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具及测量基础培训
精品常用量具培训PPT课件

专业保养
对于需要专业保养的量具,应 定期送至专业机构进行保养和 维修。
保养记录
建立量具保养记录,记录每次 保养的时间、内容和结果,以
便追溯和查询。
常见故障排查及维修指南
故障识别
了解量具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以 便及时识别和处理。
排查方法
根据故障现象,采用相应的排查方法 ,如观察、测量、替换等,逐步缩小 故障范围。
内径千分尺
用于测量孔的内径及圆度,常见于机械加工领域 。
同轴度检测量具
同轴度测量仪
01
专门用于测量两轴线间的同轴度误差。
V型块法
02
利用V型块定位,通过测量两轴线间的距离变化来评估同轴度。
三坐标测量机(CMM)
03
高精度测量设备,可用于复杂形状的同轴度检测。
05
表面粗糙度检测量具
表面粗糙度概念及评定参数
形状和位置误差检测 量具
平直度检测量具
直尺
用于测量工件的直线度和平面度 ,常见材质有钢、陶瓷等。
平面度测量仪
通过光学或机械方式,检测工件 表面的平面度。
激光干涉仪
利用激光干涉原理,高精度测量 平直度。
圆度检测量具
圆度仪
通过测量工件的截面轮廓,评估其圆度误差。
三点定位测量仪
利用三点定位原理,测量工件的圆度和圆柱度。
维修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制定相应的维 修步骤和方案,包括拆卸、清洗、更 换部件等。
维修注意事项
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损 坏其他部件,并确保维修后的量具恢 复正常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角度测量量具
万能角度尺
万能角度尺的结构与原理
量具基础知识培训

避免摔落和撞击
2
使用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摔落和撞击对量具精度和使用寿命
的影响。
遵守操作规程
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测量结果 不准确或损坏量具。
04
量具的校准与维修
校准方法
目视校准
通过目视检查量具的刻度、指针 等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标准。
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内径表
要点一
总结词
一种用于测量内径的工具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内径表是一种用于测量内径的工具,具有不同的测量范围 和规格。内径表通过触头接触工件内壁,将测量结果显示 在表盘上。内径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准确等 优点,适用于各种需要测量内径的场合。在机械制造、汽 车制造和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内径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 程中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精度和误差是量具选择和使用的 重要考虑因素,选择高精度量具 可以有效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
量结果的可靠性。
03
量具的使用与保养
使用方法
测量前检查
在使用量具前,应检查量具是否完好无损,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放置量具
使用时应将量具放置在稳定的工作台上,避免 振动和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正确读数
量规
总结词
一种无刻度的长度测量工具
详细描述
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长度测量工具,主要用于检验工件 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量规由两个相互接触的测量面组 成,通过比较测量面之间的间隙来判定工件尺寸是否合 格。量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高等优点,适 用于各种需要快速检验尺寸的场合。在机械制造、汽车 制造和电子等领域中,量规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
测量工具使用培训资料

18
检测基本理论教程
第三章: 量 测 设 备
3.3 量测设备之选择方法
一.在生产检验中测量器具的选择方法:
检验公差等级为6~18级、基本尺寸至500mm的光滑工件尺寸,应按 GB/T3177-1997《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中的规定选择测量器具。测量 器 具的不确定度不大于表4—1的允许值u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Ⅰ档。 部分常用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如表4—2和表4—3所示。
2. 同一量具(测量仪器) 3. 同一被测工件的同一特性 4. 测量次数为多次(N>1) 5. 同一测量环境 结果:反映设备的变异(EV)
7
检测基本理论教程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2 常用量测术语
2.2.2.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不同作业者以相同之量具量测被测工件之特性时,量测平均值之差异.
精 密 度 高 ,准 確 度 不 高 精 密 度 不 高 ,准 確 度 高
准确度—量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精密度—重复读数彼此之间的接近度
精 密 度 高 ,准 確 度 高
10
检测基本理论教程
第二章: 量测定义.术语
2.2 常用量测术语 2.2.8.量测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 量测不确定度为一量测真值存在范围的估计值. 它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的计算 需经一联串量测的统计加以估计,并以标准偏差来表现其特征. 量测时,若采用±σ,其正不确性为68.26%;若采用±2σ时,正确 性为95.46%;若采用±3σ时,其正确性为99.73%. *注此定义内容较多且难理解,具体之讲述请参阅《不确定度》评估讲义.
