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与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向量

三角函数1. 终边相同的角是指与某个角α具有同终边的所有角,它们彼此相差2k π(k ∈Z),即Z}k ,2k |{∈+=∈απβββ,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都相等。
2.区间角区间角是介于两个角之间的所有角,如]65,6[}656|{πππαπαα=≤≤∈3.象限角: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α|k ⋅360︒<α<k ⋅360︒+90︒,(k ∈Z )}; z}k ,22k 2k |{∈+<<ππαπα第二象限角:{α|k ⋅360︒+90︒<α<k ⋅360︒+180︒,(k ∈Z )}; z}k ,2k 22k |{∈+<<+ππαππα第三象限角:{α|k ⋅360︒+180︒<α<k ⋅360︒+270︒,(k ∈Z )}; z}k ,232k 2k |{∈+<<+ππαππα第四象限角:{α|k ⋅360︒+270︒<α<k ⋅360︒+360︒,(k ∈Z )};或{α|k ⋅360︒-90︒<α<k ⋅360︒,(k ∈Z )}z}k ,22k 232k |{∈+<<+ππαππα或z}k ,2k 22k |{∈<<-παππα要特别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为非象限角。
O xyO xyO xy角的概念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三角函数 弧度制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函数线诱导公式 和角、差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公式的变形、逆用、“1”的替换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变形)三角函数 的 图 象 定义域奇偶性 单调性 周期性最值 对称轴(正切函数除外)经过函数图象的最高(或低)点且垂直x 轴的直线,对称中心是正余弦函数图象的零点,正切函数的对称中心为(k π2,0)(k ∈Z ).正弦函数y =sin x= 余弦函数y =cos x 正切函数y =tan xy =A sin(ωx +ϕ)+b①图象可由正弦曲线经过平移、伸缩得到,但要注意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不同;②图象也可以用五点作图法;③用整体代换求单调区间(注意ω的符号); ④最小正周期T =2π| ω |;⑤对称轴x =(2k +1)π-2ϕ2ω,对称中心为(k π-ϕω,b )(k ∈Z ).值域图象对称性{α|α=k ⋅360︒, k ∈Z} {α|α=k ⋅360︒+180︒,k ∈Z} {α|α=k ⋅180︒,k ∈Z}O x yO x yO xy{α|α=k ⋅360︒+90︒,k ∈Z} {α|α=k ⋅360︒+270︒,k ∈Z} {α|α=k ⋅180︒+90︒,k ∈Z}O x yO x yO xy{α|α=k ⋅90︒, k ∈Z} {α|α=k ⋅90︒+45︒, k ∈Z} {α|α=k ⋅45︒, k ∈Z} 4.弧度制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rad ,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
三角函数与向量的应用

三角函数与向量的应用在数学中,三角函数和向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三角函数和向量的应用,并分别列举一些实际场景中的例子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一、三角函数的应用1. 几何学中的角度测量:三角函数广泛应用于几何学中的角度测量。
我们可以使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来计算三角形中的角度。
2. 物理学中的振动和波动:三角函数在物理学中的振动和波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傅里叶级数可以表示任意周期函数,而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从时域转换为频域。
3. 工程学中的三维计算:在工程学中,三角函数可以用来计算转动和旋转的角度。
它们在现代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可以实现逼真的三维模型和动画效果。
4. 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在统计学中,三角函数被广泛应用于回归分析。
通过拟合三角函数的曲线,可以对观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
二、向量的应用1. 物理学中的力学和静力学: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力学和静力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力可以表示为一个有方向和大小的向量,通过向量的合成和分解可以计算力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2.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矢量图形: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矢量图形使用向量的形式来描述和存储图像。
向量的性质使得图像可以无损地缩放和旋转。
