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冻土深度监测信息

合集下载

1961—2010年辽宁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0年辽宁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分析

份为 1 0月 , 为一 0 . 0 8 e m / l O年 。 由此 可以看 出 , 冻 土 的融化 期
明显提 前 。
2 . 3 气 候 变 化 与 冻 土 深 度
[ 2 ] 徐 学祖 , 王家澄 , 张 立新 . 冻 土物理 学【 M]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2 0 0 1 :
于玉 米 螟越 冬 , 越 冬 虫源 基 数较 大 , 冬 后存 活 率 高 , 蛹期 幼 虫 质量 较 好 , 幼虫 死 亡 率较 低 , 玉米 螟 为 害加 重 , 反 之越 冬
1 9 9 9, l O ( S 1 ) : 2 3 — 3 3 .
部地 区 冬 季 气候 变 暖 的事 实 , 进 一步 说 明 了冻 土 要 素对
气候 变化 响应 的敏 感性 。
3 结 语
【 5 ] 郭志梅 , 缪启龙 , 李雄 . 中 国北 方 地 区 近 5 O年 来 气 温 变 化 特 征 及 其 突 变性 『 J ] . 干 旱 区 地理 , 2 0 0 5, 2 8 ( 2 ) : 1 7 6 — 1 8 2 . [ 6 】 翟 盘茂 , 任 福 民. 中 国近 四十 年 最高 最低 温 度变 化 [ J ] . 气 象学 报 ,
致。 最 大 冻土深 度 随时 间和 空 间的 变化 分析 表 明 , 全省 最 大
度减 少趋 势显 著 。 其中, 南部 地 区及 沿海 地 区冻 土深度 减 少
趋势显著 , 东部 、 西部 、 北 部 山 区如 黑 山 、 西丰 、 清原 、 本溪 、
冻 土 深度 变化 呈 减 小趋 势 。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1 O

2 0 1 3年 第 2 1 期

辽宁省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辽宁省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辽宁省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发表时间:2018-11-03T12:09:11.74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3期作者:张卓[导读] 简单说明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张卓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沈阳 110032摘要:简单说明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关键词:本溪地质条件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和千山支脉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境,地势东部、中部较高,西部、南部较低。

境内山峦相接,连绵起伏,千米以上高峰有花脖子山、老秃顶山、草帽顶子、韭菜顶子等,素有辽宁屋脊之称。

最高峰在脖子山,为辽宁省最高山峰,海拔1336米。

境内平均海拔在400至600米之间,太子河与细河的汇合处,为全境的最低处,海拔在85米左右。

在低山丘陵地区,有些小面积平原。

境内有浑江、太子河、草河、细河4条水系。

太子河和浑江两大水系通过的地方,形成一些河谷盆地。

地下水分布不均,山区多为岩层裂隙水,充水溶洞较多,河滩冲积层赋存潜流地下水。

境内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达75%。

本溪矿产资源丰富,以煤、铁和有色金属为主,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方解石、耐火粘土、石膏、大理石、花岗岩、硅石、滑石等储量非常可观。

本溪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因地形高差悬殊,气候差别较大。

年均气温6.2℃至7.8℃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在800至900毫米之间,降水量分布自南向北递减,多雨中心在草河口、草河掌地区。

1 气象与水文本溪市地处北中温带湿润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6.9℃,一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13.2℃,最低为-37.9℃;七月温度最高,平均气温23.1℃,最高气温35.5℃,年降雨量850—900mm,且分配不均,大气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多为暴雨;区内夏秋季多雨,春冬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春冬为西北风,夏秋季为东南风。

无霜期为110—150天,年平均湿度为0.64;冻土深度通常为0.5-1m之间。

辽宁西部地区冻土深度特征变化

辽宁西部地区冻土深度特征变化

辽宁西部地区冻土深度特征变化宗艳伟;宗英飞【摘要】为了给工农业生产及冻土研究提供依据,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辽西半干旱区冻土持续期、冻土最大深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冻土封冻始期变化平缓;冻土层化通日期存在提前趋势,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提前7 d;冻土持续期缩短不明显;冻土最大深度明显变浅,每10年变浅4.1 cm,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变浅12 cm.气温、地面温度及降水量对冻土最大深度影响显著,冻土最大深度与气温存在线性关系,气温每升高1℃冻土最大深度将变浅5.74 cm.冻土层变浅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同时也有利于病虫越冬和界限北移,对防虫防疫不利.【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3(054)003【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气候变暖;冻土;变化特征;辽宁西部【作者】宗艳伟;宗英飞【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辽宁朝阳 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4冻土深度是气候环境变化的反映,气温变化是冻土的重要影响因素。