量具的使用方法培训

三 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
如果受条件限制(如受测量位置限制),其他精密量具用不上, 必须用游标卡尺测量较精密的零件尺寸时,又该怎么办呢? 此时,可以用游标卡尺先测量与被测尺寸相当的块规,消 除游标卡尺的示值误差(称为用块规校对游标卡尺)。例如, 要测量上述 50mm的轴时,先测量50mm的块规,看游标 卡尺上的读数是不是正好50mm。如果不是正好50mm,则 比50mm大的或小的数值,就是游标卡尺的实际示值误差, 测量零件时,应把此误差作为修正值考虑进去。例如,测 量50mm块规时,游标卡尺上的读数为49.98mm,即游标 卡尺的读数比实际尺寸小0.02mm,则测量轴时,应在游标 卡尺的读数上加上0.02mm,才是轴的实际直径尺寸,若测 量50mm块规时的读数是50.01mm,则在测量轴时,应在 读数上减去0.01mm,才是轴的实际直径尺寸。另外,游标 卡尺测量时的松紧程度(即测量压力的大小)和读数误差(即 看准是那一根刻线对准),对测量精度影响亦很大。所以, 当必须用游标卡尺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时,最好采用 和测量相等尺寸的块规相比较的办法。
能读出比0.1mm小的数值。 当游标向右移动0.1mm时,则游标零线后的第1根刻线与
主尺刻线对准。当游标向右移动0.2mm时,则游标零线后 的第2根刻线与主尺刻线对准,依次类推。若游标向右移 动0.5mm,如图2-4(b),则游标上的第5根刻线与主尺刻 线对准。由此可知,游标向右移动不足1mm的距离,虽不 能直接从主尺读出,但可以由游标的某一根刻线与主尺刻 线对准时,该游标刻线的次序数乘其读数值而读出其小数 值。例如,图2―4(b)的尺寸即为:5×0.1=0.5(mm)。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时,必须注意 下列几点:
图2-6 测量外尺寸时正确与错误的位置
检具量具的操作培训讲义

(三)游标卡尺的保养方法
● 移动卡尺尺框要平稳,应避免快速拉动向尾端 或前端碰撞,应避免撞击和跌落,以防止量爪等 的部件损坏。 ● 禁止将卡尺靠近磁场或放置在磁性物体上。不 要将它和其他工具,如锤子锉刀、凿子、车刀等 堆放在一起。 ●测量结束后要把卡尺平放,尤其是大尺寸的游 标卡尺更应注意,否则尺身会弯曲变形。
第四节、测量实例
搓丝重要尺寸。 螺纹外径“d”。 有效螺纹长度“b”。 螺纹中径 螺纹小径 无螺纹长度
螺栓外螺纹的测量
螺纹外径“d”:使用 外径千分尺测量前先 归零,然后将螺栓放 在测砧与测微螺杆的 中心部位进行测量.
