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控制的考虑影响要素和影响量少些; • 对控制严格程度不一样:需高度控制严格些;低级别控制的较
松些。
一般企业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
选择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 a.进出贸易交接计量测量过程; b.产品质量检验测量过程; c.企业最高计量标准量值传递测量过程; d.重要安全控制测量过程; e.重点装置关键控制参数测量过程等等。
(4)“验证过程记录” 一栏,是填写所选择的一种验证 方法所作的导出计要求的计算和与设备计量特性所进行的 比较(数字之间的比较可以用“≤”(小于或等于)符号 或“>”(大于)符号,从而可以作出“通过”或“不通 过”的判断。
第三部分
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
27`
一、测量过程的控制
.1、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 • 关键性的测量; • 复杂的测量系统; • 保证生产安全的测量; • 由于测量结果不正确会引起后续的昂贵代价的测量。 b.低级别控制的测量过程:
示值误差) ; e.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即验证); f.在计量要求限之内-计量确认合格-发计量确认合格证书-贴计量
确认合格标记-投入使用; g.在计量要求限之外-计量确认不合格-调修-再校准-再验证; h.调修后仍不合格的-降级或报报废等处理。
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
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1)首先摸清家底:了解识别本部门有哪些计量 要求,法律法规(能源、经营、安全、环保等方 面),生产过程控制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生产 过程控制、终端产品检验)。
(2)生产过程从原材料进厂第一道工序到最终产 品出厂按工艺流程顺序做,要覆盖所有工艺文件 规定的参数,一个大过程下面可能有很多小过程 (测量过程必须是形成结论的,输入到输出。) 相同的测量过程只填写一次。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

THANKS
感谢观看
激光测量技术
利用激光的高亮度、高方 向性和高单色性等特性进 行测量,具有非接触、高 精度、高效率等优点。
纳米测量技术
利用纳米级的测量原理和 装置,对微观领域的物理 量进行测量,具有极高的 分辨率和测量精度。
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智能化
计量技术将更加注重自动化、智能化 发展,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测量效率 和准确性。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SI单位包括7个基本单位和由基本单位导出的导出单位。基本单位包括长度(米)、质量(千 克)、时间(秒)、电流强度(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 强度(坎德拉)。
国际单位制的特点
科学性、简明性、实用性和国际性。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概念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4
CATALOGUE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来源
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设备、测量 环境、测量方法和测量人员等方面。
分类
根据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 粗大误差;根据表现形式可分为绝对误 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
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差,用Δ表示, Δ=X-L。
计量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01
02
03
04
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和要求选择 合适的计量器具,确保其量程、
精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在使用计量器具前,应对其进 行校准和调整,以确保其准确
性和可靠性。
严格按照计量器具的使用说明 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测
量结果失真。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最新)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测量的基本要素
1.1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
1.2计量单位和国际单位制
1.3基本测量方法
1.4比较测量和直接测量的区别
1.5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
2.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2.2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3误差的表示方法
2.4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5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其应用
三、测量仪器与设备
3.1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
3.2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
3.3校准和检验的基本原理
3.4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3.5仪器的故障排除和修复
四、常见计量方法
4.1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4.2比较法、分析法和计算法的应用
4.3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应用
4.4校正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5统计方法在计量中的应用
五、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要求
5.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5.2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5.3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5.4计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5.5内部和外部质量审核的计量要求
总结:。
2024版海克斯康三坐标初级培训教程

精度管理概念及重要性阐述
精度管理定义
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测量设备的精度进行监控、调整 和优化,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产品质量
准确的测量结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通过精度管理可以有效降低 产品缺陷率和返工率。
提升生产效率
合理的精度管理能够减少设备调整时间和维修成本,提高生产线的运 行效率。
和生产效率。
03
操作技能与日常维护保养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01
熟悉三坐标测量机的基 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了 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02
掌握测量机的启动、关 闭及基本操作流程,包 括测量程序的编写和执 行。
03
学习如何正确安装和使 用测量头、测针等附件, 确保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01
学习如何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处理跨部门冲突
02
探讨跨部门协作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问题,学习应对策略。
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03
分享跨部门协作的最佳实践,提高团队协作的整体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技巧和方法掌握
数据清洗
学习数据清洗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数 据去重、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
数据转换
数据可视化
学习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将数 据以图表形式展现,帮助分析和理解 数据。
掌握数据转换的方法,如数据归一化、 标准化、离散化等。
自动化编程和报告生成功能介绍
自动化编程
了解自动化编程的概念和原理, 学习编写自动化脚本,提高编程
02
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机介绍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计量概述•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法规与管理体系目•计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录01计量概述计量的定义与分类计量的定义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计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计量可分为几何量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化学计量和电离辐射计量等。
计量的发展历程古代计量古代人们使用各种自然物作为计量标准,如用手、脚等身体部位作为长度单位,用石块、贝壳等作为质量单位。
近代计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为精确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等,并建立了各种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
现代计量现代计量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
通过精确的测量和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尺寸、重量、硬度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保证产品质量国际贸易中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准确的测量结果,以确保公平交易和顺利结算。
促进国际贸易精确的测量结果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动科技发展计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医疗、环保、安全等,准确的计量结果可以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
维护社会公正计量的意义与作用02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单位的概念与分类计量单位的概念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计量单位的分类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是根据物理量来定义的,导出单位则是基于基本单位通过公式推导出来的。
