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的话语权危机

合集下载

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四个要点

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四个要点
理的游戏规则,应当批评、改革乃至重 构。比如,中国从1996年起,已经从大 豆净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进口大 豆9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我们进口的 转基因大豆占世界转基因大豆产量的三 分之一以上。而作为世界第一的大豆进 口国,中国在大豆价格上却没有任何发 言权。大豆价格依然由美国芝加哥期货 交易所来规定。这样的事,在美围是不可 想象的。还有现在抗击甲型H1 N1流感及 其他一些传染病的药物,包括治疗艾滋 病的抗病毒药物,西方跨国公司凭借所 谓“知识产权”保护,不允许我们仿制生 产,严重损害了中国消费者和患者权益。 对这样完全无视人权的“产权”保护,我 们就应当据理力争,力求改革。 在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具 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存在根本性冲突。 不能只着眼于争取长远利益的话语权而 忽视具体问题上的话语权。如果不在一 个个具体利益上争夺发言权,在长远利 益上的发言权也是空的。再一个层面是国 际关注的涉华问题。比如两岸问题,西藏 问题,新疆问题。这都是我们的内政,但 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有很多误解和曲 解,而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的声音,国际上 或者听不到,或者听不懂,听不进。这需 要在做好国内工作基础上,总结历史经 验和教训,认真应对。应该注意的是,虽 然有些国家喜欢在这些问题上对我们说 三道四,但是我们不能容许把这些问题 演化成“国际问题”。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突发群体事 件中,上级领导要避免被某些基层政府 的个别工作人员或者个别部门的错误所 “绑架”,迟迟发不出声音,丧失话语权。 不要“在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就让“谎 言已经走遍了世界”。 另外就是新的国际热点问题。从气 候变化到克隆人,新的国际热点问题层 出不穷。这些问题有些既涉及我们的长 远利益也涉及我们的具体利益,有些涉 及其中之一,也有些则似乎和这些利益 暂时不搭界,但从长远来看,会涉及我们 的国家利益。所有这些问题,也都关系到 我们在国际舞台的发言权。对这些问题, 要关注,要研究,要及时发出声音。在大 多数这类问题上,应该和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采取相同立场,因为我们在很多问 题上有休戚相关的共同利益。

中国语言发展遇到的问题

中国语言发展遇到的问题

中国语言发展遇到的问题
中国语言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
方言多样性:中国拥有丰富的方言和语言群体,这导致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

这可能影响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沟通。

现代化对语言的影响: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汉字表达方式可能难以适应新兴事物和概念。

语言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是一个持续的努力。

汉字繁体化简:简体字的推广是为了提高文字的可读性,但在一些传统文化领域,仍然保留了繁体字。

这种转变需要时间和努力。

外来词汇的渗透: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大量外来词汇进入中文,这使得语言的纯粹性受到挑战。

如何保留中文的独特性,同时吸收和适应外来词汇是一个问题。

语言规范与地方特色的平衡:在标准普通话的推广过程中,如何平衡语言的规范性和地方特色,保留各地方言的独特性,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语言技能和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在不同地区,人们的语言技能和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提高语言教育水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摘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话语权面临着挑战,这包括意识形态多元化、信息传播不对称和网络言论环境复杂等问题。

为了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设网络话语的共识和规范以及加强监督管理等途径来实现。

挑战与建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同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力。

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发展,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展望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网络法规,加强网络言论监管,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体系,加强网络话语的规范和引导,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深入人心。

【关键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挑战、建构、互动关系、重要性、展望未来、对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话语权的争夺变得愈发激烈。

而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一直是网络话语权争夺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弘扬和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也日益受到关注。