有效螺纹长度“b”: 将螺栓平放在水平工 作平台上,无倒角的 螺纹通规旋入到螺纹 底端,测量螺杆末端 长边到通端螺纹环规 端面的距离。
(二)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3.使用时,要掌握好量爪面和工件表面接触时的 压力,既不太大,也不太小,刚好使测量面与工 件接触,同时量爪还能沿着工件表面自由滑动。 有微动装置的游标卡尺,应使用微动装置。 4.测量外尺寸时,读数后,切不可从被测工件上猛 力抽下游标卡尺,否则会使量爪的测量面磨损。
(二)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游标卡尺的保养方法
●游标卡尺受到损伤或发觉量爪的测量面和尺身 等表面有毛刺、弯曲、变形等情况,应及时送计 量部门修理合格后才能使用,不能自行拆修;卡 尺须定期校验。
●游标卡尺使用完毕后,要擦净上油,放在专用 盒内,避免生锈或弄脏。
二、外径千分尺
(一)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途
1、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测量上限不大于300mm的 千分尺,按25mm分段,如0-25mm、25- 50mபைடு நூலகம்……275-300mm等;测量上限大于 300mm至1000mm的千分尺,按100mm分段,如 300-400mm、400-500mm……等。 2、千分尺可测量工件的各种外形尺寸,如外径、 厚度等。 3、千分尺结构:由尺架、测砧、测微螺杆、螺纹 轴套、固定套管、微分筒、调节螺母、弹簧套、 垫片、测力装置、锁紧装置、隔热装置几部分组 成。
常用量具使用培训课件ppt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原理 1、螺旋测微原理制成的量具,称为螺旋测微量具。它们的 测量精度比游标卡尺高,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长仪器,准 确度可在0.01~~0.001MM 之间,并且测量比较灵活,因此,当 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多被应用。 2、常用的螺旋读数量具有百分尺和千分尺。百分尺的读数 值为0.01mm,千分尺的读数值为0.001mm。工厂习惯上把百分 尺和千分尺统称为百分尺或分厘卡。目前车间里大量用的是读 数值为0.01mm的百分尺,现介绍这种百分尺为主。
❖ 游标卡尺使用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把卡尺擦干净,检查卡尺的两个测量面和测量 刃口是否平直无损,把两个量爪紧密贴合时,应无明显的间隙, 同时游标和主尺的零位刻线要相互对准。这个过程称为校对游 标卡尺的零位。
2、移动尺框时,活动要自如,不应有过松或过紧,更不能 有晃动现象。用固定螺钉固定尺框时,卡尺的读数不应有所改 变。在移动尺框时,不要忘记松开固定螺钉,亦不宜过松以免 掉了。
量具维护保养 3、量具是测量工具,绝对不能作为其它工具的代用品.如拿 卡尺划线,用钢尺清理污物等都是错误的; 4、温度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零件的精密测量一定要使零件
和量具都在20摄氏度情况下进行测量.一般可在室温下进 行测量,但必须使工件与量具的温度一致.否则,由于金属材 料的热胀冷缩的特性,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5、不要把量具放在磁场附近,例如磨床的磁性工作台上,以免 量具感磁;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原理
3、外径百分尺的工作原理就是应用螺旋读数机构,它包括一对精 密的螺纹—测微螺杆与螺纹轴套,和一对读数套筒—固定套筒与微 分筒 ,两测砧面之间的距离,就是零件的测量尺寸。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原理
4、当测微螺杆在螺纹轴套中旋转时,由于螺旋线的作用, 测量螺杆就有轴向移动,使两测砧面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如测微螺杆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一周,两测砧面之间的距离 就缩小一个螺距。微分筒的圆周上刻有50个等分线,当微分 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就推进或后退0.5mm,微分筒转过它 本身圆周刻度的一小格时,两测砧面之间转动的距离为: 0.5÷50=0.01(mm)。由此可知:百分尺上的螺旋读数机构, 可以正确的读出0.01mm,也就是百分尺的读数值为0.01mm。
量具与测量知识PPT课件

干涉显微镜
通过干涉现象观察工件表面形貌,适 用于高精度表面检测。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采用触针法或光感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具有高精度和快速测量特点。
形状与位置误差量具
直尺与平尺
直角尺
用于检测直线度和平面度误差,有不同长 度和规格可供选择。
用于检测垂直度和角度误差,常用于机械 加工和装配过程。
塞尺与间隙尺
比较测量
通过比较被测件与标准件 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法。
测量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 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随机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大小和符号呈现无规则变化 的误差。
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预期范围的误差,通常是由于测量操作失误或异常干扰引起 的。
无线连接与远程监控
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实现量具的远程监控、数据传输和实时反馈, 方便对量具状态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
测量技术在工业4.0中的应用
