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聚合氯化铝中汞的含量

汞标 准使 用 液 : 汞 标 准储 备液 用 重 铬酸 钾硝 将
酸溶液逐 级稀 释至最 终浓 度为 10 I / 0 gI x
结 果表 明 , 该方 法精 密度好 , 回收率 高 , 操作 简单 , 用于测 定聚合 氯化铝 中汞 的含量 。 可
关键词 : 氢化物 原子 荧光法 ; 聚合 氯化 铝 ; 汞
中图分 类号 :0 5 . 67 3
文献 标志 码 :C
文章 编号 :17 9 5 (0 0 0 0 5 0 6 3— 3 3 2 1 ) 2— 0 3— 2
I % 盐酸为介 质 ,5g L硼 氢化钠 为还 原荆 。 实验 得到 , O 1 / 该方 法线性 范 围为 0~1 . g L 相 关 系 00 / , 数 r 0 9 96 检 出限 为 0 0 4 g I 相对 标 准偏 差 为 I 7 % , : .9 , . 5 / , . 8 回收 率 为 9 . % ~13 7 。 实验 46 0.%
1 4 实验 方法 .
1 4 1 仪 器工作 参数 .. 负高压 :5 灯 电 流 :5 m 炉 高 : m; 2 0 V; 2 A; 8 m 载 气 流 量 :0 I i ; 蔽 气 流 量 :0 I i ; 4 0 m Jm n 屏 9 0 m Jm n 测 量 方式 : 准 曲线 法 ; 数方 式 : 面 积 ; 数 时 间 : 标 读 峰 读
1 延 迟 时间 : s 2S; 1 。
测 定其荧 光强度 并 与标 准 系 列 比较 , 即可 求 出样 品
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

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简称PAC)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为了确保PAC的质量和控制其使用剂量,需要进行PAC的检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PAC检测方法。
一、目前常用的PAC检测方法有:1.化学法2.物理法3.光谱法4.电化学法5.色谱法以下将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化学法是目前最常用的PAC检测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与PAC中的活性氯化铝基团反应产生化学反应,进而测定PAC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Mohr法、碘量法和铁量法等。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准确,但缺点是需要使用一些有害物质,如含铁液和重金属盐。
物理法是通过测定PAC的物理性质来检测其含量。
常用的物理法包括粘度法、密度法和电导率法等。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使用有害物质,但缺点是测量结果受样品处理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光谱法是一种利用光谱仪测量PAC溶液的吸光度来确定其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样品处理,可以实时监测,但缺点是需要专业仪器,且结果受其他物质的干扰较大。
电化学法是通过测量PAC溶液中的电流或电位来确定其含量。
常用的电化学法有极谱法和电导法。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高灵敏度、准确度高,可以实时监测,但缺点是需要专业仪器,且结果受条件控制和其他物质影响较大。
色谱法是通过将PAC溶液进样进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来确定其含量。
常用的色谱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可以检测多种成分,但缺点是需要专业仪器和较长的分析时间。
总结起来,PAC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PAC的质量和控制其使用剂量。
聚合氯化铝执行标准2020

聚合氯化铝执行标准2020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简称PAC)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剂,用于混凝、沉淀、过滤等工艺中。
为了规范聚合氯化铝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国制定了GB 15892-2020《生活饮用水用聚合氯化铝》国家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聚合氯化铝执行标准2020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概述GB 15892-2020是关于生活饮用水用聚合氯化铝的国家标准,于2020年12月30日发布,2021年12月1日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用聚合氯化铝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二、技术要求1.原料要求:聚合氯化铝的生产原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如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
2.产品质量要求:聚合氯化铝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聚合氯化铝的质量要求3.使用要求:使用聚合氯化铝时应按照规定的用量和使用条件,不得超量使用或与其他净水剂混合使用。
4.安全要求:聚合氯化铝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如储存、运输过程中需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三、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1.试验方法:按照GB/T 15892-202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聚合氯化铝的各项指标测试。
2.检验规则:每批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并按照表1的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产品应符合各项指标要求才能出厂销售。
如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取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3.取样规则:每批产品应按生产日期和批次进行取样,取样数量应能满足表1中各项指标的检测需要。
取样后应将样品封存好,并标明取样日期和产品名称等信息。
样品保质期为6个月。
4.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聚合氯化铝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产品标志应清晰、易读,包装应牢固、密封性好,运输过程中不得破损或泄漏,贮存环境应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聚合氯化铝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聚合氯化铝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危化品名称】:聚合氯化铝【中文名】: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 多氯化铝; 羟基氯化铝; 净水剂【英文名】:Polyaluminium Chloride【分子式】:Al2Cl(OH)5【相对分子量】:174.45【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Al2 Cl(OH)5【CAS号】:1327-41-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食入【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支气管炎,个别人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误服量大时,可引起口腔糜烂、胃炎、胃出血和粘膜坏死。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咳嗽、鼻塞、胸痛等症状。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闪点】:无意义【燃爆下限】: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干燥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不宜久存,以免变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国标

