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身边的工具》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身边的工具》教学设计身边的工具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能找出一种把一张纸分成两张的工具,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教室里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常用的工具。
教学准备: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打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绳子、布条或纸条、各种工具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教师介绍人类发明和使用工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常用的工具和它们对人类的帮助。
然后,每组发一张白纸,让学生探究如何整齐地将它分成两张。
二、探究与发现1、小组探究:学生讨论使用哪些工具可以把白纸整齐地分成两张。
2、老师提示: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割伤手指。
3、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5、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
三、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教师提出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使用和不使用工具的区别,并让学生列举做不同事情时需要使用的工具。
四、寻找教室里的工具1、学生分组讨论教室里有哪些工具,以及它们的用途。
2、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评价。
五、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明各种工具的用途。
2、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使用的常用工具,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六、小结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研究收获。
七、布置作业。
冀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课程大纲

冀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冀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课程大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 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世界1. 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世界- 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2. 第二课时:植物的生长-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结构。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第三课时:我们生活中的科学- 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2. 第四课时:家庭中的科学- 了解家庭中的科学现象,学习家庭中的安全常识。
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材料1. 第五课时:我们身边的材料- 认识各种材料,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第六课时:材料的分类和循环- 学习材料的分类和循环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单元:我们体内的能量1. 第七课时:我们体内的能量- 了解人体内的能量来源和能量转换过程。
2. 第八课时:健康饮食- 学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了解营养均衡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冀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授课大纲

冀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授课大纲一、课程目标本学期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天气1. 研究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2. 观察天气变化并记录天气情况。
3. 研究识别不同类型的云和它们的特征。
4. 研究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第二单元:物体的性质1. 探究物体的颜色和形状对其用途的影响。
2. 了解物体的硬度和柔软度对其功能的影响。
3. 研究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的区别。
4. 实验探究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第三单元:动物的特征1. 研究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探究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4. 实地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性。
第四单元:植物的特征1. 研究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 实验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4. 研究植物的分类和重要价值。
第五单元:人体的五官1. 探究人体的五官及其功能。
2. 研究保护眼睛和耳朵的方法。
3. 了解口腔和牙齿的结构与保健知识。
4. 实验感知舌头对味觉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包括讲解、实验、观察、游戏等。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鼓励学生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
四、教学评价1.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 强调对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研究自觉性和责任心。
五、教学资源1. 根据课程需要准备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
2.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等。
六、其他注意事项1. 课堂教学要注重安全,做好实验前的安全提示和措施。
小学科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身边的工具【教学目标】1、知道做事情一般要使用一些工具,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能找到教室里的工具。
3、能说明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常用工具。
【教学难点】能说明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教学准备】树叶、绳子、雨伞、月饼、剪刀、小刀、书、画有圆的白纸、各种工具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人类没有翅膀,怎么飞上蓝天?像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工具。
我们把做事情时所需要的东西叫做工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身边的工具。
二、探究与发现1、每位同学发一张画有圆的白纸,前后两组比赛看哪组先把圆整齐的弄下来。
(前边的组有剪刀,后边的组没有剪刀)2、老师提示: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结果,教师评价。
