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8、秋天的收获 教案
二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 8 秋天的收获 冀教版

秋天的收获【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秋天的果实,探究玉米食品生产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活动一:你说我猜现在老师带大家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说我猜”。
游戏的规则是:1.请一名学生背对大家。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某种秋天的果实,并请一名学生用语言对该收获物的特征进行描述,说得不全时,可请其他同学补充。
3.背对大家的学生根据同学们提供的线索猜出它是什么,猜对的给予奖励。
4.能清楚描述出收获物的特征的同学也同样给予奖励。
活动二:收获的季节导入:刚才我们猜得果实都是秋天的果实,秋天到了,农田里、果园里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现在让我们乘着小火车,去农田里、果园里看看秋收的美景吧!1.播放农田里、果园里丰收景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初步感知秋收的喜悦之情。
2.我们在商店里看到了那么多美味可口的果实,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结合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丰收的喜悦。
3.交流自己看到的或是参加过的秋收活动。
活动三:欣赏儿歌1.出示儿歌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2.欣赏儿歌,学会珍惜粮食。
活动四:玉米与我们的生活1.交流你所知道的玉米制品。
2.说说玉米制品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3.玉米制品中有谁的功劳:以一种玉米食品为例说说它的制作过程,从而感受到一种食品凝聚着农民、工人、科技人员、商人等无数人的劳动,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粮食。
4.你了解玉米的种植过程吗?引导学生探究玉米的种植过程。
当学生谈到玉米的收割时,教师及时补充过去人们是怎样收割玉米的,从而让学生感受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秋天的果实,感受丰收的秋天。
二年级秋天的收获教案

《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身边常见的秋天的收获物,了解这些常见的收获物的特征,并能用不同的标准正确分类。
2、体验丰收的喜悦,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3、能积极参与课堂,会与人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秋天的收获的特征,能用不同的标准为这些收获物分类学习难点:会分辨哪些是秋天的收获物。
学习过程:一、交流分享秋天的收获物,认识秋天的收获物,了解收获物的特征!教师:同学们,你们收集到秋天的收获物了吗?那好,既然同学们带了这么多的收获物,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丰收会!1、学生先小组内展示分享自己带来的收获物。
2、集体交流分享!分享的内容:(教师大屏幕出示)从收获物的颜色、形状、味道、用途等方面进行交流!3、认识更多的秋天的收获物教师出示课件(从秋天的水果、干果、蔬菜、粮食、水产五个方面来展示。
)二、巩固练习游戏《猜猜看》。
如果把眼睛蒙上,用什么办法可以猜出秋天的收获物呢?闻、摸、尝等方法。
1、先指名到前面来猜,集体订正。
2、学生小组内玩猜猜看的游戏,每人一次。
三、分类游戏教师:同学们,如果为这些秋天的收获物分一分类的话,都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划分呢?(分类标准有:从颜色、味道、形状、大小、软硬、属于哪种果实等来分类。
)1、学生小组内分类2、集体交流分类方法。
四、当堂训练1、找错课件出示秋天的大礼包,里面有各种秋天的收获物,找出不是的。
2、智慧大冒险课件出示:第一步说出一个秋天的水产品、第二说出两种秋天的干果、第三说出三种秋天的水果、第四说出四种秋天的蔬菜、第五说出五种秋天的粮食。
3、猜谜语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
——核桃脱下红黄衣,七八个兄弟,紧紧抱一起,酸甜各有味,大家都喜欢。
——桔子绿的叶儿,绿的枝儿,白马下个绿马驹儿,绿马驹儿,叫咴咴儿,秋天变成红马驹儿。
——辣椒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
——萝卜紫红藤,地上爬,藤上长绿叶,地下结红瓜。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收获》3课时教案设计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收获》3课时教案设计课题名称:6、秋天的收获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重难点】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导学过程】一、收获的季节。
1、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2、小组交流:同学们将自己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
可采取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
课后反思第八周共2课时审核时间:第九周第1课时6、秋天的收获课题名称:6、秋天的收获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重难点】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导学过程】一、珍惜劳动成果。
1、围绕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学习古诗、古训。
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悯农》道出了先人对于粮食的珍惜与重视。
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实在的道理啊!节约是美德。
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首诗,珍惜粮食,爱惜食物,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二、举办丰收展。
1、请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秋天的果实拿出来。
2、每个学生在集体前面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的名称、特点等。
3、将准备好的秋天的果实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
4、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
课后反思:第九周第2课时6、秋天的收获课题名称:6、秋天的收获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8、秋天的收获 教案

