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测量地籍调查报告

测量地籍调查报告

测量地籍调查报告测量地籍调查报告第一章引言本报告对所调查地籍进行了测量和调查,并提供详细的报告,其中包括地籍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

第二章调查背景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提供调查所涉及的背景信息,包括地籍的位置、目前的所有权及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规划和法律要求。

第三章测量方法和仪器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用于地籍调查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

包括使用的仪器型号、测量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

第四章调查工作范围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描述地籍调查的工作范围和范围界限。

包括测量的地块大小、测量的地籍边界、测量的地籍标志物等。

第五章调查结果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提供地籍调查的详细结果。

包括地籍边界的测量结果,地籍标志物的状态和位置,以及其他相关的调查结果。

第六章调查问题和建议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可能存在的地籍调查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包括地籍边界的争议、地籍标志物的损坏等问题。

第七章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地籍调查的测量记录、照片、地籍图纸等。

详细的附件清单将在文档的尾部提供。

法律名词及注释1.地籍:________指记录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其变更情况的地籍档案和图件。

2.地籍调查:________指对土地界限、所有权及使用权进行测量、调查、登记等工作的过程。

3.地籍边界:________指地籍图面上标示出的土地界限线。

4.地籍标志物:________指在地籍边界上设置的标志物,用于标示地籍的界限和位置。

5.地籍图纸:________指地籍调查和记录的图纸,用于记录地籍边界、标志物等信息。

附件:________1.测量记录:________包括地籍调查的测量记录表格和相关的测量数据。

2.照片:________包括地籍标志物的照片和地籍边界的照片。

3.地籍图纸:________包括地籍边界和相关标注的地籍图纸。

本文报告涉及附件的完整列表将在文档附后提供。

村庄地籍调查技术报告

村庄地籍调查技术报告

村庄地籍调查技术报告一、引言村庄地籍调查是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本次村庄地籍调查旨在全面查清村庄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权属关系等,为土地登记发证、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调查区概况(一)地理位置本次调查的村庄位于_____省_____市_____县_____镇,地处_____方位,交通便利。

(二)自然条件该村庄地形以_____为主,气候类型为_____,年平均气温_____,年降水量_____。

(三)社会经济状况村庄主要产业为_____,人口数量约为_____人,人均收入约为_____元。

三、调查目的和任务(一)调查目的1、全面查清村庄范围内每宗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等,建立完善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土地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3、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

(二)调查任务1、权属调查查清土地权属来源、权利人、权利性质、界址等。

2、地籍测量测定界址点坐标、土地面积等。

3、绘制地籍图编制村庄地籍图、宗地图等。

4、建立地籍数据库将调查成果录入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调查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土地登记办法》3、《地籍调查规程》(二)技术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城市测量规范》3、《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三)相关文件和资料1、政府有关土地管理的文件2、原有的土地登记资料3、村庄规划等相关资料五、调查技术路线和方法(一)技术路线采用先进行权属调查,再进行地籍测量的技术路线。

权属调查以实地调查为主,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地籍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全野外数字化测量。

(二)权属调查方法1、发布通告在村庄内发布地籍调查通告,告知村民调查的目的、范围、时间和要求。

2、实地调查调查人员逐宗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土地权利人、权属来源、界址等情况,填写地籍调查表。

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地籍调查工作报告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是对土地及其权属状况进行调查的工作,旨在准确记录土地的位置、边界、权属等信息,为土地管理和交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所参与的一项地籍调查工作,包括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

二、调查目的本次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新和完善目标区域的地籍档案,并验证现有地籍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我们希望能够获得以下信息:1.土地边界的准确位置和形状;2.土地所有权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3.土地的使用状况和土地权属证明文件的完整性。

三、调查范围本次地籍调查的范围为目标区域的全部土地,包括各类土地使用方式,如农田、建设用地、林地等。

具体范围如下:•区域:XXX县XXX镇•面积:约XXX平方公里四、调查方法为了保证地籍调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调查:1.调查准备:在实地调查前,我们先对目标区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包括查看现有地籍档案和相关资料,了解目标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所有权分布情况。

2.实地测量: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测量团队,利用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对目标区域的土地进行了测量。

测量过程中,我们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记录,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调查记录: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土地的位置、边界、地貌、地物等信息,并对各类用地进行了分类和编码。

同时,我们还与相关当事人进行了沟通和确认,核实土地所有权人的信息和权属证明文件的准确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调查数据经过整理和处理后,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比对,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发现数据不一致或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进行了核实和修正。

五、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土地边界的准确性较高:经过精确的测量和比对,我们发现现有地籍信息中土地边界的准确性较高,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2.土地权属信息存在误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土地所有权信息存在错误或不完整的情况。

