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病理学--第十二章休克(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2024年度临床《病理生理学》休克思维导图

2024/2/2
5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休克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典型症状,严重 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表现。
诊断依据
休克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血压下降是休 克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需注意血压正常者并不能排除休克的可能性。
2024/2/2
细胞代谢异常产生的有害物质可促进 休克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15
纠正细胞代谢异常措施
改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
通过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等措施,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
纠正内环境紊乱
应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应用钙拮 抗剂等减轻钙超载。
提供能量物质
给予葡萄糖等能量物质,以满足细胞 能量代谢需求。
2024/2/2
20
调节炎症反应策略
抗炎治疗
使用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 素、非甾体抗炎药等,抑 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 伤。
2024/2/2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平衡炎症反应,改善休克 预后。
血液净化技术
采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 等技术,清除血液中的炎 症介质和毒素,减轻全身 炎症反应。
21
抗炎治疗在休克中应用
9
微循环障碍类型及表现
01
缺血性微循环障碍
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
约肌张力增加,真毛细血管关闭,导致组织缺血、缺氧。
02
淤血性微循环障碍
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而毛细血管后阻力仍较高,使得毛
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组织淤血、水肿。
2024/2/2
Chapter
兽医病理学思考题

兽医病理学思考题(总论部分)绪论1.什麽是动物病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如何?2.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思想?第一章疾病学总论1.疾病的现代概念是什么? 如何理解?2.疾病是在时间上的延续过程。
可分为哪四个基本阶段? 各有何特点?3.解释下列名词:症状(symptom),恶化,减轻,完全痊愈,不全痊愈,病理状态,再发/复发4.什么叫尸体? 尸体有哪些变化?5.疾病是如何分类的? 按病程分类时各型的特点?6.病因各包括哪些? 原因,诱因和素因的定义及其三者之间有何关系?7.什么是发病论? 研究什么内容?8.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有哪些?(详细内容)9.什么是发病机理?包括哪三方面?10.举例说明病因学和发病学防治的内容?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什么叫萎缩?有哪些病理变化,结局如何?2.什么叫病理性萎缩?根据引起萎缩的原因和萎缩波及的范围,可将病理性萎缩分为哪几种类型?2.什么叫变性?包括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3.简述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的发病机理?4.许多原因可引起脂肪变性,中毒和缺氧所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在显微镜下何特点?5.解释下列名词:槟榔肝,琥斑心,脂肪肝,粘液水肿,西米脾,火腿脾,蜡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脑软化,中央脂肪化,边缘脂肪化,cell swelling,hyaline degeneration,amyloidosis,fibrinoid degeneration/necrosis,liquifaction necrosis,coagulation necrosis,6.什么叫坏死?坏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如何?7.引起坏死的原因有哪些?8.坏死有哪些类型?9.坏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10.如何区别萎缩,变性和坏死?11.细胞超微结构及其常见病变有哪些?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什么叫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什么表现形式?2.什么叫充血?充血的机理及其对机体的影响?3.什么叫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4.什么叫梗死?病理变化如何?5.什么叫出血?出血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6.如何区别充血、淤血、贫血、出血和梗死?7.什么叫血栓形成?形成的条件和类型?8.血栓形成的意义和对机体的影响?9.什么叫栓塞?栓塞的种类及其影响?10.什么叫淤血(venous hyperemia,passive hyperemia,congestion)?淤血的原因及病理变化?11.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第四章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1.影响水代谢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叫组织脱水?三种不同类型的脱水各有何特点?3.什么叫组织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哪些?4.什么叫肾性水肿?肾性水肿的发病机理?5.水肿的类型及各自的发生机理?6.水肿的病理变化?7.水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8.什么叫低钙血症?发生的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9.什么叫高钙血症?它对机体的影响如何?10.什么叫低磷酸盐血症?它对机体有何影响?11.什么叫酸碱平衡紊乱?它有哪些类型?12.什么叫代谢性酸中毒?机体的代偿反应和病理生理变化如何?13.什么叫呼吸性酸中毒?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有哪些?14.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有哪些代偿反应?第五章缺氧1.什么叫缺氧?2.引起缺氧的原因及发生机理?3.根据……将分为哪四种类型?各型缺氧的血氧的变化如何?4.缺氧对机体有哪些影响?第六章休克1.什么叫休克?2.休克的原因与分类?3.微循环灌流量减少的发生机理?4.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理?第七章发热1.什么叫发热?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与过热有何区别?2.在临床上发热经过哪三个阶段?临床表现如何?各注意什么?3.