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复习题
gps复习题汇总

填空题1.GPS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每个轨道分布有4颗卫星,各轨道平面升交点的赤经相差55度。
2.GLINASS系统采用FDMA多址技术,它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3.开普勒第一定律描述为: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他的一个焦点与地球的质心重合;开普勒第二定律描述为:卫星的地心径向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5.协调时是在时间服务工作中把原子时的秒长和世界时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
6.按照所用信号的种类和精度GPS用户接收机可以分为P码接收机和C/A接收机。
8.按观测量的不同,GPS定位的观测方法可分为伪随机码相位观测和载波相位观测;按所选参考点的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按接收机所处状态的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11.在GPS 定位中,影响测量的偏差可分为与接收机有关的偏差、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偏差三类。
13. GPS卫星信号是由载波, 测距码和导航电文_三部分组成的。
15.利用IGS 精密星历进行单点定位时,所求得的站坐标属ITRF 坐标系。
16.GPS观测值在卫星间求差后,可消除接收机种差。
17.2000年底,我国发射了两颗卫星,加上地面中心站和用户一起构成了我国的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一号定位系统。
19.“要估算WGS-84坐标与北京54坐标系的转换参数,最少应该知道一个点的wgs84坐标和54坐标”,这句话不对。
20.P码的精度比C/A码精度高10倍21.电磁波的频率越低,电离层折射影响越大。
23.卫星定位中的DOP是指精度因子,TDOP是指时间精度因子,PDOP是指空间位置精度因子。
24.GPS基准设计包括位置基准设计、尺度基准设计、方位基准设计。
25.黄道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28.GPS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码相关伪距测量接收机、载波相位测量接收机、混合型接收机。
29一般来说,卫星大地测量包括.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激光测月和激光测卫、卫星雷达测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由卫星集成的多普勒和无线电定位系统六种技术。
GPS毕业考试复习题目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题目一、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单点定位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
也称为“绝对定位”。
2、二体运动;在一般情况下,对某一个天体的运动起主导作用的力,是另一个质量更大、相距较近的天体对它的吸引力。
比如在太阳系内,按照引力性质就可以划分为行星空间和星际空间。
在星际空间主要以太阳的引力为主来计算的,如人造卫星则是以地球的行星空间为主来计算的。
在初步的分析中,往往把天体运动简化并抽象为两个质点m、M(位于天体质心)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这就是二体运动。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Multipth error),由发射器到接收仪,经由不同长度两路径的无线电波间互相干扰形成定位误差。
4、卫星星历误差由卫星星历给出的卫星轨道与卫星实际轨道之差。
5、静态相对定位;将几台GPS 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端点上,保持固定不动,同步观测 4 颗以上卫星。
可观测数个时段,每时段观测十几分钟至1小时左右。
最后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软件解算得各点坐标。
6、多路径效应;GPS接收机所收到GPS信号经由建筑物、水面或其它反射物表面反射抵达接收机天线的干扰信号。
经反射的信号路径增长了,其伪距存在系统偏差,致使定位结果不准。
7、同步环;同步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是指在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中,由3台或3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多边形。
理论上同步环中各GPS边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应等于零,由于各台GPS接收机的观测并不能严格同步,和有可能存在其他的观测缺陷,将导致同步环闭合差并不等于零,但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差。
若同步环闭合差较大,就表明观测或基线向量解算有严重失误;同步环闭合差不超过限差,只能表明观测无严重失误和基线向量的解算合格,但并不足以表明观测值的高精度,因为只是采用了一组线性相关观测值的必然结果,与观测精度无关。
(完整word版)GPS原理及应用题目及答案

GPS原理及应用复习题目一.名词解释1二体问题:2真近点角、平近点角、偏近点角:3多路径效应:4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5.章动6.异步观测7.接收机钟差8.周跳9.三维平差10.岁差11.同步观测12.卫星钟差13.整周未知数14.二维平差二.填空题1.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GPS系统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大部分组成。
3.按照接收的载波频率,接收机可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接收机。
4.GPS卫星信号由、、三部分组成。
5.接收机由、、三部分组成。
