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的养虾误区和正解
鸡粪肥水新手养虾莫乱用,老手要谨慎

鸡粪肥水新手养虾莫乱用,老手要谨慎很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特别是新入行的养虾户)在打底肥时往往出现想当然的乱用——虽说都是同样的打底肥,但在用法和用量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虾塘在做基肥时,老养虾户经验丰富,大多会选择成本低廉的鸡粪或是半成品“鸡粪肥”。
新手只是看到老养虾户用鸡粪,而并不知道鸡粪还要发酵。
在这里给新手补充完整吧,鸡粪底肥不是不行,但必须先发酵个两天,充分腐熟后再用。
并且还要挑选晴天撒播。
切记,鸡粪必须充分腐熟,不然无异于播毒。
养虾:南美白对虾饲料配方鸡粪新养虾户撒播未经完全腐熟的鸡粪,或投放量不当会产生以下四点危害,具体如下:危害一鸡粪未经腐熟发酵易沉底后被吸附在塘底继续发酵,造成塘底腐败、缺氧,污染塘水。
后期不易改底。
危害二鸡粪投放量过多,塘水能迅速肥起来,但转眼就会变成酱油色,严重的还会散发臭味,鸡粪中的寄生虫、病菌进一步滋生,对虾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危害三鸡粪来源不明的话,往往会留有一些未知药残,这些对养虾来说是致命的。
危害四天气阴雨时投放鸡粪,水非但肥不起,鸡粪同样会沉在塘底发酸发臭、亚硝偏高,造成虾苗不下底,长纤毛虫,中后期就是偷死。
虾塘肥水不当——青苔泥皮下面和大家伙谈下如何解决以上四点危害,以及为什么发酵腐熟这一步这么重要。
1、鸡的消化道较畜类短,所以鸡粪中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如果腐熟发酵工艺成熟,还可用来做猪饲料。
鸡粪中的粗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在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肠球菌、粪肠球菌、产阮假丝酵母的发酵分解作用下转化为利于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容易被鱼、虾、蟹等水产动物消化吸收,同时也作为浮游生物的饵料,促使浮游生物繁殖,间接为鱼虾蟹提供生物饵料。
2、鸡粪在经过充分腐熟发酵过程中内部产生高温,会彻底杀灭寄生虫及虫卵、各类传染性病菌。
3、鸡粪经过充分的发酵腐熟可以分解药残。
4、鸡粪经腐熟发酵后含有大量益生菌,投入水体后可在水中迅速繁殖并杀灭虾塘中的有害菌,促进水体微生态平衡,稳定PH值,降解氨氮含量。
养虾常见问题解析

一、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有虾壳漂浮在水面或塘边是什么原因?答:这种现象,常见于养殖中后期,通常有两种原因会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1)塘底污染,变脏,缺氧,而导致塘底不稳定,在水体对流的过程中是虾壳上浮。
2)虾壳缺乏钙盐和磷盐,虾壳密度小,以及长期体质较差后虾壳有效成壳物质不足,虾壳变轻。
解决方法:先解毒以后,然后进行改底,强力底改菌,每亩(以1米水深)用本品1-2公斤与2-4公斤腐植酸纳+1公斤红糖混合发酵4-6小时后在晴天上午直接全池泼洒。
?二、氨氮的升高和降低对养殖有什么影响?答:氨氮的高低决定了水体营养供给的水平,养虾要喂料,养水也要定期补肥。
养水要注意水体营养的供给,中后期有氨氮说明藻类营养充足(浊水塘等藻类缺乏的池塘除外),藻类容易大量繁殖,溶解氧基础高,水体容纳虾的数量大,没有氨氮的池塘藻类易因营养供给不足而老化,天气变时容易出现水变(注意所说的的氨氮是在0—0.4毫克/升范围内)。
解决方法:先解毒以后,进行肥水,水必肥每亩(以1米水深计)用本品1-2公斤与2-4公斤有机肥+红糖混合发酵4-6小时在晴天上午使用,直接全池泼洒。
三、前期氨氮、亚硝酸盐同时存在好不好?答:通常下苗前加地下井水后会出现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的现象,此时下苗易出现氨氮中毒蜕壳死亡现象,从而影响到虾放苗后的成活率,放苗时,水体氨氮最好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最好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