根据发热的程度、发热的升降速度以及体温曲线的动态和特点可将发热各分为哪几种类型?4. 什么是热限?5. 发热时机体有哪些变化?6. 为什么说中等程度的发热对机体有利?第八章适应与修复1.什么叫适应与修复?它有多方面的形式,其中包括哪些?2.什么叫代偿?有哪几种形式? 代偿的意义?3.什么叫修复?包括哪几种形式?4.什么叫再生?影响再生的因素有哪些?5.体内的各种细胞按其再生能力可分为哪几种?举例6.什么叫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形成过程?7.肉芽组织的结局和功能?8.什么叫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如何?一、二期愈合有何区别?9.什么叫(病理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有何不同?10.什么叫机化?举例说明不同组织的机化特点.11.什么叫化生?直接化生和间接化生有何区别?组织改建与化生有何区别?12.增生和肥大的概念?第九章病理性物质沉着1.什么叫营养不良性钙化?发生机理?2.痛风?原因及其发生机理?3.痛风的病理变化?4.什么叫病理性色素沉着?包括哪些?5.胆红素的形成和代谢过程?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有何区别?6.根据引起黄疸的原因,可将黄疸分为哪三种类型?各有何特点?7.什么叫结石?最常发生的部位?引起的原因有哪些?8.结石的种类?9.引起尿石的原因有哪些?第十章炎症1.什么叫炎症?有哪五种基本特征?2.炎症局部的三个基本病理变化变化?3.炎症的全身性反应如何?4.什么叫白细胞游走?需哪些条件?各型白细胞见于哪种炎灶中?5.炎症可经过哪几种形式?取决于哪些因素?6.引起炎症的原因与发生机理以及机体的反应性?7.炎症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8.炎症的意义和结局?9.名词解释:败血症,侵入门,毒血症,病毒血症,菌血症,脓毒败血症,10.引起败血症的原因和发生机理?11.败血症的病理变化?12.什么叫炎症介质?包括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第十一章免疫病理1.什么叫免疫病理学?2.什么叫变态反应?包括哪几种类型?3.各型变态反应各有何特点?4.新生幼驹溶血病的发病机理?5.常见动物自身免疫病有哪些?6.什么叫免疫缺陷病?分为哪两类?7.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第十二章应激1.什么叫应激?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2.应激原?应激的本质是什么?3.应激反应症候群可分为哪三个时期?4.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哪些?5.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会出现哪些改变?6.动物常见的应激性疾病有哪些?第十三章肿瘤1.什么叫肿瘤?肿瘤区别于动物体细胞的其它增生方式的特征在于哪几点?2.肿瘤有哪些特性?3.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结构有哪些?,4.肿瘤有哪几种生长方式?5.什么叫肿瘤的转移?转移渠道有哪几种?6.肿瘤如何命名?命名的原则是什么?7.肿瘤的分类?如何区别良性和恶性肿瘤?8.简述肿瘤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理?9.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各有哪些?10.列举出一些畜禽常见肿瘤的名称?第二十章及其实验1.简述猪、鸡、牛、马的剖检术式?2.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第十八章休克一、名词解释1.休克2.低血容量性休克3.感染性休克4.烧伤性休克5.创伤性休克6.心源性休克7.过敏性休克8.神经源性休克9.高动力型休克10.低动力型休克11.自身输液12.自身输血13.休克肺14.休克肾二、填空题1.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故又称休克;在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休克中,内毒素起重要作用,故又称性休克或性休克。
2.高动力型休克时,因外周阻力降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故又称休克,见于。
3.微循环是指和之间的血液循环。
由个部分组成。
微循环的灌流情况主要是受调节。
4.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5.根据休克发生过程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一般可将休克发展过程分为期、期、期。
6.休克早期微循环的血管持续,口径明显变小,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增加,尤以阻力增加更明显,因此出现微循环。
7.休克的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微静脉端白细胞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加大了毛细血管的,这种粘附是通过所介导的。
8.休克晚期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无反应,所以又称微循环期。
由于该期微循环中形成微血栓,故又称期。
9.近年来认为损伤是休克发展过程中各器官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基础。
在休克的基础上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常累及的器官是。
10.休克代偿期代偿意义表现为和。
三、选择题(一)A型题1.休克的概念是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A.心输出量降低B.动脉血压降低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D.外周阻力升高E.外周阻力降低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A.儿茶酚胺B.心肌抑制因子C.血栓素A2D.内皮素E.血管紧张素Ⅱ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变化不明显D.先兴奋后抑制E.先抑制后兴奋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组织液回流增多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A.升高B.降低C.正常或略降D.先降后升E.先升后降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A.心脏B.肝C.肾D.肺E.脾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10.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B.多灌少流C.不灌不流D.少灌多流E.多灌多流12.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B.不灌不流C.少灌少流D.少灌多流E.多灌多流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不灌不流B.多灌少流C.少灌少流D.多灌多流E.少灌多流14.有关低动力型休克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心输出量降低B.外周阻力升高C.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D.常见于低血容性休克E.皮肤温度升高15.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A.高碳酸血症B.乳酸堆积C.酮体堆积D.呼碱E.代碱16.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主要是A.微动脉B.后微动脉C.真毛细血管D.微静脉E.