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与系统作业
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一

班级: 05111104 学号: 1120111244 姓名: 李伟奇 桌号:实验一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深入理解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熟悉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构成及电路各元件作用;2.研究在不同的静态工作点时,对振荡器起振、振荡幅度和振荡波形的影响;3.学习使用示波器和数字式频率计测量高频振荡器振荡频率的方法;4.观察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对振荡幅度、频率及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路(考比兹振荡器)如图2-1(a)所示。
由图可知,反馈电压由C 1和C 2分压得到,反馈系数为112C B C C =+ (2-1) 起振的幅度条件为 p m g B g 1>(忽略三极管g e ) (2-2) 其中,g m 为晶体管跨导,g p 为振荡回路的等效谐振电导。
图2-1(a)所示等效电路中的回路总电容为2121C C C C C +⋅=(2-3) 振荡频率近似为LC f g π21≈ (2-4)当外界条件(如温度等)发生变化时,振荡回路元件及晶体管结电容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振荡频率发生漂移。
因此,为了改善普通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频稳度,可在振荡回路中引入串接电容C 3,如图2-1(b)所示,当满足C 3<< C 1、C 2时,C 3明显减弱了晶体管与振荡回路的耦合程度。
为了得到较宽的波段覆盖效果,引入并联电容C 4(它和C 3为同一个数量级),回路总电容近似为C≈C 3+C 4。
这种改进型电容反馈振荡器称为西勒电路,其振荡频率为)(2143C C L f g +≈π (2-5) 当改变C 4调节f g 时,振荡器的反馈系数不会受显著影响。
三、实验电路说明本实验电路采用西勒振荡器,如图2-2所示。
由图可知,电容C 1、C 2、C 3、C 4和电感L 1组成振荡回路。
晶体管VT 1的集电极直流负载为R C ,偏置电路由R 1、R 2、W 1和R e 构成,改变电位器W 1可改变VT 1的静态工作点。
天津大学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二

课程名称: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名称:PN9序列与计数器的实现姓名:学号:班级: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验二PN9序列与计数器的实现一、实验目的1、了解伪随机序列的应用和产生原理、方法。
2、掌握在FPGA上利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实现伪随机码发生器的方法。
3、通过波形仿真验证此实现方法的正确性和伪随机序列的周期性。
4、学会使用VHDL的结构化描述风格设计9~0的计数器。
二、实验环境1、Quartus II 9.1 (32-Bit)2、ModelSim-Altera 6.5a (Quartus II 9.1)3、Win2000操作系统三、实验要求1、PN9(a)利用VHDL语言编程实现伪随机码发生器的设计,在FPGA 内利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结构实现伪随机码的产生;(b)将仿真结果dataout.txt文件中的数据导入matlab,统计伪随机序列的周期。
2、计数器采用VHDL结构化描述风格,编程实现9~0的十进制减法计数器。
四、实验内容1、PN9伪随机信号并非随机生成的信号,而是通过相对复杂的一定算法得出的有规律可循的变化信号,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接近于白噪声的相关函数,并且有预先的可确定性和可重复性。
这些特性使得伪随机序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用于跳频通讯和加密通讯。
伪随机序列虽然不是真正的随机序列,但是当伪随机序列周期足够长时,它便具有随机序列的良好统计特性。
一个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可以用n次多项式来表征,称以此式为特征多项式。
一般情况下,由n级移位寄存器组成的线性反馈电路所产生的序列周期不会超过2n-1。
下图为由n级具有线性反馈逻辑移存器所组成的码序列发生器的框图。
其中反馈系数C k的取值决定了反馈逻辑。
反馈逻辑可由特征多项式f(x)表示:f(x)=c0+c1x+c2x2+c3x3+……+c n x n,其中,n为移存器级数。
m序列: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是最常见和常用的一种伪随机序列,由具有线性反馈的移位寄存器产生的周期最长的序列。
通信原理思考题及作业解答

思考题作业题解答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在二进制中有:P e =P b 。
第1章 绪论( 习题 )1–4 一个由字母A 、B 、C 、D 组成的字,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 ,01代替B ,10代替C ,11代替D ,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
(1) 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2) 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P A =1/5,P B =1/4,P C =1/4,P D =3/10,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1) 平均每个字母携带的信息量,即熵为2(比特/符号)每个字母(符号)为两个脉冲,其宽度为2×5 ms =10-2(s )则平均信息速率为:2(比特/符号)/10-2(秒/符号)=200(b/s )(2) 平均信息量为985.1310log 1034log 4125log 51)(222=⨯+⨯⨯+⨯=x H (比特/符号) 平均信息速率为:H (x )/10-2=1.985/10-2=198.5(b/s )1–7 设一数字传输系统传送二进制码元的速率为2400 B ,试求该系统的信息速率。
电路中的通信系统与协议

电路中的通信系统与协议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中,电路通信系统和协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电话、电视、互联网,还是芯片、传感器等智能设备,通信系统和协议都是它们能够正常运行和互相交流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电路中的通信系统与协议,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以揭示这一领域背后的奥秘。
1. 物理层:信号传输的真相通信系统的基础是物理层,它负责将信息从源头传输至目的地。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信号能够在传输介质(如电线、光纤等)中稳定地传输。
例如,在有线网络中,物理层通过将电流或电压信号传输至接收器,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物理层中,通信协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以太网、USB、HDMI等。
这些通信协议定义了信号的编码方式、传输速率、连接方式等信息,确保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如以太网协议规定了数据包的结构,以及计算机之间通过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2.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逻辑连接,负责在物理层提供的传输介质上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通过错误检测、纠错码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以太网协议的数据链路层规定了帧的结构,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数据和校验等部分。
接收方通过校验位检测数据是否有误,并进行差错纠正。
此外,数据链路层还有MAC地址的管理和媒体接入控制等功能,确保通信的稳定性。
3. 网络层:信息传递的路径规划网络层是通信系统中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信息传输的关键一环。
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至目的地址,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传输的路径。
路由器是在网络层工作的重要设备,它根据网络层中的IP地址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网络层的通信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等。
IP协议定义了数据包的结构和地址规范,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传输至目的地。
ICMP协议用于网络故障诊断和错误报告。
4. 传输层:数据的可靠传输与流量控制传输层是通信系统中负责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层次。
它通过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确保数据能够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按顺序传输。
通讯与计算机网络在线作业答案

通讯与计算机网络在线作业1.【第06章】定义HTML页面的表单,要用HTML标记()。