6.GPS卫星信号中的测距码和数据码是通过技术调制到载波上的。
7. 1973年12月,GPS系统经美国国防部批准由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
自1974年以来其经历了、、三个阶段。
8.GPS 卫星星座基本参数为:卫星数目为、卫星轨道面个数为、卫星平均地面高度约20200公里、轨道倾角为度。
9.GPS定位成果属于坐标系,而实用的测量成果往往属于某国的国家或地方坐标系,为了实现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如果采用七参数模型,则该七个参数分别为,如果要进行不同大地坐标系之间的换算,除了上述七个参数之外还应增加反映两个关于地球椭球形状与大小的参数,它们是和。
10.真春分点随地球自转轴的变化而不断运动,其运动轨迹十分复杂,为了便于研究,一般将其运动分解为长周期变化的和短周期变化的。
11.GPS广播星历参数共有16个,其中包括1个,6个对应参考时刻的参数和9个反映参数。
12.GNSS的英文全称是。
13.载体的三个姿态角是、、。
14、GPS星座由颗卫星组成,分布在个不同的轨道上,轨道之间相距°,轨道的倾角是°,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至少颗卫星,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km。
15、GPS使用L1和L2两个载波发射信号,L1载波的频率是MHZ,波长是cm,L2 载波的频率是MHZ,波长是cm。
gps培训试题及答案

gps培训试题及答案GPS培训试题及答案1. GPS系统的全称是什么?A. 全球定位系统B. 地面定位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通用定位系统答案:A2. GPS系统由哪三部分组成?A. 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B. 天线部分、接收器部分、处理器部分C. 卫星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D. 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数据处理部分答案:A3.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位置B. 通过接收地面基站信号,计算出接收器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位置C.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时间差,从而确定位置D. 通过接收地面基站信号,计算出接收器与基站之间的时间差,从而确定位置答案:A4. GPS定位的误差来源有哪些?A. 大气层的延迟B. 卫星的轨道误差C. 接收器的硬件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GPS定位系统在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A. 军事、航空、航海B. 地理测绘、交通导航C. 农业、林业、气象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GPS接收器的定位精度通常受哪些因素影响?A. 接收器的质量B. 卫星的数量和分布C. 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几何关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GPS定位系统在城市峡谷效应中会出现什么问题?A. 信号强度增强B. 定位精度提高C. 信号遮挡D. 信号反射答案:C8. GPS定位系统在哪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正常工作?A. 接收器故障B. 卫星信号被干扰C. 天气恶劣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GPS定位系统在哪些情况下定位精度会提高?A. 使用差分GPS技术B. 使用多模接收器C. 卫星数量增加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GPS定位系统在哪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辅助定位?A. 室内定位B. 地下定位C. 隧道内定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
GPS复习题

思考题:Ch11 GPS计划经历了几个阶段,GPS卫星星座的基本参数2 GPS系统的构成,地面监控系统的构成及作用3 GPS、GPS系统的特点4 GNSSCh21 地面点位的三维表达方式有哪些;写出大地坐标(B,L,H)与空间直角坐标的转换关系式(X,Y,Z)。
2 瞬时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瞬时地球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3 章动,岁差,极移,坐标系的两种定义方式。
4 时间系统定义的必备因素,时间尺度的特点,六大时间系统的原点与尺度定义。
5 ITRF、ITRS6 我国的54北京坐标系统与80坐标系统的异同Ch31 二体问题,受摄运动,无摄运动,摄动力。
2 无摄运动轨道六参数,及图示3 卫星星历,广播星历,后处理星历,广播星历的的16个参数Ch41 导航电文,卫星信号的组成,调制后的载波所含有的成分。
2 伪随机码的特点。
3 接收机的分类、构成,GPS接收机的主机和天线的主要作用4 载波的波长与频率Ch51 GPS卫星定位的方法分类2 伪距,伪距测量定位,伪距观测方程的列立,观测方程的线性化3 重建载波的方法,整周未知数,载波相位观测方程的列立4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周跳,周跳修复与探测的方法5 绝对定位,相对定位,几个精度因子及对应精度6 观测量的线性组合方法7 GPS政策与对策8 差分GPS的基本思想,差分系统的构成及分类。
Ch71 GPS测量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源,各种误差源的消除办法与措施Ch81 GPS测量的工作程序2 GPS测量技术设计概念,基准有哪些,怎么确定。
两类基准(平面基准与高程基准) 设计3 GPS网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网特征条件的计算4 GPS网与地面网联测的目的。
5 GPS测量的作业模式,RTK。
6 观测成果外业检核的主要内容。
Ch91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2 GPS成果到国家或地方成果的转换方法。
