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ppt 26)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行为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行为因素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而 ,利率 对储 蓄行 为的影 响并不 止如此 。如果 只是从 单
济发展 提供 了有 力 的资金 支持 ,为我 国金融 环境 的稳 健运 行提供 了保 障 。但是 ,高储 蓄行 为 的弊端也 随之 凸显 。 近 些年来 ,我 国居 民不 断下 降 的平 均消 费倾 向伴 随着高储 蓄 的发生 而 长期存 在 。在 我 国这种 经济增 长需 要 消费需求 来 拉动 的情况 下 ,储蓄 高增长 现象 实非 政策 当局所 乐见 。 由 于高储 蓄 的存在 ,使 得 投资 需 求 和净 出 口拉 动 经 济 增 长 , 进而形 成 了经济 运行 的 内在 不稳 定性 。此外 ,由于居 民 的 高储 蓄增加 了商 业银行 的风 险 ,这是 因为在 中国居 民储 蓄 存 款 主要形 式是 银行存 款 。风险 向银行 的集 中阻 碍 了整 个 金融 系统 和 国民经济 的快速 发展 。另外 ,由于高储 蓄 的存 在 ,居 民用 于消 费 的资 金有 限 ,影 响 了整 体 的消 费水 平 , 使 得居 民的福利 水平受 到 限制 。
纪艳香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行为因素分析
市场 调 研
影 响 我 国居 民储 蓄 行 为 因素 分 析
纪 艳 香
( 云 南财 经 大 学 财 政 与经 济 学 院 ,云 南 昆明 6 5 0 2 2 1 )
[ 摘 要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经 济快速 发展 ,居 民储 蓄呈现 出很 明显 变动 。本 文 分析 了影 响居 民储 蓄 变动 的主要
2 我 国储蓄 现状
2 . 1 中国居 民储 蓄额 的变 化 中国居 民收入分 配格 局 自经济 体制 改革 以来发 生 了巨 大变 化 。其 中变 化 之 一是 其 在 国 民 收入 所 占比 重 明 显 提 高 。所 以 ,居 民的 消费和储 蓄 等经济 活动 对经 济发 展的 意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原因致使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量存在变动问题。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常常被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签: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逐渐增加。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改善,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额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改变等原因致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发生变化。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常常被作为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指标,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一)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主要是指居民将可支配收入中除用于消费以外用来存入银行或者用于购买各种证券的一部分剩余收入,由此可见,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组成部分。

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额会随着居民的收入而发生变化,居民的个人收入越多,相应的储蓄存款数额就会越大。

有数据显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其储蓄利率相对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制约了人们储蓄能力的提升。

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处于中等的国家,尤其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储蓄利率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有所提高,可见居民个人的可收入支配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有着很大影响。

(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经济市场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相应的人民币价值就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引发物价上涨问题的发生。

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上涨水平的具体指标,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又会导致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量。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储蓄存款对于城乡居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手段,能够提供收入保值和财富增值的功能。

然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

一、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储蓄存款余额的关键因素。

较高的收入水平意味着城乡居民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储蓄,因此他们的储蓄存款余额更高。

相反,收入水平较低的城乡居民可能更难有资金进行储蓄,导致储蓄存款余额较低。

二、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也会对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地区的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那么城乡居民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收入,从而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储蓄。

相反,就业机会有限、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相对较低。

三、金融体系发展水平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也会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造成影响。

一个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能够提供便捷的储蓄渠道和高收益的储蓄产品,激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余额。

而金融体系不完善、渠道有限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较低。

四、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较高的利率意味着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激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

相反,如果利率较低,城乡居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投资方式,而非储蓄存款,从而导致储蓄存款余额较低。

五、消费习惯和意识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意识也会影响其储蓄存款余额。

如果城乡居民有稳定的消费习惯、理性的消费观念,他们更倾向于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