3. 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在统计学中,向量用于因子分析。
通过将多个变量表示为向量,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关系简化为向量空间中的几何关系。
4. 经济学中的资源分配:向量在经济学中的资源分配模型中得到应用。
通过定义资源向量和约束条件,可以求解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
总结:三角函数和向量在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统计学等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三角函数用于角度测量和三角形计算;在物理学中,三角函数用于振动和波动的分析;在工程学中,三角函数用于计算旋转角度和创建三维模型;同时,向量在力学、计算机图形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的应用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三角函数与向量

三角函数与向量1 三角函数——连接几何与数学三角函数是连接几何和数学的关键工具之一。
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是用来计算角度和距离的工具。
在三角学中,角度是通过弧度来计算的,而弧度是圆的弧长与其半径之比。
三角函数中,最重要的是正弦、余弦、正切三个函数。
它们是由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比值定义的。
正弦是对于直角三角形,其斜边相对于一个锐角的对边长度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是同样的三角形中,斜边相对于该锐角的邻边长度与斜边的比值。
正切函数是三角形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三角函数不仅在三角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它们是用来描述振动、波动、电磁波等的重要工具。
它们也经常在声音、光学等领域中出现。
2 向量——描述方向和大小的数学工具向量是一个有方向的量,它可以用箭头表示。
箭头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向量可以被加、减、缩放等操作。
向量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它们是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力、速度等的重要工具。
它们还可以用于计算机图形、机器学习等领域中。
向量和三角函数密切相关。
向量可以用三角函数来描述和计算,而三角函数可以被表示成向量的内积和外积。
向量和三角函数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数学工具箱,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问题。
3 向量和三角函数的联系——使用向量描述三角形向量和三角函数之间有一个有趣的联系:可以用向量来描述三角形。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ABC,点A、B、C的坐标分别为 (x1,y1)、(x2,y2)、(x3,y3)。
可以用向量AB和AC来描述该三角形。
向量AB的坐标为 (x2-x1,y2-y1),向量AC的坐标为 (x3-x1,y3-y1)。
可以计算出向量AB和AC的长度,然后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角度。
例如,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角度。
向量和三角函数是紧密相关的数学工具。
它们可以一起用来描述和计算各种物理和工程问题。
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广泛,是数学和科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向量与三角函数专题

向量与三角函数一、解三角形例5.已知ABC △1,且sin sin A B C +=. (I )求边AB 的长;(II )若ABC △的面积为1sin 6C ,求角C 的度数.解:(I )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1AB BC AC ++=,BC AC +=,两式相减,得1AB =.(II )由ABC △的面积11sin sin 26BC AC C C = ,得13BC AC = , 由余弦定理,得222cos 2AC BC AB C AC BC+-=22()2122AC BC AC BC AB AC BC +--== ,所以60C = .例6. 如图,在ABC ∆中,2AC =,1BC =,43cos =C .(1)求AB 的值;(2)求()C A +2sin 的值. 解答过程:(Ⅰ)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B AC BC AC BC C =+- 341221 2.4=+-⨯⨯⨯=那么,AB(Ⅱ)由3cos 4C =,且0,C π<<得sin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B BC C A=解得sin sin BC C A AB==所以,cos A .由倍角公式sin 2sin 2cos A A A =⋅=, 且29cos 212sin 16A A =-=,故()sin 2sin 2cos cos 2sin A C A C A C +=+例7.在ABC △中,1tan 4A =,3tan 5B =. (Ⅰ)求角C 的大小;(Ⅱ)若AB,求BC 边的长.解:(Ⅰ)π()C A B =-+ ,1345tan tan()113145C A B +∴=-+=-=-- .