A <HEAD>B <TITLE>C <FORM>D <P>正确答案:C2.【第06章】定义HTML文档中段落,要用HTML标记是()。
A <P>B <H1>C <FORM>D <HEAD>正确答案:A3.【第0708章】用某种方法把伪装消息还原成原有的内容的过程称为( )。
A 消息B 密文C 解密D 加密正确答案:C4.【第0708章】以下关于防火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防火墙是一种隔离技术B 防火墙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对数据包及来源进行检查,阻断被拒绝的数据C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查杀病毒D 防火墙虽然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但不能保证网络绝对安全正确答案:C5.【第0708章】访问控制根据应用环境不同,可分为三种,它不包括( )。
A 数据库访问控制B 主机、操作系统访问控制C 网络访问控制D 应用程序访问控制正确答案:A6.【第0708章】下面不属于访问控制策略的是( )。
A 加口令B 设置访问权限C 加密D 角色认证正确答案:C7.【第0708章】以下文件格式中,不属于视频文件的是( )。
A AVIB MP3C MEPGD MOV正确答案:B8.【第0708章】允许用户在输入正确的保密信息时才能进入系统,采用的方法是( )。
A 口令B 命令C 序列号D 公文正确答案:A9.【第0708章】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是指( )。
A 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及其组合的载体B 一些文本的载体C 一些文本与图形的载体D 一些声音和动画的载体正确答案:A10.【第0708章】实现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是( )。
A 身份认证技术B 密码技术C 访问控制技术D 防病毒技术正确答案:B11.【第0708章】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常用的多媒体信息压缩标准的是( )。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系统设计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功能,并能正确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通信电路设计与仿真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合作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通信原理基础,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电路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及功能,包括放大器、滤波器、调制解调器等;分析通信电路的性能指标,如带宽、增益、线性度等。
2. 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学习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掌握通信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和器件,进行系统设计。
3. 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通信电路设计与仿真,包括原理图绘制、电路仿真、PCB布线等。
4. 实践操作与调试:搭建实际通信电路,进行电路调试和性能测试;学习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电子工程与通信技术课教案电子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电子工程与通信技术课教案电子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教案:电子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一、引言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工程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将介绍电子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二、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1. 概述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 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电路元件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引导学生从需求分析、电路方案设计、原理验证等方面进行电路设计3. 实例分析:音频功放电路设计- 分析音频功放电路的设计需求及工作原理- 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音频功放电路设计要求进行电路设计 - 引导学生进行模拟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电路设计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三、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介绍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2. 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 引导学生从通信需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通信系统设计- 引导学生学习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工具3. 实例分析:手机通信系统设计- 分析手机通信系统的设计需求及工作原理- 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手机通信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系统设计 - 引导学生进行模拟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系统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四、电子电路与通信系统的应用案例1. 智能家居系统- 介绍智能家居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讲解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电子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2. 工业自动化系统- 介绍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讲解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3. 嵌入式系统- 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讲解嵌入式系统中的电子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 展望电子工程与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科技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信原理习题

通信原理习题
1. 在通信系统中,我们经常使用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进行传输。
请解释下面几种调制技术的原理,并给出每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 调幅(AM)
- 调频(FM)
- 调相(PM)
2.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网络起到了连接移动用户和固定网络的重要作用。
请简要解释下面几种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工作原理。
-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 CDMA(码分多址)
- LTE(长期演进)
3. 在数字通信中,差错控制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请简要介绍下面几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并解释它们是如何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的。
- 奇偶校验
- 循环冗余校验(CRC)
- 海明码
4. 在数字调制和解调中,有多种调制方法可供选择。
请简要解释下面几种常见的数字调制和解调方法的原理,并讨论它们在
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
- 调幅键控(ASK)
- 调频键控(FSK)
- 相位键控(PSK)
- 正交幅度调制(QAM)
5. 数字信号处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简要解释下面几种常见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并说明它们在通信中的应用。
- 傅里叶变换
- 信号滤波
- 数据压缩
- 信号解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电路与系统作业
第二章
2-1 对于某高频功率放大器,若选择甲、乙、丙三种不同工作状态时,集电极效率分别为η甲=50%,η乙=50%,η丙=50%,试求:
(1)当输出功率P0=5 W时,三种工作状态下的晶体管集电极损耗Pc各多大?