相反,如果消费习惯较为浪费、消费观念较为冲动,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较低。

结论: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收入水平、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利率水平以及消费习惯和意识都对储蓄存款余额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通过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并加强公众教育,鼓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之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之因素分析
实 现 了经 济 软 着 陆 。 后 , 达 到新 的经 济 此 为 来 , 民投 资 渠 道 增 加 较 多 , 速 了对 居 民 居 加 消 费 增加 、 本 市 场 繁 荣 有所 减 小 , 是 国 资 但
增 长 目标 , 中央 银 行 于 1 9 年 5 第一 次 下 储 蓄 存 款 的分 流 。 96 月 调 利 率 。 是 , 9 年 爆 发 了 亚 洲 金 融 危 可 1 7 9 ( ) 券 市 场 的 资 金分 流 。 1证 机 , 机 波 及到 全 球 、 对 我 国 经济 产 生 了 危 并 2 0 年 l 月2 日 , 0 6 2 0 央行 发 布 了2 0 年第 06 较 大 的 影 响 。 得 我 国 出 现 ; 济 增 长 缓 四 季 度 全 国城 镇 储 户 问卷 调 查 , 果 显 示 , 使 经 结 慢 ; 效 需求 明显 不 足 ; 品过 剩 等 严 重 问 选 择 储 蓄 存款 为 最 主 要 金 融 资 产 的居 民人 有 产
存 款 利 率 对 居 民储 蓄 有 两种 效 应 , 即 收 入 效 应 和 替 代 效 应 , 相 对 强 弱 决 定 储 其 蓄和 利 率 的 相关 关 系 。 典 学派 认 为 , 古 存在 通货 膨 胀 的 条件 下 , 果信 息是 完 全 的 , 如 且 人们 对 通 货 膨 胀 可 以 形 成 准 确 预 测 , 公 则 众 根 据 实 际利 率 进 行 储 蓄 决策 , 率 上 升 , 利 储 蓄 增 加 ; 率 下 降 , 蓄 减 少 。 实 际 上 利 储 但 经济 信 息是 不 可 能 完 全 的 , 没 有 对 通 货 在 膨 胀 形 成 正 确 预 期 的情 况 下 , 们 将 产 生 人 “ 币幻 觉 ” 应 , 名 义 利 率 的 高 低 对 储 货 效 即 蓄 产 生 实 际 的 影 响 , 样 利 率 对 储 蓄 的 两 这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1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王星星作者简介:王星星(1992-),男,汉族,陕西,在读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飞跃的趋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济从原来的中高速发展,转到了现在的平稳健康发展。

从而对于银行储蓄存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金融领域,国家对相应单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Eviews 软件和回归分析对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计量模型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收入也有所改善,在近20年的时间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之也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不断增加,由1996年的约3.8万亿上涨到了2015年的约52万亿(人民币)。

在这样如此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下,银行在金融领域市场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

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社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二)选题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需要加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领域的支柱,要更好的发展自身范围内的基础业务来提升自身实力,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等。

因此,探究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不但可以清楚地了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目的意图和影响他们存款的因素,而且还能够对症下药促进储蓄,这对提升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1]。

二、选题变量设计对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素。

内部因素主要有资本率、资产质量、资产规模等,外部因素一般是国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政策等[2]。

本文以外部因素为主,选取了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y ,国内生产总值(x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 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作(x 4),作为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所用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变迁研究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变迁研究

《 我 国城镇居 民储 蓄影 响因素分析》 ( 2 0 0 9 ) 一文中认 为 , 城镇居 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一年期储蓄利率 、 通货膨 胀率 、 城镇居 民 基尼系数 、 恩格 尔系数 等因素都会影 响居 民的储蓄状况 。欧阳
文辉 和徐佼在 《 我 国居 民储 蓄变 动的影 响 因素及实 证分析 》 ( 2 0 0 8 ) 中则详 细分 析 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 利率 、 通货 膨胀和通
【 财经评论 】 F i I I a 】 1 e i a l R e v i e w
2 0 1 3 年第6 期( 总第 4 2 6 期 )L
我 国 居 民 储 蓄 影 响 因 素 变 迁 研 究
李 学 沛
( 澳大利 亚悉尼大学商学院 悉尼 N S W2 0 0 7 ) 摘 要: 影响居 民储蓄的 因素千 变万化 , 既有客观 因素 , 也有主观 因素 , 例如 , 金 融市场 、 货 币政 策和政府调节 、 以及
观点是 , 储蓄水平主要受居民可支配收入 、 未来预期收入 、 通货膨
胀率 、 储蓄利率 、 消费者支 出、 收入分配 、 居 民贫富等情况影 响。 例如 , 戴有根在论文《 家庭储 蓄影 响因素分析》 ( 1 9 9 1 ) 中阐
述 了影响家庭储蓄 的主要 因素 , 包括收入 、 价格 、 利率 、 社 会消
居 民储蓄存款 的增长情况必然 与利率存在着 正相关关 系。但
是, 很 多学者认为在我 国经济发展过 程中 , 由于许多 因素制约 着居民的储 蓄行为 , 储蓄存款增长率与实际利率是否还存在着 正的相关关 系, 则有必要进行更多的实证分析 。
货膨胀预期这几大 因素对储蓄的影响程度 。林 薇在《 我 国城 乡 储蓄影 响因素分析及政 策建议 > > ( 2 0 0 7 ) 中, 综合分 析了名义利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储蓄是中国居民普遍采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中国居民储蓄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本文通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经济收入水平、风险意识、资本市场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

分析结果表明,储蓄率的高低与多个因素相互作用,不仅仅是个人性格和习惯所决定,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制度安排所影响。

一、引言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以来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储蓄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在储蓄率高的同时,国内消费需求相对较低,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并为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提供参考意见。

二、经济收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数人口属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国家,由于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居民获得收入后更倾向于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未来需求。

此外,中国居民普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较高,因此增加储蓄以应对不确定性成为一种习惯。

三、风险意识中国居民对风险的敏感性较高,这也是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许多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更倾向于把资金储蓄在银行中,以避免风险损失。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完善,很多居民依靠自己的储蓄来应对风险,这进一步促使他们增加储蓄。

四、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对于储蓄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出现过较多的股市、楼市泡沫等,这增加了人们对于储蓄的依赖。

