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2023年上海市软科学申请指南

2023年上海市软科学申请指南1.软科学研究项目应当紧密结合上海国家综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解决重大发展需求。
Research projects in soft science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needs of Shanghai as a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focus on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and the maj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Shanghai, and focus on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ssues and key technical problems to meet major development needs.2.本次申报的软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面向上海市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突出解决上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关键技术、关键问题和关键产品等方面的问题,服务上海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The soft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s in this application are mainly targeted at key areas and industries in Shanghai, highlighting the resolu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key issues, and key products in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serve Shanghai's urba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s.3.申报单位要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需求确定项目研究方向和内容,真正做到市场需求导向和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有实用价值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2021年度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2021年度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一、总体考虑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以及年度科技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软科学为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参谋作用,组织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软科学项目研究,形成一批政策建议,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支撑。
二、绩效目标形成科技报告200篇以上,形成研究报告200篇以上,形成政策建议100条以上。
三、资金支持方式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四、支持类型和经费按照工作支撑类项目、决策参考类项目等2种类型进行管理。
工作支撑类项目每个项目拟支持经费10—30万元。
决策参考类项目分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重点项目每个拟支持经费10万元,一般项目每个项目拟支持经费5万元。
省直相关部门及市(州)出具重点工作推荐函的项目可优先支持。
五、实施周期原则上为2年,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
2022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研究,2023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
工作支撑类项目立项后半年内提交初步研究成果。
决策参考类项目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交研究报告。
六、支持重点(一)工作支撑类项目。
项目在以下拟定的课题中进行申报,严格按照课题名称进行申报(有特别说明的课题除外)。
1.1 研究领域和课题名称。
1.1.1 双城经济圈战略研究课题(1)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突破性政策研究(2)中国西部(四川)科学城支持政策研究(3)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评估研究(4)探索科研事业单位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研究(5)成绵渝“创新金三角”协同机制研究(6)大型科研仪器和工业设备共享共用机制研究(7)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新指数监测研究(8)成渝“双一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研究(9)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研究(10)四川省高新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研究(11)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模式研究(由纳入国家试点的单位申报,每个单位申报1项,项目名称可按实际修改)1.1.2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研究课题(12)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研究(13)四川省“十四五”技术创新中心布局研究(14)四川省“十四五”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研究(15)四川省“十四五”科普基地布局研究(16)四川省“十四五”医学类科技创新基地布局研究(17)四川省“十四五”引智引才基地布局研究(18)四川省“十四五”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布局研究1.1.3 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课题(19)四川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政策研究(20)四川省企业研发投入现状与对策研究(21)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金融创新政策研究(22)四川省瞪羚企业持续培育政策与措施研究(23)激励退休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研究(24)四川省高质量发展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研究1.1.4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课题(25)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6)川南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7)川东北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8)攀西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9)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30)成德眉资同城化科技协同发展研究(31)绵阳科技城“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32)省级新区科技创新支撑对策研究(由省级新区组织申报,每个省级新区组织申报1项,项目题目可按实际修改)1.1.5 科技体制改革研究课题(33)四川省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方案研究(34)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5)四川省科技伦理风险评估防范研究(36)四川省科研信用体系研究(37)四川省科研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实务研究(38)发挥院所长协会作用促进科研院所创新发展对策研究1.1.6 产业创新发展研究课题(39)“5+1”产业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每个重点领域支持1个项目,项目名称可按实际修改)(40)“4+6”产业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每个重点领域支持1个项目,项目名称可按实际修改)(41)“10+3”产业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每个重点领域支持1个项目,项目名称可按实际修改)(42)四川省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43)四川经济高质量下居民消费需求释放研究(44)四川省白酒产业文化研究(45)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建设研究(46)川籍院士与四川现代产业体系结合度研究(47)“5+1”产业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实施评估研究(48)成渝地区农业机械关键技术及产业发展路线研究(49)四川由数据资源大省向数据价值大省转变的路径与政策研究1.1.7 开放创新对策研究课题(50)新形势下四川引才引智对策研究(51)四川省科技创新合作中重点国别(地区)研究(52)四川与南亚地区科技创新合作对策研究(53)四川与以色列科技创新合作对策研究1.1.8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课题(54)四川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研究(55)科技扶贫四川实践和经验模式研究(56)新时代四川省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57)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58)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构建与推广应用研究(59)四川省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60)四川省科技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研究1.2 支持经费。
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模板