8、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了解秋天的物产,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
(2)、能给秋天的收获分类。
(3能举例说出各个季节的收获。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辨别的方法,初步具有分类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1)、增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并尊敬付出劳动的人;感受、体验秋天的美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2)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活动,不浪费劳动成果,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各个季节的收获,给秋天的收获分类。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学生准备:搜集调查秋天收获些什么;搜集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教学过程一、收获的季节1.创设情境、实物导入:教师出示几种秋天收获的物品。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2)提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在什么季节收获的吗?2.多媒体出示图片:丰收啦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秋天收获些什么呢?二、寻找秋天的收获(1)把自己找到的收获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分享。
(2)学生将自己观察、收看或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的情况和感受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如:模仿农民开着收割机奔驰在丰收的原野里;小组同学编排节目,模仿果树和采摘者,表演采摘时的喜悦;学生用照片介绍自己参加采摘或去郊游的感受。
(3)说一说这些收获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用处。
(4)小结: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田野里、在果园里,我们感受收获的美景,感受收获的喜悦。
(板书:秋天的收获)三、珍惜劳动成果1.提问:那么,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呢?(1)提问:你们看到过自己的父母、家人辛勤劳动的场面吗?他们是怎样辛苦耕种的?(2)提问:对于父母、家人的辛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2.朗读诗歌。
(1)谈话: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诗歌,赞颂人民的辛勤劳动吧!(2)齐读诗歌。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秋天的收获》教案设计

《秋天的收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 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和劳动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稻谷、玉米、苹果、梨、葡萄等。
2. 秋天的收获活动:收割、搬运、分类、晾晒等。
3. 秋天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体验收获的喜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秋天的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和变化,了解秋天的收获。
2.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收获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讲解法:讲解秋天的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3. 场地:农田、操场等。
教案一、引入(5分钟)1. 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秋天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的农作物有哪些?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如稻谷、玉米、苹果、梨、葡萄等。
2. 讲解秋天的收获活动,如收割、搬运、分类、晾晒等。
3. 讲解秋天的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三、实践体验(10分钟)1. 组织学生前往农田,观察和体验秋天的收获活动。
2. 引导学生参与收获活动,如收割稻谷、搬运农作物等。
3.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农作物的生长和变化。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收获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和劳动。
3. 总结秋天的特点和收获活动,强调秋天的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一幅秋天的画作,展示秋天的农作物和收获活动。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收获的日记,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5秋天的收获冀教版