动-静脉吻合支1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是A.强烈抑制B.改变不明显C.先兴奋后衰竭D.先兴奋后抑制E.强烈兴奋18.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A.微循环缺血B.交感兴奋C.组织缺氧D.微循环淤血E.血压下降19.休克早期血细胞比容降低的机制是A.血液重新分配B.输液过多C.组织液返流入血D.输血过多E.肝脾储血库收缩20.休克早期可出现血管扩张的部位是A.胃肠B.肾脏C.骨骼肌D.心脏E.皮肤21.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A.下肢抬高30度-40度,头部不抬高B.至少两条输液路径C.准确记录出入量D.常规吸氧E.最好有中心静脉压监测22.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哪项不对A.烦燥不安B.脉搏细数C.血压明显下降D.面色苍白,出冷汗E.少尿23.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A.心脏B.肺C.肾D.肝E.胰腺24.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A.组胺B.心肌抑制因子C.激肽D.腺苷E.内皮舒张因子25.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A.心脏B.肝C.脾D.肺E.肾26.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C.肾性肾功能衰竭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7.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A.冠脉血流量减少B.心肌耗氧量增加C.前负荷增加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E.多钟毒性因子抑制心肌28.休克患者早期不会出现A.少尿B.血压下降C.脉搏细速D.面色苍白E.四肢冰冷29.休克期微循环后阻力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聚集B.红细胞聚集C.白细胞贴壁D.血液粘度增加E.血流变慢30.休克期血压进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微循环障碍回心血量严重不足B.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进行性下降C.交感神经先兴奋后转为抑制D.外周小动脉紧张度进行性降低E.心功能不足心输出量明显减少31.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32.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33.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A.发病机制复杂B.易导致心力衰竭C.早期常伴有高热D.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E.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34.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病毒D.螺旋体E.真菌35.较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型休克B.失血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36.下述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A.直接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C.促成TNF合成D.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E.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37.高动力型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均见于A.感染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烧伤性休克38.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A.10%B.20%C.25%D.30%E.40%39.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A.烧伤B.创伤C.呕吐D.腹泻E.心律失常40.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是下列哪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A.心源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创伤性休克41.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A.失多少,补多少B.需多少,补多少C.宁多勿少D.宁少勿多E.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42.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指标A.动脉血压B.心率C.尿量D.肺动脉楔压E.心输出量43.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A.充分补足血容量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C.纠正酸中毒D.改善心脏功能E.去除原发病因44.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失血性休克D.烧伤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45.休克患者代偿期的主要表现:A.脉细速、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B.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无变化C.脉细速、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D.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缩小E.脉细速、血压轻度降低、脉压无变化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6.休克时血液的血细胞比容变化规律是A.先降低后正常B.先升高后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先正常后降低E.先正常后升高47.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是A.增强心肌收缩力B.稳定溶酶体膜C.代谢性碱中毒D.改善微循环E.拮抗儿茶酚胺48.休克时最常引起的酸碱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E.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49.休克时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A.细胞水肿B.细胞跨膜电位下降C.线粒体肿胀D.溶酶体破坏E.细胞损伤50.休克早期产生的肾功能衰竭是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C.肾后性肾功能衰竭D.肾性肾功能衰竭E.肾前性肾功能衰竭51.给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A.严格控制补液量B.补液宁多勿少C.失多少补多少D.需多少补多少E血压正常不必补液52.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失血B.烧伤C.挤压伤D.感染E.脱水53.