3 GPS大地高到正常高的转换方法。
GPS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导航电文GPS卫星的导航电文是用户用来定位和导航的数据基础。
它主要包括:卫星星历、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改正、工作状态信息以及C/A码转换到捕捉P码的信息。
2.伪距答:GPS定位采用的是被动式单程测距。
它的信号发射时刻是卫星钟确定的,收到时刻则是由接收机钟确定的,这就在测定的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两台钟不同步的误差影响,所以称其为伪距。
3.静态定位如果在定位时,接收机的天线在跟踪GPS卫星过程中,位置处于固定不动的静止状态,这种定位方式称为静态定位。
4.GPS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空基全天候导航系统,它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用以满足军方在地面或近地空间获取一个通用参照系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要求。
5.岁差在日月引力和其他天体引力对地球隆起部分的作用下,地球自转轴方向不再保持不变,这使春分点在黄道上产生缓慢的西移现象,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中称为岁差。
6.星历误差答:实际上就是卫星位置的确定误差。
星历误差是一种起始数据误差,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卫星跟踪站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轨道计算时所用的轨道模型及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等。
7.SA技术答:其主要内容是:(1)在广播星历中有意地加入误差,使定位中的已知点(卫星)的位置精度大为降低;(2)有意地在卫星钟的钟频信号中加入误差,使钟的频率产生快慢变化,导致测距精度大为降低。
8.差分GPS答:利用相距不太远的两个GPS 测站在同一时间分别进行单点定位时所受到的卫星星历误差、大气延迟误差和卫星钟差等误差源的空间相关性较好的原理,利用基准站上的观测结果求得上述误差的影响并通过数据链将误差改正数发送给流动站从而提高流动站定位精度。
9.相对定位答:将两台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个端点,其位置静止不动,并同步观测相同的4颗以上GPS卫星,确定基线两个端点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这种定位模式称为相对定位。
10.相对论效应答:GPS卫星在高20200km的轨道上运行,卫星钟受狭义相对论效应和广义相对论效应的影响,其频率与地面静止钟相比,将发生频率偏移,这是精密定位中必须顾及的一种误差影响因素。
GPS复习题要点

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计量原子时的时钟称为原子钟,国际上是以(C)为基准。
A、铷原子钟B、氢原子钟C、铯原子钟D、铂原子钟2.我国西起东经72°,东至东经135°,共跨有5个时区,我国采用( A )的区时作为统一的标准时间。
称作北京时间。
A、东8区B、西8区C、东6区D、西6区3.卫星钟采用的是GPS 时,它是由主控站按照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 D )进行调整的。
在1980年1月6日零时对准,不随闰秒增加。
A、世界时(UT0)B、世界时(UT1)C、世界时(UT2)D、协调世界时(UTC)4.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 C)坐标系。
A、地心坐标系B、球面坐标系C、参心坐标系D、天球坐标系5. GPS定位是一种被动定位,必须建立高稳定的频率标准。
因此每颗卫星上都必须安装高精确度的时钟。
当有1×10— 9s的时间误差时,将引起( B )㎝的距离误差。
A、20B、30C、40D、506. 1977年我国极移协作小组确定了我国的地极原点,记作(B)。
A、JYD1958.0B、JYD1968.0C、JYD1978.0D、JYD1988.07. 在GPS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 B )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A、几何中心B、相位中心C、点位中心D、高斯投影平面中心8.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其长半径和扁率分别为( B)。
A、a=6378140、α=1/298.257B、a=6378245、α=1/298.3C、a=6378145、α=1/298.357D、a=6377245、α=1/298.09.GPS 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 颗工作卫星及3 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D)相对与赤道的倾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它们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
gps期末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1、RTK 数据链发送的是基准站载波相位观测量和坐标。
2、码相位测量测定的是测距码从卫星到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3、采用后处理星历代替广播星历可减弱卫星星历误差影响。
4、双差模型可消除接收机钟差误差影响。
5、电离层影响,白天是晚上的 5 倍。
6、电离层影响,夏天是冬天的 4 倍。
7、电离层影响在一天中的中午最强。
8、对流层影响与温度、气压和湿度有关。
9、卫星信号由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而引起的误差叫多路径误差。
10、测站点远离水面,以避免多路径误差影响。
11、抑径板可减弱多路径误差影响。
12、抑径板是通过遮挡反射信号来减弱多路径误差的。
13、各接收机定向标志同时朝北,可消除相位中心偏影响。
14、点位误差随精度衰减因子的增大而增大。
15、精度衰减因子用英文缩写 DOP 表示。