《秋天的收获》◆ 教材解析秋天到了,本课从秋天的变化开始讲起,由这些变化引出秋天的丰收情形已经抵达,进而向同学表达了农作物和水果的丰收,同时,秋天也是一个适合秋游的季节,进而教会学生秋游应该注意什么。
◆ 授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的变化,观察秋天的季节特色,感觉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认识秋天的物产,懂得劳动成就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劳动技术。
2.认识出行的安全知识;经过学习选择适合自己出门游玩的物品,引导学生感悟到做事情要吻合自己的本质情况,不应盲从、攀比。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掌握鉴其他方法,初步拥有分类的意识。
2.学习并初步具备选择秋游物品的能力,在集体出门活动时具备初步的自护能力。
【感神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就,并尊敬付出劳动的人;感觉、体验秋天的美和丰收的欢乐,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2.引导学生回忆、感觉秋天出门游玩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第1页/共6页基本的文明意识。
◆ 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认识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的变化。
体验丰收的欢乐,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感觉秋天出门游玩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授课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术,懂得珍惜劳动成就,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认识出行安全知识,培养学生遵守序次、珍爱环境等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橘子、线、剪刀、蜡烛。
◆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秋姑娘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让我们来看看吧!亲爱的小朋友:大家好!我是秋姑娘,遇到你们我可真快乐,早就听闻你们是一群热于助人的孩子,这下你们的好朋友乐滋滋有救了,乐滋滋被灰太狼给关起来了,想要救乐滋滋只有一个方法,找出秋天的变化,否则灰太狼就要把乐滋滋给吃了。
你们愿意帮乐滋滋吗?秋姑娘你愿意帮助它?学生:愿意二、秋天里的老:好,我到大自然中看看,秋天有什么化?学生回答老:秋天,我到田和地看一看,有哪些丰收情形?想一想些丰收情形是来的?学生回答老渡: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学生:葡萄、苹果、核桃、石榴⋯⋯老:秋天有很多的果,既然我就用我的小巧手做个小橘灯吧。
冀教版本小学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的全册学习教案

1、身旁的工具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做事情一般要使用一些工具,认识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
科学研究目标:1、能找出一种把一张纸分红两张的工具。
2、能与其余同学共同研究,教室里的工具。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领会。
教课要点:认识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常用的工具。
教课准备: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翻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绳索、布条或纸条、各种工具的图片资料等。
教课过程:一、引入活动师: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健,力量不如牛马强盛,牙齿不如猛虎雄狮尖利但人的智慧却比其余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
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很多其余动物不可以做的事情。
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今日我们就要学习这些知识。
每组发一张白纸。
把这张白纸分红两张,如何才能齐整地分开?二、研究与发现1、小组研究:把一张白纸分红两张,能够用哪些工具齐整地分开?2、老师提示:在操作过程中必定要注意安全,刀片是尖利的,注意不要割伤手指。
3、生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小组报告研究结果,教师评论。
5、师生沟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觉三、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师:平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问题比方,切断铁丝、扯开布条、察看渺小物,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拥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思虑一下,领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差别。
课上练习所做事情能否需要工具所需工具的名称开铁罐头盒冷冻食品去远方旅行观看星空随时认识外国小朋友的信息做健康检查师生沟通答案,并谈谈自己选择这一工具的原由。
(从所需要的工作时间,使劲大小,工作成效等方面说一说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四、找寻教室里的工具1、教室里有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2、生疏组议论沟通,师巡视指导。
3、小组报告议论结果,教师评论。
五、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图中分别在使用什么工具?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六、小结: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七、部署作业就某一类工具,采集准备一些不同期间工具的图片或资料,认识这种工具的发展过程。
《秋天的收获》课程教案

《秋天的收获》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和农作物的收获季节。
2. 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征:天气、气温、树叶变化等。
2. 农作物的收获:农作物种类、收获过程、丰收的意义。
3. 农民劳动的辛苦与价值:农民的辛勤劳动、农产品的重要性。
4. 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观察秋天的自然环境、用词语描述。
5.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秋天的图片、农作物模型等。
2. 教学材料:农作物图片、秋天的自然环境图片、学习任务单。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 季节特征的学习:教师讲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农作物收获的学习:教师讲解农作物的收获过程和丰收的意义,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4. 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劳动的价值,学生分享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5. 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分组观察秋天的自然环境,用词语进行描述。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单,包括对秋天的描述、对农作物的了解、对农民的感激之情等。
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秋天的收获,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分享收获: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收获。
七、实践环节: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农田或者农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作物的收获过程。
2. 体验劳动:学生在农田或者农场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拔草、采摘等,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
八、反思与总结:1. 学生分组进行反思,讨论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