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心功能不全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二)、X型题1.目前认为休克的病理生理的特点是A.微循环障碍B.重要脏器灌流障碍C.细胞功能代谢障碍D.动脉血压明显降低E.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2.导致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A.交感神经被抑制B.微循环缺血C.血容量降低D.血管容积增加E.心泵功能障碍3.休克早期机体出现的代偿措施有A.组织液反流入血B.微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血液重新分配D.心肌收缩力增强E.毛细血管口径增大4.导致休克期微循环淤血的机制是A.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加B.白细胞贴壁、粘附上内皮细胞C.内毒素的作用,产生某些细胞因子D.组织细胞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E.酸中毒时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5.休克期回心血量严重不足的原因是A.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B.血细胞比容减少C.毛细血管床大量开放D.组织液生成增多E.血浆大量外渗6.休克期患者临床表现有A.心搏无力,心音低钝B.神志淡漠甚至昏迷C.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D.皮肤紫绀并出现花斑E.尿量进一步减少或无尿7.晚期休克患者其所以难治是因为A.严重的细胞损伤B.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C.广泛DIC形成D.微血管麻痹E.重要器官功能衰竭8.休克肺出现的病理改变有A.肺淤血、水肿B.肺出血C.肺内微血栓形成D.肺内透明膜形成E.局限性肺不张9.下述哪些休克患者不宜用使扩血管药物A.创伤性休克B.神经源性休克C.失液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十二章)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第一节子宫颈疾病一、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常由链球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也可由沙眼衣原体、淋球菌、乳头状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主要为白带增多。
镜下,宫颈粘膜充血水肿、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
宫颈腺上皮可有增生和磷化。
如果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和阻塞宫颈管腺体的开口,使粘液储留,腺体逐渐扩大呈囊状,形成子宫颈囊肿,称为纳博特囊肿(Nabothiancyst);如果宫颈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结缔组织局限性增生,可形成子宫颈息肉;覆盖在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浅表的缺损称为子宫颈真性糜烂,较少见。
临床上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子宫颈损伤的鳞状上皮被子宫颈管粘膜柱状上皮增生下移取代,由于柱状上皮较薄,上皮下血管较易显露而呈红色,病变粘膜呈边界清楚的红色糜烂样区,实际上不是真性糜烂。
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经性传播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HPV-16、18、31、33为高危险性亚型。
吸烟和免疫缺陷可增加风险。
(一)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属癌前病变,指子宫颈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
分三级:Ⅰ级,异性细胞局限于上皮的下1/3;Ⅱ级,下1/3至2/3;Ⅲ级,超过全层的2/3,但未累及上皮全层。
2.子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异形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粘膜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膜。
原位癌的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宫颈腺体内,取代部分或全部腺上皮,但仍未突破腺体的基膜,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仍属原位癌的范畴。
最近将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统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Ⅰ相当于Ⅰ级非典型增生;CINⅡ相当于Ⅱ级非典型增生;CINⅢ包括Ⅲ级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病理学--第十章--休克(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十二章休克1.何谓休克?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几方面?休克发生有哪几个始动环节?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或休克的本质)是什么?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始动环节是什么?常见于哪些情况?答: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如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失血和失液;②烧伤;③创伤;④感染;⑤过敏;⑥心力衰竭等。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三个决定性因素:①足够的血容量;②正常的血管舒缩能力;③正常的心泵功能。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①血容量减少;②血管床容量增加;③心泵功能障碍。
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
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
常见于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②血管源性休克:始动环节:血管床容量增加。
常见于感染、过敏、神经源性(如脑部、脊髓损伤或麻醉,以及创伤患者的剧痛等)。
③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心泵功能障碍。
常见于心肌源性(如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和非心肌源性(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等)。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有哪些?何谓血管源性休克?答:病因: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发病机制: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血管源性休克(或称分布性休克,或称低阻力性休克)是指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3.微循环包括哪些血管?分别发挥什么作用?答:微循环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微静脉。