有一定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有利于肥水,氨氮亚硝酸盐过高会因为毒素过多而抵制藻类生长。
解决方法:首先我们用强力底改菌每亩用本品1-2公斤与2-4公斤腐植酸纳加红糖1公斤浸泡过夜,第二天中午泼洒,一星期后,再使用氨硝净1公斤+腐植酸纳浸泡过夜,第二天中午泼洒。
四、中后期氨氮、亚硝酸盐同时存在好不好?答:中后期,少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存在对藻类营养供给从而促进水体稳定有重要意义。
保证水体自净功能,加快物质代谢速度(从而加快虾生长速度)都是有益的。
小龙虾塘如何合理肥水?虾塘肥水有妙招!肥水技巧与注意事项分享

小龙虾塘如何合理肥水?虾塘肥水有妙招!肥水技巧与注意事项分享在养殖实际生产上,养殖户大多在放苗前操心水肥不起来,拼了老命加肥补肥。
到了养殖中后期,往往又开始担忧水太肥,又拼了老命补菌换水,如果操作不当,往往越是补菌换水,水的透明度越低!合理的肥水操作是:放苗前一开始不要施肥过猛,应该少量多次,培水以水色清淡为好,以太阳照射不到底,透明度约50厘米左右为宜。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投料、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增加,水的透明度会逐步递减。
中后期为了保持水体相对清爽,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菌的使用品种以光合菌为好因为光合菌有固氮作用,能和藻类竞争氮源,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藻类繁殖过多过旺,而且光合菌大多为厌氧型的益生菌,可以避免投放其它益生菌可能产生的生物耗氧(细菌性耗氧)。
2、加水:在白天光照正常时加注新水,那么原池塘里面的藻类就有新的空间,新的藻种、新的营养(新水里面的微量元素、有机物等),往往会越添加新水藻类越旺盛,我们处理倒藻或难肥水的池塘,一般建议添加新水来培水就是这个原理,当然为了培育藻类那么添加新水选择晴天的上午为宜。
因此,如果怕藻类生长过旺,添加新水时可考虑在晚上添加。
如果怕晚上添加新水会引起水偏酸,可以考虑改在傍晚太阳将要下山时添加。
3、排水:因为藻类具有趋光性,白天会聚集在池塘水体的上层,因此我们白天排水有条件的以排表层水为佳。
晚上因为藻类没有光可趋,藻类会逐步往池塘水体的中下层聚集,因此晚上排水以排底层水为宜。
通过不同时段的不同排水方式可以将富集的藻类排掉一部分,避免藻类繁殖过旺。
4、底改类产品以氧化性底改为宜。
不建议用所谓的“生物底改”。
5、其它方式:搭配部分虑食性的鲢鱼、大头鱼等可虑食掉部分藻类;局部杀藻等方式也可以避免池塘水体藻类繁殖过旺。
因为篇幅所限,此类方式就不在此一一展开来讲。
温馨提醒对虾养殖的中后期,保持水体的相对清爽非常重要,因为水质过肥,浮游藻类丰度过高的池塘有时候容易忽视,池塘内过浓的浮游藻类在夜间对溶氧的消耗,常常使池塘底部夜间的溶氧低于对虾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长期持续,必然导致对虾体质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大感染疾病的风险,过肥水质的池塘藻类夜间耗氧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养殖前期如何肥水

早造虾前期如何正确“肥水”“肥水”是养殖过程中重点的工作之一。
在吴阳地区,早期放苗“肥水难”也是困扰养殖户朋友的主要问题。
那么想要真正理解并解决“肥水难”,需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高位池塘沙底难“肥水”吴阳地区底质为沙底,大家基本上也都意识到了“沙底-难肥水”,但是,沙底池塘经过正确的处理也能培育出一塘稳定的水质,我们的经验是:(1)建立蓄水池:利用蓄水池有效培育藻种,解决由于高位池沙虑藻种偏少偏小的影响。