16、HDOP 表示水平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17、PDOP 表示空间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18、精度衰减因子与卫星的空间分布有关。
19、两同步观测的测站上的单差相减叫双差。
20、实时伪距差分定位也叫 RTD 。
21、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也叫 RTK 。
22、参考站向流动站发射差分信号。
23、差分定位有数据链相对定位没有。
24、97 规程规定的四等 GPS 基线的固定误差是 10mm 。
25 、97 规程规定的四等 GPS 基线的比例误差系数是10ppm 。
26、网中的三个已知点坐标可用来解算大地坐标转换的7 个参数。
27、由同步观测基线构成的闭合环叫同步环。
28、由非同步观测基线构成的闭合环叫异步环。
29、五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基线数为 10 。
30、五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数为 4 。
31、同步图形扩展方式有点连式、边连式和网连式。
32、相邻两个同步图形有 2 个公共点的连接收方式叫边连式。
33、GPS 网测量中所用接收机必须具有载波相位观测功能。
34、四等 GPS 网的重复设站数应不少于 1.6 。
35、97 规程规定,各等级 GPS 网观测时, PDOP 宜小于 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定位原理与应用》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卫星星历:描述某一时刻卫星运动轨道的参数及其变率。
2、天线高:观测时接收机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同步闭合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
4、周跳:由于GPS接收机对于卫星信号的失锁而导致GPS接收机中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整周计数所发生的突变。
5、绝对定位:用一台接收机测定该点相对于地球质心的位置。
6、相对定位: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测定观测点到某一地面参考点之间的位置。
7、星历误差:卫星星历所提供的卫星空间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
8、异步闭合环: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的基线向量,则该多边形环路叫做异步闭合环。
9、多路径效应:由于多路径的信号传播所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
10、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的时间,即观测的时间间隔。
11、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12、PDOP:空间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13、原子时:
14、GDOP:几何精度衰减因子。
15、伪距:带有误差的GPS卫星到用户接收机的观测距离。
16、重复观测边:
17、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二、判断题
1、GPS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共9个站组成。
(T )
2、利用单频接收机可以消除或削弱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延迟的影响。
( F )
3、在GPS测量中,描述卫星的运行位置和状态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T )
4、在GPS测量中,表达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和处理GPS观测成果
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 F )
5、协调世界时
是一种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秒长的不连续的时间系统。
(T )
6、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都属于实时星历,只是后者的精度比前者高。
( F )
7、一般来说, GDOP值越大,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越合理;反之,所测卫星的分布越差。
( F )
8、在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最好采用同一种类型的天线。
(T )
9、大地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T )
10、正常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F )
11、高程异常是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之间的高程差(F )。
12、正常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T )
13、WGS84坐标系统属于参心坐标系( F )
三、多项选择题
1、GPS卫星星座的组成()
A、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
B、24颗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
C、轨道平面倾角为55度
D、卫星运行周期约为12小时
2、与经典测量方法相比,GPS的特点有()
A、定位精度高
B、经济效益显著
C、任何环境下均可使用
D、自动化程度高
E、可全天候观测
F、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置
3、精密星历()
A、是在事后向用户提供在其观测时间的卫星精密轨道信息,因此称为后处理星历
B、该星历的精度,目前可达米级,进一步的发展可望达到分米级
C、通过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向用户传递的
,无偿地为所需要的用户服务
D、避免了预报星历的外推误差
E、主要服务于精密定位