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模板项目背景软科学研究项目是针对实际社会问题,采用社会调查、概念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旨在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的研究项目。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深入开展软科学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研究内容1.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明确研究领域和问题。
2.进行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探索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3.开展案例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
4.分析研究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政策和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进展。
2.社会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挖掘问题的内在规律。
4.案例研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5.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建议,提升研究质量。
研究计划1.第一年:开展文献综述,明确研究问题和范围;进行初步调研和数据收集。
2.第二年: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开展系统研究。
3.第三年:开展案例研究,总结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政策建议。
项目预期成果1.研究报告:包括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政策建议等内容。
2.学术论文:撰写与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在相关期刊上。
3.项目成果推广:组织研讨会、发布会等形式,将项目成果向社会推广。
项目经费和使用说明本项目预计使用经费xx万元,主要用于调研、数据收集分析、专家咨询、报告撰写和推广等方面。
经费使用将严格遵循相关政策和规定,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透明。
项目执行机构及人员本项目计划由xx研究机构承担,项目组成员由具备相关研究经验和背景的专家学者组成。
项目组成员将根据项目计划和任务分工,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和完成。
预期影响与价值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将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方向,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发展进步。
2023年度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023年度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软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具有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的一种学科体系。
在2023年度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中,为了更好地引导申请者,特别提出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首先,项目的立意和主题应当明确,能够符合时代潮流和国家需求。
研究者要选取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
同时,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勇于挑战现有学术框架和认知模式,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其次,项目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研究设计中,要合理选取调查问卷、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重视团队合作,建立多学科综合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各方专业优势,实现协同创新。
第三,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成果要明确可行,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项目申报书中,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预期成果,同时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与国家政策和社会民生需求结合起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最后,项目的实施方案和预算要细化具体,符合资金使用规定和管理要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管理,合理分配经费和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按规定提交结题报告和成果展示。
总之,2023年度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为广大申请者提供了详细的申报要求和指导,希望各位研究者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积极参与项目申报,为提升软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国家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支持重点和申报要求

2024年软科学研究计划是我国软科学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我国软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科研水平,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申报2024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重点和申报要求。
一、支持重点:
1.具备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项目。
2.能够解决国家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项目,特别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
3.具有引领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和知识创新的项目。
4.具备较高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项目。
二、申报要求:
1.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申报项目需要明确研究内容,重点突出创新性,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并能够产生实际应用,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
2.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申报项目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方案,以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同时,需要考虑经费预算、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等。
3.研究团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申报项目需要明确负责人和研究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以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团队可以由多个单位组成,具备合作和协同研究的能力。
4.项目的实施和考核管理。
申报项目需要明确研究进展、成果产出和考核评估的具体办法。
需要合理安排项目的时间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定期提交研究进展和成果报告。
5.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申报项目需要明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计划,以确保项目能够产生实际效益和社会影响。
合理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对项目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成果的使用率和市场竞争力。
软科学研究专项申报指南

软科学研究专项申报指南一、重大软科学课题1.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2.安阳市建设创新高地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3.县财政省管下安阳市县域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二、一般软科学课题1.安阳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2.加快安阳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和对策研究3.安阳市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梯次培养对策研究。
4.“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安阳实践逻辑研究。
5.新发展格局下安阳市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机遇研究。
6.安阳市急需紧缺科技人才的引育与使用机制研究。
7.安阳市重点产业领域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机制研究。
8.科技招商及科创载体建设视角下安阳市产业用地分析与利用研究。
9.数字科技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对策研究。
10.安阳市科普基地建设提质增效路径研究。
11.安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12.安阳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13.安阳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与对策。
14.安阳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和激励政策研究。
15.安阳市数字经济建设发展及对策路径研究16.数字化转型战略驱动下安阳市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17.安阳市标准化“智慧岛”建设双创模式研究。
18.安阳市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改革路径研究。
19.安阳市新型研发机构高效运营和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0.安阳市加快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研究。
21.安阳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22.安阳市创新型企业“金字塔”培育路径及对策研究。
23.安阳市对外科技合作路径及对策研究。
三、其他课题下列主题中可选择申报,自行命题。
1.建设创新高地方面: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建设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提升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实施重大创新项目、提升产业链创新效能、深化数字赋能产业创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汇聚一流创新人才(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开展相关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对策建议等研究。
医学软科学项目申报范例

