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古诗鉴赏例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三)古诗词鉴赏 (附答案)

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三)古诗词鉴赏 (附答案)

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三)古诗词鉴赏1.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2.浙江省金华、丽水、义乌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古诗阅读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作诗。

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3. 吴音渐已变儿童14.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古诗词鉴赏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一、2018 分)2)两小题。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11)(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②蝶飞。

春暮西园 ]高启[明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á②蛱(ji【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蝶:蝴蝶。

)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1分)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 “花落尽”)“菜花稀”(或“麦花雪白”)1【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

“梅子金黄”提示性词语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

D级为鉴赏评价【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范成大《夏日田园杂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兴·其七》范成大《夏日田园杂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出耘田夜绩麻,兴·其七》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全)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真训练卷附答案

(全)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真训练卷附答案

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真训练卷附答案辋口①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唐〕裴迪积雨晦空曲②,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答裴迪〔唐〕王维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3. 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相应和。

14. 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

这一问一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苍苍秋雨晦14. 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甲】_____望[清]周容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_____望[清]周容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8.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

(5分)(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望【乙】_____望(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答案:18. (1)【甲】晚【乙】晓(2)【示例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忧伤之情。

【示例二】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故园之思。

【示例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示例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②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提示性词语“梅子金黄”“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专题09 诗词鉴赏(原卷版)-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专题09 诗词鉴赏(原卷版)-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09 诗词鉴赏1.(2023·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宋韵在古诗”分类梳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春早得雨》,完成探究。

春早得雨【宋】陆游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

这里指代蚕。

:“朱门”指代①________,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因为“②________”,他们似乎不喜欢下雨。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________。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________,________”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3·浙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补全对话。

旅次石头岸〔唐〕张祜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

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

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

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

小语:老师,我发现尾联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1)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意象“(2)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读出这首诗的情感。

老师:是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诗题中“(3)_______________”一词知道诗人身处异乡。

他想起“旧国”“故人”,流露出(4)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语:我不理解“身事两相违”这句诗。

老师: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

张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挤,最后无奈归隐,所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3.(2023·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同学们在东钱湖研学时发现的古诗,请你赏析。

初至茂屿①[明]沈九畴清溪窈窕觅仙踪,临水看云面面重。

山过雨声侵薜荔②,风吹秋色满芙蓉。

浙江省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含解析)

浙江省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含解析)

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

而不是说他亲自射杀了老虎;故选C。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

请简要分析。

【答案】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2022年浙江各地语文中考真题(杭州温州金华嘉兴等)汇编专题07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2022年浙江各地语文中考真题(杭州温州金华嘉兴等)汇编专题07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07 古诗词鉴赏1.(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古诗阅读。

鄱阳湖①吴国伦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鼙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

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

吴国伦,明代文学家。

②匡庐:即庐山。

③蛟龙窟:指鄱阳湖。

④鼙鼓:战鼓。

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

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

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答案】(1)示例1.“涌”更好。

表现出鄱阳湖波涛翻腾激荡,以致把船顶起的雄阔气势,示例2.“拥”更好。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把帆船拥入“怀中”的景象,突出了风浪之大。

(2)我认为是忧伤的,尾联中说,东南仍然处于战火之中。

请不要让我这位遭受贬谪孤舟漂泊的人听到战鼓的声音吧。

否则,我将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啊!表现了诗人对东南一带战乱频仍的关切和忧虑,同时,“孤”“客”等词也表现出诗人被贬谪的失意孤寂。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的意思是波涛汹涌,帆倒桅杆断折,吴楚分野的星空映在镜一般的湖水里。

“涌”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来,引申义是像水涌出。

这里用“涌”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鄱阳湖波涛汹涌的气势。

“拥”本义是抱,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浪把船抱入怀中的情态,突出风浪大的特点。

(2)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

这首诗前三联的意思是:我想向庐山隐居,宫亭湖云气迷濛。

太阳照在千山和鄱阳湖上,鹅和鸭游在寒冷的鄱阳湖中。

波涛汹涌,帆倒桅杆断折,吴楚分野的星空映在镜一般的湖水里。

写出了鄱阳湖深秋苍茫雄浑的景象。

而尾联“东南岁晚仍鼙鼓,莫遣孤舟逐客闻”的意思是东南沿海地区战鼓仍然咚咚作响,请不要让我这位遭受贬谪孤舟漂泊的人听到战鼓的声音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中考古诗鉴赏例题附答案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

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

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2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4分
3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4分
13分①木叶下、菊花黄;2分②比喻。

1分
24分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感怀做铺垫或与下片的凄凉形成对比。

每点2分
34分英豪凋亡;年岁已高;飘泊他乡;功业未就。

每点1分
江行赠雁①
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
杜甫
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

缯zēng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4分
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

4分
1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

“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有危险。

2分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高高”表达雁的自由自在、畅通无阻。

2分
2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

2分杜诗借雁北归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

2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