国际单位制(SI)的构成国际单位制(SI)的概念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上统一的计量单位制,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批准并推荐使用。
国际单位制(SI)的构成SI由7个基本单位和一系列导出单位组成,涵盖了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等7个基本物理量。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概念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计量知识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计量知识培训二、培训目标1. 使参训人员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计量基础理论、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
3. 熟悉计量法规和计量标准,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4. 培养参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计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对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的计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四、培训时间共2天,每天6课时。
五、培训内容第一部分:计量基础知识1. 计量概念及重要性- 计量的定义- 计量的分类- 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计量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2. 计量基础理论- 测量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 计量标准- 计量单位3. 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计量器具的分类- 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 计量器具的校准与检定- 计量器具的维护与保养第二部分:计量法规与标准1. 计量法规- 计量法- 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计量违法行为处理办法2. 计量标准- 国家计量基准- 计量标准器- 计量标准物质的制备与使用第三部分:计量管理1. 计量管理体系- 计量管理体系概述- 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计量管理体系认证2. 计量监督与检查- 计量监督机构- 计量监督检查程序- 计量监督检查的内容第四部分:案例分析1. 计量器具使用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案例分析- 案例启示2. 计量法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案例分析- 案例启示第五部分:实际操作与考核1. 实际操作- 计量器具操作演示- 计量标准操作演示- 计量数据采集与分析2. 考核- 计量知识笔试- 计量技能实操考核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量基础知识、法规和标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参训人员对计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际操作法:现场演示计量器具操作和计量标准操作,使参训人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 考核法:通过笔试和实操考核,检验参训人员的培训效果。
七、培训效果评估1. 参训人员对计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参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计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全新计量培训内容

2024全新计量培训内容标题:2024全新计量培训内容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计量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量人才的需求,我国不断优化计量培训体系,提高计量培训质量。
2024年,我国推出全新计量培训内容,旨在进一步提升计量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培训目标1. 提高计量法律法规意识:使学员充分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计量活动的自觉性。
2. 掌握计量技术基础知识:使学员系统掌握计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 提升计量操作技能:使学员熟练掌握各类计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际工作中的计量准确性和效率。
4. 培养计量管理能力:使学员了解计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具备一定的计量管理能力,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计量技术支持。
5. 拓展计量应用领域:使学员了解计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计量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
三、培训内容1. 计量法律法规:包括计量法、计量单位制、计量检定、计量器具管理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计量组织的规定。
2. 计量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量单位制、误差理论、数据处理、计量检定、量值传递与溯源等基本知识。
3. 计量器具与设备:介绍各类计量器具的原理、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压力等计量器具。
4. 计量检测技术: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无线电、时间频率等计量检测技术。
5. 计量管理体系:介绍计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与运行,以及计量认证、计量审查等内容。
6. 计量技术应用:分析计量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环保、能源、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7. 计量信息化技术:介绍计量管理与检测软件、计量数据传输与处理、计量自动化等信息化技术。
8. 计量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计量技术发展动态,探讨计量技术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基础知识

审核原则
--审核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 审核原则、审核程序和审 核技术
➢ 管理体系和引用文件 ➢ 组织状况 ➢ 法律法规
审核原则
2) 审核原则的内容—五项
d) 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审核员不应该与受审核对象有利益关系或者利害冲突,以保证审
核工作的独立性。
e) 基于证据的方法-----得出可信和可重现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审核员在做出审核结论时要求:可信、可重现。
一、审核概述
➢ 审核的定义及其理解 ➢ 审核的分类 ➢ 审核原则
1. 审核的定义及其理解
• 定义
审核是为了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 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序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 过程。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B/T 19011-2003/ISO 19011:2002)》
测量管理体系 ——内 部 审 核 基 础 知 识
试验技术中心/计量中心
培训目标
➢ 熟悉审核基本概念 ➢ 掌握审核原则 ➢ 掌握对内审员能力、素质和技能的基本要求 ➢ 熟悉内部审核实施步骤 ➢ 掌握现场审核记录及不合格项报告的要求
课程内容
一、审核概述 二、内部审核策划和准备 三、内部审核实施 四、10012体系不合格项关闭标准
• 审核原则是体现审核特征,确保不同审核人员对类似的管理体系审 核,得出相似审核结论的原则。
3. 审核原则
2) 审核原则的内容—五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德行为
公正表达 职业素养
与审核员相关
独立性 基于证据的方法
与审核活动相关
审核原则
审核原则
2) 审核原则的内容—五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方针 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和测量设备合理
配置;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以促进企业科 学管理水平。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目标 建立与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相适
应的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测量检测体 系并持续改进。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定义 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限用标签:用于表明测量设备的部分功 能、量程或在允许的精度范围内得到确 认,处于合格状态。
隔离标签:用于表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 或怀疑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报废标签:该标识用于表明测量设备经 维修后,校准检定或比对其结果已完全 达不到使用要求。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标识管理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地点变更 当测量设备在不同部门间变更时,由
变更前后部门的兼职计量员或委托人到 技术中心填写《测量设备存放地点变更 登记卡》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的借用 对于临时借用的测量设备,借用部门
(包括外来单位)应经测量设备所在部 门和技术中心计量管理室同意后方可借 用,并办理借用手续。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的封印 防止测量设备因未经授权的改变对其性
能的影响,保证测量设备维持原有的确 认状态。 封印范围包括易造成误操作的裸露调节 结构,安全或经济结算需要防止人为修 改数据的测量设备。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应保证封印的完整性, 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改变封印的位置或形 式。
测量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20101029 陈伟锋
一、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小故事:卖蒸气的热电厂为什么亏本?