(2)高位池塘肥水初期需要大量的磷,“肥水肽”在全价有机肥的基础上,另外补充了磷,适用于高位池塘前期肥水。
(3)生物修复,将“利菌多”( 2-3亩/瓶)泼洒池塘中,增加菌种多样性,促进菌群平衡、建立完善的微生态系统。
(4)没有建蓄水池的可建议提前(15-20天)做水,并保持一定水深。
二、“水蛛”多时难肥水刚进的新鲜海水会经历轮虫高峰期,因此有时水肥几天后突然变清,观察可见大量会动“白点”。
俗称“水蛛”。
其不但摄食藻类,同时大量耗氧;引起水体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升高。
此时加肥会出现“越肥水越清”的现象。
正确的处理方法为:先用“碧水安”+“速解安”解毒增氧,控制氨氮、亚硝酸盐升高,降低其毒性。
同时投放“福地安”或“底居安”+“底加氧”,改善底质,加快水质的恢复。
待轮虫高峰期过后,再施“肥水肽”或“藻安生”+“利菌多”培藻稳水。
三、青苔多的池塘难肥水高位池由于长年累月的养殖底沙下面埋有丰厚的营养物质,加水后没有及时肥起水或者水位较浅者,易滋生青苔等底栖藻类。
青苔大量繁殖时,吸收水中的大量营养盐,造成单胞藻类无法繁殖,给肥水工作带来困难。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处理此问题的方法:(1)放苗前青苔多可用“苔藻净”杀灭,如果放苗后青苔多建议人工捞出;配合使用“底居安”或“福地安2”改底,抑制青苔生长,防止死亡后的青苔腐烂臭底;(2)适当加深水位,避免阳光直射到池底,减缓其生长速度;(3)及时肥水,加大量使用“藻安生”+“利菌多”培藻,抑制青苔生长。
对虾肥水正确做法

养对肥水操作流程的正确做法和失败对策对虾养殖过程中,肥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事倍功半。
常规的肥水方法存在一定的利与弊。
如何把握肥水原则,掌握正确的做法是本文重点探讨的两个问题"养虾先养水"早已成为广大对虾养殖者与技术人员的共识。
对虾生于斯长于斯,虾与水的关系就如同人与空气的关系。
没有健康适宜的养殖水环境,再营养全面的饲料,再细心的管理都不可能获得最终养殖的成功。
放苗前,养殖户都知道进行肥水并且都明白肥水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实际生产中,往往事倍功半,有的水难肥,有的水肥起来几天后水色又变差,肥水效果往往不理想。
如何做好肥水,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放苗前肥水原则1、所肥水体及肥料中营养素(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应全面全且相互平衡。
2、无机肥(化肥)是速效产品,肥水虽快,但持续时间较短;有机肥属长效产品,肥水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二者相互合理结合起来使用可达到即快又稳定的良好肥水效果。
3、无机肥使用时要根据阳光情况,少量多次。
光强,光照时间长多施,反之少施多次。
否则阴雨天施肥后大量的肥沉入池底,有可能使"青苔"大量繁殖。
4、基肥量要足,必须考虑到池塘中已有营养物质(如淤泥)及所施基肥营养结构与数量,底泥多时少施,底泥少或者新塘要适当多施。
5、池底淤泥较少时单施微生物制剂(活菌)肥水效果较差,这些菌施下去后没有东西可供其分解变成肥料。
6、放苗后施追肥宜少量多次,少用、慎用尿素等氮肥,否则氨氮含量有可能增高。
7、水体中实际的氮磷含量超过10:1时硅藻易大量繁殖;氮磷比3:1-7:1,甚至接近10:1时绿藻易大量繁殖;但氮磷比接近1:1时有毒甲藻、鞭毛藻易繁殖。
8、肥水后水体透明度应在30cm左右。
绿色水(淡绿色、翠绿色、黄绿色或者绿豆色)比褐色水(茶色、茶褐色)相对稳定,想培育相对稳定的水就应尽量调整施肥的品种和数量,培育绿色水。
二、常规肥水法利与弊一般肥水的常规做法是先清塘、毒塘,进而进水消毒肥水,水基本能肥起来,但很多时候,一个星期、最多半个月左右水就变清或倒藻、转藻,如若只用含化肥之类的产品肥水见效都比较快,但维持时间不长。
肥水的养虾误区和正解

肥水的养虾误区和正解Tags: ,一、肥水时间笔者在肥水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肥水初期,约从施肥后第3-4天开始,由于单细肥藻类迅速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引起酸碱度(pH)升高,有时达到,甚至更高。