实时监测与控制
利用传感器和智能量具,对生产 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与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
率。
数据驱动决策
通过采集和分析量具测量数据, 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优化
量具的选用原则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量具类型
根据需要测量的参数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 的量具类型。
考虑量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选用稳定性好和可靠性高的量具可以保证测 量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考虑量具的精度和误差
选用高精度和低误差的量具可以提高测量准 确性。
考虑量具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选用适合工作环境的量具可以减少误差和损 坏的风险。
量具磨损
在使用过程中,量具可能会因为 磨损而导致测量精度下降,解决 方法是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及
测量工具的使用培训

测量工具的使用培训一、游标式量具2、卡尺(普通型和带表型)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量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中等和测量的尺寸范围大等特点,可以用它来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宽度、厚度、深度和孔距等,应用范围很广。
零对零后,主尺示值49mm , 游标共50格。
每格49/50=0.98mm读数步骤:a)先读零刻线左边主尺上的毫米整数;b)再找游标尺和主尺刻度重合线,数左边的游标格数,用格数乘卡尺的分度值,即为游标尺刻度值;c)将毫米的整数与小数部分相加,即得被测尺寸读数。
小技巧:a)比对法测量(受条件限制,如受测量位置限制,其他精密量具用不上,必须用游标卡尺测量较精密的零件尺寸时,又该怎么办呢?)。
b)多点测量(防椭圆、验证)。
游标卡尺的使用:量爪贴合无间隙,主尺游标两对零。
尺框活动能自如,不松不紧不摇晃。
测力松紧细调整,不当卡规用力卡。
量轴防歪斜,量孔防偏歪,测量内尺寸,爪厚勿忘加。
面对光亮处,读数垂直看。
在游标卡尺上读数时,应把卡尺水平的拿着,朝着亮光的方向,使人的视线尽可能和卡尺的刻线表面垂直,以免由于视线的歪斜造成读数误差。
2、高度尺(普通型和数显型)用于测量零件的高度和精密划线。
普通型精度0.02mm /数显型(带公英制转换)精度0.01mm。
测量粗糙表面和划线用普通型,测量机加零件和模具用数显型。
高度尺的使用:a)使用前,保证高度尺的清洁和上下滑动顺畅;b)确认测量前端量爪无磨损或破损;c)放在平台上,移动游尺接触平台,检查是否对零,或用块规校对高度尺准确性;d)用划线针测定物品高度时,用力要适当,避免用力过大损伤量爪,用力过小未紧密接触测定面产生误差;e)目视读取读数时,为避免产生视觉误差,视线要与读数面垂直平齐。
3、深度尺(普通型)用于测量零件的深度尺寸或台阶高低和槽的深度,它的读数方法和游标卡尺完全一样。
测量内孔深度时应把基座的端面紧靠在被测孔的端面上,使尺身与被测孔的中心线平行,伸入尺身,则尺身端面至基座端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被测零件的深度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测面贴合﹐直接读数
2020/7/5
12
3﹑游标卡尺使用注意事项 (1)检查游标卡尺是否有校正合格 (2)清洁干净游标卡尺﹐合并两量爪﹐检查游标卡尺的
1﹑外径千分尺的结构 见图所示。
2020/7/5
1-尺架 2-測砧 3-测微螺杆 4-螺纹轴套 5-固定套管 6-微分筒 7-测力装置 8-锁紧装置
19
2﹑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
外径千分尺测微螺杆螺距为0.5mm﹐当微分筒每转 一周时﹐测微螺杆便沿轴线移动0.5mm。微分筒的外锥 面上分为50格﹐当微分筒每转一小格时﹐测微螺杆便 沿轴线移动0.5mm/50=0.01mm。
在零件上测量尺寸的位置,其重要性常被一般人忽视, 实际上其对尺寸量测正确性之影响远大于量具精度之 不足。
2020/7/5
5
误差来源及分析
a. 人为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
b. 量具因素:包括刻度误差、磨损误差及使用前未 经校正等因素。
c. 力量因素:量测时测量力的大小造成的误差。
d. 量测因素:量测时因量具仪器设计或摆放不良等 因素造成的误差,包括阿贝、余弦误差等。
2020/7/5
29
2020/7/5
30
针规的使用: 1.当针规轻于工件时﹐针规在上﹐以自 重垂直穿过孔心﹔ 2.当针规重于工件时﹐针规在下﹐以工件 自重垂直穿过针规﹔ 3.使用针规时必须全通全止﹔ 4.使用针规必须带手套﹐以防生锈﹔
塞规的使用与设计: 1.塞规的使用与针规相同﹔ 2.塞规的设计﹕通端公差﹕+0.002mm,
2020/7/5
22
2﹑外径千分尺使用注意事项
(1)是否校正合格 (2)使用前﹐应将外径千分尺的工作面和工件的被测 表面擦干净﹐再校准零位。 (3)外径千分尺要放正﹐将测砧与测微螺杆面并合或 用标准棒(或量块)校准﹐保证尺寸的准确性。 (4) 严禁测量毛坯工件﹑正在运动的工件或过热的工件﹐ 以免损伤外径千分尺的精度或影响测得的尺寸精度。 (5)读数时﹐应注意观察固定套管上中线之下的刻线 位置﹐防止多读或少读0.5mm。 (6)轻拿轻放﹐用完清洁﹐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止端公差﹕ -0.002mm,
2020/7/5
31
一. 直线度测量
直线度 用于控制直线﹑轴线的形状公差。根 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直线度可分为在给定平面 内﹑在给定方向上和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 例1.