多年来诸多学者对我国西部青藏高原、新疆等地的冻土变化研究较多[1-6],所得出的结论也较为集中,认为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青藏高原冻土区域缩小,厚度变薄,结冻日期推后,融化日期提前,冻土持续期缩短。

气候变化影响冻土的区域分布和冰冻渗透深度,蒋复初等[7]研究表明,我国大陆多年冻土线高程明显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控制,冻土区域在缩小;陈博等[8]研究表明,我国地区冻土融化过程所持续的时间比冻结持续时间长,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与地形、地理位置及土壤特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冻土是土壤状况的一个重要部分,土壤冻结深度与农事活动、建筑、道路桥梁、铁路设计等关系密切,冻土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因而研究其变化意义重大[9]。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10-13],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冻土存在区域性。

中 国各地区冻土深度

中 国各地区冻土深度

中国各地区冻土深度冻土是指在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在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各地区的冻土深度也各不相同。

了解中国各地区的冻土深度对于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是我国冻土分布较为广泛的区域之一。

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冬季漫长而寒冷,冻土深度较大。

这里的多年冻土深度可达数米,部分地区甚至超过十米。

例如,漠河一带的多年冻土深度常常能达到十几米。

这些地区的土壤在冬季长时间处于冻结状态,对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房屋等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冻土的特性,采取特殊的地基处理和保温措施,以防止冻土融化导致的地基下沉和结构破坏。

西北地区的冻土分布也较为显著。

在新疆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以及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冻土。

这些地区的冻土深度受到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冻土深度会逐渐增加。

在高山地区,冻土深度可能达到数十米。

而在一些山谷和平原地区,冻土深度相对较浅。

青藏高原是我国冻土分布最为广泛和深厚的地区之一。

由于其高海拔和寒冷的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都被多年冻土所覆盖。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多年冻土深度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

这里的冻土对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工程措施来保护冻土,以维持生态平衡和工程的稳定性。

华北地区的冻土深度相对较浅。

在冬季较为寒冷的年份,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一定深度的季节性冻土,但一般不会超过两米。

例如,北京、天津等地,冬季气温较低时会有季节性冻土出现,但随着气温的回升,冻土会在春季逐渐融化。

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较为温暖,一般很少出现大面积的冻土。

但在一些高海拔的山区,如云南、贵州等地的高山地区,在冬季极端低温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较浅的季节性冻土形成。

影响中国各地区冻土深度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气温,气温越低,冻土深度往往越大。

全国城市气象、冻土查询

全国城市气象、冻土查询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序 号 最热月 地 名 平均温度 最冷月 月平均 最热月 月平均 最热月 室
外 气

象 参 数

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续附表
外 风
冬 冬季最多 冬 季 夏 季 平 均
季 频 率

季 频 率

年 频 率


最大冻 土深度
日照率 时平均 风向平均 平 均 风 向 风 向 风 向
北京市 延 庆 密 云 北 京 天津市 蓟 县 天 津 塘 沽 河北省 承 德 张家口 唐 山 保 定 石家庄 邢 台 山西省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序 号 最热月 地 名 平均温度 最冷月 月平均 最热月 月平均 最热月 室
外 气

象 参 数

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续附表
外 风
冬 冬季最多 冬 季 夏 季 平 均
季 频 率

季 频 率

年 频 率


最大冻 土深度
日照率 时平均 风向平均 平 均 风 向 风 向 风 向
合 肥 六 安 芜 湖 安 庆 屯 溪 福建省 建 阳 南 平 福 州 永 安 上 杭 漳 州 厦 门 江西省 九 江 景德镇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序 号 最热月 地 名 平均温度 最冷月 月平均 最热月 月平均 最热月 室
外 气