又0πC << ,3π4C ∴=.(Ⅱ)由22sin 1tan cos 4sin cos 1A A A A A ⎧==⎪⎨⎪+=⎩,,且π02A ⎛⎫∈ ⎪⎝⎭,,得sin A =sin sin AB BC C A =,sin sin A BC AB C ∴== 二.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或最值 典型例题例8.已知函数11()(sin cos )sin cos 22f x x x x x =+--,则()f x 的值域是( )A.[]1,1-B.⎡⎤⎢⎥⎣⎦C.⎡-⎢⎣⎦D.1,⎡-⎢⎣⎦)),,444, 1.,,,24f x x x x f x x f x A C D x f x πππππ+-∴==--=-=解法1:(当时(故选C.11解法2:当时()=知不可能.又由时(知选C.22例9. 设函数b a x f 、=)(.其中向量2)2π(R,),1,sin 1(),cos ,(=∈+==f x x b x m a 且. (Ⅰ)求实数m 的值;(Ⅱ)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解:(Ⅰ)()(1sin )cos f x m x x ==++a b ,πππ1sin cos 2222f m ⎛⎫⎛⎫=++= ⎪ ⎪⎝⎭⎝⎭,得1m =. (Ⅱ)由(Ⅰ)得π()sin cos 114f x x x x ⎛⎫=++=++ ⎪⎝⎭,∴当πsin 14x ⎛⎫+=- ⎪⎝⎭时,()f x的最小值为1例10.已知函数1)4()cos x f x xπ-=, (Ⅰ)求()f x 的定义域;(Ⅱ)设α是第四象限的角,且4tan 3α=-,求()f α的值.解答过程:(Ⅰ) 由cos 0x≠得()2x k k Z ππ≠+∈.故()f x 的定义域为,2x x k k Z ππ⎧⎫≠+∈⎨⎬⎩⎭, (Ⅱ) 因为43tan ,cos ,55αα=-=且第四象限的角, 所以43sin ,cos ,55αα=-=故()()21)4cos 122)22cos 1sin 2cos 2cos 2cos 2sin cos cos 2cos sin 14.5f π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例11设)0(cos sin )(>+=ωωωx b x a x f 的周期π=T ,最大值4)12(=πf , (1)求ω、a 、b 的值;(2)的值终边不共线,求、、的两根,为方程、、若)tan(0)(βαβαβα+=x f .解答过程:(1))x sin(b a )x (f 22ϕ+ω+=, π=∴T , 2=ω∴, 又 )x (f 的最大值4)12(f =π , 22b a 4+=∴ ① , 且 122cos b 122sin a 4π+π= ②, 由 ①、②解出 a=2 , b=3.(2) )3x 2sin(4x 2cos 32x 2sin 2)x (f π+=+=, 0)(f )(f =β=α∴,)32sin(4)32sin(4π+β=π+α∴,32k 232π+β+π=π+α∴, 或)32(k 232π+β-π+π=π+α, 即 β+π=αk (βα、 共线,故舍去) , 或 6k π+π=β+α,33)6k tan()tan(=π+π=β+α∴ )Z k (∈.例12.设函数2()sin cos f x x x x a ωωω=++(其中0,a R ω>∈),且()f x 的图象在y 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的横坐标为6π.(I )求ω的值;(II )如果()f x 在区间5,36ππ⎡⎤-⎢⎥⎣⎦a 的值.解答过程:(Ⅰ)1()2sin 22f x x x a ωω=+sin(2)3x a πω=+, 依题意得 2632πππω⋅+=, 解得 12ω=.(Ⅱ)由(Ⅰ)知,()sin()3f x x a π=+,又当5,36x ππ⎡⎤∈-⎢⎥⎣⎦时,70,36x ππ⎡⎤+∈⎢⎥⎣⎦,故11sin()123x -≤+≤,从而()f x 在5[,]36ππ-上取得最小值12a -.因此,由题设知12a -故a =例13.已知函数R x x x x f ∈++=),2sin(sin )(π(Ⅰ)求)(x f 的最小正周期;(Ⅱ)求)(x 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Ⅲ)若43)(=αf ,求α2sin 的值.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 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两角和的公式,倍角公式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算和推理能力. 解答过程:)4sin(2cos sin )2sin(sin )(ππ+=+=++=x x x x x x f(Ⅰ))(x f 的最小正周期为ππ212==T ;(Ⅱ))(x f 的最大值为2和最小值2-;(Ⅲ)因为43)(=αf ,即37sin cos 2sin cos .416αααα+=⇒=-即 1672sin -=α.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典型例题 例14.已知函数22()sin 2sin cos 3cos ,f x x x x x x R =++∈.求:(Ⅰ)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 (Ⅱ)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 解答过程:(I )解法一: ()1cos 23(1cos 2)sin 222x f x x θ-+=++2sin 2cos 2x x =++2)4x π=+. ∴当2242x k πππ+=+,即()8x k k Z ππ=+∈时,()f x 取得最大值2因此,()f x 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是,8x x k k Z ππ⎧⎫=+∈⎨⎬⎩⎭. 