但到第15天以后,逐渐下降,到第20天左右,pH值降到左右。
这个pH值,最适宜对虾生长。
这个时候的水色、透明度和浮游动物都处在最佳状态,最适放苗。
因此,施肥时间,应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最好。
以往有些虾农经常在肥水时遇到这样的难题:就是肥水的结果是pH值升高,不肥水又没有浮游生物,既影响幼虾生长,又影响水质环境。
因此,合理安排肥水时间,掌握肥水特点和规律,对指导养虾很有意义。
到目前为止,还发现有些虾农不肥水就放虾苗,认为不肥水,水中也捞到浮游动物,既可节约肥水成本,虾也能生长,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因为不经肥水的池塘,池塘浮游生物量少,不利于对虾生长。
二、肥水方法许多虾农反映,虾塘施肥后,水肥不起来。
一旦肥起来,很快又变清,反反复复,很难培养藻类。
经了解,许多虾农为了“彻底”毒塘,将养殖水体中所有的敌害生物(鱼和白虾)、细菌、病毒、病原体杀死,防止虾病发生,采用了全水体消毒方法。
养殖水体有多深,就用多深水体消毒。
这种毒塘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效果适得其反,副作用大,弊大于利。
以上用进满水的方法毒塘和消毒,敌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当然会杀死,但池中各种有益生物,其中包括各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也被杀死,这些生物被杀死后,水体变透明,变清,看到池底。
在这种水环境中,已不存在藻种。
没有藻种,当然就没有繁殖藻类的亲体。
这就是施肥后水难肥的原因。
这种水体由于藻类少,即使培养一定水色和透明度,也不持久,所以水色反反复复,很难肥水。
正确的毒塘方法,是进水10厘米左右,以刚淹没池底滩面为准。
这种水体既能把池底细菌、病毒杀死,也能把敌害生物杀死,又节约成本。
若水深为10厘米时,毒塘费用为15元/亩,若米时,费用增加15倍,费用为225元。
肥水养虾胜败的关键一役

虾塘经过肥水, 水色变为褐色、 黄褐色或绿色。褐 色是以硅藻为主, 绿色以绿藻为主, 都是养虾的良好水 色。 肥水使浮游植物培养起来后, 降低透明度。 近年来 的实践表明, 透明度在 10 20 厘米最好。 过去许多虾农 或养虾工作者都认为透明度在 30 40 厘米最好。事实 表明, 20 厘米的透明度养殖对虾更好, 10 更不容易发 病, 更易抵御 自然灾害。 透明度降低后, 阳光不能照射到池底, 大型藻类就 生长不起来。养虾有一个现象, 就是透明度高, 特别是
一、 肥水的作用 1、 为幼虾提供优质饵料 , 节约饲 料
肥 养 虾
一 败
肥水是通过施肥, 改变虾塘水色
和透明度 , 从而在池中培养 出大量 的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幼虾最喜欢吃 池 中的浮游动物。 这些浮游动物是幼 虾 的优质饵料 ,它具 有不饱和脂肪 酸。池中浮游动物的存在, 推迟投人
关 一
工配合饲料的时间, 节约饲料 、 节约
键 役
技
术
酸碱度最适宜生长。 三、 调节水位
池塘没有积水、 肥水颜色常为褐色。 如果晒塘工作没有 做好, 存在积水, 颜色常为绿色, 褐色比绿色好。
六、 注意事项 1、 时施肥 按
在安全的前提下, 水位越高时越好, 这对肥水和养 殖都有更大好处。 在一些书刊中介绍, 肥水工作应多次 进行:第一次进水 30- 50 厘米肥水, 待水色和透明度调 节好后 , 再把水位加高 , 进行第二次肥水 , 肥好水后再 加高水位进行第三次肥水。其根据是水位低,容易升 温, 有利于藻类生长。实践证明, 这种肥水方法既浪费 时间、 人力、 财力, 效果也不好。一次性注满水 , 一次性 肥水比多次肥水好。
物。 经过肥水的虾塘,一般可以推迟投入人水质量和放虾苗密度有关。 有报道指出, 每亩放南美白对虾苗 26 万尾, 放苗后 12
到底是”做水”还是”肥水”? 做好3个步骤,才能赢在养虾第一步

技术学堂TECHNOLOGY FORUM088·《当代水产》 2018·4到底是”做水”还是”肥水”?做好3个步骤,才能赢在养虾第一步三月,新一年的养殖又将开始。