F、可向民用用户提供
4、当测站距离较近时,在单差观测值中()
A、消除了卫星钟钟差的影响
B、削弱了电离层、对流层的影响
C、削弱了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
D、消除了接收机钟钟差的影响
5、当测站距离较近时,在双差观测值中()
A、消除了卫星钟钟差的影响
B、削弱了电离层、对流层的影响
C、削弱了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
D、消除了接收机钟钟差的影响
四、填空题
1、美国国防部制图局(DMA)于1984年发展了一种新的世界大地坐标系,称之为美国国防部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简称WGS-84 。
2、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和L2信号,利用双频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对观测量的影响,所以定位精度较高,基线长度不受限制,所以作业效率较高。
3、PDOP代表空间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4、人类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子午卫星系统(NNSS系统)。
5、GPS系统由卫星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部分等三部分组成。
6、GPS地面监控系统由监测站、主控站和注入站等三部分组成。
7、GPS信号接收机按
载波频率可分为单频型接收机、双频型接收机等两种类型。
8、GPS信号接收机
按用途可分为导航型接收机、授时型接收机和测地型接收机等三种类型。
9
、在卫星定位中,描述天体的运动规律一般在天球(空固)坐标系下表示,而描述地面测站的位置一般在地球(地固)坐标系下表示。
10、定义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必须明确坐标原点、坐标指向、尺度。
11、按误差性质划分,GPS测量中包含的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按误差来源划分,可分为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和其它误差四类。
12、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称为同步观测。
13、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步闭合环
14、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简称独立观测环。
15、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则该多边形环路叫异步闭合环。
16、根据GPS测量的不同用途,GPS网的图形有星型网、点连式网、边连式网、网连式网和边点混连式等五种连接方式。
17、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GPS作业模式有经典静态测量模式、快速静态测量模式、准动态测量模式、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模式和动态相对定位。
18、对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的基本过程大体分为:数据预处理、基线向量解算、网平差或与已有地面网的联合平差。
19、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RTK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
RTK系统组成包括基准站和流动站。
20、GPS接收机测定的坐标是WGS-84 坐标系,为求定GPS点在国家坐标系的坐标,应联测国家坐标系中的控制点若干个,进行坐标转换。
21、卫星星历的提供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和。
22、利用GPS直接测定的高程是GPS点的大地高。
23、在定位工作中,可能由于卫星信号被暂时阻挡,或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引起卫星跟踪的暂时中断,使计数器无法累积计数,这种现象叫。
24、参心坐标系的原点在参考椭球面的中心,地心坐标系的原点在地球质心。
25、当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所进行的观测称为同步观测,利用GPS进行定位有多种方式,如果就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状态而言,定位方式分为动态定位和静态定位;若按参考点的不同位置,又可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五、简答题
1、在GPS测量中,点位选择有何要求?
2、什么叫坐标联测和高程联测?为什么要进行坐标联测和高程联测?
坐标联测:实现坐标转换。
高程联测:把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
3、与经典测量技术相比,GPS技术有何优点?
定位精度高、任何环境下均可使用、可全天候观测、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置。
4、GPS卫星的参数
卫星颗数: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
轨道高度:20200千米。
周期:11小时58分。
轨道倾角:55度。
轨道平面数:6个。
轨道分布:
5、结合图形公式简述GPS定位的原理
6、GPS的信号组成
导航电文载波:L1、L2 测距码:C/A、P、L2C
7、叙述GPS技术的应用
8、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对比有何不同?
广播星历(预报星历):实时、推断、具有推算误差。
精密星历(后处理星历):实测、事后提供的、没有推算误差。
9、GPS数据处理的过程有那几个步骤?
数据预处理、基线向量解算、GPS网平差计算
10、简述常用的高程系统
大地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正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11.如何减弱多路径误差
选择适合观测的测站、选择合适的接收机天线、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