解法二:222()(sin cos )sin 22cos f x x x x x =+++ 1sin 21cos 2x x =+++2)4x π=+.∴当2242x k πππ+=+,即()8x k k Z ππ=+∈时,()f x 取得最大值2因此,()f x 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是,8x x k k Z ππ⎧⎫=+∈⎨⎬⎩⎭.(Ⅱ)解: ()2)4f x x π=+由题意得222()242k x k k Z πππππ-≤+≤+∈,即3()88k x k k Z ππππ-≤≤+∈.因此, ()f x 的单调增区间是()3,88k k k Z ππππ⎡⎤-+∈⎢⎥⎣⎦.例15.(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2π()cos 12f x x ⎛⎫=+⎪⎝⎭,1()1sin 22g x x =+. (I )设0x x =是函数()y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求0()g x 的值. (II )求函数()()()h x f x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I )由题设知1π()[1cos(2)]26f x x =++. 因为0x x =是函数()y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所以0π26x +πk =, 即0 π2π6x k =-(k ∈Z ). 所以0011π()1sin 21sin(π)226g x x k =+=+-.当k 为偶数时,01π13()1sin 12644g x ⎛⎫=+-=-= ⎪⎝⎭, 当k 为奇数时,01π15()1sin 12644g x =+=+=. (II )1π1()()()1cos 21sin 2262h x f x g x x x ⎡⎤⎛⎫=+=++++ ⎪⎢⎥⎝⎭⎣⎦1π3113cos 2sin 2sin 2262222x x x x ⎫⎡⎤⎛⎫=+++=++⎪ ⎪⎢⎥⎪⎝⎭⎣⎦⎝⎭1π3sin 2232x ⎛⎫=++ ⎪⎝⎭. 当πππ2π22π232k x k -++≤≤,即5ππππ1212k x k -+≤≤(k ∈Z )时, 函数1π3()sin 2232h x x ⎛⎫=++ ⎪⎝⎭是增函数, 故函数()h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5ππππ1212k k ⎡⎤-+⎢⎥⎣⎦,(k ∈Z ) 例16.已知函数22()sin cos 2cos ,.f x x x x x x R =+∈ (I )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增区间;(II )函数()f x 的图象可以由函数sin 2()y x x R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解答过程:(I)1cos 2()2(1cos 2)22x f x x x -=+++132cos 2223sin(2).62x x x π=++=++ ()f x ∴的最小正周期2.2T ππ== 由题意得222,,262k x k k Z πππππ-≤+≤+∈即 ,.36k x k k Z ππππ-≤≤+∈()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36k k k Z ππππ⎡⎤-+∈⎢⎥⎣⎦(II )方法一:先把s i n 2y x =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得到sin(2)6y x π=+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平移32个单位长度,就得到3s i n (2)62y x π=++的图象.方法二: 把sin 2y x =图象上所有的点按向量3(,)122a π=- 平移,就得到3sin(2)62y x π=++的图象.例17.已知函数2())2sin ()().612f x x x x R ππ=-+-∈(I )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II )求使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的x 集合.解答过程:(Ⅰ) f(x)=3sin(2x -π6)+1-cos2(x -π12) = 2[32sin2(x -π12)-12 cos2(x -π12)]+1 =2sin[2(x -π12)-π6]+1 = 2sin(2x -π3) +1 .∴ T=2π2 =π.(Ⅱ)当f(x)取最大值时, sin(2x -π3)=1,有 2x -π3 =2k π+π2 , 即x=k π+ 5π12 (k ∈Z) ∴所求x 的集合为{x ∈R|x= k π+ 5π12 , k ∈Z}. 四.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典型例题例18.将函数sin (0)y x ωω=>的图象按向量,06a π⎛⎫=- ⎪⎝⎭平移,平移后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函数的解析式是( )A .sin()6y x π=+ B .sin()6y x π=-C .sin(2)3y x π=+ D .sin(2)3y x π=-解答过程:将函数sin (0)y x ωω=>的图象按向量,06a π⎛⎫=- ⎪⎝⎭平移,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的解析式为sin ()6y x πω=+,由图象知,73()1262πππω+=,所以2ω=,因此选C.例19.已知向量(sin ,1),(1,cos ),.22a b ππθθθ==-<<(Ⅰ)若a b ⊥,求θ;(Ⅱ)求a b +的最大值.解:(Ⅰ),sin cos 0a b θθ⊥若则+=,由此得 tan 1ππθθ=- (-<<),22所以 ;4πθ=-(Ⅱ) 由(sin ,1),(1,cos )(sin 1,1cos ),a b b b θθθθ== α+=++ α+= = =得当sin()1,,, 1.44a b a b ππθθ+=+=+时取得最大值即当时例20.