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一等奖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课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课件
(2)好大喜功,巡幸游玩。隋炀帝巡幸期间,花费巨大,为此不 得不多征收赋税。
(3)穷兵黩武,连年用兵。为了征伐吐谷浑以及高丽,使用大量 民力运送粮食、制造船只。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致 使民众骨肉分离,民不聊生。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 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唐]杜佑《通典》
归纳开通大运河的影响。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徭役繁重,加重了人民负担。
今天大运河还有哪些功能?申报大运 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何现实意义?
功能:航运、防洪灌溉、南水北调、旅 游观光等。
现实意义:传承运河文明,保护大运河, 发展运河沿岸城市等。
◎大运河今貌
① 永济渠 ② 通济渠 ③ 邗沟 ④ 江南河
五河
① 海河 ② 黄河 ③ 淮河 ④ 长江 ⑤ 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汴河铭》
材料二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四年, 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大运河今貌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 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 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 400 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这条 大运河在经历了8年的申遗准备之后,终于迎 来喜讯。如果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的成 员,你将如何阐述理由以获得评审团的认可?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在地方设立州、县学。原有的秀才、明经 两种科目,可由州县学的生徒“升进于朝”,进行考试;也可由诸州把人 才举送中央,考试录用。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隋朝灭

3、标志:618年,隋
起义军开仓 分粮
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
死,隋朝灭亡。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 塘数亩田。
--
总结拓 展
14年
BC22 BC20 25 220 17
38年 581 618
秦朝建 秦朝灭 西汉灭 东汉灭
立亡


隋朝建 隋朝灭亡 立
对比分析:
根据所学,比较秦朝和隋朝的异同点。
速度快,费用小。 与陆运相比,水运
疆域辽阔,不
的优势
便管理
1.目的:(1)加强南北交通
(2)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
605年
规模
(1)以洛阳 为中心 (2)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3)连接海 河、黄河、淮 河、长江和钱 塘江五大水系 (4)全长 2700多千米。
海 河
黄 河
淮 河长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 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D)
6.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AD.)北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意义呢? (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
3、富 分析: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

治?有何成效?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
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
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24张PPT)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大运河

隋的灭亡
整 体 感 知
隋周 北 陈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统一时间: 年号:开皇
隋朝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影响呢?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 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历史 发展大 趋势。
隋统一后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 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同时设进士 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 确立的重要标志。
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阶层带来什么变化?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
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 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 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 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初 人口 垦田 粮仓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隋盛时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瓦岗军讨伐隋炀帝檄文
你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拥护派,认为利大于弊 ——皮日休:《汴河古》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反对派,认为有弊无利,隋亡皆由于此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辩证看待,有利有弊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试……”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的有关科举制度的 信息是( ) A. 目的是加强皇权B. 采取分科考试的形式C. 采用择 优录取的方法D. 考生可自由报考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统一:结束分裂
运河:造福千秋 隋朝
科举:改善选官
暴政:走向灭亡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大业三年——征丁百万修筑驰道、长城。
大业八年——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战。
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攻高句丽之战。
大业十年——隋炀帝第三次攻高句丽之战。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摘编自《隋书》和《资治通鉴》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 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 发大规模起义。起义首 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 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 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 许多反隋队伍。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 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齐 梁陈
25
东汉
中国历史纪年表 (部分)
266
386
581 618
220