地籍调查实习报告

地籍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地籍调查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维护土地权益、优化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深入了解地籍调查的实际操作流程,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地籍调查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地籍调查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地籍调查仪器的使用技巧。

3. 熟悉地籍调查的外业实施和内业整理流程。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籍调查概述实习伊始,我们学习了地籍调查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用途等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调查和监测。

地籍调查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原则:调查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可靠。

(2)完整性原则:调查范围应全面覆盖调查区域。

(3)连续性原则:地籍调查应定期进行,保持数据的连续性。

2. 地籍调查仪器使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籍调查仪器的使用技巧。

主要包括全站仪、水准仪、GPS定位仪等。

全站仪用于测量界址点坐标、面积等;水准仪用于测量高程;GPS定位仪用于定位和采集数据。

3. 地籍调查外业实施地籍调查外业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踏勘:对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关系等。

(2)界址点测量: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测量界址点坐标和高程。

(3)地物调查:对土地及其附着物进行调查,包括权属、用途、等级等。

(4)草图绘制:根据实地调查情况,绘制地籍草图。

4. 地籍调查内业整理地籍调查内业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采集:将外业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整理和校验。

(2)成果编制:根据整理后的数据,编制地籍图、地籍册、地籍簿等成果。

(3)成果审查:对成果进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实习心得1. 地籍调查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2. 地籍调查过程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只有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调查任务。

测量地籍调查报告

测量地籍调查报告

测量地籍调查报告测量地籍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地籍进行测量和调查,以提供准确的地籍信息。

测量地籍是一项基于测量学原理的地理信息技术活动,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定地籍边界和地籍界限。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包括:- 确定地籍边界和界限- 验证已有地籍数据的准确性- 收集相关地籍信息,用于土地规划和管理3. 调查范围本次地籍调查范围为某地区的特定区域,涵盖了多个地块和不动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装备和技术,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4. 调查方法4.1 野外测量在野外测量阶段,我们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定仪进行测量。

通过设置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点,我们能够准确获取地籍边界和界限的坐标信息。

4.2 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获取了一些已有的地籍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验证和核实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4.3 数据分析和处理在数据收集阶段完成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我们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将测量数据与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和整合,以更完整和准确的地籍信息。

5. 调查成果5.1 地籍边界和界限通过野外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确定了调查区域的地籍边界和界限。

这些结果将成为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确保土地的正确使用和开发。

5.2 地籍图和报告基于调查结果,我们了地籍图和报告。

地籍图详细标注了地籍边界和界限,提供了有关每个地块和不动产的详细信息。

报告包括了地籍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可供相关部门和机构参考和使用。

6. 结论本次地籍调查为某地区提供了准确和可靠的地籍信息。

通过确定地籍边界和界限,及验证已有数据的准确性,促进了土地规划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我们将继续跟踪和监测地籍变更和更新,以确保地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1. [全球定位系统介绍]()2. [地理信息系统介绍]()。

某县地籍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某县地籍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某县地籍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汇报人:
日期:
•工作背景与目标
•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调查成果展示与数据分析目录
•工作总结与经验教训分享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情况分析
•结论与建议
01
工作背景与目标
某县地籍调查工作背景
某县作为农业大县,土地资源管理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具有
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籍调查工作成为土地资源
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某县地籍调查工作旨在全面掌握该县土地利用状况,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
科学依据。

工作目标与任务
确定调查范围
对某县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土地进行调查,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查明土地权属
核实每块土地的权属关系,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等。

测量土地面积
对每块土地进行实地测量,计算其面积。

建立地籍档案
将调查结果整理成地籍档案,为后续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调查范围
某县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土地。

调查内容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关系、面积测量等。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进行调
查。

调查流程
制定调查方案、组织人员培训、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结果、建立地籍档案等。

调查范围与内容。

村庄地籍调查检查报告

村庄地籍调查检查报告

村庄地籍调查检查报告村庄地籍调查检查报告一、调查简介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对该村庄进行了一次地籍调查和检查。

调查时间为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30日,共耗费人力物力若干。

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房屋、土地、道路、水电设施、地理位置等。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次调查情况,提供给相关单位参考。

二、调查结果1. 房屋该村庄内房屋数量共计120栋,其中70栋为砖混结构房屋,其余50栋为简易房。

经勘查发现,共有5栋房屋存在危房隐患,应尽快进行维修和加固。

2. 土地该村庄总土地面积为500亩,其中耕地占地面积300亩,未利用土地占地面积100亩,畜牧用地占地面积50亩,林地占地面积50亩。

调查发现,部分土地存在无证使用、闲置等问题,建议相关单位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和整治。