已知,,A B C 是三角形ABC ∆三内角,向量((),cos ,sin m n A A =-=,且1m n ⋅=(Ⅰ)求角A ;(Ⅱ)若221sin 23cos sin BB B+=--,求tan B .解答过程:(Ⅰ)∵1m n ⋅=,∴(()cos ,sin 1A A -⋅= ,cos 1A A -=.12sin cos 12A A ⎛⎫⋅= ⎪ ⎪⎝⎭, 1sin 62A π⎛⎫-= ⎪⎝⎭. ∵50,666A A ππππ<<-<-<, ∴66A ππ-= . ∴3A π=.(Ⅱ)由题知2212sin cos 3cos sin B B B B+=--,整理得22sin sin cos 2cos 0B B B B --=∴cos 0B ≠ ∴2tan tan 20B B --=. ∴tan 2B =或tan 1B =-.而tan 1B =-使22cos sin 0B B -=,舍去. ∴tan 2B =.∴()tan tan C A B π=-+⎡⎤⎣⎦()tan A B =-+tan tan 1tan tan A B A B+=--=。
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2
解法4 解法4: 3 6 1 2 (sin θ + cos θ ) = sin θ + cos θ =± sin θ ⋅ cos θ = 2 2 ∴ ∴ 4 (sin θ − cos θ )2 = 1 sin θ − cos θ =± 2 sin 2 θ + cos 2 θ = 1 2 2 6+ 2 6− 2 sin θ = sin θ = 4 4 或 ∴ cos θ = 6 − 2 cos θ = 6 + 2 4 4 6+ 2 6− 2 sin θ = − sin θ = − 4 4 或 6− 2 cos θ = − cos θ = − 6 + 2 4 4
例2:已知 a = (cos 2α , sin α ), b = (1,2 sin α − 1), α ∈ ( , π ) : 2 2 π a ⋅ b = , 求 cos( α + ) 解: a ⋅ b = cos 2α + sin α ( 2 sin α − 1) 2 = 1 − sin α = 5 4 π 3 ∴ sin α = ,因为 α ∈ ( , π ) ∴ cos α = − 5 2 5 π π π ∴ cos(α + ) = cos α cos − sin α sin
∴ tan θ = 2 ± 3
小结:1.向量的坐标运算。 小结:1.向量的坐标运算。 向量的坐标运算 2.三角函数的化简 计算。 三角函数的化简、 2.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 三角恒等变换、齐次式问题) (三角恒等变换、齐次式问题) 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 3. 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
本节目标: 本节目标
• 1.向量运算与三角函数求值的综合。 向量运算与三角函数求值的综合。 向量运算与三角函数求值的综合 • 2.向量运算与三角函数化简的综合。 2.向量运算与三角函数化简的综合 向量运算与三角函数化简的综合。 • 3.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 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 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
向量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

向量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向量和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关于这两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向量1.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箭头在平面或空间中表示。
向量的大小叫做模,用,a,或,a,表示;向量的方向用一个角度或另一向量表示。
2.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的加减:向量的加减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将两个向量的起点相接,然后将两个向量的终点用直线连接。
-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 a 和 b 的数量积(内积或点积)定义为abcosθ,其中θ 表示 a 和 b 之间的夹角。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向量的夹角:可以使用向量的点积公式计算向量之间的夹角。
-向量的投影: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是一个标量,表示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长度。
3.向量的应用-分解力的合力: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时,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表示这个过程。
-平行四边形法表示速度:当一个物体以两个向量之和的速度在平面内运动时,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示其速度。
二、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组用于描述角和边之间关系的函数。