2020/7/5
32
例2.
被测物
2020/7/5
平台
塞尺
33
例3.
被测物
2020/7/5
塞尺/针规/量块 直尺
形状方面:表面粗糙度、直线度
量具选择: a.选择量具的基本原则是精度和经济。 b.工件尺寸公差与量具精度之比例最好是10 : 1。
2020/7/5
4
正确的量测观念
评估尺寸测量之正确度时,必须考虑两个主要因素:
a.量具精度:
量测时所选用的量具,量测设备其精度是否高于图面 的尺寸公差。
b.量测位置的正确性:
20
图2-14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2020/7/5
21
三﹑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测量前﹐根据被测尺寸选取合适的规格。 测量金属零件时﹐将零件置于测砧与测微螺杆间﹐ 转动微分筒使测微螺杆接近被测面时改旋测力装置 至听到”喀嚓”声为止﹐即可读数。
测量塑料零件时﹐将零件置于测砧与测微螺杆间﹐ 转动微分筒﹐当测微螺杆接近被测面时﹐改旋测力 装置到测微螺杆接触零件表面﹐ 即须读数。
2020/7/5
28
带杠杆百分表的带表高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1.高度尺和杠杆百分表须校正合格才可
使用﹔ 2.高度尺须在平台上使用﹐平台须清洁
干净﹔ 3.高度尺基座和百分表测头须清洁干净
﹔ 4.杠杆百分表须装夹紧﹐测头不能有松
动﹐测量时﹐杠杆表测头与被测物的量测面 的夹角﹐应小于30°。
5.搬移高度尺时﹐不能用手抓住两条移动 柱和固定梁﹐见图
e. 环境因素:量测时受环境或场地的不同,可能造 成的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最为显着。
2020/7/5
6
长度尺寸测量原则 1.阿贝原则﹕ 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测量时必须使 被测轴线与标准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这个原则是由德 国科学家艾利斯特.阿贝提出﹐故称阿贝原则。由于不符合 阿贝原则而产生的误差称为阿贝误差。 2.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 量使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这就是最小 变形原则。 3.最短测量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 各环节应减少到最少﹐即测量链最短﹐这就是最短测量链 原则。 4.封闭原则﹕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 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设计基准﹑加工(工艺)基准和测量基 准重合﹐称为三基准统一原则。
34
例4.
2020/7/5
35
例5.
2020/7/5
平台
塞尺
36
二. 平面度测量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 区域
例1.
例2
2020/7/5
37
例3
2020/7/5
38
三. 圆度测量
圆度其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意正截 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t
2020/7/5
2.将垫块放置在平台上﹐将工件的A面固定在垫块上﹔
3.用高度尺带杠杆表(百分表)测量如图四点的高度﹔
4.四点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是所需测量的
平行度
2020/7/5
44
例1.