3. 道路该村庄的主要道路共有3条,总长约5公里。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条道路存在路面破损、交通不畅等问题,应尽快进行维修。

同时,应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落实人行道、交通标志等相关设施。

4. 水电设施该村庄的供水主要依托于水井和自建水池,用电主要依托于村庄内的电力配送线路。

经检查发现,供水设施存在某些井塘未加盖等问题,建议村委会加强管理;用电设施存在绝缘破损、屋内接线乱拉等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

5. 地理位置该村庄位于XX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环境较好。

但由于近年来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不断增加,部分村民将存放废弃物等杂物随意堆放,影响了村庄美丽环境,建议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三、调查结论该村庄地籍调查检查结果显示,村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一般,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建议:1. 加强房屋质量监管和安全建设,尤其是对危房隐患的加固和整治;2.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遏制无证占用和土地闲置现象,实现土地资源最大价值;3. 加强道路维修和管理,保障交通畅通和安全;4. 加强供水用电设施管理,提高供水用电安全性;5.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高村庄环境美化程度。

地籍调查开展情况汇报

地籍调查开展情况汇报

地籍调查开展情况汇报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我单位积极响应,全力推进地籍调查工作。

自开展工作以来,我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地籍调查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

自地籍调查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立即成立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

通过对各项调查工作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我们成功完成了地籍档案的整理、调查区域的划分、调查对象的确定等前期工作,并顺利进入了实地调查阶段。

二、调查进展情况。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土地使用现状、土地所有权、土地利用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采集,我们全面了解了调查区域的地籍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撑。

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地籍调查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部分地块的边界不清晰、部分农户对调查工作存在疑虑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当事人沟通,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地籍调查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调查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工作,确保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农户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配合度,推动地籍调查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五、总结。

地籍调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推进地籍调查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单位地籍调查开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欢迎各方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促进地籍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调查报告一概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精神,全面查清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布、面积和权属的现状,以及自然的变化和人为的变更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经兴化市人民政府批准,兴化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第二次调查成果中的影像、图形、地类和权属进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为规范作业方法,统一技术要求,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政策和规定,特编制本技术设计书,作为主要技术要求,供现状调查中遵照执行。

二准备工作2.1 技术准备根据兴化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编制《设计书》实施。

2.2人员培训为统一调查要求,统一技术标准,监理单位、定州市国土资源局和调查单位统一组织培训,调查单位负责组织本作业人员培训。

培训以《设计书》为主,采用讲、做结合的方法,明确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示范具体的操作方法、要领。

通过培训,达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方法的目的。

2.3 资料准备单位将1:10000的航空摄影图(纸图),根据外业实地调查,将各种界线、地类、权属等数据进行清理、核对,确保提供一套完整的土地利用现状纸图和数据文件。

原影像图部分图像如图2-1所示图 2-1 航空摄影图三数据采集3.1 行政界线与权属界线的采编各级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按工作底图采集,数据采集后,以外业调绘的图形和签定的协议书为依据进行检查,核对界址点、线与地形地物关系的正确性。

当权属界线与其它地物或各类界线重合时,权属界线和其它地物或各类界线均以实际位置采编,作业中可拷贝生成后切换线型。

每个权属单元(即宗地)均是一个严格封闭的面状图形,采编时应进行分级检查。

土地权属界应以镇为单位,由村界线构成的第一级闭合的(如图3-1)、无缝隙的行政界线关系。

再以村为单位,由村民小组、村、镇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各宗地构成第二级闭合的(如图3-2)、无缝隙的土地权属界线关系。

图3-1 第一级闭合图图3-3 第二级闭合图3.2 线状地物采编3.2.1 线状地物的判定线状地物是指宽度大于等于1m的铁路、公路、河流、林带、固定的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管道用地等。

1公路(铁路)以公路(铁路)两侧坡脚线划定地类界线,有护路林或护路沟的,以护路林外侧或护路沟外侧坡脚线划定地类界线;河流(湖泊)本调查区统一以洪水位线划定地类线,有防洪堤的河流(包括湖泊、塘、水库)堤坝和常水面应分别调绘地类;一般情况下公路、河流(湖泊)、铁路线路以确定的权属界作为地类界。