微动脉、后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称前阻力血管,参与调整全身血压和血液分配,决定微循环的灌人血量。
病理学--第十二章休克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十二章休克1.何谓休克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几方面休克发生有哪几个始动环节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或休克的本质)是什么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始动环节是什么常见于哪些情况若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又可分为哪几类低动力型休克与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有哪些答: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如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失血和失液;②烧伤;③创伤;④感染;⑤过敏;⑥心力衰竭等。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①血容量减少;②血管床容量增加;③心泵功能障碍。
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
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
常见于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②血管源性休克:始动环节:血管床容量增加。
常见于感染、过敏、神经源性(如脑部、脊髓损伤或麻醉,以及创伤患者的剧痛等)。
③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心泵功能障碍。
常见于心肌源性(如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和非心肌源性(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等)。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常可分为:①低动力型休克(或称低排高阻型休克,或称冷休克)②高动力型休克(或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或称暖休克)低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高,心排出量降低。
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但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仍减少。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心血管表现特点有哪些何谓血管源性休克答:病因: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发病机制: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病理生理学:休克习题与答案(2)

一、单选题1、休克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是()。
A.多灌多流B.少灌多流C.多灌少流D.不灌不流正确答案:C解析:休克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是多灌少流,灌<流。
2、关于休克期的发生机制,错误的说法是()。
A.儿茶酚胺导致血管持续性收缩B.酸中毒使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C.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D.白细胞粘附、血流阻力增大正确答案:A3、休克期的最显著临床特征是()。
A.脉压差增大B.面色苍白C.四肢冰凉D.血压进行性下降正确答案:D4、与休克早期不同,休克期的皮肤粘膜变化特点是()。
A.面色苍白B.大汗淋漓C.四肢冰凉D.花斑发绀正确答案:D解析:与休克早期相比,休克期因皮肤粘膜血管网内血液淤滞而出现花斑或发绀。
5、休克晚期的微循环特点是()。
A.前阻力增大,少灌少流B.后阻力增大,多灌少流C.麻痹扩张,不灌不流D.微循环持续痉挛收缩正确答案:C解析:休克晚期的特点是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不灌不流,对血管活性药物失去反应。
6、临床上更容易发生DIC的是()。
A.失血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正确答案:D解析:感染性休克相比其它休克类型更容易发生DIC,且不一定要等到晚期。
7、下列()不是休克晚期的发生机制。
A.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B.血管反应性进行性下降C.内、外凝血系统激活D.PGI2-TXA2平衡失调正确答案:A8、休克晚期的微循环血管中通常不会出现()。
A.形成血栓B.无复流现象C.血管麻痹扩张D.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正确答案:D9、休克时的物质代谢特点是()。
A.合成代谢增强B.分解代谢增强C.能量生成增多D.酸中毒正确答案:B解析:休克发生过程中体内物质代谢是以分解代谢增强为主。
10、休克发生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功能损伤的脏器是()。
A.心B.脑C.肝D.肾正确答案:D解析:在以上器官中,休克时最容易受损的器官是肾脏。
11、导致休克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休克肾B.休克肺C.休克肝D.休克脑正确答案:A解析:休克肾是休克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休克的试题及答案

休克的试题及答案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病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急性出血等情况下。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休克的症状、分类和处理方式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休克的试题及答案进行详细讨论。
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病情不属于休克的表现?A. 血压下降B. 心率加快C. 呼吸急促D. 体温升高答案:D. 体温升高2. 以下哪种休克类型与血容量减少相关?A. 过敏性休克B. 神经性休克C. 感染性休克D. 创伤性休克答案:D. 创伤性休克3. 休克的早期处理重点是什么?A. 补液B. 使用强心药C. 使用抗生素D. 氧气吸入答案:A. 补液4. 以下哪项不是判断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A. 血压水平B. 心率C. 血氧饱和度D. 体温答案:D. 体温5. 休克患者的面色苍白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除了:A. 血液循环受阻B. 缺氧C. 出血D. 发热答案:D. 发热二、填空题1. 休克的定义是指全身组织低灌注引起的()。
答案:氧供减少2. 休克患者的最佳体位是()位。
答案:患者平卧位3. 休克的治疗应优先处理()原因。
答案:病因4.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重点是采取()措施。