象 参 数

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续附表
外 风
冬 冬季最多 冬 季 夏 季 平 均
季 频 率

季 频 率

年 频 率


最大冻 土深度
日照率 时平均 风向平均 平 均 风 向 风 向 风 向

冻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冻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浅析冻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摘要】冻土处理不当,易使地上建筑物产生变形。

为防止冻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应做好预防冻胀措施。

【关键词】冻土危害预防我国辽宁东北部,气候寒冷,冬季多半时间处在零下20多度,冻土深度均在1.2米左右。

由于季节性气温变化,冬季地基土冻结后产生冻胀变形,夏季融化后产生融化下沉变形,易造成建筑物冻害,严重的甚至不能使用。

因此寒冷地区土壤的冻胀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结构安全。

如何解决季节性冻土地基与浅基础的问题,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土壤冻胀的原理土壤中的自由水结冰时,薄膜水冰点较低尚未冻结。

在温度继续下降时,接近自由水的薄膜水逐渐变成了冰,使原来的冰晶体增大,而薄膜水更薄,吸引力有了剩余,因而产生了压力差,吸引着下部水份来补充。

细粒土中土粒周围有薄膜水,使土粒和土粒间不直接接触,薄膜水互相贯通,成了水份转移的良好通路。

0℃的水向更低温度土层移动,破坏了毛细水胀力与悬浮水柱的重量平衡,为了达到平衡又吸引下层水,水份逐渐上升冻结成冰,使水体积增大。

因而水份转移使土壤产生冻胀。

二.土壤冻胀的因素土壤冻胀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因素是低温延续时间、土壤种类、土壤的秋季天然含水量及地下水位等情况。

1.冬季低温连续时间的长短对土壤的冻结深度有直接影响。

在土壤冻胀性相同的情况下,低温连续时间愈长则冻结深度就愈深,冻结深度愈深冻胀量亦愈大。

2.土壤种类是土壤冻胀的重要因素。

土壤愈细(如粘类土〉颗粒间接触面积愈大,给水份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故呈现出的冻胀量亦较大。

3.基土的冻胀还取决于冬季冻结前的土壤天然含水量超过塑限的程度。

因为天然含水量超过塑限愈多,转移水份也愈多,因此基土冻胀就较大。

4.地下水位距基土的距离是基土冻胀时水份转移的补给条件。

冻结时地下水位距冻结基土之间的距离称为毛细管高度。

毛细管补充高度是判断土壤冻胀性的一个主要指标。

三、土壤冻胀对建筑物的危害1、冻胀力的危害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冻胀力一般都大于土壤地耐力,有时竟达40-50吨/米2。

浅析冻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浅析冻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浅析冻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冻土处理不当,易使地上建筑物产生变形。

为防止冻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应做好预防冻胀措施。

标签:冻土危害预防我国辽宁东北部,气候寒冷,冬季多半时间处在零下20多度,冻土深度均在1.2米左右。

由于季节性气温变化,冬季地基土冻结后产生冻胀变形,夏季融化后产生融化下沉变形,易造成建筑物冻害,严重的甚至不能使用。

因此寒冷地区土壤的冻胀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结构安全。

如何解决季节性冻土地基与浅基础的问题,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土壤冻胀的原理土壤中的自由水结冰时,薄膜水冰点较低尚未冻结。

在温度继续下降时,接近自由水的薄膜水逐渐变成了冰,使原来的冰晶体增大,而薄膜水更薄,吸引力有了剩余,因而产生了压力差,吸引着下部水份来补充。

细粒土中土粒周围有薄膜水,使土粒和土粒间不直接接触,薄膜水互相贯通,成了水份转移的良好通路。

0℃的水向更低温度土层移动,破坏了毛细水胀力与悬浮水柱的重量平衡,为了达到平衡又吸引下层水,水份逐渐上升冻结成冰,使水体积增大。

因而水份转移使土壤产生冻胀。

二.土壤冻胀的因素土壤冻胀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因素是低温延续时间、土壤种类、土壤的秋季天然含水量及地下水位等情况。