流量计 检验 化小钱赚大钱
一、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计量工作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一 项重要基础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 营的全过程。
计量是企业素质和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条 件,没有准确的计量,没有准确可靠的 数据,就谈不上质量,没有质量也谈不 上效益 。
对有意破坏测量标识者,情节严重的对 当事人处以一个月工资以内的处罚。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的使用 所有测量设备在使用之前,由使用部门
编制操作规程,严格按规范操作使用。 使用部门应按《实验室管理程序》要求
在受控的或适宜的环境中使用测量设备, 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使用人必须严格按照计量确认状态标识 使用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使用人负责维护确认状态标识 的完整性,对标识脱落、模糊不清或标 识过期以及包装盒标识与测量设备不相 符时,及时向分厂兼职计量员通报,何 人不得更改、破坏标识的内容。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对于A、B、C类测量标识一旦受到损 坏,应立即停止使用,对于标识损坏而 造成误用的测量设备按《不合格测量设 备和过程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公司计量体系于1999年5月通过了国家 技术监督局的认证,全称为:测量设备 的计量确认体系(GB/T19022.1—1994)
2006年6月通过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认证,符合GB/测 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全部要求。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管理体系概念
根据ISO10012:2003标准,测量管理体系的 定义是: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 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ISO 10012:2003标准把本标准的名称确定 为“测量管理体系”,同时把ISO 9000标准 的“测量控制体系”的术语改为“测量管理 体系”。
测量设备因准确度下降,但在一定范围 内仍可达到标准、客户或法律法规的计 量要求的,经批准作为限用测量设备后, 使用部门参照校准结果计算修正值,并 将修正结果存放于使用现场,督促操作 人员按修正结果使用。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 测量设备的使用者负责完成测量设备的
维护保养工作,分厂兼职计量员负责对 维护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各测量设备在使用后应按维护保养内容 进行保养,并填写《测量设备维护保养 记录》。
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 或辅助设备和它们的组合。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分类:A、B、C、D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A类测量设备 a)公司的最高计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 境监测等方面列入强检目录的测量设备。 b)公司用于工艺、质量控制与监测方面,对 出具计量数据准确度要求高和需高度控制的测 量设备。 c)A类分厂内有废气浓度检测、氧气浓度检测、 目检计米器、粒子计数器、热油炉进出口油压 表。
尺、钢卷尺、检测仪器(二次元、挠折仪)等。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C类测量设备 a)公司用于工艺、质量、能源管理等对计量
数据准确度要求不高测量设备。 b)计量性能稳定、质量好且计量数据准确度
要求不高的测量设备。 c)测量设备使用环境恶劣、寿命短或低值易
耗的且对测量数据要求不高的测量设备。 d)C类分厂有压差表、压力计、五金冲模、冲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B类测量设备 a)公司用于工艺、质量控制与监测方面,测
量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设备。 b)公司用于工艺、质量控制与监测方面,测
量性能稳定且使用不频繁的测量设备。 c)固定装入生产线,测量数据要求较高,平
时不易拆装的测量设备。 d)B类分厂目前主要是油流量计、地磅、千分
模模具等。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D类测量设备 a)不出具测量数据或仅做指示用的测量设备。 b)除A、B、C以外的测量设备均属D类。 c)D类测量设备无编号。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标识种类: 合格,停用、限用、隔离、报废 合格标签:用于表明测量设备按其相应
的国家、地方或本公司相应规程检定、 校准或比对后处于计量确认合格状态。 停用标签:该标识用于表明停止使用需 封存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