答案:强心5. 抗感染治疗在()休克中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答案:感染性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休克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休克根据病因和病情不同可分为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多种类型。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受损造成的低灌注状态,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的,症状包括大出血、休克等;感染性休克是由于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导致的休克状态;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全身过敏症状进而导致休克。
2. 描述一下休克患者的评估和处理步骤。
答案:对于休克患者,首先要评估其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了解休克的严重程度和病情。
紧接着,应立即处理可能导致休克的原因,如创伤性休克应控制出血、感染性休克应使用抗生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十二章休克1. 何谓休克?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几方面?休克发生有哪几个始动环节?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或休克的本质)是什么?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始动环节是什么?常见于哪些情况?若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又可分为哪几类?低动力型休克与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有哪些?答: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如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失血和失液;②烧伤;③创伤;④感染;⑤过敏;⑥心力衰竭等。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①血容量减少;②血管床容量增加;③心泵功能障碍。
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
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
常见于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②血管源性休克:始动环节:血管床容量增加。
常见于感染、过敏、神经源性(如脑部、脊髓损伤或麻醉,以及创伤患者的剧痛等)。
③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心泵功能障碍。
常见于心肌源性(如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和非心肌源性(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等)。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常可分为:①低动力型休克(或称低排高阻型休克,或称冷休克)②高动力型休克(或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或称暖休克)低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高,心排出量降低。
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但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仍减少。
2.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心血管表现特点有哪些?何谓血管源性休克?答:病因: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发病机制: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临床心血管特点:三低一高。
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心排出量(CO降低;动脉血压(BP)降低(包括肺动脉楔压PAW曄低。
);外周阻力(PR增高。
血管源性休克(或称分布性休克,或称低阻力性休克是指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3. 微血管包括哪些血管?分别发挥什么作用?答:微血管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微静脉。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称前阻力血管,参与调整全身血压和血液分配,决定微循环的灌人血量。
真毛细血管又称交换血管,在该部位进行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
直捷通路的血液可迅速回到静脉,较少进行物质交换。
微静脉又称容量血管和后阻力血管,决定微循环的流出血量,参与调整回心血量。
4. 请叙述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或称休克代偿期,或称休克早期)、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或称休克失代偿期,或称休克期,或称微循环淤滞期)和微循环衰竭期(或称休克不可逆期,或称休克DIC期,或称休克难治期)的微循环灌流特点和组织状态。
何谓自身输液?何谓自身输血?答:休克代偿期: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休克失代偿期:灌而少流,灌大于流,组织呈瘀血性缺氧状态。
休克不可逆期:微血栓形成,血流停止,出现不灌不流状态,组织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甚至可出现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
自身输液是指在休克早期,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比微静脉收缩强度要大,前阻力大于后阻力,致使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组织(间)液进入血管增加的现象。
自身输血是指在休克早期,由于肌性微静脉、小静脉、肝和脾等储血器官的收缩,而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和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床容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维持的现象。
5•休克代偿期、失代偿期和不可逆期的微循环变化和临床特点有哪些?休克早期(或称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和临床特点休克早期(或称代偿期)微血管舒缩状态;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血管均收缩,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无明显改变。
(原因是不冋器官血管对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的反应性不一致。
)毛细血管阻力:前阻力明显f。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床容量:组织灌流状态:少灌少流,灌少于流,微循环缺血,组织灌流量J呈缺血缺氧状态。
临床特点:通常血压变化不明显,但脉压明显缩小(此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但大失血例外,即血压可骤降)患者脸色仓白,四肢湿冷,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烦躁不女。