(2)若晶体管的Pc=1 W保持不变,求三种工作状态下放大器输出功率各多大?
2-3 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已知Vcc=36 V,θ=75°,ICo=100 mA,Rp=200 ,求Po和ηc。
2-4 高频功率晶体管3DA4的参数为fT=100 MHz,hFE=20,临界线的斜率为Gcr=0.8s,用它作成2MHz的谐振功率放大器,电源电压Vcc=24 V,集电极电流通角θ=75°,余弦脉冲幅度icmax=2.2 A,工作于临界状态,计算放大器的负载电阻Rp及Po、Pdc、Pc、ηc。
2-11 考比兹振荡电路如图P2-11所示。
已知回路元件参数为C1=140 pF,C2=680pF,L=2.5μH,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为Qp=50,晶体管的Cbe=40 pF,Cce=4 pF。
(1)画出其交流等效电路;
(2)求振荡频率fg、反馈系数B。
(3)满足起振条件所需要的gm 值。
2-13 基极交流接地的克拉泼振荡电路如图P2-13所示。
(1)若要求波段复盖系数K=1.2,波段中心频率f0=10MHz,求可变电容C3取值范围。
(2)若回路的Qp=60,求满足频段内均能起振所需要的晶体管跨导gm(按C3=C3min时的情况计算)。
图2-13
2-17 晶体振荡电路如图P2-17所示。
晶体为标称频率fN=15MHz的五次泛音晶体,电路中Ct为频率微调电容。
(1)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振荡器的名称。
(2)为使电路工作频率fg=fN,集电极回路L1C1的谐振频率f1值应选择为多少?
第三章
3-5 某调幅发射机载频为720 kHz,载波功率为500 W,调制信号包含两个频率分量0.5kHz和0.8kHz;平均调制系数m=0.3。
试求:
(1)该调幅波包含哪些频率分量?
(2)该调幅波占据的频带宽度为多少?
(3)该调幅波的总功率和边频功率各为多少?
3-12 大信号二极管检波电路如图3-36所示。
已知输入调幅波的载频为465kHz,调制信号频率为1 kHz,二极管RD =100 Ω,负载电阻RL =5kΩ,电容C=0.01μF。
若RL 增大到原来的10倍,C减小到原来的1/10,试问:
(1)检波器电压传输系数和输入电阻各变化多少倍?
(2)设检波器下级的输入电阻RL =10 kΩ,则为了不使检波失真,在RL 和C的数值改变前后,输入调幅波的最大允许调幅度m各为多少?
3-14 图P3-14所示检波电路中,二极管的RD =100Ω,负载RL =6.8kΩ,CL =0.01μF;中放回路LI =230μH,CI =510PF;空载Q0 =90;线圈原方与付方之间的变化n=4:1。
原方的中频电压为:
u1 =3(1+0.3cos2π×103t)cos2π×465×103t(V)
试求:(1)检波器输出电压u Ω的表示式。
(2)估算中放回路在接有检波器时的带宽值。
3-15 设乘积同步检波器中,u s =UsmcosΩtcosω st ,而u r=∪rmcos (ωs+△ω)t ,并且△ω<Ω,试画出检波器输出电压频谱。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实现不失真解调?
3-16 设乘积同步检波器中,u s 为单边带信号,即u s=Usmcos(ωs+Ω)t,而u R =Urmcos(ωst+Φ),试问当Φ为常数时能否实现不失真解调?
3-23 设非线性器件的伏安特性为图P3-23所示。
试问:
(1)当静点选在Q点,而本振电压幅度ULm=UQ ,此时
能否实现混频?为什么?