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国标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用于处理工业和自来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为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国标。
聚合氯化铝的检测方法国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铝含量测定:聚合氯化铝主要由铝离子组成,因此测定总铝的含量可以反映聚合氯化铝的含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2. 铁含量测定:铁是聚合氯化铝的重要杂质之一,高铁含量会降低聚合氯化铝的净化效果。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3. pH值测定:聚合氯化铝的pH值对其净化效果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国标中通常要求在一定条件下测定聚合氯化铝溶液的pH值,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玻璃电极法、指示剂法等。
4. 氯化铝含量测定:聚合氯化铝中的氯化铝含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滴定法、离子色谱法等。
5. 残留铁含量测定:聚合氯化铝在水处理过程中会与水中的铁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
为了评估聚合氯化铝的净化效果,需要测定残留铁的含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以上是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国标中的主要内容,制定相关国标有助于确保聚合氯化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不断完善和更新检测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水处理技术和需求。
聚合氯化铝检测标准

聚合氯化铝检测标准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循环水处理等领域。
为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对聚合氯化铝的检测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聚合氯化铝的检测标准,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一、聚合氯化铝的检测标准。
1.外观检测,应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无机悬浮物和机械杂质。
2.含铝量检测,含铝量是评价聚合氯化铝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进行检测。
3.基本盐量检测,基本盐量是指未反应的氯化铝和氢氧化铝的量,其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铁含量检测,铁是聚合氯化铝中的一种杂质,其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5.水不溶物检测,水不溶物是指聚合氯化铝中不溶于水的杂质,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二、聚合氯化铝的检测方法。
1.外观检测,取适量样品置于透明玻璃瓶中,观察其外观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含铝量检测,采用滴定法,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计算含铝量。
3.基本盐量检测,将样品溶解后,用盐酸滴定至中性,再用甲基橙指示剂进行滴定,计算基本盐量。
4.铁含量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计算铁的含量。
5.水不溶物检测,将样品溶解后,过滤,干燥后称重,计算水不溶物的含量。
三、聚合氯化铝的检测要求。
1.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化学分析技能和操作经验,熟悉检测方法和仪器的操作规程。
2.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样品采集和保存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外界污染和样品变质。
4.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和数据误差。
5.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报告,对不合格样品应及时处理和通知相关部门。
结语。
聚合氯化铝的检测标准是保证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聚合氯化铝的检测工作有所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水平。
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

聚合氯化铝检验指标检测方法:聚合氯化铝国标4.2 氧化铝(AI 2O 3)含量的测定 4.2.1 方法提要在试样中加酸使试样解聚。
加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配二钠溶液,使其与铝及其他金属离络合。
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再用氟化钾溶液解析出络合铝离子,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解析出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4.2.2 试剂和材料硝酸(GB/T 626):1+12溶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T 1401):c(EDTA)约0.05mol/L 溶液。
乙酸钠缓冲溶液:称取272g 乙酸钠(GB/T 693)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摇匀。
氟化钾(GB/T 1271):500g/L 溶液,贮于塑料瓶中。
硝酸银(GB/T 670):1g/L 溶液;氯化锌:c(ZnCI 2)=0.0200mol/L 标准滴定溶液;称取1.3080g 高纯锌(纯度99.99%以上),精确至0.0002g ,置于100mL 烧杯中。
加入6~7mL 盐配(GB/T 622)及少量水,加热溶解。
在水浴上蒸发到接近干涸。
然后加水溶解,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二甲酚橙:5g/L 溶液。
4.2.3 分析步骤称取8.0~8.5g 液体试样或2.8~3.0g 固体试样,精确至0.0002g ,加水溶解,全部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0mL ,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mL 硝酸溶液(,煮沸1min 。
冷却后加入20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再用乙酸钠缓冲溶液(,煮沸2min 。
冷却后加入10mL 乙酸钠缓冲溶液(,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加入10mL 氟化钾溶液(,加热至微沸。
冷却,此时溶液应呈黄色。
若溶液呈红色,则滴加硝酸(,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
记录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4.2.4 分析结果的表述项目名称 液体 固体 备注 优等品 一等品 氧化铝(Al 2O 3),% ≥10 ≥30 ≥28 液体 固体 盐基度B ≥50 40-90 40-90 外观外观PH 值 3.5-5.0 1%液≥5 1%液≥5黄色乳状 黄色粉末铅(Pb) PPM ≤2 ≤5 ≤12 铬(Cr+6) ≤2 ≤4 ≤4 砷(As) 0 0 0 镉(Cd) 0 0 0 汞(Hg) 0 0 0 水不溶物, %≤0.2-0.5≤0.5≤1.0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氧化铝(AI2O3)含量(x1)按式(1)计算:x1=Vc×0.050 98/m×20/500 × 100=Vc×127.45/m(1)式中:V——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C——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m——试料的质量,g;0.050 98——与1.00mL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c(ZnCI2)=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氧化铝的质量。
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