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代表,承载着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对于引导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来自各种声音和观点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建构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及其建构,分析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途径,剖析挑战与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建构途径,旨在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濒危语言问题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进入了生态语言学家关注的视野.下面是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提纲,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的某些人(略)速走向濒危与消亡.语言濒危现象的加剧破坏了语言生态体系固有的平衡,是对语言、文化多样性格局的严峻挑战,并由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语言生态(略)世纪80年代以来,濒危语言问题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进入了生态语言学家关注的视野.受到生态学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学流派——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穿插学科.它(略)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把语言、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依存关系作为根本的理论出发点(略)与外部环境及其自身环境的互相依存和作用关系出发分析研究语言;而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并与之具有类似的同构关系.这一思想与传统语言学将语言视为自足的构造系统截然不同,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初形成以来,生态语言学已迅速扩展到研究语言与环境互相关系的各个理论(略) 中国属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语言种类繁多的国家之一,语言...With the ac(omitted) pace of global integration, the world’s languages tend to converge and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maller languages is threatened. Some languages, as (omitted)nt part and conspicuousf(omitted)multiculture, are undergoing an aelerating process of endangerment and extinction.(omitted)esent time,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language endangerment has broken the balance of linguistic ecology and posed a great t(omitted)inguistic diversity, which leads to a world...摘要第6-8页Abstract 第8-9页绪论第14-18页·研究背景第14-15页·研究的理论根底和研究目的第15-16页·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第16-18页第1章:濒危语言研究综述第18-40页第1节:濒危语言问题的提出和开展第18-19页第2节:国外濒危语言研究概述第19-31页(一) 对濒危语言的调查和资料的记录保存第20-23页(二) 相关的理论讨论和研究第23-30页(三) 问题与展望第30-31页第3节:我国濒危语言研究进展第31-40页(一) 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进程第31-34页(二) 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成果第34-40页·濒危语言的定义和界定标准第34-35页·濒危语言的成因分析第35页·濒危语言的演变规律及趋势第35-37页·濒危语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第37-38页·对待濒危语言的态度与措施第38-40页第2章:生态语言学与语言生态观第40-58页第1节:生态语言学的形成与开展第40-48页(一) 生态语言学溯源第40-44页·生态学的及其根本理论第40-42页·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提供的理论根据第42-43页·生态语言观与生态文化提供的思想根底第43-44页(二) 生态语言学的形成过程第44-46页(三) 生态语言学的开展历程第46-48页第2节:生态语言学的概念与内涵第48-53页 (:1011)。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语言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而应用语言学更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不少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一、困境分析1. 学科发展滞后我国在应用语言学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在学科建设、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尚需要不断提升。

2. 学术交流不畅由于语言障碍、学术观念差异等因素,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者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充分融入国际学术圈。

3. 人才培养不足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一定困难,尤其是在国际学术交流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尚有待加强。

4. 研究课题单一当前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课题相对单一,缺乏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

二、解决措施分析1. 提升学科水平加大对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

2. 加强学术交流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机制,鼓励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影响力。

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应用语言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科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在于学科发展滞后、学术交流不畅、人才培养不足和研究课题单一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升学科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拓展研究课题。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改革,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为我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谈谈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现状及看法》

《谈谈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现状及看法》

2016-2017-2《形势与政策》作业学院:贝尔英才学院专业:理工科强化*名:***课程号:B0900181C学号:Q********任课老师:王从烈2017年6月10日谈谈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现状及看法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格局多变,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时期。

而要抓住并利用好这个重大机遇期,增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环境的建设力度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使中国声音“走出去”,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的根本目的,是要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的真实声音。

这样才能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所谓‘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权利。

中国国际话语权,通俗地讲,就是中国在国际上说话的权利。

这里所说的说话权利,并非讲讲话、发发言那么简单,而是我们说话的被重视程度,有多少人真正地听我们说话,尊重我们的说话,重视我们的说话,公众合理地把我们的说话进行传播发散。

而我们自己说话的覆盖面、受众群体的多寡、受众者是否接受我们的说话、尊重我们的说话、客观公正地对待我们的说话,都是我们研究与提高我们的话语权的重要内涵。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硬实力得到了空前提升,从而使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总体上也得到了空前提升。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声音已成为世界上谁也不能忽视的大国之音。

但同时,我们必须客观冷静地分析认识当今中国在国际上所拥有的话语权的实际情况,这是有针对性地加强话语权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基本前提。

在当前的国际外交领域与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国际地位虽然在不断地得以提高,话语权也在不断的增大,但实际国际地位依然还未与中国的大国的身份相符合。

我们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国际话语权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国际话语权的根基依然坚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分量依然有限,中国在国际主流舆论中的形象依然负面。

比如说,中国GDP第二的身份,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就是第二,中国的经济话语权有限。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语言学研究也逐渐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语言学在国际舞台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在国际化进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化提供参考。

一、困境分析1.语言障碍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是语言障碍。

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英语通常是主要的交流语言。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大多数是以中文为母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国际学术领域中交流受限。

2.研究成果传播困难另一个困境是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困难。

虽然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和学术交流渠道不畅,这些成果往往无法被国际学术界广泛知晓,影响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3.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实践研究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在国际化进程中还存在着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实践研究的困境。

应用语言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往往更加重视理论研究,忽视了实践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

二、解决措施1. 加强英语教育面对语言障碍的困境,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者需要加强英语教育,提高英语水平。

在学术界中,英语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因此提高英语水平是国际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组织英语培训班、鼓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来提高英语水平。

2. 加强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促进国际化进程的关键。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应该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学术界开展深入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

可以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我国交流访问,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国际化进程。

4. 提高成果传播渠道为了解决研究成果传播困难的问题,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扩大成果传播渠道。

可以通过发表英文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建立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等方式来增加成果的国际传播渠道,提升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破局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破局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破局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一直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和话语权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现实困境,需要破局。