5、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三、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1、每组选一位力气大的同学把苹果掰开,把苹果掰不开后,想办法把苹果弄开。
最后想出用小刀把苹果切开的办法。
2、先让同学们用手把绳子拉断,拉不断想法找合适的工具弄断。
3、想法把高处的粉笔字擦掉。
4、如果我坐车到北京,你们走着去谁先到?思考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四、寻找教室里的工具教室里分别有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五、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图中分别是什么工具?这个工具的用途是什么?六、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回家找一找家里的工具,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教学后记】剪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的工具“剪刀”,知道剪刀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剪刀,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剪刀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够总结归纳出剪刀类工具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能与语言描述出不同类型剪刀的外部特征。
2、能够与同学合作制作剪刀贴画。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团队合作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练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主要器官。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叶的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形成。
讲解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器官。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器官特征。
第三章:探究声音的产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声带的振动、乐器的演奏。
讲解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固体传播。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第四章:水的性质和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液体。
讲解水的物理变化:蒸发、凝固、融化、沸腾。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固等物理变化。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简单机械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冀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步骤

冀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步骤单元一:生活中的水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对水的注意,并引发他们对水的思考和问题。
2. 导入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水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或“你们知道水的来源是什么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3. 研究活动1: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例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研究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观察不同的水源,如自来水、井水和河水,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5. 研究活动3:进行水质检测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净水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探索净水的方法和设备。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回答他们在导入问题中提出的疑问。
7.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家庭中的用水情况,并提出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修复漏水等。
单元二:生活中的空气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对空气的注意,并引发他们对空气的思考和问题。
2. 导入问题:提出问题,例如“空气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或“你们知道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3. 研究活动1: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的压力和体积变化,例如用吸管吸水和吹气球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研究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观察不同的空气污染源,如车辆尾气、工厂烟囱等,并讨论它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5. 研究活动3:进行空气清洁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保持空气清洁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探索空气净化的方法和设备。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回答他们在导入问题中提出的疑问。
7.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家庭中的空气质量,并提出保持空气清洁的方法,如多通风、减少室内污染源等。
单元三:生活中的阳光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阳光相关的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对阳光的注意,并引发他们对阳光的思考和问题。
2. 导入问题:提出问题,例如“阳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或“你们知道阳光是怎样产生的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冀人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1.身边的工具【教村分析】小学生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小学生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本节课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工具能帮助我们更方便地完成工作。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常用的功能和结构。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收集各种工具。
老师和学生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
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教学教程】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
”(学生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2、学生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