相比于放入风险较高的资本市场,居民更倾向于把资金保留在相对安全的银行存款中。

由于投资渠道相对有限,能够吸引居民资金的投资机会较少,进而增加了居民储蓄的需求。

五、社会保障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医疗、养老等方面。

缺乏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使得许多居民不得不依靠个人储蓄来支付突发的医疗费用和后续的养老生活费用。

为了保障日后的生活安全与稳定,很多中国居民习惯性地增加储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说明
时期(年)
居民储蓄额S(亿 元)
国民总收入 I(亿元)
1985 1986
1622.6 2237.6
8989.1 10201.4
1987
3073.3
11954.5
1988
3801.5
14922.3
1989
5196.4
16917.8
1990
7119.8
18598.4
1991
9241.6
21662.5
2.异方差性检验
12
11
10
9
.06
.04
8
.02
.00
-.02
-.04
-.0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Residual
Actual
Fitted
❖ 进行White检验,结果如图:
查表得:n.05
(9)
16.919
❖ 从得到回归结果来看,DW=1.57,由n=18,k=4
查表得:dL=0.82 ,du=1.87,DW<du 因此方程
可能存在一阶自相关性,考虑变量R与log(p), 其相关系数为-0.923,可能是由于实际利率=名 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 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两者存在线性关系,剔 除变量log(p),并采用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 进行回归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 (ppt 26)
摘要
本文先从理论角度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 因素进行分析,再从现实实际出发,利用 1985-2003年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 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检验,剔除不显著因 素,并分析原因,从而最终确定影响我国居 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的提出
计量模型的建立
为了降低异方差的影响,且更好地反映变量之间的 相对变动程度,采取对数模型。
lnS 0 1lnI 2R 3lnP 4lnS(1) 5ER u
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 从上述图表中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回归
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但解释变量制度因 素(ER)的显著性水平不高。因此将该变 量剔除,重新做回归分析,
解释变量选择的依据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错综复杂,但 是通过研究经济理论对储蓄的解释以及对实 践的考察,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本文主要 考虑下列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国内 生产总值 、利率、物价水平、储蓄习惯、制 度因素 。
制度因素
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市场 运作,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90 年代之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经济政策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基本不考虑制度因素。90 年代以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 策,这些政策的合理性还需考证,具有一定的不稳 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使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使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影响到居 民的储蓄。制度因素无法量化,在计量分析中将其 作虚拟变量考虑,1999年之前的制度因素取值为0, 从1999年之后的取值为1。
LOG(S) = 0.931*LOG(I) + 0.008*R + 0.342*LOG(S(-1)) - 3.257
统计检验与分析
❖ 1.从图中看出,可决系数=0.999226和修正 可决系数=0.998968都接近于1,模型对数据 的拟合程度比较好,这说明列入模型中的解 释变量对应变量联合影响程度比较大;在显 著性水平为0.0572的情况下,各个解释变量 均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各 个解释变量对居民储蓄都存在显著影响;由 图中F值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也 通过。
因此拒绝存在异方差性的假设,认为模型
不存在异方差性。
3.自相关性检验:
3.1 一阶自相关性检验——DW检验 由n=18,k=3查表得:dL=0.93,du=1.69 DW=1.85>du,因此判断随机干扰项序列不
存在一阶自相关性。
3.2高阶自相关性检验 ——偏相关系数检验
❖ 4.多重共线性检验:多重共线性的主要问题 在于使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变大,本文模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高速增长。适度的储蓄能够促 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均衡发展的,但是居民储 蓄如果达到适度的点后依然居高不下,说明国家居 民的消费欲望和能力不强,需求不足将导致产品库 存严重积压,企业效益下降。本文对20多年来我国 居民储蓄状况作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以期找到解决 储蓄高增长的途径。
1992 1993
11759.4 15203.5
26651.9 34560.5
1994 1995
21518.8 29662.3
46670.0 57494.9
1996
38520.8
66850.5
1997
46279.8
73142.7
1998
53407.5
76967.2
1999
59621.8
80579.4
物价水平 P(上年=100)
108.8 106.0 107.3 118.5 117.8 102.1 102.9 105.4 113.2 121.7 114.8 106.1 100.8 97.4 97.0 98.5 99.2 98.7 99.9
制度因素ER(0或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2000
64332.4
88254.0
2001
73762.4
95727.9
2002
86910.6
103935.3
2003
103617.7
116603.2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样本容量:18
实际利率 R(%)
-2.64 0.70 -0.10 -10.16 -6.66 6.98 4.16 1.16 -5.52 -13.12 -6.12 -0.83 2.87 5.57 3.65 1.85 1.55 2.78 0.78
回归方程估计的参数标准差较小,t 统计值较
大,没有必要过于关心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5.经济意义检验
从拟合方程可以看出, (1)国民总收入增加1%则居民储蓄额就相应增加
0.931%。 (2)上年度居民储蓄增长变动1%就会引起本年度储蓄增
长0.342%,这也符合中国居民存在的固有的储蓄倾 向,有钱存银行成为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 (3)实际利率内增加一个单位就会引起居民储蓄的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