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

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最新2023-2024学年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最新2023-2024学年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最新2023-2024学年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从整体上来讲,大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和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同学们对周围的一切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也比较强,这对于学习科学是有益的。

不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差,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再加上家庭和社会偏重于语数英等主要学科,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及时细心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二、教材分析:“双主线+双辅线”的结构编排是本套教材编写的最大特色。

“双主线”即以科学知识目标的学习内容为经线,以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培养为循环往复的纬线,围绕科学知识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来循环落实、逐--强化各探究要素的培养。

“双辅线”即教材在适合的探究活动中渗透相应的科学态度目标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册教材本着上述编写思路,围绕承担的科学探究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设计了一个准备单元、五个综合探究单元和一个反思单元。

“水滑梯的秘密”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也是准备单元。

以学生喜爱的水上游乐项目“水滑梯”为研究对象,提出“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引领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探究要素的训练。

本单元以探究水滑梯的秘密为核心,从生活中的日常游戏现象人手,围绕“猜想假设一制订计划一实验一处理信息一得出结论一表达交流"的流程展开,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育理念。

本单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尝试运用数据表和统计图的方式处理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表述;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前面的猜想假设是否--致,从而学习和体会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通过本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意义。

2.了解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3.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本册课程包括以下主题:1.宇宙与地球:探讨太阳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四季变化等知识。

2.物质与材料:研究物质的性质、分类、变化以及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3.生物与环境:了解生物的种类、特征、习性和生态环境,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能量与电磁:探究电能、热能、太阳能等能量的转化和利用,以及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

5.人体与健康:了解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健康知识,学习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方法。

6.科学与技术:介绍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物联网等。

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环境污染、生态保护、能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

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第一周:绪论2.第二周至第四周:宇宙与地球(太阳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四季变化等)3.第五周至第七周:物质与材料(物质的性质、分类、变化以及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等)4.第八周至第十周: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种类、特征、习性和生态环境等)5.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能量与电磁(电能、热能、太阳能等能量的转化和利用以及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等)6.第十三天至第十四周:人体与健康(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健康知识等)。

2023年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3年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3年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特点和生物的分类,掌握常见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物的特点和生物的分类1. 生物的特点1.1 生物的共同特点:生物是有机体,具有生命特征,能够代谢、生长、繁殖。

1.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各异。

2. 生物的分类2.1 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的特点和特征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

2.2 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结构等进行分类。

2.3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结构等进行分类。

第二单元: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分类1. 草本植物:茎柔软,高度较低,可以开花结果。

2. 木本植物:茎硬,高度较高,可以开花结果,木材可用于建筑、制造等。

3. 水生植物:在水中生长,根部呼吸器官特化,适应水中环境。

4. 肉质植物:叶片、茎部分膨大,储水,适应干旱环境。

5. 藤本植物:茎细长,无法自立,需依附于其他物体生长。

6. 一年生植物:从种子发芽到结果全部完成所需时间为一年。

第三单元:常见动物的特点和分类1. 鸟类:体温恒定,具有羽毛、喙、爪等特征,能够飞翔。

2. 昆虫类:属于无脊椎动物,具有外骨骼和六脚等特征,分为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等。

3. 哺乳类:体温恒定,具有哺乳腺和毛发等特征,能够用乳汁哺育幼崽。

4. 爬行类:行动缓慢,皮肤覆盖鳞片,分为爬行类、鳄形类和龟鳖类。

5. 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鱼鳞、鳃和腮等特征,分为骨鱼和软骨鱼。

教学活动及方法:1. 制作生物分类表格,由学生观察并填写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进行实物观察,带领学生认识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3. 进行分类游戏,让学生自己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锻炼学生的分类能力。

4. 植物野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进行植物野外考察,观察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大象的特征和特点;2.掌握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认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对大象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大象的外貌与特征;2.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3.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5.大象的保护与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大象的外貌与特征(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外貌,让学生对大象有初步了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大象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大象的外貌特征,如体型庞大、四肢粗壮、长鼻子等,并与学生一起观察绘制大象的简单草图。