休克期(或称失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和临床特点休克期(或称失代偿期)微血管舒缩状态:毛细血管前扩约肌松驰,微静脉处淤血。
毛细血管阻力:后阻力明显f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床容量:f组织灌流状态:灌而少流,灌大于流,微循环淤血,组织灌流量严重缺氧更严重。
临床特点:血压和脉压差进行性下降。
(此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脉搏细速,静脉萎陷,皮肤黏膜出现花斑或发绀,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少尿甚至无尿。
休克不可逆期的微循环变化和临床特点休克不可逆期微血管舒缩状态:微血管发生麻痹性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
毛细血管阻力:明显血管对活性药失去反应。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床容量:组织灌流状态:微血栓形成或出血,血流停止,出现不灌不流状态,组织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临床特点:循环衰竭(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并发DIC、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6. 正确判断患者是否休克及其程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答:正确判断患者是否休克及其程度应该注意:除观察血压有无下降和脉压差有无减小以外,还必须结合病人具体病情,如肤色有无苍白、脉率有无加快、呼吸有无加快、表情有无淡漠,尿量有无减少等进行综合分析。
7. 请叙述休克代偿期、失代偿期和不可逆期的微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
答:①代偿期:微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和缩血管物质增多。
②失代偿期:微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组织长时间缺氧、酸中毒和扩血管物质增多。
③不可逆期:微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反应性进行性下降,DIC形成以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8•何谓心源性休克?休克并发心力衰竭的机制主要有哪些?休克并发DIC的机制主要有哪些?答: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泵功能障碍,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显著下降所引起的休克。
(通常见于大面积心肌梗塞时,左心室梗塞面积达40%以上即可致心源性休克。
)休克并发心力衰竭的机制主要有: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加强使心肌耗氧增加,心率加快心室舒张期缩短使冠状动脉的灌流时间减少,舒张压下降使冠状动脉的灌流量减少,结果都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②休克时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失常、心输出量减少。
③心肌抑制因子的抑制作用。
④休克并发DIC加重心功能障碍。
⑤内毒素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休克患者发生DIC的机制主要有:①血液流变学变化;②凝血系统(尤其是外源性)的激活;③促凝物质增多;④ TXA (血栓素A)- PGb(前列腺素丨2)平衡失调;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9. 为什么用动脉血压高低判断休克及其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请举2例说明。
答:因为休克不一定均有明显的血压下降。
例如有些患者原来基础血压很高(高血压),当其处于休克状态时,血压值仍可在“正常”范围。
又如急性失血病人,一般失血量达到1500ml 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但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分泌,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仍可维持正常,甚至高出正常,易给人以假象,以至忽略病情,此时若凭血压判断休克,不仅不能表示休克程度,而且有失去抢救时机的可能。
所以,用动脉血压高低判断休克及其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10. 何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何谓多(系统)器官衰竭?失血性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哪一个?呼吸性碱中毒一般发生在休克的哪一期?休克患者若发生电解质紊乱,通常表现为哪一种?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严重的创伤、烧伤、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过程中或在休克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原无病理关联的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多系统器官衰竭是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器官损害已达到器官和系统功能衰竭的程度。
失血性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肾。
呼吸性碱中毒一般发生在休克早期。
休克患者若发生电解质紊乱,通常表现为高钾血症。
11. 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答: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有①使氧离曲线右移;②损伤血管内皮,促使DIC发生;③使血钾升高;④使心肌收缩力下降;⑤血管平滑肌对CA反应性降低,血压不易回升。
12. 休克的治疗和护理原则及其主要观察点有哪些?答:⑴消除引起休克的原始病因,积极治疗造成休克的原发疾病。
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的体位和正常的体温等。
⑵ 除心源性休克之外,补充血容量是提高心排出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的根本措施。
但必须注意观察以下几点:①必须动态观察脉搏和血压、神志状态、皮肤温度和色泽、静脉充盈程度、尿量等。
②及时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有条件时应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AWP)。
CVP和PAWP超过正常(CVP>12cmHD, 1.18kPa ;PAWP>10mmHg.33kPa),说明补液过多;反之,说明血容量不足,可以继续补液。
CVP反映进入右心的血量和功能,而PAWP则反映进入左心的血量和左心功能。
PAWP 的测定比较难,要用心导管(Swan-Ganz Catheter) 经腔静脉插人,随血流楔入肺动脉处方可测定。
③补充血容量时,还应考虑到纠正血液流变学的障碍,根据血细胞压积决定输血和输液的比例,正确选择全血、胶体或晶体溶液,使细胞压积控制在35%〜40%的范围内。
⑶纠正酸中毒。
⑷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⑸ 改善心功能。
⑹其他相应的辅助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