医学软科学项目申报范例
医学软科学项目的申报范例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申报要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申报范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背景和意义,首先,需要明确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即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课题,该课题对医学领域有何重要意义,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医疗效益。
2. 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列出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包括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同时需要说明该研究与已有研究的关联性和创新之处。
3. 研究方案和方法,详细描述研究的具体方案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样本来源和数量、实验流程等,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阐明该研究预期可以取得的成果,包括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学术论文发表等,并指出这些成果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5. 研究团队和条件,介绍申请人及研究团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
经验,以及实验室和设备条件等研究条件和保障。
6. 预算和进度安排,列出研究所需的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以
及研究工作的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
7. 参考文献,列出在申报过程中引用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表明
研究的学术基础和前沿。
总之,医学软科学项目的申报范例需要全面系统地介绍研究的
背景、目标、方法、预期成果和团队条件等方面,以便评审人员全
面了解该项目的科研价值和可行性。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科技局 软科学申报指南

科技局软科学申报指南《科技局软科学申报指南》嘿,朋友,想要申报科技局软科学项目呀,这可是个很棒的想法。
我当初第一次申报的时候啊,那叫一个懵呢。
现在我可得好好给你讲讲。
一、基本注意事项首先呢,你得仔细看申报通知。
这就像看菜谱一样,不看清楚你就不知道该准备啥材料。
我当时就是没仔细看,漏了一些关键信息,差点就没报成。
通知里会告诉你申报的截止时间,千万要记好啊,记住了,这就像火车的发车时间一样,错过就没了。
然后呢,申报人资格你也要注意。
不是哪个人都能申报的哦。
有些项目可能要求申报人得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或者在特定的领域里有所专长。
比如说你想研究科技对农业的影响,如果你之前压根儿就没接触过农业或者科技相关的东西,那可能就不符合要求了。
二、实用建议在选题上要下功夫。
要选那种既新颖,又对当地有实际意义的题目。
你可以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找灵感。
我当时就是结合自己在科技公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管理难题,选了一个关于科技企业管理创新的题目。
这就像是找对象,你得找那个对你胃口又合适你的。
而且,你得保证这个选题是软科学的范畴哦,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纯技术研究。
申报书的撰写也很重要。
内容要条理清晰。
把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这些都写明白。
就像盖房子,你得一块砖一块砖稳稳当当往上砌。
这里有个诀窍,就是先写提纲,按照提纲来填内容,就不容易乱了。
每一部分都要有点干货,别净写那些假大空的东西。
三、容易忽视的点参考文献别看漏了。
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小事情,其实很重要。
它可以体现你这个研究有理论依据啊。
我第一次申报的时候就没太重视,随便列了几个。
后来才知道评审的时候,他们也会看你有没有参考比较权威的资料的。
还有就是预算部分,别以为可以乱写。
每一项都要有个说法,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结账一样,收银员都会看看价钱对不对,不合理的预算肯定会被打回来的。
四、特殊情况有时候可能会遇到联合申报的情况。
这个时候要明确各个申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就跟合伙做生意一样,大家得分清楚谁负责啥,要是稀里糊涂的,到时候出问题就麻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软科学研究计划要求结合成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实践、面向决策开展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研究。
一、支持方向及额度
(一)重点项目
支持方向为对我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项目。
1.成都西部科技中心建设研究
2.成都五大主体功能区建设科技创新关键问题研究
3.成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关键问题研究
4.成都构建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生态圈关键问题研究
5.成都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圈研究
6.成都培育发展新经济研究
7.成都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研究
8.成都发展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研究
9.成都校院地协同创新路径及政策调适研究
10.成都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11.成都开放创新路径研究
12.成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研究
13.成都创新创业孵化培育体系研究
14.成都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向及重点研究
15.成都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研究
16.成都县域创新创业研究
采取前资助支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按择优原则给予立项,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个。
(二)一般项目
围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针对成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的有关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服务创新、司法保障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研究,题目自选。
采取前资助支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目按择优原则给予立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个。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在蓉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研究能力的企业、事业和社会组织等单位,在项目申报时组建相应的项目研究课题组。
2.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当具有1年以上与申报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具有独立开展及组织研究工作的能力,在项目研究的全过程担任实质性的研究与协调组织工作。
项目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1个项目,有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新项目。
3.支持课题组开放式创新,鼓励课题组成员跨单位、跨学科合作研究。
4.研究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操作性和一定超前性。
不支持纯技术性理论、纯自然科学理论、纯社会科学理论、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办法与制度等。
5.重点项目同一选题,原则上择优支持1项。
一般项目课题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原则上择优支持1项。
6.近三年内,已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原则上不得再申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
7.项目实施期一般为1年。
三、申报材料
1.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
2.附件材料:
(1)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2)其他相关材料(如课题研究证明等)(据实提供)。
以上纸质材料一式一份,按顺序装订,须加盖单位骑缝公章。
报送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原件以备核查。
四、政策咨询
业务处室:政策法规处
联系电话:61881738。