河流无堤坝的洪水位外侧线一般以河流背水坡底边线与其他地类的分界线;有堤坝的堤坝用水工建筑表示。

2耕地内常年固定的平均宽度≥1m(包括护坡在内)的道路、田坎、沟、渠等,应作为相应地类划定。

但耕地内随农作物生产分类不同而随时改变的田坎、沟等,即使其宽度≥1m,也仍应视为耕地。

篇二: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报告肇东市地籍调查工作报告目录1 区位、自然条件 ..........................................2 2 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 2.1主要任务.............................................3 3 作业单位情况............................................4 4地籍调查的组织实施情况...................................5 4.1 机构、人员组成和设备情况.............................. 5 4.2 工作依据、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 7 4.3 外业调查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11 4.4地籍调查实施情况...................................... 12 6地籍调查使用的分类系统.................................. 17 7质量控制措施........................................... 17 8工作收获和体会......................................... 19 8.1收获................................................. 19 8.2体会................................................. 20 9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地籍调查工作总结报告1 区位、自然条件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2′至126°22′,北纬45°10′至46°20′。

南距冰城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

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轴位置,扩展延伸可覆盖东北三省、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

现已成为哈尔滨都市圈经济的核心区。

肇东市属寒温带,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部。

冬季(11月至次年3月)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侵入,气候严寒、干燥。

夏季(6月至8月)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润。

春(4月至5月)、秋(9月至1o月)两季,因处冬夏季风交替之际,气候多变。

春季,大风次数多,雨量很少,秋季则降温急剧,常有霜冻。

2 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地籍基础业务建设,提升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要求,做到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肇东市国土资源局在对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各项任务,城镇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的结构、权属、数量和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庄土地调查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建立和完善全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

2.1主要任务村庄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地类调查、测量工作和建立村庄土地调查数据库。

权属调查是对,村庄宅基地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和地类等的调查。

以宗地为单位,对调查区内的所有地块进行现场调查(补充调查或变更调查),核实每一宗土地的权属性质、权利人、主要用途和土地登记状况等基本信息,设立界址点标志,确定权属界线,勘丈界址间距,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

地类调查是对每一宗地(包括虚拟宗地)的地类按照二次调查的土地分类(国标)进行核实和确定。

对已有的地类调查成果进行相应地类转换。

测量工作包括控制测量和地籍要素测量。

村庄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第二次全国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建立数据库,并符合《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

3 作业单位情况一、概述:(一)、工作目的和任务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一整套地籍数字化管理体系,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土地,受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驻佳南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对佳南实验农场场部及周边的水稻研究所及佳莲农牧试验场进行数字化地籍调查工作。

测图比例尺为1:1000。

总工作量为6.629km2,其中:佳南实验农场场部为5.662km2 ,佳莲农牧试验场为0.314km2,水稻研究所为0.653 km2。

(二)、测区的地理位臵及自然情况佳南实验农场地处佳木斯市安庆街南段,场部与佳木斯市城区相连,行政隶属佳木斯市。

归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领导,属国营农垦企业。

场部地理位臵为东经130°23′20″—130°26′46″; 北纬46°44′52″—46°47′50″。

场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寒冷夏温热。

佳木斯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水稻研究所和农牧实验场位于佳木斯东北约8km和20km处,过公路大桥至莲江口镇,北转沿简易公路可到达测区,交通较便利。

(三)、己有资料及利用情况1、图件资料由局直佳南国土资源分局提供的1:1万农田保护区规划图,作为确定调查区、划分街坊和权属调查的工作底图。

2、权源资料现场收集各宗地的房屋所有权证号码和土地使用者的身份证号码及联系电话及部分原土地使用证等相关资料,作为权属调查时确定权属的权源证明材料和依据。

难以收集到的由佳南国土资源分局提供并协调有关部门查找。

3、控制点资料驻佳南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由省测绘局1997年施测的gps-ii等点作为起算点。

经踏勘测区有三个点可为利用,经计算舍去兼容性不好的“长发村北”,最后选择gps二等点“水源山”和“长兴村北”作为起算点,成果抄自黑龙江省测绘局。

(四)、作业依据1、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行业标准《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简称“规程”。

2、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地[籍]字第26号《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3、土地管理局1995年国地[法]字第184号《土地登记规则》。

4、国家技术监督局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建设部标准《城市测量规范》,1999年。

6、国土资发[2001]255号《土地分类》文件。

7、国标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及建设部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8、甲方技术要求和各种补充规定。

9、本测区技术设计书。

(五)、队伍及设备情况为保质保量地完成此次地籍调查工作,分期分批地进行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投入。

首先投入四个权属调查组共16人;然后投入四个地籍测量组计14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员8名。

测工及其它人员12人。

另有佳南农场国土资源分局指派的具有一定权属调查经验并精通当地规划的四名土地系统工作人员协助工作。

投入的主要设备有:南方9600北极星gps接收机三台套,mapgis地籍建库管理软件两套,拓普康全站仪五台,微机八台,新sv300地籍测量软件四套,以及打印机、绘图仪等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