221

304

东北 魏齐
西 晋
十六国 魏 439
西 53魏
北 周


317
420
540
222
28吴0

宋 齐 2梁 陈

47
9
557 589
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 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
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
1.通过学习,熟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时间、隋朝大运 河的概况以及科举制的创立。 2.通过史料,分析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意义,正 确评价大运河;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通过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教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A、经济繁荣 C、二世而亡
B、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第29页
6、下列图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 完成以下各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 一年开始开凿?开凿目标是什 么? 2、大运河共分几段?连接了哪 几大河流? 3、大运河起止点是哪里?中心 在哪里? 4、对大运河做出评价。
隋朝大运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域政治经济文 化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徭役负担,加速了隋 朝灭亡。
(2)作用:①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恢复 和发展,②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 度增加,③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 盛王朝。
第6页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D
5、与隋代历史最相同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第27页
6、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杭州由水路
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
第21页
2、隋炀帝残暴统治表现:
(1)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 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2)为加强各地统治屡次巡游,花费大量 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第22页
材料研读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社会情况是: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 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课件
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 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 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 动。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4.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检测提升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 (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
A.促进了经济交流 C.巩固了封建统治
B.促成了贞观之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2.下列不属于隋的贡献的是( D )
A.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B. 创立科举制 C. 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 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匆匆落幕——隋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大起义 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所杀
匆匆落幕——隋王朝的灭亡
秦朝和隋朝有着存在着哪些相似之处?
1.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课题导入
《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隋炀帝
自主学习 一、隋的统一
1、建立时间: 581年 2、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3、都城: 长安 4、统一时间: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 5、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得民心者得天下(以民为本) 关注民生、发展经济、执政为民。
秦朝与隋朝的比较
比较
秦朝
隋朝
存亡
分裂后又 统一
制度创新
都短命而繁荣
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实现统一 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实现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灭亡原因
大工程
为后世提 供教训
暴政(根本原因)、农民起义
长城、灵渠、驰道
大运河
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汉时期) 280年,西晋短期统一; 589年,隋的统一;(隋唐时期) 1279年,元灭南宋流亡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元明清时期)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表现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原因:1、隋经济实力的强大。 2、国家统一。 3、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既要看到它的消极性,即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老 百姓的负担; 又要看到它的积极性,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 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演变特点
范围:以世家贵族为主——平民 标准:门第家世——才能学识 方式:推举——公开考试 趋向:制度化、公平、公正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1、“开皇之治”
2、经济上:开通大运河 3、政治上:选官制度开始实行科举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一等奖习题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一等奖习题课件
D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 B.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9.“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该篇檄文痛斥的是(
B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10.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 )B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C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7.科举制度作为一B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8.(2019·洛阳模拟)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 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对 这种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D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13.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D大喜功、不恤民力, 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6)分别概述胡曾、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胡曾: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对其开凿持否定态度。皮日休: 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基本持肯定态度;我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他 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不是因为巡游江都,它的功劳可与大禹 治水相媲美,整体评价比较全面、客观。
【开科取士纳英才】 材料三 据统计,这种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曾产生出700 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 都与其有着不解之缘。 (4)材料三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它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有什 么作用? 科举制度。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 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 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吏的选拔权,所谓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
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
C.科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10.【2020•河北保定唐县期末】《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
的社会状况是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
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主
1 C 5 C 9C 2 D 6 A 10 B
1 A 5D 2 C 6 见习题
3 C 7 A 11 A
3A
4 B 8 B 12 见习题 4 A
1.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③代表 的朝代是( ) C
A.金 C.隋
B.东汉 D.蜀
2.【2020•山东青岛】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 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 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D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要原因是( )
A.权臣当道B C.土地兼并严重
B.隋炀帝的暴政 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
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 “流星”的理解,正确
的是( )
A.繁荣A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开凿了大运河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于589年灭陈,统一全国。文帝励精图 治,发展政治经济,到隋文帝末年 “计天下储积,得供 五六十年”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5.隋炀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 要经过( ) C A.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B.江南河—永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6.史学家白寿彝指出: “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
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
无隋炀帝,也是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
这段话中的 “新形势”主要是指( )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A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7.【2020•河北石家庄高邑期末】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 “天 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 A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观点:隋朝的灭亡和大运河的开通有直接关系。 评价: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大运河的开通。隋朝大运河是 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文化交流。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七百多千米,是古代世 界上最长的运河。同时,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使得 民怨沸腾,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1.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所著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统一后采取了哪 些治国理政的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 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材料二 (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 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 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 者大半……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
【点拨】 “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而非隋朝,不应在 书中出现。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科举制 “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 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 人提供了机会”。材料主要说明( ) A.科举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一条晋升之路 B.科举制的录取率太低 C.科举制推动了教育发展 D.科举制有利于贵族垄断政权
【答案】A
2.【2020•河北保定一中分校期末】隋朝于6世纪末高调登场, 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 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下 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科举制的创设 C. “文景之治” D.大运河的开凿
3.他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促进了北方的
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使隋代获得了 “国计
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 “他”是( )
A.孝文帝
B.C杨广
C.杨坚
D.曹操
4.一位外国人曾这样描述大运河: “由广州通向北京,其
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
应该是( ) A.扬州、B 北京
8.【2020•山东滨州】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
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 “该制
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该制度”诞生于( )
A.隋文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B.隋炀帝时期 B D.武则天时期
9.【2020•湖北荆州】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
1.通过学习,熟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时间、隋朝大运 河的概况以及科举制的创立。 2.通过史料,分析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意义,正 确评价大运河;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通过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教训。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杨坚》中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是秦
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
响是( )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开创了中央集权制
C.开创了科举制
D.修建了万里长城
【点拨】根据题干中信息 “秦始皇和隋文帝”,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长 期分裂割据的状态。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结束 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A符合题意。B是秦始皇的作为; C是隋炀帝的贡献;D是秦始皇的作为。
——《通典》
(2)据材料二,概括隋炀帝即位后的暴政。(写出其中2点)
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连年征战,百姓徭役和兵役负 担沉重。
材料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 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3)材料三中作者对大运河的开通持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和 所学知识,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