本文将从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入手,探讨如何破局,提升中国的国际新闻话语权。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传播受限。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闻话语权受制于西方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和话语霸权,很难在国际舆论上占据主动地位。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带有浓厚的立场和价值观,容易片面或者歪曲中国形象,造成了中国在国际舆论上的被动局面。

二、传播渠道单一。

中国传播国际新闻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受制于一些国际新闻媒体的报道,很难将中国自身的声音传播到国际社会,导致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存在偏差或者不足。

三、话语表达受限。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表达受到了语言和文化的限制。

很多报道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语义的变形,导致信息传达的失真,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存在误解。

针对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破局,提升中国的国际新闻话语权。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打造国际化传播平台。

中国需要加大对国际新闻传播渠道的建设和投入,打造自己的国际化传播平台。

可以通过建设国际新闻卫视、国际新闻频道等媒体平台,扩大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改善国际新闻报道质量。

中国需要加强对国际新闻报道质量的管理和监督,提升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通过建设国际新闻报道标准和规范,提升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中国需要加大对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力度,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知和理解,打破语言和文化障碍。

四、提升话语表达能力。

中国需要加大对国际新闻话语表达能力的培训和研究,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话语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新闻话语表达大赛、国际新闻话语表达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语言学的话语权危机
中国语言学的话语权危机
江结宝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有人指出,中国语言学在相关领域处于“集体失语”状态,换句话说,中国语言学缺乏应有的话语权。

什么是话语权?话语权,“朴素的理解无非就是说话的权力和权利、说话的资格和机会,还有说话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对于国际社会、政府大众、相关领域的。

”⑴或说,话语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言权,二是影响力,三是话题权。


一、危机表现
初步梳理,中国语言学话语权的危机,可有如下表现:
1、学科上的附庸地位
在国家学科目录上,语言学不是一级学科,从属于文学。

“语言学史把传统的语文学说成是经学的附庸,而今进入阶段,语言学在学科设置上又成了文学的附庸,仍然是处在附庸的地位。

”⑵
2、语言规划中的失语状态
语言规划,又称语言计划。

“政府和社会团
体为了解决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学进行的各种规范和管理工作和活动的统称。

……(语言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即决定某种语言或文字在社会交际中的地位。

……二是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

即语言文字本体的改造和完善……。

”⑶从学术上看,语言规划可是地道的语言学的活儿,“但是不少学者感到,语言学界在国家语言规划中似乎处在一种失语的状态。

”⑵
3、语言教育领域中的失语或弱声现象
这里说的语言教育领域包括母语教育、外语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和国际汉语教育等。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勤指出:“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在语言教育领域对语言教育的某些语言政策问题和理论问题往往出现集体失语的现象。

比如,关于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关系问题,关于对外汉语教育50年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关系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育时期,语言学家们还有点话语权,到了国际汉语教育时期,专家的声音却比较少了。

”又说:“汉语国际传播问题不仅仅是汉语教育问题,它是涉及国家的安全和语言战略的重大问题,但是在这个领域,我们几乎听不到语言学家们的声音。

”⑷
4、中学语文教育中弱化现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语言教育在中等教育中很受重视,一度曾打算像前苏联一样,语文教学实行文学与汉语分制开课。

后来虽不分制,语言知识教学一直很受重视,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高考题仍然出现语言知识类题型。

但是,自上世纪末以来,在“淡化语法”观点的影响下,语言知识的教学逐渐弱化和淡出,教材中虽然还有些相关内容,而实际教学几乎没人当回事,因为中
征时,说是“田野的春风”、“人间仙女”等,但是给这些结论提供的论据很少有语言学性质的材料。

其他学科对于语言学实际态度和做法这里不去一一陈述,下面看看有学者对于伦理学做
法的分析:
伦理学,为什么语言学很重要呢?因为伦理是规范人伦关系的社会规范,尤其是法律刑事以外的那些道德规范。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很大一部分是靠语言完成的,而我们人伦关系的建立更需要语言来完成。

……国外有很好的伦理语言学研究,包括语言交流的那些话外之音对于构建和维系伦理关系的重要性,伦理学家都要受很好的句法学的训练和语义学的训练,但是我们伦理学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语言学的声音。

⑻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次推出“2010中国大学星级排名”,排出最高的六星级的大学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五星级十来所,有复旦、南大、浙大、人大等。

刘丹青说:“我关注的是下面的一个解释,就是这几所大学里面强项学科有哪些。

被列到的学科里面,包括清华大学在内,文学都算是强项了。

……(而我们语言学)在大学里面的地位,就是寄人篱下的地位,语言学再好再差,跟星级排名无关,星级排名只关注文学的地位。

”⑻
7、还没有到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地步
语言所胡建华说:“我们语言学还没到去争国际话语权的地步”。