”(学生操作)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1-8课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4. 科学态度: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积极探究、勇于创新、尊重事实、理性思考的科学态度。他们乐于观察和探索周围的自然现象,并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5. 科学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制作、观察、记录等方式,学生提高了实践能力。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天空中的物体、植物的颜色、动物和植物的特征、水的性质、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磁铁的性质和电的来源等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准确描述这些现象,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描述、分析、推理和总结。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
1-8课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科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1-8课,包括以下章节:
1. 第1课《观察天空》:认识太阳、月亮、星星等天空中的物体。
2. 第2课《植物的颜色》:观察植物的颜色,了解植物通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3. 第3课《动物和植物》: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
四、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显微镜、放大镜、植物标本、动物模型、水循环模型、光学实验器材、声音实验器材、磁铁、电池、电路组件等。
2. 软件资源:科学探究软件、虚拟实验室软件、科学游戏等。
3. 课程平台:学校科学实验室、教室、校园自然环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1、身边的工具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做事情一般要使用一些工具,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1、能找出一种把一张纸分成两张的工具。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教室里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常用的工具。
教学准备: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打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绳子、布条或纸条、各种工具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师: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强大,牙齿不如猛虎雄狮锋利…… 但人的智慧却比其它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
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
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知识。
每组发一张白纸。
把这张白纸分成两张,怎样才能整齐地分开?二、探究与发现1、小组探究:把一张白纸分成两张,可以用哪些工具整齐地分开?2、老师提示: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刀片是锋利的,注意不要割伤手指。
3、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5、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三、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切断铁丝、撕开布条、观察细小物,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思考一下,体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课上练习所做事情是否需要工具所需工具的名称开铁罐头盒冷冻食品去远方旅游观看星空随时了解国外小朋友的信息做健康检查师生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选择这一工具的原因。
(从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用力大小,工作效果等方面说一说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四、寻找教室里的工具1、教室里有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2、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评价。
五、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图中分别在使用什么工具?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六、小结: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七、布置作业就某一类工具,搜集准备一些不同时期工具的图片或资料,了解这类工具的发展过程。
2、剪刀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不同用途的剪刀,体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了解剪刀的特点,知道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3、尝试用剪刀进行剪纸等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各种不同用途的剪刀,了解剪刀的特点。
教学准备:收集普通剪刀、管子剪刀、园林剪刀等各种剪刀及多媒体影像、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文字“剪刀”,这是什么字?2、你们认识哪些剪刀?它有什么用?3、通过多媒体出示使用各种剪刀的图片,认识各种剪刀的不同用途。
4、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剪刀,它们的样子不一样,用处也不一样。
二、分享老师的经验1、出示实物:园林剪刀,看到过这种剪刀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猜猜它是剪什么的?播放录像:现在知道它是剪什么的?有了它,花草树木的造型就更漂亮、更丰富多样了,我们城市的也变得更美丽了。
2、出示管子剪刀:这种剪刀看到过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知道它是剪什么的?演示后总结:它是一把管子剪刀,有了它,圆圆的管子剪起来也变得非常容易。
3、总结: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剪刀,这些剪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很大的方便,但在使用剪刀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我们小朋友,因为剪刀是一种很锋利的工具。
三、分辨各种剪刀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很多剪刀的图片,你去选择一把你最喜欢的剪刀图片。
1、选择好了,请你想一想,你的剪刀是用来剪什么的。
2、是给病人开刀用的剪刀请拿着图片,站在“是”的这面,不是给病人开刀用的剪刀请拿着图片站在“不是”这边。
3、是修剪树枝用的剪刀请拿着图片站在“是”的这边,不是修剪树枝用的剪刀请拿着图片站在“不是”这边。
4、除了我们这样分,想想还能怎么分?是什么用途的站在“是” 这边,不是什么用途的站在“不是”这边,你能来给我们发个指令吗?四、探究与发现:1、观察剪刀,想一想剪刀有什么特点?2、生分组观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教师评价总结。
剪刀的特点:有两个刀刃,刀刃的形状不一样,两刃交错,中间有轴,可以开合。
五、巧用剪刀1、每个同学发一张彩纸,用剪刀剪一个图案,说说你的怎样使用剪刀的。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要提醒学生刀刃锋利,要注意安全。
3、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使用剪刀的,然后教师评价总结,四、拓展延伸:剪刀带给我们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用我们小朋友使用的剪刀。