聚合氯化铝检验指标备注项目名称液体优等品一等品氧化铝(AI2O3),%> 10> 30> 28液体固体盐基度B> 5040-9040-90外观外观PH值 3.5-5.01%液》51%液》5铅(Pb) PPM<2<5< 12铬(6+6)<2<4<4砷(As)000黄色乳状黄色粉末镉(Cd)000汞(Hg)000水不溶物,%< 0.20.5< 0.5< 1.0检测方法:聚合氯化铝国标4.2氧化铝(AI 203)含量的测定4.2.1 方法提要在试样中加酸使试样解聚。
加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配二钠溶液,使其与铝及其他金属离络合。
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再用氟化钾溶液解析岀络合铝离子,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解析出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4.2.2试剂和材料4.2.2.1 硝酸(GB/T 626) : 1+12 溶液;42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T 1401) : c(EDTA)约0.05mol/L 溶液。
422.3乙酸钠缓冲溶液:称取272g乙酸钠(GB/T 693)溶于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4.2.2.4 氟化钾(GB/T 1271) : 500g/L溶液,贮于塑料瓶中。
4.2.2.5 硝酸银(GB/T 670) : 1g/L 溶液;4.2.2.6 氯化锌:c(ZnCI 2)=0.0200mol/L 标准滴定溶液;称取1.3080g高纯锌(纯度99.99%以上),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烧杯中。
加入6〜7mL盐配(GB/T 622)及少量水,加热溶解。
在水浴上蒸发到接近干涸。
然后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2.2.7 二甲酚橙:5g/L溶液。
4.2.3分析步骤称取8.0〜8.5g液体试样或2.8〜3.0g固体试样,精确至0.0002g,加水溶解,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氯化铝检验指标
检测方法:
聚合氯化铝国标
4.2氧化铝(AI2O3)含量的测定
4.2.1 方法提要
在试样中加酸使试样解聚。
加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配二钠溶液,使其与铝及其他金属离络合。
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再用氟化钾溶液解析出络合铝离子,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解析出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4.2.2 试剂和材料
4.2.2.1 硝酸(GB/T 626):1+12溶液;
4.2.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T 1401):c(EDTA)约0.05mol/L溶液。
4.2.2.3 乙酸钠缓冲溶液:
称取272g乙酸钠(GB/T 693)溶于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4.2.2.4 氟化钾(GB/T 1271):500g/L溶液,贮于塑料瓶中。
4.2.2.5 硝酸银(GB/T 670):1g/L溶液;
4.2.2.6 氯化锌:c(ZnCI2)=0.0200mol/L标准滴定溶液;
称取1.3080g高纯锌(纯度99.99%以上),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烧杯中。
加入6~7mL盐配(GB/T 622)及少量水,加热溶解。
在水浴上蒸发到接近干涸。
然后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2.2.7 二甲酚橙:5g/L溶液。
4.2.3 分析步骤
称取8.0~8.5g液体试样或2.8~3.0g固体试样,精确至0.0002g,加水溶解,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mL硝酸溶液(4.2.2.1),煮沸1min。
冷却后加入2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4.2.2.2),再用乙酸钠缓冲溶液(4.2.2.3)调节pH约为3(用精密pH试纸检验),煮沸2min。
冷却后加入10mL乙酸钠缓冲溶液(4.2.2.3)和2~4滴二甲酚橙指示液(4.2.2.7),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4.2.2.6)滴定至溶液由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
加入10mL氟化钾溶液(4.2.2.4),加热至微沸。
冷却,此时溶液应呈黄色。
若溶液呈红色,则滴加硝酸(4.2.2.1)至溶液呈黄色。
再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4.2.2.6)滴定,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
记录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4.2.4 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氧化铝(AI2O3)含量(x1)按式(1)计算:
x1=Vc×0.050 98/m×20/500 × 100=Vc×127.45/m(1)
式中:V——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试料的质量,g;
0.050 98——与1.00mL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c(ZnCI2)=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氧化铝的质量。
4.2.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液体产品不大于0.1%,固体样品不大于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