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相信未来》赏析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两篇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两篇一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二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三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四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六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七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赏析一《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在1968年,在他20岁时候写的,《相信未来》一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的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这首诗歌掷地有声,在铿锵、沧桑和力量中描述和预言了一个时代,甚至也预言了他自己的一生,诗中情绪对比非常强烈,由失望到满怀希望,在反复跌宕起伏中演绎出人生的真理,叫人在从凄凉中看到悲壮,在心酸中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信心,有着非比寻常的向上和感人的力量。
每当我困窘时,情不自禁就会背出其中的句子,心里顿然有了自信,感受到人生,很悠远,很醇香,很短暂,也很漫长,那种荡漾生命厚度的纯然声音余音绕梁。
朗诵着《相信未来》你就会觉着,人活着真的没必要对现实和周围太计较什么,唯有相信未来,唯有热爱生命。
享受人生,享受诗歌的美好,假如没有诗歌,在那个文革年代,在福利院8年的日子,这位叫食指{诗人本名-郭路生}的男子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诗歌一直是在为走失的人点燃火把,诗歌也是一种叫人能生活地更好的宗教,虽然有好多写诗歌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相信未来

黑暗年代里的执著追求――《相信未来》赏析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
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写作背景《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当时诗人20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涛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
主题意蕴《相信未来》表现出在动乱年代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坚定信念,被评论家称为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
《相信未来》以极其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表现了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绝望的年代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表达了他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定的希望。
赏析: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现代诗歌二首《相信未来》原文与赏析长春版

食指《相信未来》原文与赏析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黑暗年代里的执著追求――《相信未来》赏析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
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写作背景《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当时诗人20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涛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
相信未来诗歌赏析

相信未来诗歌赏析
《相信未来》是现代著名诗人食指的一首诗,它以饱满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念和对生命的热爱。
1、情感饱满:这首诗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人以激昂的语调,描绘了未来的美好,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这种信念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无限可能的信任。
2、思想深刻:食指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
他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生活的真谛,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3、艺术性强:这首诗采用了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韵律优美,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主题突出:这首诗的主题非常鲜明,即相信未来。
无论是对未来的期待,还是对生活的热爱,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
这种主题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相信未来》是一首充满激情和信念的诗,它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无论是对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的运用,还是对主题的处理,这首诗都显示出食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两篇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两篇一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二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三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四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六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七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赏析一《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在1968年,在他20岁时候写的,《相信未来》一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的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这首诗歌掷地有声,在铿锵、沧桑和力量中描述和预言了一个时代,甚至也预言了他自己的一生,诗中情绪对比非常强烈,由失望到满怀希望,在反复跌宕起伏中演绎出人生的真理,叫人在从凄凉中看到悲壮,在心酸中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信心,有着非比寻常的向上和感人的力量。
每当我困窘时,情不自禁就会背出其中的句子,心里顿然有了自信,感受到人生,很悠远,很醇香,很短暂,也很漫长,那种荡漾生命厚度的纯然声音余音绕梁。
朗诵着《相信未来》你就会觉着,人活着真的没必要对现实和周围太计较什么,唯有相信未来,唯有热爱生命。
享受人生,享受诗歌的美好,假如没有诗歌,在那个文革年代,在福利院8年的日子,这位叫食指{诗人本名-郭路生}的男子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诗歌一直是在为走失的人点燃火把,诗歌也是一种叫人能生活地更好的宗教,虽然有好多写诗歌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相信未来》诗歌分析

《相信未来》诗歌分析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无论是否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
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到黯淡,由热情到失意,由饱满到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
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这首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
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
“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高中语文论文:痛苦的吟咏,坚定的信念——浅析《相信未来》的艺术美

痛苦的吟咏,坚定的信念——浅析《相信未来》的艺术美《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写于1968年,全诗结构完整意境优美、节奏明朗、思想深刻,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就是意境。
《相信未来》一诗由意境展诗情、诗意,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和精神、灵魂和内心。
一、意境之美该诗虽给人以痛苦、压抑、彷徨和苦闷之感,却又在含蓄而形象的表达中给人以信念、希望、力量和勇气。
意境是情与境的结合,诗歌的意境需要意象来浸润。
我们想要理解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首先就要寻找和挖掘诗歌中的意象。
该诗通过描写两类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痛苦中呐喊、在悲愤中反抗的信念和决心。
开篇,作者把“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灰色调的意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写出了那个年代的黑暗、贫穷、荒凉、艰难与困苦。
“蜘蛛网”是黑暗势力的象征,蜘蛛网出现在破败、荒凉的地方,就如当时的社会一样,让人感到压抑。
“网”让人感到无法呼吸。
“蜘蛛网”这一意象展现出压抑、无生机,无论是否经历过那样一个年代,读者在这类意象的影响下也会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人又用“雪花”写出了自己向往的质朴、纯洁和美好,传递出了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
“雪花”在诗人心里首先是“美丽的”,构成心灵上的以纯净的亮色带给人愉悦;其次,“雪花”的洁白和“蜘蛛网”的灰色调以及“灰烬”的黑色调构成色彩上的强烈对比,给人以愉悦,给人以希望。
在如此泥泞不堪的社会,诗人对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是他在艰难现实中升腾出来的对生活和未来的希冀。
诗歌的第二节写了“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等意象,写出了生命从昌盛到衰败、从光鲜到晦暗的过程,激发了读者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对未来的执着与期盼是作者灵魂深处的内核,在意象的转换中,读者听到了诗人心中的呐喊。
二、结构之美《相信未来》全诗共7节,这7节在结构上极具建筑美,完美地支撑起了整首诗的框架,大气饱满,震撼人心。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

用信念铺平未来之路——食指《相信未来》赏析【原文欣赏】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歌赏析】《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代表性的作品。
诗歌的写作时间是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涛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形成了这首被读者熟知的诗歌——《相信未来》。
通读整首诗,读者们很容易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以及诗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信念所感染。
因此,在学校的五四诗会、诗歌音乐会以及一些大型的诗歌比赛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很多大学生将这首诗歌作为他们的朗诵篇目。
究其原因,我想是这首诗歌所传达出的,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向上情绪,对于身处迷茫和困境中的青年学生的莫大鼓励。
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信念铺平未来之路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
【原文欣赏】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歌赏析】
《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代表性的作品。
诗歌的写作时间是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涛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形成了这首被读者熟知的诗歌——《相信未来》。
通读整首诗,读者们很容易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以及诗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信念所感染。
因此,在学校的五四诗会、诗歌音乐会以及一些大型的诗歌比赛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很多大学生将这首诗歌作为他们的朗诵篇目。
究其原因,我想是这首诗歌所传达出的,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向上情绪,对于身处迷茫和困境中的青年学生的莫大鼓励。
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
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来: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第三诗节,“我要
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来: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就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使整首诗变得更为深刻。
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
“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
“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
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
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通读该诗,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