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特点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环境的。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的特征,通过集体合作,找出这个特征与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关联,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外貌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第二课: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地域,让学生了解大象喜欢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栖息地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讲解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如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等地,并与学生一起查找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并了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情况。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栖息地的地理位置,通过合作,找出这个地理位置对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影响,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对大象的重要性。

第三课: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生活场景和食物来源,让学生了解大象的日常生活习性,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的认识。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们了解大象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象的基本知识- 大象的外貌特点- 大象的生活习性- 大象的食物和饮水习惯- 大象的繁殖和生长- 大象的社会组织和行为方式2. 大象与环境的关系- 大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大象对栖息地的影响- 大象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大象的外貌特点、行为方式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大象模型的制作、模拟大象行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大象的外貌特点(观察法)1. 导入:观看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大象的外貌特点。

2. 学习目标确立:学习大象的外貌特点,理解大象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3.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大象模型,观察大象的体型、皮肤、耳朵等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观察结果。

第二节:大象的生活习性(实践活动)1. 导入:播放大象的生活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大象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学习目标确立: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大象的巢穴模型,模拟大象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大象的生活。

第三节:大象的食物和饮水习惯(讨论和合作学习)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大象的食物和饮水习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习目标确立:了解大象的食物和饮水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3. 讨论和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大象食物和饮水习惯,并总结归纳,最后组织展示和分享。

第四节:大象的繁殖和生长(观察法)1. 导入:观察大象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繁殖和生长过程。

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个实验:“研究根吸水的实验”,通过这个探究和证实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
具体方法见教材。实验中,还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1-2滴红墨水,这样将有助于观察。
第二个实验:“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通过观察大豆或稻子等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来说明根具有向水生长的性质。
三、分析与总结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和大家分析一下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吧,并做出结论。
三、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的计划已经修改完善,认为可以进行实验了,可以让老师检查一下,然后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师:同学们,你们的实验过程,一般情况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如需要改动,应通过小组的同意后进行改动。
1、设计好的小组开始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整理。
2、教师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小组进行计划的设计。关注实验小组执行中出现的明显的错误,并及时帮助其更正。
4、分组制定详细计划
师:请每个小组按照你们实验的思路,制定出你们详细的书面计划。力争做到:你的计划让别人拿走就能完成你的实验。
5、教师巡视,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6、相同小组间讨论、借鉴课本方法、修改完善方案。
师:请各小组进一步讨论修改自己的方案,寻找自己计划的漏洞和不足,尽量是自己的设计方案周密,可行性高。当然,你们可以借鉴课本第5页的方案。使自己小组的方案更完善。
三、计划与组织
师:假如你是地下停车场的负责人,你是那条街道的负责人,当你发现这里采光不足时,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种各样的灯,既节能又美观。(因为电视、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没有去实地考察、广集方案的意识。
师:这么大的工程,我们怎么能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商量就去草率的进行呢?想一想我们“鹤壁新区”是多么的美,我们国家的“水立方”、“鸟巢”、还有那世人称赞的“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的口号”,舞动的“京”字,熊猫的名字……

2023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

2023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

2023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第一课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情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实际植物的生长过程来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学生能够正确地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1. 科学实验装置:种子、水杯、土壤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1.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种子发芽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特点。

4. 教师向学生解释植物的根、茎、叶的功能和作用。

5.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6. 教师和学生一起检查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自己在家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植物生长实验,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课时:探究物体的浮沉原理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原理。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物体的浮沉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装置: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水桶、水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1.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的原因。

2. 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浮沉原理。

4. 教师向学生解释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

5.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6. 教师和学生一起检查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进行浮沉实验。

2. 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浮力的应用领域,如船只设计、气球原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山小学2015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师:余必炬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植物角里的科科学问题1课时
在实验中探秘1课时
研究仍在继续1课时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让生活充满阳光1课时
探寻光的路线1课时
把光请进来1课时
我的“阳光小屋1课时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奇思妙想——设计篇2课时
心灵手巧——制作篇2课时
精彩纷呈——展示篇2课时
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
我给健康下“定义”1课时
登上健康快车1课时
健康大本营1课时
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1课时
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1课时
总复习1课时
考试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