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题: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题: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下图所示的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伟大作用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B.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5.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

下列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②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7.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

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

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

这一举动( ) A.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D.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8.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中心转移 B.解放思想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二、非选择题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下面是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D.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3.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新中国诞生,中共十五大召开4.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

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A.中华民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B.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5.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相似之处是()A.正确分析国内矛盾B.实行改革开放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推行以法治国6.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

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

题目中的“抓纲”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纲B.以阶级斗争为纲C.以文化建设为纲D.以思想建设为纲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B.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从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邓小平B.华国锋C.刘少奇D.叶剑英2.下列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最近有一系列重要文章……总结了对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真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

……它们揭示了毛泽东的教导的本质﹣﹣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当前的具体实际。

﹣﹣1978年《参考消息》。

材料评价的是()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揭示历史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

如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原因结果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C 文化大革命结束全面拨乱反正开始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A.A B.B C.C D.D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这场讨论()A.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B.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C.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延续D.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6.不符合如表主题内容的是()转折的表现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中心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领导核心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伟大的历史转折B.吹响了拨乱反正的号角C.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开始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7.如图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拨乱反正现象,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这是()A.恢复高考制度B.邓小平的“三个面向”题词C.实施普遍义务教育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8.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3.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A.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5.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A.“两个凡是”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7.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启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A.三大改造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A.“以阶级斗争为纲”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那么为“它”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两个凡是”方针3.《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4.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对于中国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是()①粉碎了“四人帮”②西藏和平解放③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国两制”的构想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旧观念,摆脱了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时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时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78年12月被称为“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文化大革命”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B.“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没有出现D.林彪反革命集团没有被粉碎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1977年9月,在全国计划会议上,邓小平确定了经济战线的三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

受此影响,我国(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 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D.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5.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

下列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的时间是()A.1978年B.1980年C.1982年D.1986年7.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C. 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D. 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8.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试题(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试题(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试题(无答案)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一、单选题1.1977年9月,邓小平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以下相关背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中美建交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B.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国人思想解放C. 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D.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征程2.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开始于1978年,这主要是因为1978年()A. 产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 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走进新时代》中的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其中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4.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

全是斗争。

(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1/ 6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5.“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广泛流行和最后停止使用分别是在()A. 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结束后B. 土地改革时期和一五计划后C. 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 大跃进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6.“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的内容是()A. 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B. 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口号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外交工作方面7.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B.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8.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请你为下列年代尺选择一个准确的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 1992午,大中型国有企业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加快步伐的因素是()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A.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产经营自主权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确定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3. 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 观察下图,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A.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B.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5. 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因为()A.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C.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D.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6.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

这充分说明了A.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B.我国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重中之重7.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主要指()A.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C.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D.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到建立市场经济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A.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征程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9.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工作胜利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前预习题
1、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进行平反,要求纠正的错误。

2、“凡是,我们都坚决维护,凡
是,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就是
“”,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大讨论。

这是一场深刻的运动。

它使人们认识到,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年12月,全会在北京召开。

5、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上来,实行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历史新时期。

7、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8、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课后自测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转折。

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
以下哪个观点()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纪录片《平反冤假错案》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
青集团为篡党夺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残酷迫害,制造大批冤假错案,以及我党如何平反冤假错案的过程。

我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是在()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后
D.林彪集团被粉碎后
4、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
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会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两个凡是”的方针
C.资产阶级自由化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5、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7、《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哪次
会议上通过的()
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9、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
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0、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1、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B
6.C
7.D
8.A
9.C 10.C
11.(1)两个凡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建设
(3)是我国成立后党的历史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