六.垂直度測量
⊥ 0.2 A
测量方法: 1.清洁被测工件及平台﹔ 2.将基准面A固定在平台上 3.用高度尺带杠杆百分表(百分表)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 测量圆柱上端与下端的在同一方向的差值﹐转动45度再测量 一次﹐再转动45度测量一次﹐再转动45度测量一次﹔ 4.取四次测量值的最大值即是所需测量的垂直度
精度情况﹔大规格的游标卡尺要用标准棒校准检查. (3)测量时﹐工件与游标卡尺要对正﹐测量位置要准确
两量爪要与被测工件表面贴合﹐不能歪斜﹐并掌握 好两量,爪与工件接触面的松紧程度﹐不能过紧﹐也 不能过松。 (4)读数时﹐要正对游标刻线﹐看准对齐的刻线﹐不能 斜视﹐以减少读数误差。 (5)当用单面游标卡尺测量内尺寸时﹐必须注意此时 卡尺上读出的数值﹐必须再加上两量爪的宽度。 (6)在某种情况下﹐要用游标卡尺测量要求高的工件时 必须用量块校对游标卡尺﹐确定其误差数值﹐以便 测量时把该误差排除。 (7)使用时须轻拿轻放﹐使用完后须清洁干净放置在盒 内。
2.高度尺指示表盘调零﹐显示器归零﹐杠杆百分表调零 ﹔
3.旋转高度尺调节手柄﹑移动高度尺﹐使杠杆百分表测 头对准另一测量面﹐旋转调节手柄﹐将杠杆百分表压至零位 ﹔
4.读数﹕如以A位(下面)基准﹐则读上显示器﹐再加上 指示表针所指示的数﹐即为测量值﹔如以B位(上面)为基 准﹐则读下显示器﹐再加上指示表针所指示的数﹐即为测量 值﹔
122.12
26
2020/7/5
下指示读数 125 表盘读数 .13 125.13
27
2.高度尺的使用 带杠杆百分表的带表高度尺的使用﹕
1.调节杠杆百分表的指针在零位以下五格之内,移动高度 尺,旋转高度尺调节手柄﹐使杠杆百分表测头压住基准面 A(下面)或B(上面),且杠杆百分表的指针不可超出零位﹔
2020/7/5
14
数显卡尺的使用和读数
1.数显卡尺的分度值﹕0.01mm
2.数显卡尺的使用﹕ 使用前须按“ON”开关﹐并拢量爪检查尺身﹐按
“ZERO”归零﹐其它同游标卡尺相同
3.数显卡尺的读数﹕
用数显卡尺进行测量时﹐直接从显示屏上读数
2020/7/5
15
2﹑卡尺使用的正误对照。
(1)外侧尺寸测量﹕测量时应尽量增大外卡脚与工件 平面的接触面积。见图2-9。
2020/7/5
23
带表高度尺 1.带表高度尺的结构﹕
1.基座 2.滑动柱 3.上指示器 4.调节手柄5.指示表盘 6.下指示器
7.复位制 8.划线量爪 9.连接套 10.连杆 11.固定梁 12.固定钮
2020/7/5
24
带表高度尺与杠杆表连接示意图
2020/7/5
25
A
2020/7/5
上指示读数 122 表盘读数 .12
量具及测量基础知识
品质保证部 2008-05-23
目录
一.测量基础知识 二.测量器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三.量具的维护和保养
2020/7/5
2
一、测量基础知识
2020/7/5
3
量测的重要性:量具是制造业必备的条件。 工业所有测 量中,80%为尺寸量测。 何谓长度量测:
长度方面:长、宽、高
长度量测 角度方面:角度、弧度、锥度
2020/7/5
13
三.带表卡尺的使用和读数 1.带表卡尺的分度值﹕0.02mm﹑0.01mm
2.带表卡尺的使用﹕ 使用前并拢量爪检查尺身﹐将表盘指针置零﹐
其它同游标卡尺相同
3.带表卡尺的读数﹕ 用带表卡尺进行测量时﹐从尺身上读出尺寸的 mm整数值﹐从表盘上出mm的小数数值﹐这两个 数值的和即为测得工件的尺寸数值。
二﹑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1)先读出固定套管上所显露出的刻线数值﹐如图214中为5.5mm。 (2)读出微分筒上与固定套筒的基准线对齐的那条刻 线数值﹐如图2-14中为0.46mm。 (3)把两个读数加起来即为测得的实际尺寸数值﹐图 2-14中的测量值应为5.5mm+0.46=5.9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