他的意思,要争还只在国内争,甚至在本学科内去争。

因:其一,国际主要语言学刊物,像language等,少有中国内地学者论文;其二,真正有价值的国际会议少有中国学者声音,许多在北京开的所谓国际会议,那是中国人操纵下的会议,主要是我们和我们自己玩的国际会议;其三,我们的研究主要是提供汉
语材料,很难有普遍理论的贡献;其四,提不出学术话题,不管是功能主义的、认知的、形式主义的、语法化的、语言接触的等各类新兴语言学话题,基本上是我们跟着人家走。


二、对策断想
1、生态改善
呼吁:如,尹洪波撰文《赋予语言学一级学科地位》,“认为,无论从哪方面看,语言学都完全地、绝对地满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三章第七条所规定的设定一级学科的条件。

”“主管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尽快调整我国相对滞后的不合理的现行学科设置体系,把语言学调整或者恢复为一级学科。

”⑺
奔走:语言学界和关心语言学发展的人士,要寻找机会、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游说。

2、提升理论水平
无论本体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要敢于提出话题,不甘于跟着别人走;要敢于打出旗号,建立学派。

中国人很少提出话题,很难提出话题,特别是世界性话题。

中国学者凡事都愿意沿用外国人的话题,不屑于依据中国自己人的话题,这也大大挫伤了中国人提出话题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中国人对于建立学派好像很忌讳,总怕被人说成搞山头、搞宗派。

其实不然,真正的学派和学派论争对于学术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真正的学派,有鲜明的理论体系,有强有力的学术领袖,有团结高效的学术团队,有宽大的学术胸怀、民主气氛,还有良好的学术承传等,决不是什么山头、宗派。

3、强化服务
1)树立服务意识
求得社会认可,必须紧密联系社会,服务社会,象牙之塔的理论要做,做得越深入越细致越
好,但是一定要有走出去的一部分,以拓宽天地,形成影响,树立形象,赢得尊重,如若一味夜郎自大、孤芳自赏,终将被社会所抛弃,憋死在塔底一隅。

2)拓宽应用研究面,提高服务水平
语言学服务面宽广,服务功能强大,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都有价值。

语言无处不在,语言服务无往不胜。

比如,中文信息处理需要开发和建设汉语言文字知识资源,但是就是这个方面我国“还得从外国输入”。

⑴我们应该开发和建设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语言文字知识资源。

比如,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日益提高,汉语国际传播日益兴盛,但是汉语国际传播的标准,外国人制定的却比我们更加科学。

王建勤说:“我们现在发布的汉语国际传播标准在学术竞争力上要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没有办法和人家对话……虽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将来汉语传播的标准很可能并不是由我们制定,很可能我们要屈就于洋人制定的汉语标准。

”⑷
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认为加强领域语言学研究或许是有效门径。

就目前状况而言,信息处理和教学领域的语言研究较为成熟,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法律、广告、日常交际、新闻出版等领域的语言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但是还有很多领域的语言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或者刚刚有所涉及,例如刑侦语言、医患语言、行政语言、商业语言、军事语言、新闻发言人语言、媒体演讲语言(学术演讲、政治演讲、艺术演讲、科普演讲)等等。

服务社会的语言研究,也可以选取其他角度,如职业语言、性别语言、阶层语言等等。

应用语言研究一定要有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方法,罗列现象的就事论事式研究虽然也有必
要,但深度远远不及。

以上话语权危机表现大都引自权威资料,个人决不敢独撰。

对策断想却是个人陋见,极不成熟,甚至荒谬,这里说出来求教各位同仁,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⑴袁毓林《中国语言学在信息科学的话语权》,《中国语言资源动态》2010年第1期第10页。

⑵李宇明《语言学在国家语言规划中的话语权问题》,《中国语言资源动态》2010年第1期第3、4页。

⑶蔡富有、郭龙生主编《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第347页,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⑷王建勤《中国语言学在语言教育中的话语权问题》,《中国语言资源动态》2010年第1期第5、6页。

⑸王希杰先生引用的某个“搞文学的人”的话。

见江结宝等编《现代汉语学习与研究·序》(内部材料)。

⑹王彦军《中国语言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在内蒙古大学召开》,中国高校人文科学信息网/2010/0803/24572.html。

⑺尹洪波《赋予语言学一级学科地位》,中国高校人文科学信息网/2010/0708/23652.htm l。

⑻刘丹青《谈谈中国语言学在相关学科的话语权》,《中国语言资源动态》2010年第1期第9页。

⑼胡建华《中国语言学在国际语言学的话语权问题》,《中国语言资源动态》2010年第1
期第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