养虾始于做水,这几乎是每个养殖者都知道的浅显流程。
但三月低温,光照不足,藻种不旺,此时若需肥水,困难确实很多。
所以这次我们就针对三月肥水这个问题阐述一番。
肥水,作为每个水产养殖从业者的基本功,大都被认为只是下肥培藻那么简单,而事实上很少人把肥水这个操作搞清楚。
因为单单“肥水”这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就并非十分的准确和专业。
一个连概念都非常模糊的操作,如何又能让人准确的照做并且令结果让人完全满意呢?肥水,多数情况下养殖者要的只是水中的藻类数量足够即可。
只要有足够多的藻类,无论藻相好坏多数养殖者们都会认为这池水就够“肥”了,但这个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所以这才又有了“假肥”一说,而实际上假肥一样是由藻类构成的,区别在于形成假肥的藻类种群多数并非有益藻类或者藻类并非处于最佳状态而已,所以单单以藻相状况来描述水体肥瘦程度是不完全或者说不准确的。
实际上水体的肥度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水体里可供水生微生物利用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多少,其中包含各种矿物质、无机物、有机物等。
然而这些物质的含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很多物质在含量超标时往往会反过来制约藻类的繁殖,如溶解有机物过多时水体非常粘稠,水体表面张力会增加,溶氧会降低,有机碳链难以快速断链分解,营养难以释放,初生态藻类吸收不到营养自然很难生长;而很多矿物质尤其是重金属、微量元素等含量过多时还会有杀藻效果。
所以营养物质过多,水太“肥”并非好事,含量严重超标的还反而会水清见■ 王维 (厦门科环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底,肥不起藻来。
既然肥水很难完全概括这个前期培藻调水的操作,那笔者就以一线养殖户的一种说法(做水)来重新概括,即把新进池塘经过消毒的一池水,通过各种用药调理做成富含放苗养殖所需微生物种群的活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水的养虾误区和正解
Tags: 肥水, 误区
一、肥水时间
笔者在肥水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肥水初期,约从施肥后第3-4天开始,由于单细肥藻类迅速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引起酸碱度(pH)升高,有时达到9.5,甚至更高。
但到第15天以后,逐渐下降,到第20天左右,pH值降到8.3左右。
这个pH值,最适宜对虾生长。
这个时候的水色、透明度和浮游动物都处在最佳状态,最适放苗。
因此,施肥时间,应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最好。
以往有些虾农经常在肥水时遇到这样的难题:就是肥水的结果是pH值升高,不肥水又没有浮游生物,既影响幼虾生长,又影响水质环境。
因此,合理安排肥水时间,掌握肥水特点和规律,对指导养虾很有意义。
到目前为止,还发现有些虾农不肥水就放虾苗,认为不肥水,水中也捞到浮游动物,既可节约肥水成本,虾也能生长,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因为不经肥水的池塘,池塘浮游生物量少,不利于对虾生长。
二、肥水方法
许多虾农反映,虾塘施肥后,水肥不起来。
一旦肥起来,很快又变清,反反复复,很难培养藻类。
经了解,许多虾农为了“彻底”毒塘,将养殖水体中所有的敌害生物(鱼和白虾)、细菌、病毒、病原体杀死,防止虾病发生,采用了全水体消毒方法。
养殖水体有多深,就用多深水体消毒。
这种毒塘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效果适得其反,副作用大,弊大于利。
以上用进满水的方法毒塘和消毒,敌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当然会杀死,但池中各种有益生物,其中包括各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也被杀死,这些生物被杀死后,水体变透明,变清,看到池底。
