仅显示“配置”一个标签选项。其中,“配置”标签用于添加和删除各种网络组件及配置已有 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依次选择“设置”和“控制面板”,打开“控制面板”对话框。双击“网络”图标就直接进入“网络”对话框,如图-1所示。在对话框中,一般包括“配置”、“标网络组件的各种属性;“标识”标签选项用于赋予或修改用户计算机的名称包括计算机名、工作组和计算机说明等描述特性;“访问控制”标签选项用于设定共享资源的访问权限。网络的配置工作就是在“配置”标签里完成的。配置标签里列出了已安装了的网络组件清单。这些组件可分成以下四类:客户端、适配卡、通信协议和服务。其中,“客户端”是网络客户机软件,它使用户的计算机可以访问网络中其他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适配卡”即网络接口卡;“协议”指网络通信协议;“服务”组件使用户的计算机可以扮演服务器的角色,可以向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提供共享资源。

实验一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CP/IP协议属性设置,掌握各种查看网络参数的方法。 2.了解IE功能及使用方法,理解IE 各项参数意义并会合理设置。 3.了解ping和tracert命令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4.了解arp和netstat命令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计算机(带网卡) 2.网线 3.交换机 4.路由器 5.因特网 三、实验内容及相关知识: (一)查看和设置网络参数 (以windows XP为例) 1.方法一:利用计算机桌面上的“网上邻居”进行TCP/IP 的属性查看本 主机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 服务器等相关信息。 【注:在windows 7中可从控制面板——网络和共享中心——本地连接进入设置。也可从右下角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本地连接进入设置。】 【相关知识】 本地连接属性组件介绍: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有很多网络组件,可以选定某组件,然后点击―属性‖或―删除‖进行相应的操作,也可以根据需要点击―安装‖,安装新的网络组件。 ①― 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 ---- 是Microsoft 公司在Windows 软件中内置的一个客户端程序,是Windows 环境下进行网络通讯的客户端基础,如果不安装― 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大部分网络功能无法实现; ②― Microsoft 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 安装本组件后,将允许用户将本机的软件(磁盘上的文件)和打印机作为共享资源,提供给网络中其它的计算机。网络中拥有合适权限的其它计算机将可以使用本机提供的软件或打印机; ③― Internet 协议(TCP/IP )‖ ---- 表示在本机上已经安装了TCP/IP 协议,点击―属性‖按钮后,将进入TCP/IP 的属性设置对话框。

tcpip协议详解,pdf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tcpip协议详解,pdf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tcpip协议详解,pdf 篇一:tcpip详解-卷一-协议-3.11小结 3.11小结 本章开始描述了ip首部的格式,并简要讨论了首部中 的各个字段。我们还介绍了ip路由选择,并指出主机的路 由选择可以非常简单:如果目的主机在直接相连的网络上, 那么就把数据报直接传给目的主机,否则传给默认路由器。 在进行路由选择决策时,主机和路由器都使用路由表。 在表中有三种类型的路由:特定主机型、特定网络型和默认 路由型。路由表中的表目具有一定的优先级。在选择路由时,主机路由优先于网络路由,最后在没有其他可选路由存在时 才选择默认路由。 ip路由选择是通过逐跳来实现的。数据报在各站的传输过程中目的ip地址始终不变,但是封装和目的链路层地址 在每一站都可以改变。大多数的主机和许多路由器对于非本 地网络的数据报都使用默认的下一站路由器。a类和b类地址一般都要进行子网划分。用于子网号的比特数通过子网掩 码来指定。我们为此举了一个实例来详细说明,即作者所在 的子网,并介绍了变长子网的概念。子网的划分缩小了

internet 路由表的规模,因为许多网络经常可以通过单个表 月就可以访问了。接口和网络的有关信息通过ifconfig 和netstat命令可以获得,包括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以及mtu等。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对internet 协议族潜在的改进建 议一下一代ip进行了讨论。 习题 3.1环回地址必须是127.0.0.1 吗? 3.2在图3-6中指出有两个网络接口的路由器。 3.3子网号为16bit的a类地址与子网号为8bit的b类 地址的子网掩码有什么不同? 3.4阅读RFc1219[tsuchiya1991],学习分配子网号和 主机号的有关推荐技术。 3.5子网掩码255.255.0.255 是否对a类地址有效? 3.6你认为为什么3.9小节中打印出来的环回接口的 mtu要设置为1536? 3.7tcp/ip 协议族是基于一种数据报的网络技术,即ip 层,其他的协议族则基于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阅读 文献[clark1988],找出数据报网络层提供的三个优点。 篇二:tcpip等协议报文格式 tcp/ip 等协议报文格式

TCP IP协议基础(经典教程)

TCP/IP协议基础 目录 1. TCP/IP协议栈与数据包封装 2. 以太网(RFC 894)帧格式 3. ARP数据报格式 4. IP数据报格式 5. IP地址与路由 6. UDP段格式 7. TCP协议 7.1. 段格式 7.2. 通讯时序 7.3. 流量控制 672

其实在链路层之下还有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比如现在以太网通用的网线(双绞线)、早期以太网采用的的同轴电缆(现在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光纤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物理层的能力决定了最大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等。集线器(Hub)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用于双绞线的连接和信号中继(将已衰减的信号再次放大使之传得更远)。 链路层有以太网、令牌环网等标准,链路层负责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就是说从网线上检测到什么信号算作新帧的开始)、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就自动重发)、数据差错校验等工作。交换机是工作在链路层的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帧(比如十兆以太网和百兆以太网之间、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之间),由于不同链路层的帧格式不同,交换机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链路层首部重新封装之后再转发。 网络层的IP协议是构成Internet的基础。Internet上的主机通过IP地址来标识,Internet上有大量路由器负责根据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转发数据包,数据包从Internet上的源主机到目的主机往往要经过十多个路由器。路由器是工作在第三层的网络设备,同时兼有交换机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接口之间转发数据包,因此路由器需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网络层和链路层两层首部并重新封装。IP协议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可靠性可以在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中提供支持。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传输层可选择TCP或UDP协 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有点像打电话,双方拿起电话互通身份之后就建立了连接,然后说话就行了,这边说的话那边保证听得到,并且是按说话的顺序听到的,说完话挂机断开连接。也就是说TCP传输的双方需要首先建立连接,之后由TCP协议保证数据收发的可靠性,丢失的数据包自动重发,上层应用程序收到的总是可靠的数据流,通讯之后关闭连接。UDP协议不面向连接,也不保证可靠性,有点像寄信,写好信放到邮筒里,既不能保证信件在邮递过程中不会丢失,也不能保证信件是按顺序寄到目的地的。使用UDP协议的应用程序需要自己完成丢包重发、消息排序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