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2.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关系-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都为2π,正切函数的周期为π。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正弦函数的和差化积: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余弦函数的和差化积: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正切函数的和差化积: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三角函数的平方和差公式:- 正弦函数的平方和差:sin²A ± sin²B = 2sinAcosA,cos²A ± cos²B = 2cosAcosB- 余弦函数的平方和差:cos²A + cos²B = 2cosAcosB,cos²A - cos²B = -2sinAsinB- 正切函数的平方和差:tan²A ± tan²B = 1 ∓ 2tanAtanB3.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可以用于求解各种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一、引言向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几何、物理等领域。
在三角函数中,向量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二、向量的基本概念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通常用带箭头的字母表示。
例如,$\vec{a}$表示一个向量。
2. 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也可以用模长和方向角表示。
设$\vec{a}$是一个非零向量,则其坐标为$(x,y)$,模长为$|\vec{a}|=\sqrt{x^2+y^2}$,方向角为$\theta=\arctan\frac{y}{x}$。
3. 向量的运算向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都是按照分量分别相加或相减;乘法有数量积和叉乘两种形式;除法则是将一个向量乘以另一个向量的倒数。
三、三角函数中的应用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2R$。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b^2=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这两个定理中都涉及到向量的叉乘运算。
例如,在正弦定理中,可以将$\vec{a}$、$\vec{b}$和$\vec{c}$看作三个向量,则有$\vec{a}\times\vec{b}=|\vec{a}||\vec{b}|\sin A\cdot\hat{n}$,其中$\hat{n}$为垂直于$\vec{a}$和$\vec{b}$所在平面的单位向量。
因此,正弦定理可以写成$\frac{\vec{a}}{\sin A}=\frac{\vec{b}}{\sinB}=\frac{\vec{c}}{\sin C}=2R\cdot\hat{n}$。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与向量公式

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 2A) cos2a=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 2=a 2+c 2-2accosB 注:角B 是边a 和边c 的夹角弧长公式: l=α*r ,α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乘法与因式分:a 2-b 2=(a+b)(a-b) a 3+b 3=(a+b)(a 2-ab+b 2) a 3-b 3=(a-b(a 2+ab+b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X 1=-b+√(b 2-4ac)/2a; X 2=-b-√(b 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 1+X 2=-b/a ;X 1*X 2=c/a (韦达定理) 判别式:b 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 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 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降幂公式:sin 2x=1-cos2x/2 cos 2x=1-cos2x/2 万能公式:Sin2α=2 tan α/(1+ tan 2α) Cos2α=(1- tan 2α)/(1+ tan 2α) Tan2α=2tan α/(1- tan 2α)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sinα cos (2kπ+α)=cosα tan (2kπ+α)=tanα cot (2kπ+α)=cotα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sinα cos (-α)=cosα tan (-α)=-tanα cot (-α)=-cot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以上k∈Z)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