1.冬季低温连续时间的长短对土壤的冻结深度有直接影响。

在土壤冻胀性相同的情况下,低温连续时间愈长则冻结深度就愈深,冻结深度愈深冻胀量亦愈大。

2.土壤种类是土壤冻胀的重要因素。

土壤愈细(如粘类土〉颗粒间接触面积愈大,给水份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故呈现出的冻胀量亦较大。

3.基土的冻胀还取决于冬季冻结前的土壤天然含水量超过塑限的程度。

因为天然含水量超过塑限愈多,转移水份也愈多,因此基土冻胀就较大。

4.地下水位距基土的距离是基土冻胀时水份转移的补给条件。

冻结时地下水位距冻结基土之间的距离称为毛细管高度。

毛细管补充高度是判断土壤冻胀性的一个主要指标。

三、土壤冻胀对建筑物的危害1、冻胀力的危害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冻胀力一般都大于土壤地耐力,有时竟达40-50吨/米2。

东北地区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东北地区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东北地区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作者:晁华王当龚强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8期摘要 ;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东北地区143个气象站有冻土观测记录以来的冻土数据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冻土深度表现为随纬度升高而递增,即纬度越高冻土越深。

从各年代100 cm和150 cm冻深线来看,冻土呈明显变浅趋势,且越高纬冻土退化越为严重。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20世纪70年出现极端最大冻土深度的气象站最多,90年代没有气象站出现极端最大冻土,21世纪00年代、10年代仍有极端最大冻结深度出现,且10年代较00年代出现的站点偏多,说明即使气候变暖但是极端情况仍然出现,且可能有愈加严重趋势。

平均气温与最大冻土深度变化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即随着气候变暖,冻土期缩短、冻土初日推迟、翌年冻土消融日提前的现象。

东北地区除黑龙江最北端为多年冻土区外,其余地区均为季节性冻土区。

关键词 ; ;最大冻土深度;冻土期;冻深线;初终日;消融日;东北地区中图分类号 ; ;P642.4;P423.3 ; ; ;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18-0144-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冻土具有独特的水热特性,因而成为了地球陆地表面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1]。

季节性冻土区冻结和融化层在土壤温度年变化层的上部,更接近地表,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反应更加迅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2]。

张森琦等[3]基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引起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效应的实际资料,明确了冻涨-融沉地质作用会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是冻土区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起因。

吴青柏等[4]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引起多年冻土温度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地下冰融化,导致路基工程稳定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冻土深度监测信息
2010年第(2)期2010 年2月10日辽宁省专业气象台
冻土概念: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降到0C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

冻土深度观测以厘米(cm)为单位。

2月10日冻土深度观测资料(表1)分析表明:辽宁北部、西部、西北部以及本溪和丹东的部分地区冻土深度都在90厘米以上,其中最大冻土深度出现
在沈阳市的康平,为134厘米。

辽宁南部大部分地区冻土深度都在70厘米以下,其中大连市的旅顺冻土深度仅有29厘米,为全省最小值。

其他地区冻土深度为70〜90厘米。

与1月31日所测冻土深度相比,除大连市的旅顺冻土深度减少1厘米以外,省内其他地区冻土深度均有所增加,其中中部以南地区冻土深度增加1〜8厘米,其他地区增加8〜17厘米(图1)。

表1辽宁省2010年2月10日冻土深度观测结果
站名冻土深度
(站名冻土深度(cm)站名冻土深度
(cm)
沈阳101新宾「辽阳P 70康平134本溪120灯塔79法库113本溪县93辽阳县71新民113桓仁「盘锦:78辽中101草河口70大洼71苏家屯80丹东96铁岭103新城子72凤城「西丰:104大连39宽甸70昌图104普兰店72东港63开原99瓦房店70锦州79朝阳80皮口69义县113凌源133庄河56北宁94建平镇131金州42凌海89建平125旅顺29黑山85喀左106鞍山74营口80羊山91岫岩86盖州76北票86台安83熊岳64葫芦岛96海城72大石桥60建昌98
抚顺80阜新120绥中94清原109彰武100兴城79
119 °E 120 °E 121 °E 122 °E 123 °E 124 °E 125 °E
图1辽宁省2010年2月10日冻土深度观测图(单位:厘米)
9 5 49
9 3
9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