(2)当静点选在原点,且ULm=UQ ,此时能否实现混频?
为什么?
(3)当静点选在一UQ /2外,ULm=UQ ,此时能否实现
混频?为什么?
(提示:非线性器件在本振电压作用下,可看成时变参量元
件。
对输入信号来说,该器件的跨导是随本振电压而变,称
为时变跨导元件。
应分别画出三种情况下时变跨导的波形,再用相应积分公式求解,注意静态跨导为a。
)
3-24 设非线性器件的伏安特性为
i=0.5+7.2u+2.0u2+0.3 u3+0.02u4(mA)
式中u =u L + u s,且有
u s=0.01cos(2π×102×106t+5cos2π×1.5×103t)(V)
u L =0.2cos(2π×112.7×106t)(V
中频回路fI =10.7MHz,Δf0.7 =100kHz,Rp=10 kΩ。
试求:
(1)下混频后的中频电压表达式。
(2)混频电压增益Au 及混频跨号g c等于多少?
(3)若有干扰信号频率ft=123.35MHz,可能会出现哪种失真?为什么?
3-29 已知调角波的数学表示式为 u(t)=5cos(2π×106t+10sin2π×500t) (V) 调制信号的幅度UΩm=2.5V。
试问:
(1)该调角波的Δfm、ΔΦm及频带宽度为多少?
(2)如果是调频波,应满足什么条件?
(3)如果是调相波,应满足什么条件?
(4)该调角波在100Ω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等于多少?
3-34 某调频发射机组成如图P3-34所示。
直接调频器输出FM信号的中心频率为10 MHz,调制信号频率范围为(100 ~ 1 000)Hz,Fmax时的调频指数m f =5,调制幅度保持不变化。
混频器输出取差频信号。
试求:(1)输出信号u 0 (t)的中心频率f0 及最大频偏Δfm;(2)放大器的通频带应为多少?
3-37 若某调频接收机限幅中放的输出电压为 u1(t)=100cos(2π×107t+5sin2π×103t) (mV) 后面连接鉴频电路的鉴频特性如图P3-37所示,其中Δf=f-f1。
试求:(1)该调频信号的最大频偏值,并画出其瞬时频率变化波形。
(2)写出鉴频器输出电压u 0 (t)表达式。
第四章
4-8 试求图P4-8所示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表示式。
4-9 在图P4-9所示的频率合成器中,若可变分频器的分频比N=760 ~ 860,试求输出频率范围和其频率间隔。
第五章
5-2 一个函数f1(t)的频带限于4 000Hz以下,另一个函数f2 (t)也限于4 000Hz以下,如果用单独的两个抽样信号分别对两上信号进行抽样后按时分方式进行重合,试确定可用的最大抽样间隔,若用一个抽样信号对两个信号进行抽样,此时的最大抽样间隔为多大?
5-5 12路载波电话信号占有频率范围为60kHz ~ 108kHz,求出其最低抽样速率fsmin=?并画出理想抽样后的信号频谱。
5-6 已知模拟信号x(t)的概率密度函数f(x)如图P5-6所示。
若按四电平进行均匀量化,试计算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
5-9 二进制PCM系统传输信号为-1 ~ +10 V,fx=3kHz。
若量化电平Q=512,试确定:(1)最低抽样频率。
(2)每个PCM码组所需码元数。
(3)PCM信号的码元速率。
5-12 采用13折线A律编码,设最小量化级为1Δ,已知取关值为+635Δ。
(1)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
(2)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及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
5-14 Δ调制系统传送幅值为1V,带宽为3.4kHz的正弦波,已知取样速率为25kHz,为不产生过载,试确定适当的量阶Δ。
第六章
6-3 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0 1 1 0 1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1 0,试分别画出AMI码和HDB3码。
6-5 设某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为三角形脉冲,如图P6-5所示。
其中Ts为码元宽度,数字序列"1"和"0"分别用g(t)有无表示,而且"1"和"0"出现的概率均为1/2。
(1)求此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并画出功率谱密度图。
(2)从此数字基带信号中是否可以提取码元同步信号?
6-6 设某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如图P6-6所示。
其高度为1,宽度 =1/3Ts的矩形脉冲。
已知"1"的出现概率为3/4,"0"的出现概率为1/4。
(1)写出该双极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表示式,并画出功率谱密度图。
(2)是否可从此基带信号中提取码元同步信号?试计算该分量的功率。
6-7 设某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函数H(ω)如图P6-7所示。
(1)求该系统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冲激响应的表示式。
(2)当数字基带信号码速率为R0=ω/π时是否存在码间干扰?
6-9 设某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函数H(ω)如图P6-9所示,其中α为小于1的某正数。
(1)试检验该系统是否能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此时的码元速率为多大?
(2)这时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