在这种水环境中,已不存在藻种。
没有藻种,当然就没有繁殖藻类的亲体。
这就是施肥后水难肥的原因。
这种水体由于藻类少,即使培养一定水色和透明度,也不持久,所以水色反反复复,很难肥水。
正确的毒塘方法,是进水10厘米左右,以刚淹没池底滩面为准。
这种水体既能把池底细菌、病毒杀死,也能把敌害生物杀死,又节约成本。
若水深为10厘米时,毒塘费用为15元/亩,若1.5米时,费用增加15倍,费用为225元。
10亩则为2250元。
用以上方法毒完塘后2-3天,即用80目网纱过滤进水,防止鱼类、虾幼体或卵,以及大型浮游动物进入塘内。
这时进的水,带进大量浮游生物,即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这些浮游植物在施肥时,吸收营养盐,24-48小时内即可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
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饲料,浮游动物又迅速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时刚放下的虾苗,在良好环境中便迅速生长。
过去和现在都有书刊介绍,用多次施肥方法肥水:第一次进水30-50厘米即施肥,待水色和透明度调节好后,再把水位加高,进行第2次施肥,或第3次施肥。
其根据是,水位低容易
升温,有益藻类生长。
笔者曾对此做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肥水不论效果、时间和成本,都比多次进行肥水好。
三、肥水物质
笔者长期在广东、广西和海南从事对虾饲料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并到过越南讲学,接触到许多虾农。
发现不少虾农用花生麸、米糠和鸡屎等肥水。
并听到虾农讲,这些都是某专家教授教他们使用,这里面有些是错误的。
上述肥水物主要成份是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均不易溶于水,不易被单细胞藻类吸收和利用。
沉积池底后会腐烂发臭,污染底质,留下隐患。
同时成本增高,又增加虾农负担。
笔者在广东斗门和广西北海听到反映,发病虾塘有80%是使用鸡粪肥水,而用无机肥,例如尿素和过磷酸钙肥水的虾塘,基本上不发病。
广西钦州和广东湛江有些虾农用鸡粪肥水,效果也不错,但他们使用方法是这样:在虾塘边建一个水泥池,把鸡粪倒在池内加水发酵,再加石灰及其它消毒剂消毒。
待使用时,搅匀,并用网纱过滤后,用水全池泼,不用鸡粪渣。
使用哪些物质肥水,应由池塘底质状况决定。
一般来说,泥质和沙泥质池塘,直接用无机肥效果最好。
沙质底、高位池和铺地膜池塘、肥水时困难些,可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以往和现在有许多虾农,养虾热情很高,也舍得花本钱,用虾片、豆酱、鸡蛋,甚至买丰年虫孵化喂虾。
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
从经济角度讲,浪费资金;从保护环境来讲,容易污染水质。
因为经过肥水的虾塘,在水色和透明度都适合的条件下,存在大量浮游动物,只要用大于或等于30目网纱在池边轻轻一捞,倒到透明玻璃杯内,加水稀释,就可以清楚地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浮游动物在游动。
幼虾最喜欢吃这些浮游动物。
这些浮游动物具有不饱和脂肪酸,是幼虾最优质饵料。
肥水又称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放虾苗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具有饵料培养简单、节约成本和效果显著等优点。
笔者十年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对虾养殖技术工作,发现许多虾农对肥水工作存在许多误解。
为此,特谈谈肥水时应注意事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