可以去剪剪纸,做做小裁缝,可以去剪剪彩泥,也可以剪剪你喜欢的东西。
1、刀和剪刀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都能分割物体。
不同点:刀是把物体割开或削掉一部分,剪刀是一般是把细的或薄的物体剪断或者剪开。
2、钳和剪刀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中间有轴,可以开合。
不同点:剪刀有两个刀刃,两刃交错,是用来剪东西的,钳用于夹持或弯折薄片形、圆柱形金属零件及切断金属丝的。
五、小结: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六、作业:把不同剪刀的特点和用途进行总结。
3、拧螺丝教学目标:1、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螺丝,了解螺丝的作用。
2、学会为螺丝和螺帽配对,探索螺丝的拧法。
3、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获得的成功。
教学准备:各种型号、材料(铁制和塑料)的螺丝,螺丝组合玩具。
带有螺纹的物品,如不同口径的饮料瓶颈和瓶盖,灯泡和灯座,能拧的笔和笔帽等。
教学过程:一、手指游戏“小白兔” ,活动小手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
师生一起边说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评析:让学生充分活动小手,为后面的拧螺丝环节做准备。
)二、游戏导入,引出主角1、激趣:玩具车坏了,谁来帮忙修一下?2、提问:玩具车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出示螺丝)3、出示多媒体课件,思考回答:图中的闹钟和方凳哪些地方用到了螺丝?4、小结:从孔里穿进去再拧起来,拧拧紧就能把汽车装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螺丝,螺丝的本领真大。
三、选择工具1、出示一字螺丝刀、字螺丝刀、钳子、扳手等工具及字螺丝、一字螺丝、内六角螺丝、内三角螺丝、六角螺丝等各种螺丝。
2、这些螺丝分别用哪种工具来拧呢?一字螺丝刀字螺丝刀钳子活口扳手扳手内六角扳手一字螺丝字螺丝内六角螺丝3、总结选择方法:拧一字螺丝用一字螺丝刀,拧字螺丝用字螺丝刀,拧内六角螺丝用内六角扳手,拧内三角螺丝用内三角扳手,拧六角螺丝扳手或者钳子。
四、动手操作,深入探索1、固定螺丝(1)明确操作要求。
第一步:先观察螺丝是哪种螺丝,然后选择适当的工具。
然后握住螺丝刀或者扳手。
第二步:把螺丝刀和刀头插进螺丝的一字或字,插紧。
(或者把扳手套在六角螺丝上)第三步:拧动螺丝刀或扳手(注意拧动方向:左松右紧)(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拧带螺母的螺丝(1)出示带螺母的螺丝: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这些螺丝吗,在哪儿见过,请你比一比,这些螺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再拧一拧,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
内三角螺丝六角螺丝师:这些螺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螺丝能拧开吗?(2)、交流操作结果。
师:发现了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能拧开吗?拧开后变成了几部分?(3)、小结:这些螺丝由螺栓和螺母组成,螺栓上和螺母里都有螺纹。
张大嘴巴的是螺母,它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
螺栓和螺母能够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
(4)、螺栓螺帽配对找朋友。
提问:螺帽和螺母是一对好朋友,你们能把它们连在一起吗?看谁找得又对又多。
学生操作,交流操作结果。
提问: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成功了吗?成功了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找到好朋友的?小结:粗螺栓配大螺母、细螺栓配小螺母,拧在一起不大不小正合适。
(5)用螺丝和螺母把有孔的带条连接起来。
四、联系实践,感悟提升1、介绍自己找到的螺丝物品。
(1)提问:你们在家里找到哪些地方用到了螺丝?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地方的螺丝是干什么用的?(2)小结:螺丝虽然小,但是很有用,像外面的吊车,如果少了螺丝就很危险,小椅子少了螺丝,我们就坐不成了。
2、做个小小维修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检查自己的桌椅上的螺丝是否松动,如果松动把它拧紧。
(2)学生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五、课外作业:检查自己的家里各种物品上的的螺丝是否松动,如果松动把它拧紧。
4、美丽的大自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周围的事物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3、知道记录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围的事物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在家里、校园观察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并搜集一些植物实物(如叶子、根、果实等)。
2、准备一些自然界里的东西,如树叶、鹅卵石、花朵、果实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自然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去一个美妙的地方,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出发了。
仔细听,有声音(听鸟声、水声);我们走啊走,快睁开眼睛(欣赏大自然图片)。
2、你知道我们来到了哪里?(板书:大自然)为什么?3、那你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4、画面中旨自然形成的?5、揭题:是啊,好美,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二、用眼睛看看大自然1、说说你还看见过自然界哪些美丽的景色,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实物。
2、游戏:你说我猜:老师准备部分实物,每个小组请上一个同学,让他猜,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这个食物的外形、颜色、花纹等让他尽快猜出是什么?第一组(实物:树叶、花、鹅卵石、水……)第二组(实物:樟树叶、枫树叶、柳叶、杜鹃花、桃花、迎春花…小结:为什么第二组比第一组难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3、谈谈你有没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三、用耳朵听听大自然1、回忆刚才我们不仅用眼睛看了大自然,还用什么感受了大自然?2、你听到大自然的哪些声响?3、游戏:比比谁最像?请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比比谁模仿得最像?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象声词。
5、课件播放,仔细聆听有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四、用其他感官感受大自然1、我们除了用耳朵、用眼睛感受大自然,还可以用什么来感受大自然?(用鼻子闻、用手摸)2、嗅觉: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用鼻子闻到的大自然的味道。
或者闭上眼睛闻一闻自己带来的树叶、青草、水果等不同的味道。
3、触觉:说说自己曾触摸到大自然里的什么,有怎样的不同感觉: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
4、触摸自己带来的实物,说说有些什么发现。
5、小结:回忆刚才我们都用了哪些感官来认识和感受大自然?交流你用这些不同的方式,认识和感受到的大自然里有哪些新奇的美丽的景象让你难忘?五、开展调查,走进大自然小调查:寻找校园里的自然物体师:大自然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可它又充满了神秘,我们对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不信,老师考考大家:大自然在校园里撒下了多少自然物体?1、指导学生校园里有哪些物体是自然形成的?看到的有哪些?听到的有哪些?闻到的有什么?2、回到教室,交流观察、寻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